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治家象做總結報告似地說,兄弟們講的都不錯,我不行。
一則因為想象力,原就不夠豐富,現在更不行了,記憶力也不行了,經常忘事,理解力似乎倒是見強了,往往能較容易地把握住因果關係,所以最注重因果關係。
注重因果關係是現實主義的表現,現實排斥想象與浪漫,凡事隻講究現實,除了自身經曆,難有更豐富的想象,便不能誘惑人。也不能說誘惑完全來自於虛幻,現實如果能夠預知因果,比虛幻更具誘惑,隻是故事性便要差了。
二則因為對現實的滿意度,難有人會對自己的現在和經曆完全滿意,隻是現實者更容易接受無奈的現實,他們認為,既是無奈的,就不如接受,若是過度地追求,怕是連無奈的現實也無法保住,因為滿意永遠隻是相對的。
按說既存在了客觀上的不滿意,“假如”就少不了。前些年確曾有過,現在卻感幼稚了——既然現實成就了我的前一段,必存在著存在的合理性,或者說因果關係,若是隨意地抹掉其中的某一筆或者某幾筆,結果肯定要大相徑庭了。
如果能夠認真地回顧,倒也少不了“假如”,隻不過多為後悔之語——假如不這樣就好了,而沒有象兄弟們這樣“假如”下去,因為總覺得是一種無益之語,反不如勇敢地麵對,無論怎樣的結果,都必須要麵對,這是不容置辯的現實。已記不清從什麽時候起開始出現這種狀態,大概該是從參加工作之後吧。
或許想象是人的一種本能,它永遠不可能枯竭,而隻能因人為地壓抑而塵封,一旦遇有激發因素,就完全可以複活過來。聽了兄弟們的講述,我的大腦裏突然湧上來十幾個“假如”。
思路太多雖易於思考,卻常常讓人的思路陷入混亂,人最具創造力的時候往往在因思路太多而引發混亂之後。
我把這些“假如”進行了認真梳理,並以滿足生存為標準把其分為兩類:參加工作之前的一類稱之為朦朧的期盼,之後的一類則稱之為怪圈中的感歎。
所謂朦朧的期盼,雖也稱之為一類,卻隻有一個“假如”:假如我爹是一個工人就好了,無論怎樣地,隻要是吃國家糧的就行。
這主要源於村裏隻有極少數的吃國家糧的人家才能經常吃到白麵饅頭的現實,當時,村裏凡是吃國家糧的人無論從事哪種行業一概稱之為工人,而且這工人是可以世襲的,隻要老子到了退休的年齡,兒子就能夠理所應當地頂替稱之為“接班”,這樣,家裏就可以有兩位吃國家糧的人,生活自能更加寬裕。
之所以稱之為朦朧,除了概念本身就朦朧之外,還在於從記事起就開始“假如”,其實,倒不如說成是幻想。剛記事的孩子,自然沒有多少辨別力。
另外,就是看似目標——白麵饅頭——明確實則沒有目標。不要說當時,即使現在,也少不了這樣的想象——目標看似具體明確,實則因為太大,反而沒有了目標,最終隻成了一種虛幻的想象。當然,“假如”的本身就不是真的。
至於怪圈中的感歎,則必須從怪圈說起。前麵的講述中曾有提及,說官場是由一個個圈所組成。不要說官場,整個這世上原本就存在著一個怪圈,自從人具備了必須獨立生活的能力就進入了這個怪圈。
為了講述的前後一致性,姑且把人具備獨立生活能力統一劃定為參加工作吧,因為隻有參加了工作才會擁有來自於勞動的收入,並且我們把現在所說的怪圈與前麵所述統一稱為怪圈理論:
自從踏入起點的那一刻,人就必須前行,不想都不行,而且無論起點與層級,還是層級與層級之間,都不可避免地會感受到必須要前行以及前行必然要受到限製的壓力而產生諸多的感歎或者說“假如”。
譬如起點上人們經常會因為陌生的環境而“假如我有幾個熟人就好了”,有幾個熟人無疑能得到照顧,至少也有個伴兒。伴兒通常是用來傾訴的,雖然這隻是期盼中的,而且現實中也少有這種情況,少有不是沒有,偶爾也能遇到,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假如”。
人有的時候就少不了這樣的期盼,或者說心理安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著這種期盼。事實上,照顧沒得多少,臨到評先進的時候卻犯難了,那時候,先進還是人工作的肯定,不僅是肯定,還會因為肯定而帶來不少實惠。
這個時候,又會假如“領導是我的某個親戚就好了”,這樣的話,我就可以脫穎而出。這其實是人追求美好的一種理由。
分明地,越是進入越往上的層級,類似的假如越多,也越強烈,而且似乎永無盡頭。
人所受的煎熬,或者甚至可以說,就是由這種“假如”所帶來的。
我們現在所說的肯定不是第一類的,在我看來,那無異於漫無邊際的想象,雖然美好,卻並無多大用途。若要講,必需要第二類的,至少不致於讓兄弟們太過浪漫了,因為我們麵對的畢竟是現實,盡管如此或許便顯單薄了些,因為現實,但必須要提醒的是,我終究還是加了“假如”,這是一個不會缺少浪漫的詞兒。
我曾經嚐試過,隻用一個“假如”,要想得到一個完美的結局著實不易,因為我所從事的就是一個變數百出的行業,而若是用得多了,便會因為喪失了懸念而變得毫無滋味,而且即便隻有一個,已較現實浪漫了許多。
沒有必要用太多,若要現實地生活,不妨就用一個,不是為了顯示與兄弟們的不同,隻是覺得生活還是多一點兒變數好,或許兄弟們能夠看出,我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喜歡挑戰也不是必要如此地為自己製造麻煩,所謂的喜歡也是相對的,隻能說是能夠發覺戰勝挑戰的樂趣,若是屢戰屢敗的話,必也會興趣索然。
生活終究不是我們的“假如”,有時候還是寧靜一點兒好。如此的話,怕是結果連我也不清晰了。管它呢,隨它,就象生活一樣。或許這也是咱們的本意。算了,如此吧,不猶豫了,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結果。
我的“假如”是,假如老婆能夠再漂亮再賢惠一些。
或許你會問,為什麽不能更幹脆更直接一些呢,豈不痛快?
痛快倒是有了,痛快淋漓固然值得慶賀,但痛快淋漓之後呢?尤其象我們這樣的行業,就象說話,有些話即使不說大家也能明白,何必又要說明白呢?有的人偏偏耐不住,非要說明了,豈不知說明白反顯得囉嗦,甚至會適得其反。
還是少說,且回答你的問題吧。我認為,除了不想重複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錯綜複雜的聯係,雖然你或許會反感這些聯係,但少了這些聯係定是不成的,盡管這些聯係甚至會讓你遇事束手束腳,或許這就是個束手束腳的行業,寧肯束手束腳,也決不可以停滯不前,即使就那麽三兩年的時間,怕已有你原來的下屬已經竄到了你的前麵,或者還要領導你,讓你難堪尷尬不已,雖然也是正常的事兒,偏是你的心理兒不肯接受。沒有辦法,不肯接受也得接受,這是現實,如此則隻有委屈自己了。
怕是你又會問,既是假如不妨省卻了吧?
省卻了倒是容易,怕是因為太過平庸又失去了滋味,滋味是至關重要的,但必須要品。
另外一個原因,相信兄弟們從前麵的講述中已經了解到,老婆怕是我到現在的經曆中最至關重要的的一環,所要的選擇自然當是最重要的。
顯然地,我不想讓我的“假如”太過簡單。雖然線一樣的生活已經讓我變得簡單,我卻不想讓人把我看得過於簡單,也不能說的過於絕對,這不是一個絕對的行業,必須要富於變化,這取決於富於變化的環境,太過絕對了,肯定要出局,所以有時候又希望別人把你看成是簡單的,盡管人家偏不這樣,簡單也是相對的,而且充滿了矛盾。
無非都是借力嘛,或者父母或者嶽父母,管它從哪裏借幹嘛,父母或許更直接些,但嶽父母也不少了,權力或者財富,原本就沒有少了這樣的例子,反正都是借,不借是不行的,或許來自於嶽父母更曲折也就更富有情節些,隻不過難免要自甘下賤些罷了。
做人嘛,又有誰不下賤呢?不妨耐心地想一想,難道你連下賤的一件事一刻鍾也沒有嗎?不指抓破了手撓破了臉的那種,不過,別說假話,盡管說假話也算不得壞事,又有誰不說假話呢?這是成熟的標誌,即便或許你是高尚的或者偉大的或者最風光場麵的那種,說話不能絕對,或者會尤甚,不過,這已經是象挖去了心的白菜一樣扣除了為人道德的“假如”。
好事又怎麽會齊刷刷地一下子都落到一個人身上呢?天生不可能掉餡餅,掉了餡餅也不可能掉到沒有準備的人的嘴裏,就象我們經常地會看到一些貌不驚人的甚至於有些無賴的人似乎總能遇到好事而疑惑而嫉妒一樣,人不可貌相,其實,人家都是有準備的,或者悶聲不響已積蓄了能量,關係也是一種積蓄,連借力也有個逐步累加的過程,隻不過因為我們的高傲而忽視了,而且越是這種看似不經意的積蓄越是有力。算了,不說了,開始吧。
果如“假如”所說的那樣的話,我寧願對女人多一份守候。在我看來,守候已經是男人對女人的最高境界了。所謂守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她。
一個追求上進的男人,滿足女人是件不容易的事兒,不僅要能夠容忍她的莫名其妙的嘮叨與小花招,似乎這是女人的兩大專利,無窮無盡,即使你不想聽,也必須裝作認真在聽的樣子,哪怕你一句也未聽進去,也必須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待對方追問時,切不可出現漏洞,哪怕盡用“嗯”“啊”之類的詞兒來做答,其實女人的這些嘮叨與小花招常常是不需要做答的,非要做答時,說“對”,因為對方隻需要這個字兒,若必需時,盡可以用或許你隻明白了的那一句來證實,這樣能夠讓她安心。
而且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陪她逛街,任她漫無邊際地東瞅瞅西看看終於相中了一件便斤斤計較地討價還價,此時的你切不可多說,掉價且不說,一句不中聽就會惹得她不滿,而待她總算買下時,切不可說“不中”或者“不合適”之類的話,而且最好能夠符合地表揚幾句她的眼光,但必須把握個度,切不可過多了,以免她會以為你在譏諷,若這樣,你隻需裝瘋賣傻一番,待她罵你“傻樣”時,或許她心裏是最甜的,對你也最滿意。
還有,要不惜時間陪她,因為女人盡管總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卻最容易寂寞,即使你是個冷麵的人,話卻必須多一點半癡半傻的幽默,哪怕多一些無甚幹聯的廢話,既滿足了她又不致於折了自己,折了自己,會讓她瞧不起,太過又會讓她自卑,聰明的傻孩子或許是她最喜愛的你的扮相,若是女人做了令人滿意的或者你雖不滿意但對方卻極為自得的事兒,一定不要悋懎你的表揚,這樣她就會忘乎所以起來,因為女人的孩子氣要遠比男人足,盡管她總喜歡頤氣神指,其實恰是她弱勢地位的表現,哪怕她是一個強勢得可怕的女人,也少不了弱勢的表現。女人是弱勢的,盡管她不想弱勢,就象男人的某些方麵一樣。
既如此,我們不妨做這樣的假定:她是個才貌雙全的女人,我們有共同的愛好,一見鍾情。
才倒不一定非定如此,有才的女人不安分,女人無才便是德,而男人卻少不了才,男人無才還算男人嗎?當然,這裏的才已失了才的原意,隻要一種能安身立命的技能,空洞的才在本質上也是無用的。
貌卻是少不了的,因為男人都好色,不好色的男人不叫男人,區別便在於克製力,克製力弱了的男人也不叫男人,克製力體現在行動上而不在嘴上心裏,所以你盡可以說可以想,哪怕你是嘴上的或者心裏麵的色魔,即使你當真這樣做了,隻要無人知道你就還是人。
我跨越的層級越高,麵前就越少不了女人,這樣的女人都是有目的的,沒有真正的情,所以我不敢,因為怕謠言怕紀律怕有傷道德,即便這樣,我也算是個男人。
而對於女人來說,誘惑更是少不了,能夠把持得住的女人對男人來說算不得好女人,雖然在本質上她算是好女人。
還有另外一個至關重要的或者說最優秀的品質,便是賢惠,對男人,對男人的父母,對孩子,獨不能對別人,這是底線,因為男人具有排斥性,事實上,這隻是男人的願望,女人的賢惠可以對著任何人,即使自己的男人犯了錯,包括在女人看來絕不可以饒恕的那種錯,因為人的定力是有限的,免不了犯錯,而她卻能默默地承受,黯然傷神,至少不會大吵大鬧讓男人盡失了麵子,而且還能夠原諒,但不能不傷神,那樣的話已沒有了愛,是可怕的。
2
若是這樣的話,我一定能認真地待她,連思想上的錯也不犯,而且我們會生一個健康的寶寶,若有閑暇,我就會帶她們一起散步,她肯定在認真地聽我講,除非輪到她講的時候,而且她不會嘮叨與耍小花招,偶爾有一點兒也未嚐不可,而且她也會在必需妙招的時候冒一點兒妙招,當然,這必需要適當的文化修養,若此,我們將成為同行業中最浪漫最惹人嫉妒的一對。
愛是相互的,單個的人不可能構成愛,她會不遺餘力地幫我,因為愛,或許我們不會想到除了愛之外的任何東西,盡管她是至關重要的。
她不僅因為愛對我是至關重要的,對我嶽父也是。別看我嶽父是個冷人,對他這獨生女卻不冷,雖然他仍然不會告知她真相的所有,相信她必能有所了解,而且至少她不會象現實中這樣總是阻止我,而讓我在朦朧中走這麽久。
事實上,事情總有正反兩個方麵的效果。走這麽久,無疑讓我的年齡偏大起來。
年齡,可是個了不得的東西。大了,就失了競爭的優勢,而且這是個不容置疑的硬杠杠,往往就因為這個年齡而空自嗟談——三十五、四十五、五十五是個底線,而增加十年又是一個底線,哪怕你有再強的能力再適合工作。
細想起來,還是有道理的,因為每到臨近這個年齡,人就會有一種緊迫感,工作的壓力卻分明少了許多,沒有了壓力便也失了激情與動力,而且越接近這種感覺越強烈,真的不如初生的牛犢。經驗與閱曆倒是多了,多了是好事,解決起問題來似乎更容易更順手一些。別管這些,反正你該下了,曆來如此。
不過,卻讓我懂得了這樣的道理:看似簡單的事情,若真要做起來,還真的不一定做得了。
常聽人說,不就是個鎮長書記嗎?誰還能做不了,除非傻瓜。說話者當然一臉的不屑。
我也曾如此想過,現在卻不了,認為那是因為風光的誘惑與心裏強烈的渴望輪番攻擊而引發的類似於病態的混話,別不信,原因就是前麵講述中我所曾講述過的那些艱難。
人就象一根木材,適合幹什麽必要實事求是地評價,而不能單純地靠心裏如何想,若是隻適合做檁,而非要拿它當梁,非壓折了不可,至少也是滿腹的無奈與壓力,但必須要試過,既然如此,又何必要試要自討苦吃呢?
人就是這樣賤,苦也樂意,否則會因為幻想而牢騷滿腹,因為現實根本就不給你試的機會。
人心是不會如此想的,何況又是“假如”,便要給你這樣的機會來試,這樣該是不符合現實的邏輯的,因為另有一個原因,我嶽父的那個關係或許那時還不具備這樣的影響力,他的影響力怕也有一個累積的過程,失了累積,便達不到現實的程度。
想是提攜我這樣的小官兒竟也不費吹灰之力,隻是他不可能去管這些瑣碎的小事兒,還有他的自卑,還有我嶽父的自尊。
相信必是還沒有達到那樣的緊密程度,畢竟不是人家的兒子,在兒子身上還有因為自尊而不屑一顧的小事嗎?當然,關係也是可以深化的,靠關係吃飯的人,靠的就是這種關係的深化,未免下賤了些。
下賤就下賤吧,現實會讓你一方麵是下賤的,而另一方麵卻是高貴的。
人原本就有兩麵,我更適合這樣的兩麵,但我絕不能在該高貴的時候高貴無比,盡管我也想高貴,我會形成這樣的觀點:該高貴的時候下賤,本身就是高貴,因為人都會這樣認為,人活的或許就是別人的看法,而非自己的感受,而且別人的看法能夠最大限度地製約著自己的感受。
無論怎樣說,在三十五歲這個別人或許隻能完成副局跨越的年齡,我希望自己能夠完成從局級向處級的跨越。這不僅僅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且至少會讓我更從容些,更不致於因為“代理”而嘔心瀝血。別不信,說嘔心瀝血一點兒都不誇張,甚至會更重些。
現在,年齡無可厚非地已成了一個限製,還有機會,譬如嶽父的關係與我的上司不熟識,不熟識似不大可能,或者他原先賞識的那個人調走了,或者他遇到了一個越是關係越不提拔的強種,即使你具備了真實的才能,或者他恰於此時死掉了之類。
還有“運”,譬如突然出了意外事件,保已無法保,必須使用迂回策略,或者我突然心性大變,不想了,似是不大可能,這需要極大的勇氣。
剛才曾提及怪圈理論,也曾提及常說的那種類型。現在,我就是常說的那種類型,沒有突破這個圈,不妨把這一切都假設掉,一切都完全按照邏輯往下推演。
——我應該順利地去掉了“代”字而坐上了縣長的位子,當然也沒有象擠掉了我的那位那樣死去。
這可是層級之間的一種轉換啊,此時的我不足四十歲,或者還隻有三十五歲的樣子,必然地會燃起我無限地幻想。
前麵的講述曾有提及,層級之間的跨越絕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因為太多地渴望與太多地艱辛,而又如此地意料不到,當我真切地沒有任何疑惑地坐到這個位子上時,大腦竟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做些什麽,又該怎樣做,或許渾身酸軟無力地躺倒上麵美美地享受或者隻是努力地感覺才是最好的選擇。
這是一種享受,似乎又不是,或者隻是感覺,或者連感覺也沒有,隻是死了一樣躺著,許久才醒過來。
該要做點什麽吧,習慣的都要燒三把火,燒三把火是個精妙的打算,燒好了,自己的人氣旺起來;燒不好,雖說不吉利,但也沒關係,因為沒有人會說不好,隻要你有個思路,秘書就有了素材,以他們天才的文字水平,也足以讓之花團錦簇,不過,威信肯定低些,低就低吧,根本也不在這上麵,隻要運轉得利,誰還敢說到嘴上?
再說他們又哪裏去找理由?網民的人肉搜索?這事好解決,隻要為人繼續低調些,事情總要往前發展,隻要善發現,必少不了閃光的東西。為政一方,總不至於連閃光的東西也沒有。
火,肯定是要燒的,這是慣例,不燒才傻子呢,盡管我想做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是不敢,除了怕夾,關鍵我還是清醒的:我的權力終究不象國王那樣至高無上,還有書記,還有副職們,還有那些局長主任,指不定哪山出猴子,豈敢隨意地忽視了?限製太多了,許久地被意外與喜歡壓製到心底裏的東西再度泛上來,而且漫無邊際地擴展。
或許這隻是我的主觀臆斷,根本不存在這許多的限製,又怎麽會不存在呢?那幫人看我的眼色分明都綠了,或許隻是因為意外。
可是,我又該如何去燒呢?我艱難地思索著,企圖尋找切入點,這會兒才發現,平日裏雖一套一套的,這切入點竟如此難找。
難找也得找,但必須想透,這是我的習慣。然而,未及我想透,辦公室主任已開始給我送材料。
這就是正職與副職的區別,做副職時,象我這種為人的,主任才會偶爾地見我一麵,現在卻終日在我眼前晃,不時地還要力爭客觀地談一點兒建議,不客觀的時候也有,我能夠感覺到,正如他自己所說,反正僅供參考而已。
當真是一級有一級的責任,材料更是見多。幸虧辦公室主任是個機靈人,他已按重要程度分了類。我曾認真地閱過,這個分類倒也合理。於是,我便在次要類上畫“圈”,畫“圈”是我的風格,表示已閱;重要類則要認真地閱認真地批,必須要體現一個嚴謹的風格。
其實我知道,即使我再認真,也未必有人會認真對待,盡管後來總會有一個還算令人滿意的報告,這個報告肯定都來自於底下的公務員,連局長一級怕也不甚明了,更不要說那些副職了。
我做副職時就這樣,若是沒有副主任的提示,早已忘了,即使副主任提示,通常也是他認為重要的部分,另外的部分忘了就忘了,他懶得提示,我也懶得記,反正有人問及時,他要想辦法,我是沒有責任的。
念及此,我便想笑,笑那異想天開給縣長寫信的人,總是惴惴不安地等著回信,其實若非打通了辦公室這一關,縣長怕是連見也是見不上的。所以,我最主張提拔有經曆的幹部,凡事知道就能引以為戒。
輪到自己做縣長了,我決定改變之。但當我問及時,主任卻甚委屈,似乎我否定了他的工作,分辯說,曆來的縣長都不看的。
我輕描淡寫地說,我想。
我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力度,但麻煩卻是來了:定是主任因不滿而泄露了什麽,竟是如此之多,不要說我必須去參加許多至關重要的活動,即使我不吃不喝不睡也無法完全處理完的。
還是撿重要的批吧。我勸自己。
但凡是批過的,就要認真落實:首先在批時就注意對副職與下屬局長的稱呼要親切些,彼此都留個麵子,字倒並不一定非要嚴厲,關鍵是個語鋒問題,相信他們都能明白;其次就要查一下,不需要都查,隻要查幾個關鍵的,就足以引起警惕——這個人是認真的,不要讓他查到了。便是所謂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吧。
即便這樣,居然也有不落實的情況,無異於對我權威的挑戰,不便於針對副職,但我相信形成個機關作風整治意見的能力還是有的,就以抓落實為核心,倒真的應了民間“抓什麽就說明什麽已到了最不堪的地步”的那句話。無論如何,便算是我的頭三把火之第一把吧。
少有人會選擇這樣的突破口,反反複複地征求意見反反複複地開會,難免有的副職會認為小題大做,盡管他們都堅定地舉手。
這又是正職與副職的差別,小題大做也要做,文件有了,狠話也說了,自是沒有人會自討麻煩,至少在這一段沒人會自找麻煩。
這一段工作效率算是提高了,盡管不完全都這樣,但總結時必要寫上。這是常識。
不要以為整治時必會有人倒黴,就是整治者希望這樣,雖然必須要找一個倒黴者,沒有似乎更好,隻是這樣就顯不出整治的決心,操作者也就沒有了權威。並非必定如此的,偏有驕者非要往槍口上撞,那位局長竟然明知故犯,就撞上了。
說起來,這是個靈活的有頭腦也有政績的人,說中午不準飲酒,偏是擰著來,不僅不找任何借口分辯,反而非叫嚷著叫免了他。這是醉話,醉話也不允許。以為我免不了你?我知道,他與********有交情,但********畢竟不能非要擰著我——我是幹工作的,就給了他個留職察看的處分,通報全縣,盡管後來不了了之,畢竟有人開始怕我。
官當到有人怕的程度,不少人認為這就是權威,我卻不這樣認為,必須要有人敬,才是最高境界。
或許因為我來自基層,所以就關心基層。幹部是不能靠整的,必須要關心他們,提高他們的積極性。那又該如何呢?其實,大家都明白,就我們縣目前的情況看,製約的因素有兩個:
一是如他們自己所說,仕途如蒼蠅撲到玻璃上。也怨不得腐敗,實在人太多了。隻要進入了這個圈子裏的人,哪一個優秀,又哪一個不優秀呢?便是這樣的現實。同樣,也不要以為獨你行而別人不行,誰又不行呢?單是行的,也應付不了。當然也有個機製的問題,卻不是我所管的範圍,不妨繞開吧。
一是工資不高,還要經常地要他們捐款,難怪他們要有情緒。這卻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兒,有錢誰都會說話,問題現在就這樣,人多粥少,又該咋辦呢?還是該長一點的,算是個心意,寧肯負債。
真是奇怪,原本簡單的兩個問題,竟非要搞得如此複雜,大家都這樣,而我似乎也習慣了這樣的方法。不要嫌複雜,要不是我把話已經說出去了,我堅決不會把長工資作為我的第二把火。
我是有理由這樣做的,沒錢算是理由,有限的財力必須用到刀刃上更是理由,怎樣才算刀刃呢?我們是人民政府,自然要想著為民辦事。
3
不要抬杠,你肯定要問,公務員便算不得人民了嗎?他,定比人民還好過些。
不過,這話卻是已經說了,我發現,提早把話說出來倒也是一種方法,惹得********直翻白眼又無力反對。
就是,各管各攤,我不幹預你的幹部問題,你也別管經濟上的事兒,不是你說的嗎?難道要算放屁嗎?
我肯定錯會了他的意,他那意思分明是:老夥計,別自討苦吃了。
他是個不錯的人,幾處幹部調整都順了我的意,而且待要落實我的第二把火又苦無資金時,他竟帶頭出去化緣。應該說,是他助我完成了第二把火。
有人說,他這是為了打擊我,或者是為了我的背景,我卻不這樣認為,要不然,你為什麽不能這樣呢?說這話完全別有用心。
他的目的就是要我一心一意抓經濟,他認為我是抓經濟的好手,居然又有人說是為了共同的政績,有什麽不好嗎?不就是想做點兒事兒嗎?為什麽非要分得這樣清?
不過,我沒負了他,經過三年地打拚,經濟居然奇跡般活了起來。
看來,不少事還是需要破題的,一旦破了題,也快。單是那數十個大項目,居然有六個世界五百強的項目,大且沒有汙染,我從開始就堅持了這樣的原則。
不要以為這樣會自討麻煩,其實,有時候能夠保持尊嚴本身就是尊嚴,反而有利於提高自己。
我沒有讓他化緣時的許諾落空,因為我們總算擁有了自己的財政,我們完全有理由感到成就與自豪。擁有這樣的感覺,是件了不起的大事。
難道就不能以此作為激勵幹部的一項措施?我向他提了這樣的建議,他甚高興。
恰如他所說,這是一項事業,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要調動集體的智慧。
我糾正了他,不,是群體,包括全縣人民。這不是在說大話,確是我當時真實的感覺。
他先是一愣,繼而與我相視而笑。
那一刻,我感到了默契,因為默契而掃光了心中所有的陰霾,竟是寧靜,又安詳。
——非是所有的人都不懷好意,也非是所有的人都在以我為中心謀取私利,盡管有的人憑想象便斷定如此——我都這樣,你便不這樣嗎?豈非神人?
就這樣簡單的邏輯,似乎便把人變成了神,所以便會有數不清的阻力——連你真心待他好的人都會反過來反對你,指不定什麽時候就會中箭落馬,哪怕不是公認的經濟上的或者因經濟而色上的,這畢竟是個高風險的行業,而我卻打定了主意:不躲箭,隻管前行。
隻要具備了堅定的意誌和高貴的品德,牛鬼蛇神都會遠避。如是說,並非就否定了風險的存在,畢竟做事還要有“運”的,譬如官運商運之類。
不過,我對這裏的“運”有不同的理解:顯然不是通常所說的定數,裏麵該是蘊含了兩個變化:
一是過去我會把1000元當成至寶,因為1000元能夠辦許多事,而現在卻不同了,即使10000元又算得了什麽,不單純因為有錢了,還有一個看問題層次的問題。
另一個是,我不謀取私利,但也不是神人,相互的妥協必定會有的,因為妥協隻是一種方法,而且有時候卻是必需的,盡管妥協跟受人錢財一樣都是針對原則的。
譬如收人2000元錢,不收是不行的,否則要得罪一圈的人,事情指不定就無法開展,隻好委屈原則了,隻不過處置方式倒是可以靈活些,免得賺了臊身上。
這兩個變化麵對著“滿足了多數人的利益便不一定沒有人反對”的事實,事情就顯得玄乎,即“運”。對於“運”,人該是有預感的。
那一段,我總是麵熱心跳莫名其妙地慌亂不已,醫生肯定地說,這不是病,或許太累了,為了全縣父老。難免要少不了這樣的阿諛奉承,往常聽慣了倒也覺不出什麽,現在卻愈加讓我慌亂不已。
果然,便出了事——新落成的商貿大廈失火了,死了三十幾號人。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而且是由我親自抓的項目。
我自信在這個項目上自己沒有見不得人的勾當,唯一不放心的就是總經理這個龜兒子,這是個無賴,一向因了與書記的姐夫郎舅的關係而趾高氣揚,我瞧不起他,卻又必須容忍他,我認為這是風度。大火撲滅之後,我便差人找他,遍尋不見,我原以為這個肥豬也死了,不料這龜兒子竟跑了。
書記不是個沒有良心的人,緊急常委會上他首先為我開脫了責任,而且堅決不同意如實上報,雖然也有幾位,當然也包括我不同意,但他使用了表決程序,不同意的也隻有同意了。這是原則。我太累了,有些稀裏糊塗。
且不可等閑了傳媒的作用,未及我完全清醒過來,已然傳遍了全國。我感到恐懼,因為自己的前途,也因為犯罪感。
調查組來了,我莫名其妙地打了嶽父的電話,打通了卻又不知該說些什麽,嶽父倒象是理解我,說他的那個關係死了,沒死也不見得能保得了我,這是個坎兒,要冷靜。
我必須要冷靜,可又怎麽能冷靜得了?象是一艘船,忽而躍上浪尖,忽而又跌入深穀。我再也沒有什麽動作,幾乎是在漂泊中等死一般度過了這段時光。
——處理決定下來了,書記的舅哥批捕了,我被調任人
大主任,雖說是平調,卻不可同日而語了,但比起被免職的那位副縣長倒是強了許多。
據說,這個結果也是書記竭力運作的結果,他本人也被記了大過。
這已經是個不錯的結局了,他比我強,竟沒有茫然無措。我想感激他,卻不知說些什麽,隻露出了比哭還難看的笑,而他卻難得的淡然。
這就是水平上的差別,雖然我已許久沒有肢體上的這種外露,但我終究沒經得住考驗,我不得不服他。
到了人大,倒是清淨了許多,而且沒有狗眼看人低的那種人物出現。
在這裏,有必要對這種狗東西作一下介紹以便於兄弟們警惕:這種狗東西是無孔不入的,之所以稱之為狗東西就是因為它時而能夠象狗一樣舔屁股,時而又趾高氣揚起來,衝人汪汪不停,不敢下口,卻惹人厭。這算是一種功能,具備了此等功能,經常地會得到好處,但長遠就不行了。
這一段裏肯定也不是沒有,或許因為我太過恬淡而沒有感覺,恬淡顯然是對付這種狗東西最有效的措施。
事實上,因為恬然,我定不去求他們,又何苦要自尋煩惱呢?隻是由於年齡的關係,又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我不甘心,這種難得的清淨無疑助長了我的不甘心。
我努力地勸著自己,這個念頭卻日益強烈起來。強烈起來,我也沒有采取行動,因為我已無計可施了,無計可施的無奈最容易轉化為頹廢,頹廢就頹廢吧,反正無計可施。
也不是沒有辦法,經曆分明在告訴我,心理問題必須要靠時間來醫治,或許還有一點點希望吧,隻是我還沒有發覺。
這樣的掙紮當然無助於根治越來越濃的頹廢,然而,正當我欲被頹廢完全吞噬的時候,卻突然湧上了這樣的念頭:我是有罪的,這樣的結果已是不錯了。
既然喜歡恬淡的生活,又何苦去爭呢?這樣的念頭雖讓我冷汗淋漓,卻無法說服我。
某夜,一個更強的聲音突然來質問我,難道人大就不能工作嗎?我豁然而醒,自此,居然也做了不少的工作,而且因為工作竟也讓自己心安下來,原來自己居然還有深深地愧疚,這是個意外的發現,我在贖罪。
命運當真是不可捉摸的,千萬別以為自己便能掌握了命運,尤其在我們這個行當。一年之後,我居然被提拔做了副市長,而且跨過了由縣長至********的角色轉換。這是個不可思議的結果,直到省委組織部找我談過話之後,我仍是似是而非。這是我唯一的一次沒有運作過的提拔,可別再象現實中“代縣長”那次那樣。
我猜書記必是早已探知了這個結果,難怪他那幾天跑人大跑得勤了,而且對我甚是討好。原以為失火案還會有什麽反複,不料竟是這麽個結果!兀自驚疑不定,但分明地,我已感受到了他嫉妒的目光,因為這原是他竭力謀取的職位,反而落到了我的頭上。
我又忙碌起來,但我沒有忘了根本,當他衝我急步走來的時候,我快步迎上去,當手握到一起時,我驚奇地發現,自己居然仍比他多站了一級台階,以致於自己略矮於他的身材反高出了半截。
後來,據說是我嶽父的那位朋友的兒子幫了我。又據說,我嶽父找過他。他竟是比老子更有魄力,更講義氣。我問了嶽父他的電話,我覺得自己沾了恩惠該給人打個電話。
嶽父也一改常態,說全給你了。
他愈見不行了,我卻說,又怎麽會呢?心裏確也這樣想的。
電話一打即通,聽得出來,這是個爽快人,他說,好好幹吧,兄弟,畢竟年輕,有前途。
四十多歲的人了,怎麽能算年輕呢?我謙虛著,卻已類似於妄語了。因為他更年輕,據說,還不到四十歲,已是副部級,不過,隻是相當,因為他是經商的。
他說,我才不屑做那勞什子官哩。
我沉默了,直至掛了電話。不當官?又能幹什麽呢?我想著,便勸自己該想想如何幹了。
至於怎麽幹,相信兄弟們定已猜出了個八九,便不再贅述,隻說我莫名其妙地又湧上了一股擔憂:我正分管著全市的城建工作,與他所從事的恰一致,莫非……?要不然,他為什麽對我這樣客氣?越想越真,我開始恐懼起來,眼前盡是報道中的那些落馬者的形象——我是不能不辦的,但若辦了……我不敢想下去,我甚至開始怕聽電話,唯恐是他,卻一直不是他,他再也沒有給我打過電話,但我還是怕。
說到這裏,政治家變得苦澀起來,自我解嘲道,反正是“假如”唄,倒總算暢酣淋漓了一番,現實中少有這樣的機會。說完,停頓了許久,神色竟又恢複了些,隻聽他說道,還是聽從組織的安排吧,反正都是工作唄。
難道果真能出現“假如”那樣的戲劇場麵嗎?兄弟們紛紛猜測著,因為與他相處的這段時間裏,兄弟們能夠明確地感受到,若是他說服從組織安排的話,必已有了幾成的把握,否則,他寧肯閉口不談。
或許果因為工作,他成了一個極富修養的人,兄弟們都盼著這樣的結局,而他此時已恢複了常態,冷一樣寧靜。
政治家象做總結報告似地說,兄弟們講的都不錯,我不行。
一則因為想象力,原就不夠豐富,現在更不行了,記憶力也不行了,經常忘事,理解力似乎倒是見強了,往往能較容易地把握住因果關係,所以最注重因果關係。
注重因果關係是現實主義的表現,現實排斥想象與浪漫,凡事隻講究現實,除了自身經曆,難有更豐富的想象,便不能誘惑人。也不能說誘惑完全來自於虛幻,現實如果能夠預知因果,比虛幻更具誘惑,隻是故事性便要差了。
二則因為對現實的滿意度,難有人會對自己的現在和經曆完全滿意,隻是現實者更容易接受無奈的現實,他們認為,既是無奈的,就不如接受,若是過度地追求,怕是連無奈的現實也無法保住,因為滿意永遠隻是相對的。
按說既存在了客觀上的不滿意,“假如”就少不了。前些年確曾有過,現在卻感幼稚了——既然現實成就了我的前一段,必存在著存在的合理性,或者說因果關係,若是隨意地抹掉其中的某一筆或者某幾筆,結果肯定要大相徑庭了。
如果能夠認真地回顧,倒也少不了“假如”,隻不過多為後悔之語——假如不這樣就好了,而沒有象兄弟們這樣“假如”下去,因為總覺得是一種無益之語,反不如勇敢地麵對,無論怎樣的結果,都必須要麵對,這是不容置辯的現實。已記不清從什麽時候起開始出現這種狀態,大概該是從參加工作之後吧。
或許想象是人的一種本能,它永遠不可能枯竭,而隻能因人為地壓抑而塵封,一旦遇有激發因素,就完全可以複活過來。聽了兄弟們的講述,我的大腦裏突然湧上來十幾個“假如”。
思路太多雖易於思考,卻常常讓人的思路陷入混亂,人最具創造力的時候往往在因思路太多而引發混亂之後。
我把這些“假如”進行了認真梳理,並以滿足生存為標準把其分為兩類:參加工作之前的一類稱之為朦朧的期盼,之後的一類則稱之為怪圈中的感歎。
所謂朦朧的期盼,雖也稱之為一類,卻隻有一個“假如”:假如我爹是一個工人就好了,無論怎樣地,隻要是吃國家糧的就行。
這主要源於村裏隻有極少數的吃國家糧的人家才能經常吃到白麵饅頭的現實,當時,村裏凡是吃國家糧的人無論從事哪種行業一概稱之為工人,而且這工人是可以世襲的,隻要老子到了退休的年齡,兒子就能夠理所應當地頂替稱之為“接班”,這樣,家裏就可以有兩位吃國家糧的人,生活自能更加寬裕。
之所以稱之為朦朧,除了概念本身就朦朧之外,還在於從記事起就開始“假如”,其實,倒不如說成是幻想。剛記事的孩子,自然沒有多少辨別力。
另外,就是看似目標——白麵饅頭——明確實則沒有目標。不要說當時,即使現在,也少不了這樣的想象——目標看似具體明確,實則因為太大,反而沒有了目標,最終隻成了一種虛幻的想象。當然,“假如”的本身就不是真的。
至於怪圈中的感歎,則必須從怪圈說起。前麵的講述中曾有提及,說官場是由一個個圈所組成。不要說官場,整個這世上原本就存在著一個怪圈,自從人具備了必須獨立生活的能力就進入了這個怪圈。
為了講述的前後一致性,姑且把人具備獨立生活能力統一劃定為參加工作吧,因為隻有參加了工作才會擁有來自於勞動的收入,並且我們把現在所說的怪圈與前麵所述統一稱為怪圈理論:
自從踏入起點的那一刻,人就必須前行,不想都不行,而且無論起點與層級,還是層級與層級之間,都不可避免地會感受到必須要前行以及前行必然要受到限製的壓力而產生諸多的感歎或者說“假如”。
譬如起點上人們經常會因為陌生的環境而“假如我有幾個熟人就好了”,有幾個熟人無疑能得到照顧,至少也有個伴兒。伴兒通常是用來傾訴的,雖然這隻是期盼中的,而且現實中也少有這種情況,少有不是沒有,偶爾也能遇到,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假如”。
人有的時候就少不了這樣的期盼,或者說心理安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著這種期盼。事實上,照顧沒得多少,臨到評先進的時候卻犯難了,那時候,先進還是人工作的肯定,不僅是肯定,還會因為肯定而帶來不少實惠。
這個時候,又會假如“領導是我的某個親戚就好了”,這樣的話,我就可以脫穎而出。這其實是人追求美好的一種理由。
分明地,越是進入越往上的層級,類似的假如越多,也越強烈,而且似乎永無盡頭。
人所受的煎熬,或者甚至可以說,就是由這種“假如”所帶來的。
我們現在所說的肯定不是第一類的,在我看來,那無異於漫無邊際的想象,雖然美好,卻並無多大用途。若要講,必需要第二類的,至少不致於讓兄弟們太過浪漫了,因為我們麵對的畢竟是現實,盡管如此或許便顯單薄了些,因為現實,但必須要提醒的是,我終究還是加了“假如”,這是一個不會缺少浪漫的詞兒。
我曾經嚐試過,隻用一個“假如”,要想得到一個完美的結局著實不易,因為我所從事的就是一個變數百出的行業,而若是用得多了,便會因為喪失了懸念而變得毫無滋味,而且即便隻有一個,已較現實浪漫了許多。
沒有必要用太多,若要現實地生活,不妨就用一個,不是為了顯示與兄弟們的不同,隻是覺得生活還是多一點兒變數好,或許兄弟們能夠看出,我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喜歡挑戰也不是必要如此地為自己製造麻煩,所謂的喜歡也是相對的,隻能說是能夠發覺戰勝挑戰的樂趣,若是屢戰屢敗的話,必也會興趣索然。
生活終究不是我們的“假如”,有時候還是寧靜一點兒好。如此的話,怕是結果連我也不清晰了。管它呢,隨它,就象生活一樣。或許這也是咱們的本意。算了,如此吧,不猶豫了,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結果。
我的“假如”是,假如老婆能夠再漂亮再賢惠一些。
或許你會問,為什麽不能更幹脆更直接一些呢,豈不痛快?
痛快倒是有了,痛快淋漓固然值得慶賀,但痛快淋漓之後呢?尤其象我們這樣的行業,就象說話,有些話即使不說大家也能明白,何必又要說明白呢?有的人偏偏耐不住,非要說明了,豈不知說明白反顯得囉嗦,甚至會適得其反。
還是少說,且回答你的問題吧。我認為,除了不想重複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錯綜複雜的聯係,雖然你或許會反感這些聯係,但少了這些聯係定是不成的,盡管這些聯係甚至會讓你遇事束手束腳,或許這就是個束手束腳的行業,寧肯束手束腳,也決不可以停滯不前,即使就那麽三兩年的時間,怕已有你原來的下屬已經竄到了你的前麵,或者還要領導你,讓你難堪尷尬不已,雖然也是正常的事兒,偏是你的心理兒不肯接受。沒有辦法,不肯接受也得接受,這是現實,如此則隻有委屈自己了。
怕是你又會問,既是假如不妨省卻了吧?
省卻了倒是容易,怕是因為太過平庸又失去了滋味,滋味是至關重要的,但必須要品。
另外一個原因,相信兄弟們從前麵的講述中已經了解到,老婆怕是我到現在的經曆中最至關重要的的一環,所要的選擇自然當是最重要的。
顯然地,我不想讓我的“假如”太過簡單。雖然線一樣的生活已經讓我變得簡單,我卻不想讓人把我看得過於簡單,也不能說的過於絕對,這不是一個絕對的行業,必須要富於變化,這取決於富於變化的環境,太過絕對了,肯定要出局,所以有時候又希望別人把你看成是簡單的,盡管人家偏不這樣,簡單也是相對的,而且充滿了矛盾。
無非都是借力嘛,或者父母或者嶽父母,管它從哪裏借幹嘛,父母或許更直接些,但嶽父母也不少了,權力或者財富,原本就沒有少了這樣的例子,反正都是借,不借是不行的,或許來自於嶽父母更曲折也就更富有情節些,隻不過難免要自甘下賤些罷了。
做人嘛,又有誰不下賤呢?不妨耐心地想一想,難道你連下賤的一件事一刻鍾也沒有嗎?不指抓破了手撓破了臉的那種,不過,別說假話,盡管說假話也算不得壞事,又有誰不說假話呢?這是成熟的標誌,即便或許你是高尚的或者偉大的或者最風光場麵的那種,說話不能絕對,或者會尤甚,不過,這已經是象挖去了心的白菜一樣扣除了為人道德的“假如”。
好事又怎麽會齊刷刷地一下子都落到一個人身上呢?天生不可能掉餡餅,掉了餡餅也不可能掉到沒有準備的人的嘴裏,就象我們經常地會看到一些貌不驚人的甚至於有些無賴的人似乎總能遇到好事而疑惑而嫉妒一樣,人不可貌相,其實,人家都是有準備的,或者悶聲不響已積蓄了能量,關係也是一種積蓄,連借力也有個逐步累加的過程,隻不過因為我們的高傲而忽視了,而且越是這種看似不經意的積蓄越是有力。算了,不說了,開始吧。
果如“假如”所說的那樣的話,我寧願對女人多一份守候。在我看來,守候已經是男人對女人的最高境界了。所謂守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她。
一個追求上進的男人,滿足女人是件不容易的事兒,不僅要能夠容忍她的莫名其妙的嘮叨與小花招,似乎這是女人的兩大專利,無窮無盡,即使你不想聽,也必須裝作認真在聽的樣子,哪怕你一句也未聽進去,也必須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待對方追問時,切不可出現漏洞,哪怕盡用“嗯”“啊”之類的詞兒來做答,其實女人的這些嘮叨與小花招常常是不需要做答的,非要做答時,說“對”,因為對方隻需要這個字兒,若必需時,盡可以用或許你隻明白了的那一句來證實,這樣能夠讓她安心。
而且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陪她逛街,任她漫無邊際地東瞅瞅西看看終於相中了一件便斤斤計較地討價還價,此時的你切不可多說,掉價且不說,一句不中聽就會惹得她不滿,而待她總算買下時,切不可說“不中”或者“不合適”之類的話,而且最好能夠符合地表揚幾句她的眼光,但必須把握個度,切不可過多了,以免她會以為你在譏諷,若這樣,你隻需裝瘋賣傻一番,待她罵你“傻樣”時,或許她心裏是最甜的,對你也最滿意。
還有,要不惜時間陪她,因為女人盡管總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卻最容易寂寞,即使你是個冷麵的人,話卻必須多一點半癡半傻的幽默,哪怕多一些無甚幹聯的廢話,既滿足了她又不致於折了自己,折了自己,會讓她瞧不起,太過又會讓她自卑,聰明的傻孩子或許是她最喜愛的你的扮相,若是女人做了令人滿意的或者你雖不滿意但對方卻極為自得的事兒,一定不要悋懎你的表揚,這樣她就會忘乎所以起來,因為女人的孩子氣要遠比男人足,盡管她總喜歡頤氣神指,其實恰是她弱勢地位的表現,哪怕她是一個強勢得可怕的女人,也少不了弱勢的表現。女人是弱勢的,盡管她不想弱勢,就象男人的某些方麵一樣。
既如此,我們不妨做這樣的假定:她是個才貌雙全的女人,我們有共同的愛好,一見鍾情。
才倒不一定非定如此,有才的女人不安分,女人無才便是德,而男人卻少不了才,男人無才還算男人嗎?當然,這裏的才已失了才的原意,隻要一種能安身立命的技能,空洞的才在本質上也是無用的。
貌卻是少不了的,因為男人都好色,不好色的男人不叫男人,區別便在於克製力,克製力弱了的男人也不叫男人,克製力體現在行動上而不在嘴上心裏,所以你盡可以說可以想,哪怕你是嘴上的或者心裏麵的色魔,即使你當真這樣做了,隻要無人知道你就還是人。
我跨越的層級越高,麵前就越少不了女人,這樣的女人都是有目的的,沒有真正的情,所以我不敢,因為怕謠言怕紀律怕有傷道德,即便這樣,我也算是個男人。
而對於女人來說,誘惑更是少不了,能夠把持得住的女人對男人來說算不得好女人,雖然在本質上她算是好女人。
還有另外一個至關重要的或者說最優秀的品質,便是賢惠,對男人,對男人的父母,對孩子,獨不能對別人,這是底線,因為男人具有排斥性,事實上,這隻是男人的願望,女人的賢惠可以對著任何人,即使自己的男人犯了錯,包括在女人看來絕不可以饒恕的那種錯,因為人的定力是有限的,免不了犯錯,而她卻能默默地承受,黯然傷神,至少不會大吵大鬧讓男人盡失了麵子,而且還能夠原諒,但不能不傷神,那樣的話已沒有了愛,是可怕的。
2
若是這樣的話,我一定能認真地待她,連思想上的錯也不犯,而且我們會生一個健康的寶寶,若有閑暇,我就會帶她們一起散步,她肯定在認真地聽我講,除非輪到她講的時候,而且她不會嘮叨與耍小花招,偶爾有一點兒也未嚐不可,而且她也會在必需妙招的時候冒一點兒妙招,當然,這必需要適當的文化修養,若此,我們將成為同行業中最浪漫最惹人嫉妒的一對。
愛是相互的,單個的人不可能構成愛,她會不遺餘力地幫我,因為愛,或許我們不會想到除了愛之外的任何東西,盡管她是至關重要的。
她不僅因為愛對我是至關重要的,對我嶽父也是。別看我嶽父是個冷人,對他這獨生女卻不冷,雖然他仍然不會告知她真相的所有,相信她必能有所了解,而且至少她不會象現實中這樣總是阻止我,而讓我在朦朧中走這麽久。
事實上,事情總有正反兩個方麵的效果。走這麽久,無疑讓我的年齡偏大起來。
年齡,可是個了不得的東西。大了,就失了競爭的優勢,而且這是個不容置疑的硬杠杠,往往就因為這個年齡而空自嗟談——三十五、四十五、五十五是個底線,而增加十年又是一個底線,哪怕你有再強的能力再適合工作。
細想起來,還是有道理的,因為每到臨近這個年齡,人就會有一種緊迫感,工作的壓力卻分明少了許多,沒有了壓力便也失了激情與動力,而且越接近這種感覺越強烈,真的不如初生的牛犢。經驗與閱曆倒是多了,多了是好事,解決起問題來似乎更容易更順手一些。別管這些,反正你該下了,曆來如此。
不過,卻讓我懂得了這樣的道理:看似簡單的事情,若真要做起來,還真的不一定做得了。
常聽人說,不就是個鎮長書記嗎?誰還能做不了,除非傻瓜。說話者當然一臉的不屑。
我也曾如此想過,現在卻不了,認為那是因為風光的誘惑與心裏強烈的渴望輪番攻擊而引發的類似於病態的混話,別不信,原因就是前麵講述中我所曾講述過的那些艱難。
人就象一根木材,適合幹什麽必要實事求是地評價,而不能單純地靠心裏如何想,若是隻適合做檁,而非要拿它當梁,非壓折了不可,至少也是滿腹的無奈與壓力,但必須要試過,既然如此,又何必要試要自討苦吃呢?
人就是這樣賤,苦也樂意,否則會因為幻想而牢騷滿腹,因為現實根本就不給你試的機會。
人心是不會如此想的,何況又是“假如”,便要給你這樣的機會來試,這樣該是不符合現實的邏輯的,因為另有一個原因,我嶽父的那個關係或許那時還不具備這樣的影響力,他的影響力怕也有一個累積的過程,失了累積,便達不到現實的程度。
想是提攜我這樣的小官兒竟也不費吹灰之力,隻是他不可能去管這些瑣碎的小事兒,還有他的自卑,還有我嶽父的自尊。
相信必是還沒有達到那樣的緊密程度,畢竟不是人家的兒子,在兒子身上還有因為自尊而不屑一顧的小事嗎?當然,關係也是可以深化的,靠關係吃飯的人,靠的就是這種關係的深化,未免下賤了些。
下賤就下賤吧,現實會讓你一方麵是下賤的,而另一方麵卻是高貴的。
人原本就有兩麵,我更適合這樣的兩麵,但我絕不能在該高貴的時候高貴無比,盡管我也想高貴,我會形成這樣的觀點:該高貴的時候下賤,本身就是高貴,因為人都會這樣認為,人活的或許就是別人的看法,而非自己的感受,而且別人的看法能夠最大限度地製約著自己的感受。
無論怎樣說,在三十五歲這個別人或許隻能完成副局跨越的年齡,我希望自己能夠完成從局級向處級的跨越。這不僅僅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且至少會讓我更從容些,更不致於因為“代理”而嘔心瀝血。別不信,說嘔心瀝血一點兒都不誇張,甚至會更重些。
現在,年齡無可厚非地已成了一個限製,還有機會,譬如嶽父的關係與我的上司不熟識,不熟識似不大可能,或者他原先賞識的那個人調走了,或者他遇到了一個越是關係越不提拔的強種,即使你具備了真實的才能,或者他恰於此時死掉了之類。
還有“運”,譬如突然出了意外事件,保已無法保,必須使用迂回策略,或者我突然心性大變,不想了,似是不大可能,這需要極大的勇氣。
剛才曾提及怪圈理論,也曾提及常說的那種類型。現在,我就是常說的那種類型,沒有突破這個圈,不妨把這一切都假設掉,一切都完全按照邏輯往下推演。
——我應該順利地去掉了“代”字而坐上了縣長的位子,當然也沒有象擠掉了我的那位那樣死去。
這可是層級之間的一種轉換啊,此時的我不足四十歲,或者還隻有三十五歲的樣子,必然地會燃起我無限地幻想。
前麵的講述曾有提及,層級之間的跨越絕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因為太多地渴望與太多地艱辛,而又如此地意料不到,當我真切地沒有任何疑惑地坐到這個位子上時,大腦竟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做些什麽,又該怎樣做,或許渾身酸軟無力地躺倒上麵美美地享受或者隻是努力地感覺才是最好的選擇。
這是一種享受,似乎又不是,或者隻是感覺,或者連感覺也沒有,隻是死了一樣躺著,許久才醒過來。
該要做點什麽吧,習慣的都要燒三把火,燒三把火是個精妙的打算,燒好了,自己的人氣旺起來;燒不好,雖說不吉利,但也沒關係,因為沒有人會說不好,隻要你有個思路,秘書就有了素材,以他們天才的文字水平,也足以讓之花團錦簇,不過,威信肯定低些,低就低吧,根本也不在這上麵,隻要運轉得利,誰還敢說到嘴上?
再說他們又哪裏去找理由?網民的人肉搜索?這事好解決,隻要為人繼續低調些,事情總要往前發展,隻要善發現,必少不了閃光的東西。為政一方,總不至於連閃光的東西也沒有。
火,肯定是要燒的,這是慣例,不燒才傻子呢,盡管我想做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是不敢,除了怕夾,關鍵我還是清醒的:我的權力終究不象國王那樣至高無上,還有書記,還有副職們,還有那些局長主任,指不定哪山出猴子,豈敢隨意地忽視了?限製太多了,許久地被意外與喜歡壓製到心底裏的東西再度泛上來,而且漫無邊際地擴展。
或許這隻是我的主觀臆斷,根本不存在這許多的限製,又怎麽會不存在呢?那幫人看我的眼色分明都綠了,或許隻是因為意外。
可是,我又該如何去燒呢?我艱難地思索著,企圖尋找切入點,這會兒才發現,平日裏雖一套一套的,這切入點竟如此難找。
難找也得找,但必須想透,這是我的習慣。然而,未及我想透,辦公室主任已開始給我送材料。
這就是正職與副職的區別,做副職時,象我這種為人的,主任才會偶爾地見我一麵,現在卻終日在我眼前晃,不時地還要力爭客觀地談一點兒建議,不客觀的時候也有,我能夠感覺到,正如他自己所說,反正僅供參考而已。
當真是一級有一級的責任,材料更是見多。幸虧辦公室主任是個機靈人,他已按重要程度分了類。我曾認真地閱過,這個分類倒也合理。於是,我便在次要類上畫“圈”,畫“圈”是我的風格,表示已閱;重要類則要認真地閱認真地批,必須要體現一個嚴謹的風格。
其實我知道,即使我再認真,也未必有人會認真對待,盡管後來總會有一個還算令人滿意的報告,這個報告肯定都來自於底下的公務員,連局長一級怕也不甚明了,更不要說那些副職了。
我做副職時就這樣,若是沒有副主任的提示,早已忘了,即使副主任提示,通常也是他認為重要的部分,另外的部分忘了就忘了,他懶得提示,我也懶得記,反正有人問及時,他要想辦法,我是沒有責任的。
念及此,我便想笑,笑那異想天開給縣長寫信的人,總是惴惴不安地等著回信,其實若非打通了辦公室這一關,縣長怕是連見也是見不上的。所以,我最主張提拔有經曆的幹部,凡事知道就能引以為戒。
輪到自己做縣長了,我決定改變之。但當我問及時,主任卻甚委屈,似乎我否定了他的工作,分辯說,曆來的縣長都不看的。
我輕描淡寫地說,我想。
我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力度,但麻煩卻是來了:定是主任因不滿而泄露了什麽,竟是如此之多,不要說我必須去參加許多至關重要的活動,即使我不吃不喝不睡也無法完全處理完的。
還是撿重要的批吧。我勸自己。
但凡是批過的,就要認真落實:首先在批時就注意對副職與下屬局長的稱呼要親切些,彼此都留個麵子,字倒並不一定非要嚴厲,關鍵是個語鋒問題,相信他們都能明白;其次就要查一下,不需要都查,隻要查幾個關鍵的,就足以引起警惕——這個人是認真的,不要讓他查到了。便是所謂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吧。
即便這樣,居然也有不落實的情況,無異於對我權威的挑戰,不便於針對副職,但我相信形成個機關作風整治意見的能力還是有的,就以抓落實為核心,倒真的應了民間“抓什麽就說明什麽已到了最不堪的地步”的那句話。無論如何,便算是我的頭三把火之第一把吧。
少有人會選擇這樣的突破口,反反複複地征求意見反反複複地開會,難免有的副職會認為小題大做,盡管他們都堅定地舉手。
這又是正職與副職的差別,小題大做也要做,文件有了,狠話也說了,自是沒有人會自討麻煩,至少在這一段沒人會自找麻煩。
這一段工作效率算是提高了,盡管不完全都這樣,但總結時必要寫上。這是常識。
不要以為整治時必會有人倒黴,就是整治者希望這樣,雖然必須要找一個倒黴者,沒有似乎更好,隻是這樣就顯不出整治的決心,操作者也就沒有了權威。並非必定如此的,偏有驕者非要往槍口上撞,那位局長竟然明知故犯,就撞上了。
說起來,這是個靈活的有頭腦也有政績的人,說中午不準飲酒,偏是擰著來,不僅不找任何借口分辯,反而非叫嚷著叫免了他。這是醉話,醉話也不允許。以為我免不了你?我知道,他與********有交情,但********畢竟不能非要擰著我——我是幹工作的,就給了他個留職察看的處分,通報全縣,盡管後來不了了之,畢竟有人開始怕我。
官當到有人怕的程度,不少人認為這就是權威,我卻不這樣認為,必須要有人敬,才是最高境界。
或許因為我來自基層,所以就關心基層。幹部是不能靠整的,必須要關心他們,提高他們的積極性。那又該如何呢?其實,大家都明白,就我們縣目前的情況看,製約的因素有兩個:
一是如他們自己所說,仕途如蒼蠅撲到玻璃上。也怨不得腐敗,實在人太多了。隻要進入了這個圈子裏的人,哪一個優秀,又哪一個不優秀呢?便是這樣的現實。同樣,也不要以為獨你行而別人不行,誰又不行呢?單是行的,也應付不了。當然也有個機製的問題,卻不是我所管的範圍,不妨繞開吧。
一是工資不高,還要經常地要他們捐款,難怪他們要有情緒。這卻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兒,有錢誰都會說話,問題現在就這樣,人多粥少,又該咋辦呢?還是該長一點的,算是個心意,寧肯負債。
真是奇怪,原本簡單的兩個問題,竟非要搞得如此複雜,大家都這樣,而我似乎也習慣了這樣的方法。不要嫌複雜,要不是我把話已經說出去了,我堅決不會把長工資作為我的第二把火。
我是有理由這樣做的,沒錢算是理由,有限的財力必須用到刀刃上更是理由,怎樣才算刀刃呢?我們是人民政府,自然要想著為民辦事。
3
不要抬杠,你肯定要問,公務員便算不得人民了嗎?他,定比人民還好過些。
不過,這話卻是已經說了,我發現,提早把話說出來倒也是一種方法,惹得********直翻白眼又無力反對。
就是,各管各攤,我不幹預你的幹部問題,你也別管經濟上的事兒,不是你說的嗎?難道要算放屁嗎?
我肯定錯會了他的意,他那意思分明是:老夥計,別自討苦吃了。
他是個不錯的人,幾處幹部調整都順了我的意,而且待要落實我的第二把火又苦無資金時,他竟帶頭出去化緣。應該說,是他助我完成了第二把火。
有人說,他這是為了打擊我,或者是為了我的背景,我卻不這樣認為,要不然,你為什麽不能這樣呢?說這話完全別有用心。
他的目的就是要我一心一意抓經濟,他認為我是抓經濟的好手,居然又有人說是為了共同的政績,有什麽不好嗎?不就是想做點兒事兒嗎?為什麽非要分得這樣清?
不過,我沒負了他,經過三年地打拚,經濟居然奇跡般活了起來。
看來,不少事還是需要破題的,一旦破了題,也快。單是那數十個大項目,居然有六個世界五百強的項目,大且沒有汙染,我從開始就堅持了這樣的原則。
不要以為這樣會自討麻煩,其實,有時候能夠保持尊嚴本身就是尊嚴,反而有利於提高自己。
我沒有讓他化緣時的許諾落空,因為我們總算擁有了自己的財政,我們完全有理由感到成就與自豪。擁有這樣的感覺,是件了不起的大事。
難道就不能以此作為激勵幹部的一項措施?我向他提了這樣的建議,他甚高興。
恰如他所說,這是一項事業,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要調動集體的智慧。
我糾正了他,不,是群體,包括全縣人民。這不是在說大話,確是我當時真實的感覺。
他先是一愣,繼而與我相視而笑。
那一刻,我感到了默契,因為默契而掃光了心中所有的陰霾,竟是寧靜,又安詳。
——非是所有的人都不懷好意,也非是所有的人都在以我為中心謀取私利,盡管有的人憑想象便斷定如此——我都這樣,你便不這樣嗎?豈非神人?
就這樣簡單的邏輯,似乎便把人變成了神,所以便會有數不清的阻力——連你真心待他好的人都會反過來反對你,指不定什麽時候就會中箭落馬,哪怕不是公認的經濟上的或者因經濟而色上的,這畢竟是個高風險的行業,而我卻打定了主意:不躲箭,隻管前行。
隻要具備了堅定的意誌和高貴的品德,牛鬼蛇神都會遠避。如是說,並非就否定了風險的存在,畢竟做事還要有“運”的,譬如官運商運之類。
不過,我對這裏的“運”有不同的理解:顯然不是通常所說的定數,裏麵該是蘊含了兩個變化:
一是過去我會把1000元當成至寶,因為1000元能夠辦許多事,而現在卻不同了,即使10000元又算得了什麽,不單純因為有錢了,還有一個看問題層次的問題。
另一個是,我不謀取私利,但也不是神人,相互的妥協必定會有的,因為妥協隻是一種方法,而且有時候卻是必需的,盡管妥協跟受人錢財一樣都是針對原則的。
譬如收人2000元錢,不收是不行的,否則要得罪一圈的人,事情指不定就無法開展,隻好委屈原則了,隻不過處置方式倒是可以靈活些,免得賺了臊身上。
這兩個變化麵對著“滿足了多數人的利益便不一定沒有人反對”的事實,事情就顯得玄乎,即“運”。對於“運”,人該是有預感的。
那一段,我總是麵熱心跳莫名其妙地慌亂不已,醫生肯定地說,這不是病,或許太累了,為了全縣父老。難免要少不了這樣的阿諛奉承,往常聽慣了倒也覺不出什麽,現在卻愈加讓我慌亂不已。
果然,便出了事——新落成的商貿大廈失火了,死了三十幾號人。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而且是由我親自抓的項目。
我自信在這個項目上自己沒有見不得人的勾當,唯一不放心的就是總經理這個龜兒子,這是個無賴,一向因了與書記的姐夫郎舅的關係而趾高氣揚,我瞧不起他,卻又必須容忍他,我認為這是風度。大火撲滅之後,我便差人找他,遍尋不見,我原以為這個肥豬也死了,不料這龜兒子竟跑了。
書記不是個沒有良心的人,緊急常委會上他首先為我開脫了責任,而且堅決不同意如實上報,雖然也有幾位,當然也包括我不同意,但他使用了表決程序,不同意的也隻有同意了。這是原則。我太累了,有些稀裏糊塗。
且不可等閑了傳媒的作用,未及我完全清醒過來,已然傳遍了全國。我感到恐懼,因為自己的前途,也因為犯罪感。
調查組來了,我莫名其妙地打了嶽父的電話,打通了卻又不知該說些什麽,嶽父倒象是理解我,說他的那個關係死了,沒死也不見得能保得了我,這是個坎兒,要冷靜。
我必須要冷靜,可又怎麽能冷靜得了?象是一艘船,忽而躍上浪尖,忽而又跌入深穀。我再也沒有什麽動作,幾乎是在漂泊中等死一般度過了這段時光。
——處理決定下來了,書記的舅哥批捕了,我被調任人
大主任,雖說是平調,卻不可同日而語了,但比起被免職的那位副縣長倒是強了許多。
據說,這個結果也是書記竭力運作的結果,他本人也被記了大過。
這已經是個不錯的結局了,他比我強,竟沒有茫然無措。我想感激他,卻不知說些什麽,隻露出了比哭還難看的笑,而他卻難得的淡然。
這就是水平上的差別,雖然我已許久沒有肢體上的這種外露,但我終究沒經得住考驗,我不得不服他。
到了人大,倒是清淨了許多,而且沒有狗眼看人低的那種人物出現。
在這裏,有必要對這種狗東西作一下介紹以便於兄弟們警惕:這種狗東西是無孔不入的,之所以稱之為狗東西就是因為它時而能夠象狗一樣舔屁股,時而又趾高氣揚起來,衝人汪汪不停,不敢下口,卻惹人厭。這算是一種功能,具備了此等功能,經常地會得到好處,但長遠就不行了。
這一段裏肯定也不是沒有,或許因為我太過恬淡而沒有感覺,恬淡顯然是對付這種狗東西最有效的措施。
事實上,因為恬然,我定不去求他們,又何苦要自尋煩惱呢?隻是由於年齡的關係,又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我不甘心,這種難得的清淨無疑助長了我的不甘心。
我努力地勸著自己,這個念頭卻日益強烈起來。強烈起來,我也沒有采取行動,因為我已無計可施了,無計可施的無奈最容易轉化為頹廢,頹廢就頹廢吧,反正無計可施。
也不是沒有辦法,經曆分明在告訴我,心理問題必須要靠時間來醫治,或許還有一點點希望吧,隻是我還沒有發覺。
這樣的掙紮當然無助於根治越來越濃的頹廢,然而,正當我欲被頹廢完全吞噬的時候,卻突然湧上了這樣的念頭:我是有罪的,這樣的結果已是不錯了。
既然喜歡恬淡的生活,又何苦去爭呢?這樣的念頭雖讓我冷汗淋漓,卻無法說服我。
某夜,一個更強的聲音突然來質問我,難道人大就不能工作嗎?我豁然而醒,自此,居然也做了不少的工作,而且因為工作竟也讓自己心安下來,原來自己居然還有深深地愧疚,這是個意外的發現,我在贖罪。
命運當真是不可捉摸的,千萬別以為自己便能掌握了命運,尤其在我們這個行當。一年之後,我居然被提拔做了副市長,而且跨過了由縣長至********的角色轉換。這是個不可思議的結果,直到省委組織部找我談過話之後,我仍是似是而非。這是我唯一的一次沒有運作過的提拔,可別再象現實中“代縣長”那次那樣。
我猜書記必是早已探知了這個結果,難怪他那幾天跑人大跑得勤了,而且對我甚是討好。原以為失火案還會有什麽反複,不料竟是這麽個結果!兀自驚疑不定,但分明地,我已感受到了他嫉妒的目光,因為這原是他竭力謀取的職位,反而落到了我的頭上。
我又忙碌起來,但我沒有忘了根本,當他衝我急步走來的時候,我快步迎上去,當手握到一起時,我驚奇地發現,自己居然仍比他多站了一級台階,以致於自己略矮於他的身材反高出了半截。
後來,據說是我嶽父的那位朋友的兒子幫了我。又據說,我嶽父找過他。他竟是比老子更有魄力,更講義氣。我問了嶽父他的電話,我覺得自己沾了恩惠該給人打個電話。
嶽父也一改常態,說全給你了。
他愈見不行了,我卻說,又怎麽會呢?心裏確也這樣想的。
電話一打即通,聽得出來,這是個爽快人,他說,好好幹吧,兄弟,畢竟年輕,有前途。
四十多歲的人了,怎麽能算年輕呢?我謙虛著,卻已類似於妄語了。因為他更年輕,據說,還不到四十歲,已是副部級,不過,隻是相當,因為他是經商的。
他說,我才不屑做那勞什子官哩。
我沉默了,直至掛了電話。不當官?又能幹什麽呢?我想著,便勸自己該想想如何幹了。
至於怎麽幹,相信兄弟們定已猜出了個八九,便不再贅述,隻說我莫名其妙地又湧上了一股擔憂:我正分管著全市的城建工作,與他所從事的恰一致,莫非……?要不然,他為什麽對我這樣客氣?越想越真,我開始恐懼起來,眼前盡是報道中的那些落馬者的形象——我是不能不辦的,但若辦了……我不敢想下去,我甚至開始怕聽電話,唯恐是他,卻一直不是他,他再也沒有給我打過電話,但我還是怕。
說到這裏,政治家變得苦澀起來,自我解嘲道,反正是“假如”唄,倒總算暢酣淋漓了一番,現實中少有這樣的機會。說完,停頓了許久,神色竟又恢複了些,隻聽他說道,還是聽從組織的安排吧,反正都是工作唄。
難道果真能出現“假如”那樣的戲劇場麵嗎?兄弟們紛紛猜測著,因為與他相處的這段時間裏,兄弟們能夠明確地感受到,若是他說服從組織安排的話,必已有了幾成的把握,否則,他寧肯閉口不談。
或許果因為工作,他成了一個極富修養的人,兄弟們都盼著這樣的結局,而他此時已恢複了常態,冷一樣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