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旣解安重誨樞務,乃召李從珂,泣謂曰:“如重誨意,汝安得複見吾!”丙寅,以從珂為左衛大將軍。
壬申,橫海節度使、同平章事孔循卒。
乙酉,複以錢鏐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尚父、吳越國王,遣監門上將軍張籛往諭旨,以向日致仕,安重誨矯製也。
丁亥,以太常卿李愚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夏,四月,辛卯,以王德妃為淑妃。
閩奉國節度使兼中書令王延稟聞閩王延鈞有疾,以次子繼升知建州留後,帥建州刺史繼雄將水軍襲福州。癸卯,延稟攻西門,繼雄攻東門;延鈞遣樓船指揮使王仁達將水軍拒之。仁達伏甲舟中,偽立白幟請降,繼雄喜,屏左右,登仁達舟慰撫之;仁達斬繼雄,梟首於西門。延稟方縱火攻城,見之,慟哭,仁達因縱兵擊之,眾潰,左右以斛舁延稟而走,甲辰,追擒之。延鈞見之曰:“果煩老兄再下!”延稟慚不能對。延鈞囚於別室,遣使者如建州招撫其黨;其黨殺使者,奉繼升及弟繼倫奔吳越。仁達,延鈞從子也。
以宣徽北院使趙延壽為樞密使。
己酉,天雄節度使、同平章事石敬瑭兼六軍諸衛副使。
辛亥,以朱弘昭為宣徽南院使。
五月,閩王延鈞斬王延稟於市,複其姓名曰周彥琛,遣其弟都敎練使延政如建州撫慰吏民。
丁卯,罷畝稅曲錢,城中官造曲減舊半價,鄉村聽百姓自造;民甚便之。
己卯,以孟漢瓊知內侍省事,充宣徽北院使。漢瓊,本趙王鎔奴也。時範延光、趙延壽雖為樞密使,懲安重悔以剛愎得罪,每於政事不敢可否;獨漢瓊與王淑妃居中用事,人皆憚之。先是,宮中須索稍踰常度,重誨輒執奏,由是非分之求殆絕。至是,漢瓊直以中宮之命取府庫物,不複關由樞密院及三司,亦無語文書,所取不可勝紀。
辛巳,以相州刺史孟鵠為左驍衛大將軍,充三司使。
昭武留後趙廷隱自成都赴利州,踰月,請兵進取興元及秦、鳳;孟知祥以兵疲民困,不許。
護國節度使兼中書令安重誨內不自安,表請致仕;閏月,庚寅,製以太子太師致仕。是日,其子崇讚、崇緒逃奔河中。
壬辰,以保義節度使李從璋為護國節度使;甲午,遣步軍指揮使藥彥稠將兵趣河中。
安崇讚等至河中,重誨驚曰:“汝安得來?”旣而曰:“吾知之矣,此非渠意,為人所使耳。吾以死徇國,夫複何言!”乃執二子表送詣闕。
明日,有中使至,見重誨,慟哭久之;重誨問其故,中使曰:“人言令公有異誌,朝廷已遣藥彥稠將兵至矣。”重誨曰:“吾受國恩,死不足報,敢有異誌,更煩國家發兵,貽主上之憂,罪益重矣。”崇讚等至陝,有詔係獄。皇城使翟光鄴素惡重誨,帝遣詣河中察之,曰:“重誨果有異誌則誅之。”光鄴至河中,李從璋以甲士圍其第,自入見重誨,拜於庭下。重誨驚,降級答拜,從璋奮撾擊其首;妻張氏驚救,亦撾殺之。
奏至,己亥,下詔,以重誨離間孟知祥、董璋、錢鏐為重誨罪,又誣其欲自擊淮南以圖兵柄,遣元隨竊二子歸本道;幷二子誅之。
丙午,帝遣西川進奏官蘇願、東川軍將劉澄各還本道,諭以安重誨專命,興兵致討,今已伏辜。
六月,乙醜,複以李從珂同平章事,充西都留守。
丙子,命諸道均民田稅。
閩王延鈞好神仙之術,道士陳守元、巫者徐彥林與盛韜共誘之作寶皇宮,極土木之盛,以守元為宮主。
秋,九月,己亥,更賜東丹慕華姓名曰李讚華。
吳鎮南節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諫卒;以諸道副都統、鎮海節度使、守中書令徐知詢代之,賜爵東海郡王。徐知誥之召知詢入朝也,知諫豫其謀。知詢遇其喪於塗,撫棺泣曰:“弟用心如此,我亦無憾,然何麵見先王於地下乎!”
辛醜,加樞密使範延光同平章事。
辛亥,敕解縱五坊鷹隼,內外無得更進。馮道曰:“陛下可謂仁及禽獸。”上曰:“不然。朕昔嚐從武皇獵,時秋稼方熟,有獸逸入田中,遣騎取之,比及得獸,餘稼無幾。以是思之,獵有損無益,故不為耳。”
冬,十月,丁卯,洋州指揮使李進唐攻通州,拔之。
壬午,以王延政為建州刺史。
十一月,甲申朔,日有食之。
癸巳,蘇願至成都,孟知祥聞甥妷在朝廷者皆無恙,遣使告董璋,欲與之俱上表謝罪。璋怒曰:“孟公親戚皆完,固宜歸附;璋已族滅,尚何謝為!詔書皆在蘇願腹中,劉澄安得豫聞,璋豈不知邪!”由是複為怨敵。
乙未,李仁罕自夔州引兵還成都。
吳中書令徐知誥表稱輔政歲久,請歸老金陵;乃以知誥為鎮海、寧國節度使,鎮金陵,餘官如故,總錄朝政如徐溫故事。以其子兵部尚書、參政事景通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諸軍事,留江都輔政;以內樞使、同平章事王令謀為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以宋齊丘為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並同平章事,兼內樞使,以佐景通。
賜德勝節度使張崇爵清河王。崇在廬州貪暴,州人苦之,屢嚐入朝,厚以貨結權要,由是常得還鎮,為廬州患者二十餘年。
十二月,甲寅朔,初聽百姓自鑄農器幷雜鐵器,每田二畝,夏秋輸農具三錢。
武安、靜江節度使馬希聲聞梁太祖嗜食雞,慕之,旣襲位,日殺五十雞為膳;居喪無戚容。庚申,葬武穆王於衡陽,將發引,頓食雞{月隺}數盤,前吏部侍郎潘起譏之曰:“昔阮籍居喪食蒸豚;何代無賢!”
癸亥,徐知誥至金陵。
昭武留後趙廷隱白孟知祥以利州城塹已完,頃在劍州與牙內都指揮使李肇同功,願以昭武讓肇,知祥褒諭,不許;延隱三讓,癸酉,知祥召廷隱還成都,以肇代之。
閩陳守元等稱寶皇之命,謂閩王延鈞曰:“苟能避位受道,當為天子六十年。”延鈞信之,丙子,命其子節度副使繼鵬權軍府事。延鈞避位受籙,道名玄錫。
愛州將楊廷藝養假子三千人,圖複交州;漢交州守將李進知之,受其賂,不以聞。是歲,廷藝舉兵圍交州,漢主遣承旨程寶救之,未至,城陷。進逃歸,漢主殺之。寶圍交州,廷藝出戰,寶敗死。
明宗長興三年(壬辰、九三二年)
春,正月,樞密使範延光言:“自靈州至邠州方渠鎮,使臣及外國入貢者多為黨項所掠,請發兵擊之。”己醜,遣靜難節度使藥彥稠、前朔方節度使康福將步騎七千討黨項。
乙未,孟知祥妻福慶長公主卒。
孟知祥以朝廷恩意優厚,而董璋塞綿州路,不聽遣使入謝,與節度副使趙季良等謀,欲發使自峽江上表,掌書記李昊曰:“公不與東川謀而獨遣使,則異日負約之責在我矣。”乃複遣使語之,璋不從。
二月,趙季良與諸將議遣昭武都監太原高彥儔將兵攻取壁州,以絕山南兵轉入山後諸州者;孟知祥謀於僚佐,李昊曰:“朝廷遣蘇願等西歸,未嚐報謝,今遣兵侵軼,公若不顧墳墓、甥妷,則不若傳檄舉兵直取梁、洋,安用壁州乎!”知祥乃止。季良由是惡昊。
辛未,初令國子監校定九經,雕印賣之。
藥彥稠等奏破黨項十九族,俘二千七百人。
賜高從誨爵勃海王。
吳徐知誥作禮賢院於府舍,聚圖書,延士大夫,與孫晟及海陵陳覺談議時事。
孟知祥三遣使說董璋,以主上加禮於兩川,苟不奉表謝罪,恐複致討;璋不從。三月,辛醜,遣李昊詣梓州,極論利害,璋見昊,詬怒,不許。昊還,言於知祥曰:“璋不通謀議,且有窺西川之誌,公宜備之。”
甲辰,閩王延鈞複位。
吳越武肅王錢鏐疾,謂將吏曰:“吾疾必不起,諸兒皆愚懦,誰可為帥者?”眾泣曰:“兩鎮令公仁孝有功,孰不愛戴!”鏐乃悉出印鑰授傳瓘,曰:“將吏推爾,宜善守之。”又曰:“子孫善事中國,勿以易姓廢事大之禮。”庚戌卒,年八十一。
傳瓘與兄弟同幄行喪,內牙指揮使陸仁章曰:“令公嗣先王霸業,將吏旦幕趨謁,當與諸公子異處。”乃命主者更設一幄,扶傳瓘居之,告將吏曰:“自今惟謁令公,禁諸公子從者無得妄入。”晝夜警衛,未嚐休息。鏐末年左右皆附傳瓘,獨仁章數以事犯之。至是,傳瓘勞之,仁章曰:“先王在位,仁章不知事令公,今日盡節,猶事先王也。”傳瓘嘉歎久之。
傳瓘旣襲位,更名元瓘,兄弟名“傳”者皆更為“元”。以遺命去國儀,用藩鎮法;除民田荒絕者租稅。命處州刺史曹仲達權知政事。置擇能院,掌選舉殿最,以浙西營田副使沈崧領之。
壬申,橫海節度使、同平章事孔循卒。
乙酉,複以錢鏐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尚父、吳越國王,遣監門上將軍張籛往諭旨,以向日致仕,安重誨矯製也。
丁亥,以太常卿李愚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夏,四月,辛卯,以王德妃為淑妃。
閩奉國節度使兼中書令王延稟聞閩王延鈞有疾,以次子繼升知建州留後,帥建州刺史繼雄將水軍襲福州。癸卯,延稟攻西門,繼雄攻東門;延鈞遣樓船指揮使王仁達將水軍拒之。仁達伏甲舟中,偽立白幟請降,繼雄喜,屏左右,登仁達舟慰撫之;仁達斬繼雄,梟首於西門。延稟方縱火攻城,見之,慟哭,仁達因縱兵擊之,眾潰,左右以斛舁延稟而走,甲辰,追擒之。延鈞見之曰:“果煩老兄再下!”延稟慚不能對。延鈞囚於別室,遣使者如建州招撫其黨;其黨殺使者,奉繼升及弟繼倫奔吳越。仁達,延鈞從子也。
以宣徽北院使趙延壽為樞密使。
己酉,天雄節度使、同平章事石敬瑭兼六軍諸衛副使。
辛亥,以朱弘昭為宣徽南院使。
五月,閩王延鈞斬王延稟於市,複其姓名曰周彥琛,遣其弟都敎練使延政如建州撫慰吏民。
丁卯,罷畝稅曲錢,城中官造曲減舊半價,鄉村聽百姓自造;民甚便之。
己卯,以孟漢瓊知內侍省事,充宣徽北院使。漢瓊,本趙王鎔奴也。時範延光、趙延壽雖為樞密使,懲安重悔以剛愎得罪,每於政事不敢可否;獨漢瓊與王淑妃居中用事,人皆憚之。先是,宮中須索稍踰常度,重誨輒執奏,由是非分之求殆絕。至是,漢瓊直以中宮之命取府庫物,不複關由樞密院及三司,亦無語文書,所取不可勝紀。
辛巳,以相州刺史孟鵠為左驍衛大將軍,充三司使。
昭武留後趙廷隱自成都赴利州,踰月,請兵進取興元及秦、鳳;孟知祥以兵疲民困,不許。
護國節度使兼中書令安重誨內不自安,表請致仕;閏月,庚寅,製以太子太師致仕。是日,其子崇讚、崇緒逃奔河中。
壬辰,以保義節度使李從璋為護國節度使;甲午,遣步軍指揮使藥彥稠將兵趣河中。
安崇讚等至河中,重誨驚曰:“汝安得來?”旣而曰:“吾知之矣,此非渠意,為人所使耳。吾以死徇國,夫複何言!”乃執二子表送詣闕。
明日,有中使至,見重誨,慟哭久之;重誨問其故,中使曰:“人言令公有異誌,朝廷已遣藥彥稠將兵至矣。”重誨曰:“吾受國恩,死不足報,敢有異誌,更煩國家發兵,貽主上之憂,罪益重矣。”崇讚等至陝,有詔係獄。皇城使翟光鄴素惡重誨,帝遣詣河中察之,曰:“重誨果有異誌則誅之。”光鄴至河中,李從璋以甲士圍其第,自入見重誨,拜於庭下。重誨驚,降級答拜,從璋奮撾擊其首;妻張氏驚救,亦撾殺之。
奏至,己亥,下詔,以重誨離間孟知祥、董璋、錢鏐為重誨罪,又誣其欲自擊淮南以圖兵柄,遣元隨竊二子歸本道;幷二子誅之。
丙午,帝遣西川進奏官蘇願、東川軍將劉澄各還本道,諭以安重誨專命,興兵致討,今已伏辜。
六月,乙醜,複以李從珂同平章事,充西都留守。
丙子,命諸道均民田稅。
閩王延鈞好神仙之術,道士陳守元、巫者徐彥林與盛韜共誘之作寶皇宮,極土木之盛,以守元為宮主。
秋,九月,己亥,更賜東丹慕華姓名曰李讚華。
吳鎮南節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諫卒;以諸道副都統、鎮海節度使、守中書令徐知詢代之,賜爵東海郡王。徐知誥之召知詢入朝也,知諫豫其謀。知詢遇其喪於塗,撫棺泣曰:“弟用心如此,我亦無憾,然何麵見先王於地下乎!”
辛醜,加樞密使範延光同平章事。
辛亥,敕解縱五坊鷹隼,內外無得更進。馮道曰:“陛下可謂仁及禽獸。”上曰:“不然。朕昔嚐從武皇獵,時秋稼方熟,有獸逸入田中,遣騎取之,比及得獸,餘稼無幾。以是思之,獵有損無益,故不為耳。”
冬,十月,丁卯,洋州指揮使李進唐攻通州,拔之。
壬午,以王延政為建州刺史。
十一月,甲申朔,日有食之。
癸巳,蘇願至成都,孟知祥聞甥妷在朝廷者皆無恙,遣使告董璋,欲與之俱上表謝罪。璋怒曰:“孟公親戚皆完,固宜歸附;璋已族滅,尚何謝為!詔書皆在蘇願腹中,劉澄安得豫聞,璋豈不知邪!”由是複為怨敵。
乙未,李仁罕自夔州引兵還成都。
吳中書令徐知誥表稱輔政歲久,請歸老金陵;乃以知誥為鎮海、寧國節度使,鎮金陵,餘官如故,總錄朝政如徐溫故事。以其子兵部尚書、參政事景通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諸軍事,留江都輔政;以內樞使、同平章事王令謀為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以宋齊丘為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並同平章事,兼內樞使,以佐景通。
賜德勝節度使張崇爵清河王。崇在廬州貪暴,州人苦之,屢嚐入朝,厚以貨結權要,由是常得還鎮,為廬州患者二十餘年。
十二月,甲寅朔,初聽百姓自鑄農器幷雜鐵器,每田二畝,夏秋輸農具三錢。
武安、靜江節度使馬希聲聞梁太祖嗜食雞,慕之,旣襲位,日殺五十雞為膳;居喪無戚容。庚申,葬武穆王於衡陽,將發引,頓食雞{月隺}數盤,前吏部侍郎潘起譏之曰:“昔阮籍居喪食蒸豚;何代無賢!”
癸亥,徐知誥至金陵。
昭武留後趙廷隱白孟知祥以利州城塹已完,頃在劍州與牙內都指揮使李肇同功,願以昭武讓肇,知祥褒諭,不許;延隱三讓,癸酉,知祥召廷隱還成都,以肇代之。
閩陳守元等稱寶皇之命,謂閩王延鈞曰:“苟能避位受道,當為天子六十年。”延鈞信之,丙子,命其子節度副使繼鵬權軍府事。延鈞避位受籙,道名玄錫。
愛州將楊廷藝養假子三千人,圖複交州;漢交州守將李進知之,受其賂,不以聞。是歲,廷藝舉兵圍交州,漢主遣承旨程寶救之,未至,城陷。進逃歸,漢主殺之。寶圍交州,廷藝出戰,寶敗死。
明宗長興三年(壬辰、九三二年)
春,正月,樞密使範延光言:“自靈州至邠州方渠鎮,使臣及外國入貢者多為黨項所掠,請發兵擊之。”己醜,遣靜難節度使藥彥稠、前朔方節度使康福將步騎七千討黨項。
乙未,孟知祥妻福慶長公主卒。
孟知祥以朝廷恩意優厚,而董璋塞綿州路,不聽遣使入謝,與節度副使趙季良等謀,欲發使自峽江上表,掌書記李昊曰:“公不與東川謀而獨遣使,則異日負約之責在我矣。”乃複遣使語之,璋不從。
二月,趙季良與諸將議遣昭武都監太原高彥儔將兵攻取壁州,以絕山南兵轉入山後諸州者;孟知祥謀於僚佐,李昊曰:“朝廷遣蘇願等西歸,未嚐報謝,今遣兵侵軼,公若不顧墳墓、甥妷,則不若傳檄舉兵直取梁、洋,安用壁州乎!”知祥乃止。季良由是惡昊。
辛未,初令國子監校定九經,雕印賣之。
藥彥稠等奏破黨項十九族,俘二千七百人。
賜高從誨爵勃海王。
吳徐知誥作禮賢院於府舍,聚圖書,延士大夫,與孫晟及海陵陳覺談議時事。
孟知祥三遣使說董璋,以主上加禮於兩川,苟不奉表謝罪,恐複致討;璋不從。三月,辛醜,遣李昊詣梓州,極論利害,璋見昊,詬怒,不許。昊還,言於知祥曰:“璋不通謀議,且有窺西川之誌,公宜備之。”
甲辰,閩王延鈞複位。
吳越武肅王錢鏐疾,謂將吏曰:“吾疾必不起,諸兒皆愚懦,誰可為帥者?”眾泣曰:“兩鎮令公仁孝有功,孰不愛戴!”鏐乃悉出印鑰授傳瓘,曰:“將吏推爾,宜善守之。”又曰:“子孫善事中國,勿以易姓廢事大之禮。”庚戌卒,年八十一。
傳瓘與兄弟同幄行喪,內牙指揮使陸仁章曰:“令公嗣先王霸業,將吏旦幕趨謁,當與諸公子異處。”乃命主者更設一幄,扶傳瓘居之,告將吏曰:“自今惟謁令公,禁諸公子從者無得妄入。”晝夜警衛,未嚐休息。鏐末年左右皆附傳瓘,獨仁章數以事犯之。至是,傳瓘勞之,仁章曰:“先王在位,仁章不知事令公,今日盡節,猶事先王也。”傳瓘嘉歎久之。
傳瓘旣襲位,更名元瓘,兄弟名“傳”者皆更為“元”。以遺命去國儀,用藩鎮法;除民田荒絕者租稅。命處州刺史曹仲達權知政事。置擇能院,掌選舉殿最,以浙西營田副使沈崧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