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秀這廝,確實是個人才!
這是吳可了解了雲南之前的變故後,心中湧起的奇妙想法。
當時他還在淮北坐鎮,四處絞殺流寇開墾荒地,大部分注意力被兩江戰事以及太平軍吸引,根本就不知道雲南還有這麽一位強人。
確實是強人,當時整個大清的起義武裝中隻有太平軍建立政權,被視為朝廷之心腹大患。那時節撚匪氣勢也是極盛,擁兵數十萬縱橫河南山東以及周圍省份,氣焰囂張卻隻知流動作戰沒有一個牢固根據地。
沒想到屈居邊陲的回民首領卻有此等格局,隻要好好經營大理再打上幾個勝仗,說不定就有了一番氣象,就算比不得太平天國但其存活能力將比撚匪更強。
當時由廣東天地會殘餘武裝組建的大成國還沒建立,而且大成國建立以來在軍政以及民政兩方麵的建樹比之杜文秀差了不少,不然也不會那麽輕易就被兩廣清軍搞定。
果然沒出他所料,杜文秀這廝在雲南開創一番局麵。
大理背靠蒼山,麵向洱海,以上下兩關為咽喉,地勢極為險要。以杜文秀為首領的大理政權建立之後,這廝領導所部人馬利用良好的地理條件,修營築壘屯集糧草,做好了防禦雲南清軍進攻的準備。
@,..
當時的情況對於杜文秀政權十分有利,朝廷正在全力圍剿太平軍,兩江,亮廣還有閩浙烽火連天,全國各地的綠營清紛紛來援,雲南清軍自然沒能例外,導致雲南境內清軍數量稀少戰力不強,給了杜文秀等武裝力量寶貴之極的發展時間。在雲南清軍千總張正泰率兵來犯失敗之後,清軍又多次組織力量向大理進攻。
賓川團練首領董家蘭和太和縣逃亡地主豪紳趙雲壽、李根香等人組織“義興營”團練軍,聯合敗退到鶴慶的張正泰和屯紮姚州的提督文祥所部清軍,企圖摧毀杜文秀部控製的大理政權。
1857年夏,文祥指揮清軍進攻下關東麵的趙州。時值滇東、滇南回民武裝力量圍攻昆明,滇西杜文秀部乘機襲擊文祥部後路。文祥部清軍腹背受敵潰不成軍,文祥退回鎮南州(今南華),彌渡和雲南縣(今祥雲)為杜文秀部人馬占領。
1859年2月,董家蘭指揮“興義營”團練軍,水陸兩路對大理發動突然襲擊。潛伏在大理城下的數百名練勇利用夜暗,用棺木裝火藥將城牆炸開,奪占了東門城樓,但從洱海進攻的團練主力因遇到大風浪,未能按期到達以致對大理的襲擊又遭失敗。
不久,董家蘭因援鄧川(今洱源東南)被杜文秀部擊斃,張正泰亦因內訌被部下殺死。張董二人既死所部團練軍一蹶不振,陸續被大理城杜文秀部消滅。於是滇西回民武裝聲勢大振,乘機向四外大肆擴張。
因為在杜文秀手上連戰連敗,以致官府“是時無敢言複大理者”.
因清軍屢敗新任雲貴總督於1860年1月奏請以總兵褚克昌署理雲南提督,辦理滇西軍務。之後褚克昌率兵西上,經祿豐、楚雄,於3月間至鎮南州,接任提督職務。他一麵分兵進攻杜文秀部占據的姚州、大姚,一麵率主力繼續西進。
杜文秀眼見清軍氣勢太盛大急忙收縮兵力,主動放棄沙橋(鎮南西北)、雲南驛(雲南縣東南)等據點,退守易守難攻的大理縣城。褚克昌率軍尾追至大理縣城下,指揮所部清軍進攻縣城和彌渡、紅岩(彌渡西北)等地。
麵對褚克昌部清軍的大舉進攻,杜文秀一麵派人發動滇東、滇南回、漢、彝各族百姓幫忙以牽製清軍,一麵催調正在進攻緬寧(今臨滄)的大都督蔡法春率軍回援,同時致書澂江的馬德新部,請求派兵支援配合,以切斷褚克昌部的後路,行成東西夾擊的態勢。
……
1858年,滇東、滇南回民武裝力量從昆明撤圍散歸各地之後,當時的雲南巡撫即調集清軍向回民進攻,回民被迫起而自衛。馬德新、馬如龍因個人目的沒有得到滿足,也乘機再次起兵,於是滇東、滇南回民武裝力量又得到了發展。
1860年春,馬如龍受馬德新之命,率部西援杜文秀,4月底與李芳園部會合,共萬餘人,由南安州直逼楚雄。回民武裝聯軍於5月3日攻克廣通,5日在回鐙關(廣通西南)大敗楚雄清軍來援人馬,擊斃清軍遊擊高天澤。
8日,又在小腰站殲滅楚雄清軍千餘人,擊斃千總蘇鎮東。“楚雄得力將弁,無出高天澤、蘇鎮東右者,相繼敗沒,兵勇奪氣。”5月21日滇東、滇南回民武裝包圍了楚雄府城。
楚雄清軍連敗兩仗、士氣低落的楚雄清軍人馬無力阻擋回民武裝的銳利攻勢,楚雄知府楊覲向署理提督褚克昌求救。褚克昌正在進攻彌渡、紅岩,無兵可派,隻得盡撤鎮南大營清兵赴援楚雄。
6月5日,褚克昌率軍親抵楚雄府城,馬如龍、李芳園指揮回民武裝力量晝夜圍攻,於6月11日用地雷轟塌城垣二十餘丈攻入城內。城中清軍一部投降大部被殲。知府楊覲、副將慶連等被打死,褚克昌見機得快逃往鎮南。
回民武裝聯軍攻占楚雄,不但切斷了楚雄清軍的後路,而且由於清軍官兵的父母妻子多寓居楚雄,以致前線軍心瓦解無意作戰。盡管褚克昌部將楊有才、張玉柱所部清軍攻占了彌渡和紅岩,卻無法擺脫這種不利的困境。
而此時滇西回民武裝又從西麵發動了強大的攻勢,使清軍腹背受敵更形狼狽。大理回軍大都督蔡法春於1860年4月底攻陷緬寧後,即率領雲州、順寧、蒙化、緬寧回民武裝二萬餘東下,楊德明等也率大理、蒙化回民武裝八千餘人,在雲南縣與之會合聯合向彌渡、紅岩等地進攻。
雙方連日交戰清軍傷亡慘重,褚克昌得力將領張福保、楊有才、陳開榜、王有才等被打死。褚克昌慌忙從鎮南回到雲南縣大營指揮作戰,仍無法挽回敗局。最後清軍因糧盡兵潰,遊擊張玉柱、守備孫占魁率部投降大理政權,紅岩、彌渡先後失守再次落入回民武裝手中。
大理杜文秀部回民武裝隨即進攻雲南縣清軍大營,並分兵一路由虎應龍、保文明、桂春亮率領北攻賓川。這時馬如龍率領的滇東、滇南回民武裝也先後攻占了南安州、鎮南州和定遠(今牟定)縣城,控製了楚雄府全部州縣。
清軍署理提督褚克昌見處在各路回民武裝東西夾擊之下的雲南縣清軍大營危在旦夕,便以往援賓川為借口率部撤離,僅留守備周士傑等防守。大理蔡法春見此便集中兵力猛攻雲南縣清軍大營,經十幾天激戰全殲守敵,接著又轉攻賓川。
此時褚克昌紮營於賓川縣城以北的太和村,蔡法春率大理回民武裝趕到後,首先占據賓川北山切斷清軍糧路,然後實施包圍。8月18日大理回民武裝發起進攻,9月9日攻破賓川清軍大營全殲守敵,並殺死雲南署理提督褚克昌。
褚克昌部全軍覆滅,雲南清軍聞風喪膽,“自此愈不敢言西上矣”。
這時的雲南形勢對各路回民武裝力量非常有利,如果杜文秀和馬如龍加強團結,把滇西和滇東、滇南回民武裝統一起來,或者繼續維持一定形式的聯合,乘勝出擊擴大戰果,則很有可能置實力弱小的雲南清軍於死地。
可惜的是,各路回民武裝中沒有一個洪大天王似的人物,各部首領雖然都是回民卻誰都不服誰。馬如龍自謂有功不願居杜文秀之下,竟率滇東、滇南回民武裝返回澂江。不久馬如龍等第二次圍攻昆明,圍城僅十日即被迫撤圍。
而在杜文秀的指揮下,滇西回民武裝攻勢如潮,迅速掃清了大姚、姚州等地的殘餘清軍,各將領乘勝向滇西各地清軍發起進攻。蔡德春到楚雄與已參加了滇西回民武裝的李芳園會合後,於11月率軍攻占了祿豐縣和安寧州城。
與此同時,陳義、楊德明、馬金保、張遇泰等率部攻占了鶴慶、劍川和麗江城;虎應龍、桂春亮率部進攻永北廳(治今永勝);蔡法春則率部返回雲州、順寧,轉攻永昌府(治今保山)。
1861年3月,大理回民武裝蔡法春、陳義率部由南北兩路包圍了永昌府城,經數月圍攻於7月底攻克。8月楊榮、張遇泰克雲龍州城(今雲龍),姚得勝、保文明、虎應龍克永北廳城,9月馬成克龍陵廳城,10月蔡法春、馬國璽克騰越廳城(今騰衝)。
在此期間,滇西回民武裝還擊退了署雲南提督申有謀進攻大理的攻擊,奪回了被清軍一度占領的廣通、祿豐等城,申有謀狼狽不堪率殘兵不足千人逃回省城。
至此,西達龍陵、騰越、雲龍、永昌,東至楚雄、廣通、元謀、祿豐,南至緬寧、順寧、雲州,北抵劍川、鶴慶、麗江、永北,滇西二十餘廳州縣都在大理政權的控製之下。
而就在這時,吳可的老丈人張亮基調任雲貴總督,所麵臨的形勢不容樂觀……
這是吳可了解了雲南之前的變故後,心中湧起的奇妙想法。
當時他還在淮北坐鎮,四處絞殺流寇開墾荒地,大部分注意力被兩江戰事以及太平軍吸引,根本就不知道雲南還有這麽一位強人。
確實是強人,當時整個大清的起義武裝中隻有太平軍建立政權,被視為朝廷之心腹大患。那時節撚匪氣勢也是極盛,擁兵數十萬縱橫河南山東以及周圍省份,氣焰囂張卻隻知流動作戰沒有一個牢固根據地。
沒想到屈居邊陲的回民首領卻有此等格局,隻要好好經營大理再打上幾個勝仗,說不定就有了一番氣象,就算比不得太平天國但其存活能力將比撚匪更強。
當時由廣東天地會殘餘武裝組建的大成國還沒建立,而且大成國建立以來在軍政以及民政兩方麵的建樹比之杜文秀差了不少,不然也不會那麽輕易就被兩廣清軍搞定。
果然沒出他所料,杜文秀這廝在雲南開創一番局麵。
大理背靠蒼山,麵向洱海,以上下兩關為咽喉,地勢極為險要。以杜文秀為首領的大理政權建立之後,這廝領導所部人馬利用良好的地理條件,修營築壘屯集糧草,做好了防禦雲南清軍進攻的準備。
@,..
當時的情況對於杜文秀政權十分有利,朝廷正在全力圍剿太平軍,兩江,亮廣還有閩浙烽火連天,全國各地的綠營清紛紛來援,雲南清軍自然沒能例外,導致雲南境內清軍數量稀少戰力不強,給了杜文秀等武裝力量寶貴之極的發展時間。在雲南清軍千總張正泰率兵來犯失敗之後,清軍又多次組織力量向大理進攻。
賓川團練首領董家蘭和太和縣逃亡地主豪紳趙雲壽、李根香等人組織“義興營”團練軍,聯合敗退到鶴慶的張正泰和屯紮姚州的提督文祥所部清軍,企圖摧毀杜文秀部控製的大理政權。
1857年夏,文祥指揮清軍進攻下關東麵的趙州。時值滇東、滇南回民武裝力量圍攻昆明,滇西杜文秀部乘機襲擊文祥部後路。文祥部清軍腹背受敵潰不成軍,文祥退回鎮南州(今南華),彌渡和雲南縣(今祥雲)為杜文秀部人馬占領。
1859年2月,董家蘭指揮“興義營”團練軍,水陸兩路對大理發動突然襲擊。潛伏在大理城下的數百名練勇利用夜暗,用棺木裝火藥將城牆炸開,奪占了東門城樓,但從洱海進攻的團練主力因遇到大風浪,未能按期到達以致對大理的襲擊又遭失敗。
不久,董家蘭因援鄧川(今洱源東南)被杜文秀部擊斃,張正泰亦因內訌被部下殺死。張董二人既死所部團練軍一蹶不振,陸續被大理城杜文秀部消滅。於是滇西回民武裝聲勢大振,乘機向四外大肆擴張。
因為在杜文秀手上連戰連敗,以致官府“是時無敢言複大理者”.
因清軍屢敗新任雲貴總督於1860年1月奏請以總兵褚克昌署理雲南提督,辦理滇西軍務。之後褚克昌率兵西上,經祿豐、楚雄,於3月間至鎮南州,接任提督職務。他一麵分兵進攻杜文秀部占據的姚州、大姚,一麵率主力繼續西進。
杜文秀眼見清軍氣勢太盛大急忙收縮兵力,主動放棄沙橋(鎮南西北)、雲南驛(雲南縣東南)等據點,退守易守難攻的大理縣城。褚克昌率軍尾追至大理縣城下,指揮所部清軍進攻縣城和彌渡、紅岩(彌渡西北)等地。
麵對褚克昌部清軍的大舉進攻,杜文秀一麵派人發動滇東、滇南回、漢、彝各族百姓幫忙以牽製清軍,一麵催調正在進攻緬寧(今臨滄)的大都督蔡法春率軍回援,同時致書澂江的馬德新部,請求派兵支援配合,以切斷褚克昌部的後路,行成東西夾擊的態勢。
……
1858年,滇東、滇南回民武裝力量從昆明撤圍散歸各地之後,當時的雲南巡撫即調集清軍向回民進攻,回民被迫起而自衛。馬德新、馬如龍因個人目的沒有得到滿足,也乘機再次起兵,於是滇東、滇南回民武裝力量又得到了發展。
1860年春,馬如龍受馬德新之命,率部西援杜文秀,4月底與李芳園部會合,共萬餘人,由南安州直逼楚雄。回民武裝聯軍於5月3日攻克廣通,5日在回鐙關(廣通西南)大敗楚雄清軍來援人馬,擊斃清軍遊擊高天澤。
8日,又在小腰站殲滅楚雄清軍千餘人,擊斃千總蘇鎮東。“楚雄得力將弁,無出高天澤、蘇鎮東右者,相繼敗沒,兵勇奪氣。”5月21日滇東、滇南回民武裝包圍了楚雄府城。
楚雄清軍連敗兩仗、士氣低落的楚雄清軍人馬無力阻擋回民武裝的銳利攻勢,楚雄知府楊覲向署理提督褚克昌求救。褚克昌正在進攻彌渡、紅岩,無兵可派,隻得盡撤鎮南大營清兵赴援楚雄。
6月5日,褚克昌率軍親抵楚雄府城,馬如龍、李芳園指揮回民武裝力量晝夜圍攻,於6月11日用地雷轟塌城垣二十餘丈攻入城內。城中清軍一部投降大部被殲。知府楊覲、副將慶連等被打死,褚克昌見機得快逃往鎮南。
回民武裝聯軍攻占楚雄,不但切斷了楚雄清軍的後路,而且由於清軍官兵的父母妻子多寓居楚雄,以致前線軍心瓦解無意作戰。盡管褚克昌部將楊有才、張玉柱所部清軍攻占了彌渡和紅岩,卻無法擺脫這種不利的困境。
而此時滇西回民武裝又從西麵發動了強大的攻勢,使清軍腹背受敵更形狼狽。大理回軍大都督蔡法春於1860年4月底攻陷緬寧後,即率領雲州、順寧、蒙化、緬寧回民武裝二萬餘東下,楊德明等也率大理、蒙化回民武裝八千餘人,在雲南縣與之會合聯合向彌渡、紅岩等地進攻。
雙方連日交戰清軍傷亡慘重,褚克昌得力將領張福保、楊有才、陳開榜、王有才等被打死。褚克昌慌忙從鎮南回到雲南縣大營指揮作戰,仍無法挽回敗局。最後清軍因糧盡兵潰,遊擊張玉柱、守備孫占魁率部投降大理政權,紅岩、彌渡先後失守再次落入回民武裝手中。
大理杜文秀部回民武裝隨即進攻雲南縣清軍大營,並分兵一路由虎應龍、保文明、桂春亮率領北攻賓川。這時馬如龍率領的滇東、滇南回民武裝也先後攻占了南安州、鎮南州和定遠(今牟定)縣城,控製了楚雄府全部州縣。
清軍署理提督褚克昌見處在各路回民武裝東西夾擊之下的雲南縣清軍大營危在旦夕,便以往援賓川為借口率部撤離,僅留守備周士傑等防守。大理蔡法春見此便集中兵力猛攻雲南縣清軍大營,經十幾天激戰全殲守敵,接著又轉攻賓川。
此時褚克昌紮營於賓川縣城以北的太和村,蔡法春率大理回民武裝趕到後,首先占據賓川北山切斷清軍糧路,然後實施包圍。8月18日大理回民武裝發起進攻,9月9日攻破賓川清軍大營全殲守敵,並殺死雲南署理提督褚克昌。
褚克昌部全軍覆滅,雲南清軍聞風喪膽,“自此愈不敢言西上矣”。
這時的雲南形勢對各路回民武裝力量非常有利,如果杜文秀和馬如龍加強團結,把滇西和滇東、滇南回民武裝統一起來,或者繼續維持一定形式的聯合,乘勝出擊擴大戰果,則很有可能置實力弱小的雲南清軍於死地。
可惜的是,各路回民武裝中沒有一個洪大天王似的人物,各部首領雖然都是回民卻誰都不服誰。馬如龍自謂有功不願居杜文秀之下,竟率滇東、滇南回民武裝返回澂江。不久馬如龍等第二次圍攻昆明,圍城僅十日即被迫撤圍。
而在杜文秀的指揮下,滇西回民武裝攻勢如潮,迅速掃清了大姚、姚州等地的殘餘清軍,各將領乘勝向滇西各地清軍發起進攻。蔡德春到楚雄與已參加了滇西回民武裝的李芳園會合後,於11月率軍攻占了祿豐縣和安寧州城。
與此同時,陳義、楊德明、馬金保、張遇泰等率部攻占了鶴慶、劍川和麗江城;虎應龍、桂春亮率部進攻永北廳(治今永勝);蔡法春則率部返回雲州、順寧,轉攻永昌府(治今保山)。
1861年3月,大理回民武裝蔡法春、陳義率部由南北兩路包圍了永昌府城,經數月圍攻於7月底攻克。8月楊榮、張遇泰克雲龍州城(今雲龍),姚得勝、保文明、虎應龍克永北廳城,9月馬成克龍陵廳城,10月蔡法春、馬國璽克騰越廳城(今騰衝)。
在此期間,滇西回民武裝還擊退了署雲南提督申有謀進攻大理的攻擊,奪回了被清軍一度占領的廣通、祿豐等城,申有謀狼狽不堪率殘兵不足千人逃回省城。
至此,西達龍陵、騰越、雲龍、永昌,東至楚雄、廣通、元謀、祿豐,南至緬寧、順寧、雲州,北抵劍川、鶴慶、麗江、永北,滇西二十餘廳州縣都在大理政權的控製之下。
而就在這時,吳可的老丈人張亮基調任雲貴總督,所麵臨的形勢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