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敏除了留下了花羨魚瞧上的幾個人,康敏後來又點了幾個,最後還留了個少婦。
那少婦長得十分嫵媚豔麗,都說是不能有什麽正經的。
花羨魚也是不解得很,問康敏,“這樣的,怎麽能留?”
康敏卻隻笑也不說緣故,便打發花羨魚和花玄魚回去歇著了。
這還不算,還有更奇怪的。
事後,康敏竟將這少婦留在花羨魚和花玄魚身邊了。
既然把人分派到身邊了,花羨魚就冷眼瞧了幾日,也算是看出幾分少婦的品行來了,便叫了來問出身的。
少婦叫麗娘,原是湖廣人士,家裏父母隻拿賣女兒為事,麗娘□□歲時被賣到一大戶人家。
先時在那戶人家老太太跟前服侍,後來就被老太太指派過去服侍少爺了,大了因著模樣招人,那家少爺便求了老太太給麗娘開了臉成了通房。
麗娘不但樣子招人,也是有些手段的,在那家少爺成親後,舊日裏服侍的人多少都被新少奶奶給打發了的,卻隻她被留下了。
可就是那家的少爺對麗娘百般護持,到底不能時時刻刻放眼前的。
隻一日,少爺出了趟遠門,那少奶奶後腳就把麗娘給賣了。
所以麗娘這才流落到這千裏之外來。
說罷,麗娘掩麵抽泣而起,口中不住地念叨:“就不知……少爺他是否還安好。”
花羨魚聽說後幽幽念了一句,“悲歡離合總無情。”但隨後又聽聞了麗娘的難舍與牽掛,怒其不爭的冷笑道:“舊的去了自有新的來,如何能不好的。也隻你這舊人還在念著他的平安了。”
麗娘聽了花羨魚這話,哭得越發不可收拾了。
花玄魚不禁問花羨魚道:“你這是怎麽了?天下間也不都是無情無義的多。你又何必這樣刺她?”
花羨魚卻不再言語,隻呆呆地望著窗外。
這節便先到此,再說旁的事兒。
隻說康敏將園子裏頭的桌椅床案,花鳥魚蟲,一概都照著素日楚氏喜歡的收拾擺放。
楚氏是個麵慈心軟的,康敏自己也知道,那怕是用心了但凡事難免有個疏忽,若是因自己的一時不周全讓楚氏受了委屈,怎麽是好的。
且依楚氏的性子,就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也是個不會說的,事後更不會去追究。
這豈不是越發不能讓人知道了,讓做兒孫的心裏如何過意得去。
所以康敏讓顧媽將調*教好的金梭,分派到楚氏身邊去服侍,並囑咐金梭,“我留下你,便隻看中你是個口齒伶俐的。”
金梭聽了,忙跪地磕頭,“太太大恩,奴婢緊記在心。”
康敏也沒讓金梭一時便起了身,道:“如今打發你到老太太跟前服侍,平日裏你要多為老太太想著些。老太太該要什麽,該添什麽的,你直管來問我要就是。”
金梭道:“是。”
康敏又道:“別應得輕快,日後若是讓我知道,你隻管圖省事兒,老太太該得的東西一概不齊全的,我隻拿你是問。”
金梭忙應,“奴婢不敢。”
隻待這些□□皆齊全了,一家子恭恭敬敬歡歡喜喜將楚氏請到園子裏居住了。
楚氏見金梭是個討喜的,十分喜歡,給金梭改了名,叫鴻禧。
隨後,花景途夫妻便搬到原先楚氏所住的上房。
花淵魚和韓束也換了居所,到原先二房的院子裏住了。
原三房的那進院子,就成花羨魚和花玄魚姊妹的閨閣了。
這些都安頓好了,這家才算是妥當了。
康敏便同花景途商議,因他們家雖說算不得是新宅入夥,但到底擺上幾桌宴請幾家要緊的親朋才是禮數。
花景途也以為然,便寫了帖子親自給花晉卿、傅老爺子等人送去。
康家自然也在邀請之列,隻是他們家是康敏帶著花羨魚姊妹一塊去送的請柬。
去時,花羨魚身邊除了珠兒,奶娘唐嬤嬤等這樣的老人外,麗娘也帶上了。
所以康老太太同康敏說了一會子話後,便問起了麗娘這人來。
康敏一一回了。
康老太太聽了點點頭,“罷了,也是再過個兩三年就用得上的人。可見你也是同我一個心思的。”
康敏怔了怔,後笑道:“可是娘也……”
康老太太抿嘴笑了笑,“傅公子是個好的。”
康敏忙近前同康老太太道:“可不是,最難得的是他的為人,我是越瞧越滿意的。眼下若不是他還有孝在身,我也不怕別人說我是挾恩圖報的。”
康老太太道:“我也是這主意,所以前番在寺裏見到他們家老太太,我沒有不打聽的。隻是他們家老太太以為我是為你兩個侄女打算,多有推搪的。待我說是羨姐兒時,他們老太太才給了我準話,說到底隻看傅澤明他自己的。”
“那便是妥了。”康敏笑道,但隨後一想,又歎了口氣,“日後他定是要認祖回宗的,隻可惜他生在那樣的家裏。那樣的人家表麵上瞧著是世家,多少風光無限的,隻看他叔伯那樣的手段,便知那裏頭還有多少不清楚的醃臢事。雖說以後若嫁了人,外頭的事兒也輪不到做媳婦,兒媳婦的來管,但後宅內院屋裏的事兒,也不見得是容易的,阿羨也是個傲氣的,我就怕阿羨小瞧了那些人,反把自己給折在裏頭了。”
康老太太又點了點頭,“嗯,是啊,就是你娘我當年也險些在那些人上頭載個跟頭的。”
康敏知道她母親是又想起了陶姨娘,那個小意奉承的女人。
其實在康敏頭上,除了康舅父外,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
這個二哥就是那位陶姨娘所生的。
康老太太在都中之時,多少王孫公子,青年才俊都不能入她的眼睛的,臨了卻被家裏逼著嫁康老太爺這樣一個商人。
一則康老太太也是心高氣傲的,二因對娘家的安排不滿,自然對康老太爺難和顏悅色。
等到有了康舅父,康老太太便越發不肯多和康老太爺親近了。
那時康老太爺也是年輕氣盛,於是便有了陶姨娘。
這陶姨娘在康老太太眼裏,品德才情一概沒有,唯獨相貌好些,康老太太便沒把她放眼裏。
陶姨娘是粗俗鄙陋,目光短淺,沒見過什麽世麵,但她卻比康老太太清楚,在康家唯有籠絡住丈夫的心,才能有前程。
所以就算陶姨娘是上不得高台盤的,但有一樣讓康老太爺十分喜歡,就是陶姨娘不會居高臨下的百般挑剔,對康老太爺更是敬仰萬分,奉若神明。
慢慢的康老太爺對陶姨娘便上心了。
再加之陶姨娘的肚皮也爭氣,頭一胎便為康老太爺添了一子,令康老太爺待她就越發不同了,處處同康老太太比肩的。
因著康老太太心裏沒康老太爺,所以丈夫和他的小老婆如何,康老太太也不在意的。
可就算康老太太心裏無意與誰過意不去,卻耐不住有人貪心不足,想要被扶正的。
也是康老太太太過大意,竟讓謠言紛起,傳言康舅父並非康老太爺親生。
若不是婆婆是個明白人,康老太太隻怕早被沉了海,康舅父墳頭上的草亦不知多高了,更別說能有康敏的出世了。
那之後,康老太太才幡然醒悟。
康老太太是什麽人,在娘家時便是個有手段,之前是沒在意才讓陶姨娘處處占了上風,此番警醒過來後,如何還能讓陶姨娘得手的。
就在康老太爺和陶姨娘都以為康老太太這番緩過氣來,頭一個定是要作踐為難陶姨娘的,這二人沒有不處處防備的。
隻是康老太太那裏是他們這樣的短淺之人想得明白的。
事後,康老太太並未同陶姨娘在任何一處起衝突,以前如何待的陶姨娘,還是如何對待的。
讓陶姨娘以為康老太太是個色厲內荏的,懼怕了她,眼見的越發張狂了起來。
多少人都不明白康老太太為何還要這般忍耐的,康老太太那時隻淡淡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在陶姨娘肆無忌憚最盛大之時,康老太太以雷霆之勢,將陶姨娘僅六個月大的兒子,抱到自己房中。
陶姨娘知道後,仿若一下被人捏住了命脈。
也是狂慣了的,聽聞康老太太抱走了她兒子,陶姨娘那裏肯依的,大肆到康老太太麵前大吵大鬧。
這回康老太太可不留手了,以陶姨娘不敬為由,當場拿了陶姨娘便打發到廟中思過。
康老太爺回來見愛妾沒了,自然要去同康老太太分證的。
隻是康老太太一來沒動陶姨娘半根毫毛,二則康老太太雖不得寵,卻到底才是正經的妻室。妾的敢對妻不敬,別說隻罰去思過,就是給一頓好打再發賣了也不為過的。
所以就是康老太爺再偏心,也說不出康老太太的不是來。
而說起溫柔小意,惹人憐愛的,誰能比得過揚州瘦馬。
所以待陶姨娘從廟裏出來,發覺不但兒子不能自己養了,丈夫還被另一個女人給迷住了,一點依仗都沒了。
依陶姨娘那樣的狂性兒,自然是不能看著自己就這麽敗落,隻會奮起同揚州瘦馬相爭的。
康老太太隻需把揚州瘦馬拿捏在手坐山觀虎鬥,最是清靜不過的了。
然,康老太爺便再沒個安生舒坦日子過了,慢慢便遠了陶姨娘她們,回康老太太上房去。
康老太太也知夫妻生隙,讓人有機可乘,自己有大錯。
再想到康舅父,為母者不為自己,也要為兒子的。康老太太便漸漸放下身段與康老太爺和睦了,也這才有了康敏的出生。
陶姨娘最後如何了?
那少婦長得十分嫵媚豔麗,都說是不能有什麽正經的。
花羨魚也是不解得很,問康敏,“這樣的,怎麽能留?”
康敏卻隻笑也不說緣故,便打發花羨魚和花玄魚回去歇著了。
這還不算,還有更奇怪的。
事後,康敏竟將這少婦留在花羨魚和花玄魚身邊了。
既然把人分派到身邊了,花羨魚就冷眼瞧了幾日,也算是看出幾分少婦的品行來了,便叫了來問出身的。
少婦叫麗娘,原是湖廣人士,家裏父母隻拿賣女兒為事,麗娘□□歲時被賣到一大戶人家。
先時在那戶人家老太太跟前服侍,後來就被老太太指派過去服侍少爺了,大了因著模樣招人,那家少爺便求了老太太給麗娘開了臉成了通房。
麗娘不但樣子招人,也是有些手段的,在那家少爺成親後,舊日裏服侍的人多少都被新少奶奶給打發了的,卻隻她被留下了。
可就是那家的少爺對麗娘百般護持,到底不能時時刻刻放眼前的。
隻一日,少爺出了趟遠門,那少奶奶後腳就把麗娘給賣了。
所以麗娘這才流落到這千裏之外來。
說罷,麗娘掩麵抽泣而起,口中不住地念叨:“就不知……少爺他是否還安好。”
花羨魚聽說後幽幽念了一句,“悲歡離合總無情。”但隨後又聽聞了麗娘的難舍與牽掛,怒其不爭的冷笑道:“舊的去了自有新的來,如何能不好的。也隻你這舊人還在念著他的平安了。”
麗娘聽了花羨魚這話,哭得越發不可收拾了。
花玄魚不禁問花羨魚道:“你這是怎麽了?天下間也不都是無情無義的多。你又何必這樣刺她?”
花羨魚卻不再言語,隻呆呆地望著窗外。
這節便先到此,再說旁的事兒。
隻說康敏將園子裏頭的桌椅床案,花鳥魚蟲,一概都照著素日楚氏喜歡的收拾擺放。
楚氏是個麵慈心軟的,康敏自己也知道,那怕是用心了但凡事難免有個疏忽,若是因自己的一時不周全讓楚氏受了委屈,怎麽是好的。
且依楚氏的性子,就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也是個不會說的,事後更不會去追究。
這豈不是越發不能讓人知道了,讓做兒孫的心裏如何過意得去。
所以康敏讓顧媽將調*教好的金梭,分派到楚氏身邊去服侍,並囑咐金梭,“我留下你,便隻看中你是個口齒伶俐的。”
金梭聽了,忙跪地磕頭,“太太大恩,奴婢緊記在心。”
康敏也沒讓金梭一時便起了身,道:“如今打發你到老太太跟前服侍,平日裏你要多為老太太想著些。老太太該要什麽,該添什麽的,你直管來問我要就是。”
金梭道:“是。”
康敏又道:“別應得輕快,日後若是讓我知道,你隻管圖省事兒,老太太該得的東西一概不齊全的,我隻拿你是問。”
金梭忙應,“奴婢不敢。”
隻待這些□□皆齊全了,一家子恭恭敬敬歡歡喜喜將楚氏請到園子裏居住了。
楚氏見金梭是個討喜的,十分喜歡,給金梭改了名,叫鴻禧。
隨後,花景途夫妻便搬到原先楚氏所住的上房。
花淵魚和韓束也換了居所,到原先二房的院子裏住了。
原三房的那進院子,就成花羨魚和花玄魚姊妹的閨閣了。
這些都安頓好了,這家才算是妥當了。
康敏便同花景途商議,因他們家雖說算不得是新宅入夥,但到底擺上幾桌宴請幾家要緊的親朋才是禮數。
花景途也以為然,便寫了帖子親自給花晉卿、傅老爺子等人送去。
康家自然也在邀請之列,隻是他們家是康敏帶著花羨魚姊妹一塊去送的請柬。
去時,花羨魚身邊除了珠兒,奶娘唐嬤嬤等這樣的老人外,麗娘也帶上了。
所以康老太太同康敏說了一會子話後,便問起了麗娘這人來。
康敏一一回了。
康老太太聽了點點頭,“罷了,也是再過個兩三年就用得上的人。可見你也是同我一個心思的。”
康敏怔了怔,後笑道:“可是娘也……”
康老太太抿嘴笑了笑,“傅公子是個好的。”
康敏忙近前同康老太太道:“可不是,最難得的是他的為人,我是越瞧越滿意的。眼下若不是他還有孝在身,我也不怕別人說我是挾恩圖報的。”
康老太太道:“我也是這主意,所以前番在寺裏見到他們家老太太,我沒有不打聽的。隻是他們家老太太以為我是為你兩個侄女打算,多有推搪的。待我說是羨姐兒時,他們老太太才給了我準話,說到底隻看傅澤明他自己的。”
“那便是妥了。”康敏笑道,但隨後一想,又歎了口氣,“日後他定是要認祖回宗的,隻可惜他生在那樣的家裏。那樣的人家表麵上瞧著是世家,多少風光無限的,隻看他叔伯那樣的手段,便知那裏頭還有多少不清楚的醃臢事。雖說以後若嫁了人,外頭的事兒也輪不到做媳婦,兒媳婦的來管,但後宅內院屋裏的事兒,也不見得是容易的,阿羨也是個傲氣的,我就怕阿羨小瞧了那些人,反把自己給折在裏頭了。”
康老太太又點了點頭,“嗯,是啊,就是你娘我當年也險些在那些人上頭載個跟頭的。”
康敏知道她母親是又想起了陶姨娘,那個小意奉承的女人。
其實在康敏頭上,除了康舅父外,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
這個二哥就是那位陶姨娘所生的。
康老太太在都中之時,多少王孫公子,青年才俊都不能入她的眼睛的,臨了卻被家裏逼著嫁康老太爺這樣一個商人。
一則康老太太也是心高氣傲的,二因對娘家的安排不滿,自然對康老太爺難和顏悅色。
等到有了康舅父,康老太太便越發不肯多和康老太爺親近了。
那時康老太爺也是年輕氣盛,於是便有了陶姨娘。
這陶姨娘在康老太太眼裏,品德才情一概沒有,唯獨相貌好些,康老太太便沒把她放眼裏。
陶姨娘是粗俗鄙陋,目光短淺,沒見過什麽世麵,但她卻比康老太太清楚,在康家唯有籠絡住丈夫的心,才能有前程。
所以就算陶姨娘是上不得高台盤的,但有一樣讓康老太爺十分喜歡,就是陶姨娘不會居高臨下的百般挑剔,對康老太爺更是敬仰萬分,奉若神明。
慢慢的康老太爺對陶姨娘便上心了。
再加之陶姨娘的肚皮也爭氣,頭一胎便為康老太爺添了一子,令康老太爺待她就越發不同了,處處同康老太太比肩的。
因著康老太太心裏沒康老太爺,所以丈夫和他的小老婆如何,康老太太也不在意的。
可就算康老太太心裏無意與誰過意不去,卻耐不住有人貪心不足,想要被扶正的。
也是康老太太太過大意,竟讓謠言紛起,傳言康舅父並非康老太爺親生。
若不是婆婆是個明白人,康老太太隻怕早被沉了海,康舅父墳頭上的草亦不知多高了,更別說能有康敏的出世了。
那之後,康老太太才幡然醒悟。
康老太太是什麽人,在娘家時便是個有手段,之前是沒在意才讓陶姨娘處處占了上風,此番警醒過來後,如何還能讓陶姨娘得手的。
就在康老太爺和陶姨娘都以為康老太太這番緩過氣來,頭一個定是要作踐為難陶姨娘的,這二人沒有不處處防備的。
隻是康老太太那裏是他們這樣的短淺之人想得明白的。
事後,康老太太並未同陶姨娘在任何一處起衝突,以前如何待的陶姨娘,還是如何對待的。
讓陶姨娘以為康老太太是個色厲內荏的,懼怕了她,眼見的越發張狂了起來。
多少人都不明白康老太太為何還要這般忍耐的,康老太太那時隻淡淡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在陶姨娘肆無忌憚最盛大之時,康老太太以雷霆之勢,將陶姨娘僅六個月大的兒子,抱到自己房中。
陶姨娘知道後,仿若一下被人捏住了命脈。
也是狂慣了的,聽聞康老太太抱走了她兒子,陶姨娘那裏肯依的,大肆到康老太太麵前大吵大鬧。
這回康老太太可不留手了,以陶姨娘不敬為由,當場拿了陶姨娘便打發到廟中思過。
康老太爺回來見愛妾沒了,自然要去同康老太太分證的。
隻是康老太太一來沒動陶姨娘半根毫毛,二則康老太太雖不得寵,卻到底才是正經的妻室。妾的敢對妻不敬,別說隻罰去思過,就是給一頓好打再發賣了也不為過的。
所以就是康老太爺再偏心,也說不出康老太太的不是來。
而說起溫柔小意,惹人憐愛的,誰能比得過揚州瘦馬。
所以待陶姨娘從廟裏出來,發覺不但兒子不能自己養了,丈夫還被另一個女人給迷住了,一點依仗都沒了。
依陶姨娘那樣的狂性兒,自然是不能看著自己就這麽敗落,隻會奮起同揚州瘦馬相爭的。
康老太太隻需把揚州瘦馬拿捏在手坐山觀虎鬥,最是清靜不過的了。
然,康老太爺便再沒個安生舒坦日子過了,慢慢便遠了陶姨娘她們,回康老太太上房去。
康老太太也知夫妻生隙,讓人有機可乘,自己有大錯。
再想到康舅父,為母者不為自己,也要為兒子的。康老太太便漸漸放下身段與康老太爺和睦了,也這才有了康敏的出生。
陶姨娘最後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