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以範延光為樞密使,安重誨如故。
丙戌,下製削董璋官爵,興兵討之。丁亥,以孟知祥兼西南供饋使。以天雄節度石敬瑭為東川行營都招討使,以夏魯奇為之副。
璋使孟思恭分兵攻集州,思恭輕進,敗歸;璋怒,遣還成都,知祥免其官。
戊子,以石敬瑭權知東川事。庚寅,以右武衛上將軍王思同為西都留守兼行營馬步都虞候,為伐蜀前鋒。
漢主遣其將梁克貞、李守鄜攻交州,拔之,執靜海節度使曲承美以歸,以其將李進守交州。
冬,十月,癸巳,李仁罕圍遂州,夏魯奇嬰城固守;孟知祥命都押牙高敬柔帥資州義軍二萬人築長城環之。魯奇遣馬軍都指揮使康文通出戰,文通聞閬州陷,遂以其眾降於仁罕。
戊戌,董璋引兵趣利州,遇雨,糧運不繼,還閬州。知祥聞之,驚曰:“比破閬中,正欲徑取利州,其帥不武,必望風遁去。吾獲其倉廩,據漫天之險,北軍終不能西救武信。今董公僻處閬州,遠棄劍閣,非計也。”欲遣兵三千助守劍門;璋固辭曰:“此已有備。”
錢鏐因朝廷冊閩王使者裴羽還,附表引咎;其子傳瓘及將佐屢為鏐上表自訴。癸卯,敕聽兩浙綱使自便。
以宣徽北院使馮贇為左衛上將軍、北都留守。
丁未,族誅董光業。
楚王殷寢疾,遣使詣闕,請傳位於其子希聲。朝廷疑殷已死,辛亥,以希聲為起複武安節度使兼侍中。
孟知祥以故蜀鎮江節度使張武為峽路行營招收討伐使,將水軍趣夔州,以左飛棹指揮使袁彥超副之。
癸醜,東川兵陷征、合、巴、蓬、果五州。
丙辰,吳左仆射、同平章事嚴可求卒。徐知誥以其長子大將軍景通為兵部尚書、參政事,知誥將出鎮金陵故也。
漢將梁克貞入占城,取其寶貨以歸。
十一月,戊辰,張武至渝州,刺史張環降之,遂取瀘州,遣先鋒將朱偓分兵趣黔、涪。
己巳,楚王殷卒,遺命諸子,兄弟相繼;置劍於祠堂,曰;“違吾命者戮之!”諸將議遣兵守四境,然後發喪,兵部侍郎黃損曰:“吾喪君有君,何備之有!宜遣使詣鄰道告終稱嗣而已。”
石敬瑭入散關,階州刺史王弘贄、瀘州刺史馮暉與前鋒馬步都虞候王思同、步軍都指揮使趙在禮引兵出人頭山後,過劍門之南,還襲劍門,克之,殺東川兵三千人,獲都指揮使齊彥溫,據而守之。暉,魏州人也。甲戌,弘贄等破劍州,而大軍不繼,乃焚其廬舍,取其資糧,還保劍門。
乙亥,詔削孟知祥官爵。
己卯,董璋遣使至成都告急。知祥聞劍門失守,大懼,曰:“董公果誤我!”庚辰,遣牙內都指揮使李肇將兵五千赴之,戒之曰:“爾倍道兼行,先據劍州,北軍無能為也。”又遣使詣遂州,令趙廷隱將萬人會屯劍州。又遣故蜀永平節度使李筠將兵四千趣龍州,守要害。時天寒,士卒恐懼,觀望不進,廷隱流涕諭之曰:“今北軍勢盛,汝曹不力戰卻敵,則妻子皆為人有矣。”眾心乃奮。
董璋自閬州將兩川兵屯木馬寨。
先是,西川牙內指揮使太穀龐福誠、昭信指揮使謝鍠屯來蘇村,聞劍門失守,相謂曰:“使北軍更得劍州,則二蜀勢危矣。”遽引部兵千餘人間道趣劍州。始至,官軍萬餘人自北山大下,會日暮,二人謀曰:“眾寡不敵,逮明則吾屬無遺矣。”福誠夜引兵數百升北山,大噪於官軍營後,鍠帥餘眾操短兵自其前急擊之;官軍大驚,空營遁去,複保劍門,十餘日不出。孟知祥聞之,喜曰:“吾始謂弘贄等克劍門,徑據劍州,堅守其城,或引兵直趣梓州,董公必棄閬州奔還;我軍失援,亦須解遂州之圍。如此則內外受敵,兩川震動,勢可憂危;今乃焚毀劍州,運糧東歸劍門,頓兵不進,吾事濟矣。”
官軍分道趣文州,將襲龍州,為西川定遠指揮使潘福超、義勝都頭太原沙延祚所敗。
甲申,張武卒於渝州;知祥命袁彥超代將其兵。
朱偓將至涪州,武泰節度使楊漢賓棄黔南,奔忠州;偓追至豐都,還取涪州。知祥以成都支使崔善權武泰留後。董璋遣前陵州刺史王暉將兵三千會李肇等分屯劍州南山。
丙戌,馬希聲襲位,稱遺命去建國之製,複藩鎮之舊。
契丹東丹王突欲自以失職,帥部曲四十人越海自登州來奔。
十二月,壬辰,石敬瑭至劍門。乙未,進屯劍州北山;趙廷隱陳於牙城後山,李肇、王暉陳於河橋。敬瑭引步兵進擊廷隱,廷隱擇善射者五百人伏敬瑭歸路,按甲待之,矛矟欲相及,乃揚旗鼓噪擊之,北軍退走,顛墜下山,俘斬百餘人。敬瑭又使騎兵衝河橋,李肇以強弩射之,騎兵不能進。薄暮,敬瑭引去,廷隱引兵躡之,與伏兵合擊,敗之。敬瑭還屯劍門。
癸卯,夔州奏複取開州。
庚戌,以武安節度使馬希聲為武安、靜江節度使,加兼中書令。
石敬瑭征蜀未有功,使者自軍前來,多言道險狹,進兵甚難,關右之人疲於轉餉,往往竄匿山穀,聚為盜賊。上憂之,壬子,謂近臣曰:“誰能辦吾事者!吾當自行耳。”安重誨曰:“臣職忝機密,軍威不振,臣之罪也,臣請自往督戰。”上許之。重誨卽拜辭,癸醜,遂行,日馳數百裏。西方藩鎮聞之,無不惶駭。錢帛、芻糧晝夜輦運赴利州,人畜斃踣於山穀者不可勝紀。時上已疏重誨,石敬瑭本不欲西征,及重誨離上側,乃敢累表奏論,以為蜀不可伐,上頗然之。
西川兵先戍夔州者千五百人,上悉縱歸。
明宗長興二年(辛卯、九三一年)
春,正月,壬戌,孟知祥奉表謝。
庚午,李仁罕陷遂州,夏魯奇自殺。
癸酉,石敬瑭複引兵至劍州,屯於北山。孟知祥梟夏魯奇首以示之。魯奇二子從敬瑭在軍中,泣請往取其首葬之,敬瑭曰:“知祥長者,必葬而父,豈不愈於身首異處乎!”旣而知祥果收葬之。敬瑭與趙廷隱戰不利,複還劍門。
丙戌,加高從誨兼中書令。
東川歸合州於武信軍。
初,鳳翔節度使朱弘昭諂事安重誨,連得大鎮。重誨過鳳翔,弘昭迎拜馬首,館於府舍,延入寢室,妻子羅拜,奉進酒食,禮甚謹。重誨為弘昭泣言:“讒人交構,幾不免,賴主上明察,得保宗族。”重誨旣去,弘昭卽奏“重誨怨望,有惡言,不可令至行營,恐奪石敬瑭兵柄。”又遺敬瑭書,言“重誨舉措孟浪,若至軍前,恐將士疑駭,不戰自潰,宜逆止之。”敬瑭大懼,卽上言:“重誨至,恐人情有變,宜急征還。”宣徽使孟漢瓊自西方還,亦言重誨過惡,有詔召重誨還。
二月,己醜朔,石敬瑭以遂、閬旣陷,糧運不繼,燒營北歸。軍前以告孟知祥,知祥匿其書,謂趙季良曰:“北軍漸進,柰何?”季良曰:“不過綿州,必遁。”知祥問其故,曰:“我逸彼勞,彼懸軍千裏,糧盡,能無遁乎!”知祥大笑,以書示之。
安重誨至三泉,得詔亟歸;過鳳翔,朱弘昭不內,重誨懼,馳騎而東。
兩川兵追石敬瑭至利州,壬辰,昭武節度使李彥琦棄城走;甲午,兩川兵入利州。孟知祥以趙廷隱為昭武留後,廷隱遣使密言於知祥曰:“董璋多詐,可與同憂,不可與共樂,他日必為公患。因其至劍州勞軍,請圖之,幷兩川之眾,可以得誌於天下。”知祥不許。璋入廷隱營,留宿而去。廷隱歎曰:“不從吾謀,禍難未已!”
庚子,孟知祥以武信留後李仁罕為峽路行營招討使,使將水軍東略地。
辛醜,以樞密使兼中書令安重誨為護國節度使。趙鳳言於上曰:“重誨陛下家臣,其心終不叛主,但以不能周防,為人所讒;陛下不察其心,死無日矣。”上以為朋黨,不悅。
乙巳,趙廷隱、李肇自劍州引還,留兵五千戍利州。丙午,董璋亦還東川,留兵三千戍果、閬。
丁巳,李仁罕陷忠州。
吳徐知誥欲以中書侍郎、內樞使宋齊丘為相,齊丘自以資望素淺,欲以退讓為高,謁歸洪州葬父,因入九華山,止於應天寺,啟求隱居;吳主下詔征之,知誥亦以書招之,皆不至。知誥遣其子景通自入山敦諭,齊丘始還朝,除右仆射致仕,更命應天寺曰征賢寺。
三月,己未朔,李仁罕陷萬州;庚申,陷雲安監。
辛酉,賜契丹東丹王突欲姓東丹,名慕華,以為懷化節度使、瑞‖慎等州觀察使;其部曲及先所俘契丹將惕隱等,皆賜姓名。惕隱姓狄,名懷忠。
李仁罕至夔州,寧江節度使安崇阮棄鎮,與楊漢賓自均、房逃歸;壬戌,仁罕陷夔州。
丙戌,下製削董璋官爵,興兵討之。丁亥,以孟知祥兼西南供饋使。以天雄節度石敬瑭為東川行營都招討使,以夏魯奇為之副。
璋使孟思恭分兵攻集州,思恭輕進,敗歸;璋怒,遣還成都,知祥免其官。
戊子,以石敬瑭權知東川事。庚寅,以右武衛上將軍王思同為西都留守兼行營馬步都虞候,為伐蜀前鋒。
漢主遣其將梁克貞、李守鄜攻交州,拔之,執靜海節度使曲承美以歸,以其將李進守交州。
冬,十月,癸巳,李仁罕圍遂州,夏魯奇嬰城固守;孟知祥命都押牙高敬柔帥資州義軍二萬人築長城環之。魯奇遣馬軍都指揮使康文通出戰,文通聞閬州陷,遂以其眾降於仁罕。
戊戌,董璋引兵趣利州,遇雨,糧運不繼,還閬州。知祥聞之,驚曰:“比破閬中,正欲徑取利州,其帥不武,必望風遁去。吾獲其倉廩,據漫天之險,北軍終不能西救武信。今董公僻處閬州,遠棄劍閣,非計也。”欲遣兵三千助守劍門;璋固辭曰:“此已有備。”
錢鏐因朝廷冊閩王使者裴羽還,附表引咎;其子傳瓘及將佐屢為鏐上表自訴。癸卯,敕聽兩浙綱使自便。
以宣徽北院使馮贇為左衛上將軍、北都留守。
丁未,族誅董光業。
楚王殷寢疾,遣使詣闕,請傳位於其子希聲。朝廷疑殷已死,辛亥,以希聲為起複武安節度使兼侍中。
孟知祥以故蜀鎮江節度使張武為峽路行營招收討伐使,將水軍趣夔州,以左飛棹指揮使袁彥超副之。
癸醜,東川兵陷征、合、巴、蓬、果五州。
丙辰,吳左仆射、同平章事嚴可求卒。徐知誥以其長子大將軍景通為兵部尚書、參政事,知誥將出鎮金陵故也。
漢將梁克貞入占城,取其寶貨以歸。
十一月,戊辰,張武至渝州,刺史張環降之,遂取瀘州,遣先鋒將朱偓分兵趣黔、涪。
己巳,楚王殷卒,遺命諸子,兄弟相繼;置劍於祠堂,曰;“違吾命者戮之!”諸將議遣兵守四境,然後發喪,兵部侍郎黃損曰:“吾喪君有君,何備之有!宜遣使詣鄰道告終稱嗣而已。”
石敬瑭入散關,階州刺史王弘贄、瀘州刺史馮暉與前鋒馬步都虞候王思同、步軍都指揮使趙在禮引兵出人頭山後,過劍門之南,還襲劍門,克之,殺東川兵三千人,獲都指揮使齊彥溫,據而守之。暉,魏州人也。甲戌,弘贄等破劍州,而大軍不繼,乃焚其廬舍,取其資糧,還保劍門。
乙亥,詔削孟知祥官爵。
己卯,董璋遣使至成都告急。知祥聞劍門失守,大懼,曰:“董公果誤我!”庚辰,遣牙內都指揮使李肇將兵五千赴之,戒之曰:“爾倍道兼行,先據劍州,北軍無能為也。”又遣使詣遂州,令趙廷隱將萬人會屯劍州。又遣故蜀永平節度使李筠將兵四千趣龍州,守要害。時天寒,士卒恐懼,觀望不進,廷隱流涕諭之曰:“今北軍勢盛,汝曹不力戰卻敵,則妻子皆為人有矣。”眾心乃奮。
董璋自閬州將兩川兵屯木馬寨。
先是,西川牙內指揮使太穀龐福誠、昭信指揮使謝鍠屯來蘇村,聞劍門失守,相謂曰:“使北軍更得劍州,則二蜀勢危矣。”遽引部兵千餘人間道趣劍州。始至,官軍萬餘人自北山大下,會日暮,二人謀曰:“眾寡不敵,逮明則吾屬無遺矣。”福誠夜引兵數百升北山,大噪於官軍營後,鍠帥餘眾操短兵自其前急擊之;官軍大驚,空營遁去,複保劍門,十餘日不出。孟知祥聞之,喜曰:“吾始謂弘贄等克劍門,徑據劍州,堅守其城,或引兵直趣梓州,董公必棄閬州奔還;我軍失援,亦須解遂州之圍。如此則內外受敵,兩川震動,勢可憂危;今乃焚毀劍州,運糧東歸劍門,頓兵不進,吾事濟矣。”
官軍分道趣文州,將襲龍州,為西川定遠指揮使潘福超、義勝都頭太原沙延祚所敗。
甲申,張武卒於渝州;知祥命袁彥超代將其兵。
朱偓將至涪州,武泰節度使楊漢賓棄黔南,奔忠州;偓追至豐都,還取涪州。知祥以成都支使崔善權武泰留後。董璋遣前陵州刺史王暉將兵三千會李肇等分屯劍州南山。
丙戌,馬希聲襲位,稱遺命去建國之製,複藩鎮之舊。
契丹東丹王突欲自以失職,帥部曲四十人越海自登州來奔。
十二月,壬辰,石敬瑭至劍門。乙未,進屯劍州北山;趙廷隱陳於牙城後山,李肇、王暉陳於河橋。敬瑭引步兵進擊廷隱,廷隱擇善射者五百人伏敬瑭歸路,按甲待之,矛矟欲相及,乃揚旗鼓噪擊之,北軍退走,顛墜下山,俘斬百餘人。敬瑭又使騎兵衝河橋,李肇以強弩射之,騎兵不能進。薄暮,敬瑭引去,廷隱引兵躡之,與伏兵合擊,敗之。敬瑭還屯劍門。
癸卯,夔州奏複取開州。
庚戌,以武安節度使馬希聲為武安、靜江節度使,加兼中書令。
石敬瑭征蜀未有功,使者自軍前來,多言道險狹,進兵甚難,關右之人疲於轉餉,往往竄匿山穀,聚為盜賊。上憂之,壬子,謂近臣曰:“誰能辦吾事者!吾當自行耳。”安重誨曰:“臣職忝機密,軍威不振,臣之罪也,臣請自往督戰。”上許之。重誨卽拜辭,癸醜,遂行,日馳數百裏。西方藩鎮聞之,無不惶駭。錢帛、芻糧晝夜輦運赴利州,人畜斃踣於山穀者不可勝紀。時上已疏重誨,石敬瑭本不欲西征,及重誨離上側,乃敢累表奏論,以為蜀不可伐,上頗然之。
西川兵先戍夔州者千五百人,上悉縱歸。
明宗長興二年(辛卯、九三一年)
春,正月,壬戌,孟知祥奉表謝。
庚午,李仁罕陷遂州,夏魯奇自殺。
癸酉,石敬瑭複引兵至劍州,屯於北山。孟知祥梟夏魯奇首以示之。魯奇二子從敬瑭在軍中,泣請往取其首葬之,敬瑭曰:“知祥長者,必葬而父,豈不愈於身首異處乎!”旣而知祥果收葬之。敬瑭與趙廷隱戰不利,複還劍門。
丙戌,加高從誨兼中書令。
東川歸合州於武信軍。
初,鳳翔節度使朱弘昭諂事安重誨,連得大鎮。重誨過鳳翔,弘昭迎拜馬首,館於府舍,延入寢室,妻子羅拜,奉進酒食,禮甚謹。重誨為弘昭泣言:“讒人交構,幾不免,賴主上明察,得保宗族。”重誨旣去,弘昭卽奏“重誨怨望,有惡言,不可令至行營,恐奪石敬瑭兵柄。”又遺敬瑭書,言“重誨舉措孟浪,若至軍前,恐將士疑駭,不戰自潰,宜逆止之。”敬瑭大懼,卽上言:“重誨至,恐人情有變,宜急征還。”宣徽使孟漢瓊自西方還,亦言重誨過惡,有詔召重誨還。
二月,己醜朔,石敬瑭以遂、閬旣陷,糧運不繼,燒營北歸。軍前以告孟知祥,知祥匿其書,謂趙季良曰:“北軍漸進,柰何?”季良曰:“不過綿州,必遁。”知祥問其故,曰:“我逸彼勞,彼懸軍千裏,糧盡,能無遁乎!”知祥大笑,以書示之。
安重誨至三泉,得詔亟歸;過鳳翔,朱弘昭不內,重誨懼,馳騎而東。
兩川兵追石敬瑭至利州,壬辰,昭武節度使李彥琦棄城走;甲午,兩川兵入利州。孟知祥以趙廷隱為昭武留後,廷隱遣使密言於知祥曰:“董璋多詐,可與同憂,不可與共樂,他日必為公患。因其至劍州勞軍,請圖之,幷兩川之眾,可以得誌於天下。”知祥不許。璋入廷隱營,留宿而去。廷隱歎曰:“不從吾謀,禍難未已!”
庚子,孟知祥以武信留後李仁罕為峽路行營招討使,使將水軍東略地。
辛醜,以樞密使兼中書令安重誨為護國節度使。趙鳳言於上曰:“重誨陛下家臣,其心終不叛主,但以不能周防,為人所讒;陛下不察其心,死無日矣。”上以為朋黨,不悅。
乙巳,趙廷隱、李肇自劍州引還,留兵五千戍利州。丙午,董璋亦還東川,留兵三千戍果、閬。
丁巳,李仁罕陷忠州。
吳徐知誥欲以中書侍郎、內樞使宋齊丘為相,齊丘自以資望素淺,欲以退讓為高,謁歸洪州葬父,因入九華山,止於應天寺,啟求隱居;吳主下詔征之,知誥亦以書招之,皆不至。知誥遣其子景通自入山敦諭,齊丘始還朝,除右仆射致仕,更命應天寺曰征賢寺。
三月,己未朔,李仁罕陷萬州;庚申,陷雲安監。
辛酉,賜契丹東丹王突欲姓東丹,名慕華,以為懷化節度使、瑞‖慎等州觀察使;其部曲及先所俘契丹將惕隱等,皆賜姓名。惕隱姓狄,名懷忠。
李仁罕至夔州,寧江節度使安崇阮棄鎮,與楊漢賓自均、房逃歸;壬戌,仁罕陷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