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鄰居,雲南又與廣西接壤,吳可怎麽可能忽視雲南境內發生的戰事?


    先不說吳可跟勞崇光之間的齷齪,單單防止雲南亂象波及到廣西這個理由,便足以兩廣清軍派出一支精銳人馬,堵在雲南與廣西交界之處。[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更何況雲南同時還與緬甸以及安南接壤,兩廣若是想將影響力在這兩處藩屬國擴散的話,必須得有雲貴兩地的鼎力支持不可。


    眼下對吳可來說,雲貴總督勞崇光越倒黴越好,這樣兩廣若有需要的時候,勞大總督也沒膽子拒絕兩廣的提議。


    所以,盡管朝廷下旨要求兩廣清軍出兵雲南,幫助雲貴總督解決境內叛亂問題,吳可一邊派兵堵在雲南與廣西交界之處,一邊坐山觀虎鬥誰也不好多說什麽。


    ……


    1868年2月19日,回民叛軍楊榮等部北路軍攻陷富民,西路軍占領安寧。20日,上述兩路叛軍人馬進至昆明城郊:北路軍由富民進占昆明西北的團山、大普吉、梨煙村、夏家窯一帶;西路軍由安寧攻占昆明西麵的碧雞關、高嶢、梁家河、普坪等村寨,氣勢逼人清軍根本無從抵擋。


    28日,南路軍攻陷易門。杜文秀部叛軍東征的節節勝利,使清軍中的許多回族將領備受鼓舞,昆陽楊振鵬、新興田慶餘、澂江張元林、曲靖馬天順、尋甸馬世德等,“悉舉所據地方響應”,杜文秀見機擴大聲勢均授予大司之職。


    不得不說,杜文秀這廝確實文武雙全,並且在掌控大局以及尋覓戰機方麵是一把好手,起碼表現比北方的同行撚軍首領要強得多。


    3月9日、10日,在楊振鵬、田慶餘等配合下,南路叛軍襲占了晉寧、呈貢,隨後即進占昆明城南的西嶽廟、五華寺等處。至此叛軍從北、西、南三麵包圍了省城昆明,難怪雲貴總督勞崇光驚呼:“人心驚惶,省城危在旦夕”。


    朝廷令雲南巡撫劉嶽昭率領所部湘軍火速由黔入滇,以解昆明之圍。在劉嶽昭到達之前,防守昆明的署理提督馬如龍因在城外作戰屢敗,退入城內采取“以防為剿”的方針堅守不出,等待援軍達到。


    他以“謀叛”的罪名捕殺了總兵合國安等數名回族將領,設立巡防總局強迫軍民日夜登城防守,並以自己和勸捐得來的資財充當軍餉以安定軍心。


    在如此有利的形勢下,兵力居於優勢的圍城叛軍不是一鼓作氣向昆明城發動猛攻,而是列兵城下利用附城的寺廟、堡寨,築牆挖壕,企圖憑借堅固的營壘“坐困”城中清軍。


    這種持久圍困的方針,使清軍爭得了時間,以調整力量調派援軍向叛軍反撲。無疑這種局勢,對於遠離根據地的叛軍是極為不利的。


    而且,十萬叛軍雖然包圍了昆明,但對城東封鎖不嚴,金馬寺至宜良的通道沒有完全截斷,城內清軍仍可由此得到糧食接濟以苟延殘喘。


    十萬叛軍為阻截雲南布政使岑毓英的援兵,曾準備控製曲靖,可惜由於行動不迅速果斷此計未行,而岑毓英的援軍已進到昆明城下,從而使圍城形勢變得撲朔迷離複雜起來。


    從這其中,便可看出回民叛軍的不成熟來。


    為此,吳可還特意招來軍中將校進行分析,一致認為回民叛軍放著大好人數優勢不緊急攻城,反而還玩圍城這種傷敵一千自損五百的手段,這表現就很不如人意,根本就沒有利用好叛軍高漲的士氣和如虹的鬥誌。


    究其原因,還是杜文秀部上下沒能達成一致意見,或者說杜文秀坐鎮後方不能第一時間掌握前線局勢,以致錯失作戰良機。


    為了讓小弟們記住教訓,吳可特意將此戰例作為反麵教材,加入軍官培訓班的課程之中,讓小弟們明白抓住戰機的重要性。


    1868年3月6日,雲南布政使岑毓英督率三萬餘清軍,由曲靖赴援昆明:遊擊楊玉科率兵一部繞道四川會理,出奇兵抄襲圍城清軍後路;岑毓英自率主力,進攻昆明城外的叛軍一部。


    為了達成進攻的突然性,岑毓英揚言師出陸涼(今陸良),實際取道馬龍、宜良,於3月14日秘密地進至離昆明七十裏的七甸。隨即指揮清軍由黃土坡、水海子一帶向叛軍一部發起進攻,數日之內即占領了大小石壩、小板橋、官渡等地,切斷了呈貢和江右館叛軍大營之間的聯係。


    為了奪回小板橋要隘,叛軍揚威大都督蔡廷棟、大司戎馬國春會同大司略楊振鵬、大司撫田慶餘等率領數萬叛軍部隊,於3月25日由呈貢猛攻該處清軍。


    清軍則扼守要隘以逸待勞,頂住了叛軍發起的一**銳利攻勢。待叛軍人馬疲憊之時清軍猛然出擊,將措不及防的叛軍擊敗。


    接著,清軍又攻占了昆明城東金馬寺、古庭庵、大樹營等地。這時岑毓英部副將楊國發等亦在楊林、大板橋等地紮營,準備進攻嵩明、尋甸。這樣清軍就打通了省城東麵的通道,保證了城內外清軍的糧餉供給。


    之後岑毓英指揮清軍繼續向江右館、石虎岡等叛軍據點進攻。叛軍憑借堅固的工事頑強抵抗,由於這些據點挖有地窖、交通壕和池塘,清軍開花大炮的威力無法充分發揮,因此進攻難以奏效。


    同時,為了牽製進攻的清軍,並重新控製滇東通道,切斷清軍的糧食補給,駐守晉寧的叛軍大司治張元林在擊敗臨安兵練之後,乘勝進攻呈貢清軍軍營;蔡廷棟、李芳園聯合尋甸、嵩明等地叛軍,猛攻岑毓英部清軍占據的楊林。


    呈貢、楊林同時吃緊,雲南布政使岑毓英不得不“以楊林為東路咽喉”,隻得“先其所急”,於5月7日親自率部增援楊林。


    5月上旬,新任雲南巡撫劉嶽昭率二萬餘清軍由貴州畢節到達曲靖,他認為“心須進攻尋甸,方可早解省圍,爭保東路”,因而決定親率所部湘軍往攻尋甸,令雲南布政使岑毓英配合馬如龍解昆明之圍。


    岑毓英在勉力解了楊林之圍後,於7月初回到昆明城外距城十二裏的響水閘大營,繼續向昆明城郊叛軍據點發起進攻。之後清軍以巨大的傷亡為代價,占領了地處呈貢、宜良進省要道上的石虎岡和另外少數幾個據點,但由於尋甸、澂江、新興等地叛軍不斷供應糧米彈藥,圍城叛軍仍可以憑借工事長期固守,使清軍一時無法解除省城之圍。


    見此情況,雲南布政使岑毓英決定改變戰法,由馬如龍堅守昆明,以一部兵力牽製圍城叛軍,而以主力圍攻昆明外圍州縣的叛軍一部,企圖先“去其羽翼”,然後集中力量消滅孤立無援的圍城叛軍人馬。


    8月,岑毓英率其主力親赴呈貢前線,指揮清軍作戰。這樣連同楊玉科部滇軍在內,清軍在昆明外圍東、南、北三個戰場上,與叛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晉寧、呈貢為昆明以南的重地,在昆陽、新興等地叛軍的支援和配合下,駐守晉寧的叛軍大司治張元林、駐守呈貢的大將軍馬開義各率叛軍作戰極為賣力,多次擊敗來犯清軍之進攻。


    雲南布政使岑毓英到呈貢前線時,正值晉寧和昆陽叛軍在擊潰臨安兵練之後,前來救援呈貢,他趁晉寧城內叛軍兵力薄弱之機,令署總兵梁士美部偷襲晉寧。


    8月19日傍晚,梁士美遣其弟梁士偉率軍由江川(今江川江城)出發,夜行八十餘裏,繞過叛軍的營壘,於20日淩晨前抵達晉寧城外。


    守城叛軍疏於防守,清軍奪門而入。叛軍大司治張元林率部下奮力反擊,駐紮城外的叛軍也適時入城與之配合,挫敗了清軍一舉奪占全城的企圖。


    岑毓英見此無法,一麵令遊擊何秀林、王正坤等猛攻呈貢,牽製叛軍兵力,一麵派遊擊岑寬德、都司劉重慶等帶兵二千六百人由水路援晉寧。


    梁士偉因在城內進攻受阻,即分兵一部,與援軍內外夾攻,占領了晉寧城外四鄉。昆陽楊振鵬率叛軍一部援救,遭水陸兩路清軍阻截未能到達。


    8月底,清軍攻占晉寧北麵的歸化,截斷了晉寧、呈貢之間的陸路交通。接著岑毓英又派總兵馬忠等帶兵三千名,由歸化向晉寧進攻,截斷了晉寧通澂江、昆陽的通道。晉寧叛軍頓時孤立無援形勢危急,但張元林仍率叛軍人馬在城內與清軍相持不下。


    雲南布政使岑毓英見晉寧一時難以攻下,便令何秀林、王正坤日夜不停地猛攻呈貢。盡管晉寧危急呈貢後路已斷,叛軍仍努力奮戰打退了清軍的多次進攻。


    9月29日,岑毓英“傳齊各營,填壕而進”。清軍四麵架梯登城,衝入城內。叛軍與清軍展開巷戰,奮戰一夜大將軍馬開義等三千餘人站死,呈貢終於失守。


    直到這時,坐鎮貴陽遙控指揮前線戰事的雲貴總督勞崇光,這才稍稍鬆了口氣感覺壓力不那麽巨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列強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排雲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排雲掌並收藏新列強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