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在朝堂政爭中遭遇重挫,不僅兩江督撫受到極大影響,兩廣和閩浙官場也沒能逃脫。[.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所幸吳可一直秉承底調行事風格,加上兩廣的產業布局也在總督衙門的努力下早早完成,雖然來自朝堂的壓力一下子大上許多,但還不至於像兩江那樣放棄原訂的擴張計劃。
隻是可惜了閩浙總督左宗棠剛剛開辦的福建船政,還沒來得及風風光光大幹一場,便因為朝堂變故不得不老實龜縮憋屈得很。
還好恭親王在政治上雖遭磨難,一下子失去首席軍機大臣以及總督衙門首席大臣的地位,被慈禧太後硬生生逼離了朝堂核心圈子。
所幸恭親王雖然栽了個大跟頭,卻依舊還留在軍機處行走,而以他堂堂鐵帽子王的身份,盡管已不是首席軍機,但軍機處上下都要給他麵子,總算還保留了不小的影響力,可以替洋務運動繼續帳目奔波。
因為朝堂上的突發變故,使得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在聲勢上受挫,幾位洋務派大佬的舉措或多或少都受了些影響,很多計劃或推遲或放緩進度,靜候朝堂下一步風雲變幻再做決定。
就連一向不參合朝堂爭鬥的兩廣官場,此次都受到了一定影響,不少在兩廣地區鋪開攤子的官商紛紛卷鋪蓋撤離,生怕受到朝堂爭鬥影響給身後的主子遭遇麻煩,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吳可在京城最堅定的盟友,大學士簡總理事務大臣桂良在這段時間更是一連發來三道急信,要吳可務必低調低調再低調,不要在這時候胡亂出頭,或者參合進朝堂爭鬥之中。
從信中可以明確感受到桂良也被嚇到了,堂堂的鐵帽子王,首席軍機大臣簡總理事務衙門首席大臣說擼就擼,這事態變化實在太過迅速,從開始到結束不過短短一個來月時間,慈禧太後的伶俐手段實在讓人心驚不已。
從桂良的話語之中,已經看出這廝這短時間打算低調行事,兩廣偌有什麽大動作怕是指望不上他了。
對此吳可也沒啥失望的,盟友之間量力而行是應該的,不要危急關頭要盟友冒險,這是透支盟友信任的做法,不要關鍵時刻沒必要胡亂浪費。(.)
好在這時吳的的老丈人,雲貴總督張亮基受不得雲南與貴州兩省的粘連連綿,主動申請調往京城工部擔任漢尚書一職,有了老丈人在朝堂上幫忙張目,兩廣隻要不做什麽惹眼的大動作便不會有礙。
此時朝堂形勢十分微妙,帝後黨與王公黨經過之前那番震蕩,雖不說徹底決裂但也出現嫌隙,被壓製得十分淒慘的顧命大臣派係好不容易得了一絲喘息之機,
還有中立派渾水摸魚可謂微妙之極。
盡管慈禧太後顯示了自家鐵碗手段,可是她在朝堂上還說不得一手遮天,無論哪方勢力都有攪動朝堂風雲變幻的實力,所以慈禧太後也沒有進一步動作,朝堂在這短時間倒是恢複了平靜。
……
吳可見朝堂恢複平靜,慈禧太後又將打擊目標放在顧命大臣派係殘餘大臣身上,估計最後三位顧大臣要是不全部倒下的話,慈禧太後不會動其它心思也就暫時放下心來。
不僅他如此,兩江的曾國藩和李鴻章,還有閩浙的左宗棠又開始了暫時中短或者延緩的洋務運動,一時洋務運動又在江南精華地帶轟轟烈烈展開。
三年時間一晃而過,吳可在兩廣總督位置上足足坐了七年時間。
兩廣地域在吳可的治理下一片欣欣向榮,工商業發達經濟飛速膨脹,鐵路修建如火如荼道路四通八達。各地工廠林立機器轟鳴聲不絕耳,商旅絡繹不絕洋人身影也是四處可見,已初具近代化雛形。
在兩廣清軍的強力彈壓下,境內治安狀況一直維持得不錯。有吳可親自盯著任地方官員與巡捕營也不敢有絲毫怠慢之象,在如此環境之下兩廣已經頗具後世南方名珠的摸樣,是為南方經濟核心地區,影響力輻射周圍地域甚至安南北部。
這短時間朝堂局勢也十分安穩,慈禧太後已經徹底掌控朝堂大權,正一點點壓縮顧命達成殘餘勢力的生存空間,徹底剿滅顧命大臣派係勢力隻不過時間問題而已,眼看著朝堂局勢便有向吳可所知曆史方向發展。
他自然不願意在一個無知女人手下做事,不說心理如何不適單單風險便是不小,他可不想整日活在戰戰兢兢之中。
期間他做了不少小動作,通過身為工部尚書老丈人的關係,暗中給了顧命大臣派係不少幫助,可惜朝堂大勢已成顧命大臣派係不是想翻身就能翻身的。
不過就是如此,吳可暗地裏也給慈禧太後找了不少麻煩。
在這時代對於一個女人什麽最重要,答案自然是名節。
雖然敗壞一個女人名節手段下作,但吳可更不希望慈禧太後日子過得太過舒暢,有精力和心思找各地封疆大吏的麻煩。
別的不說,兩廣經濟發展速度一直居高不下,這引來無數商機的同時,自然免不了引來官商勢力的覬覦。以吳可此時的身份地位,說他是漢辰之中第一人都不為過,就連曾國藩都隻能屈居下席。一般的官商勢力想在兩廣做買賣,雖然免不了眼高於頂的作派卻也不敢做得太過。
可那些隸屬與內務府的皇商就不同了,仗著慈禧太後的勢在兩廣橫行無忌肆意妄為,破壞正常商業秩序給兩廣的經濟發展沒少添亂找麻煩。
吳可心中惱怒卻不好在明麵上發作,於是他便直接在京城找慈禧太後麻煩,秉承你不讓我好過我也不讓你舒心的想法,狠狠給慈禧太後臉上摸了把黑。
後世有關於慈禧太後的秘史和豔史數不勝數,恰好吳可對帶顏色的影視劇又特別感興趣,對於其中表現慈禧太後的一些風流韻事自然沒少觀摩。
於是乎,自從同治五年以來,京城坊間時不時傳出一些有關慈禧太後的風流韻事,有當年勾引鹹豐帝爭權後宮的,也有慈禧挨不過寂寞與身邊親信太監假鳳虛凰之事。總之怎麽香豔怎麽來來傳得有鼻子有眼。
據說慈禧太後聽聞這些坊間流言之後,氣得大病了好幾場,要求九門提督狠抓流言之事,逮住一個狠殺一個決不姑息。
可她哪裏知曉越是如此,坊間流言傳得越是洶湧,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哪那麽好堵?
慈禧太後被這些坊間流言搞得焦頭爛額狼狽不堪,之前在整治恭親王時建立起的威望不說損失怠盡,那威勢也削弱不少。
朝中大臣雖然不敢胡亂參合這等掉腦袋的事兒之中,但是對於慈禧太後的畏懼逐漸消散是不爭的事實,這使得好權的慈禧太後驚怒不已卻有無可奈何。
吳可隔岸觀火心中暗爽不已,心中長舒了口氣隻覺念頭通達,慈禧太後也不是什麽洪荒猛獸不可戰勝嘛。
不過他的好心情並沒有持續多久,當他接到熊光宇從河內轉碾傳來的口信後,一時心情差到了極點。
法國佬終於按耐不住寂寞,於同治七年(1868年)出兵安南,正式介入安南內戰赤膊上陣。
法國對越南的侵略野心由來已久。早在1787年,法國傳教士百多祿就曾上書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建議占領越南並開辟一條通往中國內地的商路。但直到19世紀下半葉,法國的侵略還隻局限於傳教和商務方麵。
1787年,越南的傳教士頭目阿德蘭區主教代表越南同路易十六簽訂了軍事援助協議,準備恢複在越南的阮福映王位。這時法國國內政局動蕩,法國國內革命致使這個條約告吹。即便如此阮福映集團還是得到法國的一些軍事援助,1802年占領東京,建立了阮朝。
阮福映於1808年稱帝,同年被大清朝廷冊封為越南王,規定二年一貢,四年一朝。但是阮朝建立不久,內部就危機重重。官吏豪強兼並土地、沉重的賦稅雜捐、繁重的勞役、水利的失修,使百姓窮困不堪。在阮朝嚴重危機的情況下,法國加緊了對越南的殖民化過程。
19世紀50年代後,拿破侖第三極力鼓吹在亞洲建立“法蘭西東方帝國”,進一步加緊了對越南的侵略。
1862年,法國發動了侵越戰爭,迫使越南與之簽訂《西貢條約》,割占了邊和、嘉定、定祥三省及昆侖島。
這時被清軍‘驅逐’出境的偽大成國大帥黃鼎鳳突然率兵竄入安南,並在短時間內占領整個安南北部地區,通過與兩廣的秘密商貿往來迅速站穩腳跟。
法國佬一見這是個機會,於是便主動找上安南阮氏王朝高層,表示願意提供軍火等方麵支持,隻需要安南方麵製服一定‘報酬’即可。
阮氏王朝在黃鼎鳳手上連吃敗仗,急於收複失地雖然明知法國佬不懷好意,但在焦灼的戰爭形式下不得不妥協,最後答應了法國佬一些條件獲取了大筆軍火物資支援……
所幸吳可一直秉承底調行事風格,加上兩廣的產業布局也在總督衙門的努力下早早完成,雖然來自朝堂的壓力一下子大上許多,但還不至於像兩江那樣放棄原訂的擴張計劃。
隻是可惜了閩浙總督左宗棠剛剛開辦的福建船政,還沒來得及風風光光大幹一場,便因為朝堂變故不得不老實龜縮憋屈得很。
還好恭親王在政治上雖遭磨難,一下子失去首席軍機大臣以及總督衙門首席大臣的地位,被慈禧太後硬生生逼離了朝堂核心圈子。
所幸恭親王雖然栽了個大跟頭,卻依舊還留在軍機處行走,而以他堂堂鐵帽子王的身份,盡管已不是首席軍機,但軍機處上下都要給他麵子,總算還保留了不小的影響力,可以替洋務運動繼續帳目奔波。
因為朝堂上的突發變故,使得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在聲勢上受挫,幾位洋務派大佬的舉措或多或少都受了些影響,很多計劃或推遲或放緩進度,靜候朝堂下一步風雲變幻再做決定。
就連一向不參合朝堂爭鬥的兩廣官場,此次都受到了一定影響,不少在兩廣地區鋪開攤子的官商紛紛卷鋪蓋撤離,生怕受到朝堂爭鬥影響給身後的主子遭遇麻煩,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吳可在京城最堅定的盟友,大學士簡總理事務大臣桂良在這段時間更是一連發來三道急信,要吳可務必低調低調再低調,不要在這時候胡亂出頭,或者參合進朝堂爭鬥之中。
從信中可以明確感受到桂良也被嚇到了,堂堂的鐵帽子王,首席軍機大臣簡總理事務衙門首席大臣說擼就擼,這事態變化實在太過迅速,從開始到結束不過短短一個來月時間,慈禧太後的伶俐手段實在讓人心驚不已。
從桂良的話語之中,已經看出這廝這短時間打算低調行事,兩廣偌有什麽大動作怕是指望不上他了。
對此吳可也沒啥失望的,盟友之間量力而行是應該的,不要危急關頭要盟友冒險,這是透支盟友信任的做法,不要關鍵時刻沒必要胡亂浪費。(.)
好在這時吳的的老丈人,雲貴總督張亮基受不得雲南與貴州兩省的粘連連綿,主動申請調往京城工部擔任漢尚書一職,有了老丈人在朝堂上幫忙張目,兩廣隻要不做什麽惹眼的大動作便不會有礙。
此時朝堂形勢十分微妙,帝後黨與王公黨經過之前那番震蕩,雖不說徹底決裂但也出現嫌隙,被壓製得十分淒慘的顧命大臣派係好不容易得了一絲喘息之機,
還有中立派渾水摸魚可謂微妙之極。
盡管慈禧太後顯示了自家鐵碗手段,可是她在朝堂上還說不得一手遮天,無論哪方勢力都有攪動朝堂風雲變幻的實力,所以慈禧太後也沒有進一步動作,朝堂在這短時間倒是恢複了平靜。
……
吳可見朝堂恢複平靜,慈禧太後又將打擊目標放在顧命大臣派係殘餘大臣身上,估計最後三位顧大臣要是不全部倒下的話,慈禧太後不會動其它心思也就暫時放下心來。
不僅他如此,兩江的曾國藩和李鴻章,還有閩浙的左宗棠又開始了暫時中短或者延緩的洋務運動,一時洋務運動又在江南精華地帶轟轟烈烈展開。
三年時間一晃而過,吳可在兩廣總督位置上足足坐了七年時間。
兩廣地域在吳可的治理下一片欣欣向榮,工商業發達經濟飛速膨脹,鐵路修建如火如荼道路四通八達。各地工廠林立機器轟鳴聲不絕耳,商旅絡繹不絕洋人身影也是四處可見,已初具近代化雛形。
在兩廣清軍的強力彈壓下,境內治安狀況一直維持得不錯。有吳可親自盯著任地方官員與巡捕營也不敢有絲毫怠慢之象,在如此環境之下兩廣已經頗具後世南方名珠的摸樣,是為南方經濟核心地區,影響力輻射周圍地域甚至安南北部。
這短時間朝堂局勢也十分安穩,慈禧太後已經徹底掌控朝堂大權,正一點點壓縮顧命達成殘餘勢力的生存空間,徹底剿滅顧命大臣派係勢力隻不過時間問題而已,眼看著朝堂局勢便有向吳可所知曆史方向發展。
他自然不願意在一個無知女人手下做事,不說心理如何不適單單風險便是不小,他可不想整日活在戰戰兢兢之中。
期間他做了不少小動作,通過身為工部尚書老丈人的關係,暗中給了顧命大臣派係不少幫助,可惜朝堂大勢已成顧命大臣派係不是想翻身就能翻身的。
不過就是如此,吳可暗地裏也給慈禧太後找了不少麻煩。
在這時代對於一個女人什麽最重要,答案自然是名節。
雖然敗壞一個女人名節手段下作,但吳可更不希望慈禧太後日子過得太過舒暢,有精力和心思找各地封疆大吏的麻煩。
別的不說,兩廣經濟發展速度一直居高不下,這引來無數商機的同時,自然免不了引來官商勢力的覬覦。以吳可此時的身份地位,說他是漢辰之中第一人都不為過,就連曾國藩都隻能屈居下席。一般的官商勢力想在兩廣做買賣,雖然免不了眼高於頂的作派卻也不敢做得太過。
可那些隸屬與內務府的皇商就不同了,仗著慈禧太後的勢在兩廣橫行無忌肆意妄為,破壞正常商業秩序給兩廣的經濟發展沒少添亂找麻煩。
吳可心中惱怒卻不好在明麵上發作,於是他便直接在京城找慈禧太後麻煩,秉承你不讓我好過我也不讓你舒心的想法,狠狠給慈禧太後臉上摸了把黑。
後世有關於慈禧太後的秘史和豔史數不勝數,恰好吳可對帶顏色的影視劇又特別感興趣,對於其中表現慈禧太後的一些風流韻事自然沒少觀摩。
於是乎,自從同治五年以來,京城坊間時不時傳出一些有關慈禧太後的風流韻事,有當年勾引鹹豐帝爭權後宮的,也有慈禧挨不過寂寞與身邊親信太監假鳳虛凰之事。總之怎麽香豔怎麽來來傳得有鼻子有眼。
據說慈禧太後聽聞這些坊間流言之後,氣得大病了好幾場,要求九門提督狠抓流言之事,逮住一個狠殺一個決不姑息。
可她哪裏知曉越是如此,坊間流言傳得越是洶湧,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哪那麽好堵?
慈禧太後被這些坊間流言搞得焦頭爛額狼狽不堪,之前在整治恭親王時建立起的威望不說損失怠盡,那威勢也削弱不少。
朝中大臣雖然不敢胡亂參合這等掉腦袋的事兒之中,但是對於慈禧太後的畏懼逐漸消散是不爭的事實,這使得好權的慈禧太後驚怒不已卻有無可奈何。
吳可隔岸觀火心中暗爽不已,心中長舒了口氣隻覺念頭通達,慈禧太後也不是什麽洪荒猛獸不可戰勝嘛。
不過他的好心情並沒有持續多久,當他接到熊光宇從河內轉碾傳來的口信後,一時心情差到了極點。
法國佬終於按耐不住寂寞,於同治七年(1868年)出兵安南,正式介入安南內戰赤膊上陣。
法國對越南的侵略野心由來已久。早在1787年,法國傳教士百多祿就曾上書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建議占領越南並開辟一條通往中國內地的商路。但直到19世紀下半葉,法國的侵略還隻局限於傳教和商務方麵。
1787年,越南的傳教士頭目阿德蘭區主教代表越南同路易十六簽訂了軍事援助協議,準備恢複在越南的阮福映王位。這時法國國內政局動蕩,法國國內革命致使這個條約告吹。即便如此阮福映集團還是得到法國的一些軍事援助,1802年占領東京,建立了阮朝。
阮福映於1808年稱帝,同年被大清朝廷冊封為越南王,規定二年一貢,四年一朝。但是阮朝建立不久,內部就危機重重。官吏豪強兼並土地、沉重的賦稅雜捐、繁重的勞役、水利的失修,使百姓窮困不堪。在阮朝嚴重危機的情況下,法國加緊了對越南的殖民化過程。
19世紀50年代後,拿破侖第三極力鼓吹在亞洲建立“法蘭西東方帝國”,進一步加緊了對越南的侵略。
1862年,法國發動了侵越戰爭,迫使越南與之簽訂《西貢條約》,割占了邊和、嘉定、定祥三省及昆侖島。
這時被清軍‘驅逐’出境的偽大成國大帥黃鼎鳳突然率兵竄入安南,並在短時間內占領整個安南北部地區,通過與兩廣的秘密商貿往來迅速站穩腳跟。
法國佬一見這是個機會,於是便主動找上安南阮氏王朝高層,表示願意提供軍火等方麵支持,隻需要安南方麵製服一定‘報酬’即可。
阮氏王朝在黃鼎鳳手上連吃敗仗,急於收複失地雖然明知法國佬不懷好意,但在焦灼的戰爭形式下不得不妥協,最後答應了法國佬一些條件獲取了大筆軍火物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