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由從業者說,在我們那個地方,對於煙草沒有多少講究,但古來就有飲酒的傳統,而且把能否飲酒作為男子漢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我祖爺爺和我爺爺都是當時村裏響當當的漢子,因為他們都是海量,尤其是我爺爺,據說最多的一次曾喝過三十碗。至於碗的大小,現已無從考證了,反正他就是憑借著自己的海量才在鬼子進攻那年贏得了自己的愛情。
據村裏人講,鬼子進村那天,我爺爺正在跟村裏人賭酒,喝到第二十八碗的時候,他突然說,各位快回家準備吧,鬼子就要來了。
村裏人以為他示弱了,其實,他完全沒必要示弱,因為隨著其他人不勝酒力退出他以二十七碗的優勢已穩居第一,要不然就是醉了。如此想著,便沒人肯信。
這時,遠處傳來了槍炮聲,鬼子竟真的來了。
當時的村裏人還很怕鬼子,獨我爺爺不怕,隻要有一個人不怕,大家就會慢慢地都不怕,因為大家終有一天會明白:鬼子也有血肉,一獵槍打去照樣血花四濺,既這樣便肯定不可能是總站在頭頂監督自己的天神。
這是後話,現在隻說我爺爺幫大家匆忙轉移後,鬼子已近在咫尺了,我爺爺便拚命地朝著與村裏人轉移方向相反的磨盤山跑。鬼子便沒命地追,邊追邊開槍,子彈呼嘯著尖叫著。我爺爺胳膊中了槍,弄得上衣血跡斑斑。
在這裏,我不想過多地渲染我爺爺的狼狽不堪,隻說為了逃避鬼子的追擊,我爺爺果斷地脫掉了血衣,高高地掛到樹上,而自己則躲進了磨盤山。
磨盤山因其狀如磨盤而得名,裏麵八縱八橫溝壑相連,不要說鬼子,即使本地人也常常轉迷了方向而找不到出路,因此又叫“鬼見愁”。那時候的磨盤山不象現在這樣光禿禿的一覽無餘,而是樹林茂密,小動物活動頻繁,而且常有野狼出沒,驀然地一聲貓頭鷹的尖叫,已足以讓人陡生陰慘慘的感覺。鬼子怕中了埋伏不敢冒然進山,便朝山上胡亂放了一通槍,用刺刀挑著我爺爺的血衣走了。
鬼子的掃蕩自是無果而終,鬼子不甘心,便拿我爺爺的血衣做文章,指使漢奸用刺刀挑著我爺爺的血衣四處宣揚,說打死了我爺爺借以恐嚇敢於反抗的人。
我們不必費力去說我爺爺的行為在村裏人對鬼子“怕到不怕”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單說鬼子的謊言不僅沒能達到所期望的目的,反而讓我爺爺成了英雄,由此引起了一位美女的注意。
這位美女就是後來的我奶奶,她是地主的女兒,卻崇尚正義,愛慕英雄。我爺爺無疑已讓她春心難耐,但她絕不相信謠傳,便安排了對我爺爺的考察:為了測試我爺爺的膽量,考察被特意安排在晚上進行,道具則隻有兩壇酒和一小碟油炸花生米,主持人自然就是那個矮矮的瘦瘦的後來我應叫舅老爺的人,理由便是慶祝英雄大難不死。
兩壇酒對我爺爺來說,實是小菜一碟,花生米尚一顆未動,酒卻早已見了底,而且麵不改色心不跳。美女喜極,又說自己的一粒金戒指丟在了磨盤山,看我爺爺能否去幫著找回來。
剛才已提及了磨盤山的陰森與恐怖,那個年代由於還不興死人火化,村裏死了人就埋到磨盤山上,久而久之落下了不少的磷,一到晚上便火花閃爍,及至到了近前又什麽也沒有,而若是放遠了看卻仍是火花閃爍,村裏人當時不懂稱之為鬼火。
如此險地,不要說夜裏,即使白天,村裏也少有人敢去,但我爺爺二話沒說就獨自去了,第二天天未亮,那粒金戒指就被找了回來。
事後提及此事,我爺爺毫不掩飾地說,其實自己當時怕得厲害,盡管自己努力地什麽也不去想,腦子裏卻偏偏不時地就會冒上一些恐怖的東西,而且總忍不住去想,越想越覺得背後有人在跟著,回頭看看卻隻有自己的月影,快走幾步,仿佛又聽到了跟隨人的腳步聲,頭皮難免要一陣陣發麻。英雄終究要有英雄的樣子,盡管美女忍不住把金戒指的方位說得甚是清楚並不難找,但因為緊張,我爺爺還是找了一夜,終於找到時,便拔腳逃命一樣往回跑,到了村口才漸漸慢下了腳步,盡力地調理著呼吸而讓自己在進了院落後保持著一副神定氣閑毫不在乎的模樣。
美女並沒有立即把金戒指要回去,而是讓我爺爺幫她戴到手指上,我爺爺自是樂意效勞,順便捏了捏她既柔且滑的小手,她趁勢倒進了我爺爺的懷裏,小嘴唇兒不住地在爺爺的臉上啃著,弄得爺爺臉上盡是紅顏色。我爺爺很快就有了反應,用力地去吮她肥嘟嘟的唇……
她比我爺爺小十五歲,這還不算,還有更關鍵的是,我爺爺是個窮鬼,房無半間地無一壟,自是大大的門不當戶不對。因此,當我爺爺逼著媒婆去提親時,遭到了我那位對窮鬼嫉惡如仇的祖姥爺的強烈反對,豈不是癩蛤蟆想吃天鵝屁?他憤怒地摔碎了我爺爺送去的那兩壇來曆不明的自己強忍著饞才沒舍得喝的酒,並把我奶奶鎖進了自家的草屋,決不允許二人再見麵。
鎖能鎖住人身,但鎖不住人心。我爺爺心疼酒,更心疼我奶奶。我爺爺悄悄吃掉了被扔到門外的碎酒壇裏沒來得及散盡的酒,便有了勁,在一個風高月黑夜掀掉了我祖姥爺家的草屋頂,把我奶奶從草屋頂上救了出來,兩人私奔了。
兩個人有了男女之間的事,就生了我大爺,之後又陸續有了我爹、我三叔和我四個姑姑。由於我爺爺沒有一時半刻能離得了酒,村裏人便妄加猜測,我爺爺必是跟我奶奶做好事也離不了酒。要不然,怎麽會有這麽高的產量呢?
戲言歸戲言,且說有了我大爺後,我爺爺和我奶奶自是珍愛異常。在我們那個地方,長子就是家裏的頂梁柱,也是衡量家道能否中興的重要標準,就象皇帝立太子必立長子一個理兒。
但那個年代,添了人口也不見得就是好事,添了人口就添了嘴,原就不寬裕的生活更加拮據了。迫於生計,我爺爺不得不舍了我奶奶和生不隨時的我大爺和我爹去當兵。
我爺爺打仗肯玩命,不久就被提拔做了連長。做了連長之後,問題便無法再掩飾了:我爺爺離不了酒,隻要少了酒,我爺爺多半就會象犯了煙癮那樣哈氣連天無精打采。
那一年的仗打得異常殘酷,敵我雙方展開了拉鋸戰,常有敵我雙方交叉宿營的情況。那天夜裏,我爺爺被強自壓抑了十多天的酒癮犯了,便帶領一排人悄悄摸進了一隊人馬的宿營地,裏麵成堆的酒讓我爺爺欣喜若狂,雖有人提醒我爺爺,這可能是友軍的營盤,但酒癮讓我爺爺已經顧不了這麽多,他武斷地決定,先幹了再說。
幸虧他們隻是打暈了哨兵而沒有按照慣例送給對方原已準備好了的幾十顆手榴彈才沒能釀成更大的錯誤,原來他們摸進的竟是我軍某團的團部。該團日前繳獲了敵人一批酒還沒來得及運往後方,不想讓我爺爺他們占了先。
這不是一個小錯誤,有了酒,我爺爺也沒敢喝,靜等上級的處分。其實,據我爺爺後來說,他偷喝了一瓶,隻是量太少,沒解饞反而把酒癮蟲子給勾了上來。
了解了事件真相的團長發了火,摔了凳子,團部的命令繞過營部直接就下到了連裏,命令上明明白白地寫著:撤掉連長職務,由副連長代替,關禁閉七天。
可這道命令沒來得及傳達,敵人的潰逃就開始了。由於少了酒精的支持,我爺爺的行動就遲緩,一顆流彈打中了他的腿。這一仗,我爺爺所帶的那個連因行動遲緩竟誤打誤撞地最先占領了並無人把守的無名高地,從而截斷了敵人的退路使敵人得以全殲。我爺爺受了傷,又立了大功。
團長親自看望了正躺在擔架上為自己的事兒而惴惴不安的我爺爺,功是功,過是過,他沒有提我爺爺的過,而是安排自己的警衛員親自送我爺爺去後方醫院治腿,我爺爺一時好感動。
感動歸感動,我爺爺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他帶人摸進自己人團部的事兒已經傳遍了後方醫院,人們紛紛在譴責著。據說連師裏也知道了此事,也就是說,傷愈後的我爺爺將成為全師的反麵典型。
我爺爺越想越怕,便隻顧念我奶奶的好,尚未痊愈就偷偷地逃跑了,逃回了我奶奶的身邊,因此落下了一個右拐子。
那時候的信息遠沒有現在這樣靈通,不靈通也有不靈通的好處,我爺爺逃回村裏的事兒便長期無人知曉。既然沒人知曉,一向鄙視逃兵的村裏人便依舊敬重他,依舊請他吃酒,依舊喜歡把難題拿來讓他決斷,隻要他做出了決斷,村裏人就會蜂擁著跟他走。此時的我爺爺已經不同於前些年了,畢竟指揮過百十號人的隊伍,明顯地幹練沉穩多了。
對於我爺爺的歸來,我奶奶自是不問理由地喜歡。難怪村裏人都說,女人是水做的,隻要嫁了人生了娃,即使再有能耐,也會變得貓兒一樣乖,想怎麽捏就可以怎麽捏。
或許正應了這句話,自打有了娃後,我那生性潑辣執著的奶奶早已沒有了跟我爺爺私奔時的潑辣,變得溫順而又現實。她那時的最高理想,便是老婆孩子有吃有穿熱炕頭,當然還得經常有一二壇能解我爺爺饞的酒,她最喜歡我爺爺象喝水一樣喝酒的模樣。
然而,那個時候連這點兒願望也不易實現。我爺爺的歸來不僅沒能有效地改善家裏的生活,反而因又相繼添了我三叔和我大姑姑而更加窘困起來。
我三叔是個短命鬼,在我大姑姑出生後,由於我奶奶的奶水全給我大姑姑占了,他便常常偷吃。我奶奶便常恐嚇他,而我爺爺卻不以為然,因為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他的心目中是非常牢固的。偷吃也沒能救了我三叔的命,饑餓和疾病終讓他早早夭折了。
如果說人都是自私的,結了婚生了娃的女人則尤甚,而有娃兒夭折經曆的女人便近乎瘋狂了。因此說我爺爺勇敢地帶領大家分光了逃出去躲避鬼子的我祖姥爺的地絕不是偶然的,也絕不是我爺爺回村便帶有某種使命或者說他的覺悟原就那麽高,完全是我奶奶從中慫恿攛掇的結果。
分了地又要分房子,分房子卻遇到了麻煩:在村裏人的心目中,地是用來保命的,那是必須要分的;而房子則是我祖姥爺私家的,那是萬萬不敢搬進去住的,盡管我爺爺編了許多理由去勸說大家,卻還是沒人肯去。
我爺爺和我奶奶算是鐵了心,他們勇敢地從地窖裏搬到了我祖姥爺的大屋裏過起了生活,村裏人才終於陸陸續續卻又膽顫心驚地住進了我祖姥爺遍布於全村的草屋。
生活剛穩定下來,我奶奶就又開始生產,先後生下了我二姑姑和三姑姑。這種在當時看來已算甜蜜的生活並沒有多久就被現實無情地打破了,因為剛趕跑了鬼子就又來了還鄉團。
還鄉團的頭兒,就是我祖姥爺和曾經幫著我奶奶考察過我爺爺的我舅姥爺,慮及我舅姥爺的脾氣,我爺爺預感中要出大事,便決定由我奶奶帶著我大爺、我爹和我正在吃奶的三姑姑隨著分頭掩藏好東西的村裏人一起出去躲藏,而我爺爺則帶著我大姑姑和二姑姑跟村裏的幾名黨員負責殿後。
這樣的安排,應該能夠說明在我爺爺的思想深處絕對多少還存在一些僥幸:即使被抓了,我祖姥爺或許還能念及親情,絕不會跟自己太過不去,更何況自己還帶著他從未見過麵的兩個外孫女。
這一次,我爺爺徹底錯了:我祖姥爺和我舅姥爺所帶的這些兵都是外鄉人,如虎似狼地進村後,見是一座空村,便象著了魔似的,見房就燒。
據後來統計,僅這一次就燒掉了六百多間房屋,其中一半以上竟是我祖姥爺自己的。我祖姥爺是騎著高大的東洋馬回來的,見到如此光景,自要大發雷霆,卻已於事無補。
再說我爺爺跟幾位斷後的黨員完成任務後原已順利撤出,忽又記起我奶奶的那粒金戒落在了家裏,便不顧眾人的勸阻帶著我大姑姑和二姑姑回去取。
我奶奶和我舅姥爺原非一娘所生,我奶奶的娘是一個佃戶的女兒,因娘家身份卑賤在家裏地位就低,死得又早,臨死時隻給我奶奶留下了這粒我祖姥爺強暴了她之後才交給她的金戒。見了金戒就如同見到了娘親,我奶奶自是對這粒金戒珍愛異常,因為我奶奶珍愛,我爺爺就絕不能丟掉,這並不在於它的實際價值,完全可以說我爺爺為對我奶奶的情所累。
憑著猴子一樣的機敏,我爺爺七閃八躲就繞過了正忙於放火燒房的團兵的視線,迅捷地返回了家裏。
千不該萬不該,我爺爺不該在順利拿到金戒後看到了牆角的酒壇。一時間,酒癮發作,我爺爺雖在心裏不斷地警告自己要迅速離開,但腳象灌了鉛一樣無法邁開,又一個聲音在試圖說服自己:隻喝一碗,喝一碗就離開。兩種聲音鬥爭的結果,便是我爺爺迅速地到達了酒壇邊,喝了一碗又一碗……心滿意足後正欲離開,卻與已然闖進來的十幾個團兵迎了個正著。
那些團兵原就不周正,加之煙熏火燎,個個如同閻羅小鬼一般,我二姑姑此等小女孩何曾見過如此陣勢,嚇得哇哇大哭;我大姑姑見來人嚇哭了自己的二妹,全然沒有察覺到危險正悄悄向她降臨,未及我爺爺阻攔,便已衝上去用嘴猛啃領頭團兵的手背。領頭團兵吃不住疼,用腳狠踢我大姑姑,正踢中了她的天靈蓋,我大姑姑當場便死了;另一個團兵則開槍射殺了我那位恐懼地欲奔向我爺爺的二姑姑。
眼瞅著兩個小生命頃刻間就沒了,我爺爺隻呆了呆,便雄獅般大吼一聲猛撲了上去,頃刻間便已撂倒了兩個團兵,但好漢不敵四手猛虎難架群狼,我爺爺很快就累得精疲力竭了,要不是我舅姥爺遠遠地一聲“留一個活口”的呼喝,恐怕我爺爺早死了,自然也就沒有了下麵的故事。
及至我舅姥爺攙扶著我那位顫顫悠悠的祖姥爺趕過來時,我爺爺已經被打得奄奄一息了。猛然見到躺在地上血跡斑斑的人,我祖姥爺的瞳孔在不斷地放大,他死盯著地上,手顫抖著指指地上,又指指我舅姥爺,竟然說不出話來了。
舅姥爺自能明白祖姥爺的意思,他上前扶起了我爺爺的上半身,仔細地端量著這位令妹妹著迷的曾帶頭分掉了自己地產的妹夫,臉上幾分無奈又幾分迷茫,眼裏竟擠出兩顆淚珠兒打到了胸前的錦袍上。他輕輕地放下妹夫,吼一般喊過似乎已意識到點兒什麽正驚恐地往後退著的領頭的那個團兵,胸中的怒火一下子潑向了他。
待被狠狠地抽了幾個耳瓜之後,團兵頭兒才終於看出了那麽一點兒意思,原來從風風火火地帶人進村的那一刻起自己就一直在做錯事,霎時便蔫了下來,手忙腳亂地帶人把我祖姥爺和我爺爺抬進正堂救治。
我祖姥爺沒能救過來,我爺爺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舅姥爺自是對我爺爺極盡親熱,不僅好吃好喝伺候著,而且不停地給我爺爺講一些家國大事企圖以此達到為我爺爺洗腦的目的。這叫做曉之以理,我爺爺早就猜透了他的目的,自不會去聽他擺布,隻顧山吃海喝借機積蓄著自己的力氣。緊接著便來了動之以情,說什麽是親三分向,畢竟是親妹夫嘛,我的就是你的,做哥哥的絕不會虧待了你。有了待遇自然要提條件,條件附著利誘不怕你不動心:隻要列出村裏的黨員名單,不僅帶人分光地產的事兒可以一筆勾銷,而且可以做團長,姐夫郎舅抱成一團,既可以夫妻團聚,又可以高官得做,何樂而不為呢?高官厚祿,我照顧了你,你總得讓我有法向上司交待。
我爺爺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任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任你親情利誘,就是一聲不吭。軟招不見效,自有硬招相待,反正你說也得說,不說也得說,不怕你不說。我舅姥爺怕是瘋了,他徹底喪失了親情,既然你死活不說,可就怪不得我了。——他把我爺爺綁到了村中央的那棵為防鬼子突然進攻而吊了一個報警鍾的歪脖槐樹上,任憑蚊子臭蟲去噬咬他。
據我爺爺後來回憶說,他當時的心情並不象後來電影或小說裏描寫的那樣無私無畏,心裏想的最多的還是“這下完了”。其實誰都不想完,便懊悔自己不該多貪了那一壇酒;懊悔歸懊悔,終究也是沒用的,除非自己當了叛徒,那樣的話,我奶奶絕對饒不了他;他還想到了我奶奶和另外的三個孩子,他們可安好?最後我爺爺甚至想到了與我奶奶在一起時的旖旎風光。
還鄉團那幫兔羔子指定蹦躂不了幾天,因為他們做的全都是斷子絕孫的孽。我奶奶日後憶及此事時,常這樣說。
2
現在且說當年的我奶奶驚聞噩耗,當場就暈了過去。我大爺、我爹、還有正咿呀學語的我三姑姑撲到我奶奶的懷裏,不斷聲地哭喊“娘,你快醒醒”,聲音都嘶啞了,其狀甚為淒慘。
這便是暈厥,不過,不要緊,當時村裏流傳著不少治療暈厥症的偏方,待村裏的爺爺奶奶們給我奶奶施予了一連串的我大爺和我爹雖竭力反對卻無可奈何的掐人中卷腿抻胳膊之類的治療後,我奶奶又醒了過來。
清醒過來的我奶奶不再象過去那樣愛說愛笑愛哼一些別人都叫不上名兒卻甚是好聽的小調兒,她默默地,一天裏也說不上三兩句話,當然也沒有象其他女人那樣嚎啕大哭。
那天夜裏,我奶奶囑過我大爺要照顧好弟妹後,便悄悄地尾隨著怕我奶奶誤事而堅決不讓她參加的由幾名青壯年黨員組成的我爺爺營救小組下了山。
山下的防範非常嚴,人們正苦於無從下手在商量著對策,我奶奶已扛著我爺爺打獵用的那支獵槍跟了上來。其時,村中央的大槐樹下正燃著篝火,映著我爺爺有氣無力地耷拉著頭的顯得那樣無助的身影,我舅姥爺則正指揮團兵往火堆裏添加木柴,顯然馬上就要開始新一輪的逼供。
有時候不顧一切往往就是辦法,領頭的黨員正要埋怨不聽勸阻跟上來的我奶奶,目睹了我爺爺慘狀的我奶奶依然喪失了理智,說時遲,那時快,隻聽一聲文縐縐的“我來也”,我奶奶已冷不丁地掙脫了阻攔,端著根本沒來得及裝火藥的獵槍瘋一樣向我舅姥爺撲去。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不僅大大出乎準備營救者的意料之外,也讓我那位連我祖姥爺過世都來不及發喪一心要找出村裏的**的舅姥爺一時間慌了手腳。準備營救者無奈之下隻好向著團兵集中的地方接連投了幾顆手榴彈,隨著爆炸聲迅速地跟著衝了上去。
此時的我奶奶全然失去了知覺,她渾然不顧團兵重新聚攏了衝上來可能發生的危險,隻顧抱著我爺爺痛哭,甚至忘掉了去解開捆在我爺爺身上的麻繩,直至營救者強行把她帶離。
真的好險哪,剛一撤離,隻是暫時被打懵了的我舅姥爺便重新組織了團兵跟了上來。營救者便背了我爺爺和我奶奶玩命地跑,卻怎麽也無法擺脫團兵的追擊。
惶然無措間,奔跑中的顛簸讓我奶奶清醒過來。她迅即躍下營救者的脊背,倉促間便裝好了火藥,瞄準團兵開了火。這可是我奶奶第一次放槍啊,火藥剛射出去,槍便落了地,我奶奶呆呆地看著放槍的結果:火藥在空中飛行著,一遇到阻力立即就炸裂開來。
這一槍不僅把跑在最前麵的團兵打成了馬蜂窩,飛濺的砂子還打瞎了正躲在團兵後麵趾高氣揚的我舅姥爺的右眼,團兵們才終於肯縮了回去。
這一番折騰,我舅姥爺不僅沒能查清村裏的**,反而賠了三個團兵的性命和自己的一隻右眼,自是暴跳如雷,發誓非要報此血仇不可,而我奶奶卻從此被傳成了穆桂英一樣的女人。
據我奶奶回憶說,她第一次放槍其實是非常害怕的,要不然,槍何以會掉到地上?她的手一直在抖,她發誓今生決不再搗弄槍。
慘劇當然還沒有結束,我奶奶隨即便又承受了更加沉重的打擊,麵對著新一輪打擊,我奶奶變得堅強起來,她冷靜地應對著。
為了能夠準確地把握故事,我們不妨再真實地展現一下當時的情景:我爺爺救是救回來了,可任憑大家想盡了法子,仍然昏迷不醒。
這頭還在犯愁,被派出去找孩子的人抱著同樣昏迷不醒的我大爺和我爹回來了,隻不見了我三姑姑,見尋找者無奈地搖著頭,我奶奶立時便明白了,孩子丟了!
兩個孩子倒是好救治,明顯是餓暈了,隻要喂一些飯,兩個人便睜開了眼,驚喜地喊著“娘”同時撲進了我奶奶的懷裏。問及他們三妹,倆孩子都搖頭不語,費了好大的勁,我大爺才吞吞吐吐口齒不清地把事情的前後說了個大概:
原來,兩個大孩子待我奶奶離開後才發現,山裏的夜晚竟這樣靜,靜得沒有一絲聲響,偶爾的一聲野狗的叫喚更加劇了這種在兩個大孩子看來頗具神秘色彩的靜寂。因為靜,便害怕;因為害怕,哥哥便建議把妹妹夾在兩個大人中間,每個大人分別握著妹妹的一隻手,就這樣蜷縮在一起以增加心裏的勇氣。
不知過了多久,兩個小大人開始感到了餓,餓了便想睡覺,想睡覺又不敢睡,唯恐丟了妹妹。哥哥畢竟是哥哥,自然要擔負起照顧弟妹的責任。哥哥便隔三差五地無話找話地跟弟弟拉呱以防弟弟睡過去,哥哥畢竟比弟弟大一些,心眼兒多一些,哥哥也有一點兒自私的成分,不想也不願弟弟睡過去,因為哥哥也是怕極了這山上夜晚的靜。
那些不斷重複不斷有趣的少兒事倒是不少,但拉呱還是很快就無法進行了,不是因為沒有了拉呱的內容,而是弟弟依然迷糊了過去。哥哥便開始憧憬,他分明看到爹娘正牽手向他們走來,爹的手裏提著兩個熱氣騰騰的大白饅頭,不,五個,每人一個的話,應該是七個。哥哥興奮起來,急欲告訴弟弟,嘴卻怎麽也張不開,因為哥哥也迷糊過去了。之後,就不見了妹妹。
我奶奶沒有過多地責備哥哥和弟弟,用腳狠狠地踢了踢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我爺爺,罵了聲“死東西”,便跺了跺腳獨自去她曾經安頓過三個孩子的方位找我三姑姑。
她同樣沒能找到我三姑姑,卻看到一隻野狗正在舔我三姑姑曾經穿過的一件花布小褂。我奶奶趕跑了狗,拾起小褂發現上麵有血,再看野狗,留戀地在不遠處停了下來,長舌頭伸出來不甘心地舔著嘴巴,又有些恐懼地端量著我奶奶,隨時做好了逃跑的準備。
必是讓狗吃了,這個念頭一旦在心裏閃過,我奶奶的大腦如同受了重擊似地眩暈起來,念頭也象紮了根一樣反複不停地盤旋鬥爭著,最終還是不情願做出了準確判斷,盡管我奶奶仍抱著最大的僥幸寧肯不這樣。
能夠客觀冷靜地分析當時的形勢,“讓狗吃了”畢竟是最符合當時現實的結論。在那個年代,村裏人都認為狗是能夠飼養的動物中最忠實的能夠幫助主人護院的一種動物,除非你趕它走,否則它寧肯餓死也決不背叛主人。正是感於它這一點兒,逢有好年景,村裏人便爭相養狗;碰到壞年景,人自顧尚且不暇,便隻有趕它走。
在我們村,那時候是絕對不能殺狗來吃的,殺狗來吃往往就是忘恩負義的代名詞。既如此,恐怕沒人願去背負此等罵名。因此,村裏的野狗必多。
同時,由於當時的生活和醫療條件所限,夭折的孩子也多,按照祖輩的規矩,沒有結過婚的孩子死了都算夭折,是不能被埋入祖墳的,最通常的做法便是用葦席卷了扔到野外任其自生自滅,多數都成了野狗的肚中餐。至此,便不難理解我爹後來何以會給我取“狗剩”這麽個至卑至賤的名字了。
回頭再說我奶奶孤單單呆愣愣地抱著我三姑姑的小花褂兒又回到了仍在昏迷不醒的我爺爺身邊,眾人見其回來,都感已無話可勸,便散了各去照顧自家老小,而我大爺和我爹被喂了些飯很快就有了氣力,我奶奶常說,這兩個小兔崽子隻要稍有一點兒氣力便一刻也不肯消停,根本無暇顧及我爺爺和我奶奶的變化,連我奶奶喊他們注意別摔傷了都顧不上多應一聲。
我奶奶依偎到我爺爺的身邊,用自己的身體溫暖著他,唯恐他的體溫就此降下去再也醒不過來;用顫抖的手輕撫著他遍布全身的傷口,千遍萬遍地祈禱著,唯恐化了膿不容易結疤;用眼睛細細地打量著他寬大平靜的臉,多少次都感覺他緊閉的嘴和眼在動,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這樣愛撫著渴望著,我奶奶漸漸耗盡了氣力,不覺困頓起來。
就在這當兒,突地眼前一亮,但見我祖姥姥仙女臨凡般到了近前,她笑顏如花,比之當時的我奶奶仍年輕了許多,她輕撫著我奶奶亂作一團的頭發說,該梳梳頭了,女人最該注重容貌,別擔心,他的病好治,就要一壇酒,但以後需得控製,否則必出大禍。聲音幽幽的清脆凝重而又飄忽。我奶奶正要詳問,那張臉依然變成了骷髏,邊罵著我舅姥爺這兔羔子嫌自己身份卑微不讓與我祖姥爺同處一室,邊緩緩向我奶奶挪過來……我奶奶驚叫了一聲,醒了,心口尚在恐懼地跳個不停。
竟是南柯一夢,手撫胸口,凝神去看我爺爺,果見嘴唇在不停地翕動,仿佛在反複地喊“酒,酒”,耳朵湊近了去聽,果如是。
我奶奶便按我祖姥姥夢裏所說去找來了酒,有了酒,我爺爺的病便奇跡般好了起來,用他後來自己的話說,全身都有了勁,渾然覺不出傷口的疼痛。
我爺爺畢竟是見過世麵的人,有了他,村裏人就有了主心骨,有了主心骨就容易抱成團,隻要抱成了團就能其利斷金。到了這個時候,真正亂了陣腳的當然隻能是我舅姥爺他們,此時的他已完全沒有了讓團兵抬著漫山遍野地找**的霸氣,他至此仍沒能弄清村裏到底誰是**誰又不是**,仿佛滿山遍野都是**。從此,他便不得不由團兵護著龜縮到家裏,直到敗退跟人跑去台灣也再沒敢在村裏公開露過麵。
趕跑了還鄉團,生活才真正安穩了下來。由於我爺爺的卓越表現,村裏人決定繼續推選我爺爺做他們的頭兒,卻遭到了我奶奶的激烈反對,因為我奶奶頑固地認為,人是不能做官的,做了官就容易變壞,我舅姥爺便是最現實的例子,他應該是從做了什麽狗屁還鄉團長之後才變得那麽從頭到腳地壞。
我奶奶反對,我爺爺即使想也不敢幹,村裏人便不肯,不肯也得聽我奶奶的,我奶奶一臉的霸氣,難道我管不了不成?
能,能。村裏人一連聲地說著,遇到了哪怕是生活上的瑣屑小事,還是會按慣例提兩壇酒去找我爺爺幫著破解,我爺爺便成了沒有任何職務的實際上的頭兒。
我奶奶沒法,隻好聽之任之。
現在看來,我爺爺也沒有什麽與眾不同的地方,他跟村裏其他的人一樣,同樣受著“人多力量大”這個當時由經驗轉變過來的最具影響力喊得最響的口號的影響,喜歡搞人海戰術,而且比村裏的其他人猶有過之而無不及。
應該原諒和感謝生活於那個時代的人,因為現實需要和科學技術條件的局限,人們的最大追求還隻能是數量上的簡單累加,在這個過程中,人力充分顯示了其無可替代的巨大魅力。
糧食、畜禽等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很快就達到了那種技術條件下的頂峰,終於讓人看到而且正逐步體驗著吃飽肚皮的奢求。有了安穩而且能夠吃飽肚皮的保障,女人的肚子也象展開了競賽似地忙碌生產著,而此時的我奶奶則在完成了再生一個女兒的心願後便停了產。拚出勁來再生產他十個八個娃兒的計劃的意外落空,難免要讓我爺爺心裏充滿了遺憾,便一味地寵著我大爺和我爹。
其時,我大爺已經完整地長成了我爺爺一樣虎背熊腰的大小夥兒,渾身似乎總有使不完的勁兒,酒量也和我爺爺一樣大得驚人,而且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趨勢,這多少在填補著我爺爺心中的那份缺憾。
就這樣在此後的五年內,我們村的總人口已翻了將近一番。這個足以讓當時的村裏人感到驕傲的數字在經過一番大書特書後,人們便漸漸地感到自己的生活又在不知不覺中變得緊張起來,因為有限的土地的產出畢竟是有限的,那個時候的村裏人應該還不懂得用技術去向土地要產出,再說也還完全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怎麽辦呢?我爺爺和村裏其他的人一樣陷入了沉思。我爺爺有個眾所周知的習慣:有了愁事要喝酒,有了喜事也要喝酒,思考問題同樣要喝酒,否則身體和大腦都會萎縮起來。喝了酒,我爺爺立馬就興奮起來,興奮起來立馬就有了主意:帶著大夥兒去開山造田,偌大的荒山可以開出多少田地呢?盤算著,我爺爺便樂出了聲。
這實在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而且切實可行的在當時隻能由我爺爺喝了酒才最先想到的道理,村裏人便近乎瘋狂地跟著我爺爺走。
打那以後,我爺爺的酒喝得更勤了,累了喝一口,困了喝一口,累了困了都要喝一口,隻要喝一口,輕輕地舒展一下終日裏因勞累而疲倦的身體,我爺爺立馬便精神百倍。
我爺爺喝,我大爺便跟著喝,我爹也嚐試著去喝。他們的這種喝法兒很快便引起了我奶奶的不滿,不滿並不單純因為經濟上的原因,而是我奶奶那段時間突然間就覺得我爺爺的喝相與以往有些不同,至於怎麽個不同一時又說不清,反正是越來越不堪,已然沒了前些年的那種讓人越看越愛看的景象。滿臉死灰,早晚要喝死。這個不吉利的念頭剛一冒上來立即就被我奶奶壓了下去,而且狠狠地抽了自己倆嘴巴子。
我奶奶是相信預感的,而且越來越信,她生前常說,她的預感奇準。有一天,我奶奶背著我四姑姑在地裏拔草,突然襲上一股莫名其妙的恐懼,想不出個原因便費力地去猜測,猜測著就犯了糊塗,一個趔趄差點兒沒摔倒,弄醒了熟睡的我四姑姑,我四姑姑催命似地哭起來。我奶奶邊給我四姑姑喂奶哄著她,邊回頭去看自己的工作,居然把禾苗當成野草拔出了好大一截子。
我奶奶搖頭苦笑著,意外地發現自己竟渾身輕飄飄無處著力,思想卻仿佛要活起?
?:夢,關於我祖姥姥的那個夢,刹那間竟如此的清醒!
我奶奶不禁打了個冷戰,當即作出了兩項決定:一是從今天開始斷了我爺爺和我大爺的酒;一是明天就為我祖姥爺和祖姥姥並墳以完成夢中所托之事。
有了主張,我奶奶便急著喊我爹,讓我爹抓緊去找已經多日吃住在山上的我爺爺和我大爺。我爹是最肯聽我奶奶話的孩子,雖個頭比我大爺還要高大,卻偏少了些我大爺那樣的粗爽豪放,性格象女兒一樣柔弱纖細,喜歡女工活兒,連平日的笑裏都帶著羞澀。聽了我奶奶的話,我爹便丟了手中的活計飛一樣往山上趕。
此時的我爺爺正衝倉庫保管員暴跳如雷,原因是由於他保管不力而導致火藥受潮,一個上午點了五六炮都沒響。也怨不得我爺爺發火,在我們那個地方,每到汛期總會遇上一兩次山洪爆發,隻要遇上山洪爆發,累死累活築起來的梯田頃刻間就會完蛋。村裏人都聽說過,過去也曾有過幾次類似的工程,都因耽誤工期趕上山洪爆發而落了個勞民傷財無功而返的結局。這可是血的教訓啊。
這一次,我爺爺別出心裁地首先修排洪溝,山洪可以通過排洪溝直接流入由三座大山圍成的以溝底為基礎而新開鑿出來的大水庫,不僅降低了山洪爆發的可能性,庫水還可用於天旱時梯田的灌溉。
我爺爺這一喝了二十幾壇酒才硬憋出來的的主意竟暗合了水利科學,受到了縣水利部門的充分肯定,但局長再四叮嚀:好是好,卻切切不可誤了工期。
由於不分晝夜地奮戰,工地上正到了緊要關頭,隻要兩座山之間的石壁炸通,工程馬上就可以進入收尾階段,而此時離汛期的到來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若是汛期提前,時間就更緊張了。我爺爺可是對縣長拍了胸脯的,做人豈能無信?想著,火更大了,痛快淋漓地罵了保管員一頓,說明天就撤了他。
保管員按輩份小他兩輩,見了他,自是唯唯諾諾。罵著,他抓起桌上有的隨便什麽東西便朝保管員摔去,桌上除了幾張用來記工的紙什麽都沒有,便拾起地上的小板凳向他砸去,嘴裏仍在罵著,滾,不待人見的東西。板凳砸在了保管員的腿上,他疼得一咧嘴便逃也似地躲了出去。
3
村裏人都知道,他就是這種人,越是對你火越說明他對你好。因此,村裏人若幹了惹他上火的事,寧肯讓他電閃雷鳴地罵一通也不躲著他。保管員挨了打,反而樂顛顛的,指不定撤不撤我呢。心裏想著,忍著疼,高高興興走了。
我爺爺卻仍在獨自生著氣,他連幹了三大碗酒,氣咻咻地把碗扔到了桌上,便徑直往工地上趕。我大爺帶領的爆破組正無計可施,遠遠地見他背著手來了,象見了救星似地圍了上來,又有些膽怯地匯報著。
走,看看去。他抽了一下鼻子,簡單而又甕聲甕氣地說。這恐怕是我爺爺在世上說過的最後四個字,因為就在我爹趕到時,有一炮響了,我爺爺和我大爺幾乎同時把身邊的年輕人壓倒在了自己的身下……兩個年輕人得救了,我爺爺和我大爺卻死了。
我爺爺和我大爺死後的第二天,石壁便炸通了。村裏人心裏都憋著一股勁,又幹了不到三天的活兒,工程就完工了。自此,我們村成了全縣人均占有糧食產量最多的村莊。村裏人為了紀念我爺爺,在水庫最搶眼的地方給我爺爺立了塊碑;我大爺盡管沒有娶妻生子,但在族長的一再堅持下還是破例被埋進了祖墳,享受到了村裏史無前例的至高榮譽。
沒有人能說得清,我們村裏從什麽時候起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秤杆兒不離秤砣,老婆兒不離老頭兒。說是真心相愛的兩個人,隻要其中的一個人去了,另一個必也會跟著去。當然,這裏所說的去絕非愛情故事中特指的殉情而死的那個去,而是指正常的生老病死的那個去。
在我們那個地方,殉情是受人鄙視的,根本算不得什麽英雄之所為,隻有繼續去完成他未了的心願,讓他在死後不帶走遺憾才是真正的大義之所在。村裏人總固執地認為,隻有了無牽掛的死才是一個人最完美的結局。其實,這隻是村裏人的一種美好願望。人永遠都是一種因責任而承擔義務的動物,年輕人和老年人各有各的牽掛。
或許正是鑒於此吧,村裏人便籠統地把人的死分為兩種:一種是除了夭折之外的年輕人的死,一種是古稀之年的死。隻要是前者,村裏人都會為之悲痛,不僅為他的死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他還有太多沒有盡完的責任;如果是後者,人們便會不約而同地燃放幾串爆竹以示慶賀,稱之為喜喪,條件好一點兒的喪主甚至會請一台戲唱上幾天。
我爺爺和我大爺的死自是屬於前者,人們便刻骨地懷念他們。他們死後,我奶奶的身體眼瞅著日見不行了。這當兒,村裏時興辦軍烈屬,凡家裏有人在外當兵或在戰爭中或為公而犧牲的人的家屬都成了軍烈屬,不僅能夠受到村裏人的充分尊重,而且可以從集體得到適當的補貼。我奶奶拖著一雙兒女度日自是不乏村裏人的敬重,但更需要的卻是集體的補貼,因為家中的三個人都算不上正勞力,甚至連半勞力也算不上,掙到的工分少,生活就困難。
接替我爺爺做了村裏人的頭兒的保管員深感我爺爺的大恩,說是我爺爺一板凳摔醒了他,他決定給我奶奶辦烈屬。辦烈屬需要到上麵審批,我奶奶的表格隻報到公社就被打了回來,理由是不符合申報條件,說是我爺爺和我大爺的死純係酒後誤撞死路,而且據說我爺爺曾當過逃兵,社會關係也較為複雜,組織正準備開展調查。
所謂關係複雜,必是指我逃到了台灣的舅姥爺,在當時來說,這可是足以要命的問題。村裏人不服,都要去討個說法,但都被我奶奶給攔了下來:據說那天的天剛蒙蒙亮,村裏人就聚攏了出發,剛到村口就被我奶奶領著一雙兒女給攔住了,村裏人群情激奮根本無法勸說,我奶奶便帶著一雙兒女跪倒在了道路中央,村裏人才不情願地搖著頭逐步散去了。
我奶奶的表現不僅令村裏人深感意外,而且讓初涉人情的我爹也覺著莫名其妙,既然為公家而死,討一說法又有啥不妥?慢慢地,我爹的心裏便跟村裏人一樣變得複雜起來,漸生出了一些懷疑。在我奶奶後來去世後,村裏果真有人明確提出過這一丁點兒由人們咂摸出來的模糊的又有些遙遠的懷疑,但由於我爹近乎愚鈍的表現,村裏人隻好略過不提。
再說我爹自從親眼目睹了我爺爺和我大爺死後血肉模糊的慘狀,性格羸弱的他竟跟我奶奶一樣沒有落下多少眼淚,隻是比以前的話更少了,顯得有些愚笨。我爹常說,他在打那以後的好長一段時間,眼前總會出現我爺爺和我大爺生前與死後慘狀的鮮明對比,大腦因此而累得發慌。
或許人的骨子裏就存在著這樣一些稀奇古怪莫名其妙的東西,當時的我爹唯一的信念便是無條件地服從於我奶奶,似乎隻有這樣,才能逐步化解我爹心裏的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結兒。
此時的我奶奶明顯感覺到了自己時日的緊促,便醞釀了許久才辦了三件在現代人看來不僅小而且有些荒唐的而在當時她心目中絕對至高無上的大事:
一是請人風風光光地為我祖姥爺和祖姥姥並了墳。墳,我們村裏人又稱之為陰宅。據村裏人說,一座風水俱佳的體麵的陰宅能夠蔭及子孫。因此,當時的我奶奶僅為我祖姥爺和祖姥姥並墳就花掉了家裏三分之一以上的家財。
二是給我大爺辦了鬼親:找一個差不多同齡死去的合葬並舉辦形式上的結婚儀式。據說沒有結過婚的人,即使生前獲得了進祖墳的榮譽,到了陰間也仍然隻配做跟班,根本進不了天堂。要想進入天堂,需得七進七出必須要遭受油炸刀刮的地獄之門。
這自然是活著的人所不願的,盡管活著的人根本無法聽到或看到,但村裏人都相信感覺,尤其是我奶奶,她常說最親近的人即使陰陽相隔相互之間也是有感應的,死了的人指不定就躲在什麽地方瞅著你。如果做了虧心事,陰間的他(她)或許當時不能拿你怎麽樣,但日後必要報應你,這也是人做了虧心事之後常常感到惴惴不安的根本原因;如果能夠有所悔悟並去彌補自己的虧心,陰間的也是能看到的,就會停止對你的襲擾,讓你慢慢地相信不會再遭報應,心自安了。
由於我們村有夭折的孩子不入葬的習慣,這樣的人家便難找,偶爾有一兩個,也早被條件好的人家搶了去,因為攀了鬼親,活著的人要跟陽親一樣走動親戚以示紀念。
恰鄰村的一寡婦死了,有人便為大爺撮合,被我奶奶嚴詞拒絕了。我奶奶常說,陰間的社會跟陽間是一樣的,她不願我大爺在陰間為女人去跟人家爭吵。既如此,陰間的我大爺隻能跟鄰村剛死的一個十歲的女孩成了親。女孩的爹也曾做過村裏人的頭兒,算得上門當戶對。
鬼親的儀式完全是舊式婚姻的翻版,也要有人抬著代表新人的或屍體或遺物三叩九拜,也要遍請鄉鄰好友,而且還要焚香燒紙,雇傭吹鼓手以示追魂,然後並葬禮成,一切都形象逼真。這當然又要花去我奶奶不少的錢財,我大爺生前做夢都不會想到,到了陰間又享了一回老牛啃嫩草的豔福。
三是為不夠十八歲的我爹娶了一房性格潑辣的婆娘,也就是我娘。或許是因為我爹性格上的原因,我奶奶給我爹選婆娘的唯一標準就是要具有男人氣概。這與當時村裏人的道德標準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按照當時村裏人的標準,象我娘這種熱辣辣的女人沒人願娶之為婆娘。
這樣的結果,我爹自是出了名的怕老婆,不僅包攬了家裏一切的女人活兒,而且樣樣做的象模象樣,而我娘則主動承擔了家裏的財務外交等重要事務,重活兒當然還得靠我爹。據村裏人說,隻要我娘吼一聲,我爹的腿肚子都要打轉。這是做男人最沒有臉麵的事兒,當然也有些誇大。事實上,我娘一直是家裏的當權派,而我爹則長期居於從屬的地位確是個不爭的事實。
對於自己的傑作,我奶奶甚為自得,她不象其他的婆婆那樣一味地偏袒兒子,這或許正是她與眾不同之處,見到兒子總挨媳婦的訓,她不僅不怒,反而心裏樂開了花。
完成了三件大事後,我奶奶就病倒了,而且病情一天重似一天,突發奇想地想喝酒吃狗肉。酒量居然不小,絲毫不亞於當年的我爺爺和我大爺。
村裏人都興自己釀酒,酒倒是現成的,但要吃到象狗肉這種遭村裏人忌的東西卻不是我爹所能辦到的,我爹連活雞也不曾殺過一隻,更何況要讓他去做殺狗這種最不招村裏人待見的事呢:他胡亂找了一根木棒,哆嗦著朝向我奶奶家那隻曾跟隨了我爺爺多年的正兩眼淚汪汪的近乎哀求生命的老黃狗,心一軟便無法下手了。
要強了一輩子的我奶奶的生命已經快走到了盡頭,就這麽一點兒最後的唯一的其實算不得太高的要求,難道不應該滿足她嗎?我娘見我爹遲遲不肯下手,不停地反問著自己,不覺變成了對我爹的質問。
但我爹怔怔地恍若未聞,我娘賭氣地一撥拉便把我爹摔了個趔趄,跑進屋裏抄起了那杆我爺爺曾帶著老黃狗持著打獵同樣也打鬼子和還鄉團的獵槍,象我奶奶當年那樣開了火,老黃狗隻尖叫了一聲就倒在了地上。
我奶奶如願吃上了狗肉,狗肉延續了她的生命,便勸我爹和我娘也吃,我爹堅決不肯吃,我娘則滿滿地咬了一口,果然奇香無比。
自此便開了我們村裏人吃狗肉的先河,或許敢為人先的人總不可避免要受到質疑和責難,我娘殺狗的行為無疑遭到了村裏人的鄙視甚至指桑罵槐,但時間卻證明我娘也是個重情義的品格高尚的人。
且不去說她,單說我奶奶滿意地看著兒媳啃狗肉的饞相,滿足地笑出了聲,笑聲中臉上的肌肉漸漸僵硬起來,至死仍帶著滿臉的舒心的笑。臨死時,她要求我爹務必要告訴趙家的後世子孫:狗肉是可以吃的,但酒卻絕對不得再喝。
至於我奶奶何以會留下這樣一條遺囑,連我爹我娘也說不清,但我爹我娘還是始終不渝地堅持了,尤其我爹。
人往往容易在一些能夠改變人生走向的事件發生後從命運的角度去尋找理由或根據借以安慰自己,我從不信命,但第一次喝酒就惹了禍便不得不佩服我奶奶的預測力了。
難道這種毫無根據的預測當真這麽準?前些年常聽人說,西方五百年前就有一位聖人預言,地球到公元二000年就會爆炸,因為傳得沸沸揚揚,不少人當真信了,一九九九年一整年都在戰戰兢兢。然而,地球並沒有爆炸,你仍是你,我依然故我。純******無稽之談。
其實,社會不是靠祈求而是靠實力說話的。沒有或實力太小,便會顧影自憐,就容易相信命運並願意從中去找自己無能的理由。待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又會躊躇滿誌,覺得天下無一為大。難便難在自覺具備足夠的實力之前,那個時候,必須仰人鼻息生存,別強,強也沒用。就因為沒有足夠的基礎,必須絞盡腦汁地去發展,千方百計乃至於不擇手段地去完成自己的原始積累,否則將永無翻身之日,碌碌無為就必須心甘情願地過一生由別人左右你生活的生活。這僅僅是我的一點感觸。
現實是,不要太多,就那麽一件事兒,便讓我從衣食無憂的日子一下子就墜入了艱難的深淵。因驕傲自大而總覺無所不能的我完全喪失了主張,原也是不該有主張的,因為任何事情都無法大過人生存的欲望。在生存無保障的前提下,任何主張都無異於幻想。而幻想又恰恰是人得以生存和延續的最後一點兒希望,我努力掙紮著,企圖積攢哪怕一丁點兒零散的氣力。及至氣力積攢到能夠讓自己拿主意,我的思路才漸漸清醒起來。
因為我奶奶的遺囑和我喝酒惹事的經曆,我懼怕喝酒,但又不得不去喝,因為不喝酒便無法成事兒。喝了酒便有時清醒,有時醉。醉了又醒過來,便暗暗不服,既然我爺爺我大爺我奶奶都是海量,我的酒量又何以會如此不濟?
某一天,我決定一試自己的酒量,便把自己的反鎖進了屋,我怕自己喝多了控製不了自己再出事兒。我一口氣連幹了四瓶高度酒,居然不顯醉態。我大喜過望,原來我體內流淌的仍然是老趙家的血。心裏有了底,膽氣就壯,百戰而不怠,雖然仍有時清醒有時醉,隻要精力不分散全部投入酒場,醉的時候往往也清醒;反之仍常犯糊塗。於是便戒掉了試圖用來代替酒的煙,其實也算不上戒,我壓根兒就沒有癮。
煙這種東西入口苦苦的,我不過在尋找手掐香煙的那種瀟灑的感覺,吸到口裏隨即就吐了,一不小心嗆入肺裏,便沒命地咳;或是燙壞了心愛的衣物,白白心疼好一陣子。起初,我以為煙的質量不行,便換成了流行的“軟中華”,依然入口苦苦的。
難怪我娘常說我最不耐持久,我不久即厭倦了這種生活。——既然全無真情可言,又何必假惺惺地嘴裏說的盡是情心裏卻在不停地罵著娘還要故作豪情萬丈地去拚酒呢?真的,千萬別不信,不妨耐心地品一下,那絕對是最虛偽的場麵:人人都憋了一肚子的真話卻偏偏不肯說出口,非要費盡心思地去想一些冠冕堂皇的充滿了虛偽的話語來搪塞,萬一有人實在憋不住吐露了一兩句真話,人人都會嘴裏誇著實在心裏卻在大罵****。
但沒辦法,即使厭倦了,也必須應酬。應酬多了,竟漸漸地勾上了我的酒癮,有了酒癮,我也絕不會在場合上貪杯——既然全無真話,又何必非要去說去爭去辯呢?還不如趁早散了,象我這樣幹脆躲起來,不計較酒饒,無拘無束痛快淋漓地喝,直至把自己喝醉。
可有些人偏就喜歡這種場合,就連噴帶灑,喝不多卻非要死纏硬磨,真是想不通。
酒喝多了,王姐便勸我少喝,她又何曾知道,隻要不心存顧慮地開懷暢飲,我這酒居然越喝越精神,身體裏有一股說不出來的舒泰。漸漸地,我便理解了我爺爺和我大爺。
自由從業者說,在我們那個地方,對於煙草沒有多少講究,但古來就有飲酒的傳統,而且把能否飲酒作為男子漢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我祖爺爺和我爺爺都是當時村裏響當當的漢子,因為他們都是海量,尤其是我爺爺,據說最多的一次曾喝過三十碗。至於碗的大小,現已無從考證了,反正他就是憑借著自己的海量才在鬼子進攻那年贏得了自己的愛情。
據村裏人講,鬼子進村那天,我爺爺正在跟村裏人賭酒,喝到第二十八碗的時候,他突然說,各位快回家準備吧,鬼子就要來了。
村裏人以為他示弱了,其實,他完全沒必要示弱,因為隨著其他人不勝酒力退出他以二十七碗的優勢已穩居第一,要不然就是醉了。如此想著,便沒人肯信。
這時,遠處傳來了槍炮聲,鬼子竟真的來了。
當時的村裏人還很怕鬼子,獨我爺爺不怕,隻要有一個人不怕,大家就會慢慢地都不怕,因為大家終有一天會明白:鬼子也有血肉,一獵槍打去照樣血花四濺,既這樣便肯定不可能是總站在頭頂監督自己的天神。
這是後話,現在隻說我爺爺幫大家匆忙轉移後,鬼子已近在咫尺了,我爺爺便拚命地朝著與村裏人轉移方向相反的磨盤山跑。鬼子便沒命地追,邊追邊開槍,子彈呼嘯著尖叫著。我爺爺胳膊中了槍,弄得上衣血跡斑斑。
在這裏,我不想過多地渲染我爺爺的狼狽不堪,隻說為了逃避鬼子的追擊,我爺爺果斷地脫掉了血衣,高高地掛到樹上,而自己則躲進了磨盤山。
磨盤山因其狀如磨盤而得名,裏麵八縱八橫溝壑相連,不要說鬼子,即使本地人也常常轉迷了方向而找不到出路,因此又叫“鬼見愁”。那時候的磨盤山不象現在這樣光禿禿的一覽無餘,而是樹林茂密,小動物活動頻繁,而且常有野狼出沒,驀然地一聲貓頭鷹的尖叫,已足以讓人陡生陰慘慘的感覺。鬼子怕中了埋伏不敢冒然進山,便朝山上胡亂放了一通槍,用刺刀挑著我爺爺的血衣走了。
鬼子的掃蕩自是無果而終,鬼子不甘心,便拿我爺爺的血衣做文章,指使漢奸用刺刀挑著我爺爺的血衣四處宣揚,說打死了我爺爺借以恐嚇敢於反抗的人。
我們不必費力去說我爺爺的行為在村裏人對鬼子“怕到不怕”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單說鬼子的謊言不僅沒能達到所期望的目的,反而讓我爺爺成了英雄,由此引起了一位美女的注意。
這位美女就是後來的我奶奶,她是地主的女兒,卻崇尚正義,愛慕英雄。我爺爺無疑已讓她春心難耐,但她絕不相信謠傳,便安排了對我爺爺的考察:為了測試我爺爺的膽量,考察被特意安排在晚上進行,道具則隻有兩壇酒和一小碟油炸花生米,主持人自然就是那個矮矮的瘦瘦的後來我應叫舅老爺的人,理由便是慶祝英雄大難不死。
兩壇酒對我爺爺來說,實是小菜一碟,花生米尚一顆未動,酒卻早已見了底,而且麵不改色心不跳。美女喜極,又說自己的一粒金戒指丟在了磨盤山,看我爺爺能否去幫著找回來。
剛才已提及了磨盤山的陰森與恐怖,那個年代由於還不興死人火化,村裏死了人就埋到磨盤山上,久而久之落下了不少的磷,一到晚上便火花閃爍,及至到了近前又什麽也沒有,而若是放遠了看卻仍是火花閃爍,村裏人當時不懂稱之為鬼火。
如此險地,不要說夜裏,即使白天,村裏也少有人敢去,但我爺爺二話沒說就獨自去了,第二天天未亮,那粒金戒指就被找了回來。
事後提及此事,我爺爺毫不掩飾地說,其實自己當時怕得厲害,盡管自己努力地什麽也不去想,腦子裏卻偏偏不時地就會冒上一些恐怖的東西,而且總忍不住去想,越想越覺得背後有人在跟著,回頭看看卻隻有自己的月影,快走幾步,仿佛又聽到了跟隨人的腳步聲,頭皮難免要一陣陣發麻。英雄終究要有英雄的樣子,盡管美女忍不住把金戒指的方位說得甚是清楚並不難找,但因為緊張,我爺爺還是找了一夜,終於找到時,便拔腳逃命一樣往回跑,到了村口才漸漸慢下了腳步,盡力地調理著呼吸而讓自己在進了院落後保持著一副神定氣閑毫不在乎的模樣。
美女並沒有立即把金戒指要回去,而是讓我爺爺幫她戴到手指上,我爺爺自是樂意效勞,順便捏了捏她既柔且滑的小手,她趁勢倒進了我爺爺的懷裏,小嘴唇兒不住地在爺爺的臉上啃著,弄得爺爺臉上盡是紅顏色。我爺爺很快就有了反應,用力地去吮她肥嘟嘟的唇……
她比我爺爺小十五歲,這還不算,還有更關鍵的是,我爺爺是個窮鬼,房無半間地無一壟,自是大大的門不當戶不對。因此,當我爺爺逼著媒婆去提親時,遭到了我那位對窮鬼嫉惡如仇的祖姥爺的強烈反對,豈不是癩蛤蟆想吃天鵝屁?他憤怒地摔碎了我爺爺送去的那兩壇來曆不明的自己強忍著饞才沒舍得喝的酒,並把我奶奶鎖進了自家的草屋,決不允許二人再見麵。
鎖能鎖住人身,但鎖不住人心。我爺爺心疼酒,更心疼我奶奶。我爺爺悄悄吃掉了被扔到門外的碎酒壇裏沒來得及散盡的酒,便有了勁,在一個風高月黑夜掀掉了我祖姥爺家的草屋頂,把我奶奶從草屋頂上救了出來,兩人私奔了。
兩個人有了男女之間的事,就生了我大爺,之後又陸續有了我爹、我三叔和我四個姑姑。由於我爺爺沒有一時半刻能離得了酒,村裏人便妄加猜測,我爺爺必是跟我奶奶做好事也離不了酒。要不然,怎麽會有這麽高的產量呢?
戲言歸戲言,且說有了我大爺後,我爺爺和我奶奶自是珍愛異常。在我們那個地方,長子就是家裏的頂梁柱,也是衡量家道能否中興的重要標準,就象皇帝立太子必立長子一個理兒。
但那個年代,添了人口也不見得就是好事,添了人口就添了嘴,原就不寬裕的生活更加拮據了。迫於生計,我爺爺不得不舍了我奶奶和生不隨時的我大爺和我爹去當兵。
我爺爺打仗肯玩命,不久就被提拔做了連長。做了連長之後,問題便無法再掩飾了:我爺爺離不了酒,隻要少了酒,我爺爺多半就會象犯了煙癮那樣哈氣連天無精打采。
那一年的仗打得異常殘酷,敵我雙方展開了拉鋸戰,常有敵我雙方交叉宿營的情況。那天夜裏,我爺爺被強自壓抑了十多天的酒癮犯了,便帶領一排人悄悄摸進了一隊人馬的宿營地,裏麵成堆的酒讓我爺爺欣喜若狂,雖有人提醒我爺爺,這可能是友軍的營盤,但酒癮讓我爺爺已經顧不了這麽多,他武斷地決定,先幹了再說。
幸虧他們隻是打暈了哨兵而沒有按照慣例送給對方原已準備好了的幾十顆手榴彈才沒能釀成更大的錯誤,原來他們摸進的竟是我軍某團的團部。該團日前繳獲了敵人一批酒還沒來得及運往後方,不想讓我爺爺他們占了先。
這不是一個小錯誤,有了酒,我爺爺也沒敢喝,靜等上級的處分。其實,據我爺爺後來說,他偷喝了一瓶,隻是量太少,沒解饞反而把酒癮蟲子給勾了上來。
了解了事件真相的團長發了火,摔了凳子,團部的命令繞過營部直接就下到了連裏,命令上明明白白地寫著:撤掉連長職務,由副連長代替,關禁閉七天。
可這道命令沒來得及傳達,敵人的潰逃就開始了。由於少了酒精的支持,我爺爺的行動就遲緩,一顆流彈打中了他的腿。這一仗,我爺爺所帶的那個連因行動遲緩竟誤打誤撞地最先占領了並無人把守的無名高地,從而截斷了敵人的退路使敵人得以全殲。我爺爺受了傷,又立了大功。
團長親自看望了正躺在擔架上為自己的事兒而惴惴不安的我爺爺,功是功,過是過,他沒有提我爺爺的過,而是安排自己的警衛員親自送我爺爺去後方醫院治腿,我爺爺一時好感動。
感動歸感動,我爺爺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他帶人摸進自己人團部的事兒已經傳遍了後方醫院,人們紛紛在譴責著。據說連師裏也知道了此事,也就是說,傷愈後的我爺爺將成為全師的反麵典型。
我爺爺越想越怕,便隻顧念我奶奶的好,尚未痊愈就偷偷地逃跑了,逃回了我奶奶的身邊,因此落下了一個右拐子。
那時候的信息遠沒有現在這樣靈通,不靈通也有不靈通的好處,我爺爺逃回村裏的事兒便長期無人知曉。既然沒人知曉,一向鄙視逃兵的村裏人便依舊敬重他,依舊請他吃酒,依舊喜歡把難題拿來讓他決斷,隻要他做出了決斷,村裏人就會蜂擁著跟他走。此時的我爺爺已經不同於前些年了,畢竟指揮過百十號人的隊伍,明顯地幹練沉穩多了。
對於我爺爺的歸來,我奶奶自是不問理由地喜歡。難怪村裏人都說,女人是水做的,隻要嫁了人生了娃,即使再有能耐,也會變得貓兒一樣乖,想怎麽捏就可以怎麽捏。
或許正應了這句話,自打有了娃後,我那生性潑辣執著的奶奶早已沒有了跟我爺爺私奔時的潑辣,變得溫順而又現實。她那時的最高理想,便是老婆孩子有吃有穿熱炕頭,當然還得經常有一二壇能解我爺爺饞的酒,她最喜歡我爺爺象喝水一樣喝酒的模樣。
然而,那個時候連這點兒願望也不易實現。我爺爺的歸來不僅沒能有效地改善家裏的生活,反而因又相繼添了我三叔和我大姑姑而更加窘困起來。
我三叔是個短命鬼,在我大姑姑出生後,由於我奶奶的奶水全給我大姑姑占了,他便常常偷吃。我奶奶便常恐嚇他,而我爺爺卻不以為然,因為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他的心目中是非常牢固的。偷吃也沒能救了我三叔的命,饑餓和疾病終讓他早早夭折了。
如果說人都是自私的,結了婚生了娃的女人則尤甚,而有娃兒夭折經曆的女人便近乎瘋狂了。因此說我爺爺勇敢地帶領大家分光了逃出去躲避鬼子的我祖姥爺的地絕不是偶然的,也絕不是我爺爺回村便帶有某種使命或者說他的覺悟原就那麽高,完全是我奶奶從中慫恿攛掇的結果。
分了地又要分房子,分房子卻遇到了麻煩:在村裏人的心目中,地是用來保命的,那是必須要分的;而房子則是我祖姥爺私家的,那是萬萬不敢搬進去住的,盡管我爺爺編了許多理由去勸說大家,卻還是沒人肯去。
我爺爺和我奶奶算是鐵了心,他們勇敢地從地窖裏搬到了我祖姥爺的大屋裏過起了生活,村裏人才終於陸陸續續卻又膽顫心驚地住進了我祖姥爺遍布於全村的草屋。
生活剛穩定下來,我奶奶就又開始生產,先後生下了我二姑姑和三姑姑。這種在當時看來已算甜蜜的生活並沒有多久就被現實無情地打破了,因為剛趕跑了鬼子就又來了還鄉團。
還鄉團的頭兒,就是我祖姥爺和曾經幫著我奶奶考察過我爺爺的我舅姥爺,慮及我舅姥爺的脾氣,我爺爺預感中要出大事,便決定由我奶奶帶著我大爺、我爹和我正在吃奶的三姑姑隨著分頭掩藏好東西的村裏人一起出去躲藏,而我爺爺則帶著我大姑姑和二姑姑跟村裏的幾名黨員負責殿後。
這樣的安排,應該能夠說明在我爺爺的思想深處絕對多少還存在一些僥幸:即使被抓了,我祖姥爺或許還能念及親情,絕不會跟自己太過不去,更何況自己還帶著他從未見過麵的兩個外孫女。
這一次,我爺爺徹底錯了:我祖姥爺和我舅姥爺所帶的這些兵都是外鄉人,如虎似狼地進村後,見是一座空村,便象著了魔似的,見房就燒。
據後來統計,僅這一次就燒掉了六百多間房屋,其中一半以上竟是我祖姥爺自己的。我祖姥爺是騎著高大的東洋馬回來的,見到如此光景,自要大發雷霆,卻已於事無補。
再說我爺爺跟幾位斷後的黨員完成任務後原已順利撤出,忽又記起我奶奶的那粒金戒落在了家裏,便不顧眾人的勸阻帶著我大姑姑和二姑姑回去取。
我奶奶和我舅姥爺原非一娘所生,我奶奶的娘是一個佃戶的女兒,因娘家身份卑賤在家裏地位就低,死得又早,臨死時隻給我奶奶留下了這粒我祖姥爺強暴了她之後才交給她的金戒。見了金戒就如同見到了娘親,我奶奶自是對這粒金戒珍愛異常,因為我奶奶珍愛,我爺爺就絕不能丟掉,這並不在於它的實際價值,完全可以說我爺爺為對我奶奶的情所累。
憑著猴子一樣的機敏,我爺爺七閃八躲就繞過了正忙於放火燒房的團兵的視線,迅捷地返回了家裏。
千不該萬不該,我爺爺不該在順利拿到金戒後看到了牆角的酒壇。一時間,酒癮發作,我爺爺雖在心裏不斷地警告自己要迅速離開,但腳象灌了鉛一樣無法邁開,又一個聲音在試圖說服自己:隻喝一碗,喝一碗就離開。兩種聲音鬥爭的結果,便是我爺爺迅速地到達了酒壇邊,喝了一碗又一碗……心滿意足後正欲離開,卻與已然闖進來的十幾個團兵迎了個正著。
那些團兵原就不周正,加之煙熏火燎,個個如同閻羅小鬼一般,我二姑姑此等小女孩何曾見過如此陣勢,嚇得哇哇大哭;我大姑姑見來人嚇哭了自己的二妹,全然沒有察覺到危險正悄悄向她降臨,未及我爺爺阻攔,便已衝上去用嘴猛啃領頭團兵的手背。領頭團兵吃不住疼,用腳狠踢我大姑姑,正踢中了她的天靈蓋,我大姑姑當場便死了;另一個團兵則開槍射殺了我那位恐懼地欲奔向我爺爺的二姑姑。
眼瞅著兩個小生命頃刻間就沒了,我爺爺隻呆了呆,便雄獅般大吼一聲猛撲了上去,頃刻間便已撂倒了兩個團兵,但好漢不敵四手猛虎難架群狼,我爺爺很快就累得精疲力竭了,要不是我舅姥爺遠遠地一聲“留一個活口”的呼喝,恐怕我爺爺早死了,自然也就沒有了下麵的故事。
及至我舅姥爺攙扶著我那位顫顫悠悠的祖姥爺趕過來時,我爺爺已經被打得奄奄一息了。猛然見到躺在地上血跡斑斑的人,我祖姥爺的瞳孔在不斷地放大,他死盯著地上,手顫抖著指指地上,又指指我舅姥爺,竟然說不出話來了。
舅姥爺自能明白祖姥爺的意思,他上前扶起了我爺爺的上半身,仔細地端量著這位令妹妹著迷的曾帶頭分掉了自己地產的妹夫,臉上幾分無奈又幾分迷茫,眼裏竟擠出兩顆淚珠兒打到了胸前的錦袍上。他輕輕地放下妹夫,吼一般喊過似乎已意識到點兒什麽正驚恐地往後退著的領頭的那個團兵,胸中的怒火一下子潑向了他。
待被狠狠地抽了幾個耳瓜之後,團兵頭兒才終於看出了那麽一點兒意思,原來從風風火火地帶人進村的那一刻起自己就一直在做錯事,霎時便蔫了下來,手忙腳亂地帶人把我祖姥爺和我爺爺抬進正堂救治。
我祖姥爺沒能救過來,我爺爺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舅姥爺自是對我爺爺極盡親熱,不僅好吃好喝伺候著,而且不停地給我爺爺講一些家國大事企圖以此達到為我爺爺洗腦的目的。這叫做曉之以理,我爺爺早就猜透了他的目的,自不會去聽他擺布,隻顧山吃海喝借機積蓄著自己的力氣。緊接著便來了動之以情,說什麽是親三分向,畢竟是親妹夫嘛,我的就是你的,做哥哥的絕不會虧待了你。有了待遇自然要提條件,條件附著利誘不怕你不動心:隻要列出村裏的黨員名單,不僅帶人分光地產的事兒可以一筆勾銷,而且可以做團長,姐夫郎舅抱成一團,既可以夫妻團聚,又可以高官得做,何樂而不為呢?高官厚祿,我照顧了你,你總得讓我有法向上司交待。
我爺爺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任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任你親情利誘,就是一聲不吭。軟招不見效,自有硬招相待,反正你說也得說,不說也得說,不怕你不說。我舅姥爺怕是瘋了,他徹底喪失了親情,既然你死活不說,可就怪不得我了。——他把我爺爺綁到了村中央的那棵為防鬼子突然進攻而吊了一個報警鍾的歪脖槐樹上,任憑蚊子臭蟲去噬咬他。
據我爺爺後來回憶說,他當時的心情並不象後來電影或小說裏描寫的那樣無私無畏,心裏想的最多的還是“這下完了”。其實誰都不想完,便懊悔自己不該多貪了那一壇酒;懊悔歸懊悔,終究也是沒用的,除非自己當了叛徒,那樣的話,我奶奶絕對饒不了他;他還想到了我奶奶和另外的三個孩子,他們可安好?最後我爺爺甚至想到了與我奶奶在一起時的旖旎風光。
還鄉團那幫兔羔子指定蹦躂不了幾天,因為他們做的全都是斷子絕孫的孽。我奶奶日後憶及此事時,常這樣說。
2
現在且說當年的我奶奶驚聞噩耗,當場就暈了過去。我大爺、我爹、還有正咿呀學語的我三姑姑撲到我奶奶的懷裏,不斷聲地哭喊“娘,你快醒醒”,聲音都嘶啞了,其狀甚為淒慘。
這便是暈厥,不過,不要緊,當時村裏流傳著不少治療暈厥症的偏方,待村裏的爺爺奶奶們給我奶奶施予了一連串的我大爺和我爹雖竭力反對卻無可奈何的掐人中卷腿抻胳膊之類的治療後,我奶奶又醒了過來。
清醒過來的我奶奶不再象過去那樣愛說愛笑愛哼一些別人都叫不上名兒卻甚是好聽的小調兒,她默默地,一天裏也說不上三兩句話,當然也沒有象其他女人那樣嚎啕大哭。
那天夜裏,我奶奶囑過我大爺要照顧好弟妹後,便悄悄地尾隨著怕我奶奶誤事而堅決不讓她參加的由幾名青壯年黨員組成的我爺爺營救小組下了山。
山下的防範非常嚴,人們正苦於無從下手在商量著對策,我奶奶已扛著我爺爺打獵用的那支獵槍跟了上來。其時,村中央的大槐樹下正燃著篝火,映著我爺爺有氣無力地耷拉著頭的顯得那樣無助的身影,我舅姥爺則正指揮團兵往火堆裏添加木柴,顯然馬上就要開始新一輪的逼供。
有時候不顧一切往往就是辦法,領頭的黨員正要埋怨不聽勸阻跟上來的我奶奶,目睹了我爺爺慘狀的我奶奶依然喪失了理智,說時遲,那時快,隻聽一聲文縐縐的“我來也”,我奶奶已冷不丁地掙脫了阻攔,端著根本沒來得及裝火藥的獵槍瘋一樣向我舅姥爺撲去。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不僅大大出乎準備營救者的意料之外,也讓我那位連我祖姥爺過世都來不及發喪一心要找出村裏的**的舅姥爺一時間慌了手腳。準備營救者無奈之下隻好向著團兵集中的地方接連投了幾顆手榴彈,隨著爆炸聲迅速地跟著衝了上去。
此時的我奶奶全然失去了知覺,她渾然不顧團兵重新聚攏了衝上來可能發生的危險,隻顧抱著我爺爺痛哭,甚至忘掉了去解開捆在我爺爺身上的麻繩,直至營救者強行把她帶離。
真的好險哪,剛一撤離,隻是暫時被打懵了的我舅姥爺便重新組織了團兵跟了上來。營救者便背了我爺爺和我奶奶玩命地跑,卻怎麽也無法擺脫團兵的追擊。
惶然無措間,奔跑中的顛簸讓我奶奶清醒過來。她迅即躍下營救者的脊背,倉促間便裝好了火藥,瞄準團兵開了火。這可是我奶奶第一次放槍啊,火藥剛射出去,槍便落了地,我奶奶呆呆地看著放槍的結果:火藥在空中飛行著,一遇到阻力立即就炸裂開來。
這一槍不僅把跑在最前麵的團兵打成了馬蜂窩,飛濺的砂子還打瞎了正躲在團兵後麵趾高氣揚的我舅姥爺的右眼,團兵們才終於肯縮了回去。
這一番折騰,我舅姥爺不僅沒能查清村裏的**,反而賠了三個團兵的性命和自己的一隻右眼,自是暴跳如雷,發誓非要報此血仇不可,而我奶奶卻從此被傳成了穆桂英一樣的女人。
據我奶奶回憶說,她第一次放槍其實是非常害怕的,要不然,槍何以會掉到地上?她的手一直在抖,她發誓今生決不再搗弄槍。
慘劇當然還沒有結束,我奶奶隨即便又承受了更加沉重的打擊,麵對著新一輪打擊,我奶奶變得堅強起來,她冷靜地應對著。
為了能夠準確地把握故事,我們不妨再真實地展現一下當時的情景:我爺爺救是救回來了,可任憑大家想盡了法子,仍然昏迷不醒。
這頭還在犯愁,被派出去找孩子的人抱著同樣昏迷不醒的我大爺和我爹回來了,隻不見了我三姑姑,見尋找者無奈地搖著頭,我奶奶立時便明白了,孩子丟了!
兩個孩子倒是好救治,明顯是餓暈了,隻要喂一些飯,兩個人便睜開了眼,驚喜地喊著“娘”同時撲進了我奶奶的懷裏。問及他們三妹,倆孩子都搖頭不語,費了好大的勁,我大爺才吞吞吐吐口齒不清地把事情的前後說了個大概:
原來,兩個大孩子待我奶奶離開後才發現,山裏的夜晚竟這樣靜,靜得沒有一絲聲響,偶爾的一聲野狗的叫喚更加劇了這種在兩個大孩子看來頗具神秘色彩的靜寂。因為靜,便害怕;因為害怕,哥哥便建議把妹妹夾在兩個大人中間,每個大人分別握著妹妹的一隻手,就這樣蜷縮在一起以增加心裏的勇氣。
不知過了多久,兩個小大人開始感到了餓,餓了便想睡覺,想睡覺又不敢睡,唯恐丟了妹妹。哥哥畢竟是哥哥,自然要擔負起照顧弟妹的責任。哥哥便隔三差五地無話找話地跟弟弟拉呱以防弟弟睡過去,哥哥畢竟比弟弟大一些,心眼兒多一些,哥哥也有一點兒自私的成分,不想也不願弟弟睡過去,因為哥哥也是怕極了這山上夜晚的靜。
那些不斷重複不斷有趣的少兒事倒是不少,但拉呱還是很快就無法進行了,不是因為沒有了拉呱的內容,而是弟弟依然迷糊了過去。哥哥便開始憧憬,他分明看到爹娘正牽手向他們走來,爹的手裏提著兩個熱氣騰騰的大白饅頭,不,五個,每人一個的話,應該是七個。哥哥興奮起來,急欲告訴弟弟,嘴卻怎麽也張不開,因為哥哥也迷糊過去了。之後,就不見了妹妹。
我奶奶沒有過多地責備哥哥和弟弟,用腳狠狠地踢了踢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我爺爺,罵了聲“死東西”,便跺了跺腳獨自去她曾經安頓過三個孩子的方位找我三姑姑。
她同樣沒能找到我三姑姑,卻看到一隻野狗正在舔我三姑姑曾經穿過的一件花布小褂。我奶奶趕跑了狗,拾起小褂發現上麵有血,再看野狗,留戀地在不遠處停了下來,長舌頭伸出來不甘心地舔著嘴巴,又有些恐懼地端量著我奶奶,隨時做好了逃跑的準備。
必是讓狗吃了,這個念頭一旦在心裏閃過,我奶奶的大腦如同受了重擊似地眩暈起來,念頭也象紮了根一樣反複不停地盤旋鬥爭著,最終還是不情願做出了準確判斷,盡管我奶奶仍抱著最大的僥幸寧肯不這樣。
能夠客觀冷靜地分析當時的形勢,“讓狗吃了”畢竟是最符合當時現實的結論。在那個年代,村裏人都認為狗是能夠飼養的動物中最忠實的能夠幫助主人護院的一種動物,除非你趕它走,否則它寧肯餓死也決不背叛主人。正是感於它這一點兒,逢有好年景,村裏人便爭相養狗;碰到壞年景,人自顧尚且不暇,便隻有趕它走。
在我們村,那時候是絕對不能殺狗來吃的,殺狗來吃往往就是忘恩負義的代名詞。既如此,恐怕沒人願去背負此等罵名。因此,村裏的野狗必多。
同時,由於當時的生活和醫療條件所限,夭折的孩子也多,按照祖輩的規矩,沒有結過婚的孩子死了都算夭折,是不能被埋入祖墳的,最通常的做法便是用葦席卷了扔到野外任其自生自滅,多數都成了野狗的肚中餐。至此,便不難理解我爹後來何以會給我取“狗剩”這麽個至卑至賤的名字了。
回頭再說我奶奶孤單單呆愣愣地抱著我三姑姑的小花褂兒又回到了仍在昏迷不醒的我爺爺身邊,眾人見其回來,都感已無話可勸,便散了各去照顧自家老小,而我大爺和我爹被喂了些飯很快就有了氣力,我奶奶常說,這兩個小兔崽子隻要稍有一點兒氣力便一刻也不肯消停,根本無暇顧及我爺爺和我奶奶的變化,連我奶奶喊他們注意別摔傷了都顧不上多應一聲。
我奶奶依偎到我爺爺的身邊,用自己的身體溫暖著他,唯恐他的體溫就此降下去再也醒不過來;用顫抖的手輕撫著他遍布全身的傷口,千遍萬遍地祈禱著,唯恐化了膿不容易結疤;用眼睛細細地打量著他寬大平靜的臉,多少次都感覺他緊閉的嘴和眼在動,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這樣愛撫著渴望著,我奶奶漸漸耗盡了氣力,不覺困頓起來。
就在這當兒,突地眼前一亮,但見我祖姥姥仙女臨凡般到了近前,她笑顏如花,比之當時的我奶奶仍年輕了許多,她輕撫著我奶奶亂作一團的頭發說,該梳梳頭了,女人最該注重容貌,別擔心,他的病好治,就要一壇酒,但以後需得控製,否則必出大禍。聲音幽幽的清脆凝重而又飄忽。我奶奶正要詳問,那張臉依然變成了骷髏,邊罵著我舅姥爺這兔羔子嫌自己身份卑微不讓與我祖姥爺同處一室,邊緩緩向我奶奶挪過來……我奶奶驚叫了一聲,醒了,心口尚在恐懼地跳個不停。
竟是南柯一夢,手撫胸口,凝神去看我爺爺,果見嘴唇在不停地翕動,仿佛在反複地喊“酒,酒”,耳朵湊近了去聽,果如是。
我奶奶便按我祖姥姥夢裏所說去找來了酒,有了酒,我爺爺的病便奇跡般好了起來,用他後來自己的話說,全身都有了勁,渾然覺不出傷口的疼痛。
我爺爺畢竟是見過世麵的人,有了他,村裏人就有了主心骨,有了主心骨就容易抱成團,隻要抱成了團就能其利斷金。到了這個時候,真正亂了陣腳的當然隻能是我舅姥爺他們,此時的他已完全沒有了讓團兵抬著漫山遍野地找**的霸氣,他至此仍沒能弄清村裏到底誰是**誰又不是**,仿佛滿山遍野都是**。從此,他便不得不由團兵護著龜縮到家裏,直到敗退跟人跑去台灣也再沒敢在村裏公開露過麵。
趕跑了還鄉團,生活才真正安穩了下來。由於我爺爺的卓越表現,村裏人決定繼續推選我爺爺做他們的頭兒,卻遭到了我奶奶的激烈反對,因為我奶奶頑固地認為,人是不能做官的,做了官就容易變壞,我舅姥爺便是最現實的例子,他應該是從做了什麽狗屁還鄉團長之後才變得那麽從頭到腳地壞。
我奶奶反對,我爺爺即使想也不敢幹,村裏人便不肯,不肯也得聽我奶奶的,我奶奶一臉的霸氣,難道我管不了不成?
能,能。村裏人一連聲地說著,遇到了哪怕是生活上的瑣屑小事,還是會按慣例提兩壇酒去找我爺爺幫著破解,我爺爺便成了沒有任何職務的實際上的頭兒。
我奶奶沒法,隻好聽之任之。
現在看來,我爺爺也沒有什麽與眾不同的地方,他跟村裏其他的人一樣,同樣受著“人多力量大”這個當時由經驗轉變過來的最具影響力喊得最響的口號的影響,喜歡搞人海戰術,而且比村裏的其他人猶有過之而無不及。
應該原諒和感謝生活於那個時代的人,因為現實需要和科學技術條件的局限,人們的最大追求還隻能是數量上的簡單累加,在這個過程中,人力充分顯示了其無可替代的巨大魅力。
糧食、畜禽等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很快就達到了那種技術條件下的頂峰,終於讓人看到而且正逐步體驗著吃飽肚皮的奢求。有了安穩而且能夠吃飽肚皮的保障,女人的肚子也象展開了競賽似地忙碌生產著,而此時的我奶奶則在完成了再生一個女兒的心願後便停了產。拚出勁來再生產他十個八個娃兒的計劃的意外落空,難免要讓我爺爺心裏充滿了遺憾,便一味地寵著我大爺和我爹。
其時,我大爺已經完整地長成了我爺爺一樣虎背熊腰的大小夥兒,渾身似乎總有使不完的勁兒,酒量也和我爺爺一樣大得驚人,而且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趨勢,這多少在填補著我爺爺心中的那份缺憾。
就這樣在此後的五年內,我們村的總人口已翻了將近一番。這個足以讓當時的村裏人感到驕傲的數字在經過一番大書特書後,人們便漸漸地感到自己的生活又在不知不覺中變得緊張起來,因為有限的土地的產出畢竟是有限的,那個時候的村裏人應該還不懂得用技術去向土地要產出,再說也還完全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怎麽辦呢?我爺爺和村裏其他的人一樣陷入了沉思。我爺爺有個眾所周知的習慣:有了愁事要喝酒,有了喜事也要喝酒,思考問題同樣要喝酒,否則身體和大腦都會萎縮起來。喝了酒,我爺爺立馬就興奮起來,興奮起來立馬就有了主意:帶著大夥兒去開山造田,偌大的荒山可以開出多少田地呢?盤算著,我爺爺便樂出了聲。
這實在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而且切實可行的在當時隻能由我爺爺喝了酒才最先想到的道理,村裏人便近乎瘋狂地跟著我爺爺走。
打那以後,我爺爺的酒喝得更勤了,累了喝一口,困了喝一口,累了困了都要喝一口,隻要喝一口,輕輕地舒展一下終日裏因勞累而疲倦的身體,我爺爺立馬便精神百倍。
我爺爺喝,我大爺便跟著喝,我爹也嚐試著去喝。他們的這種喝法兒很快便引起了我奶奶的不滿,不滿並不單純因為經濟上的原因,而是我奶奶那段時間突然間就覺得我爺爺的喝相與以往有些不同,至於怎麽個不同一時又說不清,反正是越來越不堪,已然沒了前些年的那種讓人越看越愛看的景象。滿臉死灰,早晚要喝死。這個不吉利的念頭剛一冒上來立即就被我奶奶壓了下去,而且狠狠地抽了自己倆嘴巴子。
我奶奶是相信預感的,而且越來越信,她生前常說,她的預感奇準。有一天,我奶奶背著我四姑姑在地裏拔草,突然襲上一股莫名其妙的恐懼,想不出個原因便費力地去猜測,猜測著就犯了糊塗,一個趔趄差點兒沒摔倒,弄醒了熟睡的我四姑姑,我四姑姑催命似地哭起來。我奶奶邊給我四姑姑喂奶哄著她,邊回頭去看自己的工作,居然把禾苗當成野草拔出了好大一截子。
我奶奶搖頭苦笑著,意外地發現自己竟渾身輕飄飄無處著力,思想卻仿佛要活起?
?:夢,關於我祖姥姥的那個夢,刹那間竟如此的清醒!
我奶奶不禁打了個冷戰,當即作出了兩項決定:一是從今天開始斷了我爺爺和我大爺的酒;一是明天就為我祖姥爺和祖姥姥並墳以完成夢中所托之事。
有了主張,我奶奶便急著喊我爹,讓我爹抓緊去找已經多日吃住在山上的我爺爺和我大爺。我爹是最肯聽我奶奶話的孩子,雖個頭比我大爺還要高大,卻偏少了些我大爺那樣的粗爽豪放,性格象女兒一樣柔弱纖細,喜歡女工活兒,連平日的笑裏都帶著羞澀。聽了我奶奶的話,我爹便丟了手中的活計飛一樣往山上趕。
此時的我爺爺正衝倉庫保管員暴跳如雷,原因是由於他保管不力而導致火藥受潮,一個上午點了五六炮都沒響。也怨不得我爺爺發火,在我們那個地方,每到汛期總會遇上一兩次山洪爆發,隻要遇上山洪爆發,累死累活築起來的梯田頃刻間就會完蛋。村裏人都聽說過,過去也曾有過幾次類似的工程,都因耽誤工期趕上山洪爆發而落了個勞民傷財無功而返的結局。這可是血的教訓啊。
這一次,我爺爺別出心裁地首先修排洪溝,山洪可以通過排洪溝直接流入由三座大山圍成的以溝底為基礎而新開鑿出來的大水庫,不僅降低了山洪爆發的可能性,庫水還可用於天旱時梯田的灌溉。
我爺爺這一喝了二十幾壇酒才硬憋出來的的主意竟暗合了水利科學,受到了縣水利部門的充分肯定,但局長再四叮嚀:好是好,卻切切不可誤了工期。
由於不分晝夜地奮戰,工地上正到了緊要關頭,隻要兩座山之間的石壁炸通,工程馬上就可以進入收尾階段,而此時離汛期的到來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若是汛期提前,時間就更緊張了。我爺爺可是對縣長拍了胸脯的,做人豈能無信?想著,火更大了,痛快淋漓地罵了保管員一頓,說明天就撤了他。
保管員按輩份小他兩輩,見了他,自是唯唯諾諾。罵著,他抓起桌上有的隨便什麽東西便朝保管員摔去,桌上除了幾張用來記工的紙什麽都沒有,便拾起地上的小板凳向他砸去,嘴裏仍在罵著,滾,不待人見的東西。板凳砸在了保管員的腿上,他疼得一咧嘴便逃也似地躲了出去。
3
村裏人都知道,他就是這種人,越是對你火越說明他對你好。因此,村裏人若幹了惹他上火的事,寧肯讓他電閃雷鳴地罵一通也不躲著他。保管員挨了打,反而樂顛顛的,指不定撤不撤我呢。心裏想著,忍著疼,高高興興走了。
我爺爺卻仍在獨自生著氣,他連幹了三大碗酒,氣咻咻地把碗扔到了桌上,便徑直往工地上趕。我大爺帶領的爆破組正無計可施,遠遠地見他背著手來了,象見了救星似地圍了上來,又有些膽怯地匯報著。
走,看看去。他抽了一下鼻子,簡單而又甕聲甕氣地說。這恐怕是我爺爺在世上說過的最後四個字,因為就在我爹趕到時,有一炮響了,我爺爺和我大爺幾乎同時把身邊的年輕人壓倒在了自己的身下……兩個年輕人得救了,我爺爺和我大爺卻死了。
我爺爺和我大爺死後的第二天,石壁便炸通了。村裏人心裏都憋著一股勁,又幹了不到三天的活兒,工程就完工了。自此,我們村成了全縣人均占有糧食產量最多的村莊。村裏人為了紀念我爺爺,在水庫最搶眼的地方給我爺爺立了塊碑;我大爺盡管沒有娶妻生子,但在族長的一再堅持下還是破例被埋進了祖墳,享受到了村裏史無前例的至高榮譽。
沒有人能說得清,我們村裏從什麽時候起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秤杆兒不離秤砣,老婆兒不離老頭兒。說是真心相愛的兩個人,隻要其中的一個人去了,另一個必也會跟著去。當然,這裏所說的去絕非愛情故事中特指的殉情而死的那個去,而是指正常的生老病死的那個去。
在我們那個地方,殉情是受人鄙視的,根本算不得什麽英雄之所為,隻有繼續去完成他未了的心願,讓他在死後不帶走遺憾才是真正的大義之所在。村裏人總固執地認為,隻有了無牽掛的死才是一個人最完美的結局。其實,這隻是村裏人的一種美好願望。人永遠都是一種因責任而承擔義務的動物,年輕人和老年人各有各的牽掛。
或許正是鑒於此吧,村裏人便籠統地把人的死分為兩種:一種是除了夭折之外的年輕人的死,一種是古稀之年的死。隻要是前者,村裏人都會為之悲痛,不僅為他的死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他還有太多沒有盡完的責任;如果是後者,人們便會不約而同地燃放幾串爆竹以示慶賀,稱之為喜喪,條件好一點兒的喪主甚至會請一台戲唱上幾天。
我爺爺和我大爺的死自是屬於前者,人們便刻骨地懷念他們。他們死後,我奶奶的身體眼瞅著日見不行了。這當兒,村裏時興辦軍烈屬,凡家裏有人在外當兵或在戰爭中或為公而犧牲的人的家屬都成了軍烈屬,不僅能夠受到村裏人的充分尊重,而且可以從集體得到適當的補貼。我奶奶拖著一雙兒女度日自是不乏村裏人的敬重,但更需要的卻是集體的補貼,因為家中的三個人都算不上正勞力,甚至連半勞力也算不上,掙到的工分少,生活就困難。
接替我爺爺做了村裏人的頭兒的保管員深感我爺爺的大恩,說是我爺爺一板凳摔醒了他,他決定給我奶奶辦烈屬。辦烈屬需要到上麵審批,我奶奶的表格隻報到公社就被打了回來,理由是不符合申報條件,說是我爺爺和我大爺的死純係酒後誤撞死路,而且據說我爺爺曾當過逃兵,社會關係也較為複雜,組織正準備開展調查。
所謂關係複雜,必是指我逃到了台灣的舅姥爺,在當時來說,這可是足以要命的問題。村裏人不服,都要去討個說法,但都被我奶奶給攔了下來:據說那天的天剛蒙蒙亮,村裏人就聚攏了出發,剛到村口就被我奶奶領著一雙兒女給攔住了,村裏人群情激奮根本無法勸說,我奶奶便帶著一雙兒女跪倒在了道路中央,村裏人才不情願地搖著頭逐步散去了。
我奶奶的表現不僅令村裏人深感意外,而且讓初涉人情的我爹也覺著莫名其妙,既然為公家而死,討一說法又有啥不妥?慢慢地,我爹的心裏便跟村裏人一樣變得複雜起來,漸生出了一些懷疑。在我奶奶後來去世後,村裏果真有人明確提出過這一丁點兒由人們咂摸出來的模糊的又有些遙遠的懷疑,但由於我爹近乎愚鈍的表現,村裏人隻好略過不提。
再說我爹自從親眼目睹了我爺爺和我大爺死後血肉模糊的慘狀,性格羸弱的他竟跟我奶奶一樣沒有落下多少眼淚,隻是比以前的話更少了,顯得有些愚笨。我爹常說,他在打那以後的好長一段時間,眼前總會出現我爺爺和我大爺生前與死後慘狀的鮮明對比,大腦因此而累得發慌。
或許人的骨子裏就存在著這樣一些稀奇古怪莫名其妙的東西,當時的我爹唯一的信念便是無條件地服從於我奶奶,似乎隻有這樣,才能逐步化解我爹心裏的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結兒。
此時的我奶奶明顯感覺到了自己時日的緊促,便醞釀了許久才辦了三件在現代人看來不僅小而且有些荒唐的而在當時她心目中絕對至高無上的大事:
一是請人風風光光地為我祖姥爺和祖姥姥並了墳。墳,我們村裏人又稱之為陰宅。據村裏人說,一座風水俱佳的體麵的陰宅能夠蔭及子孫。因此,當時的我奶奶僅為我祖姥爺和祖姥姥並墳就花掉了家裏三分之一以上的家財。
二是給我大爺辦了鬼親:找一個差不多同齡死去的合葬並舉辦形式上的結婚儀式。據說沒有結過婚的人,即使生前獲得了進祖墳的榮譽,到了陰間也仍然隻配做跟班,根本進不了天堂。要想進入天堂,需得七進七出必須要遭受油炸刀刮的地獄之門。
這自然是活著的人所不願的,盡管活著的人根本無法聽到或看到,但村裏人都相信感覺,尤其是我奶奶,她常說最親近的人即使陰陽相隔相互之間也是有感應的,死了的人指不定就躲在什麽地方瞅著你。如果做了虧心事,陰間的他(她)或許當時不能拿你怎麽樣,但日後必要報應你,這也是人做了虧心事之後常常感到惴惴不安的根本原因;如果能夠有所悔悟並去彌補自己的虧心,陰間的也是能看到的,就會停止對你的襲擾,讓你慢慢地相信不會再遭報應,心自安了。
由於我們村有夭折的孩子不入葬的習慣,這樣的人家便難找,偶爾有一兩個,也早被條件好的人家搶了去,因為攀了鬼親,活著的人要跟陽親一樣走動親戚以示紀念。
恰鄰村的一寡婦死了,有人便為大爺撮合,被我奶奶嚴詞拒絕了。我奶奶常說,陰間的社會跟陽間是一樣的,她不願我大爺在陰間為女人去跟人家爭吵。既如此,陰間的我大爺隻能跟鄰村剛死的一個十歲的女孩成了親。女孩的爹也曾做過村裏人的頭兒,算得上門當戶對。
鬼親的儀式完全是舊式婚姻的翻版,也要有人抬著代表新人的或屍體或遺物三叩九拜,也要遍請鄉鄰好友,而且還要焚香燒紙,雇傭吹鼓手以示追魂,然後並葬禮成,一切都形象逼真。這當然又要花去我奶奶不少的錢財,我大爺生前做夢都不會想到,到了陰間又享了一回老牛啃嫩草的豔福。
三是為不夠十八歲的我爹娶了一房性格潑辣的婆娘,也就是我娘。或許是因為我爹性格上的原因,我奶奶給我爹選婆娘的唯一標準就是要具有男人氣概。這與當時村裏人的道德標準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按照當時村裏人的標準,象我娘這種熱辣辣的女人沒人願娶之為婆娘。
這樣的結果,我爹自是出了名的怕老婆,不僅包攬了家裏一切的女人活兒,而且樣樣做的象模象樣,而我娘則主動承擔了家裏的財務外交等重要事務,重活兒當然還得靠我爹。據村裏人說,隻要我娘吼一聲,我爹的腿肚子都要打轉。這是做男人最沒有臉麵的事兒,當然也有些誇大。事實上,我娘一直是家裏的當權派,而我爹則長期居於從屬的地位確是個不爭的事實。
對於自己的傑作,我奶奶甚為自得,她不象其他的婆婆那樣一味地偏袒兒子,這或許正是她與眾不同之處,見到兒子總挨媳婦的訓,她不僅不怒,反而心裏樂開了花。
完成了三件大事後,我奶奶就病倒了,而且病情一天重似一天,突發奇想地想喝酒吃狗肉。酒量居然不小,絲毫不亞於當年的我爺爺和我大爺。
村裏人都興自己釀酒,酒倒是現成的,但要吃到象狗肉這種遭村裏人忌的東西卻不是我爹所能辦到的,我爹連活雞也不曾殺過一隻,更何況要讓他去做殺狗這種最不招村裏人待見的事呢:他胡亂找了一根木棒,哆嗦著朝向我奶奶家那隻曾跟隨了我爺爺多年的正兩眼淚汪汪的近乎哀求生命的老黃狗,心一軟便無法下手了。
要強了一輩子的我奶奶的生命已經快走到了盡頭,就這麽一點兒最後的唯一的其實算不得太高的要求,難道不應該滿足她嗎?我娘見我爹遲遲不肯下手,不停地反問著自己,不覺變成了對我爹的質問。
但我爹怔怔地恍若未聞,我娘賭氣地一撥拉便把我爹摔了個趔趄,跑進屋裏抄起了那杆我爺爺曾帶著老黃狗持著打獵同樣也打鬼子和還鄉團的獵槍,象我奶奶當年那樣開了火,老黃狗隻尖叫了一聲就倒在了地上。
我奶奶如願吃上了狗肉,狗肉延續了她的生命,便勸我爹和我娘也吃,我爹堅決不肯吃,我娘則滿滿地咬了一口,果然奇香無比。
自此便開了我們村裏人吃狗肉的先河,或許敢為人先的人總不可避免要受到質疑和責難,我娘殺狗的行為無疑遭到了村裏人的鄙視甚至指桑罵槐,但時間卻證明我娘也是個重情義的品格高尚的人。
且不去說她,單說我奶奶滿意地看著兒媳啃狗肉的饞相,滿足地笑出了聲,笑聲中臉上的肌肉漸漸僵硬起來,至死仍帶著滿臉的舒心的笑。臨死時,她要求我爹務必要告訴趙家的後世子孫:狗肉是可以吃的,但酒卻絕對不得再喝。
至於我奶奶何以會留下這樣一條遺囑,連我爹我娘也說不清,但我爹我娘還是始終不渝地堅持了,尤其我爹。
人往往容易在一些能夠改變人生走向的事件發生後從命運的角度去尋找理由或根據借以安慰自己,我從不信命,但第一次喝酒就惹了禍便不得不佩服我奶奶的預測力了。
難道這種毫無根據的預測當真這麽準?前些年常聽人說,西方五百年前就有一位聖人預言,地球到公元二000年就會爆炸,因為傳得沸沸揚揚,不少人當真信了,一九九九年一整年都在戰戰兢兢。然而,地球並沒有爆炸,你仍是你,我依然故我。純******無稽之談。
其實,社會不是靠祈求而是靠實力說話的。沒有或實力太小,便會顧影自憐,就容易相信命運並願意從中去找自己無能的理由。待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又會躊躇滿誌,覺得天下無一為大。難便難在自覺具備足夠的實力之前,那個時候,必須仰人鼻息生存,別強,強也沒用。就因為沒有足夠的基礎,必須絞盡腦汁地去發展,千方百計乃至於不擇手段地去完成自己的原始積累,否則將永無翻身之日,碌碌無為就必須心甘情願地過一生由別人左右你生活的生活。這僅僅是我的一點感觸。
現實是,不要太多,就那麽一件事兒,便讓我從衣食無憂的日子一下子就墜入了艱難的深淵。因驕傲自大而總覺無所不能的我完全喪失了主張,原也是不該有主張的,因為任何事情都無法大過人生存的欲望。在生存無保障的前提下,任何主張都無異於幻想。而幻想又恰恰是人得以生存和延續的最後一點兒希望,我努力掙紮著,企圖積攢哪怕一丁點兒零散的氣力。及至氣力積攢到能夠讓自己拿主意,我的思路才漸漸清醒起來。
因為我奶奶的遺囑和我喝酒惹事的經曆,我懼怕喝酒,但又不得不去喝,因為不喝酒便無法成事兒。喝了酒便有時清醒,有時醉。醉了又醒過來,便暗暗不服,既然我爺爺我大爺我奶奶都是海量,我的酒量又何以會如此不濟?
某一天,我決定一試自己的酒量,便把自己的反鎖進了屋,我怕自己喝多了控製不了自己再出事兒。我一口氣連幹了四瓶高度酒,居然不顯醉態。我大喜過望,原來我體內流淌的仍然是老趙家的血。心裏有了底,膽氣就壯,百戰而不怠,雖然仍有時清醒有時醉,隻要精力不分散全部投入酒場,醉的時候往往也清醒;反之仍常犯糊塗。於是便戒掉了試圖用來代替酒的煙,其實也算不上戒,我壓根兒就沒有癮。
煙這種東西入口苦苦的,我不過在尋找手掐香煙的那種瀟灑的感覺,吸到口裏隨即就吐了,一不小心嗆入肺裏,便沒命地咳;或是燙壞了心愛的衣物,白白心疼好一陣子。起初,我以為煙的質量不行,便換成了流行的“軟中華”,依然入口苦苦的。
難怪我娘常說我最不耐持久,我不久即厭倦了這種生活。——既然全無真情可言,又何必假惺惺地嘴裏說的盡是情心裏卻在不停地罵著娘還要故作豪情萬丈地去拚酒呢?真的,千萬別不信,不妨耐心地品一下,那絕對是最虛偽的場麵:人人都憋了一肚子的真話卻偏偏不肯說出口,非要費盡心思地去想一些冠冕堂皇的充滿了虛偽的話語來搪塞,萬一有人實在憋不住吐露了一兩句真話,人人都會嘴裏誇著實在心裏卻在大罵****。
但沒辦法,即使厭倦了,也必須應酬。應酬多了,竟漸漸地勾上了我的酒癮,有了酒癮,我也絕不會在場合上貪杯——既然全無真話,又何必非要去說去爭去辯呢?還不如趁早散了,象我這樣幹脆躲起來,不計較酒饒,無拘無束痛快淋漓地喝,直至把自己喝醉。
可有些人偏就喜歡這種場合,就連噴帶灑,喝不多卻非要死纏硬磨,真是想不通。
酒喝多了,王姐便勸我少喝,她又何曾知道,隻要不心存顧慮地開懷暢飲,我這酒居然越喝越精神,身體裏有一股說不出來的舒泰。漸漸地,我便理解了我爺爺和我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