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對策
孫翊心中暗暗打定了主意,但是為了不影響軍心,還是等到回到住處後才找到孫堅,將自己的猜測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他。
“董卓不在虎牢關,而是在長安?”孫堅瞪大了眼睛,一臉不可思議的望著兒子。
一開始聽到這話時,他還以為孫翊是在開玩笑,但後來聽孫翊將自己的依據一一羅列出來後,他也不禁開始覺得事情確有蹊蹺,但還是有些不太願意相信:董卓西遷,至少是數十萬人的動作,這麽大的動靜,怎麽可能瞞過關東諸侯的細作?
“父親如果不信,何不問問知道內情的人?”
孫翊見孫堅久久沉默不語,料想是他還不清楚董卓為何會神不知鬼不覺的跑到了長安,所以心裏還有些吃不準,便從旁提示到。
孫翊相信,隻要弄清楚了董卓到底是不是在長安,後麵的一切問題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對啊!”孫堅聞言如夢初醒,猛地一拍腦門,急忙喚來徐舟吩咐道:“快!去把胡軫帶來!”
不過一柱香的功夫,徐舟便押著胡軫來到了孫堅麵前。
胡軫滿麵淒惶,臉上赫然留著拷打的痕跡,看得出來在被俘後這段不長的時間裏確實吃了不少苦頭,大概也是因為如此,這回他一見到孫堅,便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表示願意歸降。
孫堅一臉不屑的瞟了瞟胡軫,對於這種軟骨頭,他一向是嗤之以鼻,不過因為還要從他嘴裏問出情報,所以還是朝徐舟揮了揮手道:“為胡都督鬆綁。”
胡軫雖然是武將,但武藝卻是稀鬆平常,據徐舟說,詐關之時,此人三招之內便已被他製住,如果胡軫敢輕舉妄動的話,孫翊相信,父親可以在一招之內將其秒殺。
“謝烏程侯。”胡軫甩了甩因為捆得太久而變得有些發麻的雙臂,恭恭敬敬的朝孫堅拱了拱手。
“不必多禮了。”孫堅擺了擺手,淡淡說道,“孫堅請都督來此,是有一件事情想向都督查證。”
“胡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孫翊冷冷瞟了一眼這個臃腫的胖子,眼神中流露出厭惡的神情。老實說,董卓雖然倒行逆施、禍亂天下,但對於他手底下的這群人應該說還是不錯的,如果他知道自己一手培植出來的中郎將如今是這幅嘴臉,估計用不著諸侯們討伐,便已經活活氣死了吧。
一盞茶的工夫後,孫堅揮手讓徐舟把胡軫帶了下去,此時一貫沉穩的他,額角已經滲滿了細密的汗珠,心髒怦怦狂跳不止。
一切都如孫翊所料,董卓果然已經將漢帝和百官西遷到了長安,隨他一起西遷的還有十餘萬西涼精銳,如今就駐守在長安、潼關一線!而在虎牢關的僅僅隻有徐榮部五千騎兵,之前前往支援虎牢關的十餘萬“大軍”,其實不過是西涼軍裹挾的洛陽百姓而已。
.......................
一頓飯的功夫後,朱治、黃蓋、祖茂急匆匆的來到了孫堅的下處,孫堅正帶著孫氏兄弟在一麵地圖上指指點點。
“主公,這麽急召我等前來,不知所為何事?”朱治首先問道,其餘二人也都一臉疑惑的望著孫堅。
孫堅擺了擺手,示意他們近前,然後一五一十的將胡軫的話說了一遍,幾個人也是不出所料的驚出了一身冷汗。
原以為這次出兵是偷襲了西涼軍防禦最薄弱的後方,沒想到居然是誤打誤撞的打到了人家集結了十餘萬大軍的腹地!這幾千長沙兵能夠活到現在,實在是全靠了運氣!
“主公,那現在應該怎麽辦啊?撤退嗎?”祖茂一臉茫然的望著地圖問道。
孫堅沒有回答,隻是伸手在地圖上指了指,說道:“據胡軫說,董卓在長安、潼關一線布置了重兵十餘萬,而潼關駐軍就不下三萬,由中郎將呂布統率。”
孫堅說到這裏,微微頓了頓,輕吸了一口氣,才接著說道:“如果消息無誤的話,其中至少有一萬騎兵。”
孫翊悄悄掃了一眼朱治等人,隻見他們瞬間變了臉色,麵色凝重的望著地圖,默然不語。
其實也難怪他們會有這樣的反應,當孫翊一開始聽到胡軫那麽說的時候也嚇了一跳:一萬騎兵啊!那是什麽概念?曆史上劉備稱帝後,起傾國之兵攻打東吳,也不過才調集了兩三千騎兵!即便是縱觀整個三國史,也很少有上萬騎出動作戰的情況。而這還僅僅是潼關的兵力,如果董卓是從長安發兵呢?隻怕要調動個兩三萬精騎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再者,長沙兵總共不過八千人馬,其中還有六千步卒,而對方非但有上萬精騎,還是由呂布這樣的猛將率領,如果雙方正麵交鋒,後果可想而知。
“潼關到武關不過三日的路程,照時日來算,恐怕呂布大軍已經在趕往武關的路上了吧。”朱治撚了撚頷下的胡須,沉吟了半晌,才緩緩道:“不過依我看,他們應該還不知道我們襲取了函穀關,否則此時應該早已經兵臨關下了。”
“那我們就趁此機會率軍回援武關!”孫策的眼中精光一閃,大聲道:“等我們趕到的時候,西涼軍肯定在攻打關隘,到時候我們給他來個兩麵夾擊,一定能大獲全勝!”
“公覆,你怎麽看?”孫堅看了一眼孫策,卻依然沒有表態,轉身向黃蓋問道。孫策的眼中不禁閃過一絲黯然。
“蓋以為大公子所言有理。”黃蓋朝孫堅拱了拱手,又看了看孫策,眸子裏露出一絲讚賞,“主公在武關留有六千精銳,又有程公和義公駐防,敵軍即使是盡起潼關三萬之眾,要想攻下關隘也絕非易事。我們可尾隨其後,待西涼兵攻關不下,兵勢已疲,再一舉從其後方殺出,必能大克!”
“有理有理!”祖茂連連點頭,嗬嗬笑道:“主公,若是要回軍武關,某願引一軍為先鋒!保證大破敵軍!”
孫翊看著祖茂躍躍欲試的樣子,心中暗暗好笑:自從他上次被父親打了之後,為了挽回麵子,做什麽都要搶個先!幾天前得了取武關的功勞他還覺得不夠,現在居然又想要當先鋒了,殊不知函穀關一共才兩千人馬,就這樣兵力已經不足了,哪裏還可能分出一支先鋒軍來?
可是接下來的事情卻大大的出乎孫翊的意料。
“祖茂聽令!”隻見孫堅眼眸中精光一閃,大聲道。
“末將在!”祖茂一喜,急忙拱手應道。
“令你為前軍先鋒,明日引五百騎先行,回援武關!”
“喏!”
“孫策聽令!”
“末將在!”
“明日與我同引一千精騎為中軍,隨前軍進發!”
“喏!”
“黃蓋聽令!”
“末將在!”
“明日令你引五百精騎為後軍,殿後警戒!”
“喏!”
孫堅分撥已定,眾人各自散去,隻剩下他們父子四人還留在廳內。
“父親剛才那樣安排,是擔心西涼軍會在去往武關的路上設下伏兵麽?”一直沒有說話的孫權此時才輕聲問道,碧色的眼睛靜靜泛著柔光,像一汪深不見底的幽潭。
聽得此話,孫翊和孫策都是一驚,一臉茫然的望著孫堅,後者卻露出了一個欣慰的笑容,大手輕輕在孫權的頭上拍了拍,說道:“不錯!正是為了防備西涼軍的伏兵。”
“可是西涼軍並不知道我們已經襲取了函穀關啊!又怎麽會在路上設伏呢?”孫策越發不解,俊朗的臉上寫滿了疑惑。
孫翊心中暗暗打定了主意,但是為了不影響軍心,還是等到回到住處後才找到孫堅,將自己的猜測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他。
“董卓不在虎牢關,而是在長安?”孫堅瞪大了眼睛,一臉不可思議的望著兒子。
一開始聽到這話時,他還以為孫翊是在開玩笑,但後來聽孫翊將自己的依據一一羅列出來後,他也不禁開始覺得事情確有蹊蹺,但還是有些不太願意相信:董卓西遷,至少是數十萬人的動作,這麽大的動靜,怎麽可能瞞過關東諸侯的細作?
“父親如果不信,何不問問知道內情的人?”
孫翊見孫堅久久沉默不語,料想是他還不清楚董卓為何會神不知鬼不覺的跑到了長安,所以心裏還有些吃不準,便從旁提示到。
孫翊相信,隻要弄清楚了董卓到底是不是在長安,後麵的一切問題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對啊!”孫堅聞言如夢初醒,猛地一拍腦門,急忙喚來徐舟吩咐道:“快!去把胡軫帶來!”
不過一柱香的功夫,徐舟便押著胡軫來到了孫堅麵前。
胡軫滿麵淒惶,臉上赫然留著拷打的痕跡,看得出來在被俘後這段不長的時間裏確實吃了不少苦頭,大概也是因為如此,這回他一見到孫堅,便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表示願意歸降。
孫堅一臉不屑的瞟了瞟胡軫,對於這種軟骨頭,他一向是嗤之以鼻,不過因為還要從他嘴裏問出情報,所以還是朝徐舟揮了揮手道:“為胡都督鬆綁。”
胡軫雖然是武將,但武藝卻是稀鬆平常,據徐舟說,詐關之時,此人三招之內便已被他製住,如果胡軫敢輕舉妄動的話,孫翊相信,父親可以在一招之內將其秒殺。
“謝烏程侯。”胡軫甩了甩因為捆得太久而變得有些發麻的雙臂,恭恭敬敬的朝孫堅拱了拱手。
“不必多禮了。”孫堅擺了擺手,淡淡說道,“孫堅請都督來此,是有一件事情想向都督查證。”
“胡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孫翊冷冷瞟了一眼這個臃腫的胖子,眼神中流露出厭惡的神情。老實說,董卓雖然倒行逆施、禍亂天下,但對於他手底下的這群人應該說還是不錯的,如果他知道自己一手培植出來的中郎將如今是這幅嘴臉,估計用不著諸侯們討伐,便已經活活氣死了吧。
一盞茶的工夫後,孫堅揮手讓徐舟把胡軫帶了下去,此時一貫沉穩的他,額角已經滲滿了細密的汗珠,心髒怦怦狂跳不止。
一切都如孫翊所料,董卓果然已經將漢帝和百官西遷到了長安,隨他一起西遷的還有十餘萬西涼精銳,如今就駐守在長安、潼關一線!而在虎牢關的僅僅隻有徐榮部五千騎兵,之前前往支援虎牢關的十餘萬“大軍”,其實不過是西涼軍裹挾的洛陽百姓而已。
.......................
一頓飯的功夫後,朱治、黃蓋、祖茂急匆匆的來到了孫堅的下處,孫堅正帶著孫氏兄弟在一麵地圖上指指點點。
“主公,這麽急召我等前來,不知所為何事?”朱治首先問道,其餘二人也都一臉疑惑的望著孫堅。
孫堅擺了擺手,示意他們近前,然後一五一十的將胡軫的話說了一遍,幾個人也是不出所料的驚出了一身冷汗。
原以為這次出兵是偷襲了西涼軍防禦最薄弱的後方,沒想到居然是誤打誤撞的打到了人家集結了十餘萬大軍的腹地!這幾千長沙兵能夠活到現在,實在是全靠了運氣!
“主公,那現在應該怎麽辦啊?撤退嗎?”祖茂一臉茫然的望著地圖問道。
孫堅沒有回答,隻是伸手在地圖上指了指,說道:“據胡軫說,董卓在長安、潼關一線布置了重兵十餘萬,而潼關駐軍就不下三萬,由中郎將呂布統率。”
孫堅說到這裏,微微頓了頓,輕吸了一口氣,才接著說道:“如果消息無誤的話,其中至少有一萬騎兵。”
孫翊悄悄掃了一眼朱治等人,隻見他們瞬間變了臉色,麵色凝重的望著地圖,默然不語。
其實也難怪他們會有這樣的反應,當孫翊一開始聽到胡軫那麽說的時候也嚇了一跳:一萬騎兵啊!那是什麽概念?曆史上劉備稱帝後,起傾國之兵攻打東吳,也不過才調集了兩三千騎兵!即便是縱觀整個三國史,也很少有上萬騎出動作戰的情況。而這還僅僅是潼關的兵力,如果董卓是從長安發兵呢?隻怕要調動個兩三萬精騎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再者,長沙兵總共不過八千人馬,其中還有六千步卒,而對方非但有上萬精騎,還是由呂布這樣的猛將率領,如果雙方正麵交鋒,後果可想而知。
“潼關到武關不過三日的路程,照時日來算,恐怕呂布大軍已經在趕往武關的路上了吧。”朱治撚了撚頷下的胡須,沉吟了半晌,才緩緩道:“不過依我看,他們應該還不知道我們襲取了函穀關,否則此時應該早已經兵臨關下了。”
“那我們就趁此機會率軍回援武關!”孫策的眼中精光一閃,大聲道:“等我們趕到的時候,西涼軍肯定在攻打關隘,到時候我們給他來個兩麵夾擊,一定能大獲全勝!”
“公覆,你怎麽看?”孫堅看了一眼孫策,卻依然沒有表態,轉身向黃蓋問道。孫策的眼中不禁閃過一絲黯然。
“蓋以為大公子所言有理。”黃蓋朝孫堅拱了拱手,又看了看孫策,眸子裏露出一絲讚賞,“主公在武關留有六千精銳,又有程公和義公駐防,敵軍即使是盡起潼關三萬之眾,要想攻下關隘也絕非易事。我們可尾隨其後,待西涼兵攻關不下,兵勢已疲,再一舉從其後方殺出,必能大克!”
“有理有理!”祖茂連連點頭,嗬嗬笑道:“主公,若是要回軍武關,某願引一軍為先鋒!保證大破敵軍!”
孫翊看著祖茂躍躍欲試的樣子,心中暗暗好笑:自從他上次被父親打了之後,為了挽回麵子,做什麽都要搶個先!幾天前得了取武關的功勞他還覺得不夠,現在居然又想要當先鋒了,殊不知函穀關一共才兩千人馬,就這樣兵力已經不足了,哪裏還可能分出一支先鋒軍來?
可是接下來的事情卻大大的出乎孫翊的意料。
“祖茂聽令!”隻見孫堅眼眸中精光一閃,大聲道。
“末將在!”祖茂一喜,急忙拱手應道。
“令你為前軍先鋒,明日引五百騎先行,回援武關!”
“喏!”
“孫策聽令!”
“末將在!”
“明日與我同引一千精騎為中軍,隨前軍進發!”
“喏!”
“黃蓋聽令!”
“末將在!”
“明日令你引五百精騎為後軍,殿後警戒!”
“喏!”
孫堅分撥已定,眾人各自散去,隻剩下他們父子四人還留在廳內。
“父親剛才那樣安排,是擔心西涼軍會在去往武關的路上設下伏兵麽?”一直沒有說話的孫權此時才輕聲問道,碧色的眼睛靜靜泛著柔光,像一汪深不見底的幽潭。
聽得此話,孫翊和孫策都是一驚,一臉茫然的望著孫堅,後者卻露出了一個欣慰的笑容,大手輕輕在孫權的頭上拍了拍,說道:“不錯!正是為了防備西涼軍的伏兵。”
“可是西涼軍並不知道我們已經襲取了函穀關啊!又怎麽會在路上設伏呢?”孫策越發不解,俊朗的臉上寫滿了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