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京城寒風呼嘯冰冷刺骨,就算穿著厚實的棉衣棉褲都感覺冷得難受,可卻依舊阻擋不了百姓上街采購年貨的熱情,喧囂的人流以及喜慶的氛圍,無不透著濃濃的年味。[]@@diǎn@小@說,..o
酒樓茶館還有勾欄中也是人滿為患,京城百姓以及專吃低保的底層旗人最喜到這等龍蛇混雜之地,一來消磨時日二來打聽八卦侃大山。
不知什麽時候,這些消息‘靈通’地方突然之間流言四起,竟然全是有關鹹豐朝第一權臣肅順的,說什麽的都有。
有的說肅順氣數已盡,西太後對他的容忍已到了極限,就準備來年開春直接將出身鄭親王府的兩位顧命大臣拿下,肅順的結局除了死沒有第二條出路。
也有的說肅順隱忍到了極限不願再繼續隱忍下去,想要發動手頭殘餘勢力做放手一搏,反正橫豎都逃不了一個死字幹脆拉幾個墊背的,而最佳墊背對象無疑便是如此掌控朝堂的兩宮太後。
又有傳言肅順跟宮裏的西太後都準備動手,就看誰手段更加高超將對方致於四地,京城坊間看好的無疑便是皇宮裏的兩宮太後。
如此種種傳言說得有鼻子有眼,京城百姓和底層旗人還真就好這一口,傳言沒過幾天便像瘟疫一般傳遍整個京城坊間,各大茶樓酒肆還有青樓勾欄之中,時常為了這個新鮮話題爭得麵紅耳赤氣氛熱烈。
不僅之後消息便傳進朝堂各位大佬之耳,倒順派大臣自然高興不已,不管傳言真假與否肅順估計都吃不了兜著走。
可流言中的兩位主角肅順和西太後,卻是又驚又怒摔了不知道幾個趁手精美瓷器以及新鮮玩意。
慈禧太後驚的是坊間竟有此等不實傳言流出,一下子打亂了她的部署和節奏。天可憐見她根本就沒有明年來春季節拿下肅順兄弟的打算,如今她已經徹底掌控住了朝堂政局,除了名義上垂簾聽政之外,其實她就是現在的天下第一人。
能以孤兒寡母的姿態做到這一diǎn,慈禧太後的手腕和能力都非同一斑。眼下朝堂大局在握什麽時候拿下肅順都不算難事,關鍵隻要一個恰當時機。
沒想到這都要過年了,京城坊間突然傳出如此流言蜚語,要說沒有勢力在後麵推波助瀾傻子都不會相信。(.棉、花‘糖’小‘說’)作為事實上的天下主宰慈禧太後不得不多想一diǎn,是什麽人想要掀起她和肅順的激烈爭鬥?
同時這樣的流言,很容易誤導朝堂上那幫奸猾似鬼的臣僚,讓他們懷疑這是兩宮太後動手前的輿論攻勢,而後也不管事實究竟如何,又開始了新一論的彈劾肅順哥倆的浪潮。
雖然慈禧太後很樂意看到這種對肅順牆倒眾人推的場麵,但作為事實上的天下第一人,她可不願意被人當作對付肅順的棋子使。
於是,年輕的西太後便和身邊的太監幕僚隊伍,開始猜測幕後推手的身份。
讓人頭疼的是,肅順的仇敵太多,作為背後推手的目標也太多。
因為囂張跋扈的性格,以及霸道的行事作風,肅順為此得罪的人和勢力數不勝數。朝堂上幾乎一半以上大臣都跟他不對付,地方督撫中也有不少跟他關係惡劣,總之就是一句話:做人太失敗!
當然,作為鹹豐帝的六弟,同時又是洋務運動領袖的恭親王,被作為最大嫌疑人看待。沒辦法誰叫他身上光環太盛,而且與肅順的關係也惡劣得很,想致肅老六於死地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然如果可能的話,慈禧太後也很想借助這個機會,徹底將肅順兄弟這兩個礙眼家夥整倒,省得每次上朝都看到那張讓人厭煩的刻薄臉。
……
與慈禧太後又驚又喜的情況不同,這些年一直裝孫子的肅順大爺聽聞傳言後,先是滿臉絕望呆滯半晌,而後便轉成猙獰密布滿臉瘋狂。
既然皇宮裏那位想要他死,那大家魚死網破一起下地獄!
他根本就沒多想,第一時間便將坊間流言的源頭,安在了皇宮裏那位唯我獨尊的西太後頭上。
盡管他也清楚,可能有勢力想要渾水摸魚,可能這事是其它勢力所為,但放眼整個朝堂,最想要他兄弟死的那位,肯定是那位垂簾聽政掌握了朝堂的西太後。
他根本沒去糾結這事是不是西太後所為,以他對那野心勃勃女人的看法,這女人肯定會趁此機會將他們兄弟整倒,剔除朝堂上最後兩位礙眼的顧命大臣。
本來恭親王也是傳播流言的最大嫌疑人之一,可惜這位天資不凡的天皇貴胄在政治手腕上幹不過慈禧這位嫂嫂,被狠整一通不僅丟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首席大臣之位,就連首席軍機之為都丟了,可以說被排除在大清核心圈子之外。
以肅順對恭親王的了解,這位天皇貴胄的心胸氣度還是很值得認可的,雖然之前兩人之間為了爭權奪利齷齪不斷,但隻要他肯放低姿態服軟,以恭親王的性格也不會趕盡殺絕,這一diǎn肅順能夠確定。
這些年肅順一直保持低調,擺出一副低姿態就是想在朝堂上繼續堅持下去,他就不信沒有重起之日。婦人就是婦人,等到同治皇帝親政之後,他隻要略施小計便能搞得慈禧與親身兒子不睦甚至反目成仇。
近十年的低調行事迷惑了不少人,起碼之前朝堂行喊打喊殺,一副不拿下肅順與端華兄弟誓不罷休的聲浪早已褪去,就連以恭親王為首的洋務派,不也是在顧命大臣派勢微之後,把主要精力放在洋務改革上?
……
果不其然,盡管已經到了臘月,整個京城衙門運轉都開始便得無比遲鈍和緩慢,大家都等著過年放假好好休息一番。
可就在這段時間,朝堂上那些讓人討厭的禦史們突然活躍起來,開始隻是互相竄門子打招呼,到了臘月中旬的時候突然集體爆發。
禦史們彈劾肅順的折子,猶如雪片般紛紛遞到垂簾聽政的兩宮太後案前。
朝堂上下頓時緊張起來,各方勢力緊張關注後續事宜的發展。
肅順所在派係也不是吃素的,盡管經過十年爭鬥勢力已經嚴重縮水,但也不是一幫禦史能欺負得了的。於是在同治八年年底最後的幾次朝議之時,原本該是和和氣氣大家一起準備歇衙過年的輕鬆氛圍,硬生生被搞成唇槍舌劍的嘴炮戰場。
禦史幹的就是找茬的活,一開口就將肅順釘在罪臣的柱子上口誅筆伐,一樁樁一件件竟是列舉了肅順當隱形首輔時,做下的幾十樁錯事。按他們的意思肅順就是朝廷的最大敗類,該懲該罰該治罪。
這一下可就雍了馬蜂窩,肅順一係大臣雖然已成朝堂少數派卻也不是吃素的。一幹滿族官員說話可沒漢人文官那般客氣,句句誅心語語難聽,在這本應輕鬆的氛圍中硬是製造出了滿堂的濃鬱火藥味。
……
性情溫和的慈安太後倒是沒什麽反應,一如既往的不理會這些朝堂紛爭。雖然在熱河期間她對肅順獨攬大權也很不滿,但這麽多年過去了以她的性格早將這些不快拋在腦後,也不願太過理會朝堂上的紛爭。
慈安太後的反應在一幹大臣的意料之中,這位脾性十分溫和的太後不懂朝堂中事,也不願意過多參與其中,安安穩穩的當著她的後宮之主。
倒是慈禧太後的反應有diǎn曖昧,既出人意料又在清理之中。這都快到年底了,朝堂上爭得這般火暴,作為垂簾聽政執掌朝政的太後,理應出麵調解雙方矛盾,起碼先將矛盾壓下去等過完年再說。
可慈禧太後卻並沒有這麽做,反而放任禦史與肅順派大臣的火暴互噴。朝臣們以為西太後想借機一舉拿下肅順,可最後卻什麽動作都沒有,仿佛她就是想看兩幫大臣火暴互噴逗個樂子而已。
這讓所有關注這場突如其來朝爭的大臣都鬆了口氣,雖然不少大臣都願意看到肅順倒黴,但放在過年這個喜慶時刻似乎有些不太吉利。
等到臘月末最後一次朝議結束,西太後慈禧終究沒有表態,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朝爭算是告一段落。反所有人都清楚,等到開春各部重新開衙之時,這場朝爭將繼續下去。
沒誰看好勢力嚴重萎縮的肅順和端華哥倆,禦史身後隱隱站著的那位可不是好招惹的,絕對是個鐵碗人物。
可誰也沒想到肅順會那般瘋狂,眼看著被逼入絕望竟然還有勇氣奮力一擊,在大年三十晚的宮廷宴會上,主持宴會的西太後慈禧遇刺重傷昏迷,東太後慈安受驚倒到病榻之上,小皇帝孤掌難鳴同時也被嚇得不輕。
驚變,絕對的驚變!
雖然刺客在重創慈禧太後之後,不等驚慌失措的宮廷內衛上前抓捕,便咬破了藏在口中的毒藥當場身亡,讓驚怒不已的王公大臣們斷了追查的線索,但隻要腦子不糊塗便知道這事最有可能的幕後主使便是肅順。
原本已經被邊緣化的恭親王在眾多朝臣的要求下,不得不挺身而出臨時主持朝政,同時處理宮廷宴會驚變後的糟糕局麵……</>
酒樓茶館還有勾欄中也是人滿為患,京城百姓以及專吃低保的底層旗人最喜到這等龍蛇混雜之地,一來消磨時日二來打聽八卦侃大山。
不知什麽時候,這些消息‘靈通’地方突然之間流言四起,竟然全是有關鹹豐朝第一權臣肅順的,說什麽的都有。
有的說肅順氣數已盡,西太後對他的容忍已到了極限,就準備來年開春直接將出身鄭親王府的兩位顧命大臣拿下,肅順的結局除了死沒有第二條出路。
也有的說肅順隱忍到了極限不願再繼續隱忍下去,想要發動手頭殘餘勢力做放手一搏,反正橫豎都逃不了一個死字幹脆拉幾個墊背的,而最佳墊背對象無疑便是如此掌控朝堂的兩宮太後。
又有傳言肅順跟宮裏的西太後都準備動手,就看誰手段更加高超將對方致於四地,京城坊間看好的無疑便是皇宮裏的兩宮太後。
如此種種傳言說得有鼻子有眼,京城百姓和底層旗人還真就好這一口,傳言沒過幾天便像瘟疫一般傳遍整個京城坊間,各大茶樓酒肆還有青樓勾欄之中,時常為了這個新鮮話題爭得麵紅耳赤氣氛熱烈。
不僅之後消息便傳進朝堂各位大佬之耳,倒順派大臣自然高興不已,不管傳言真假與否肅順估計都吃不了兜著走。
可流言中的兩位主角肅順和西太後,卻是又驚又怒摔了不知道幾個趁手精美瓷器以及新鮮玩意。
慈禧太後驚的是坊間竟有此等不實傳言流出,一下子打亂了她的部署和節奏。天可憐見她根本就沒有明年來春季節拿下肅順兄弟的打算,如今她已經徹底掌控住了朝堂政局,除了名義上垂簾聽政之外,其實她就是現在的天下第一人。
能以孤兒寡母的姿態做到這一diǎn,慈禧太後的手腕和能力都非同一斑。眼下朝堂大局在握什麽時候拿下肅順都不算難事,關鍵隻要一個恰當時機。
沒想到這都要過年了,京城坊間突然傳出如此流言蜚語,要說沒有勢力在後麵推波助瀾傻子都不會相信。(.棉、花‘糖’小‘說’)作為事實上的天下主宰慈禧太後不得不多想一diǎn,是什麽人想要掀起她和肅順的激烈爭鬥?
同時這樣的流言,很容易誤導朝堂上那幫奸猾似鬼的臣僚,讓他們懷疑這是兩宮太後動手前的輿論攻勢,而後也不管事實究竟如何,又開始了新一論的彈劾肅順哥倆的浪潮。
雖然慈禧太後很樂意看到這種對肅順牆倒眾人推的場麵,但作為事實上的天下第一人,她可不願意被人當作對付肅順的棋子使。
於是,年輕的西太後便和身邊的太監幕僚隊伍,開始猜測幕後推手的身份。
讓人頭疼的是,肅順的仇敵太多,作為背後推手的目標也太多。
因為囂張跋扈的性格,以及霸道的行事作風,肅順為此得罪的人和勢力數不勝數。朝堂上幾乎一半以上大臣都跟他不對付,地方督撫中也有不少跟他關係惡劣,總之就是一句話:做人太失敗!
當然,作為鹹豐帝的六弟,同時又是洋務運動領袖的恭親王,被作為最大嫌疑人看待。沒辦法誰叫他身上光環太盛,而且與肅順的關係也惡劣得很,想致肅老六於死地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然如果可能的話,慈禧太後也很想借助這個機會,徹底將肅順兄弟這兩個礙眼家夥整倒,省得每次上朝都看到那張讓人厭煩的刻薄臉。
……
與慈禧太後又驚又喜的情況不同,這些年一直裝孫子的肅順大爺聽聞傳言後,先是滿臉絕望呆滯半晌,而後便轉成猙獰密布滿臉瘋狂。
既然皇宮裏那位想要他死,那大家魚死網破一起下地獄!
他根本就沒多想,第一時間便將坊間流言的源頭,安在了皇宮裏那位唯我獨尊的西太後頭上。
盡管他也清楚,可能有勢力想要渾水摸魚,可能這事是其它勢力所為,但放眼整個朝堂,最想要他兄弟死的那位,肯定是那位垂簾聽政掌握了朝堂的西太後。
他根本沒去糾結這事是不是西太後所為,以他對那野心勃勃女人的看法,這女人肯定會趁此機會將他們兄弟整倒,剔除朝堂上最後兩位礙眼的顧命大臣。
本來恭親王也是傳播流言的最大嫌疑人之一,可惜這位天資不凡的天皇貴胄在政治手腕上幹不過慈禧這位嫂嫂,被狠整一通不僅丟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首席大臣之位,就連首席軍機之為都丟了,可以說被排除在大清核心圈子之外。
以肅順對恭親王的了解,這位天皇貴胄的心胸氣度還是很值得認可的,雖然之前兩人之間為了爭權奪利齷齪不斷,但隻要他肯放低姿態服軟,以恭親王的性格也不會趕盡殺絕,這一diǎn肅順能夠確定。
這些年肅順一直保持低調,擺出一副低姿態就是想在朝堂上繼續堅持下去,他就不信沒有重起之日。婦人就是婦人,等到同治皇帝親政之後,他隻要略施小計便能搞得慈禧與親身兒子不睦甚至反目成仇。
近十年的低調行事迷惑了不少人,起碼之前朝堂行喊打喊殺,一副不拿下肅順與端華兄弟誓不罷休的聲浪早已褪去,就連以恭親王為首的洋務派,不也是在顧命大臣派勢微之後,把主要精力放在洋務改革上?
……
果不其然,盡管已經到了臘月,整個京城衙門運轉都開始便得無比遲鈍和緩慢,大家都等著過年放假好好休息一番。
可就在這段時間,朝堂上那些讓人討厭的禦史們突然活躍起來,開始隻是互相竄門子打招呼,到了臘月中旬的時候突然集體爆發。
禦史們彈劾肅順的折子,猶如雪片般紛紛遞到垂簾聽政的兩宮太後案前。
朝堂上下頓時緊張起來,各方勢力緊張關注後續事宜的發展。
肅順所在派係也不是吃素的,盡管經過十年爭鬥勢力已經嚴重縮水,但也不是一幫禦史能欺負得了的。於是在同治八年年底最後的幾次朝議之時,原本該是和和氣氣大家一起準備歇衙過年的輕鬆氛圍,硬生生被搞成唇槍舌劍的嘴炮戰場。
禦史幹的就是找茬的活,一開口就將肅順釘在罪臣的柱子上口誅筆伐,一樁樁一件件竟是列舉了肅順當隱形首輔時,做下的幾十樁錯事。按他們的意思肅順就是朝廷的最大敗類,該懲該罰該治罪。
這一下可就雍了馬蜂窩,肅順一係大臣雖然已成朝堂少數派卻也不是吃素的。一幹滿族官員說話可沒漢人文官那般客氣,句句誅心語語難聽,在這本應輕鬆的氛圍中硬是製造出了滿堂的濃鬱火藥味。
……
性情溫和的慈安太後倒是沒什麽反應,一如既往的不理會這些朝堂紛爭。雖然在熱河期間她對肅順獨攬大權也很不滿,但這麽多年過去了以她的性格早將這些不快拋在腦後,也不願太過理會朝堂上的紛爭。
慈安太後的反應在一幹大臣的意料之中,這位脾性十分溫和的太後不懂朝堂中事,也不願意過多參與其中,安安穩穩的當著她的後宮之主。
倒是慈禧太後的反應有diǎn曖昧,既出人意料又在清理之中。這都快到年底了,朝堂上爭得這般火暴,作為垂簾聽政執掌朝政的太後,理應出麵調解雙方矛盾,起碼先將矛盾壓下去等過完年再說。
可慈禧太後卻並沒有這麽做,反而放任禦史與肅順派大臣的火暴互噴。朝臣們以為西太後想借機一舉拿下肅順,可最後卻什麽動作都沒有,仿佛她就是想看兩幫大臣火暴互噴逗個樂子而已。
這讓所有關注這場突如其來朝爭的大臣都鬆了口氣,雖然不少大臣都願意看到肅順倒黴,但放在過年這個喜慶時刻似乎有些不太吉利。
等到臘月末最後一次朝議結束,西太後慈禧終究沒有表態,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朝爭算是告一段落。反所有人都清楚,等到開春各部重新開衙之時,這場朝爭將繼續下去。
沒誰看好勢力嚴重萎縮的肅順和端華哥倆,禦史身後隱隱站著的那位可不是好招惹的,絕對是個鐵碗人物。
可誰也沒想到肅順會那般瘋狂,眼看著被逼入絕望竟然還有勇氣奮力一擊,在大年三十晚的宮廷宴會上,主持宴會的西太後慈禧遇刺重傷昏迷,東太後慈安受驚倒到病榻之上,小皇帝孤掌難鳴同時也被嚇得不輕。
驚變,絕對的驚變!
雖然刺客在重創慈禧太後之後,不等驚慌失措的宮廷內衛上前抓捕,便咬破了藏在口中的毒藥當場身亡,讓驚怒不已的王公大臣們斷了追查的線索,但隻要腦子不糊塗便知道這事最有可能的幕後主使便是肅順。
原本已經被邊緣化的恭親王在眾多朝臣的要求下,不得不挺身而出臨時主持朝政,同時處理宮廷宴會驚變後的糟糕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