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崇光最近幾年的日子,過得很不安生。<strong>小說txt下載</strong>∽↗,


    以為撿了個大便宜,將前任雲貴總督張亮基弄走自己坐上,沒想到卻是個大火坑,現在想跳都跳不出來。


    兩廣還有吳可這麽一位強勢鄰居,雖然沒見識過這位大清名將的能耐,但盛名之下想來吳可還是有些能耐的,兩廣眼蒸蒸日上的局勢就是最好明證。


    因為取代了人家老丈人的位置,麵對兩廣總督吳可時難免有些心虛,所以就職以來勞大總督很少與兩廣官場有直接聯係。


    由於種種原因和顧忌,麵對兩廣官場時勞崇光和雲貴官場實在沒有底氣,邊境地區私底下一些通商往來勞大總督隻能睜隻眼閉隻眼,兩廣地區通過商業渠道弄到雲貴兩地的大批物資,正是焦頭爛額的雲貴清軍所需之物。


    貴州苗民叛亂還好說一些,起碼聲勢不如剛開始那般浩大,可雲南的回民叛亂就不同了,越演越烈讓勞大總督幾乎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1865年6月,朝廷調前兩廣總督勞崇光為雲貴總督。


    到任後,勞崇光鑒於雲南嚴峻的叛亂形勢,令署雲南提督馬如龍防守省城,並籌集糧餉軍火,同時令署理布政使岑毓英率軍進攻滇西,清剿雲南回民叛軍。


    8月,岑毓英率清軍從昆明出發,於11月20日占領楚雄。此後岑毓英以楚雄為基地,分兵向大理進犯。清軍雖先後占領了大姚、永北、鄧川、賓川、浪穹(今洱源)、趙州、雲南、鶴慶、麗江等地,逼近大理的南北門戶上下兩關,但岑毓英所率主力卻被杜文秀部叛軍阻擋於鎮南和姚州無法前進。


    1864年2月,杜文秀部叛軍在上關大敗清軍,並占領鄧川、浪穹、鶴慶、麗江;不久,又敗清軍於下關,占領雲南、趙州、彌渡。


    之後杜文秀乘勝派部將馬得才率領援軍從彌渡、三街間道插到鎮南清軍側後,突然發起猛攻。清軍大敗(岑毓英也頭部中槍)狼狽逃回楚雄。


    一舉擊潰了清軍岑毓英部的進攻之後,杜文秀領導滇西回民叛軍乘勝向外發展,南麵達於鎮沅,北麵達於維西。至1866年初回民叛軍控製了滇西二十三座城市,對朝廷在雲南的統治造成極大的威脅。


    於是,雲貴總督勞崇光認為,“當以征剿迤西為急”,當年3月他便親自到達昆明,積極部署雲南清軍對大理的進攻。


    經過將近一年的準備,署雲南提督馬如龍率領兵練八千九百餘人,於1867年2月由昆明出發,並指揮督標中軍副將楊振鵬、楚雄協副將李維述、參將楊先芝、遊擊合國安、昭通鎮總兵楊盛宗、騰越鎮總兵田仲興、普洱鎮總兵李錦文等部清軍和地方團練,分數路向滇西進攻。


    可惜清軍雖然兵力不少但士氣低落,特別是其中的回民將領和士兵,大都不願同滇西回民叛軍打仗,加之遭到回民叛軍的頑強抵抗,兵疲糧缺進展緩慢。


    回民叛軍除在各地堅守外,杜文秀又派出部隊襲擊清軍的後路。清軍驚慌失措,李維述敗於鎮南,楊振鵬潰於賓川,楊先芝、合國安潰於姚州,楚雄、大姚兩地的清軍先後告急。


    楊盛宗、田仲興等也因糧餉不繼,分別從永北、蒙化、威遠等地敗退。馬如龍見敗局已定,遂托病由定遠撤軍逃回省城。杜文秀部回民叛軍占領定遠、大姚之後進而包圍了楚雄。


    馬如龍進攻滇西及其失敗,是一個重要的事件,它對杜文秀的影響極大。在此之前,杜文秀雖然拒絕了官府的誘降,但對馬德新、馬如龍等的叛徒嘴臉缺乏應有的認識,由於民族和宗教等方麵的原因,與他們撕不破臉皮,反而與之達成暗中協議,以楚雄、鎮南東西分界,“各守疆界,各行其是”,“不相侵犯,仍通互市”。


    為恪守協議,杜文秀主張首先鞏固滇西,必要時向川、黔發展,以避免與馬德新、馬如龍發生衝突。盡管由於太平天國起事失敗,雲貴總督勞崇光力主“進剿”,清軍對大理政權的威脅越來越大,杜文秀仍然不準備向東發展。


    迨至馬如龍進攻滇西首先毀約,杜文秀才感到如果仍遵前約,無異於作繭自縛,加上這時朝廷在雲南的力量比較薄弱,新任雲南巡撫劉嶽昭所率湘軍尚在貴州,布政使岑毓英率所部清軍赴貴州鎮壓豬拱箐、海馬姑苗民起事未歸,僅馬如龍率一萬五千殘兵敗將龜縮省城。


    因此,杜文秀提議趁機東征昆明,並為絕大多數叛軍將領所接受。


    為大舉東征,杜文秀發布了《帥府布告》、《誓師文》、《興師檄文》等公告。


    在《誓師文》中說:“此次出師,本為興漢,戒勿濫殺。如臨其境,如遇其民,各當發明宗旨。但得漢回一心,以雪國恥,是為至要。”“戰勝攻取之際,毋肆擄掠,毋貪財貨,毋淩婦女。遇官吏頑梗不服者,殺之。良善被挾者,撫之。諸惡元凶,法所必誅,嚴加懲辦,理宜不赦。”


    同時,回民叛軍傳檄全省:“滇南一省,回漢夷三教雜處,已千百年矣。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何嚐有畛域之分?慨自滿清僭位以來,虐我人民二百年餘[於]茲矣。”可惡,妖官“置蒼生亦[於]不問,棄黎庶其如遺。甚至漢強則助漢以殺惡,回,回強則助回以殺漢,民不聊生,人心思亂。”


    “本帥目擊時艱,念關民寞[瘼],不忍無辜之回為漢所殺,更不忍無辜之漢被回所,傷。爰舉義師,以清妖孽。誌在救劫救民,心存安回安漢。”


    這些文告,控訴和揭露了朝廷肆意製造各民族百姓之間的矛盾,挑起民族仇殺的罪行,進一步闡明了以反清為主要目標的立場,提出了團結回漢各族百姓共同進行鬥爭的方針政策,同時對叛軍規定了嚴格的群眾紀律。這就從政治上打擊了朝廷,動員和爭取了各族百姓積極參加東征昆明的戰爭。


    打敗了馬如龍對滇西的進攻並進行必要準備後,杜文秀調集大理、楚雄、麗江、永昌、順寧、永北、蒙化等地回民叛軍十萬餘人(一說二十餘萬),由十八大司統率,分兵四路,向雲南省城昆明發起大規模的進攻。


    北路由大司衡楊榮、大司閫馬旭、大司勳米映山率領,從定遠出發,占領琅黑等鹽井、羅次、武定、富民後,進攻昆明城北;西路由大司政劉誠、大司令馬清、大司藩安長興、大司隸劉綱率領,在占領祿豐、易門、安寧、碧雞關後,進攻昆明城西;東路由楊威大都督蔡廷棟、大司平馬興堂、大司寇李芳園等率領,從大姚出發,攻占元謀、祿勸、柯渡、楊林等地後,攻昆明城東;南路由大司戎馬國春等率領,在占領楚雄、南安、廣通等地後,攻昆明城南,杜文秀坐鎮大理,指揮各路大軍。


    防守昆明的清軍,是馬如龍所部殘兵敗將,無法與回民叛軍相抗衡。正在貴州與苗族叛軍作戰的雲南巡撫劉嶽昭,令業已鎮壓了貴州豬拱箐苗民叛軍剛回到雲南的布政使岑毓英“嚴扼曲靖,控製省城”。


    勞崇光很丟臉的在這時以指導貴州平亂為由,由昆明跑到貴陽坐鎮,同雲南巡撫劉嶽昭一同行動,為此招致官場不少閑言碎語。


    不過他也管不了那麽多,盡管官場上對他的風評不佳,認為他有臨陣脫逃之嫌,不過為了小命著想些許閑言碎語又算得了什麽?


    雲南的局勢糜爛傻子都看得出來,此時朝堂可沒多少大佬願意接手這樣的爛攤子,不是嫌雲貴總督的位置不好,隻是眼下確實不是插手雲貴州的好時機。


    要是剛剛接手昆明就落入賊人之手,這事算誰的?


    所以,盡管勞崇光日子過得十分苦逼,但隻要他不主動提出辭呈,屁股底下的雲貴總督寶座還是很穩當的。


    勞崇光又不是傻子,雖然雲貴總督的位置眼下算是火坑,但堂堂的天下九督之一也不是想坐就能坐上的,他怎麽可能主動向朝廷提出辭呈?


    再說雲南布政使岑毓英奉命駐軍曲靖,派出一萬一千餘清軍赴援昆明、楚雄等地,企圖阻擋杜文秀部回民叛軍向昆明的進軍。


    而杜文秀部十萬叛軍浩浩蕩蕩分路並進,盡管圍攻楚雄的叛軍暫時受阻,但其餘各部進展頗為順利。


    1867年9月,叛軍占領黑、白、琅等鹽井,控製了鹽井的稅收,斷絕了雲南官府至關重要的財源;隨後又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連陷廣通、祿豐、南安、元謀、武定、祿勸,切斷了楚雄與昆明的聯係。


    楚雄清軍一時孤立無援,軍火糧餉皆缺軍心動搖,12月18日,叛軍一舉攻占了該城。至此叛軍控製了滇西全境,後路毫無牽掣,軍鋒直指雲南首府昆明。


    勞崇光聞訊後差點沒急得吐血,心情焦急萬分日子那叫一個苦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列強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排雲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排雲掌並收藏新列強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