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和四川戰火不息,雲貴兩省也是戰‘亂’不休,閩浙地區的局勢也好不到哪去,時不時有一些小股叛‘亂’武裝冒頭……


    原本動‘亂’之源的廣東和廣西兩省,卻是奇跡般安穩下來,大的戰‘亂’早已平息一年多,並以讓人瞠目結舌的速度瘋狂發展繁榮起來。[txt全集下載].訪問:.。


    無論在哪個時代哪個國家,除非特殊的經濟環境和經濟政策,否則一個安穩的環境對於經濟的自愈和發展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廣東省的經濟底子本就不錯,想要快速發展起來根本不難,後世的廣東就是最好明證。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不斷修繕,此時廣東境內的官道寬敞而又平坦,對於陸路行商的速度提升不小,原本需要三天時間還得耗損車馬的路途,眼下隻需一年多時間趁馬損耗也減少到最小。


    水路‘交’通更不用說,不僅內河‘交’通恢複了戰‘亂’之前的水平甚至更甚一籌,近海遠洋‘交’通的發展才叫日新月異勢不可擋。每日廣東幾處大碼頭都是船來船往熱鬧不凡,單單收取船舶入駐費%哈,m.就是一筆不菲銀錢。


    依靠繁華的外洋以及內陸商業往來,加上以總督衙‘門’為首的廣東各級官府衙‘門’暗中推‘波’助瀾,短短年餘時間廣東邊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有了雄厚的經濟基礎以及財政收入為後盾,吳可以總督衙‘門’名義大搞基礎設施建設,為廣東省今後的再次發展騰飛更填助力。


    因為鄉勇隊各種重要工廠的建設以及投產,加上兩廣總督衙‘門’大力推廣扶持,以廣州為核心周圍百裏範圍形成了一個輕工業集群。


    因為經常與洋人打‘交’道的緣故,廣東商人的眼界和思想比內陸商人要開放得多,對於工廠這類事務並不陌生也不排斥,在吳可以及鄉勇隊入駐廣東之前也不是沒人嚐試開辦過,可惜當時兩廣局勢太不穩當加上光複對此幾乎沒有支持,相反還以通洋為名大肆盤剝,所以廣東輕工業發展一直都處於原始萌芽狀態。


    要知道,廣東十三行的經濟實力可不是開玩笑的,他們這些經常跟洋人打‘交’道的商業勢力,哪能不知道開辦工廠的好處以及巨大利潤?


    不然伍家為什麽要跑到美國去投資鐵路,‘花’費大筆銀子卻白白替外國做了嫁衣裳,還不是國內局勢和政策不允許麽?


    現在情況不同了,總督衙‘門’以及各級官府鼓勵商人們開辦工廠,聞風而動的商人們哪還會客氣,紛紛利用手頭資源‘弄’來工廠機械設備,在鄉勇隊所辦一係列工廠的刺‘激’下紛紛跟進,廣東短短時間各地輕工業工廠遍地開‘花’好不熱鬧。<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當然,在這過程當中自然引起過反彈和‘波’折,特別是一些思想極端保守的商業勢力以及主要依靠田租為生的頑固鄉紳地主勢力,他們恐懼一切新事物的出現,更別說新式工廠的出現嚴重衝擊了他們的利益和權益,自然就不用指望他們會有什麽好臉‘色’笑臉相待了。


    這些家夥都是不折不扣的地頭蛇,在地方上的勢力極其龐大,兩和起來就算總督衙‘門’也得顧忌一二。當然忌憚是相對了,這些頑固鄉紳勢力實力強勁不假,但能開得起又願意開辦新式工廠的廣東商人,也一個個資本雄厚勢力非凡,也不是那幫地主老財想怎麽樣就怎麽樣的。


    尤其是眼下廣東局勢穩定,各地匪患以及惡霸勢力在鄉勇隊的嚴厲打擊下,不是灰飛湮滅就是損失慘重老實龜縮不出,地頭蛇們一些以前慣用的縱匪行凶的手段已經不好應,而正常手段根本就不能給開辦新式工廠的商人勢力以沉重打擊。


    更別提總督衙‘門’明確表態支持新式工廠的出現,各地官府衙‘門’就算有什麽舉動都得掂量掂量後果,再說了新式工廠的開辦對當地經濟的促進作用可以說立杆見影,時間一長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就連地方官府都不願意輕易把這樣的財神‘逼’走,那些頑固的地主鄉紳勢力就更不用說了。


    大量新式工廠的出現,一下子便多出來成百上千的工作崗位,而且隨著工廠規模和數量的不斷增大而迅速增多,這對於普通的平明百姓而言自然是好事一件,起碼多了一個討生活的路子不是?


    最受傷的依舊還是地方上的頑固地主老財,與新式工廠的吸引力比起來,種地的‘性’價比實在不劃算,結果一個沒注意手下的佃戶紛紛跑路加入工廠成為神奇有新鮮的工人,讓頑固的地主老財們恨得直咬牙。


    也許有人會說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還不是應有盡有?


    在別的地方可能就是如此,可在兩廣情況就不是這樣了。


    別忘了由總督衙‘門’親自主持的修繕官道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一直都在進行,而且規模越來越大招募的青壯人手也越來越多。


    別的不說,其它省份湧向兩廣地區的流民,基本上便被宗族衙‘門’組建的工程部隊一網打盡。因為連年戰‘亂’而流離失所的百姓,基本上也都參加了由官府親自主持的工程部隊。


    由於手頭財政比較寬裕,總督衙‘門’經過調查研究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一些主要官道的修繕全都由總督衙‘門’親自掌握的工程部隊負責,但是總督衙‘門’分派下去的官吏‘精’力有限,更詳細更瑣碎的某些基礎設施比如農田水渠還有州縣境內的鄉級馬路建設,不可能全部‘交’由總督衙‘門’組建的工程部隊負責。


    一些邊邊角角對質量要求不高的基礎工程,便由總督衙‘門’派員監督,各地方官府衙‘門’挑選地方實力派組建小規模的工程隊承建。


    這是一個分蛋糕的好機會,承建官府工程不僅能賺到源源不大的銀子,還能討好了當地的官老爺何樂不為?


    結果各地實力派人物紛紛響應官府號召,拉起人馬組建各自的工程隊擦於官府工程。至於各地官府是如何分配資源的總督衙‘門’監督人員管不著,隻要不做得太過分就睜隻眼閉隻眼當做沒看見。


    這麽一搞總督衙‘門’身上的擔子一輕,各地官府都能從基礎設施建設中撈到好處,而地方實力派也能跟著分潤分潤油水,參與工程建設的百姓也有了撈外快的機會,可以說得上皆大歡喜。


    也正是地方上都組建了建築工程隊,基本上閑散人等全都被一掃而空,等到以廣州為中心的工廠區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需要招募大量工人自然會跟頑固地主老財搶奪寶貴的佃戶資源,這就是主要矛盾所在。


    當然了,地方上鬥爭‘激’烈歸‘激’烈,在當地官府以及總督衙‘門’監督員的技監視下,地方上也沒敢鬧騰得太過,兩廣總督吳可不是善茬,誰都不願意輕易把自個搭進去試一試總督大人的怒火。


    廣東經濟除立刻內部挖潛之外,自然少不了外部的強大助力。


    首先便是突然興起的近海貿易,因為與湘軍關係變得十分惡劣,湘軍掌握的湖廣以及兩江地區處處設限,路上更是層層設卡盤剝來往商旅,對廣東的商業發展極為不利。


    盡管心中氣惱萬分卻也無可奈何,大家都是大清總督級高官,在各自地盤上想要實施什麽策略,除非朝廷強力幹涉否則外人沒資格置喙什麽。


    如果放在和平時期,湘軍這種瘋狂的設卡盤剝行徑自然討不到好,根本無需兩廣方麵彈劾,兩江和湖廣地區內部鬧騰起來,就夠湘軍大佬們好好喝一壺的,可誰叫此時正是戰‘亂’事情軍權大過一切呢?


    湘軍一直飽受財政困擾,逮著了機會還不狠狠搜刮啊?


    就算朝廷出麵調停湘軍上下也有得說,此時他們圍攻金陵甚急總不能因為財政問題,而最終功虧一簣吧?


    更不要說朝廷本就沒有調停的意思,他們還巴不得兩江跟兩廣掐得越厲害越好。


    活人總不可能被‘尿’憋死,既然廣東與外界的陸路‘交’通被湘軍搞得烏煙瘴氣,也就隻好大力發展近海貿易了。


    反正廣東地區的船舶業十分發達,起碼在這時代的大清份屬第一,各種類型的貨運商船應有盡有,沿著近海前往內陸沿海城市完全不是問題。


    這時候就先賢出兩廣水師的重要‘性’來了,因著水師年餘時間的大力剿匪,起碼廣東外海的海盜勢力被剿得七七八八,海上貿易少了一分風險多了一份保障。


    而已吳可在兩江以及直隸地區的關係,為治下商人鋪平前往內陸港口城市的阻礙卻是沒有任何問題,隻不過一封書信便可輕鬆解決。


    眾所周知,海洋貿易對於一地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就算隻是大清內部的近海貿易,對於廣東省的經濟發展也是極有好處的。


    別的不說,自從與內陸地區的近海貿易打通以來,廣東市麵上便多了不少內陸特產,很多隻有內陸菜油的東西如今也逐漸在廣東流行起來,不僅促進了商業發展同時也加強了廣東與內陸的‘交’通,這就是最好的明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列強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排雲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排雲掌並收藏新列強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