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樂平戾王丕以憂卒。初,魏主築白台,高二百餘尺。丕夢登其上,四顧不見人,命術士董道秀筮之,道秀曰:“大吉。”丕默有喜色。及丕卒,道秀亦坐棄市。高允聞之,曰:“夫筮者皆當依附爻象,勸以忠孝。王之問道秀也,道秀宜曰:"窮高為亢。易曰:“亢龍有悔。”又曰:“高而無民。”皆不祥也,王不可以不戒。"如此,則王安於上,身全於下矣。道秀反之,宜其死也。”
庚辰,魏主幸廬。
己醜,江夏王義恭進位太尉,領司徒。
庚寅,以侍中、領右衛將軍沈演之為中領軍,左衛將軍範曄為太子詹事。
辛卯,立皇子宏為建平王。
三月,甲辰,魏主還宮。
癸醜,魏主遣司空長孫道生鎮統萬。
夏,四月,乙亥,魏侍中、太宰、陽平王杜超為帳下所殺。
六月,魏北部民殺立義將軍衡陽公莫孤,帥五千餘落北走。遣兵追擊之,至漠南,殺其渠帥,餘徙冀、相、定三州為營戶。
吐穀渾王慕利延兄子緯世與魏使者謀降魏,慕利延殺之。是月,緯世弟叱力延等八人奔魏,魏以叱力延為歸義王。
沮渠無諱卒,弟安周代立。
魏入中國以來,雖頗用古禮祀天地、宗廟、百神,而猶循其舊俗,所祀胡神甚眾。崔浩請存合於祀典者五十七所,其餘複重及小神悉罷之。魏主從之。
秋,七月,癸卯,魏東雍州刺史沮渠秉謀反,伏誅。
八月,乙醜,魏主畋於河西,尚書令古弼留守。詔以肥馬給獵騎,弼悉以弱者給之。帝大怒曰:“筆頭奴敢裁量朕!朕還台,先斬此奴!”弼頭銳,故帝常以筆目之。弼官屬惶怖,恐幷坐誅。弼曰:“吾為人臣,不使人主盤於遊畋,其罪小;不備不虞,乏軍國之用,其罪大。今蠕蠕方強,南寇未滅,吾以肥馬供軍,弱馬供獵,為國遠慮,雖死何傷!且吾自為之,非諸君之憂也。”帝聞之,歎曰:“有臣如此,國之寶也!”賜衣一襲,馬二匹,鹿十頭。
他日,魏主複畋於山北,獲麋鹿數千頭。詔尚書發車五百乘以運之。詔使已去,魏主謂左右曰:“筆公必不與我,汝輩不如以馬運之。”遂還。行百餘裏,得弼表曰:“今秋穀懸黃,麻菽布野,豬鹿竊食;鳥鴈侵費,風雨所耗,朝夕三倍。乞賜矜緩,使得收載。”帝曰:“果如吾言,筆公可謂社稷之臣矣!”
魏主使員外散騎常侍高濟來聘。
戊辰,以荊州刺史衡陽王義季為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以南譙王義宣為荊州刺史。初,帝以義宣不才,故不用;會稽公主屢以為言,帝不得已用之。先賜中詔敕之曰:“師護以在西久,比表求還,今欲聽許,以汝代之。師護雖無殊績,絜己節用,通懷期物,不恣羣下,聲著西土,為士庶所安,論者乃未議遷之。今之回換,更為汝與師護年時一輩,欲各試其能。汝往,脫有一事減之者,旣於西夏交有巨礙,遷代之譏,必歸責於吾矣。此事亦易勉耳,無為使人複生評論也!”義宣至鎮,勤自課厲,事亦修理。
庚辰,會稽長公主卒。
吐穀渾叱力延等請師於魏以討吐穀渾王慕利延,魏主使晉王伏羅督諸軍擊之。
九月,甲辰,以沮渠安周為都督涼‖河‖沙三州諸軍事、涼州刺史、河西王。
丁未,魏主如漠南,將襲柔然,柔然敕連可汗遠遁,乃止。敕連尋卒,子吐賀真立,號處羅可汗。
魏晉王伏羅至樂都,引兵從間道襲吐穀渾,至大母橋。吐穀渾王慕利延大驚,逃奔白蘭,慕利延兄子拾寅奔河西;魏軍斬首五千餘級,慕利延從弟伏念等帥萬三千落降於魏。
冬,十月,己卯,以左軍將軍徐瓊為兗州刺史,大將軍參軍申恬為冀州刺史。徙兗州鎮須昌,冀州鎮曆下,恬,謨之弟也。
十二月,魏主還平城。
是歲,沙州牧李寶入朝於魏,魏人留之,以為外都大官。
太子率更令何承天撰元嘉新曆,表上之。以月食之衝知日所在。又以中星檢之,知堯時冬至日在須女十度,今在鬥十七度。又測景校二至,差三日有餘,知今之南至日應在鬥十三四度。於是更立新法,冬至徙上三日五時,日之所在,移舊四度。又月有遲疾,前曆合朔,月食不在朔望;今皆以盈縮定其小餘,以正朔望之日。詔付外詳之。太史令錢樂之等奏:皆如承天所上,唯月有頻三大,頻二小,比舊法殊為乖異,謂宜仍舊。詔可。
文帝元嘉二十二年(乙酉、四四五年)
春,正月,辛卯朔,始行新曆。初,漢京房以十二律中呂上生黃鍾,不滿九寸,更演為六十律。錢樂之複演為三百六十律,日當一管。何承天立議,以為上下相生,三分損益其一,蓋古人簡易之法,猶如古曆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而京房不悟,謬為六十。乃更設新律,林鍾長六寸一厘,則從中呂還得黃鍾,十二旋宮,聲韻無失。
壬辰,以武陵王駿為雍州刺史。帝欲經略關、河,故以駿鎮襄陽。
魏主使散騎常侍宋愔來聘。
二月,魏主如上黨,西至吐京,討徙叛胡,出配郡縣。
甲戌,立皇子禕為東海王,昶為義陽王。
三月,庚申,魏主還宮。
魏詔:“諸疑獄皆付中書,以經義量決。”
夏,四月,庚戌,魏主遣征西大將軍高涼王那等擊吐穀渾王慕利延於白蘭,秦州刺史代人封敕文、安遠將軍乙烏頭擊慕利延兄子什歸於枹罕。
河西之亡也,鄯善人以其地與魏鄰,大懼,曰:“通其使人,知我國虛實,取亡必速。”乃閉斷魏道,使者往來,輒鈔劫之。由是西域不通者數年。魏主使散騎常侍萬度歸發涼州以西兵擊鄯善。
六月,壬辰,魏主北巡。
帝謀伐魏,罷南豫州入豫州。以南豫州刺史南平王鑠為豫州刺史。
秋,七月,己未,以尚書仆射孟顗為左仆射,中護軍何尚之為右仆射。
武陵王駿將之鎮,時緣沔諸蠻猶為寇,水陸梗礙;駿分軍遣撫軍中兵參軍沈慶之掩擊,大破之。駿至鎮,蠻斷驛道,欲攻隨郡;隨郡太守河東柳元景募得六七百人,邀擊,大破之。遂平諸蠻,獲七萬餘口。溳山蠻最強,沈慶之討平之,獲三萬餘口,徙萬餘口於建康。
吐穀渾什歸聞魏軍將至,棄城夜遁。八月,丁亥,封敕文入枹罕,分徙其民千家還上邽,留乙烏頭守枹罕。
萬度歸至敦煌,留輜重,以輕騎五千度流沙,襲鄯善。壬辰,鄯善王真達麵縛出降。度歸留軍屯守,與真達詣平城,西域複通。
魏主如陰山之北,發諸州兵三分之一,各於其州戒嚴,以須後命。徙諸種雜民五千餘家於北邊,令就北畜牧,以餌柔然。
壬寅,魏高涼王那軍至寧頭城,吐穀渾王慕利延擁其部落西度流沙。吐穀渾慕璝之子被囊逆戰,那擊破之;被囊遁走,中山公杜豐帥精騎追之,度三危,至雪山,生擒被囊及吐穀渾什歸、乞伏熾盤之子成龍,皆送平城。慕利延遂西入於闐,殺其王,據其地,死者數萬人。
九月,癸酉,上餞衡陽王義季於武帳岡。上將行,敕諸子且勿食,至會所設饌;日旰,不至,有饑色。上乃謂曰:“汝曹少長豐佚,不見百姓艱難。今使汝曹識有饑苦,知以節儉禦物耳。”
裴子野論曰:善乎太祖之訓也!夫侈興於有餘,儉生於不足。欲其隱約,莫若貧賤。習其險艱,利以任使;為其情偽,易以躬臨。太祖若能率此訓也,難其誌操,卑其禮秩,敎成德立,然後授以政事,則無怠無荒,可播之於九服矣。
高祖思固本枝,崇樹繈褓;後世遵守,迭據方嶽。及乎泰始之初,升明之季,絕咽於衾衽者動數十人。國之存亡,旣不是係,早肆民上,非善誨也。
魏民間訛言“滅魏者吳”,盧水胡蓋吳聚眾反於杏城,諸種胡爭應之,有眾十餘萬,遣其黨趙綰來,上表自歸。冬,十月,戊子,長安鎮副將拓跋紇帥眾討吳,紇敗死。吳眾愈盛,民皆渡渭奔南山。魏主發高平敕勒騎赴長安,命將軍叔孫拔領攝幷、秦、雍三州兵屯渭北。
十一月,魏發冀州民造浮橋於碻磝津。
蓋吳遣別部帥白廣平,西掠新平,安定諸胡皆聚眾應之。又分兵東掠臨晉巴東,將軍章直擊破之,溺死於河者三萬餘人。吳又遣兵西掠至長安,將軍叔孫拔與戰於渭北,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
河東蜀薛永宗聚眾以應吳,襲擊聞喜。聞喜縣無兵仗,令憂惶無計;縣人裴駿帥厲鄉豪擊之,永宗引去。
魏主命薛謹之子拔糾合宗、鄉,壁於河際,以斷二寇往來之路。庚午,魏主使殿中尚書拓跋處直等將二萬騎討薛永宗,殿中尚書乙拔將三萬騎討蓋吳,西平公寇提將萬騎討白廣平。吳自號天台王,署置百官。
庚辰,魏主幸廬。
己醜,江夏王義恭進位太尉,領司徒。
庚寅,以侍中、領右衛將軍沈演之為中領軍,左衛將軍範曄為太子詹事。
辛卯,立皇子宏為建平王。
三月,甲辰,魏主還宮。
癸醜,魏主遣司空長孫道生鎮統萬。
夏,四月,乙亥,魏侍中、太宰、陽平王杜超為帳下所殺。
六月,魏北部民殺立義將軍衡陽公莫孤,帥五千餘落北走。遣兵追擊之,至漠南,殺其渠帥,餘徙冀、相、定三州為營戶。
吐穀渾王慕利延兄子緯世與魏使者謀降魏,慕利延殺之。是月,緯世弟叱力延等八人奔魏,魏以叱力延為歸義王。
沮渠無諱卒,弟安周代立。
魏入中國以來,雖頗用古禮祀天地、宗廟、百神,而猶循其舊俗,所祀胡神甚眾。崔浩請存合於祀典者五十七所,其餘複重及小神悉罷之。魏主從之。
秋,七月,癸卯,魏東雍州刺史沮渠秉謀反,伏誅。
八月,乙醜,魏主畋於河西,尚書令古弼留守。詔以肥馬給獵騎,弼悉以弱者給之。帝大怒曰:“筆頭奴敢裁量朕!朕還台,先斬此奴!”弼頭銳,故帝常以筆目之。弼官屬惶怖,恐幷坐誅。弼曰:“吾為人臣,不使人主盤於遊畋,其罪小;不備不虞,乏軍國之用,其罪大。今蠕蠕方強,南寇未滅,吾以肥馬供軍,弱馬供獵,為國遠慮,雖死何傷!且吾自為之,非諸君之憂也。”帝聞之,歎曰:“有臣如此,國之寶也!”賜衣一襲,馬二匹,鹿十頭。
他日,魏主複畋於山北,獲麋鹿數千頭。詔尚書發車五百乘以運之。詔使已去,魏主謂左右曰:“筆公必不與我,汝輩不如以馬運之。”遂還。行百餘裏,得弼表曰:“今秋穀懸黃,麻菽布野,豬鹿竊食;鳥鴈侵費,風雨所耗,朝夕三倍。乞賜矜緩,使得收載。”帝曰:“果如吾言,筆公可謂社稷之臣矣!”
魏主使員外散騎常侍高濟來聘。
戊辰,以荊州刺史衡陽王義季為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以南譙王義宣為荊州刺史。初,帝以義宣不才,故不用;會稽公主屢以為言,帝不得已用之。先賜中詔敕之曰:“師護以在西久,比表求還,今欲聽許,以汝代之。師護雖無殊績,絜己節用,通懷期物,不恣羣下,聲著西土,為士庶所安,論者乃未議遷之。今之回換,更為汝與師護年時一輩,欲各試其能。汝往,脫有一事減之者,旣於西夏交有巨礙,遷代之譏,必歸責於吾矣。此事亦易勉耳,無為使人複生評論也!”義宣至鎮,勤自課厲,事亦修理。
庚辰,會稽長公主卒。
吐穀渾叱力延等請師於魏以討吐穀渾王慕利延,魏主使晉王伏羅督諸軍擊之。
九月,甲辰,以沮渠安周為都督涼‖河‖沙三州諸軍事、涼州刺史、河西王。
丁未,魏主如漠南,將襲柔然,柔然敕連可汗遠遁,乃止。敕連尋卒,子吐賀真立,號處羅可汗。
魏晉王伏羅至樂都,引兵從間道襲吐穀渾,至大母橋。吐穀渾王慕利延大驚,逃奔白蘭,慕利延兄子拾寅奔河西;魏軍斬首五千餘級,慕利延從弟伏念等帥萬三千落降於魏。
冬,十月,己卯,以左軍將軍徐瓊為兗州刺史,大將軍參軍申恬為冀州刺史。徙兗州鎮須昌,冀州鎮曆下,恬,謨之弟也。
十二月,魏主還平城。
是歲,沙州牧李寶入朝於魏,魏人留之,以為外都大官。
太子率更令何承天撰元嘉新曆,表上之。以月食之衝知日所在。又以中星檢之,知堯時冬至日在須女十度,今在鬥十七度。又測景校二至,差三日有餘,知今之南至日應在鬥十三四度。於是更立新法,冬至徙上三日五時,日之所在,移舊四度。又月有遲疾,前曆合朔,月食不在朔望;今皆以盈縮定其小餘,以正朔望之日。詔付外詳之。太史令錢樂之等奏:皆如承天所上,唯月有頻三大,頻二小,比舊法殊為乖異,謂宜仍舊。詔可。
文帝元嘉二十二年(乙酉、四四五年)
春,正月,辛卯朔,始行新曆。初,漢京房以十二律中呂上生黃鍾,不滿九寸,更演為六十律。錢樂之複演為三百六十律,日當一管。何承天立議,以為上下相生,三分損益其一,蓋古人簡易之法,猶如古曆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而京房不悟,謬為六十。乃更設新律,林鍾長六寸一厘,則從中呂還得黃鍾,十二旋宮,聲韻無失。
壬辰,以武陵王駿為雍州刺史。帝欲經略關、河,故以駿鎮襄陽。
魏主使散騎常侍宋愔來聘。
二月,魏主如上黨,西至吐京,討徙叛胡,出配郡縣。
甲戌,立皇子禕為東海王,昶為義陽王。
三月,庚申,魏主還宮。
魏詔:“諸疑獄皆付中書,以經義量決。”
夏,四月,庚戌,魏主遣征西大將軍高涼王那等擊吐穀渾王慕利延於白蘭,秦州刺史代人封敕文、安遠將軍乙烏頭擊慕利延兄子什歸於枹罕。
河西之亡也,鄯善人以其地與魏鄰,大懼,曰:“通其使人,知我國虛實,取亡必速。”乃閉斷魏道,使者往來,輒鈔劫之。由是西域不通者數年。魏主使散騎常侍萬度歸發涼州以西兵擊鄯善。
六月,壬辰,魏主北巡。
帝謀伐魏,罷南豫州入豫州。以南豫州刺史南平王鑠為豫州刺史。
秋,七月,己未,以尚書仆射孟顗為左仆射,中護軍何尚之為右仆射。
武陵王駿將之鎮,時緣沔諸蠻猶為寇,水陸梗礙;駿分軍遣撫軍中兵參軍沈慶之掩擊,大破之。駿至鎮,蠻斷驛道,欲攻隨郡;隨郡太守河東柳元景募得六七百人,邀擊,大破之。遂平諸蠻,獲七萬餘口。溳山蠻最強,沈慶之討平之,獲三萬餘口,徙萬餘口於建康。
吐穀渾什歸聞魏軍將至,棄城夜遁。八月,丁亥,封敕文入枹罕,分徙其民千家還上邽,留乙烏頭守枹罕。
萬度歸至敦煌,留輜重,以輕騎五千度流沙,襲鄯善。壬辰,鄯善王真達麵縛出降。度歸留軍屯守,與真達詣平城,西域複通。
魏主如陰山之北,發諸州兵三分之一,各於其州戒嚴,以須後命。徙諸種雜民五千餘家於北邊,令就北畜牧,以餌柔然。
壬寅,魏高涼王那軍至寧頭城,吐穀渾王慕利延擁其部落西度流沙。吐穀渾慕璝之子被囊逆戰,那擊破之;被囊遁走,中山公杜豐帥精騎追之,度三危,至雪山,生擒被囊及吐穀渾什歸、乞伏熾盤之子成龍,皆送平城。慕利延遂西入於闐,殺其王,據其地,死者數萬人。
九月,癸酉,上餞衡陽王義季於武帳岡。上將行,敕諸子且勿食,至會所設饌;日旰,不至,有饑色。上乃謂曰:“汝曹少長豐佚,不見百姓艱難。今使汝曹識有饑苦,知以節儉禦物耳。”
裴子野論曰:善乎太祖之訓也!夫侈興於有餘,儉生於不足。欲其隱約,莫若貧賤。習其險艱,利以任使;為其情偽,易以躬臨。太祖若能率此訓也,難其誌操,卑其禮秩,敎成德立,然後授以政事,則無怠無荒,可播之於九服矣。
高祖思固本枝,崇樹繈褓;後世遵守,迭據方嶽。及乎泰始之初,升明之季,絕咽於衾衽者動數十人。國之存亡,旣不是係,早肆民上,非善誨也。
魏民間訛言“滅魏者吳”,盧水胡蓋吳聚眾反於杏城,諸種胡爭應之,有眾十餘萬,遣其黨趙綰來,上表自歸。冬,十月,戊子,長安鎮副將拓跋紇帥眾討吳,紇敗死。吳眾愈盛,民皆渡渭奔南山。魏主發高平敕勒騎赴長安,命將軍叔孫拔領攝幷、秦、雍三州兵屯渭北。
十一月,魏發冀州民造浮橋於碻磝津。
蓋吳遣別部帥白廣平,西掠新平,安定諸胡皆聚眾應之。又分兵東掠臨晉巴東,將軍章直擊破之,溺死於河者三萬餘人。吳又遣兵西掠至長安,將軍叔孫拔與戰於渭北,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
河東蜀薛永宗聚眾以應吳,襲擊聞喜。聞喜縣無兵仗,令憂惶無計;縣人裴駿帥厲鄉豪擊之,永宗引去。
魏主命薛謹之子拔糾合宗、鄉,壁於河際,以斷二寇往來之路。庚午,魏主使殿中尚書拓跋處直等將二萬騎討薛永宗,殿中尚書乙拔將三萬騎討蓋吳,西平公寇提將萬騎討白廣平。吳自號天台王,署置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