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曾國藩可是李鴻章的老師……”
吳可下了命令,身邊幕僚先是恭身應下,而後才滿臉疑惑問道。[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嗬嗬,李鴻章是聰明人,不會跟曾某人保持絕對一致的!”
吳可輕笑著搖了搖頭,眼中閃爍肯定神色,道:“要真是如此的話,曾某人剿撚的話,也不會拖成那副摸樣!”
幕僚輕輕點頭,顯然也明白其中內情。
沒了直屬的湘軍力量支持,曾國藩做什麽都不方便。
在剿撚過程中,曾國藩想要調動手下淮軍部隊,竟然可笑的要通過後方的李鴻章,在戰機轉瞬即逝的剿撚戰場,這樣的做法隻能是自討苦吃。
“可以說,在剿撚戰場上,李鴻章狠狠坑了他老師……”
說這話時,吳可臉上露出掩飾不住的幸災樂禍。
“眼下他所有的風光,可以說都是踩著曾某人的肩膀所得!”
幕僚點點頭,不知道想到什麽臉色突然變得有些古怪起來,試探著問道:“大人您看,曾國藩剿撚失敗是不是李鴻章故意如此?”
“這話可不能亂說!”
吳可聞言先是一愣,而後輕笑著搖了搖頭,臉上滿是說不出的嘲諷,道:“李鴻章還沒那麽大膽子,要是稍有不慎以後還怎麽在官場上混?”
雖說滿清官場就是一攤渾水,但該有的規則一樣不少,盡管可能私底下沒人講之當回事,可是在表麵上卻要主動維護,一旦觸犯可是要犯眾怒的。
幕僚跟著笑了起來,道:“李鴻章文人出身可能不會有這個想法,可事實卻是他最後摘了桃子……”
“那就把風聲傳出去,讓湘軍那幫桀驁不遜的將官好好給李鴻章找點麻煩!”吳可眼珠一轉立刻計上心頭,當機立斷吩咐道。
“大人此計甚妙!”幕僚眼睛一亮,急忙拍馬恭維道。
……
果然,不久之後南方官場上擺弄流言四起,將李鴻章設計老師的橋段傳得有鼻子有眼,海象事情真是如此一般。
李鴻章此時貴為湖廣總督,耳目自然靈便得很,聽到傳言之後氣聽說氣得夠戧,卻沒辦法出來解釋。[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解釋什麽,曾國藩不管是不是想要自汙,他在剿撚過程中栽了跟頭卻是事實。
此外占了最大便宜的,也就是摘了曾國藩桃子的就是他李某人。此時的他就像黃泥巴掉進褲襠裏,不是那啥也是那啥了。
而湘軍那幫分散在兩江各地任職的將官,還有遣散後在湖南當地主鄉紳的官並說出來的話,就不那麽好聽了。
一時間李鴻章幾乎成了湘軍上下的眼中釘肉中刺,一時苦不堪言鬱悶到了極點,其與湘軍其餘將官之間的關係本就一般,經過這事一鬧更加冷淡,就是和老師曾國藩之間的私人關係也受到極大影響。
曾國藩此時正陷入直隸一堆破事之中難以自拔,聽到傳言之後十分納悶,不知這種捕風捉影的傳言從何處而來,他在與湘軍幾員重將的書信來往中澄清了這些傳言,可是不知道為何最後流言越演越烈那幾位湘軍重將卻是無動於衷。
等到曾某人後來察覺不對想要出手挽救之時,卻已經太遲了。
……
沒辦法,李鴻章便宜占得太大,湘軍中早有人看他不爽了。
曾國藩當初剿撚之時,意在以湘淮軍之長克撚軍之短,應該說是極為毒辣的。但是對於這種部署,特別是沿河堤築牆設防,“聞者皆笑其迂”。時在後方的李鴻章也不以為然,致書襄辦曾國藩軍務並建河防之策的劉秉璋諷刺說:“古有萬裏長城,今有萬裏長牆,不知秦始皇千年後遇公等知音。”
然而,當他掛帥剿撚後,揆情度勢,才體察到曾國藩戰略部署的深意,然後便毫不猶豫效仿之。
因為這事,李鴻章得罪的湘軍幹將不是一位兩位,特別是其效仿曾某人的做法,在短短兩年時間內清楚撚匪之亂,就更是惹湘軍中人不爽了。
合著不是你剿匪時便站著說話不覺腰疼,等到丫的負責剿匪之時,便又厚著臉皮使用之前奚落過的手段,還它馬給辦成了……
縱觀李鴻章剿撚戰略的實施,大致經曆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866年12月至次年5月間實施“臼口之圍”,主戰場在湖北。
李鴻章掛帥剿撚之初,隻是提出了“用謀設間,徐圖製賊”的原則性設想。而當時東撚軍在突破曾國藩的賈魯河、沙河防線後,迅速進入湖北,企圖“長驅西上,一入四川,居已蜀之利,一上紫荊關,合張宗禹攻陝西”。
東撚軍集給在湖北鍾祥臼口一帶,擁眾10餘萬。李鴻章認定這是聚殲撚軍的好機會,於是調動湘淮軍7萬餘人“分路並進”,其中包括湖北巡撫曾國荃的新湘軍。
1867年1月撚軍先在安陸府羅家集擊敗鬆字營,重傷統領郭鬆林。半個月後又在德安府楊家河殲滅樹字營,陣斬淮軍悍將羅定樹。2月雙方主力在安陸府尹隆河進行決戰。清軍主力一是淮軍主力人馬,一是鮑超所部霆字湘軍。
本來,鮑與淮軍約定2月19日(正月十五)辰刻兩軍發起會攻。但兩軍向存嫌隙,鮑輕淮軍乃後起之輩,淮軍將領賤鮑無謀匹夫。
出戰淮軍將領為了搶奪頭功,違約於卯時單獨發起進攻。撚軍先用流動戰術與之周旋,繼而在尹隆河設伏敗之。淮軍將領“衣冠失落”,與各營官幕僚被困待死。鮑超部按預定時間從撚軍背後發動突然襲擊,撚軍轉勝為敗折損兩萬餘人。
鮑超救了貿然出戰之淮軍將領,但被救淮軍將領卻以怨報德,反誣鮑超部誤期致敗。李鴻章一味迴護己軍不顧事實,按貿然出戰之淮軍將領口徑上奏,鮑超被嚴旨斥責虛冒戰功,應負淮軍致敗之咎。
而湘係大員因鮑超並非曾國藩嫡係,不但不為其開脫,反而迎合李鴻章落井下石。曾國荃奏稱接戰撚軍為南北兩隊,北強南弱,而貿然出戰之淮軍敵北,霆軍敵南故戰績不同。
鮑超哪受得了這個憂憤成疾,執意告退所部三十二營以遣散了之。霆軍重要將領唐仁廉挑其精壯,由李鴻章“酌立營製,重整規模”,立仁字營,成為淮軍的一支,從而削弱了湘軍增強了淮軍的實力。
三月東撚軍又在蘄水殲滅湘軍彭毓橘所部,陣斬彭毓橘,至此曾國荃新湘軍主力全部覆沒。這一階段李鴻章實行的主要是陸路蹙圍,但並未能有效地扼製住撚軍的流動。
同時,他也成功的將配合作戰之湘軍瓦解,淮軍一家獨大引來不少湘軍大佬不滿和眼紅,為以後的湘淮之爭埋下伏筆。
第二階段從1867年6月至1868年1月部署實施運河、膠萊河之防,主戰場在魯東地區。
東撚軍乘湘淮軍齊集湖北之際,依靠強大的機動能力跳出包圍圈進入河南,因鑒於陝西就食困難四川路途遙遠,遂放棄原定西進川陝的計劃改向山東挺進,於六月在魯軍防守的戴廟附近突破運河防線,直趨膠東半島。
山東巡撫丁寶楨疏於運防,奉旨交部嚴加議處。一時言路洶洶。曾國藩認定“大局日壞”,擔心言路不僅糾彈丁寶楨,也可能波及李鴻章,致書勸其忍辱負重徐徐圖之,叮囑其“若遇棘手之際,請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其實,在吳可這等打老了仗的優秀統帥看來,東撚軍進入運東正是一大戰略失策,給了李鴻章利用河防蹙之於絕地以良機。
李鴻章所部淮軍將領一致提出“倒守運河”(即由原來自東岸設防移至西岸設防)之策,李鴻章經過慎重研究決定采納。
鑒於撚軍深入膠萊一帶,他不但部署倒守運河,而且又在膠萊河兩岸增設了內層防線,縮小兜剿圈企圖把撚軍聚殲於膠萊海隅,萬一撚軍突破膠萊防線,還有運河防線以資保障。
在膠萊河防線上,他安置了沈宏富、董鳳高幾軍四十六個營和魯軍三十一個營分段防守,每營防地三裏多長。另外還設有機動的後援部隊,全部兵力近五萬人。運河防線則由淮軍劉秉璋、楊鼎勳、李昭慶等部和豫軍張曜部、皖軍黃秉鈞、程文炳部負責。
而為了保障運、膠防線,李鴻章還奏準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直隸總督劉長佑率軍防守黃河,由漕運總督張之萬率軍防守蘇北六塘河。這樣東西南北四麵就各以河為險構成了一個包圍圈。
但是,東撚軍卻於八月在膠萊防線北端海神廟一帶魯軍防地衝破防線,渡過濰河使得李鴻章苦心經營的膠萊防線告潰。
如此一來,李鴻章精心經營的運河防線,在機動實力強悍的撚匪跟前再次栽了大跟頭,李某人為此也遭致不少閑言碎語,有那不對付的朝堂直言曾國藩都幹不過撚匪,作為學生的李鴻章又有何德何能做出成績?
所幸李鴻章的處境要比老實曾國藩好得太多,至少不用擔心朝廷忌憚過甚,隻需應付少少一些不滿聲音即可……
吳可下了命令,身邊幕僚先是恭身應下,而後才滿臉疑惑問道。[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嗬嗬,李鴻章是聰明人,不會跟曾某人保持絕對一致的!”
吳可輕笑著搖了搖頭,眼中閃爍肯定神色,道:“要真是如此的話,曾某人剿撚的話,也不會拖成那副摸樣!”
幕僚輕輕點頭,顯然也明白其中內情。
沒了直屬的湘軍力量支持,曾國藩做什麽都不方便。
在剿撚過程中,曾國藩想要調動手下淮軍部隊,竟然可笑的要通過後方的李鴻章,在戰機轉瞬即逝的剿撚戰場,這樣的做法隻能是自討苦吃。
“可以說,在剿撚戰場上,李鴻章狠狠坑了他老師……”
說這話時,吳可臉上露出掩飾不住的幸災樂禍。
“眼下他所有的風光,可以說都是踩著曾某人的肩膀所得!”
幕僚點點頭,不知道想到什麽臉色突然變得有些古怪起來,試探著問道:“大人您看,曾國藩剿撚失敗是不是李鴻章故意如此?”
“這話可不能亂說!”
吳可聞言先是一愣,而後輕笑著搖了搖頭,臉上滿是說不出的嘲諷,道:“李鴻章還沒那麽大膽子,要是稍有不慎以後還怎麽在官場上混?”
雖說滿清官場就是一攤渾水,但該有的規則一樣不少,盡管可能私底下沒人講之當回事,可是在表麵上卻要主動維護,一旦觸犯可是要犯眾怒的。
幕僚跟著笑了起來,道:“李鴻章文人出身可能不會有這個想法,可事實卻是他最後摘了桃子……”
“那就把風聲傳出去,讓湘軍那幫桀驁不遜的將官好好給李鴻章找點麻煩!”吳可眼珠一轉立刻計上心頭,當機立斷吩咐道。
“大人此計甚妙!”幕僚眼睛一亮,急忙拍馬恭維道。
……
果然,不久之後南方官場上擺弄流言四起,將李鴻章設計老師的橋段傳得有鼻子有眼,海象事情真是如此一般。
李鴻章此時貴為湖廣總督,耳目自然靈便得很,聽到傳言之後氣聽說氣得夠戧,卻沒辦法出來解釋。[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解釋什麽,曾國藩不管是不是想要自汙,他在剿撚過程中栽了跟頭卻是事實。
此外占了最大便宜的,也就是摘了曾國藩桃子的就是他李某人。此時的他就像黃泥巴掉進褲襠裏,不是那啥也是那啥了。
而湘軍那幫分散在兩江各地任職的將官,還有遣散後在湖南當地主鄉紳的官並說出來的話,就不那麽好聽了。
一時間李鴻章幾乎成了湘軍上下的眼中釘肉中刺,一時苦不堪言鬱悶到了極點,其與湘軍其餘將官之間的關係本就一般,經過這事一鬧更加冷淡,就是和老師曾國藩之間的私人關係也受到極大影響。
曾國藩此時正陷入直隸一堆破事之中難以自拔,聽到傳言之後十分納悶,不知這種捕風捉影的傳言從何處而來,他在與湘軍幾員重將的書信來往中澄清了這些傳言,可是不知道為何最後流言越演越烈那幾位湘軍重將卻是無動於衷。
等到曾某人後來察覺不對想要出手挽救之時,卻已經太遲了。
……
沒辦法,李鴻章便宜占得太大,湘軍中早有人看他不爽了。
曾國藩當初剿撚之時,意在以湘淮軍之長克撚軍之短,應該說是極為毒辣的。但是對於這種部署,特別是沿河堤築牆設防,“聞者皆笑其迂”。時在後方的李鴻章也不以為然,致書襄辦曾國藩軍務並建河防之策的劉秉璋諷刺說:“古有萬裏長城,今有萬裏長牆,不知秦始皇千年後遇公等知音。”
然而,當他掛帥剿撚後,揆情度勢,才體察到曾國藩戰略部署的深意,然後便毫不猶豫效仿之。
因為這事,李鴻章得罪的湘軍幹將不是一位兩位,特別是其效仿曾某人的做法,在短短兩年時間內清楚撚匪之亂,就更是惹湘軍中人不爽了。
合著不是你剿匪時便站著說話不覺腰疼,等到丫的負責剿匪之時,便又厚著臉皮使用之前奚落過的手段,還它馬給辦成了……
縱觀李鴻章剿撚戰略的實施,大致經曆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866年12月至次年5月間實施“臼口之圍”,主戰場在湖北。
李鴻章掛帥剿撚之初,隻是提出了“用謀設間,徐圖製賊”的原則性設想。而當時東撚軍在突破曾國藩的賈魯河、沙河防線後,迅速進入湖北,企圖“長驅西上,一入四川,居已蜀之利,一上紫荊關,合張宗禹攻陝西”。
東撚軍集給在湖北鍾祥臼口一帶,擁眾10餘萬。李鴻章認定這是聚殲撚軍的好機會,於是調動湘淮軍7萬餘人“分路並進”,其中包括湖北巡撫曾國荃的新湘軍。
1867年1月撚軍先在安陸府羅家集擊敗鬆字營,重傷統領郭鬆林。半個月後又在德安府楊家河殲滅樹字營,陣斬淮軍悍將羅定樹。2月雙方主力在安陸府尹隆河進行決戰。清軍主力一是淮軍主力人馬,一是鮑超所部霆字湘軍。
本來,鮑與淮軍約定2月19日(正月十五)辰刻兩軍發起會攻。但兩軍向存嫌隙,鮑輕淮軍乃後起之輩,淮軍將領賤鮑無謀匹夫。
出戰淮軍將領為了搶奪頭功,違約於卯時單獨發起進攻。撚軍先用流動戰術與之周旋,繼而在尹隆河設伏敗之。淮軍將領“衣冠失落”,與各營官幕僚被困待死。鮑超部按預定時間從撚軍背後發動突然襲擊,撚軍轉勝為敗折損兩萬餘人。
鮑超救了貿然出戰之淮軍將領,但被救淮軍將領卻以怨報德,反誣鮑超部誤期致敗。李鴻章一味迴護己軍不顧事實,按貿然出戰之淮軍將領口徑上奏,鮑超被嚴旨斥責虛冒戰功,應負淮軍致敗之咎。
而湘係大員因鮑超並非曾國藩嫡係,不但不為其開脫,反而迎合李鴻章落井下石。曾國荃奏稱接戰撚軍為南北兩隊,北強南弱,而貿然出戰之淮軍敵北,霆軍敵南故戰績不同。
鮑超哪受得了這個憂憤成疾,執意告退所部三十二營以遣散了之。霆軍重要將領唐仁廉挑其精壯,由李鴻章“酌立營製,重整規模”,立仁字營,成為淮軍的一支,從而削弱了湘軍增強了淮軍的實力。
三月東撚軍又在蘄水殲滅湘軍彭毓橘所部,陣斬彭毓橘,至此曾國荃新湘軍主力全部覆沒。這一階段李鴻章實行的主要是陸路蹙圍,但並未能有效地扼製住撚軍的流動。
同時,他也成功的將配合作戰之湘軍瓦解,淮軍一家獨大引來不少湘軍大佬不滿和眼紅,為以後的湘淮之爭埋下伏筆。
第二階段從1867年6月至1868年1月部署實施運河、膠萊河之防,主戰場在魯東地區。
東撚軍乘湘淮軍齊集湖北之際,依靠強大的機動能力跳出包圍圈進入河南,因鑒於陝西就食困難四川路途遙遠,遂放棄原定西進川陝的計劃改向山東挺進,於六月在魯軍防守的戴廟附近突破運河防線,直趨膠東半島。
山東巡撫丁寶楨疏於運防,奉旨交部嚴加議處。一時言路洶洶。曾國藩認定“大局日壞”,擔心言路不僅糾彈丁寶楨,也可能波及李鴻章,致書勸其忍辱負重徐徐圖之,叮囑其“若遇棘手之際,請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其實,在吳可這等打老了仗的優秀統帥看來,東撚軍進入運東正是一大戰略失策,給了李鴻章利用河防蹙之於絕地以良機。
李鴻章所部淮軍將領一致提出“倒守運河”(即由原來自東岸設防移至西岸設防)之策,李鴻章經過慎重研究決定采納。
鑒於撚軍深入膠萊一帶,他不但部署倒守運河,而且又在膠萊河兩岸增設了內層防線,縮小兜剿圈企圖把撚軍聚殲於膠萊海隅,萬一撚軍突破膠萊防線,還有運河防線以資保障。
在膠萊河防線上,他安置了沈宏富、董鳳高幾軍四十六個營和魯軍三十一個營分段防守,每營防地三裏多長。另外還設有機動的後援部隊,全部兵力近五萬人。運河防線則由淮軍劉秉璋、楊鼎勳、李昭慶等部和豫軍張曜部、皖軍黃秉鈞、程文炳部負責。
而為了保障運、膠防線,李鴻章還奏準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直隸總督劉長佑率軍防守黃河,由漕運總督張之萬率軍防守蘇北六塘河。這樣東西南北四麵就各以河為險構成了一個包圍圈。
但是,東撚軍卻於八月在膠萊防線北端海神廟一帶魯軍防地衝破防線,渡過濰河使得李鴻章苦心經營的膠萊防線告潰。
如此一來,李鴻章精心經營的運河防線,在機動實力強悍的撚匪跟前再次栽了大跟頭,李某人為此也遭致不少閑言碎語,有那不對付的朝堂直言曾國藩都幹不過撚匪,作為學生的李鴻章又有何德何能做出成績?
所幸李鴻章的處境要比老實曾國藩好得太多,至少不用擔心朝廷忌憚過甚,隻需應付少少一些不滿聲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