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鄉丁說,雖說人對於時髦的理解會有所不同,但真正時髦的必定順應潮流。
問題就出在必須靠人的智慧把握的潮流上,因為潮流有真假之分,而且由於真潮流到底少了些虛幻,有的時候反不如假潮流因為轟轟烈烈更加充滿了誘惑。
抵製誘惑,除了克製力,還有智慧,而且必須更多的付出。人是現實的,現實的人總在不停地計算著收獲與付出的差距,所以就難去追求真潮流,追求真潮流的人肯定是英雄,而我不是,因為我的骨子裏存著以成敗論英雄的痼習。
以成敗論英雄之所以成為痼習,皆因人經不得失敗,經不得失敗則又源於無法抵製成功的誘惑。
其實,也怨不得人,因為人被重重地包圍著,所以雖然有勇氣,但無人肯注定自己一生的失敗,因為年齡,因為環境,人壓根兒就經不得失敗,除非對於失敗有另外的理解。
既要驗證這樣的說法,話題還是從我代理局長說起吧。
代理局長,雖說不同於局長,卻也是意外的結果,因為憑多年和多人的經驗隻要能夠代理,若不出象我代理這樣的意外,以當時的年齡目標已算是甚為清晰明了了。所以,大家還是因為意外而頗費猜測。
這位一臉莊重認真地說了,似是有了足可以終生借鑒的經驗:當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今後切不可隻看人的憨厚老實相,心機竟是如此地深沉,一切都不露聲色悄無聲息地進行,定是投了資,絕不下於二十萬,可為什麽仍是代理呢?必是人家仍嫌少,看來傳言中的代價該改一改了。這位突覺說漏了嘴——話多必有失,意圖豈不太過明顯?便嘎然而止,心中惴惴不安,臉色漲得赤紅。突然收縮語言竟有如此奇效,大家必不信,現實卻果真這樣,至少也會心有不甘,而且還必須在毫無利害關係的寬鬆環境之中。
那位卻說,也不見得就有投資,指不定因為哪位朋友發了,大家知道,發有兩方麵的:一曰錢財大發,一曰官位大發。官位自是順理成章,錢財大發難道就不能代為投資?可為什麽呢?因為感情?感情值幾個小錢兒?雖因種種疑惑而自相矛盾,但還是願意堅持,他必定已墜入了我閑來無聊而編來自慰的故事之中,漸漸地便言語甚恭,一副管他作什盡管支持擁護的神態。
隻有到了我現在這樣的狀態才能夠冷靜地觀察到,這東西果真奇妙,隻要一紙任命,小心翼翼恭恭敬敬的神色就多了起來,而且為數甚眾,而且說話的頻率日多,雖然說話頻率加大難免就有無話找話之嫌,有的甚至敢於跑到家裏,話不多說,手裏卻多少拎一點兒讓你既不難堪又容易滿足自尊的禮物,這顯然在試探,倘若你不反對,日後定當厚報的話就來了。
既無功勞,何要厚報?即使你最正直,這樣的話必因不宜而不肯說,其實,你不必說話,隻要稍假辭色,對方必會小心翼翼,曆數你的各種細微表現而大加猜測。
所以,你必須要學習肢體語言以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其實,這東西不難學,不是因為你,而是提醒你切不可忽視了對方心領神會的能力,盡管對於這種能力常令對方不夠自信,但你不必管,他可以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嘛。
傳言歸傳言,其中的情由我自是明了。——這世上果真有不少事兒,原極簡單,隻要加入了人的因素就會變得複雜無比,而有的人偏偏喜歡複雜,似乎越是複雜越是高興。我不該妄自猜度他們的用意,但喜歡把水攪混把事情搞雜的人必別有用心。
我堅信自己還是單純的,盡管單純已算不上什麽優秀的品質,但我還是喜歡。一個人的喜歡,肯定是虛弱的,因為人壓根兒就不會把你看成無異於幼稚的單純。
細究起來,或許我也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我原本就極幼稚,因為我經常徘徊於單純與老練之間,冷不丁地就會固執地偏向某一邊。無論承認與否,這就是幼稚的最顯著特征,另一方麵,就是強烈的責任感和良心。
說良心話,除了前麵講述中所提及的我與縣長的偶爾交往之外,我們之間之後甚至沒有單獨回過麵,更談不上所謂的投資,不是我沒有聽說過我們縣裏關於這方麵沸沸揚揚的傳言,也曾動過類似的念頭——不就是錢嗎?我寧肯去借去貸,而且隻要由此而來的待遇,決不去貪圖任何存有風險的灰色收入。
這是我當時真實的想法,但因為我實在搞不懂其中的程序,我曾經想象過假如我果真借貸來了錢又如何去送給人家人家不要自取其辱又咋辦,盡管根據傳說我似乎並不需要擔心送不出去的問題,這終究是一筆不菲的拋去了用度需要我十幾年奮鬥的金錢,或許缺少了冒險精神正是我的致命之處,盡管這並不妨礙矛盾對我絕不容情的折磨。
但縣長還是讓我代理了,或許恰如他親自公布時所說,我是一個厚道的勤勤懇懇的人。
當然,我還沒有傻到凡事據實以告的地步,因為我明顯感覺到有些事還是模糊一些好,似乎模糊一些更能夠贏得更多的尊重,也算是一個小秘密。
我認為,他對我還是信任的,有時候信任就是******這種稀裏糊塗的東西,盡管信任是人所普遍的追求。
現實中,我終於從如癡如醉的狀態中掙紮出來,便如此想:士為知己者死當然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人必須要講良心,雖然我吃驚地發現我早已模糊了良心的概念。這也是我能夠接受不公開那五百萬窟窿的根本原因。
但這些觀念顯然是不牢固的,經常會出現反複。——或許恰如我老婆所說,我就是那種提不起來的嫩豆腐。
我頑固地認為,機關事業單位的良心就是要做事,盡管我也曾有過認真做事反被責備為陰謀的經曆,但我還是認為“任何一位首長都不希望下屬把事情辦壞”,這當然是換位思考的結果,所以這樣的想法竟是越來越頑固。
頑固的想法必會得到落實,即使其中盡是險灘與暗礁,也要不顧一切地往前衝,寧肯粉身碎骨。
抱定了這樣的想法非是危言聳聽,因為隻要坐到了那個位置就不乏來自於明道的暗道的信息,或者我已蛻變到了隻善於發現問題的地步——老局長當真糊塗?文化局雖被戲稱為清水衙門,問題竟也是積重難返:財務上的混亂,人事上的勾心鬥角,無一不讓我感到後怕,而且絕非我膽小。
其中的一位老局長時代跟我一樣不受歡迎的中層如是說,問題就出在局高層,盤根錯節,絕怪不得一般幹部。
鄉丁說,雖說人對於時髦的理解會有所不同,但真正時髦的必定順應潮流。
問題就出在必須靠人的智慧把握的潮流上,因為潮流有真假之分,而且由於真潮流到底少了些虛幻,有的時候反不如假潮流因為轟轟烈烈更加充滿了誘惑。
抵製誘惑,除了克製力,還有智慧,而且必須更多的付出。人是現實的,現實的人總在不停地計算著收獲與付出的差距,所以就難去追求真潮流,追求真潮流的人肯定是英雄,而我不是,因為我的骨子裏存著以成敗論英雄的痼習。
以成敗論英雄之所以成為痼習,皆因人經不得失敗,經不得失敗則又源於無法抵製成功的誘惑。
其實,也怨不得人,因為人被重重地包圍著,所以雖然有勇氣,但無人肯注定自己一生的失敗,因為年齡,因為環境,人壓根兒就經不得失敗,除非對於失敗有另外的理解。
既要驗證這樣的說法,話題還是從我代理局長說起吧。
代理局長,雖說不同於局長,卻也是意外的結果,因為憑多年和多人的經驗隻要能夠代理,若不出象我代理這樣的意外,以當時的年齡目標已算是甚為清晰明了了。所以,大家還是因為意外而頗費猜測。
這位一臉莊重認真地說了,似是有了足可以終生借鑒的經驗:當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今後切不可隻看人的憨厚老實相,心機竟是如此地深沉,一切都不露聲色悄無聲息地進行,定是投了資,絕不下於二十萬,可為什麽仍是代理呢?必是人家仍嫌少,看來傳言中的代價該改一改了。這位突覺說漏了嘴——話多必有失,意圖豈不太過明顯?便嘎然而止,心中惴惴不安,臉色漲得赤紅。突然收縮語言竟有如此奇效,大家必不信,現實卻果真這樣,至少也會心有不甘,而且還必須在毫無利害關係的寬鬆環境之中。
那位卻說,也不見得就有投資,指不定因為哪位朋友發了,大家知道,發有兩方麵的:一曰錢財大發,一曰官位大發。官位自是順理成章,錢財大發難道就不能代為投資?可為什麽呢?因為感情?感情值幾個小錢兒?雖因種種疑惑而自相矛盾,但還是願意堅持,他必定已墜入了我閑來無聊而編來自慰的故事之中,漸漸地便言語甚恭,一副管他作什盡管支持擁護的神態。
隻有到了我現在這樣的狀態才能夠冷靜地觀察到,這東西果真奇妙,隻要一紙任命,小心翼翼恭恭敬敬的神色就多了起來,而且為數甚眾,而且說話的頻率日多,雖然說話頻率加大難免就有無話找話之嫌,有的甚至敢於跑到家裏,話不多說,手裏卻多少拎一點兒讓你既不難堪又容易滿足自尊的禮物,這顯然在試探,倘若你不反對,日後定當厚報的話就來了。
既無功勞,何要厚報?即使你最正直,這樣的話必因不宜而不肯說,其實,你不必說話,隻要稍假辭色,對方必會小心翼翼,曆數你的各種細微表現而大加猜測。
所以,你必須要學習肢體語言以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其實,這東西不難學,不是因為你,而是提醒你切不可忽視了對方心領神會的能力,盡管對於這種能力常令對方不夠自信,但你不必管,他可以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嘛。
傳言歸傳言,其中的情由我自是明了。——這世上果真有不少事兒,原極簡單,隻要加入了人的因素就會變得複雜無比,而有的人偏偏喜歡複雜,似乎越是複雜越是高興。我不該妄自猜度他們的用意,但喜歡把水攪混把事情搞雜的人必別有用心。
我堅信自己還是單純的,盡管單純已算不上什麽優秀的品質,但我還是喜歡。一個人的喜歡,肯定是虛弱的,因為人壓根兒就不會把你看成無異於幼稚的單純。
細究起來,或許我也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我原本就極幼稚,因為我經常徘徊於單純與老練之間,冷不丁地就會固執地偏向某一邊。無論承認與否,這就是幼稚的最顯著特征,另一方麵,就是強烈的責任感和良心。
說良心話,除了前麵講述中所提及的我與縣長的偶爾交往之外,我們之間之後甚至沒有單獨回過麵,更談不上所謂的投資,不是我沒有聽說過我們縣裏關於這方麵沸沸揚揚的傳言,也曾動過類似的念頭——不就是錢嗎?我寧肯去借去貸,而且隻要由此而來的待遇,決不去貪圖任何存有風險的灰色收入。
這是我當時真實的想法,但因為我實在搞不懂其中的程序,我曾經想象過假如我果真借貸來了錢又如何去送給人家人家不要自取其辱又咋辦,盡管根據傳說我似乎並不需要擔心送不出去的問題,這終究是一筆不菲的拋去了用度需要我十幾年奮鬥的金錢,或許缺少了冒險精神正是我的致命之處,盡管這並不妨礙矛盾對我絕不容情的折磨。
但縣長還是讓我代理了,或許恰如他親自公布時所說,我是一個厚道的勤勤懇懇的人。
當然,我還沒有傻到凡事據實以告的地步,因為我明顯感覺到有些事還是模糊一些好,似乎模糊一些更能夠贏得更多的尊重,也算是一個小秘密。
我認為,他對我還是信任的,有時候信任就是******這種稀裏糊塗的東西,盡管信任是人所普遍的追求。
現實中,我終於從如癡如醉的狀態中掙紮出來,便如此想:士為知己者死當然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人必須要講良心,雖然我吃驚地發現我早已模糊了良心的概念。這也是我能夠接受不公開那五百萬窟窿的根本原因。
但這些觀念顯然是不牢固的,經常會出現反複。——或許恰如我老婆所說,我就是那種提不起來的嫩豆腐。
我頑固地認為,機關事業單位的良心就是要做事,盡管我也曾有過認真做事反被責備為陰謀的經曆,但我還是認為“任何一位首長都不希望下屬把事情辦壞”,這當然是換位思考的結果,所以這樣的想法竟是越來越頑固。
頑固的想法必會得到落實,即使其中盡是險灘與暗礁,也要不顧一切地往前衝,寧肯粉身碎骨。
抱定了這樣的想法非是危言聳聽,因為隻要坐到了那個位置就不乏來自於明道的暗道的信息,或者我已蛻變到了隻善於發現問題的地步——老局長當真糊塗?文化局雖被戲稱為清水衙門,問題竟也是積重難返:財務上的混亂,人事上的勾心鬥角,無一不讓我感到後怕,而且絕非我膽小。
其中的一位老局長時代跟我一樣不受歡迎的中層如是說,問題就出在局高層,盤根錯節,絕怪不得一般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