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從湖廣總督任上,張亮基麾下有吳可這樣的悍將保駕護航,之後理任河南巡撫,安徽巡撫大都過得平安順遂,期間治下雖有戰火卻勞煩不到他,隻需做好民政工作安排好後勤補給就成。±,


    就算如此,十來年身處戰火第一線的經曆,依舊讓張亮基身心疲憊萬分,急需安寧環境好好的修養恢複。


    可惜,他後來赴任的閩浙和雲貴兩地都不太平,先是閩浙遭受太平軍石達開部肆虐,境內被打得一團亂糟,之後浙江戰事又牽製閩浙總督衙門極大精力,根本就沒有安心修養的時間和空閑。


    連年的戰亂讓張亮基不堪其擾,早已心生退意不願陷身其中,尤其當他將女兒嫁給兩廣總督吳可之後,就算他退了也不擔心家族沒有大樹依靠,所以在雲貴總督任上張亮基表現得中規中矩,並沒有太過急切想要將大理杜文秀剿滅。


    這時京城突然傳出朝廷欲換掉張亮基的流言,吳可不可能對此視而不見。


    他一邊傳信京城小弟探明情況,一邊寫信給福建的左宗棠,然後兩人聯合向張亮基詢問其心意。


    作為幫助吳可和左宗棠起家的大佬,不管心中有何想法,在張亮基有明確態度之前,他們都不適合做什麽動作,以免與張亮基的心意不合徒生間隙。


    兩人的謹慎小心收到了成效,張亮基在回信中表明他已身心疲憊,而雲貴兩省戰亂不休短時間內難以平定,對於雲貴總督的位子他並不眷戀,希望能調去一個環境穩定的地方好好修養一陣,實在不行告老還鄉也不是不成。


    作為南方三督聯盟資曆最高之輩,吳可和左宗棠都是跟著張亮基發家,所以地位十分超然和特殊。


    張亮基無論治政還是管軍能力都很一般,行事很符合清代傳統儒林士大夫風格,能力方麵比起吳可以及左宗棠都差了不少,但是幾十年官場生涯積累下的人脈關係,卻不是吳可和左宗棠能比得上的。


    作為朝堂中立派代表人物,張亮基與各方派係官員都有交情,作為南方三督聯盟與朝堂之間的聯絡人角色做得非常到位。[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別的不說湘軍上下就得承張亮基的情,要不是有時任湖南巡撫的張亮基大力支持的話,湘軍想要形成規模和戰鬥力,估計還得拖上幾年才成。


    而且張亮基在朝堂漢人大臣中的威望也不低,多年經營編織了一張巨大的人脈關係網,南方三督聯盟能過好幾年的安生日子,裏頭少不了朝堂上漢人大臣的暗中支持和幫助。


    這麽一位關係親近而且人脈廣闊的大佬,吳可和左宗棠怎麽都不願意張亮基就這麽告老還鄉。既然張老總督不願過戰火紛飛的生活,那就想辦法調到京城去就是,這點能耐他們還是有的。


    張亮基對於去京城還是比較滿意的,在與女婿吳可以及左宗棠的多番書信溝通後,便定下了這個調子。既然京城已有換將的流傳傳出,那他們幹脆順水推舟順便向朝廷討要一些好處。


    於是,三大總督第一時間動用各自關係,在朝堂上操作一番很快便有了結果,張亮基調任工部尚書,雲貴總督的差事便落到原兩廣總督勞崇光手裏。


    這一下大家明白了,原來在京城裏下暗手的家夥是勞崇光。要不是張亮基本有離任雲貴總督之心,南方三督聯盟少不得要找姓勞這廝的茬。


    估計這家夥被吳可強搶了兩廣總督寶座,這才實施的報複舉動。不過這家這次算是被吳可和左宗棠的狠了,以後也別指望會得到兩廣和閩浙方麵的任何支持,以雲南眼下的糟糕局勢有他好受的。


    不說雲貴兩省烽火連綿,同治四年年中,左宗棠籌備已久的福建馬尾造船廠開工建設,同時馬尾船政學堂正式掛牌招收學員,比真實曆史上整整早了一年有餘,而且有兩廣總督吳可暗中支持,無論是建設造船廠時的資金,還是開辦船政學堂時的規模和生員數量,都比曆史上要強上不少。


    左宗棠手筆之大可謂洋務派第一,自然引來朝堂諸公關注目光,吳可則趁此機會將培養的一幹水師預備將官一股腦送到了船政學堂。


    這些年來,他雖然沒大張旗鼓的搞各類學堂,但在私底下卻是從沒停止過對各類人才的培養。


    陸軍中設有教導大隊,凡是在平時與戰鬥中表現出色的底層士卒,每隔半年時間便挑選一次加入教導大隊,一邊學習文化知識另一邊學習軍中流傳下來,用書麵文字記載的統兵技巧以及排兵布陣之法。


    鄉勇隊內部堅持多年的‘識字運動’終於收到了豐碩回報,隻要肯努力上進底層士兵就不愁出頭之日。凡是提拔到教導答對的優秀士卒,基本上認字無礙學習能力可比大字不識一個的大老粗強多了。


    鄉勇隊自從調任兩廣以來,三年多時間一直沒怎麽參與大型戰鬥,難得的有如此安定環境慢慢提升實力。每半年教導大對招一次人手同時畢業一批士卒,三年多時間已經培養了足夠數量的低級武官,鄉勇隊數量沒有增加多少單戰鬥力卻不知不覺提升迅猛。


    兩廣水師內部也在鄉勇隊人馬滲透下,開始了普及識字已經總結水戰經驗教訓,編成軍中教材用以培養水師將官。


    效果非常良好,短短不足三年時間兩廣水師麵貌渙然一新,又有連續不斷的剿殺海盜戰鬥陪練,戰鬥力提升不是一點兩點。


    而且水師本就是技術性很強的兵種,又有了文化知識的填充,在實際戰鬥中各種戰術戰法層出不窮,從生疏大熟練再到習以為然,兩廣水師的變化之大簡直讓知道內情之人難以想象。


    此次福建開辦船政學堂,左宗棠下了心血本,從列強遠東海軍中聘請好幾位現役軍官授課,吳可又大力援助從水師抽調精兵強將,一邊作為教官操練新首學員,一邊同新收學員一樣接受列強海軍教官的培訓。


    同時通過兩廣的渠道,閩浙總督衙門搞到了一個中型帆船船廠所需一應機械設備,隻等船廠基建工程弄好之後立刻安裝設備調試開工,正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洋務運動標誌之一的馬尾船廠。


    馬尾鎮前麵的馬江是閩江的支流,“水清土實,深可十二丈,潮上倍之”。位


    於馬江北岸的馬尾距離閩江出海口還有百餘裏,沿江小島遍布,山峰夾江而上。“數十年來,外國輪船夾板船,常泊海口,非土人及久住口岸之洋人引港,不能自達省城。”


    40華裏的距離並不遙遠,對在福州辦公的閩浙總督而言,往來船政局督察工作不算辛苦。就這樣天時地利人和,福建船政局這個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遠東第一船廠落腳在馬尾。


    吳可幫著左宗棠將船政局一應事務理順,又出人又是出力順便還將兩廣水師丙支隊搭了上去,專門用做船政學堂學員出海實習之用,等到船政局各項事務都步入正軌後便將關注目光收回。


    左宗棠在閩浙幹得轟轟烈烈,他也不幹落於人後。此時洋務運動已經在兩江等地全麵鋪開,朝堂上那些頑固守舊勢力的火力全被吸引過去,吳可和兩廣這時候跟進不會引起太大關注和轟動。


    於是,吳可以兩廣總督名義向朝廷上奏,言道安南諒山所建之鐵路方便快捷,無論商民獲益良多,懇請朝廷允許兩廣總督衙門將鐵路延伸至廣西境內,以方麵兩廣清軍對諒山地區的掌控。


    同時他還給總理衙門總理大臣恭親王寫了封言辭懇切的私信,將安南北部鐵路線路的現狀已經發揮的作用敘述一遍,並指出將諒山至鎮南關鐵路延伸至廣西境內的必要性,無論物資運輸還是軍隊調動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希望總理大臣恭親王支持兩廣總督衙門的決定雲雲。


    除了寫信給總理大臣恭親王之外,吳可自然不會忘記同為總理衙門大臣的好友桂良,他一點沒客氣在信中要求桂良幫忙促成此事。


    修鐵路在大清曆史上還是頭一遭,朝廷上下對此自然十分關注。要不是有現成鐵路擺在那兒,讓朝廷上下看到了切切實實的好處,兩宮太後手下親信皇商沒少在安南北方撈好處,京中一幹王公大臣也有不少牽涉其中,知道鐵路的好處以及給商事帶來的便利,隻怕吳可的奏折一上來便會被打入冷宮。


    眼下情況就不同了,一幹朝中權貴在安南北部撈了不少好處,要承兩廣總督吳可的人情,兩宮太後也不願輕易失了這條大把賺銀子的門路,加上公裏衙門一幹夠分量大佬的鼎力支持,吳可所上奏折竟然隻經過短短一次朝議便被通過。


    接到消息之後吳可自然振奮不已,一邊安排廣西方麵做好鋪設鐵路的準備,一邊再上奏折向朝廷表示為了清剿貴州叛亂武裝,兩廣總督衙門打算在廣西與貴州交界地帶,根據地形地貌準備修建幾段專用運輸物資和清軍將士的小段鐵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列強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排雲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排雲掌並收藏新列強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