4
老蔫兒到底有什麽樣的惡行令副書記如此震驚呢?除了拉幫結派欺男霸女之外,還有一條在現在看來或許根本算不上事兒而在那時卻是極其嚴重的政治性方向性的錯誤,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且說老蔫兒從老支書那裏搶過印把子之後,難免要細細地端量:就這麽一塊刻著字的帶著尾巴的小圓木塊,竟能讓全村的人都俯首貼耳,太神奇了。
他是個最有孝心的人,得了如此珍貴的東西,自是要先拿給老娘看,自己則在旁邊不停地解釋著,唯恐老娘有啥不懂的地方?
老娘更是莊重,先去洗了手,而後小心翼翼地拿到老蔫兒他爹的靈位前,焚了香,拜了,才敢輕輕地放到手裏撫摸,邊摸邊教訓兒子,兒啊,這東西可是公家的,咱拿了也不是咱自個的,還是公家的。既然是公家的,可不能盡想著咱自個,要為公家多想想啊。
那一刻,老蔫兒的臉色真的好凝重,他甕聲甕氣卻極其認真地應著。
老蔫兒雖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卻畢竟識不了多少字。因此,他很快便從剛得到時的喜悅中掙了出來,這可是個極其重大的問題,他絕不敢稍有輕忽,他一直在不停地認真思考著:公家是什麽?他試圖從他收藏的大字報上找出答案,可大字報上講的盡是些空話,壓根兒就沒有如他想要的答案。
公家不就是大夥兒嘛。一個愣怔間,他突然想通了,如釋重負,便央著他娘破例允許他喝了二兩燒酒。這是他第一次喝酒,他娘從不允許他喝酒,或許因為他想通了這個問題才獎勵了這麽一次。喝便喝吧,但他娘偏不,他一邊喝著,她一邊張三李四地列舉了許多醉酒誤事的人和事兒,說他現在是公家的人了,更不敢喝了。
——酒這東西真是奇了怪:蜜精甘甜的瓜幹兒一旦變成酒,入口竟苦辣辣的直嗆得人涕淚俱流,喝多了,會頭重腳輕飄悠悠的,讓人直想睡覺,睡了覺就不會再想事。他更加不理解了,老支書何以會把喝酒當成一種享受。他顯是醉了,倒頭就睡。
待其醒來,已是他奪得印把子的第十天。那種興奮真是莫名其妙,想控製都無法,暈乎乎的舒坦直想從身體裏奔湧而出。因此,能在第十天上清醒過來,他已經非常欽佩自己的自製力了。他決定帶著大家編糞筐子賣,因為他就是憑著這門手藝才吃上了白饃饃。既然掌了這印把子,就該跟大夥同甘苦,大夥兒就是公家,就這麽淺顯的道理。
說起這編糞筐子,自又有一段故事。糞筐子是那個年代最常用的勞動工具,易碎,便要常買。他便琢磨,這東西不就是用野棉槐條子編的嗎?咱為什麽就不能自己編,偏要花錢去買?更何況村子裏滿地遍野的都是條子,白白割去燒掉,豈不可惜?事情往往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便難。他嚐試著自己去編,可是拆掉了幾十隻筐子,試著順條子的走勢再編起來,總算編起來了,卻既不美觀也不耐用。趕巧聽說表姨夫是編筐的高手,便央著他娘帶他上門求教。
這時的市場管製雖已有所放鬆,但還沒有完全放開。表姨夫曾為此吃過大虧,怕老姐姐這個唯一的兒子也跟自己一樣吃虧便不肯教他。確如他娘所說,他真是賊心不死,認準了的理兒非要一條道走到黑。央求不成,他便賴在了表姨夫家裏。表姨夫走到哪,他就跟到哪,不僅幫著表姨夫擔水劈柴哪樣活兒重幹哪樣,而且嘴裏總嘀嘀咕咕地不停地嘮叨一些大道理。表姨夫磨不過他,便待他發了吃了虧決不怨他的重誓才終於答應教他。難者不會,會者不難,經表姨夫一指點,他即融匯貫
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說幹就幹,他的提議馬上得到了大夥兒的擁護,但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了——廢條子能賣錢便成了寶,大夥兒必都去爭割條子。條子明顯少了,少了就有人去占,占不著便要大打出手:張三敲掉了李四的牙,劉五的婆娘抓破了王七的臉,此等不文明的事屢見不鮮。這不能說是支書的失職,也委實做夠了向了這家後了那家的調解,他便決定把全村的野條子按人口平均分配給各家各戶。
這一招果然靈驗,不僅爭鬥的事兒不見了,而且有的戶因為嚐到了甜頭便對這些原先不被人看好的條子大加嗬護,條子長得又粗又好。即使這樣,因為僧多粥少,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夥兒的吃飯問題。
為現實所迫,他便想:條子可以分,難道地就不可以分嗎?怎麽不可以?隻要想到,他立即就做出了決定。實事求是地說,他當時確不懂政策,對大夥兒有利,他就做了,就這麽簡單。要是拿到後期,即使要了他的命,他也不一定敢做。效果當然同樣出奇地好,村裏的大部分人當年就吃上了純糧食。
興奮之餘肯定沒能意識到危險的到來,老支書隻去了一趟公社就給他帶來了麻煩:他不僅被免了職,而且是被用手銬銬到公社去的。當時,手銬的威懾力是巨大的,村裏人一時間噤若寒蟬,老支書自是輕易地又搶回了印把子。
重掌了印把子的老支書一整天都沉浸在興奮中,都說這世事難料,其實還得靠策略。自打從公社回來,他就有一種預感:憑自己的身體,為什麽就不能再幹個十年八年?在公布任命的會上,副書記還當真這麽要求他,殷切地希望他能夠幹到他八十歲。
還鄉團?他卻莫名其妙地記起了這個當時經常聽到的詞,或許這是個不吉利的兆頭?但他感覺自己就是個還鄉團長,而且自己就要做還鄉團長,不惜一切地去完成副書記交給他的撥亂反正的重任。
對,確實應該叫做撥亂反正,這種各打各的單幹,原本就是他最為痛恨的,盡管他家的糧食同樣也多了起來。他最見不得小子們發狂,哼,他感覺自己醉了酒似地輕飄飄的象要飛起來……哼著連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小調回到家裏,他親昵地喊著婆娘去溫酒,自己則早早地坐到小飯桌前去等待著開飯。
晚上,將是他重掌帥印的第一個極其重要的會議,也是他落實撥亂反正任務的第一步,他無疑每一根兒神經都在高度地興奮著。按照過去的慣例,他們常常不待他吃完飯就匆匆地趕來了,討他一碗酒喝,同時也私下裏商量一些事情,吃完了飯會也開完了。這是他多年來形成的習慣,沒有辦法,誰說了算就得依著誰的習慣,他也沒少參加過這樣的會議。這種感覺才剛剛失去了兩年,他卻已感覺太久了,他要好好地再享受一下這感覺。
他當然又準備了酒,但到了晚上九點多的時候,開會的人還是一個沒到。他正煩躁著,巧嘴王婆來了。她已經好久不上門了,必是見轉了風向才來討一杯羹的,便懶得理她。眼瞅著這騷東西也不如前些年那麽溫順了,她居然未經招呼就大咧咧地一屁股坐到了他的對麵,挑逗地看著他。有心叫她站起來,咳,畢竟不是前些年了。在前些年,這絕對是他所不能容忍的,現在雖已不同於前些年了,但還是讓他感到了不快。一有不快就甩臉子,當官的都這熊樣。
有什麽事嗎?他故意拉長了腔調,不友好地連問了三遍,見她故作遲疑地不肯說,立時就惱了,充什麽正經?有屁快放,沒屁就滾,我還等著開會呢。
開個屁會!她居然敢嘴裏不屑地頂撞著他,忽地站起來,要挾道,現有一要事兒,要是不願聽,我立馬就走。說走,她果真就走。
他忙喊住了她,但仍沒好氣地問,什麽事兒?
答,他們正在大隊長家商量營救老蔫兒的事兒呢,說是要去公社把人給搶回來。
怨不得都不來開會呢,真******反了,他火了,自重又奪回帥印便經常火,不是他願火,而是確有太多讓他發火的事兒。火也白火,到頭來還是沒人來開會,更沒人來匯報,而且是連續的一直都如此。他站起來又坐下,去公社告發的念頭一瞬間就變了:他才不怕他們鬧哩,都鬧進去才好呢。心裏有了底,態度便柔和起來,便招呼婆娘給王婆倒茶。
王婆一臉的受寵若驚,連說自己來,就主動自己倒了茶喝著。
他靈機一動便說,好,有覺悟,有覺悟的人之間要互通有無。
王婆自是個見了梯子就要上的人,盡力巴結著他,雖有些結結巴巴但還是準確無誤地表明了自己想當村婦女主任的意思。
他沒做猶豫就應了,他一貫堅持在自己下屬麵前必須要保持必要的風度,他顯已把她當成了村裏的婦女主任。
正說著,自己剛換好的窗戶玻璃又被石塊砸碎了,緊接著又有石塊冒進來,不偏不倚正落在飯桌中央的湯碗裏,碎了碗,菜汁濺了旁邊的人一身。
類似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先是門上被貼了燒紙,後又牆上被糊滿了黃膩膩髒兮兮令人作嘔的屎,再後來便是這種無休止的襲擊。
孰可忍孰不可忍,他找來了公安助理員,助理員背著大匣子炮在村裏轉了幾十圈終也沒能查出搗鬼者,反害得他好酒好肉賠了好幾桌。吃了人家的,總要對人有所交待,助理員便無可奈何地說,搗鬼者還是您自己找吧,隻要找到了,一定嚴懲不怠。
扯你媽的鳥蛋,我要能自己找,找你來幹什麽?心裏罵歸罵,臉上可還得笑,嘴裏也連連道著“麻煩”,搗鬼者******當然也得自己找。
他便成宿地不睡覺準備抓人,可人總有犯困的時候,剛一迷糊,襲擊又來了。忙不迭地掄上鐵鍁就趕了出去,人早已沒了影兒。實在找不出搗鬼者,又無處發作,便隻有瘋罵。
到後來,他在副書記的幫助下搬到了公社去開飯店,提起當時的情景心裏仍止不住打怵。當然,他去開飯店並非為此,而是因為他實在幹不了莊稼活兒,這種情況也早在老蔫兒的嚴令下消失了。
閑話少說,但說以後接連的幾天,他仍沒能開成會,當然也沒能象自己期望的那樣鬧出事兒來。他便親自上門逐個去找那些曾經對自己俯首貼耳的下屬,卻根本見不著人影,甚至連自己想探聽一點兒消息的願望都無法實現。王婆要官兒的事兒倒是提醒了他,離了胡屠夫還能吃不上豬肉?他決定換幹部,因為憑自己多年的經驗,他認為問題肯定出在這些人身上。
人又不是沒有,村裏三條腿的蛤蟆找不著,兩條腿的人還不有的是?他憤憤地想著,當然也極容易地得到了副書記的批準。但轉眼就過了半月的時間,不要說副書記交代的任務,連幹部也沒能換成,便傳言老蔫兒就要被放回來了。
傳言不假,原因是去省城開會的黨委書記回來了,他傳達了上級的會議精神,並決定撤銷副書記代表公社黨委所做出的錯誤決定,老蔫兒理所當然地又成了我們村的支書。據說,黨委書記動了情,他當著那麽多領導的麵給老蔫兒連鞠了三躬,說了許多道歉的話。
這是多大的麵子啊,老蔫兒顯是被搞懵了,他還沒有完全從戴上手銬的陰影裏解脫出來,便也跟著連連鞠躬,嘴裏則含混不清地連說“政府寬大”。
我真混啊,後來提及那天的情景,老蔫兒就懊悔不已,連連這樣罵自己,但他又辯解道,我再也不想坐牢了。
英雄再也不會了。黨委書記笑吟吟地安慰著,竟用了“英雄”這個詞兒,那不大的聲音卻多少年都鏗鏘有力地回蕩在老蔫兒的耳邊。
老蔫兒回村的那天可風光了,敲著鑼打著鼓,幾乎是被村裏人抬回來的。這說明大隊長他們這些天去省城的告狀沒白費,倒不如說是趕上了好機會,正碰上中央有了關於承包的意見。
之後,老蔫兒被派出去四處作報告。他突然變得結巴起來,結結巴巴地念著講話稿。講話稿雖不是自己寫的,但要把自己念成英雄,還是讓人難堪。最後,他脫了稿,脫了稿便不再結巴,他說,我遠沒有稿子裏寫的那麽好,我做那些事兒的時候,也沒有想那麽多,隻是聽了我娘的話,要多為大夥著想,就那麽做了。老蔫兒贏得了掌聲,臉紅得象上了色。
在這段四處念稿子的日子裏,老蔫兒的理論水平當真提高得很快,他覺得黨講的才真正那麽有根有據讓人信服,便因為自己時常湧起的自鳴得意而慚愧。老蔫兒便決定,一定要為大夥多想事多做事。
因此,老蔫兒在此後的許多年裏年年都被評為公社、鄉、鎮、縣的優秀**員,在村裏的威望也漸漸達到了頂峰:隻要老蔫兒說過的話,村裏的大人孩子都要一體地去遵守執行;逢有老蔫兒感冒了咳嗽一聲,便會有人誤以為自己犯了錯趕緊上門去賠禮道歉;有的獨門小戶甚至給老蔫兒塑了像跟毛主席他老人家並排放到了一起,老蔫兒便發了火,咒我早死啊,即使我死了,也是不敢跟老人家並列的。老蔫兒對老人家最有感情,就象村裏人對老蔫兒一樣,這時的老蔫兒已完全變成了一個標準,因為他代表著大夥兒。
人在平凡的時候,或許還覺不出他的與眾不同,而一旦成了英雄,隻要關於他的即使最普通的事兒,也會變得那麽與眾不同,因為他時時處處都備受關注。譬如劉老蔫兒從不接受村裏人吃請這事兒,在他沒有成為英雄之前,就象一陣風吹過,沒人會在意,至多偶爾地會想到“這人是有點兒怪”,但待他成為英雄之後便成了村裏人的頭等大事。因為我們村裏有這樣一個習俗:無論哪家有了喪亡喜事,除了近親之外,必得遍邀鄉鄰好友。
我曾暗自揣摸過,目的大致有兩個:一是顯示主人的臉麵,誰邀的客人最多誰就最有臉麵,若是被邀的人當中能多有幾位風光場麵的人物,便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兒了;一是若一起聚過了,便有了淵源,日後自應相互照應。
而對於被邀的人來說,雖然要去隨份子,也就是人後來常說的那種罰款單,但還是要感到榮幸,至少體現了自己與主人的與眾不同,而且農村的隨份子與罰款單還有不同:隻要你隨了份子,人家就會牢牢記住,待你有事的時候,人家必定會去的,而且份子絕不會小於你當初的,否則便欠了人情,人情在農村最壓人。
當然也有例外,便是村官,村官多不需隨份子,隻要肯到場便足以讓主人臉麵大增——人家是不白吃的,不要怕吃,吃了就會嘴短,誰還能永遠不用著誰?對於老蔫兒來說,更是例外中的例外了,更多的則包含了敬重的意思。
老蔫兒卻偏與那些熱情備至的其他村官不同,偏不喜歡那種見了誰都要笑的人聲鼎沸的喝多了便東倒西歪左碰右濺的熱鬧。但他照樣隨份子,而且從不圖人回報,他說,咱還是不去的好,咱去了,人家該湊合的就不好湊合了。
無論如何,主人心裏必都是不樂意的,但因為他對誰都一樣,村裏人慢慢地就理解了他,逢有這種情況反而會主動地替他圓場,說他這人就這樣,其中包含了多少的理解和信任。
但是,人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而且這種變化不是那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涇渭分明的變化,而是一個逐步的累積的漸進過程。
關於英雄老蔫兒的變化,雖然我們已經知道了最終的結局,但絕不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好”與“壞”來評價,應該從他的經曆中去細細地咂摸:雖然他力主分光了集體的財產,但辛辛苦苦地積攢了這麽多年就這麽一下子分光了,他一時間還真的不適應,尤其是,看著“小癟三”們興高采烈地忙著往各自的家裏搬東西,他感覺心裏在隱隱地做疼,他怕自己立時就要後悔,便跑回家裏用被子蒙住了頭企圖睡覺。
所謂的“小癟三”是他從電影裏學來的新名詞,突然間就蹦出來用到了村裏人身上,這是他第一次這樣稱呼他們。他也是村民,但他是管村民的村民,與他們畢竟不同。別提了,一提到他們,他就心煩,心煩意亂又怎麽能夠睡得下?
或許這就是現實,更嚴峻的現實還在後頭。——人明顯變得難管起來,或許人的欲望就是一個怪物:餓肚皮的時候,隻想著吃飽就好了;吃飽了肚子,又想著賺錢、賺更多的錢;賺了錢,就不再服管教,隻要與利益無關就沒人願沾邊,甚至連他召集的幹部會也少有人齊的時候,更不用說象過去那樣經常有人請示匯報了。
5
怎麽辦呢?他想到了被自己長期忽視了的宣傳教育,便別出心裁地把村裏的大喇叭挪到了自己家裏:早晨五點準時念昨日報紙上的重要新聞,中午十二點重點講村裏的好人好事,晚上則先是放音樂後來便臨場發揮講一些在他看來極為重要或許並沒有多少人去關注的明日工作安排。
對於老蔫兒的做法,村裏人先是感到新鮮,漸漸地便因為他經常擾了自己的清夢而要命地煩。且不多說村裏人的“煩”,單說問題正出在了這廣播上,某一天,老蔫兒忘了關機,就傳出了老蔫兒和婆娘鬥嘴的聲音,之後便是他死皮賴臉地要跟婆娘幹好事而婆娘以來了客人為由死活不同意最終被老蔫兒霸王硬上弓的時長時短的吆喝聲。
原來英雄也象凡人一樣!隻一個愣怔,人們仿佛明白了什麽,雖然嘴上不說,但都開始避諱。不要說村裏人,因為這事兒,連婆娘都在跟他鬧別扭,睡覺總給他一個冷脊梁。老蔫兒的那種被冷落了的感覺無疑再次突兀出來,為此,廣播破例停辦了好長一段時間,讓人覺得怪怪的少了什麽似地不習慣。
但絲毫用不著去懷疑老蔫兒的耐性,因為廣播總還有開播的那一天,而且重又開播後,不僅更固執,持續了足足有十幾年,內容也更加花樣翻新,連老蔫兒醉酒罵人死命勸酒甚至跟婆娘大打出手有時也能傳出。這當然都是後話,我們現在隻說老蔫兒決不會任其發展,他決定深入到群眾中去。
深入群眾也必須有個切入點,這個切入點的選擇應該就是老蔫兒全麵變化的開始,因為他選擇的切入點便是他最不善的喝酒。所以,他破了已堅持多年的不接受吃請的規矩,逢請必到,絕不放過任何一次吃酒的機會。
問題是現如今的吃請明顯少了,不過,別擔心,他有辦法:請的好說,不請?找上門去。象他這種身份的人找上門來,自不能攆,而且還必須客套。隻要有客套就好說,哪管真的還是虛情假意,坐下便象到了自己家裏。他酒量不大,逢喝必醉,醉了就罵人。
剛開始,村裏人還能接受,認為這便是實在——人誰沒有缺點?缺點在人能夠接受的程度內,便算不得缺點。一個人若是沒有缺點還算得上人嗎?不過,短時間如此還行,時間長了,就不是這麽回事兒了。
在這裏,我們且不管這些,隻說或許由於切入點選擇的準確,老蔫兒顯然很容易就找到了問題的症結:缺錢!他領導的村集體不能沒有錢,隻要有了錢,不怕“小癟三”們發狂。
再說了,別看他們發狂,離了他所領導的村集體還真不行,遠的先不說,隻說推廣化肥那事兒,任你喊破了嗓子,就是沒人肯用,還說什麽就這麽些白不拉幾的東西怎麽能抵得上用了幾千年的人糞尿呢?老蔫兒也不信,但他不象他們那麽短見,嚐試著用一下又怎樣?肯定死不了人。所以,隻有他一人用了,其他人則全部扔到了水道上。結果,來年隻有他的和水道邊上的糧食喜獲豐收,村裏人才認識到這白不拉幾的東西還當真管用。
這是老蔫兒最有說服力的一條經驗,經驗有了,當然還得有機會,機會說來就來了:先是天大旱,後又地大澇,巨大的損失讓發狂的“小癟三”不得不重又想到了老蔫兒和他所領導的村集體。
帶領大夥解決了旱澇問題之後,“小癟三”們便又開始圍攏到他劉老蔫兒的身邊,盡管他破例每人加了一百元的提留。農民是狹隘的,正是因為缺少了組織,而要有效地組織他們,村集體就必須有錢。這是他在加收一百元提留款的過程中從有的農戶幾乎割肉的疼裏得出的結論。
集體就不能有錢嗎?為什麽非要跟他們去要?掌握了政策難道便不是掌握了財富嗎?他的認識無疑還在提高:單幹讓農民吃飽了肚子,但農民吃飽了肚子就容易滿足,滿足了就不能接受新思想,不能接受新思想就會止步不前,止步不前就是倒退,倒退必落後。總算想通了,老蔫兒便決定辦企業。
由於缺少經驗,所以隻能從最簡單自己最熟悉的做起——辦編織廠,於是必須收回野棉槐條子的承包經營權。——編製這門曾經讓村裏人首先解決了零花錢的手藝,已漸漸地被更多的人放棄了,靠向少數腦瓜靈活技藝精巧者出賣條子來賺取少量的金錢,而後者則利用自己的優勢大量地賺取利潤。如此便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差距,有了差距就會產生嫉妒,嫉妒是最大的不和諧,或者說是產生不和諧的根源。
老蔫兒的決定一作出,立即有多數人支持,少數人反對,完全不是前些年的那種眾口一詞地支持和反對了。隻要有多數人的支持,少數人的反對再激烈,也抗不過集體,不需去強迫,沒有了條子,不怕你不乖乖地放棄。
辦了廠就有了錢,但老蔫兒在錢上不貪,他從編織廠當年就有的十五萬利潤中拿出五萬給村裏人分了,多數人一合計,都感多於賣條子,更加扯起了擁護老蔫兒的大旗。
還有,有了錢,老蔫兒就不用再擔心鄰村支書之間的相互請吃,於是應酬便多,漸漸地就又不再參加村裏人的閑吃閑喝。
在更有檔次的應酬中,老蔫兒的眼界大開,他已不再滿足於編織廠的少得可憐的利潤,先後又上馬了珍珠岩廠、藍礬廠、鑄造廠。其實,辦廠子不獨是他老蔫兒要出風頭,他從報紙上得知,其他的地方早就開始了,那可是發了大財的。
鄉裏的書記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可以說他依然是鄉裏的一麵旗幟,他始終是鄉裏的一麵旗幟,因為他有遠見能夠總走在前列。
倒是村裏人對他這麵旗幟越來越不理解,他認為,這不奇怪,都是長期不注重學習不讀書看報的結果。因此,在別的村支書總吵吵著報刊征訂任務過重時,他反而加了倍,自又要受到鄉裏書記的讚賞,不過,這次他倒不單純為了鄉裏書記對他本來就極讚賞的讚賞,他想辦一個報刊閱覽室。但資金有困難,他決定待發了財再說,無論如何都該辦,他從沒有放棄過自己的計劃。
在他看來,所有的計劃都能夠實現,不要說閱覽室這麽一個小事兒了,雖然或許會有個時間早晚的問題,因為他認定,辦廠子肯定是要發財的,所以他憧憬著。
發財的願望和憧憬人人都是而且都該有的,應該肯定,老蔫兒為他的廠子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怪則隻能怪天不遂人願:這些廠子很快就出現了問題,村裏的債務驟升,漸漸地,連編製廠也難維持了。他曾力圖東山再起,卻又實在無力回天。
為了解決村裏的債務,他別無選擇地隻能在鄉提留的基礎上層層加碼。這樣,就更不敢公開村裏的賬務,連支持他的多數人也開始懷疑他。
懷疑是發現問題的先兆,有了懷疑,人們就能夠放開了限製大膽了去想,好的想不到,往往想到的盡是關於他的“惡行”,從這個角度講,懷疑又能限製人的思維。不過,他肯定還有許多“惡行”,隻能留待以後再說,隻說村裏人有了懷疑,便開始了他們最初的對抗:拖交、欠交甚至不交提留,從一個人到幾個人到麵上快速蔓延著。
他的對策是:一邊想辦法四處借款,一邊鼓動司法部門幫他收款。見他請來了司法人員,村裏人便躲著,找不到人看你咋辦?司法人員自然幹瞪眼,村裏人卻從此恨上了他,舊仇加新恨一齊湧上,便有人開始反他。
幾十年的經營,豈是說反就反得了的?“小癟三”們蹦躂不了幾天就又安穩了,當然還是不肯向集體交錢。
老蔫兒便又故伎重演,嚐試著繼續辦廣播,廣播辦就辦吧,那是你自己的事兒,誰也管不了,反正沒人聽,沒人聽他也辦。
剛才曾提過,不再細說,單說試圖再去參加村裏的閑吃閑喝,已是不可能了,因為村裏人都在戒備著他,遠遠地見他過來,就忙關上門,任你喊破了嗓子隻裝作聽不見,待你離開,就會翹著腳千刀萬刀地罵,聲音雖不大,卻絕對讓你能夠聽得到,白白惹一肚子氣。
穢氣!老蔫兒恨恨地想著,便要窩一肚子火,窩一肚子火就看什麽都不順眼,隻想找人打架,可打架連人都找不到,找不著人隻好拿自己的婆娘慪氣。
這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大概從他決定辦廠的那會兒就開始了——她居然跟村裏那些反對他的人一樣反對他,而且她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把兒子送給了折騰不過自己隻好到鄉裏開飯店的老支書。
其時,老支書已臥病在床,用人之時要回了自己的親孫子,自是大喜過望,病竟神奇地好了,自是感激萬分,過去的恩怨便要一筆勾銷。
而老蔫兒卻氣炸了肺,從此便懶得打理婆娘,廠子辦砸了自然要把穢氣全部歸罪於臭婆娘,連跟她幹那好事兒也變得味同嚼蠟。
女人也有女人的怪,長期不理她便容易起疑而醋意大發。在這個方麵,老蔫兒自信是過得硬的,唯一的能算得上犯規的一次,恐怕就是鄰村的支書老張請他做過的那次按摩:
做按摩的那小姐,哎吆,真是羞死人了,穿的倒是省,差點兒沒全漏了。那天,自是喝了一點兒酒,要不然自己絕不會去的。也怪小姐的****賊大,惹得他不停地跟自己的婆娘比,與小姐相比,婆娘的****實在太小了,免不了要想“大的摸起來會是什麽感覺呢?”。他實在受不了了,那對大****直在他眼前晃,忍不住要去摸一把,但他沒敢,隻在小姐不經意間用手淺嚐輒止地觸了一下小姐的手,嫩嫩的滑滑的柔柔的,絕非婆娘所能比。
但老蔫兒有老蔫兒的自製力,天地良心,絕沒有出軌,沒有出軌便心底坦誠,為了平息女人的醋勁,他沒有聽老張的勸告,把這一次也告訴了女人,當然缺了那些自己在迷糊時的感覺和對比。
你說坦誠就坦誠了,女人偏不這樣想,她在想:原來還當真有事兒,瞞得我好苦啊。
他隻好把老張找來作證。女人卻在想,都是屬狗的,豈不是在幫他撒謊?這樣想著,嘴裏就說了出來,弄得老張尷尬而去。
到這時,女人最相信的恐怕隻有自己的直覺,她在通過沒次數地幹那好事兒來檢驗他,他相信無人能經得起這樣的檢驗,因為越折騰,盡管他常空自憋了一身汗,那玩藝卻越堅挺不起來。婆娘便隻能信謠傳了,先是不停地鬧,總有鬧夠了的那一天,便終日裏鬱鬱寡歡,慢慢地就染了病;而他則以為自己果真不行了,盡管有時候也不信。
沒人會願意相信自己不行,尤其象老蔫兒這樣要強的更不會。為了檢驗自己是否真的不中用了,他便“紅杏出牆”了一次:一進入那個似明非明似暗非暗的小房間,他便感覺自己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似乎隨時都有跳出來的可能,兩手則汗津津的象出了水。我當真就這樣墮落了嗎?他反複地問自己,嗓子幹得隻想咳。
小床上鋪著電熱毯,熱乎乎的。小姐麻利地脫光了自己,白光一閃便鑽進了被窩,探著頭不停地催他快點兒。
他慌亂起來,手抖得不行。我可能已經不中用了。心裏想著就隨口說了出來。
小姐邊歪著頭好奇地端量著他,邊麻利地把他脫光了,嘴當然也沒閑著,問,不行了?怎麽會?知道我是幹什麽的嗎?
暈乎乎地連小姐啥模樣都沒有看清,憨乎乎地自語著,不知道,你是幹什麽的?
答,傻樣兒,專門研究“老二”的唄。說著便咯咯地笑個不停,順手把呆立著的他拉進了被窩。
小妮子確有些道行,一會兒就讓他重振雄風。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他瘋了一樣便欲離開。
小姐不肯,結賬!
不就是錢嗎?他不在乎,但因為激動哆哆嗦嗦地把兜裏的錢全掏了出來,顧不得去數就全扔給了她,他急於告訴婆娘自己還中用,臨到家門口才意識到,這事兒原是絕對不能說的。
怎樣才能既不說又讓婆娘知道呢?這成了他當務之急最需解決的問題,因為過度的興奮讓他的大腦已變得明顯遲鈍。及至進了屋,才緩過勁來,便急著要與婆娘幹好事兒。
病懨懨的婆娘甚為好奇,半推半就答應了,這畢竟是他近一年多來的首次主動要求。上了床,眼前盡是婆娘那幹癟的模樣,那玩藝兒又不爭氣了,婆娘便說,不想就別勉強了。正欲泄氣,突然記起了那熱乎乎暖洋洋的被窩和裏麵肥嘟嘟油膩膩的身子,又來了興致,邊做著邊盡力地去回憶剛才的感覺和按摩女的兩隻大****和自己曾產生過非分之想的所有女人,隻認定婆娘就是她們,果然見效:婆娘滿足了,而自己則又找回了當年的感覺。
興奮未來得及褪盡,一個不好的消息便傳來了:自己曾去過的那個地方被公安連窩端了,據說咬出了不少的人,有村裏的,有鄉裏的,還有縣裏的。
他害怕起來:要是自己也被咬出來,一世的英明豈不就此斷送了?越想越怕越後悔,自己可真渾呢,怎麽就經不住小妮子的盤問?為什麽非要連名帶姓帶職務帶住址一股腦地都告訴她呢?
事情過去了許久,擔心的事兒總算沒發生,但他仍惴惴不安,隻要一聽到警笛響,便會心驚肉跳地認為必是警察找上門來了,嚴重的時候,他甚至已看到了那明晃晃的銬子。——盡管他自信與公安這幫人還算有些交情,有誰知道他們會不會翻臉不認人呢,畢竟名聲重要哪,最好連他們也不知道,這幫人哪,他知道,沒一個能保得了密。
如此折騰了好一陣子,他決定找公安派出所的所長試探一下,小妮子居然沒咬他?!於是他又記起了那胸,那草草的卻是噬骨銷魂的一次,忍不住就要掏錢把她的罰款交了,托人求情免除她的處罰,但慮及名聲隻能作罷,實是心有不甘,便以她做這等下賤事兒為由企圖說服自己,醋意卻又上來了,心裏便暗暗地咒著。
或許正是因為這一段經曆?
?婆娘去世後,雖曾有不少人勸他續弦,但都被他堅決拒絕了。村裏人便說,老蔫兒隻有一般好處,對婆娘忠誠。
之後,老蔫兒又過了不平凡的兩年。兩年的時間,對一個人來說,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算短。兩年中,老蔫兒的工廠不僅沒能如期望的那樣起死回生,反而越來越運轉不靈了。
與此同時,“小癟三”們也在發生著變化:他們不再把目光隻死死地盯在地上,有的倒騰起了小買賣,有的開起了磨坊,有的幹上了油料加工……村裏似乎一下子冒出了許多能人,這是老蔫兒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的,沒想到的還有,他們竟愈發各顧各的自私了,沒有了一點兒集體觀念。但他們畢竟也辦起了工廠,雖然小,而且幹幹停停,虧了也無怨無悔,照樣有滋有味地過著生活。
這說明老蔫兒當初的決定沒錯,他的思想至少比他們先進了五年。如此想著,老蔫兒便又有了自信。有了自信也沒用,因為“小癟三”們已不再關注他,似乎他與他們已毫無關聯,偶爾提及時,常一臉的不屑。這不能不說是老蔫兒的悲哀。
老蔫兒卻似乎並沒有感到悲哀,因為就在這個當口兒,老蔫兒又做了一件絕對令村裏人刮目相看的事兒:他娶了曾被公安抓過的那個小姐,而且婚禮辦得絲毫不亞於村裏任何一個年輕人,僅客人就請了上百桌,熱熱鬧鬧過了三天。
她小他三十歲,褪去了厚厚的脂粉換上薄如蟬翼的婚紗越發豔麗不可方物。隻是兩個人的差距實在太大了,理所當然地遭到了女兒的竭力反對。
“小癟三”們自然都堅定地站到了夏雨一邊,紛紛譴責他,除了譴責,男人們的心裏自然還更多了一層淡淡的讓人實在無法說清的醋意,恐怕這也是他們的譴責總不如女人那樣激烈的原因之一,但絕對不敢表現出來,哪怕是譴責的不夠徹底,必也會受到自己女人無與倫比的譏笑與不依不饒的鬧騰。
這便是老蔫兒的行為帶給村裏人最直接的影響,我們所要關注的自然不單是這些影響,更重要的還是老蔫兒本人:無論別人如何反對,老蔫兒還是再婚了。
再婚那天,老蔫兒象城裏的年輕人一樣,輕挽著身披婚紗的新娘繞村莊轉了三圈,算是對村裏眾口一詞的反對的回應。悄悄地斜瞄一眼那些含意豐富的眼神,便暗暗得意,他老蔫兒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他老蔫兒永遠都是村裏最敢說敢做的人。
自己樂意,誰還管得了?一時間,老蔫兒的聯想空前地活躍,何以非繞村三圈而不是五圈六圈呢?管得著嗎?咱樂意。他知道,即使再繞十圈,饒有興致的圍觀人群也絕不會就此散去,但他偏不繞,什麽也不為,就是要與眾不同。
想著,他暗暗得意,得意中卻莫名其妙地想到了******敗退大陸前飛機繞空飛行三圈的故事,這不吉利,自己畢竟不同於他,自己還沒有失敗,怎麽會突然記起於己毫不相關的他呢?難道冥冥之中竟會暗合了老蔣當年的心情?他強迫自己堅決不再去想,心底卻還是浮上了一股淡淡的英雄遲暮的感覺。
老蔫兒到底有什麽樣的惡行令副書記如此震驚呢?除了拉幫結派欺男霸女之外,還有一條在現在看來或許根本算不上事兒而在那時卻是極其嚴重的政治性方向性的錯誤,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且說老蔫兒從老支書那裏搶過印把子之後,難免要細細地端量:就這麽一塊刻著字的帶著尾巴的小圓木塊,竟能讓全村的人都俯首貼耳,太神奇了。
他是個最有孝心的人,得了如此珍貴的東西,自是要先拿給老娘看,自己則在旁邊不停地解釋著,唯恐老娘有啥不懂的地方?
老娘更是莊重,先去洗了手,而後小心翼翼地拿到老蔫兒他爹的靈位前,焚了香,拜了,才敢輕輕地放到手裏撫摸,邊摸邊教訓兒子,兒啊,這東西可是公家的,咱拿了也不是咱自個的,還是公家的。既然是公家的,可不能盡想著咱自個,要為公家多想想啊。
那一刻,老蔫兒的臉色真的好凝重,他甕聲甕氣卻極其認真地應著。
老蔫兒雖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卻畢竟識不了多少字。因此,他很快便從剛得到時的喜悅中掙了出來,這可是個極其重大的問題,他絕不敢稍有輕忽,他一直在不停地認真思考著:公家是什麽?他試圖從他收藏的大字報上找出答案,可大字報上講的盡是些空話,壓根兒就沒有如他想要的答案。
公家不就是大夥兒嘛。一個愣怔間,他突然想通了,如釋重負,便央著他娘破例允許他喝了二兩燒酒。這是他第一次喝酒,他娘從不允許他喝酒,或許因為他想通了這個問題才獎勵了這麽一次。喝便喝吧,但他娘偏不,他一邊喝著,她一邊張三李四地列舉了許多醉酒誤事的人和事兒,說他現在是公家的人了,更不敢喝了。
——酒這東西真是奇了怪:蜜精甘甜的瓜幹兒一旦變成酒,入口竟苦辣辣的直嗆得人涕淚俱流,喝多了,會頭重腳輕飄悠悠的,讓人直想睡覺,睡了覺就不會再想事。他更加不理解了,老支書何以會把喝酒當成一種享受。他顯是醉了,倒頭就睡。
待其醒來,已是他奪得印把子的第十天。那種興奮真是莫名其妙,想控製都無法,暈乎乎的舒坦直想從身體裏奔湧而出。因此,能在第十天上清醒過來,他已經非常欽佩自己的自製力了。他決定帶著大家編糞筐子賣,因為他就是憑著這門手藝才吃上了白饃饃。既然掌了這印把子,就該跟大夥同甘苦,大夥兒就是公家,就這麽淺顯的道理。
說起這編糞筐子,自又有一段故事。糞筐子是那個年代最常用的勞動工具,易碎,便要常買。他便琢磨,這東西不就是用野棉槐條子編的嗎?咱為什麽就不能自己編,偏要花錢去買?更何況村子裏滿地遍野的都是條子,白白割去燒掉,豈不可惜?事情往往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便難。他嚐試著自己去編,可是拆掉了幾十隻筐子,試著順條子的走勢再編起來,總算編起來了,卻既不美觀也不耐用。趕巧聽說表姨夫是編筐的高手,便央著他娘帶他上門求教。
這時的市場管製雖已有所放鬆,但還沒有完全放開。表姨夫曾為此吃過大虧,怕老姐姐這個唯一的兒子也跟自己一樣吃虧便不肯教他。確如他娘所說,他真是賊心不死,認準了的理兒非要一條道走到黑。央求不成,他便賴在了表姨夫家裏。表姨夫走到哪,他就跟到哪,不僅幫著表姨夫擔水劈柴哪樣活兒重幹哪樣,而且嘴裏總嘀嘀咕咕地不停地嘮叨一些大道理。表姨夫磨不過他,便待他發了吃了虧決不怨他的重誓才終於答應教他。難者不會,會者不難,經表姨夫一指點,他即融匯貫
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說幹就幹,他的提議馬上得到了大夥兒的擁護,但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了——廢條子能賣錢便成了寶,大夥兒必都去爭割條子。條子明顯少了,少了就有人去占,占不著便要大打出手:張三敲掉了李四的牙,劉五的婆娘抓破了王七的臉,此等不文明的事屢見不鮮。這不能說是支書的失職,也委實做夠了向了這家後了那家的調解,他便決定把全村的野條子按人口平均分配給各家各戶。
這一招果然靈驗,不僅爭鬥的事兒不見了,而且有的戶因為嚐到了甜頭便對這些原先不被人看好的條子大加嗬護,條子長得又粗又好。即使這樣,因為僧多粥少,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夥兒的吃飯問題。
為現實所迫,他便想:條子可以分,難道地就不可以分嗎?怎麽不可以?隻要想到,他立即就做出了決定。實事求是地說,他當時確不懂政策,對大夥兒有利,他就做了,就這麽簡單。要是拿到後期,即使要了他的命,他也不一定敢做。效果當然同樣出奇地好,村裏的大部分人當年就吃上了純糧食。
興奮之餘肯定沒能意識到危險的到來,老支書隻去了一趟公社就給他帶來了麻煩:他不僅被免了職,而且是被用手銬銬到公社去的。當時,手銬的威懾力是巨大的,村裏人一時間噤若寒蟬,老支書自是輕易地又搶回了印把子。
重掌了印把子的老支書一整天都沉浸在興奮中,都說這世事難料,其實還得靠策略。自打從公社回來,他就有一種預感:憑自己的身體,為什麽就不能再幹個十年八年?在公布任命的會上,副書記還當真這麽要求他,殷切地希望他能夠幹到他八十歲。
還鄉團?他卻莫名其妙地記起了這個當時經常聽到的詞,或許這是個不吉利的兆頭?但他感覺自己就是個還鄉團長,而且自己就要做還鄉團長,不惜一切地去完成副書記交給他的撥亂反正的重任。
對,確實應該叫做撥亂反正,這種各打各的單幹,原本就是他最為痛恨的,盡管他家的糧食同樣也多了起來。他最見不得小子們發狂,哼,他感覺自己醉了酒似地輕飄飄的象要飛起來……哼著連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小調回到家裏,他親昵地喊著婆娘去溫酒,自己則早早地坐到小飯桌前去等待著開飯。
晚上,將是他重掌帥印的第一個極其重要的會議,也是他落實撥亂反正任務的第一步,他無疑每一根兒神經都在高度地興奮著。按照過去的慣例,他們常常不待他吃完飯就匆匆地趕來了,討他一碗酒喝,同時也私下裏商量一些事情,吃完了飯會也開完了。這是他多年來形成的習慣,沒有辦法,誰說了算就得依著誰的習慣,他也沒少參加過這樣的會議。這種感覺才剛剛失去了兩年,他卻已感覺太久了,他要好好地再享受一下這感覺。
他當然又準備了酒,但到了晚上九點多的時候,開會的人還是一個沒到。他正煩躁著,巧嘴王婆來了。她已經好久不上門了,必是見轉了風向才來討一杯羹的,便懶得理她。眼瞅著這騷東西也不如前些年那麽溫順了,她居然未經招呼就大咧咧地一屁股坐到了他的對麵,挑逗地看著他。有心叫她站起來,咳,畢竟不是前些年了。在前些年,這絕對是他所不能容忍的,現在雖已不同於前些年了,但還是讓他感到了不快。一有不快就甩臉子,當官的都這熊樣。
有什麽事嗎?他故意拉長了腔調,不友好地連問了三遍,見她故作遲疑地不肯說,立時就惱了,充什麽正經?有屁快放,沒屁就滾,我還等著開會呢。
開個屁會!她居然敢嘴裏不屑地頂撞著他,忽地站起來,要挾道,現有一要事兒,要是不願聽,我立馬就走。說走,她果真就走。
他忙喊住了她,但仍沒好氣地問,什麽事兒?
答,他們正在大隊長家商量營救老蔫兒的事兒呢,說是要去公社把人給搶回來。
怨不得都不來開會呢,真******反了,他火了,自重又奪回帥印便經常火,不是他願火,而是確有太多讓他發火的事兒。火也白火,到頭來還是沒人來開會,更沒人來匯報,而且是連續的一直都如此。他站起來又坐下,去公社告發的念頭一瞬間就變了:他才不怕他們鬧哩,都鬧進去才好呢。心裏有了底,態度便柔和起來,便招呼婆娘給王婆倒茶。
王婆一臉的受寵若驚,連說自己來,就主動自己倒了茶喝著。
他靈機一動便說,好,有覺悟,有覺悟的人之間要互通有無。
王婆自是個見了梯子就要上的人,盡力巴結著他,雖有些結結巴巴但還是準確無誤地表明了自己想當村婦女主任的意思。
他沒做猶豫就應了,他一貫堅持在自己下屬麵前必須要保持必要的風度,他顯已把她當成了村裏的婦女主任。
正說著,自己剛換好的窗戶玻璃又被石塊砸碎了,緊接著又有石塊冒進來,不偏不倚正落在飯桌中央的湯碗裏,碎了碗,菜汁濺了旁邊的人一身。
類似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先是門上被貼了燒紙,後又牆上被糊滿了黃膩膩髒兮兮令人作嘔的屎,再後來便是這種無休止的襲擊。
孰可忍孰不可忍,他找來了公安助理員,助理員背著大匣子炮在村裏轉了幾十圈終也沒能查出搗鬼者,反害得他好酒好肉賠了好幾桌。吃了人家的,總要對人有所交待,助理員便無可奈何地說,搗鬼者還是您自己找吧,隻要找到了,一定嚴懲不怠。
扯你媽的鳥蛋,我要能自己找,找你來幹什麽?心裏罵歸罵,臉上可還得笑,嘴裏也連連道著“麻煩”,搗鬼者******當然也得自己找。
他便成宿地不睡覺準備抓人,可人總有犯困的時候,剛一迷糊,襲擊又來了。忙不迭地掄上鐵鍁就趕了出去,人早已沒了影兒。實在找不出搗鬼者,又無處發作,便隻有瘋罵。
到後來,他在副書記的幫助下搬到了公社去開飯店,提起當時的情景心裏仍止不住打怵。當然,他去開飯店並非為此,而是因為他實在幹不了莊稼活兒,這種情況也早在老蔫兒的嚴令下消失了。
閑話少說,但說以後接連的幾天,他仍沒能開成會,當然也沒能象自己期望的那樣鬧出事兒來。他便親自上門逐個去找那些曾經對自己俯首貼耳的下屬,卻根本見不著人影,甚至連自己想探聽一點兒消息的願望都無法實現。王婆要官兒的事兒倒是提醒了他,離了胡屠夫還能吃不上豬肉?他決定換幹部,因為憑自己多年的經驗,他認為問題肯定出在這些人身上。
人又不是沒有,村裏三條腿的蛤蟆找不著,兩條腿的人還不有的是?他憤憤地想著,當然也極容易地得到了副書記的批準。但轉眼就過了半月的時間,不要說副書記交代的任務,連幹部也沒能換成,便傳言老蔫兒就要被放回來了。
傳言不假,原因是去省城開會的黨委書記回來了,他傳達了上級的會議精神,並決定撤銷副書記代表公社黨委所做出的錯誤決定,老蔫兒理所當然地又成了我們村的支書。據說,黨委書記動了情,他當著那麽多領導的麵給老蔫兒連鞠了三躬,說了許多道歉的話。
這是多大的麵子啊,老蔫兒顯是被搞懵了,他還沒有完全從戴上手銬的陰影裏解脫出來,便也跟著連連鞠躬,嘴裏則含混不清地連說“政府寬大”。
我真混啊,後來提及那天的情景,老蔫兒就懊悔不已,連連這樣罵自己,但他又辯解道,我再也不想坐牢了。
英雄再也不會了。黨委書記笑吟吟地安慰著,竟用了“英雄”這個詞兒,那不大的聲音卻多少年都鏗鏘有力地回蕩在老蔫兒的耳邊。
老蔫兒回村的那天可風光了,敲著鑼打著鼓,幾乎是被村裏人抬回來的。這說明大隊長他們這些天去省城的告狀沒白費,倒不如說是趕上了好機會,正碰上中央有了關於承包的意見。
之後,老蔫兒被派出去四處作報告。他突然變得結巴起來,結結巴巴地念著講話稿。講話稿雖不是自己寫的,但要把自己念成英雄,還是讓人難堪。最後,他脫了稿,脫了稿便不再結巴,他說,我遠沒有稿子裏寫的那麽好,我做那些事兒的時候,也沒有想那麽多,隻是聽了我娘的話,要多為大夥著想,就那麽做了。老蔫兒贏得了掌聲,臉紅得象上了色。
在這段四處念稿子的日子裏,老蔫兒的理論水平當真提高得很快,他覺得黨講的才真正那麽有根有據讓人信服,便因為自己時常湧起的自鳴得意而慚愧。老蔫兒便決定,一定要為大夥多想事多做事。
因此,老蔫兒在此後的許多年裏年年都被評為公社、鄉、鎮、縣的優秀**員,在村裏的威望也漸漸達到了頂峰:隻要老蔫兒說過的話,村裏的大人孩子都要一體地去遵守執行;逢有老蔫兒感冒了咳嗽一聲,便會有人誤以為自己犯了錯趕緊上門去賠禮道歉;有的獨門小戶甚至給老蔫兒塑了像跟毛主席他老人家並排放到了一起,老蔫兒便發了火,咒我早死啊,即使我死了,也是不敢跟老人家並列的。老蔫兒對老人家最有感情,就象村裏人對老蔫兒一樣,這時的老蔫兒已完全變成了一個標準,因為他代表著大夥兒。
人在平凡的時候,或許還覺不出他的與眾不同,而一旦成了英雄,隻要關於他的即使最普通的事兒,也會變得那麽與眾不同,因為他時時處處都備受關注。譬如劉老蔫兒從不接受村裏人吃請這事兒,在他沒有成為英雄之前,就象一陣風吹過,沒人會在意,至多偶爾地會想到“這人是有點兒怪”,但待他成為英雄之後便成了村裏人的頭等大事。因為我們村裏有這樣一個習俗:無論哪家有了喪亡喜事,除了近親之外,必得遍邀鄉鄰好友。
我曾暗自揣摸過,目的大致有兩個:一是顯示主人的臉麵,誰邀的客人最多誰就最有臉麵,若是被邀的人當中能多有幾位風光場麵的人物,便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兒了;一是若一起聚過了,便有了淵源,日後自應相互照應。
而對於被邀的人來說,雖然要去隨份子,也就是人後來常說的那種罰款單,但還是要感到榮幸,至少體現了自己與主人的與眾不同,而且農村的隨份子與罰款單還有不同:隻要你隨了份子,人家就會牢牢記住,待你有事的時候,人家必定會去的,而且份子絕不會小於你當初的,否則便欠了人情,人情在農村最壓人。
當然也有例外,便是村官,村官多不需隨份子,隻要肯到場便足以讓主人臉麵大增——人家是不白吃的,不要怕吃,吃了就會嘴短,誰還能永遠不用著誰?對於老蔫兒來說,更是例外中的例外了,更多的則包含了敬重的意思。
老蔫兒卻偏與那些熱情備至的其他村官不同,偏不喜歡那種見了誰都要笑的人聲鼎沸的喝多了便東倒西歪左碰右濺的熱鬧。但他照樣隨份子,而且從不圖人回報,他說,咱還是不去的好,咱去了,人家該湊合的就不好湊合了。
無論如何,主人心裏必都是不樂意的,但因為他對誰都一樣,村裏人慢慢地就理解了他,逢有這種情況反而會主動地替他圓場,說他這人就這樣,其中包含了多少的理解和信任。
但是,人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而且這種變化不是那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涇渭分明的變化,而是一個逐步的累積的漸進過程。
關於英雄老蔫兒的變化,雖然我們已經知道了最終的結局,但絕不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好”與“壞”來評價,應該從他的經曆中去細細地咂摸:雖然他力主分光了集體的財產,但辛辛苦苦地積攢了這麽多年就這麽一下子分光了,他一時間還真的不適應,尤其是,看著“小癟三”們興高采烈地忙著往各自的家裏搬東西,他感覺心裏在隱隱地做疼,他怕自己立時就要後悔,便跑回家裏用被子蒙住了頭企圖睡覺。
所謂的“小癟三”是他從電影裏學來的新名詞,突然間就蹦出來用到了村裏人身上,這是他第一次這樣稱呼他們。他也是村民,但他是管村民的村民,與他們畢竟不同。別提了,一提到他們,他就心煩,心煩意亂又怎麽能夠睡得下?
或許這就是現實,更嚴峻的現實還在後頭。——人明顯變得難管起來,或許人的欲望就是一個怪物:餓肚皮的時候,隻想著吃飽就好了;吃飽了肚子,又想著賺錢、賺更多的錢;賺了錢,就不再服管教,隻要與利益無關就沒人願沾邊,甚至連他召集的幹部會也少有人齊的時候,更不用說象過去那樣經常有人請示匯報了。
5
怎麽辦呢?他想到了被自己長期忽視了的宣傳教育,便別出心裁地把村裏的大喇叭挪到了自己家裏:早晨五點準時念昨日報紙上的重要新聞,中午十二點重點講村裏的好人好事,晚上則先是放音樂後來便臨場發揮講一些在他看來極為重要或許並沒有多少人去關注的明日工作安排。
對於老蔫兒的做法,村裏人先是感到新鮮,漸漸地便因為他經常擾了自己的清夢而要命地煩。且不多說村裏人的“煩”,單說問題正出在了這廣播上,某一天,老蔫兒忘了關機,就傳出了老蔫兒和婆娘鬥嘴的聲音,之後便是他死皮賴臉地要跟婆娘幹好事而婆娘以來了客人為由死活不同意最終被老蔫兒霸王硬上弓的時長時短的吆喝聲。
原來英雄也象凡人一樣!隻一個愣怔,人們仿佛明白了什麽,雖然嘴上不說,但都開始避諱。不要說村裏人,因為這事兒,連婆娘都在跟他鬧別扭,睡覺總給他一個冷脊梁。老蔫兒的那種被冷落了的感覺無疑再次突兀出來,為此,廣播破例停辦了好長一段時間,讓人覺得怪怪的少了什麽似地不習慣。
但絲毫用不著去懷疑老蔫兒的耐性,因為廣播總還有開播的那一天,而且重又開播後,不僅更固執,持續了足足有十幾年,內容也更加花樣翻新,連老蔫兒醉酒罵人死命勸酒甚至跟婆娘大打出手有時也能傳出。這當然都是後話,我們現在隻說老蔫兒決不會任其發展,他決定深入到群眾中去。
深入群眾也必須有個切入點,這個切入點的選擇應該就是老蔫兒全麵變化的開始,因為他選擇的切入點便是他最不善的喝酒。所以,他破了已堅持多年的不接受吃請的規矩,逢請必到,絕不放過任何一次吃酒的機會。
問題是現如今的吃請明顯少了,不過,別擔心,他有辦法:請的好說,不請?找上門去。象他這種身份的人找上門來,自不能攆,而且還必須客套。隻要有客套就好說,哪管真的還是虛情假意,坐下便象到了自己家裏。他酒量不大,逢喝必醉,醉了就罵人。
剛開始,村裏人還能接受,認為這便是實在——人誰沒有缺點?缺點在人能夠接受的程度內,便算不得缺點。一個人若是沒有缺點還算得上人嗎?不過,短時間如此還行,時間長了,就不是這麽回事兒了。
在這裏,我們且不管這些,隻說或許由於切入點選擇的準確,老蔫兒顯然很容易就找到了問題的症結:缺錢!他領導的村集體不能沒有錢,隻要有了錢,不怕“小癟三”們發狂。
再說了,別看他們發狂,離了他所領導的村集體還真不行,遠的先不說,隻說推廣化肥那事兒,任你喊破了嗓子,就是沒人肯用,還說什麽就這麽些白不拉幾的東西怎麽能抵得上用了幾千年的人糞尿呢?老蔫兒也不信,但他不象他們那麽短見,嚐試著用一下又怎樣?肯定死不了人。所以,隻有他一人用了,其他人則全部扔到了水道上。結果,來年隻有他的和水道邊上的糧食喜獲豐收,村裏人才認識到這白不拉幾的東西還當真管用。
這是老蔫兒最有說服力的一條經驗,經驗有了,當然還得有機會,機會說來就來了:先是天大旱,後又地大澇,巨大的損失讓發狂的“小癟三”不得不重又想到了老蔫兒和他所領導的村集體。
帶領大夥解決了旱澇問題之後,“小癟三”們便又開始圍攏到他劉老蔫兒的身邊,盡管他破例每人加了一百元的提留。農民是狹隘的,正是因為缺少了組織,而要有效地組織他們,村集體就必須有錢。這是他在加收一百元提留款的過程中從有的農戶幾乎割肉的疼裏得出的結論。
集體就不能有錢嗎?為什麽非要跟他們去要?掌握了政策難道便不是掌握了財富嗎?他的認識無疑還在提高:單幹讓農民吃飽了肚子,但農民吃飽了肚子就容易滿足,滿足了就不能接受新思想,不能接受新思想就會止步不前,止步不前就是倒退,倒退必落後。總算想通了,老蔫兒便決定辦企業。
由於缺少經驗,所以隻能從最簡單自己最熟悉的做起——辦編織廠,於是必須收回野棉槐條子的承包經營權。——編製這門曾經讓村裏人首先解決了零花錢的手藝,已漸漸地被更多的人放棄了,靠向少數腦瓜靈活技藝精巧者出賣條子來賺取少量的金錢,而後者則利用自己的優勢大量地賺取利潤。如此便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差距,有了差距就會產生嫉妒,嫉妒是最大的不和諧,或者說是產生不和諧的根源。
老蔫兒的決定一作出,立即有多數人支持,少數人反對,完全不是前些年的那種眾口一詞地支持和反對了。隻要有多數人的支持,少數人的反對再激烈,也抗不過集體,不需去強迫,沒有了條子,不怕你不乖乖地放棄。
辦了廠就有了錢,但老蔫兒在錢上不貪,他從編織廠當年就有的十五萬利潤中拿出五萬給村裏人分了,多數人一合計,都感多於賣條子,更加扯起了擁護老蔫兒的大旗。
還有,有了錢,老蔫兒就不用再擔心鄰村支書之間的相互請吃,於是應酬便多,漸漸地就又不再參加村裏人的閑吃閑喝。
在更有檔次的應酬中,老蔫兒的眼界大開,他已不再滿足於編織廠的少得可憐的利潤,先後又上馬了珍珠岩廠、藍礬廠、鑄造廠。其實,辦廠子不獨是他老蔫兒要出風頭,他從報紙上得知,其他的地方早就開始了,那可是發了大財的。
鄉裏的書記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可以說他依然是鄉裏的一麵旗幟,他始終是鄉裏的一麵旗幟,因為他有遠見能夠總走在前列。
倒是村裏人對他這麵旗幟越來越不理解,他認為,這不奇怪,都是長期不注重學習不讀書看報的結果。因此,在別的村支書總吵吵著報刊征訂任務過重時,他反而加了倍,自又要受到鄉裏書記的讚賞,不過,這次他倒不單純為了鄉裏書記對他本來就極讚賞的讚賞,他想辦一個報刊閱覽室。但資金有困難,他決定待發了財再說,無論如何都該辦,他從沒有放棄過自己的計劃。
在他看來,所有的計劃都能夠實現,不要說閱覽室這麽一個小事兒了,雖然或許會有個時間早晚的問題,因為他認定,辦廠子肯定是要發財的,所以他憧憬著。
發財的願望和憧憬人人都是而且都該有的,應該肯定,老蔫兒為他的廠子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怪則隻能怪天不遂人願:這些廠子很快就出現了問題,村裏的債務驟升,漸漸地,連編製廠也難維持了。他曾力圖東山再起,卻又實在無力回天。
為了解決村裏的債務,他別無選擇地隻能在鄉提留的基礎上層層加碼。這樣,就更不敢公開村裏的賬務,連支持他的多數人也開始懷疑他。
懷疑是發現問題的先兆,有了懷疑,人們就能夠放開了限製大膽了去想,好的想不到,往往想到的盡是關於他的“惡行”,從這個角度講,懷疑又能限製人的思維。不過,他肯定還有許多“惡行”,隻能留待以後再說,隻說村裏人有了懷疑,便開始了他們最初的對抗:拖交、欠交甚至不交提留,從一個人到幾個人到麵上快速蔓延著。
他的對策是:一邊想辦法四處借款,一邊鼓動司法部門幫他收款。見他請來了司法人員,村裏人便躲著,找不到人看你咋辦?司法人員自然幹瞪眼,村裏人卻從此恨上了他,舊仇加新恨一齊湧上,便有人開始反他。
幾十年的經營,豈是說反就反得了的?“小癟三”們蹦躂不了幾天就又安穩了,當然還是不肯向集體交錢。
老蔫兒便又故伎重演,嚐試著繼續辦廣播,廣播辦就辦吧,那是你自己的事兒,誰也管不了,反正沒人聽,沒人聽他也辦。
剛才曾提過,不再細說,單說試圖再去參加村裏的閑吃閑喝,已是不可能了,因為村裏人都在戒備著他,遠遠地見他過來,就忙關上門,任你喊破了嗓子隻裝作聽不見,待你離開,就會翹著腳千刀萬刀地罵,聲音雖不大,卻絕對讓你能夠聽得到,白白惹一肚子氣。
穢氣!老蔫兒恨恨地想著,便要窩一肚子火,窩一肚子火就看什麽都不順眼,隻想找人打架,可打架連人都找不到,找不著人隻好拿自己的婆娘慪氣。
這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大概從他決定辦廠的那會兒就開始了——她居然跟村裏那些反對他的人一樣反對他,而且她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把兒子送給了折騰不過自己隻好到鄉裏開飯店的老支書。
其時,老支書已臥病在床,用人之時要回了自己的親孫子,自是大喜過望,病竟神奇地好了,自是感激萬分,過去的恩怨便要一筆勾銷。
而老蔫兒卻氣炸了肺,從此便懶得打理婆娘,廠子辦砸了自然要把穢氣全部歸罪於臭婆娘,連跟她幹那好事兒也變得味同嚼蠟。
女人也有女人的怪,長期不理她便容易起疑而醋意大發。在這個方麵,老蔫兒自信是過得硬的,唯一的能算得上犯規的一次,恐怕就是鄰村的支書老張請他做過的那次按摩:
做按摩的那小姐,哎吆,真是羞死人了,穿的倒是省,差點兒沒全漏了。那天,自是喝了一點兒酒,要不然自己絕不會去的。也怪小姐的****賊大,惹得他不停地跟自己的婆娘比,與小姐相比,婆娘的****實在太小了,免不了要想“大的摸起來會是什麽感覺呢?”。他實在受不了了,那對大****直在他眼前晃,忍不住要去摸一把,但他沒敢,隻在小姐不經意間用手淺嚐輒止地觸了一下小姐的手,嫩嫩的滑滑的柔柔的,絕非婆娘所能比。
但老蔫兒有老蔫兒的自製力,天地良心,絕沒有出軌,沒有出軌便心底坦誠,為了平息女人的醋勁,他沒有聽老張的勸告,把這一次也告訴了女人,當然缺了那些自己在迷糊時的感覺和對比。
你說坦誠就坦誠了,女人偏不這樣想,她在想:原來還當真有事兒,瞞得我好苦啊。
他隻好把老張找來作證。女人卻在想,都是屬狗的,豈不是在幫他撒謊?這樣想著,嘴裏就說了出來,弄得老張尷尬而去。
到這時,女人最相信的恐怕隻有自己的直覺,她在通過沒次數地幹那好事兒來檢驗他,他相信無人能經得起這樣的檢驗,因為越折騰,盡管他常空自憋了一身汗,那玩藝卻越堅挺不起來。婆娘便隻能信謠傳了,先是不停地鬧,總有鬧夠了的那一天,便終日裏鬱鬱寡歡,慢慢地就染了病;而他則以為自己果真不行了,盡管有時候也不信。
沒人會願意相信自己不行,尤其象老蔫兒這樣要強的更不會。為了檢驗自己是否真的不中用了,他便“紅杏出牆”了一次:一進入那個似明非明似暗非暗的小房間,他便感覺自己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似乎隨時都有跳出來的可能,兩手則汗津津的象出了水。我當真就這樣墮落了嗎?他反複地問自己,嗓子幹得隻想咳。
小床上鋪著電熱毯,熱乎乎的。小姐麻利地脫光了自己,白光一閃便鑽進了被窩,探著頭不停地催他快點兒。
他慌亂起來,手抖得不行。我可能已經不中用了。心裏想著就隨口說了出來。
小姐邊歪著頭好奇地端量著他,邊麻利地把他脫光了,嘴當然也沒閑著,問,不行了?怎麽會?知道我是幹什麽的嗎?
暈乎乎地連小姐啥模樣都沒有看清,憨乎乎地自語著,不知道,你是幹什麽的?
答,傻樣兒,專門研究“老二”的唄。說著便咯咯地笑個不停,順手把呆立著的他拉進了被窩。
小妮子確有些道行,一會兒就讓他重振雄風。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他瘋了一樣便欲離開。
小姐不肯,結賬!
不就是錢嗎?他不在乎,但因為激動哆哆嗦嗦地把兜裏的錢全掏了出來,顧不得去數就全扔給了她,他急於告訴婆娘自己還中用,臨到家門口才意識到,這事兒原是絕對不能說的。
怎樣才能既不說又讓婆娘知道呢?這成了他當務之急最需解決的問題,因為過度的興奮讓他的大腦已變得明顯遲鈍。及至進了屋,才緩過勁來,便急著要與婆娘幹好事兒。
病懨懨的婆娘甚為好奇,半推半就答應了,這畢竟是他近一年多來的首次主動要求。上了床,眼前盡是婆娘那幹癟的模樣,那玩藝兒又不爭氣了,婆娘便說,不想就別勉強了。正欲泄氣,突然記起了那熱乎乎暖洋洋的被窩和裏麵肥嘟嘟油膩膩的身子,又來了興致,邊做著邊盡力地去回憶剛才的感覺和按摩女的兩隻大****和自己曾產生過非分之想的所有女人,隻認定婆娘就是她們,果然見效:婆娘滿足了,而自己則又找回了當年的感覺。
興奮未來得及褪盡,一個不好的消息便傳來了:自己曾去過的那個地方被公安連窩端了,據說咬出了不少的人,有村裏的,有鄉裏的,還有縣裏的。
他害怕起來:要是自己也被咬出來,一世的英明豈不就此斷送了?越想越怕越後悔,自己可真渾呢,怎麽就經不住小妮子的盤問?為什麽非要連名帶姓帶職務帶住址一股腦地都告訴她呢?
事情過去了許久,擔心的事兒總算沒發生,但他仍惴惴不安,隻要一聽到警笛響,便會心驚肉跳地認為必是警察找上門來了,嚴重的時候,他甚至已看到了那明晃晃的銬子。——盡管他自信與公安這幫人還算有些交情,有誰知道他們會不會翻臉不認人呢,畢竟名聲重要哪,最好連他們也不知道,這幫人哪,他知道,沒一個能保得了密。
如此折騰了好一陣子,他決定找公安派出所的所長試探一下,小妮子居然沒咬他?!於是他又記起了那胸,那草草的卻是噬骨銷魂的一次,忍不住就要掏錢把她的罰款交了,托人求情免除她的處罰,但慮及名聲隻能作罷,實是心有不甘,便以她做這等下賤事兒為由企圖說服自己,醋意卻又上來了,心裏便暗暗地咒著。
或許正是因為這一段經曆?
?婆娘去世後,雖曾有不少人勸他續弦,但都被他堅決拒絕了。村裏人便說,老蔫兒隻有一般好處,對婆娘忠誠。
之後,老蔫兒又過了不平凡的兩年。兩年的時間,對一個人來說,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算短。兩年中,老蔫兒的工廠不僅沒能如期望的那樣起死回生,反而越來越運轉不靈了。
與此同時,“小癟三”們也在發生著變化:他們不再把目光隻死死地盯在地上,有的倒騰起了小買賣,有的開起了磨坊,有的幹上了油料加工……村裏似乎一下子冒出了許多能人,這是老蔫兒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的,沒想到的還有,他們竟愈發各顧各的自私了,沒有了一點兒集體觀念。但他們畢竟也辦起了工廠,雖然小,而且幹幹停停,虧了也無怨無悔,照樣有滋有味地過著生活。
這說明老蔫兒當初的決定沒錯,他的思想至少比他們先進了五年。如此想著,老蔫兒便又有了自信。有了自信也沒用,因為“小癟三”們已不再關注他,似乎他與他們已毫無關聯,偶爾提及時,常一臉的不屑。這不能不說是老蔫兒的悲哀。
老蔫兒卻似乎並沒有感到悲哀,因為就在這個當口兒,老蔫兒又做了一件絕對令村裏人刮目相看的事兒:他娶了曾被公安抓過的那個小姐,而且婚禮辦得絲毫不亞於村裏任何一個年輕人,僅客人就請了上百桌,熱熱鬧鬧過了三天。
她小他三十歲,褪去了厚厚的脂粉換上薄如蟬翼的婚紗越發豔麗不可方物。隻是兩個人的差距實在太大了,理所當然地遭到了女兒的竭力反對。
“小癟三”們自然都堅定地站到了夏雨一邊,紛紛譴責他,除了譴責,男人們的心裏自然還更多了一層淡淡的讓人實在無法說清的醋意,恐怕這也是他們的譴責總不如女人那樣激烈的原因之一,但絕對不敢表現出來,哪怕是譴責的不夠徹底,必也會受到自己女人無與倫比的譏笑與不依不饒的鬧騰。
這便是老蔫兒的行為帶給村裏人最直接的影響,我們所要關注的自然不單是這些影響,更重要的還是老蔫兒本人:無論別人如何反對,老蔫兒還是再婚了。
再婚那天,老蔫兒象城裏的年輕人一樣,輕挽著身披婚紗的新娘繞村莊轉了三圈,算是對村裏眾口一詞的反對的回應。悄悄地斜瞄一眼那些含意豐富的眼神,便暗暗得意,他老蔫兒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他老蔫兒永遠都是村裏最敢說敢做的人。
自己樂意,誰還管得了?一時間,老蔫兒的聯想空前地活躍,何以非繞村三圈而不是五圈六圈呢?管得著嗎?咱樂意。他知道,即使再繞十圈,饒有興致的圍觀人群也絕不會就此散去,但他偏不繞,什麽也不為,就是要與眾不同。
想著,他暗暗得意,得意中卻莫名其妙地想到了******敗退大陸前飛機繞空飛行三圈的故事,這不吉利,自己畢竟不同於他,自己還沒有失敗,怎麽會突然記起於己毫不相關的他呢?難道冥冥之中竟會暗合了老蔣當年的心情?他強迫自己堅決不再去想,心底卻還是浮上了一股淡淡的英雄遲暮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