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樣的歌曲可以稱之為經典的歌曲。


    這個說法其實比較寬泛,一般很難定義。


    如果要定義的話,那就是好聽的歌曲。


    不過,好聽的歌曲僅僅指的是曲調,也就是指旋律,但事實上往往僅僅隻是旋律好聽,他很難成為一首經典的歌曲。普遍人認為,經典的歌曲除了旋律動人之外,他的歌詞也應該有含量。


    而如何評價一首歌詞的好壞呢?


    這看起來也是一個難題。


    不過,華國文化博大精深,哪怕最大的難題都有人給出評定。


    評價一首歌詞經典不經典,在於這一首歌詞所表達的意義。一般來說,那種情情愛愛之類的歌詞都不可能例入到經典當中,因為,這種詞早在宋詞裏麵就有人稱之為豔.情,顯然,豔.情這個詞並不是褒義,而是貶意。而歌詞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將歌詞寫成詩一般。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便是最為完美的符合這兩點要求的歌曲。


    首先,他的曲調即優美動人,又附有韻味,更為難得的是,明月幾時有整個的旋律全都是用傳統樂器打造,具有濃濃的中國風。同時,該首歌曲的旋律也有別於傳統的流行歌曲,沒有一絲西洋原素,但他卻比傳統流行歌曲更為的美妙動聽。另外,這種音樂風格的創新也讓一些音樂界的創作人眼前一亮,他們似乎找到了一條更為適合中國流行歌曲的發展之路。


    其次,這首歌曲的歌詞。


    好吧,其實不能稱之為歌詞,因為這本來就是一首宋詞,是黃一凡教授特地寫的一首宋詞體。其中的水調歌頭是詞牌名,也是當時宋朝之時最為流行的調子。幾千年來無數詩人詞人用“水調歌頭”為名,不知道創作了多少首“水調歌頭”係列版本。有影響的是“陳亮”版的水調歌頭,這首詞收錄到了全日製中學語文課本,並且一直被評為千年水調歌頭最強篇。


    但是,當黃教授全新版的“水調歌頭之明月幾時有”出現之後,陳亮版的“水調歌頭”或許將在中學語文課本上消失。


    不過,評價《明月幾時有》詞句經典的話語遠遠不隻如此。幾乎是所有讀者看到這一首詞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被這一首詞給驚住。而在細細再仔細品讀之後,無數讀者便已沉靜在了這一首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之中。


    想像一下,當時是一個中秋的晚上,月亮很圓很圓。院子裏有一石桌,桌上放著美酒。詩人喝了一口酒,抬頭看起了天上的明月……隻是,明月雖然美麗,但想起自己不能團聚的親人,一時卻感慨萬千。最終那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必將成為千古傳唱的經典。


    其實,這一首詩歌當中,能夠流傳千古的又何止這一句。除了“人有悲歡離合”之後,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亦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而哪怕不提這一些,就是開頭,甚至是整個篇幅當中所有的句子。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闕,


    今夕是何年……


    是不是有一種這一首詩歌所有的句子全都是經典絕句的感覺?


    是的,就是這樣。


    不隻你這樣認為,所有人都這樣認為的。


    最後,這首歌曲的演唱者。


    有的時候很多經典的歌曲很難被發現,不是因為這一些歌曲不好,也不是因為這一些歌曲不經典。恰恰相反,正是這一些歌曲太經典,寫得太好了,反而沒有人能將他唱好。一首好歌,一首好詞,一定得遇上好的歌手,才能完美的將他表現不來。


    如果不然,哪怕就是好歌,好詞,碰到一個水平一般的歌手,也難於發揮這首歌應有的魅力。


    黃教授課堂當中請的那位演唱者雖然不知道叫什麽名字,但是,她獨特的空靈嗓音,卻是完美的與《明月幾時有》融合到了一起,唱出了這一首歌曲蘊藏在最深處的精華。


    所以,最終,曲,詞,歌手,三者合在一起,給所有的觀眾奉上了一堂最為美妙的樂章。


    受此影響,本來黃一凡講課視頻就已很是火爆,在《明月幾時有》這一首無比經典的歌曲出現之時,當天黃一凡的宋詞欣賞課程視頻成為了無數網友觀注的焦點。甚至,多家媒體,互聯網網站,論壇,貼吧……先後都轉發了這一則視頻,成為了當天一大熱門新聞。


    黃一凡的名氣,再一次大漲。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水木教授公寓,孔書俊一邊讀,一邊寫下了《明月幾時有》這一首詞。


    “黃小友,了不起呀,了不起。”


    當讀完了一遍之後,孔書俊卻是感歎了一句。


    唐詩宋詞,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將唐詩宋詞念在一起,認為唐詩與宋詞是同等存在的。但事實上,做為他們這一些研究中文的學者來說,他們卻是知道,宋詞的地位卻是遠遠無法與唐詩並肩的。正如唐詩宋詞這個稱呼一樣,雖然他們放在一起,但唐詩是在前麵,宋詞是在後麵。這不僅僅是因為唐詩產生在宋詞之前的原因,更大的原因還是詩歌的影響力度。


    唐詩開創了華國最為輝煌的詩歌年代,宋詞雖然繼承了唐詩的特點,但是,綜合來說,卻是遠遠無法超過唐詩。而其中無法超過的原因,便在於宋詞的表現形勢。因為宋詞影響最為深遠的地方是在市井,所以大半宋詞表現的並不是雅頌,而是市井俗流。也因此,很多文學評論家將宋詞稱之為豔.詞。這個評價雖然不太公允,但宋詞還真是有大半的作品寫的就是豔.詞。


    但是,當看到黃一凡這一首《明月幾時有》之後,孔書俊卻是完全的被這一首詩給征服:“如果宋詞當中早收錄這一首明月幾時有,恐怕宋詞的地位將真正與唐詩並例。”


    可惜,黃一凡不是宋朝人。


    不,這不是可惜,黃一凡不是宋朝人才是華國最大的幸運。


    點了點頭,孔書俊又朗聲品讀這一首詩。


    “咦……”


    當第二遍讀到到“我欲乘風歸去”之時,孔書俊卻是停了下來。隨後,眼睛一直盯著“我欲乘風歸去”這一句話。


    歸去?


    歸去?


    為什麽要“歸”這個字呢?


    與其他人不一樣,身為水木大學教授的孔書俊在品讀這一首詩歌的時候卻是更為的透徹。哪怕是僅僅一個詞,一個字,孔書俊都要研究出個所以然來。這一首詞自然寫得經典,但其中這個“歸”字的用意卻讓孔書俊有一些摸不著頭腦。


    聯係上下文,這句話意思說的是我要返回到天宮……可是,明明詩人是地球人,是現代人,他的家不應該是在天宮。如果要去天宮的話,應該隻用“去”才對,而不應該在“去”之前加一個“歸”字。用歸字的意思,那就是天上才是我的家,所以此中的“歸去”意思是回家。


    難道是寫錯了?


    孔書俊不免懷疑起來。


    不。


    不可能寫錯。


    從全詩的意境來說,這個歸字用得是無比之妙。


    思索良久,孔書俊仍得不到答案。


    直到,當孔書俊走到窗前看著天空中的月亮之時,他似乎隱約明白了一些什麽。


    秋水先生寫過嫦娥奔月,無數古老的傳說也說天宮中有仙人的存在。而黃小友所說的歸去,不正是那一些仙人說的話嗎?


    於是,整首詞便換了一種風格,變得飄渺入仙。


    仙人來到了凡間一趟,看了許久之後,便想要回到天宮之中,也正因為天宮才是仙人的住處,這便用了“歸去”一詞。意思是說,我要回家了。


    而這個世界上誰是仙人?


    答案隻有一個,秋水先生。


    是的,秋水先生才是這個世界上所有人公認的仙人。


    而哪怕此之前無數的人認為黃一凡已經無限接近於仙人的存在,但無數人仍認為他是個凡人。


    但是,當看到這一句時,孔書俊卻是突然大笑了起來。


    他知道,另一個仙人即將誕生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我為書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第一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第一白並收藏重生之我為書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