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爭權奪利,肅順可沒少給恭親王使拌子……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次年,肅順在徹查“戶部寶鈔案”中,發現恭親王府首席太監孟來喜涉案頗深。


    倘換做他人徹查此案,八成會送恭親王奕一個順水人情從輕處理。誰料肅順毫不留情照樣查抄,弄得恭王府一時雞犬不寧,於是二人之矛盾已從政見相左惡化到私人恩怨。隻是迫於政治上失勢,恭親王奕唯有暫時隱忍,擺出一副“鴿派王爺”的樣兒。


    恭親王在仕途上的轉機出現於鹹豐十年,英法聯軍兵臨京師城下,鹹豐帶著六宮嬪妃逃往熱河,臨行前將議和與維護京師諸事宜全權委托奕負責。


    恭親王最後不辱使命,在鹹豐的遙控指揮下主持議和成功。擁有了再建社稷之勳,加上其平時親和恭謙之形象,恭親王奕很快就將留守京城的心腹桂良、文祥、寶鋆及周祖培、翁心存、彭蘊章等部院大臣捏合在一起,一股“倒肅”力量漸趨成型。


    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倘若鹹豐不死,後宮挺肅順,估計要倒黴的人還是恭親王奕。然而命運所安排的劇本卻是鹹豐於熱河殯天,慈禧與肅順矛盾重重。


    如果肅順隻是得罪滿族大臣和恭親王為首派係的話,這家夥在政爭中落於下風以其鐵帽子王府的高貴出身,隻要肯低頭服軟乖乖交出手頭權力,最多也就是個充軍發配的下場,說不定哪天還有再起之機。


    可惜的是,肅順在人生最為風光之際,驕橫跋扈得罪的勢力實在太多,最讓人無語的是他竟然他鹹豐帝的後宮尤其是後來垂簾聽政的西太後慈禧得罪得太狠,已達不死不休之地步,根本就沒回旋餘地。


    如果鹹豐帝沒死,肅順一直權柄滔天的話倒也罷了,一旦他和身後勢力稍落頹勢,朝堂上的政治勢力隻是落井下石的話,已垂簾聽政的西太後慈禧絕不會讓其有絲毫生還機會!


    根據民間以及官方傳言,慈禧16歲已“五經成誦,通滿文,廿四史亦皆瀏覽”,其如此聰慧,自然深得鹹豐寵愛,甚至命其協助整理奏章,代筆披覽。[]


    不過物極必反,慈禧對政治的熱情漸趨濃厚,不僅“時於上前道政事”,甚至屢有參與決策之意。這令鹹豐厭惡不已,漸漸對其疏遠。


    察覺到皇帝的態度變化,恐有失寵之虞的慈禧,決定向鹹豐身邊最大紅人肅順示好,“隱冀得肅以自援”。誰知熱臉貼了冷屁股,早對妃嬪幹政不滿的肅順給予傲慢輕視的回絕,這是矛盾的開始。


    爾後不久,不知什麽緣故,肅順竟在鹹豐麵前請“行釣弋故事”,懇請鹹豐帝將野心勃勃的慈禧賜死。後傳聞因鹹豐酒後失言泄露此事,“西後聞之,銜肅刻骨”。二人間的梁子,算是徹底結下了。


    而在北走熱河期間,肅順負責行宮一應事宜。由於倉促外逃,妃嬪所乘座駕皆臨時從街上征用,故破舊簡陋,加之山道崎嶇,一路上顛簸不已。慈禧久居深宮,養尊處優,哪兒受得了這般罪,於是多次請求肅順換輛好車,然而卻換來肅順一頓嗬斥:“危難中那比承平時?且此間何處求新車,得舊者已厚幸矣。爾何人?乃思駕中宮上耶?”


    等到了熱河,鹹豐又令肅順修築行宮,於是肅“皆便冠服,出入無禁,寢宮亦著籍,嬪禦弗避”,可謂明目張膽地破壞後宮規矩。


    肅順心中唯有鹹豐,焉能將慈禧等人放在眼裏,更不料這位平時嬌柔的葉赫那拉氏,居然也是位狠角色。


    聽到京城坊間如此流言,吳可隻能感歎一句‘不作死就不會死’。丫的肅順又沒有‘取皇位代之’的動作和野心,竟仗著鹹豐帝一時隆寵囂張跋扈至斯,簡直就是‘不知死字怎麽寫’的典範。


    他也不想想,得罪了一幹後宮嬪妃,不說鹹豐帝身體如何如何,等到新帝繼位之後哪會有他的好果子吃?


    細數一下,重臣、宗室、後宮、官吏、太監、士子、旗人、商賈,肅順幾乎將三教九流都得罪了個遍。這種得罪人廣納敵人的本事,簡直讓人不知該說什麽是好,丫的能活到現在真心不容易!


    事實也是如此,按照曆史本來發展,肅順在鹹豐十一年便會跟顧命八大臣,一起倒在慈禧太後和恭親王為主聯合發起的‘辛酉政變’之中,被尋了個罪名直接推到菜市口斬首,鄭親王一脈也跟著倒了大黴。


    盡管由於吳可的出現以及插手,使得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逃過鹹豐十一年那場死劫,可之後的日子對在鹹豐朝後期權勢滔天的肅順而言,簡直就是一場讓他難以接受的巨大災難。


    麵對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帝後黨,以恭親王為首的王公黨聯合打壓,再有朝堂一幹中立派係暗地裏的小動作,肅順隻能被動以對,痛苦的看著手下外圍勢力被一點點連跟拔起,然後便是勢力核心成員甚至幹脆就是顧命大臣,被朝堂上的‘倒肅’勢力找機會一一整倒。


    隻能說顧命大臣們很幸運,他們不是像曆史上那般被一次性一網打盡,而是被一個一個找著錯漏慢慢清理出朝堂。為了避免在朝堂之上還有不小勢力的剩餘顧命大臣瘋狂反撲,朝廷不可能對下野的顧命大臣趕盡殺絕。


    結果近十年時間過去,同治初年赫赫有名的顧命八大臣,在朝堂聯合勢力不遺餘力的打壓下,隻剩下鄭親王端華和肅順兄弟還在苦苦支撐,其餘顧命大臣不是被抓住錯漏趕出朝堂,便是見勢不妙主動‘下野’,總之當初煊赫一時的顧命大臣派係,如果隻能苟延殘喘距離完全覆滅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這對於權利欲極重,嚐試過權勢滔天滋味的肅順而言,絕對是難以承受的巨大打擊。不過他確實是個狠人,當初見勢不妙立刻收縮勢力,約束手下核心成員積極自保。


    效果還是不錯的,至少端華和肅順哥倆,在極端不利的形勢下堅持到了現在。


    以鄭親王的政治頭腦,要不是有肅順幫著的話,隻怕早就被朝堂敵對勢力找到機會,一舉拿下永世不得翻身了,哪還能像現在一般,依舊能夠在朝堂占據一席之地,盡管聲音微弱卻也不容小視。


    刨除性格因素的話,不得不說肅順無論能力還是魄力,在眼下的一幹朝臣中都是極為頂尖的存在。


    尤其是他在鹹豐朝後期當了好幾年隱形首輔,手頭掌握了朝堂不少大佬的黑材料,這讓朝堂聯合勢力‘反肅’之時難免束手束腳。


    朝堂上一幹政治勢力,誰都不願成為‘反肅’先鋒,生怕成了肅順臨死反撲時拉來墊背的存在。盡管在‘倒肅’這個大前提下不太可能一下子倒台,可自家把柄暴露誰知道政敵會不會來個秋後算帳?


    就連恨不得肅順早死早超生的西太後慈禧,在沒有直接將肅順弄死的把握時,也不敢將這廝逼迫得他甚,誰說宮妃就沒把柄落在肅老六這家夥手裏?


    投鼠忌器之下,肅順和端華哥倆才能撐過最艱難時期,又撐到帝後黨與王公黨之間出現矛盾,一直堅持到現在還能矗立朝堂不倒,肅順這廝的能力和手腕不得不讓人道一聲‘佩服’!


    肅順堅持到現在不僅朝堂上還有那麽點微弱勢力,主要的是地方上的支持力度讓朝堂各方勢力忌憚。當初他極力扶持一批有能力漢族大臣,眼下已經到了收獲豐碩果實的時候。


    之前被肅順看好,並出手在落魄時拉了一把的大部分漢族大臣,此時大都積功升任一地封疆,在朝堂上也是一股勢力極強的新興政治勢力。


    曾國藩等人雖然不可能旗幟鮮明的支援肅順這位‘伯樂’,但私底下的來往誰又能盡皆知曉?


    朝堂上的‘倒肅’勢力,也擔心做得過火引來這些地方督撫心中不爽,到時候連怎麽得罪這些地方實力派都不清楚,那才叫冤枉。


    可惜的是,到了眼下這等地步,顧命大臣派係可以說土崩瓦解,端華和肅順哥倆還代表不了這麽一個在鹹豐朝後期以及同治朝前期龐大的政治勢力,就算沒有以恭親王為首的王公黨聯合打壓,單憑帝後黨慢慢收拾,端華和肅順哥倆也支持不了多久,


    所謂困獸猶鬥,這時的肅順是最可怕又是最瘋狂的時候,真要逼得他走投無路的話,誰也不清楚這廝會做出什麽瘋狂之事來。


    吳可之所以這麽關注肅順,可不是想跟這廝暗地裏聯盟什麽的,因為兩廣總督的位置岌岌可威的緣故,他便想找個機會攪亂朝堂,而肅順便是最好的行動之人。


    他自不會傻到親自將把柄送到肅順手裏,想要跳動這廝那顆敏感神經其實簡單得很,隻要在京城坊間放一放‘西太後準備收拾最後的兩位顧命大臣’的流言,就算明知道可能是陷阱,到了眼下這個地步肅順也不得不放手一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列強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排雲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排雲掌並收藏新列強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