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定人選,花老太又壓低聲音對花晉明道:“趁他們亂糟糟的四處重議族長,無暇顧及主持我們分家之事,你趕緊將那幾間後來開起來的鋪子暗中渡到我手裏來,餘下那些個賠錢的,也就憑他們打破頭爭搶去了。”
花晉明聽了一疊連聲地稱妙,“到時他們就是問起,我也隻說是我無德無能,經營不善,才有負的祖宗所托家業,他們也不能耐我何。”
可鄧三太太聽花老太這話就有話要說了,她知道花老太的意思,鋪子記花老太名下做嫁妝,就是分家了,也沒有分媳婦嫁妝的道理,自然鋪子就歸他們三房了。
若是以前,這法子倒是不錯的,隻如今怕是大房和二房不信了,不信花老太能有這些個陪嫁的,那時要生出多少事情來。
可這話她一個做兒媳婦的如何能說的,所以鄧三太太暗暗扯了扯花晉明的衣襟,讓他先別答應了。
隻可惜花晉明是個榆木的腦袋,不能領會,被鄧三太太扯煩了就回頭訓斥鄧三太太的,“有話便說,這是在做什麽,不成個樣子。”
花老太聽了也猜出幾分鄧三太太的意思來,心中難免不快。
隻是花老太這人的心眼,隻比針尖大,兒子她是舍不得怪罪的,兒媳婦就不同了。
就聽花老太重重地哼了一聲,“她還能有什麽話的,不過是怕我得了鋪子,就不拿出來了,留著日後給景貴罷了。”
鄧三太太一聽這話,立時跪地上了,毫無保留一氣什麽都說了出來,“老太太真是錯怪媳婦了。隻是媳婦覺著大房和二房如今可不是那樣好糊弄了的,老太太庫房裏還有一堆子東西說不清楚的,如今又多出這麽些個鋪子來,隻怕讓他們越發起疑。要真查起來,便知這是我們家把其他鋪子的流水銀子都挪用了出來私自開的鋪子,如何還能瞞得住。那時不但鋪子保不住,還得吃裏扒外的名聲,豈不是得不償失。”
花晉明一聽覺著是有些道理。
但花老太卻不依了,氣道:“我有什麽東西是說不清楚的,我怎麽就不能有這些個東西了,當年我們劉家不比花家差。”
說起出身來,鄧三太太也是不服氣的。
就因著平日裏花老太沒少嫌棄她鄧三太太的出身,說鄧三太太小門小戶小家子氣的。
可如今鄧三太太算是知道了,花老太這老太婆又是個什麽出身的,一個破落戶,還好意思嫌棄她是小門小戶出來的。
鄧三太太咕咕噥噥道:“真能有這些個,還會被人說是破落戶的。”
雖然鄧三太太說得不清不楚的,但隻要聽了隻字片語,那裏還能不明白她在說什麽的。
花老太又氣得臉紅頭脹的,“你……你說什麽,翻了天了的,竟敢……竟敢和我拌嘴了,吃了……吃了熊心豹膽了吧。”下床就抓起腳踏上的鞋子,要打鄧三太太的。
鄧三太太嚇得隻往花晉明身後躲的。
花晉明一心隻有他的家私,那裏是真心去調和這對婆媳所起的爭執,便勸花老太道:“媽您消消氣兒,回頭我就教訓她。隻是……媽,她這話雖不中聽,但細想也是有幾分道理的。事到如今,謹慎些也好,常言‘小心駛得萬年船’,不是?”
花老太猝然抬頭看向花晉明,“那你說,把鋪子掛誰名下方是萬全之策?”
花晉明想了想,道:“按說應是阿貴他媳婦最合適的,可梅氏又是個那樣的,就怕日後拿不回來了。”說著,花晉明看了眼鄧三太太,“也唯有她了。”
一聽說要把鋪子放她手裏,鄧三太太瞬時兩眼發亮,忙拍著胸脯保證道:“放我嫁妝裏頭,別人必不會疑,就是敢有膽子問起,我也絕不會讓他們落了好。”
花老太瞧鄧三太太那嘴臉,十分看不上的冷哼了一聲,隻是細一想也唯有這樣才保險,所以就沒再有異議。
順了順氣,花老太又道:“還有,明兒你就讓人將年頭足了的珠蚌撈上來取珠留著,日後我們家如何便全靠這些珍珠了。而餘下那些個不成氣候的,哼,隨他們處置就是了。”
花晉明答應了,又商議了些細節兒上的事兒,便辭了出門去辦事兒了。
大夫這時候也到了,診脈後說花老太有些痰症,又囑咐日後少動氣動怒,盡量心平氣和為上,開了方子便去了。
鄧三太太因得了幾間鋪子,心裏正高興,也就不在意花老太對她的不積口德了。
服侍花老太用了午飯,又吃了藥,鄧三太太這才回她正房裏用飯。
隻是才擺飯,就聽丫鬟來回說梅子清又身子不痛快了,不能來立規矩了。
鄧三太太心裏正高興,也不同梅子青計較,隻說了兩句教訓的話便罷了。
也是才吃完午飯,要歇中覺的功夫,鄧三太太就聽說她娘家送這季的米糧來了。
鄧三太太便問:“這趟是誰送的來?”
有婆子就回道:“是馬婆子。”
馬婆子可是鄧三太太母親跟前的老人了,說鄧三太太是她瞧著長大的也沒錯。
鄧三太太一聽說是她,忙打發人去叫馬婆子來回話的。
沒一會子,一位包頭梳雁尾髻,身著半新不舊布衫圍裙的婆子進來了。
婆子給鄧三太太請安了。
鄧三太太忙讓婆子坐,問道:“我媽近來身上可好?上回我打發人送去的江南顧繡,和好些幹貨,可都收著了?”
馬婆子笑著回道:“老太太好著呢,姑奶奶送來的東西,老太太都讓老婆子給好生收著了,沒敢聲張讓太太知道了去。”
這馬婆子口裏的太太,就是鄧三太太的大嫂吳氏。
鄧三太太的兄長是個懦性子,鄧老太太唯恐家業敗在兒子手上,就給兒子討了個厲害的媳婦,這吳氏才成了他們家的媳婦。
吳氏果然是有些手段的,自進了鄧家門兒,家裏家外無一不是她操持的。
隻是到了後來就厲害過頭了,這吳氏把一家大小都拿捏了起來,上下都戰戰兢兢地看吳氏的臉色過日子。
所以鄧三太太平常捎些東西回娘家,也是偷偷摸摸不敢聲張的,唯恐被吳氏知道了,收了去。
鄧三太太和馬婆子說了好一會子的閑話後,就扯上花家要分家的事兒,自然把鋪子的事兒也一概告訴了馬婆子。
馬婆子聽了也是十分高興的,直說家去就回鄧老太太,讓她也高興高興。
可鄧三太太轉念一想又泄了氣,“也罷了,終究不是我的,不過是暫時記我名下罷了,回頭還得還回去的不是。”
馬婆子一聽這話計上心來,就見她四處看了看。
鄧三太太知道她這是有體己話要說了,便道:“隻管放心,我這裏的人是不敢往外說的。”
馬婆子還是將聲音壓得低低的,道:“姑奶奶怎麽想不明白的。如今鋪子的確不是姑奶奶的,可保不齊日後就不能成姑奶奶的。”
鄧三太太一聽這話有文章,便問道:“如何日後才能是我的?”
馬婆子笑道:“這就容易了。姑爺如今不是隻忙著同他們大房二房鬧分家的,那裏還顧得上這些,姑奶奶隻要趁機將那些鋪子的人都換了,換成姑奶奶您身邊得用的人,以後就是姑爺把鋪子再要回去了,那些人也是聽姑奶奶您的了,姑爺也使喚不動的。這不就成了姑奶奶您的,還有誰的。”
鄧三太太聽了頓時喜上眉梢的,直呼:“可不是,有了鋪子在手,以後就是你姑爺他們也得聽我的。”
隻是一想到得用的人,鄧三太太真是又傷心又氣惱的,“若論得用的人,非我奶媽一家子不可的,隻可恨去年被大房放了一把邪火,我們那個糊塗爺就把他們不知發配到哪裏去了。實在是可恨。”
馬婆子歎了一聲,又勸慰鄧三太太幾句後,道:“若是姑奶奶信得過,小的家裏還有幾個不成器的兒子,別的不會,就清點個貨物,看看鋪子還是能的。”說到這,馬婆子又頓了頓,“就怕別人會說,到底不是姑奶奶的陪房,名不正言不順的,別人會齜牙。”
“你是什麽人,我還能不信的。”鄧三太太太大馬金刀地拍板定下了,“再說了,我叫去的人,誰敢齜牙。”
馬婆子見事兒定下了,心下歡喜得不了,便道:“那是,日後沒有不仰仗著姑奶奶的。”
鄧三太太聽了十分受用,人都快飄了起來。
為著分家的事兒,花家三房人都忙了起來。
既然事已到這般田地,二房三房自然是不必多說的,大房也隻得打算起來的。
不說旁的,就是花老太庫房裏那些封氏的嫁妝,也該想著怎麽拿回來了。
隻是花老太是什麽樣的人,他們家這些年也是領教過的,都心裏明白的。
花老太就一個唯利是圖,尖酸刻薄,睚眥必報的,想要從她手來拿回東西來,就怕東西沒拿回來,反得一身不是的。
可那些東西都是親祖母留下的,以前不知道便罷了,如今知道了如何還能讓先人遺物落外人手裏的道理。
花晉明聽了一疊連聲地稱妙,“到時他們就是問起,我也隻說是我無德無能,經營不善,才有負的祖宗所托家業,他們也不能耐我何。”
可鄧三太太聽花老太這話就有話要說了,她知道花老太的意思,鋪子記花老太名下做嫁妝,就是分家了,也沒有分媳婦嫁妝的道理,自然鋪子就歸他們三房了。
若是以前,這法子倒是不錯的,隻如今怕是大房和二房不信了,不信花老太能有這些個陪嫁的,那時要生出多少事情來。
可這話她一個做兒媳婦的如何能說的,所以鄧三太太暗暗扯了扯花晉明的衣襟,讓他先別答應了。
隻可惜花晉明是個榆木的腦袋,不能領會,被鄧三太太扯煩了就回頭訓斥鄧三太太的,“有話便說,這是在做什麽,不成個樣子。”
花老太聽了也猜出幾分鄧三太太的意思來,心中難免不快。
隻是花老太這人的心眼,隻比針尖大,兒子她是舍不得怪罪的,兒媳婦就不同了。
就聽花老太重重地哼了一聲,“她還能有什麽話的,不過是怕我得了鋪子,就不拿出來了,留著日後給景貴罷了。”
鄧三太太一聽這話,立時跪地上了,毫無保留一氣什麽都說了出來,“老太太真是錯怪媳婦了。隻是媳婦覺著大房和二房如今可不是那樣好糊弄了的,老太太庫房裏還有一堆子東西說不清楚的,如今又多出這麽些個鋪子來,隻怕讓他們越發起疑。要真查起來,便知這是我們家把其他鋪子的流水銀子都挪用了出來私自開的鋪子,如何還能瞞得住。那時不但鋪子保不住,還得吃裏扒外的名聲,豈不是得不償失。”
花晉明一聽覺著是有些道理。
但花老太卻不依了,氣道:“我有什麽東西是說不清楚的,我怎麽就不能有這些個東西了,當年我們劉家不比花家差。”
說起出身來,鄧三太太也是不服氣的。
就因著平日裏花老太沒少嫌棄她鄧三太太的出身,說鄧三太太小門小戶小家子氣的。
可如今鄧三太太算是知道了,花老太這老太婆又是個什麽出身的,一個破落戶,還好意思嫌棄她是小門小戶出來的。
鄧三太太咕咕噥噥道:“真能有這些個,還會被人說是破落戶的。”
雖然鄧三太太說得不清不楚的,但隻要聽了隻字片語,那裏還能不明白她在說什麽的。
花老太又氣得臉紅頭脹的,“你……你說什麽,翻了天了的,竟敢……竟敢和我拌嘴了,吃了……吃了熊心豹膽了吧。”下床就抓起腳踏上的鞋子,要打鄧三太太的。
鄧三太太嚇得隻往花晉明身後躲的。
花晉明一心隻有他的家私,那裏是真心去調和這對婆媳所起的爭執,便勸花老太道:“媽您消消氣兒,回頭我就教訓她。隻是……媽,她這話雖不中聽,但細想也是有幾分道理的。事到如今,謹慎些也好,常言‘小心駛得萬年船’,不是?”
花老太猝然抬頭看向花晉明,“那你說,把鋪子掛誰名下方是萬全之策?”
花晉明想了想,道:“按說應是阿貴他媳婦最合適的,可梅氏又是個那樣的,就怕日後拿不回來了。”說著,花晉明看了眼鄧三太太,“也唯有她了。”
一聽說要把鋪子放她手裏,鄧三太太瞬時兩眼發亮,忙拍著胸脯保證道:“放我嫁妝裏頭,別人必不會疑,就是敢有膽子問起,我也絕不會讓他們落了好。”
花老太瞧鄧三太太那嘴臉,十分看不上的冷哼了一聲,隻是細一想也唯有這樣才保險,所以就沒再有異議。
順了順氣,花老太又道:“還有,明兒你就讓人將年頭足了的珠蚌撈上來取珠留著,日後我們家如何便全靠這些珍珠了。而餘下那些個不成氣候的,哼,隨他們處置就是了。”
花晉明答應了,又商議了些細節兒上的事兒,便辭了出門去辦事兒了。
大夫這時候也到了,診脈後說花老太有些痰症,又囑咐日後少動氣動怒,盡量心平氣和為上,開了方子便去了。
鄧三太太因得了幾間鋪子,心裏正高興,也就不在意花老太對她的不積口德了。
服侍花老太用了午飯,又吃了藥,鄧三太太這才回她正房裏用飯。
隻是才擺飯,就聽丫鬟來回說梅子清又身子不痛快了,不能來立規矩了。
鄧三太太心裏正高興,也不同梅子青計較,隻說了兩句教訓的話便罷了。
也是才吃完午飯,要歇中覺的功夫,鄧三太太就聽說她娘家送這季的米糧來了。
鄧三太太便問:“這趟是誰送的來?”
有婆子就回道:“是馬婆子。”
馬婆子可是鄧三太太母親跟前的老人了,說鄧三太太是她瞧著長大的也沒錯。
鄧三太太一聽說是她,忙打發人去叫馬婆子來回話的。
沒一會子,一位包頭梳雁尾髻,身著半新不舊布衫圍裙的婆子進來了。
婆子給鄧三太太請安了。
鄧三太太忙讓婆子坐,問道:“我媽近來身上可好?上回我打發人送去的江南顧繡,和好些幹貨,可都收著了?”
馬婆子笑著回道:“老太太好著呢,姑奶奶送來的東西,老太太都讓老婆子給好生收著了,沒敢聲張讓太太知道了去。”
這馬婆子口裏的太太,就是鄧三太太的大嫂吳氏。
鄧三太太的兄長是個懦性子,鄧老太太唯恐家業敗在兒子手上,就給兒子討了個厲害的媳婦,這吳氏才成了他們家的媳婦。
吳氏果然是有些手段的,自進了鄧家門兒,家裏家外無一不是她操持的。
隻是到了後來就厲害過頭了,這吳氏把一家大小都拿捏了起來,上下都戰戰兢兢地看吳氏的臉色過日子。
所以鄧三太太平常捎些東西回娘家,也是偷偷摸摸不敢聲張的,唯恐被吳氏知道了,收了去。
鄧三太太和馬婆子說了好一會子的閑話後,就扯上花家要分家的事兒,自然把鋪子的事兒也一概告訴了馬婆子。
馬婆子聽了也是十分高興的,直說家去就回鄧老太太,讓她也高興高興。
可鄧三太太轉念一想又泄了氣,“也罷了,終究不是我的,不過是暫時記我名下罷了,回頭還得還回去的不是。”
馬婆子一聽這話計上心來,就見她四處看了看。
鄧三太太知道她這是有體己話要說了,便道:“隻管放心,我這裏的人是不敢往外說的。”
馬婆子還是將聲音壓得低低的,道:“姑奶奶怎麽想不明白的。如今鋪子的確不是姑奶奶的,可保不齊日後就不能成姑奶奶的。”
鄧三太太一聽這話有文章,便問道:“如何日後才能是我的?”
馬婆子笑道:“這就容易了。姑爺如今不是隻忙著同他們大房二房鬧分家的,那裏還顧得上這些,姑奶奶隻要趁機將那些鋪子的人都換了,換成姑奶奶您身邊得用的人,以後就是姑爺把鋪子再要回去了,那些人也是聽姑奶奶您的了,姑爺也使喚不動的。這不就成了姑奶奶您的,還有誰的。”
鄧三太太聽了頓時喜上眉梢的,直呼:“可不是,有了鋪子在手,以後就是你姑爺他們也得聽我的。”
隻是一想到得用的人,鄧三太太真是又傷心又氣惱的,“若論得用的人,非我奶媽一家子不可的,隻可恨去年被大房放了一把邪火,我們那個糊塗爺就把他們不知發配到哪裏去了。實在是可恨。”
馬婆子歎了一聲,又勸慰鄧三太太幾句後,道:“若是姑奶奶信得過,小的家裏還有幾個不成器的兒子,別的不會,就清點個貨物,看看鋪子還是能的。”說到這,馬婆子又頓了頓,“就怕別人會說,到底不是姑奶奶的陪房,名不正言不順的,別人會齜牙。”
“你是什麽人,我還能不信的。”鄧三太太太大馬金刀地拍板定下了,“再說了,我叫去的人,誰敢齜牙。”
馬婆子見事兒定下了,心下歡喜得不了,便道:“那是,日後沒有不仰仗著姑奶奶的。”
鄧三太太聽了十分受用,人都快飄了起來。
為著分家的事兒,花家三房人都忙了起來。
既然事已到這般田地,二房三房自然是不必多說的,大房也隻得打算起來的。
不說旁的,就是花老太庫房裏那些封氏的嫁妝,也該想著怎麽拿回來了。
隻是花老太是什麽樣的人,他們家這些年也是領教過的,都心裏明白的。
花老太就一個唯利是圖,尖酸刻薄,睚眥必報的,想要從她手來拿回東西來,就怕東西沒拿回來,反得一身不是的。
可那些東西都是親祖母留下的,以前不知道便罷了,如今知道了如何還能讓先人遺物落外人手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