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小老頭說,雖然我讚同“人是能量平衡體”一說,但提及這個話題我要告訴兄弟們的卻是:好男人,必須首先學會獨處。
千萬別小瞧了獨處,如果耐心地計算一下,人這一生掐頭去尾最風光的不過三二十年,獨處不僅僅在數量上多於風光,而且即使在最風光的三二十年中也必須要有獨處的精神。
對,獨處應當是一種精神,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風光中的獨處。
這應當是男人的一種品質,體現著男人的意誌力。
因為獨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不僅外麵的世界存有太多令人不可自抑的誘惑,而且單從人自身來說,就是一種害怕孤獨的動物,尤其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太多的誘惑與太多的憧憬編織成的夢一樣的美妙讓人不肯有片刻的安寧,似乎隻有到累了困了的時候才會心甘情願地靜下來,否則就象浪費了生命似地。細品一下,隻有到了這一刻,獨處才是最美妙的。
其實,獨處始終都是美妙的,就象一道美餐,或者說是避風港或加油站之類的東西,我不知如何去形容它,但多數人無福消受甚至根本意識不到它,因為獨處同時也是一種境界,既是一種境界,必要通過自身的修煉。
關於這一點兒,直至前麵咱們講述所提及的我重又介入了村裏的事務才逐漸意識到。
——許多事情往往長期苦無結果,有朝一日卻會突然覺悟,而且一旦覺悟,常常能融會貫通。
無疑地,之前總以為自己害怕獨處,就總不給自己獨處的機會,實際上隻是自己尚未意識到,獨處顯然已經讓自己獲益匪淺,幾乎在自己最艱難的每一刻每一秒。
——許多事情還是無意識的好,一旦意識到雖然恍若清醒了,卻常常為曾經的事情而感到後怕免不了要去刨根問底,獨處這種注定要伴人一生的東西就這樣。
所有這些當然都來自於對生活並非其時其境的感悟,之所以說獨處既是美妙的又是不易的,除了自身的欲望之外,還有別人的看法。
人畢竟不是活在真空裏,必須要隨大流,至少在麵子上要這樣,倘若表現的與眾不同,除非要有與眾不同的令人驚歎的業績,否則就會被視之為異端。
我們所要探討的,必須要把這種與眾不同的也排除,隻講其中最普通的一種。
這最普通的,就是凡人都要遇到必須認真麵對的與外部環境和人的欲望緊密相聯通常會突然地由風光轉來的那種。
這種雖然從表麵上看隻不過是外部環境變化延續的獨處,實際上在人的變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人變化的具體體現之一。
人的變化顯然並非單純的隨著環境變化而從表麵上表現出的喜怒哀樂,還有與之相關聯的內在變化,隻有同時具備了這兩種變化的變化才能算得上人的真正變化,與獨處相關聯的自然就是內在的這種體現著人最終完成變化的變化。
因此,研究獨處有利於了解人的變化,或者說,獨處在促進與推動著人的變化。
獨處原是人生極為常見的一種現象,正因為咱們剛才所說的原因,就增加了獨處的難度,也因此而讓獨處成為衡量人變化的重要標誌。
從我個人的經曆看,人對於獨處的反應大致有害怕獨處卻必須獨處、逐步適應獨處和風光與獨處和諧共存三種相互關聯又漸次遞進而代表著人變化的三種表現形式。
在這裏,我們不妨逐一分析這三種表現形式,權作我們這個話題的講述內容。
按照我爹的觀點,獨處是人生至關重要的內容,所以好男人必須學會獨處。
在我就這個問題與我爹進行探討時,他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我這樣的觀點,至於原因,就象他的為人一樣,從不去問為什麽,盡管他從未停止過對人生的思考,我猜想或許由於他的經曆和性格使然。
或許出於對我的關懷,他才繼續告訴我,人最多的時候害怕獨處卻又必須獨處,而且越年輕表現得越強烈,自始至終地永遠都不會變。
鑒於他嚴謹的態度,我沒有與之作爭論,盡管我的觀點與之有明顯的分別。
單是我剛畢業的那會兒,按照他的觀點,應該是最具朝氣表現最為強烈的時候,前麵的講述已有提及,卻恰恰相反。
——我不想見到任何人,因為我害怕,難道一個高學曆人的下場竟會反倒不如一個初中生?這是我當時腦袋裏唯一能泛起來的念頭,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蒙頭大睡讓自己徹底沉入毫無知覺中。
——人隻要活著,就不可能沒有知覺,睡眠隻能是暫時的,而且醒來之後往往會有更難耐的寂寞與空虛襲來——睡眠是人生理的必需,是對人困乏的補充。
——人困乏的原因並非單純如人們所說的肌體勞累,還有心,心累遠勝過肌體的勞累,而且常常讓人的睡眠充滿了夢魘,突然間就會驚醒過來。
這個時候,人通常最害怕最恐怖,最好的辦法就是與最親近的人作一番長談,或需要象母親安撫嬰兒一樣的安慰,卻少有人具備這樣的條件,往往隻有獨自舔著流血的傷口,恐怖仿佛要把我炸裂。
這便是我當時最真實的感覺,無疑地,這感覺一直持續到我終於決定要有所作為。
且不說這感覺雖短暫卻強烈,隻說待做出這個決定之後,我的自製力仿佛突然就強大起來,即使獨處,也早已不見了這感覺,盡管仍偶爾地要泛起淡淡的對風光與體麵的渴望。
渴望風光與體麵,不能簡單地用好壞來判別,因為這是人的本性,正因為這本性,人往往就不能獨處。
這便是獨處的第一種表現形式,我們應該能夠感覺到這種表述的合理性:要不是迫於外界環境的壓力,人追求風光的本性必要不受節製地泛濫,如此就會少了人的內在變化,而缺少了人內在變化的變化顯然是不完整的。也正是因為人的本性,對待獨處的態度必然是害怕卻又迫不得已的。
不過,如果能夠耐心細致地去回顧,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其中的細微變化:隻要具備了奮鬥的目標,這種表現似乎已淡了許多,這應該是一種轉變。
我正是按照這樣的轉變順序在進行著自己的講述,事實上,我當初並沒有如此清醒的認識,但我確確實實是按照這樣的邏輯生活著。
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經過了前麵講述中所提及的過程,待我自以為具備了盡可以風光一番的資本的時候,卻有一股堅定的力量在向我說“不”。
我曾認真地思考過,這個時候大概應從經曆中的哪一段開始算起,卻又覺得無論哪一段都可能,似乎這股力量始終在伴隨著我,隻好轉而去關注自己對於獨處的感受。
剛才已經提及,目標已然讓自己對於獨處的強烈感受淡了許多,而一連串的成功按說應當讓自己逐步適應了獨處。然而,事實上卻不。
我們不妨這樣表達我當時的感受:關於風光的渴望仍在一如既往地存在著,卻又莫名其妙地多次拒絕著;已不再象過去那樣恐怖獨處,或許隻是因為自以為獲得了成功而帶來的傲氣可以暫時地安慰自己。
從這個角度看,人是必須保持一點兒傲氣的,傲氣並非單純的高傲自大,人可以有傲氣,但絕不能自大,自大就不值錢了,人什麽都可以大,唯獨不能自大。
理清了這些,漸漸地就習慣了獨處,有時候甚至能夠說得上喜歡。
但這隻是偶然的,隻要那股恐怖感湧上來,反而又強烈了許多倍。——兩者既能夠達到暫時的和諧,又會更加激烈地鬥爭著。這便是我所說的獨處的第二種表現形式。
事實無疑雄辯地證明,咱們所說的獨處的三種表現形式並非是三個互不聯係的階段,而是相互糾纏有時候甚至交叉間隔存在的,當然,如果不經過前麵的形式,就不會發生後麵的情形。這也算是一個特點吧。
我們顯然沒有必要在這些形式的劃分上去做太多地糾纏,而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學會獨處。
但我還是要說,隻有在我具備了產生傲氣的資格之後,我才能夠進入兩種形式交叉的階段,也隻有到這個時候,我才能具備了去探討獨處的資格。
或許可以說,在此之前的行為隻應稱之為單獨相處而根本稱不上咱們所說的獨處,準確地說,獨處也是需要具備資格的,隻有具備了獨處資格的人才能真正客觀地去探討獨處。
這隻是我極不成熟的一種看法,事實上,我確是到了這個時候才真正地關心獨處,因為我必須要恰當地解決必然要麵臨的偶爾無異於煎熬偶爾甚至可以成為象奢侈那樣的獨處。應該說,這個時候才是我獨處意識覺醒的開始。
探討如何獨處,無疑就要從了解人的行為開始。某一日,大概是在那次紅杏出牆之後,我破例起了個早,多日來的疲憊居然一下子就不見了,心情出奇地好,甚至有了寫一點兒東西就能夠留芳傳千古的狂妄想法,可待鋪下了紙卻又不知寫什麽好,就胡亂在紙上塗著。
其時,盡管我已激動得兩手亂抖,似乎有無數的豪言壯語急欲吐口而出,卻不是顯得太過孤零就是自覺毫無新意,總是無法盡如人意。
——人在想問題的時候往往能夠融會貫通,甚至說的時候也能夠慷慨激昂,但若要用文字表達出來,往往就難了。
意識到這一點兒,難免就有些灰心失落。失落的情緒必要強有力地壓抑,否則常常能夠無邊地蔓延。
顯然是因為這種情緒的蔓延,我的大腦已開始混亂起來,漸至泛不起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不覺開始煩躁。
我必須要控製住這種情緒,而且正暗暗努力著,夏雨開始呼我吃飯。
自打有了那次紅杏出牆的經曆,象所有做了虧心事的男人一樣,我先是開始遷就她漸漸地就變得順從,從不違拗於她。
或許夫妻之間的男女便這樣,隻要有一方退一步,另一方就會進一步,仿佛隻有彼此僵持著才能維持下去,否則針尖對麥芒直至崩斷了一方似乎就成了唯一的結局。
在這種僵持中最不該占上風的,就是女人,要是女人占了上風,常常會喪失理智,因為她從不會遷就男人。
我所說的遷就,當然是指尊重男人的獨立意識,隻要她或許未加思索地就認準了某件事,你都必須地要服從於她,否則就會自覺受到了傷害,哪怕是她已明顯幹擾了你的思考。
我漸漸攏起來的思路顯已被徹底地打碎了,倘若人正聚向一點兒的精神被打亂,常常陷入更大的混亂。
人的精神是最重要的,無疑因為混亂的精神,盡管我順從了她不是命令卻勝過命令的吃飯命令,卻是味同嚼蠟。
——我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凡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不能間斷,否則就會象掉了魂似地。
所以,飯後我逃一樣進了房間,她卻又善意地跟了進來,一會兒摸我的額頭看是否病了,一會兒又無話找話地說話,再次打斷了我。
或許女人到了臨近四十歲的年齡都這樣具有太強的傾訴欲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倘若被不禮貌地打斷,就會勃然作色。
當我不耐煩地發作後,她猛地摔上了門,嘴裏罵著“神經病”。
待她離去後,房間裏倒是靜了下來,我卻無法再聚攏自己。神經病?難道我真的是神經病?這三個字在狠狠地折磨著我。
那一刻,我象醉了酒似地,仿佛又回到了我剛畢業那會,恐怖卻又不想見人。
我決定獨自喝酒,人的酒量肯定與人的心境有關,原本自負酒量的我竟隻喝了兩杯酒就睡了過去。
不要以為我當時正遭遇著困難事兒,耐心地回顧一下,其時我正順著,順利地化解了村裏的危機又重掌了帥印。
繼續往下的事實是,酒醒之後,已是黃昏,家裏靜悄悄的,我猜想夏雨必又去了某家工廠,因為她逢有這樣的情況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工廠,與那些女工們同吃同睡,過幾天就會自動回家。據她說,她最喜歡的就是晚上,直把自己玩到精疲力竭然後美美地睡去。
如此看來,女人比男人更耐不住寂寞,女人之間絕不會象男人聚到一起說那樣豪放地決鬥或賭幾把,最奢侈的消閑就是邊打毛衣邊閑聊。
夏雨顯然已經能夠算得上是個不平凡的女人了,閑聊的內容往往也盡是些家長裏短孩子聽不聽話男人是否象孩子一樣的閑話,而絕不會象男人那樣瘋狂,至多會偶爾地涉及一些決策性的大事,即便這樣,彼此之間也常會有因為話傳得不當而臉紅鼻腫直至對罵。
所以,女人的閑聊比男人更謹慎,女人“別隨便去信人”的感歎比男人更多,因為她們的感情更細膩,即使無意識的話也常常讓她們咂摸出許多味道來。
所以,我沒有理會她。問題是,這次她沒有去工廠,而是去了我生母那裏。
在這裏,有必要再做一番交待:在農村,象我生母這樣的女人俗稱“浪蹄子”,隻要提及,人們往往隻有一臉的不屑,似乎一無是處甚至不可劃歸人類。
倘若能夠客觀地對待,這類人多象村裏人所說的心硬,而多數有作為的人都心硬,也包括男人在內,倘若優柔寡斷,多半為平庸之輩。
我生母的經曆毫無懸念地證實了這一或許算不得規律的規律,前麵已經提及,她的前途或許並非她當初想象的那麽好或許她就敢於正視這種她預料中的艱難,但無論如何,她都是一個強梁的女人。
——她敏感地發現並及時抓住了人們的消費心理,單憑自己在困難中練就的在農村根本算不得技術的一手農家菜就獲得了成功。除了那座雖算不上豪華的酒樓之外,幾乎沒有人能說得清她到底有多少錢。
2
就是這麽一位亞富婆居然經不住子女的再三哀求早早地就把自己的產業傳給了後夫的子女,又很快就被子女掃地出門,原因是事情並不是象人想象中的那樣做,子女企圖打破她的經營模式卻很快就搞得資不抵債。
人在經濟寬裕的時候,心底往往善良,一旦遭了變故心底也會隨之改變。所以說,經事是考驗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沒了錢,子女就開始算計她,其中的某位說老娘的錢絕不止這些,其他的想想也是,卻又不象,因為老娘自傳了他們產業就過著雖說不上吃糠咽菜卻絕對節儉的日子。
既如此,幾個子女居然都不想為自己增添負擔:吃倒無所謂,萬一得了病該咋辦?幾個子女一合計,居然把娘趕出了家門。
我娘無奈就去租房住,而幾個小的把樓產進行了瓜分,最終全賠給了銀行,也曾有其中的精於計算著打過逃債的主意,想想鐙亮的手銬又不敢,更何況樓產原就是不可藏匿的東西。
及至不明分文才又記起了老娘,無論男女的另一半隨人而去之後,男女們又擠到了老娘租住的房內。
待真實的消息傳至村裏,村裏人除了我父親無一不說“報應”,而我父親則莫名其妙地發了一通火,眼裏分明透著濃重的仿佛能把他壓垮的隱憂。
之所以有這番交待,多來自於那個莫名其妙的存折。
前麵已經提過,我原決定不與之相認。某日清晨,我於家中意外地撿到了一個百萬存折,而且居然寫著我的名字。
我原以為有人跟我搞笑,卻不料夏雨去銀行核對過,上麵居然果真有一百萬存款。
會是誰呢?夏雨當然想不出,而我卻極容易地就記起了她,於是就有了我與夏雨的那次尋親。
及至我們尋到她時,已經出現了我剛才所說的局麵,而且存款必是她的,而她卻一口予以否認。
懾於我父親的威嚴,我自不敢貿然相認。記得有一次我曾把她接回家住過幾天,我父親居然躲了出去,待其離去後才趕回來,衝我雷霆大發。
閑話少說,隻說不解其中風情的夏雨竟與之熱絡起來。由於我隻承認她是我原先生意場上的一位大姐,夏雨居然拜了她做幹娘。
我能夠感覺得出,夏雨喊她娘時,她象婆婆對待兒媳一樣答應著。之後,或許長期缺少母愛的緣故,夏雨就把她那裏當成了娘家,先是逢年過節後來隻要有了難以排解的問題,夏雨總要去那裏。
我當然不能獨吞百萬家財,更何況她其時確已困難之極,就逐步地讓夏雨帶錢給她。直到某一天,夏雨好奇地翻了她的日記才真相大白。
據夏雨說,她日記裏記述的盡是對我和我父親的思念,尤其這一段不容我不動情:我的財產大約有兩百萬,有一百萬必須要給我兒。
我兒太懂事,幾次不能自抑欲點破,可不要小看了這層窗戶紙,太難了,凡事不一定非要說破,還是留一點兒窗戶紙好。
我知道兒子不忍要我的錢,這次,不解內情的兒媳又帶了錢,我不能收,哪怕再難。
咳,人與人之間怎麽會有如此大的差別?我不收,不肖子孫卻偏要收,拚了鬧僵也要追回來。
該誰的,就是誰的。我決定再把其存到折上,象上次那樣給她。
我已經知足了,哪怕是自己的錢,由兒媳孝的感覺就是不一樣,有一次就知足了。那些不肖的子孫,任他們去吧。
夏雨是帶著淚說這些話的,連在這個問題上從不動情的我父親眼裏竟也噙著淚。從此,盡管我們誰也沒有去點破,但我顯已不能象往常一樣麵對。
她已多次打了電話,或許因為不知該如何麵對,連最常去的夏雨也已許久沒去。
不知她這次去又會說些什麽呢?唯一不容質疑的是,她去的時候不再帶錢,而是一應俱全的生活用品,這些東西畢竟是不能存的。
難道我的躁亂會因此而起嗎?事實連我自己也說不清了,這世上實在有太多無法說清的東西。
而我偏偏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由於我父親激動之餘仍堅定地認為是她在惺惺作態,我當真不知該如何去完美。
其實,不單這事兒,我發現自己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經常留有遺憾,或是因觀念跟不上,或是雖意識到了卻由於缺少必要的基礎而沒有實踐的勇氣,從而白白地喪失了不少的機會。
正獨自感慨著不知所終,夏雨來了電話,說她因為經濟與兒子發生了爭執被兒子推倒在地竟然不治而死。
一個還算健康的人就這麽一個瞬間幾乎沒有任何經過地就死了,除了呆愣愣地,我居然沒有感到象夏雨那樣呼天搶地的悲痛,我不知道一貫多愁善感的自己何以會一下子就變得如此心靜如水,其中也包括由於她兒子無理地放任而讓我決定不顧我父親的竭力反對而把她運回老家祖墳安葬的全過程。
或許她兒子已探聽到了關於我財富之類的消息,待我讓其入土為安之後,竟然跑來與我爭執賠償的問題。
我沒容他多說幾句,就狠狠地給了他幾拳。
這小子居然蠻力,反把我搞得鼻青臉腫,直至村裏人趕來,他才放開我落荒而逃。
村裏有我堅定地支持者非要把他抓回來暴揍一頓,但他畢竟是她兒子,她必不想如此,我更不想讓她泉下太不安寧就攔住了。
我雖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卻不料他偏不讓我安寧,居然報了案,說是夏雨害死了他娘。——要不是夏雨帶去的錢財,娘是不會死的。也怪夏雨犯了混,正是這樣的原因讓她警察調查時竟自認為凶手,她被警察帶走了。
原以為會如村裏人所說的“幹屎摸不到人身上”,事實卻委實麻煩,不僅夏雨已自認為凶手,而且她的死確有許多說不清的地方,因為他把娘推倒在地就跑了身邊隻剩下了不知所措的夏雨,而且除了自認為是凶手的夏雨之外無人能證明這樣的過程。
千萬別不信,人當真有縱千百張嘴也無法辯清的時候,夏雨就因此很快被宣布刑事拘留了。
我當然是一萬個不相信,但麵對現實我居然動搖了:難道當真會?這個念頭剛一泛起,立即就被我堅定地否定了。我絕不相信那樣的決定,所以我決定去托一下公安的朋友。
我就有這樣的習慣:做事總給人以方便卻從不去求人什麽。這也是我養母的教誨。
果然,當我萬般無奈地找到朋友時,朋友先是一臉的凝重,我猜想或許因為想到了我的諸般好處,隻一會兒的功夫,他笑了,而且爽快地答應幫忙。
也是天理如此,由於朋友的幫忙,案子很快就告破了。據說,是朋友違反規定進行了審訊。那家夥自是案件的關鍵,但此人極滑頭難纏,自是堅決不肯承認。朋友出於對我的了解和信任,已然堅信了我所說的猜測,就對他動了刑。這樣的人嘴裏雖經常說的比鐵還硬仿佛自己能夠勝過江姐,但隻要一上刑就會抽了骨頭架子似地軟下來,連聲地告饒。
事情總算真相大白之後,夏雨被放了出來,盡管她仍自認為是凶手,而那家夥也被放出來監外執行——娘確死於突然地心肌梗死,當時負責搶救的醫生證實了這一點兒。
且不說我有故意教訓他的意思,隻說他一旦獲得了自由就開始四處上訪,告朋友對他刑訊逼供。由於屬於涉法案件,原應去有關執法部門,他卻偏不去,非要去政府縣委。連朋友也認為,象他這種胡鬧絕不會有什麽結果,而他卻能堅持不懈。
終於有一天,或許因為政府縣委被纏壞了,也或許是他托了關係,反正竟然開始有人調查朋友刑訊逼供的事兒。
朋友不愧是條漢子,一口就承認了自己刑訊逼供的事實,而且主動提供了這方麵的證據,便背了個嚴重警告的處分,當年準備提拔的希望也隨之泡了湯。
心裏實在過意不去,我決定意思一下,卻都被他堅辭了。我忘了,除了迫不得已地央我去為他兒子安排工作求過前麵咱們所提及的那位縣委副書記一次之外,朋友就是位幫朋友從不計報酬的人。
我曾經甚不理解,他到底所做何為,但回想起來他求我時自己的那份不情願,不覺甚為愧疚。
難道他想趁機了了那份人情?可看著他竭力掩飾失望的笑意卻又不象,登時茫然。
我竟會變得如此狹隘,原以為是獲得成功的經曆極大地開闊了我的眼界而讓我能夠容易地發現問題所致,此時我卻吃驚地發現隨著閱曆的增加自己居然已難盛下東西,愧疚無疑在重壓著我。
解除壓力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努力地讓自己什麽也不想隻自由地漫步直至腰酸腿痛讓肌體的勞累取代心理的疲憊,或者去田裏瘋狂地勞作把自己徹底累癱。
實踐證明,這種肌體與心理的輪換竟能讓人獲得難得的心理上的閑適,就象外出旅遊之前的期待總會被乏味和勞累所取代卻能獲得心理上的充實一樣。
但我沒有選擇把自己累癱這種自虐式的方法,而是選擇了漫步。漫步是自由的、盲目的沒有任何目標,因而也毫無壓力。不知不覺中,我居然朝著生母的墳走來。當我明明白白地看到我父親那熟悉的身影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已許久沒來了,該來了。
我父親曾發過誓,決不與之同在,但現在他分明就坐在她的墳前,正燒著紙錢。
雖覺奇怪,但我還是不想擾了他,更不想因此而鬧得彼此尷尬,因為其時我父親脾氣正大的嚇人,指不定就會口不擇言地說出什麽傷人的話。心裏如此想著,好奇卻盛起來,忍不住就要凝神聽去。
果然,他在自言自語著,哀傷且從未所見的溫柔,象是在傾訴,時而似跟情人時而又會象對著自己的仇人,聲音則時斷時續,偶爾又會大喊一聲,幸喜墳地甚為空曠,除了驚起幾隻棲鳥之外,並無人知曉。
——人總是這樣爭強鬥勝了一輩子,到頭來都脫不了淒冷冷的一堆黃土。
且不去細數此情此景免不了就要勾起的人的哀傷,不妨把我父親的話記錄如下:
……你負了人,又嚐到了人負你的滋味,所以你想補償。
其實,這是枉費心機,有許多東西是絕不可以彌補的,盡管你是一個精於算計的人,算計到最後,也免不了落個這樣的下場。
我佩服你的敢作敢為,自思我就沒有這樣的勇氣,遇事總是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或許這就是你我的差距,有時候拿定主意也是一種勇氣。
象你這種人按說不該不快樂不該短命,但你卻總要給自己提太多的要求,永遠也不滿足。我就不這樣,所以我總快樂。
曾發誓這一輩子不再見你,狠話算是說下了,還是忍不住要來看你,就是想跟你嘮嘮。
算你狠,你總嫌我嘮叨,說什麽男人就是不嘮叨,人沒被逼急了,逼急了都免不了要嘮叨。
雖然我經常裝作對你深惡痛絕的樣子並因此不停地訓斥孩子,但我還是希望孩子在我的麵前說起你,我會在意關於你的每一句話,你顯然也已經愛嘮叨了,你別裝,拿什麽破存折,其實,我一聽就知是你,以我對你的了解,你逃不過我的眼睛。
知道嗎?太精於算計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到了那麵,千萬不要再總給自己提要求,那樣的話肯定會不快樂……
說著,語音哽咽,似乎已說不下去,卻又突然大罵起來,******,你總嫌我說粗話,我偏要說,******,你就是不如孩子他後娘,她不好,卻幫我養成了孩子,下輩子,我也不想再見到你……
憶及此,我仿佛有所感悟,卻又說不清是什麽,就拚命地奔跑起來。
一個趔趄,我摔倒在地,兩膝刺骨地疼,我用力地揉著,痛疼似乎減輕了許多。
******,就這麽一個簡單的動作,居然能減輕人的痛苦。嘴裏說著,心裏突然明白起來:對,不要總給自己提太多的要求。雖然痛疼已然消失了,可我還是賴在地上不想起來,直至這個念頭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
這已經成了我的一個習慣:有無數的念頭都這樣突如其來,倘若不留心地把其記下,以後常常想破了頭皮也無法再記起。
這樣做太累,卻讓我有了許多感悟。這些感悟都是有用的,有的甚至能夠讓人終生受益。
譬如“不要總給自己提太多要求”,我從那以後就試著照做了,獨處時竟不再會有那麽多的恐怖與煩躁,反而成為一種難得的享受和生活中的必需。
這便是我所說的“風光與獨處和諧共存”的表現形式吧。
不過,恰如咱們剛才所說過的這三種表現形式隻是形式而非必然如此的階段,經常會有交叉出現的情況。
這第三種表現形式已算是一種境界了,雖偶爾地也能出現,但若不經過長期地錘煉,就難持久地做到,因為由於人追求完美的天性,“不要總給自己提太多的要求”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我自信還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
農村小老頭歎了口氣,便結束了自己的講述。
農村小老頭說,雖然我讚同“人是能量平衡體”一說,但提及這個話題我要告訴兄弟們的卻是:好男人,必須首先學會獨處。
千萬別小瞧了獨處,如果耐心地計算一下,人這一生掐頭去尾最風光的不過三二十年,獨處不僅僅在數量上多於風光,而且即使在最風光的三二十年中也必須要有獨處的精神。
對,獨處應當是一種精神,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風光中的獨處。
這應當是男人的一種品質,體現著男人的意誌力。
因為獨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不僅外麵的世界存有太多令人不可自抑的誘惑,而且單從人自身來說,就是一種害怕孤獨的動物,尤其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太多的誘惑與太多的憧憬編織成的夢一樣的美妙讓人不肯有片刻的安寧,似乎隻有到累了困了的時候才會心甘情願地靜下來,否則就象浪費了生命似地。細品一下,隻有到了這一刻,獨處才是最美妙的。
其實,獨處始終都是美妙的,就象一道美餐,或者說是避風港或加油站之類的東西,我不知如何去形容它,但多數人無福消受甚至根本意識不到它,因為獨處同時也是一種境界,既是一種境界,必要通過自身的修煉。
關於這一點兒,直至前麵咱們講述所提及的我重又介入了村裏的事務才逐漸意識到。
——許多事情往往長期苦無結果,有朝一日卻會突然覺悟,而且一旦覺悟,常常能融會貫通。
無疑地,之前總以為自己害怕獨處,就總不給自己獨處的機會,實際上隻是自己尚未意識到,獨處顯然已經讓自己獲益匪淺,幾乎在自己最艱難的每一刻每一秒。
——許多事情還是無意識的好,一旦意識到雖然恍若清醒了,卻常常為曾經的事情而感到後怕免不了要去刨根問底,獨處這種注定要伴人一生的東西就這樣。
所有這些當然都來自於對生活並非其時其境的感悟,之所以說獨處既是美妙的又是不易的,除了自身的欲望之外,還有別人的看法。
人畢竟不是活在真空裏,必須要隨大流,至少在麵子上要這樣,倘若表現的與眾不同,除非要有與眾不同的令人驚歎的業績,否則就會被視之為異端。
我們所要探討的,必須要把這種與眾不同的也排除,隻講其中最普通的一種。
這最普通的,就是凡人都要遇到必須認真麵對的與外部環境和人的欲望緊密相聯通常會突然地由風光轉來的那種。
這種雖然從表麵上看隻不過是外部環境變化延續的獨處,實際上在人的變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人變化的具體體現之一。
人的變化顯然並非單純的隨著環境變化而從表麵上表現出的喜怒哀樂,還有與之相關聯的內在變化,隻有同時具備了這兩種變化的變化才能算得上人的真正變化,與獨處相關聯的自然就是內在的這種體現著人最終完成變化的變化。
因此,研究獨處有利於了解人的變化,或者說,獨處在促進與推動著人的變化。
獨處原是人生極為常見的一種現象,正因為咱們剛才所說的原因,就增加了獨處的難度,也因此而讓獨處成為衡量人變化的重要標誌。
從我個人的經曆看,人對於獨處的反應大致有害怕獨處卻必須獨處、逐步適應獨處和風光與獨處和諧共存三種相互關聯又漸次遞進而代表著人變化的三種表現形式。
在這裏,我們不妨逐一分析這三種表現形式,權作我們這個話題的講述內容。
按照我爹的觀點,獨處是人生至關重要的內容,所以好男人必須學會獨處。
在我就這個問題與我爹進行探討時,他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我這樣的觀點,至於原因,就象他的為人一樣,從不去問為什麽,盡管他從未停止過對人生的思考,我猜想或許由於他的經曆和性格使然。
或許出於對我的關懷,他才繼續告訴我,人最多的時候害怕獨處卻又必須獨處,而且越年輕表現得越強烈,自始至終地永遠都不會變。
鑒於他嚴謹的態度,我沒有與之作爭論,盡管我的觀點與之有明顯的分別。
單是我剛畢業的那會兒,按照他的觀點,應該是最具朝氣表現最為強烈的時候,前麵的講述已有提及,卻恰恰相反。
——我不想見到任何人,因為我害怕,難道一個高學曆人的下場竟會反倒不如一個初中生?這是我當時腦袋裏唯一能泛起來的念頭,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蒙頭大睡讓自己徹底沉入毫無知覺中。
——人隻要活著,就不可能沒有知覺,睡眠隻能是暫時的,而且醒來之後往往會有更難耐的寂寞與空虛襲來——睡眠是人生理的必需,是對人困乏的補充。
——人困乏的原因並非單純如人們所說的肌體勞累,還有心,心累遠勝過肌體的勞累,而且常常讓人的睡眠充滿了夢魘,突然間就會驚醒過來。
這個時候,人通常最害怕最恐怖,最好的辦法就是與最親近的人作一番長談,或需要象母親安撫嬰兒一樣的安慰,卻少有人具備這樣的條件,往往隻有獨自舔著流血的傷口,恐怖仿佛要把我炸裂。
這便是我當時最真實的感覺,無疑地,這感覺一直持續到我終於決定要有所作為。
且不說這感覺雖短暫卻強烈,隻說待做出這個決定之後,我的自製力仿佛突然就強大起來,即使獨處,也早已不見了這感覺,盡管仍偶爾地要泛起淡淡的對風光與體麵的渴望。
渴望風光與體麵,不能簡單地用好壞來判別,因為這是人的本性,正因為這本性,人往往就不能獨處。
這便是獨處的第一種表現形式,我們應該能夠感覺到這種表述的合理性:要不是迫於外界環境的壓力,人追求風光的本性必要不受節製地泛濫,如此就會少了人的內在變化,而缺少了人內在變化的變化顯然是不完整的。也正是因為人的本性,對待獨處的態度必然是害怕卻又迫不得已的。
不過,如果能夠耐心細致地去回顧,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其中的細微變化:隻要具備了奮鬥的目標,這種表現似乎已淡了許多,這應該是一種轉變。
我正是按照這樣的轉變順序在進行著自己的講述,事實上,我當初並沒有如此清醒的認識,但我確確實實是按照這樣的邏輯生活著。
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經過了前麵講述中所提及的過程,待我自以為具備了盡可以風光一番的資本的時候,卻有一股堅定的力量在向我說“不”。
我曾認真地思考過,這個時候大概應從經曆中的哪一段開始算起,卻又覺得無論哪一段都可能,似乎這股力量始終在伴隨著我,隻好轉而去關注自己對於獨處的感受。
剛才已經提及,目標已然讓自己對於獨處的強烈感受淡了許多,而一連串的成功按說應當讓自己逐步適應了獨處。然而,事實上卻不。
我們不妨這樣表達我當時的感受:關於風光的渴望仍在一如既往地存在著,卻又莫名其妙地多次拒絕著;已不再象過去那樣恐怖獨處,或許隻是因為自以為獲得了成功而帶來的傲氣可以暫時地安慰自己。
從這個角度看,人是必須保持一點兒傲氣的,傲氣並非單純的高傲自大,人可以有傲氣,但絕不能自大,自大就不值錢了,人什麽都可以大,唯獨不能自大。
理清了這些,漸漸地就習慣了獨處,有時候甚至能夠說得上喜歡。
但這隻是偶然的,隻要那股恐怖感湧上來,反而又強烈了許多倍。——兩者既能夠達到暫時的和諧,又會更加激烈地鬥爭著。這便是我所說的獨處的第二種表現形式。
事實無疑雄辯地證明,咱們所說的獨處的三種表現形式並非是三個互不聯係的階段,而是相互糾纏有時候甚至交叉間隔存在的,當然,如果不經過前麵的形式,就不會發生後麵的情形。這也算是一個特點吧。
我們顯然沒有必要在這些形式的劃分上去做太多地糾纏,而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學會獨處。
但我還是要說,隻有在我具備了產生傲氣的資格之後,我才能夠進入兩種形式交叉的階段,也隻有到這個時候,我才能具備了去探討獨處的資格。
或許可以說,在此之前的行為隻應稱之為單獨相處而根本稱不上咱們所說的獨處,準確地說,獨處也是需要具備資格的,隻有具備了獨處資格的人才能真正客觀地去探討獨處。
這隻是我極不成熟的一種看法,事實上,我確是到了這個時候才真正地關心獨處,因為我必須要恰當地解決必然要麵臨的偶爾無異於煎熬偶爾甚至可以成為象奢侈那樣的獨處。應該說,這個時候才是我獨處意識覺醒的開始。
探討如何獨處,無疑就要從了解人的行為開始。某一日,大概是在那次紅杏出牆之後,我破例起了個早,多日來的疲憊居然一下子就不見了,心情出奇地好,甚至有了寫一點兒東西就能夠留芳傳千古的狂妄想法,可待鋪下了紙卻又不知寫什麽好,就胡亂在紙上塗著。
其時,盡管我已激動得兩手亂抖,似乎有無數的豪言壯語急欲吐口而出,卻不是顯得太過孤零就是自覺毫無新意,總是無法盡如人意。
——人在想問題的時候往往能夠融會貫通,甚至說的時候也能夠慷慨激昂,但若要用文字表達出來,往往就難了。
意識到這一點兒,難免就有些灰心失落。失落的情緒必要強有力地壓抑,否則常常能夠無邊地蔓延。
顯然是因為這種情緒的蔓延,我的大腦已開始混亂起來,漸至泛不起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不覺開始煩躁。
我必須要控製住這種情緒,而且正暗暗努力著,夏雨開始呼我吃飯。
自打有了那次紅杏出牆的經曆,象所有做了虧心事的男人一樣,我先是開始遷就她漸漸地就變得順從,從不違拗於她。
或許夫妻之間的男女便這樣,隻要有一方退一步,另一方就會進一步,仿佛隻有彼此僵持著才能維持下去,否則針尖對麥芒直至崩斷了一方似乎就成了唯一的結局。
在這種僵持中最不該占上風的,就是女人,要是女人占了上風,常常會喪失理智,因為她從不會遷就男人。
我所說的遷就,當然是指尊重男人的獨立意識,隻要她或許未加思索地就認準了某件事,你都必須地要服從於她,否則就會自覺受到了傷害,哪怕是她已明顯幹擾了你的思考。
我漸漸攏起來的思路顯已被徹底地打碎了,倘若人正聚向一點兒的精神被打亂,常常陷入更大的混亂。
人的精神是最重要的,無疑因為混亂的精神,盡管我順從了她不是命令卻勝過命令的吃飯命令,卻是味同嚼蠟。
——我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凡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不能間斷,否則就會象掉了魂似地。
所以,飯後我逃一樣進了房間,她卻又善意地跟了進來,一會兒摸我的額頭看是否病了,一會兒又無話找話地說話,再次打斷了我。
或許女人到了臨近四十歲的年齡都這樣具有太強的傾訴欲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倘若被不禮貌地打斷,就會勃然作色。
當我不耐煩地發作後,她猛地摔上了門,嘴裏罵著“神經病”。
待她離去後,房間裏倒是靜了下來,我卻無法再聚攏自己。神經病?難道我真的是神經病?這三個字在狠狠地折磨著我。
那一刻,我象醉了酒似地,仿佛又回到了我剛畢業那會,恐怖卻又不想見人。
我決定獨自喝酒,人的酒量肯定與人的心境有關,原本自負酒量的我竟隻喝了兩杯酒就睡了過去。
不要以為我當時正遭遇著困難事兒,耐心地回顧一下,其時我正順著,順利地化解了村裏的危機又重掌了帥印。
繼續往下的事實是,酒醒之後,已是黃昏,家裏靜悄悄的,我猜想夏雨必又去了某家工廠,因為她逢有這樣的情況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工廠,與那些女工們同吃同睡,過幾天就會自動回家。據她說,她最喜歡的就是晚上,直把自己玩到精疲力竭然後美美地睡去。
如此看來,女人比男人更耐不住寂寞,女人之間絕不會象男人聚到一起說那樣豪放地決鬥或賭幾把,最奢侈的消閑就是邊打毛衣邊閑聊。
夏雨顯然已經能夠算得上是個不平凡的女人了,閑聊的內容往往也盡是些家長裏短孩子聽不聽話男人是否象孩子一樣的閑話,而絕不會象男人那樣瘋狂,至多會偶爾地涉及一些決策性的大事,即便這樣,彼此之間也常會有因為話傳得不當而臉紅鼻腫直至對罵。
所以,女人的閑聊比男人更謹慎,女人“別隨便去信人”的感歎比男人更多,因為她們的感情更細膩,即使無意識的話也常常讓她們咂摸出許多味道來。
所以,我沒有理會她。問題是,這次她沒有去工廠,而是去了我生母那裏。
在這裏,有必要再做一番交待:在農村,象我生母這樣的女人俗稱“浪蹄子”,隻要提及,人們往往隻有一臉的不屑,似乎一無是處甚至不可劃歸人類。
倘若能夠客觀地對待,這類人多象村裏人所說的心硬,而多數有作為的人都心硬,也包括男人在內,倘若優柔寡斷,多半為平庸之輩。
我生母的經曆毫無懸念地證實了這一或許算不得規律的規律,前麵已經提及,她的前途或許並非她當初想象的那麽好或許她就敢於正視這種她預料中的艱難,但無論如何,她都是一個強梁的女人。
——她敏感地發現並及時抓住了人們的消費心理,單憑自己在困難中練就的在農村根本算不得技術的一手農家菜就獲得了成功。除了那座雖算不上豪華的酒樓之外,幾乎沒有人能說得清她到底有多少錢。
2
就是這麽一位亞富婆居然經不住子女的再三哀求早早地就把自己的產業傳給了後夫的子女,又很快就被子女掃地出門,原因是事情並不是象人想象中的那樣做,子女企圖打破她的經營模式卻很快就搞得資不抵債。
人在經濟寬裕的時候,心底往往善良,一旦遭了變故心底也會隨之改變。所以說,經事是考驗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沒了錢,子女就開始算計她,其中的某位說老娘的錢絕不止這些,其他的想想也是,卻又不象,因為老娘自傳了他們產業就過著雖說不上吃糠咽菜卻絕對節儉的日子。
既如此,幾個子女居然都不想為自己增添負擔:吃倒無所謂,萬一得了病該咋辦?幾個子女一合計,居然把娘趕出了家門。
我娘無奈就去租房住,而幾個小的把樓產進行了瓜分,最終全賠給了銀行,也曾有其中的精於計算著打過逃債的主意,想想鐙亮的手銬又不敢,更何況樓產原就是不可藏匿的東西。
及至不明分文才又記起了老娘,無論男女的另一半隨人而去之後,男女們又擠到了老娘租住的房內。
待真實的消息傳至村裏,村裏人除了我父親無一不說“報應”,而我父親則莫名其妙地發了一通火,眼裏分明透著濃重的仿佛能把他壓垮的隱憂。
之所以有這番交待,多來自於那個莫名其妙的存折。
前麵已經提過,我原決定不與之相認。某日清晨,我於家中意外地撿到了一個百萬存折,而且居然寫著我的名字。
我原以為有人跟我搞笑,卻不料夏雨去銀行核對過,上麵居然果真有一百萬存款。
會是誰呢?夏雨當然想不出,而我卻極容易地就記起了她,於是就有了我與夏雨的那次尋親。
及至我們尋到她時,已經出現了我剛才所說的局麵,而且存款必是她的,而她卻一口予以否認。
懾於我父親的威嚴,我自不敢貿然相認。記得有一次我曾把她接回家住過幾天,我父親居然躲了出去,待其離去後才趕回來,衝我雷霆大發。
閑話少說,隻說不解其中風情的夏雨竟與之熱絡起來。由於我隻承認她是我原先生意場上的一位大姐,夏雨居然拜了她做幹娘。
我能夠感覺得出,夏雨喊她娘時,她象婆婆對待兒媳一樣答應著。之後,或許長期缺少母愛的緣故,夏雨就把她那裏當成了娘家,先是逢年過節後來隻要有了難以排解的問題,夏雨總要去那裏。
我當然不能獨吞百萬家財,更何況她其時確已困難之極,就逐步地讓夏雨帶錢給她。直到某一天,夏雨好奇地翻了她的日記才真相大白。
據夏雨說,她日記裏記述的盡是對我和我父親的思念,尤其這一段不容我不動情:我的財產大約有兩百萬,有一百萬必須要給我兒。
我兒太懂事,幾次不能自抑欲點破,可不要小看了這層窗戶紙,太難了,凡事不一定非要說破,還是留一點兒窗戶紙好。
我知道兒子不忍要我的錢,這次,不解內情的兒媳又帶了錢,我不能收,哪怕再難。
咳,人與人之間怎麽會有如此大的差別?我不收,不肖子孫卻偏要收,拚了鬧僵也要追回來。
該誰的,就是誰的。我決定再把其存到折上,象上次那樣給她。
我已經知足了,哪怕是自己的錢,由兒媳孝的感覺就是不一樣,有一次就知足了。那些不肖的子孫,任他們去吧。
夏雨是帶著淚說這些話的,連在這個問題上從不動情的我父親眼裏竟也噙著淚。從此,盡管我們誰也沒有去點破,但我顯已不能象往常一樣麵對。
她已多次打了電話,或許因為不知該如何麵對,連最常去的夏雨也已許久沒去。
不知她這次去又會說些什麽呢?唯一不容質疑的是,她去的時候不再帶錢,而是一應俱全的生活用品,這些東西畢竟是不能存的。
難道我的躁亂會因此而起嗎?事實連我自己也說不清了,這世上實在有太多無法說清的東西。
而我偏偏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由於我父親激動之餘仍堅定地認為是她在惺惺作態,我當真不知該如何去完美。
其實,不單這事兒,我發現自己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經常留有遺憾,或是因觀念跟不上,或是雖意識到了卻由於缺少必要的基礎而沒有實踐的勇氣,從而白白地喪失了不少的機會。
正獨自感慨著不知所終,夏雨來了電話,說她因為經濟與兒子發生了爭執被兒子推倒在地竟然不治而死。
一個還算健康的人就這麽一個瞬間幾乎沒有任何經過地就死了,除了呆愣愣地,我居然沒有感到象夏雨那樣呼天搶地的悲痛,我不知道一貫多愁善感的自己何以會一下子就變得如此心靜如水,其中也包括由於她兒子無理地放任而讓我決定不顧我父親的竭力反對而把她運回老家祖墳安葬的全過程。
或許她兒子已探聽到了關於我財富之類的消息,待我讓其入土為安之後,竟然跑來與我爭執賠償的問題。
我沒容他多說幾句,就狠狠地給了他幾拳。
這小子居然蠻力,反把我搞得鼻青臉腫,直至村裏人趕來,他才放開我落荒而逃。
村裏有我堅定地支持者非要把他抓回來暴揍一頓,但他畢竟是她兒子,她必不想如此,我更不想讓她泉下太不安寧就攔住了。
我雖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卻不料他偏不讓我安寧,居然報了案,說是夏雨害死了他娘。——要不是夏雨帶去的錢財,娘是不會死的。也怪夏雨犯了混,正是這樣的原因讓她警察調查時竟自認為凶手,她被警察帶走了。
原以為會如村裏人所說的“幹屎摸不到人身上”,事實卻委實麻煩,不僅夏雨已自認為凶手,而且她的死確有許多說不清的地方,因為他把娘推倒在地就跑了身邊隻剩下了不知所措的夏雨,而且除了自認為是凶手的夏雨之外無人能證明這樣的過程。
千萬別不信,人當真有縱千百張嘴也無法辯清的時候,夏雨就因此很快被宣布刑事拘留了。
我當然是一萬個不相信,但麵對現實我居然動搖了:難道當真會?這個念頭剛一泛起,立即就被我堅定地否定了。我絕不相信那樣的決定,所以我決定去托一下公安的朋友。
我就有這樣的習慣:做事總給人以方便卻從不去求人什麽。這也是我養母的教誨。
果然,當我萬般無奈地找到朋友時,朋友先是一臉的凝重,我猜想或許因為想到了我的諸般好處,隻一會兒的功夫,他笑了,而且爽快地答應幫忙。
也是天理如此,由於朋友的幫忙,案子很快就告破了。據說,是朋友違反規定進行了審訊。那家夥自是案件的關鍵,但此人極滑頭難纏,自是堅決不肯承認。朋友出於對我的了解和信任,已然堅信了我所說的猜測,就對他動了刑。這樣的人嘴裏雖經常說的比鐵還硬仿佛自己能夠勝過江姐,但隻要一上刑就會抽了骨頭架子似地軟下來,連聲地告饒。
事情總算真相大白之後,夏雨被放了出來,盡管她仍自認為是凶手,而那家夥也被放出來監外執行——娘確死於突然地心肌梗死,當時負責搶救的醫生證實了這一點兒。
且不說我有故意教訓他的意思,隻說他一旦獲得了自由就開始四處上訪,告朋友對他刑訊逼供。由於屬於涉法案件,原應去有關執法部門,他卻偏不去,非要去政府縣委。連朋友也認為,象他這種胡鬧絕不會有什麽結果,而他卻能堅持不懈。
終於有一天,或許因為政府縣委被纏壞了,也或許是他托了關係,反正竟然開始有人調查朋友刑訊逼供的事兒。
朋友不愧是條漢子,一口就承認了自己刑訊逼供的事實,而且主動提供了這方麵的證據,便背了個嚴重警告的處分,當年準備提拔的希望也隨之泡了湯。
心裏實在過意不去,我決定意思一下,卻都被他堅辭了。我忘了,除了迫不得已地央我去為他兒子安排工作求過前麵咱們所提及的那位縣委副書記一次之外,朋友就是位幫朋友從不計報酬的人。
我曾經甚不理解,他到底所做何為,但回想起來他求我時自己的那份不情願,不覺甚為愧疚。
難道他想趁機了了那份人情?可看著他竭力掩飾失望的笑意卻又不象,登時茫然。
我竟會變得如此狹隘,原以為是獲得成功的經曆極大地開闊了我的眼界而讓我能夠容易地發現問題所致,此時我卻吃驚地發現隨著閱曆的增加自己居然已難盛下東西,愧疚無疑在重壓著我。
解除壓力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努力地讓自己什麽也不想隻自由地漫步直至腰酸腿痛讓肌體的勞累取代心理的疲憊,或者去田裏瘋狂地勞作把自己徹底累癱。
實踐證明,這種肌體與心理的輪換竟能讓人獲得難得的心理上的閑適,就象外出旅遊之前的期待總會被乏味和勞累所取代卻能獲得心理上的充實一樣。
但我沒有選擇把自己累癱這種自虐式的方法,而是選擇了漫步。漫步是自由的、盲目的沒有任何目標,因而也毫無壓力。不知不覺中,我居然朝著生母的墳走來。當我明明白白地看到我父親那熟悉的身影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已許久沒來了,該來了。
我父親曾發過誓,決不與之同在,但現在他分明就坐在她的墳前,正燒著紙錢。
雖覺奇怪,但我還是不想擾了他,更不想因此而鬧得彼此尷尬,因為其時我父親脾氣正大的嚇人,指不定就會口不擇言地說出什麽傷人的話。心裏如此想著,好奇卻盛起來,忍不住就要凝神聽去。
果然,他在自言自語著,哀傷且從未所見的溫柔,象是在傾訴,時而似跟情人時而又會象對著自己的仇人,聲音則時斷時續,偶爾又會大喊一聲,幸喜墳地甚為空曠,除了驚起幾隻棲鳥之外,並無人知曉。
——人總是這樣爭強鬥勝了一輩子,到頭來都脫不了淒冷冷的一堆黃土。
且不去細數此情此景免不了就要勾起的人的哀傷,不妨把我父親的話記錄如下:
……你負了人,又嚐到了人負你的滋味,所以你想補償。
其實,這是枉費心機,有許多東西是絕不可以彌補的,盡管你是一個精於算計的人,算計到最後,也免不了落個這樣的下場。
我佩服你的敢作敢為,自思我就沒有這樣的勇氣,遇事總是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或許這就是你我的差距,有時候拿定主意也是一種勇氣。
象你這種人按說不該不快樂不該短命,但你卻總要給自己提太多的要求,永遠也不滿足。我就不這樣,所以我總快樂。
曾發誓這一輩子不再見你,狠話算是說下了,還是忍不住要來看你,就是想跟你嘮嘮。
算你狠,你總嫌我嘮叨,說什麽男人就是不嘮叨,人沒被逼急了,逼急了都免不了要嘮叨。
雖然我經常裝作對你深惡痛絕的樣子並因此不停地訓斥孩子,但我還是希望孩子在我的麵前說起你,我會在意關於你的每一句話,你顯然也已經愛嘮叨了,你別裝,拿什麽破存折,其實,我一聽就知是你,以我對你的了解,你逃不過我的眼睛。
知道嗎?太精於算計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到了那麵,千萬不要再總給自己提要求,那樣的話肯定會不快樂……
說著,語音哽咽,似乎已說不下去,卻又突然大罵起來,******,你總嫌我說粗話,我偏要說,******,你就是不如孩子他後娘,她不好,卻幫我養成了孩子,下輩子,我也不想再見到你……
憶及此,我仿佛有所感悟,卻又說不清是什麽,就拚命地奔跑起來。
一個趔趄,我摔倒在地,兩膝刺骨地疼,我用力地揉著,痛疼似乎減輕了許多。
******,就這麽一個簡單的動作,居然能減輕人的痛苦。嘴裏說著,心裏突然明白起來:對,不要總給自己提太多的要求。雖然痛疼已然消失了,可我還是賴在地上不想起來,直至這個念頭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
這已經成了我的一個習慣:有無數的念頭都這樣突如其來,倘若不留心地把其記下,以後常常想破了頭皮也無法再記起。
這樣做太累,卻讓我有了許多感悟。這些感悟都是有用的,有的甚至能夠讓人終生受益。
譬如“不要總給自己提太多要求”,我從那以後就試著照做了,獨處時竟不再會有那麽多的恐怖與煩躁,反而成為一種難得的享受和生活中的必需。
這便是我所說的“風光與獨處和諧共存”的表現形式吧。
不過,恰如咱們剛才所說過的這三種表現形式隻是形式而非必然如此的階段,經常會有交叉出現的情況。
這第三種表現形式已算是一種境界了,雖偶爾地也能出現,但若不經過長期地錘煉,就難持久地做到,因為由於人追求完美的天性,“不要總給自己提太多的要求”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我自信還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
農村小老頭歎了口氣,便結束了自己的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