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武節度使唐朝臣不嚴斥候,己未,奚、室韋寇振武,執宣慰中使二人,大掠人畜而去。時回紇之眾逆公主者在振武,朝臣遣七百騎與回紇數百騎追之,回紇使者為奚、室韋所殺。
九月,庚申,吐蕃尚誌董星寇寧州,張獻甫擊卻之。吐蕃轉掠鄜、坊而去。
元友直句檢諸道稅外物,悉輸戶部,遂為定製,歲於稅外輸百餘萬緡、斛,民不堪命。諸道多自訴於上,上意寤,詔:“今年已入在官者輸京師,未入者悉以與民;明年以後,悉免之。”於是東南之民複安其業。
回紇合骨咄祿可汗得唐許昏,甚喜,遣其妹骨咄祿毗伽公主及大臣妻幷國相、{足夾}跌都督以下千餘人來迎可敦,辭禮甚恭,曰:“昔為兄弟,今為子壻,半子也。若吐蕃為患,子當為父除之!”因詈辱吐蕃使者以絕之。冬,十月,戊子,回紇至長安,可汗仍表請改回紇為回鶻;許之。
吐蕃發兵十萬將寇西川,亦發雲南兵;雲南內雖附唐,外未敢叛吐蕃,亦發兵數萬屯於瀘北。韋皋知雲南計方猶豫,乃為書遺雲南王,敘其叛吐蕃歸化之誠,貯以銀函,使東蠻轉致吐蕃。吐蕃始疑雲南,遣兵二萬屯會川,以塞雲南趣蜀之路。雲南怒,引兵歸國。由是雲南與吐蕃大相猜阻,歸唐之誌益堅;吐蕃失雲南之助,兵勢始弱矣。然吐蕃業已入寇,遂分兵四萬攻兩林驃旁,三萬攻東蠻,七千寇清溪關,五千寇銅山。皋遣黎州刺史韋晉等與東蠻連兵禦之,破吐蕃於清溪關外。
庚子,冊命鹹安公主,加回鶻可汗長壽天親可汗。十一月,以刑部尚書關播為送鹹安公主兼冊回鶻可汗使。
吐蕃恥前日之敗,複以眾二萬寇清溪關,一萬攻東蠻。韋皋命韋晉鎮要衝城,督諸軍以禦之。巂州經略使劉朝彩等出關連戰,自乙卯至癸亥,大破之。
李泌言於上曰:“江、淮漕運以甬橋為咽喉,地屬徐州,鄰於李納,刺史高明應年少不習事,若李納一旦複有異圖,竊據徐州,是失江、淮也,國用何從而致!請徙壽、廬、濠都團練使張建封鎮徐州,割濠、泗以隸之;複以廬、壽歸淮南,則淄青惕息而運路常通,江、淮安矣。及今明應幼騃可代,宜征為金吾將軍。萬一使他人得之,則不可複製矣。”上從之。以建封為徐、泗、濠節度使。建封為政寬厚而有綱紀,不貸人以法,故其下無不畏而悅之。
橫海節度使程日華薨,子懷直自知留後。
吐蕃屢遣人誘脅雲南。
德宗貞元五年(己巳、七八九年)
春,二月,丁亥,韋皋遺異牟尋書,稱:“回鶻屢請佐天子共滅吐蕃,王不早定計,一旦為回鶻所先,則王累代功名虛棄矣。且雲南久為吐蕃屈辱,今不乘此時依大國之勢以複怨雪恥,後悔無及矣。”
戊戌,以橫海留後程懷直為滄州觀察使。懷直請分弓高、景城為景州,仍請朝廷除刺史。上喜曰:“三十年無此事矣!”乃以員外郎徐伸為景州刺史。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泌屢乞更命相。上欲用戶部侍郎班宏,泌言宏雖清強而性多凝滯,乃薦竇參通敏,可兼度支鹽鐵;董晉方正,可處門下。上皆以為不可。參,誕之玄孫也,時為禦史中丞兼戶部侍郎;晉為太常卿。至是泌疾甚,複薦二人。庚子,以董晉為門下侍郎,竇參為中書侍郎兼度支轉運使,並同平章事。以班宏為尚書,依前度支轉運副使。
參為人剛果峭刻,無學術,多權數,每奏事,諸相出,參獨居後,以奏度支事為辭,實專大政,多引親黨置要地,使為耳目;董晉充位而已。然晉為人重慎,所言於上前者未嚐泄於人,子弟或問之,晉曰:“欲知宰相能否,視天下安危。所謀議於上前者,不足道也。”
三月,甲辰,李泌薨。泌有謀略而好談神仙詭誕,故為世所輕。
初,上思李懷光之功,欲宥其一子,而子孫皆已伏誅;戊辰,詔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為懷光後,賜姓名李承緒,除左衛率胄曹參軍,賜錢千緡,使養懷光妻王氏及守其墓祀。
冬,十月,韋皋遣其將曹有道將兵與東蠻、兩林蠻及吐蕃青海、臘城二節度戰於巂州台登穀,大破之,斬首二千級,投崖及溺死者不可勝數,殺其大兵馬使乞藏遮遮。乞藏遮遮,虜之驍將也,旣死,皋所攻城柵無不下;數年,盡複巂州之境。
易定節度使張孝忠興兵襲蔚州,驅掠人畜;詔書責之,踰旬還鎮。
瓊州自幹封中為山賊所陷,至是,嶺南節度使李複遣判官薑孟京與崖州刺史張少遷攻拔之。
十二月,庚午,聞回鶻天親可汗薨,戊寅,遣鴻臚卿郭鋒冊命其子為登裏羅沒密施俱祿忠貞毗伽可汗。先是,安西、北庭皆假道於回鶻以奏事,故與之連和。北庭去回鶻尤近,誅求無厭,又有沙陀六千餘帳與北庭相依。及三葛祿、白服突厥皆附於回鶻,回鶻數侵掠之。吐蕃因葛祿、白服之眾以攻北庭,回鶻大相頡幹迦斯將兵救之。
雲南雖貳於吐蕃,亦未敢顯與之絕。壬辰,韋皋複以書招諭之。
德宗貞元六年(庚午、七九〇年)
春,詔出岐山無憂王寺佛指骨迎置禁中,又送諸寺以示眾,傾都瞻禮,施財巨萬;二月,乙亥,遣中使複葬故處。
初,朱滔敗於貝州,其棣州刺史趙鎬以州降於王武俊,旣而得罪於武俊,召之不至。田緒殘忍,其兄朝,仕李納為齊州刺史。或言納欲納朝於魏,緒懼;判官孫光佐等為緒謀,厚賂納,且說納招趙鎬取棣州以悅之,因請送朝於京師;納從之。丁酉,鎬以棣州降於納。三月,武俊使其子士真擊之,不克。
回鶻忠貞可汗之弟弒忠貞而自立,其大相頡幹迦斯西擊吐蕃未還,夏,四月,次相帥國人殺篡者而立忠貞之子阿啜為可汗,年十五。
五月,王武俊屯冀州,將擊趙鎬,鎬帥其屬奔鄆州;李納分兵據之。田緒使孫光佐如鄆州,矯詔以棣州隸納;武俊怒,遣其子士清伐貝州,取經城等四縣。
回鶻頡幹迦斯與吐蕃戰不利,吐蕃急攻北庭。北庭人苦於回鶻誅求,與沙陀酋長朱邪盡忠皆降於吐蕃。節度使楊襲古帥麾下二千人奔西州。六月,頡幹迦斯引兵還國,次相恐其有廢立,與可汗皆出郊迎,俯伏自陳擅立之狀,曰:“今日惟大相死生之。”盛陳郭鋒所齎國信,悉以遺之。可汗拜且泣曰:“兒愚幼,若幸而得立,惟仰食於阿多,國政不敢豫也。”虜謂父為阿多,頡幹迦斯感其卑屈,持之而哭,遂執臣禮,悉以所遺頒從行者,己無所受。國中由是稍安。
秋,頡幹迦斯悉舉國兵數萬將複北庭,又為吐蕃所敗,死者大半。襲古收餘眾數百,將還西州,頡幹迦斯紿之曰:“且與我同至牙帳;”旣而留不遣,竟殺之。安西由是遂絕,莫知存亡,而西州猶為唐固守。
葛祿乘勝取回鶻之浮圖川,回鶻震恐,悉遷西北部落於牙帳之南以避之;遣達北特勒梅錄隨郭鋒偕來,告忠貞可汗之喪,且求冊命。先是,回鶻使者入中國,禮容驕慢,刺史皆與之鈞禮。梅錄至豐州,刺史李景略欲以氣加之,謂梅錄曰:“聞可汗新沒,欲申吊禮。”景略先據高壟而坐,梅錄俯僂前哭。景略撫之曰:“可汗棄代,助爾哀慕。”梅錄驕容猛氣索然俱盡。自是回鶻使至,皆拜景略於庭,威名聞塞外。
冬,十月,辛亥,郭鋒始自回鶻還。
十一月,庚午,上祀圜丘。
上屢詔李納以棣州歸王武俊,納百方遷延,請以海州易之於朝廷;上不許。乃請詔武俊先歸田緒四縣;上從之。十二月,納始以棣州歸武俊。
德宗貞元七年(辛未、七九一年)
春,正月,己巳,襄王璜薨。
二月,癸卯,遣鴻臚少卿庾鋌冊回鶻奉誠可汗。
戊戌,詔涇原節度使劉昌築平涼故城,以扼彈箏峽口;浹辰而畢,分兵戍之。昌又築朝穀堡;甲子,詔名其堡曰彰信;涇原稍安。
初,上還長安,以神策等軍有衛從之勞,皆賜名興元元從奉天定難功臣,以官領之,撫恤優厚。禁軍恃恩驕橫,侵暴百姓,陵忽府縣,至詬辱官吏,毀裂案牘。府縣官有不勝忿而刑之者,朝笞一人,夕貶萬裏,由是府縣雖有公嚴之官,莫得舉其職。市井富民,往往行賂寄名軍籍,則府縣不能製。辛巳,詔:“神威、六軍吏士與百姓訟者,委之府縣,小事牒本軍,大事奏聞。若軍士陵忽府縣,禁身以聞,委禦史台推覆。縣吏輒敢笞辱,必從貶謫。”
癸未,易定節度使張孝忠薨。
安南都護高正平重賦斂,夏,四月,羣蠻酋長杜英翰等起兵圍都護府,正平以憂死。羣蠻聞之皆降。五月,辛巳,置柔遠軍於安南。
端王遇薨。
韋皋比年致書招雲南王異牟尋,終未獲報。然吐蕃每發雲南兵,雲南與之益少。皋知異牟尋心附於唐,討擊副使段忠義,本合羅鳳使者也。六月,丙申,皋遣忠義還雲南,幷致書敦諭之。
秋,七月,戊寅,以定州刺史張升雲為義武留後。
庚辰,以虔州刺史趙昌為安南都護,羣蠻遂安。
八月,丙午,以翰林學士陸贄為兵部侍郎,餘職皆解;竇參惡之也。
吐蕃攻靈州,為回鶻所敗,夜遁。九月,回鶻遣使來獻俘;冬,十二月,甲午,又遣使獻所獲吐蕃酋長尚結心。
福建觀察使吳湊,為治有聲,竇參以私憾毀之,且言其病風;上召至京師,使之步以察之,知參之誣,由是始惡參。丁酉,以湊為陝虢觀察使以代參黨李翼。
睦王述薨。
吐蕃知韋皋使者在雲南,遣使讓之。雲南王異牟尋紿之曰:“唐使,本蠻也,皋聽其歸耳,無他謀也。”因執以送吐蕃。吐蕃多取其大臣之子為質,雲南愈怨。
勿鄧酋長苴夢衝,潛通吐蕃,扇誘羣蠻,隔絕雲南使者。韋皋遣三部落總管蘇峞將兵至琵琶川。
九月,庚申,吐蕃尚誌董星寇寧州,張獻甫擊卻之。吐蕃轉掠鄜、坊而去。
元友直句檢諸道稅外物,悉輸戶部,遂為定製,歲於稅外輸百餘萬緡、斛,民不堪命。諸道多自訴於上,上意寤,詔:“今年已入在官者輸京師,未入者悉以與民;明年以後,悉免之。”於是東南之民複安其業。
回紇合骨咄祿可汗得唐許昏,甚喜,遣其妹骨咄祿毗伽公主及大臣妻幷國相、{足夾}跌都督以下千餘人來迎可敦,辭禮甚恭,曰:“昔為兄弟,今為子壻,半子也。若吐蕃為患,子當為父除之!”因詈辱吐蕃使者以絕之。冬,十月,戊子,回紇至長安,可汗仍表請改回紇為回鶻;許之。
吐蕃發兵十萬將寇西川,亦發雲南兵;雲南內雖附唐,外未敢叛吐蕃,亦發兵數萬屯於瀘北。韋皋知雲南計方猶豫,乃為書遺雲南王,敘其叛吐蕃歸化之誠,貯以銀函,使東蠻轉致吐蕃。吐蕃始疑雲南,遣兵二萬屯會川,以塞雲南趣蜀之路。雲南怒,引兵歸國。由是雲南與吐蕃大相猜阻,歸唐之誌益堅;吐蕃失雲南之助,兵勢始弱矣。然吐蕃業已入寇,遂分兵四萬攻兩林驃旁,三萬攻東蠻,七千寇清溪關,五千寇銅山。皋遣黎州刺史韋晉等與東蠻連兵禦之,破吐蕃於清溪關外。
庚子,冊命鹹安公主,加回鶻可汗長壽天親可汗。十一月,以刑部尚書關播為送鹹安公主兼冊回鶻可汗使。
吐蕃恥前日之敗,複以眾二萬寇清溪關,一萬攻東蠻。韋皋命韋晉鎮要衝城,督諸軍以禦之。巂州經略使劉朝彩等出關連戰,自乙卯至癸亥,大破之。
李泌言於上曰:“江、淮漕運以甬橋為咽喉,地屬徐州,鄰於李納,刺史高明應年少不習事,若李納一旦複有異圖,竊據徐州,是失江、淮也,國用何從而致!請徙壽、廬、濠都團練使張建封鎮徐州,割濠、泗以隸之;複以廬、壽歸淮南,則淄青惕息而運路常通,江、淮安矣。及今明應幼騃可代,宜征為金吾將軍。萬一使他人得之,則不可複製矣。”上從之。以建封為徐、泗、濠節度使。建封為政寬厚而有綱紀,不貸人以法,故其下無不畏而悅之。
橫海節度使程日華薨,子懷直自知留後。
吐蕃屢遣人誘脅雲南。
德宗貞元五年(己巳、七八九年)
春,二月,丁亥,韋皋遺異牟尋書,稱:“回鶻屢請佐天子共滅吐蕃,王不早定計,一旦為回鶻所先,則王累代功名虛棄矣。且雲南久為吐蕃屈辱,今不乘此時依大國之勢以複怨雪恥,後悔無及矣。”
戊戌,以橫海留後程懷直為滄州觀察使。懷直請分弓高、景城為景州,仍請朝廷除刺史。上喜曰:“三十年無此事矣!”乃以員外郎徐伸為景州刺史。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泌屢乞更命相。上欲用戶部侍郎班宏,泌言宏雖清強而性多凝滯,乃薦竇參通敏,可兼度支鹽鐵;董晉方正,可處門下。上皆以為不可。參,誕之玄孫也,時為禦史中丞兼戶部侍郎;晉為太常卿。至是泌疾甚,複薦二人。庚子,以董晉為門下侍郎,竇參為中書侍郎兼度支轉運使,並同平章事。以班宏為尚書,依前度支轉運副使。
參為人剛果峭刻,無學術,多權數,每奏事,諸相出,參獨居後,以奏度支事為辭,實專大政,多引親黨置要地,使為耳目;董晉充位而已。然晉為人重慎,所言於上前者未嚐泄於人,子弟或問之,晉曰:“欲知宰相能否,視天下安危。所謀議於上前者,不足道也。”
三月,甲辰,李泌薨。泌有謀略而好談神仙詭誕,故為世所輕。
初,上思李懷光之功,欲宥其一子,而子孫皆已伏誅;戊辰,詔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為懷光後,賜姓名李承緒,除左衛率胄曹參軍,賜錢千緡,使養懷光妻王氏及守其墓祀。
冬,十月,韋皋遣其將曹有道將兵與東蠻、兩林蠻及吐蕃青海、臘城二節度戰於巂州台登穀,大破之,斬首二千級,投崖及溺死者不可勝數,殺其大兵馬使乞藏遮遮。乞藏遮遮,虜之驍將也,旣死,皋所攻城柵無不下;數年,盡複巂州之境。
易定節度使張孝忠興兵襲蔚州,驅掠人畜;詔書責之,踰旬還鎮。
瓊州自幹封中為山賊所陷,至是,嶺南節度使李複遣判官薑孟京與崖州刺史張少遷攻拔之。
十二月,庚午,聞回鶻天親可汗薨,戊寅,遣鴻臚卿郭鋒冊命其子為登裏羅沒密施俱祿忠貞毗伽可汗。先是,安西、北庭皆假道於回鶻以奏事,故與之連和。北庭去回鶻尤近,誅求無厭,又有沙陀六千餘帳與北庭相依。及三葛祿、白服突厥皆附於回鶻,回鶻數侵掠之。吐蕃因葛祿、白服之眾以攻北庭,回鶻大相頡幹迦斯將兵救之。
雲南雖貳於吐蕃,亦未敢顯與之絕。壬辰,韋皋複以書招諭之。
德宗貞元六年(庚午、七九〇年)
春,詔出岐山無憂王寺佛指骨迎置禁中,又送諸寺以示眾,傾都瞻禮,施財巨萬;二月,乙亥,遣中使複葬故處。
初,朱滔敗於貝州,其棣州刺史趙鎬以州降於王武俊,旣而得罪於武俊,召之不至。田緒殘忍,其兄朝,仕李納為齊州刺史。或言納欲納朝於魏,緒懼;判官孫光佐等為緒謀,厚賂納,且說納招趙鎬取棣州以悅之,因請送朝於京師;納從之。丁酉,鎬以棣州降於納。三月,武俊使其子士真擊之,不克。
回鶻忠貞可汗之弟弒忠貞而自立,其大相頡幹迦斯西擊吐蕃未還,夏,四月,次相帥國人殺篡者而立忠貞之子阿啜為可汗,年十五。
五月,王武俊屯冀州,將擊趙鎬,鎬帥其屬奔鄆州;李納分兵據之。田緒使孫光佐如鄆州,矯詔以棣州隸納;武俊怒,遣其子士清伐貝州,取經城等四縣。
回鶻頡幹迦斯與吐蕃戰不利,吐蕃急攻北庭。北庭人苦於回鶻誅求,與沙陀酋長朱邪盡忠皆降於吐蕃。節度使楊襲古帥麾下二千人奔西州。六月,頡幹迦斯引兵還國,次相恐其有廢立,與可汗皆出郊迎,俯伏自陳擅立之狀,曰:“今日惟大相死生之。”盛陳郭鋒所齎國信,悉以遺之。可汗拜且泣曰:“兒愚幼,若幸而得立,惟仰食於阿多,國政不敢豫也。”虜謂父為阿多,頡幹迦斯感其卑屈,持之而哭,遂執臣禮,悉以所遺頒從行者,己無所受。國中由是稍安。
秋,頡幹迦斯悉舉國兵數萬將複北庭,又為吐蕃所敗,死者大半。襲古收餘眾數百,將還西州,頡幹迦斯紿之曰:“且與我同至牙帳;”旣而留不遣,竟殺之。安西由是遂絕,莫知存亡,而西州猶為唐固守。
葛祿乘勝取回鶻之浮圖川,回鶻震恐,悉遷西北部落於牙帳之南以避之;遣達北特勒梅錄隨郭鋒偕來,告忠貞可汗之喪,且求冊命。先是,回鶻使者入中國,禮容驕慢,刺史皆與之鈞禮。梅錄至豐州,刺史李景略欲以氣加之,謂梅錄曰:“聞可汗新沒,欲申吊禮。”景略先據高壟而坐,梅錄俯僂前哭。景略撫之曰:“可汗棄代,助爾哀慕。”梅錄驕容猛氣索然俱盡。自是回鶻使至,皆拜景略於庭,威名聞塞外。
冬,十月,辛亥,郭鋒始自回鶻還。
十一月,庚午,上祀圜丘。
上屢詔李納以棣州歸王武俊,納百方遷延,請以海州易之於朝廷;上不許。乃請詔武俊先歸田緒四縣;上從之。十二月,納始以棣州歸武俊。
德宗貞元七年(辛未、七九一年)
春,正月,己巳,襄王璜薨。
二月,癸卯,遣鴻臚少卿庾鋌冊回鶻奉誠可汗。
戊戌,詔涇原節度使劉昌築平涼故城,以扼彈箏峽口;浹辰而畢,分兵戍之。昌又築朝穀堡;甲子,詔名其堡曰彰信;涇原稍安。
初,上還長安,以神策等軍有衛從之勞,皆賜名興元元從奉天定難功臣,以官領之,撫恤優厚。禁軍恃恩驕橫,侵暴百姓,陵忽府縣,至詬辱官吏,毀裂案牘。府縣官有不勝忿而刑之者,朝笞一人,夕貶萬裏,由是府縣雖有公嚴之官,莫得舉其職。市井富民,往往行賂寄名軍籍,則府縣不能製。辛巳,詔:“神威、六軍吏士與百姓訟者,委之府縣,小事牒本軍,大事奏聞。若軍士陵忽府縣,禁身以聞,委禦史台推覆。縣吏輒敢笞辱,必從貶謫。”
癸未,易定節度使張孝忠薨。
安南都護高正平重賦斂,夏,四月,羣蠻酋長杜英翰等起兵圍都護府,正平以憂死。羣蠻聞之皆降。五月,辛巳,置柔遠軍於安南。
端王遇薨。
韋皋比年致書招雲南王異牟尋,終未獲報。然吐蕃每發雲南兵,雲南與之益少。皋知異牟尋心附於唐,討擊副使段忠義,本合羅鳳使者也。六月,丙申,皋遣忠義還雲南,幷致書敦諭之。
秋,七月,戊寅,以定州刺史張升雲為義武留後。
庚辰,以虔州刺史趙昌為安南都護,羣蠻遂安。
八月,丙午,以翰林學士陸贄為兵部侍郎,餘職皆解;竇參惡之也。
吐蕃攻靈州,為回鶻所敗,夜遁。九月,回鶻遣使來獻俘;冬,十二月,甲午,又遣使獻所獲吐蕃酋長尚結心。
福建觀察使吳湊,為治有聲,竇參以私憾毀之,且言其病風;上召至京師,使之步以察之,知參之誣,由是始惡參。丁酉,以湊為陝虢觀察使以代參黨李翼。
睦王述薨。
吐蕃知韋皋使者在雲南,遣使讓之。雲南王異牟尋紿之曰:“唐使,本蠻也,皋聽其歸耳,無他謀也。”因執以送吐蕃。吐蕃多取其大臣之子為質,雲南愈怨。
勿鄧酋長苴夢衝,潛通吐蕃,扇誘羣蠻,隔絕雲南使者。韋皋遣三部落總管蘇峞將兵至琵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