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舒縣,已經是掌燈時分,府內的婢女們早已經準備好了晚餐。有了白天那場尷尬,孫翊心不在焉的隨便吃了兩口,便以公務繁忙為由,匆匆向吳氏告辭,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白天雖然在外麵玩了整整一天,但他卻絲毫沒有覺得疲憊,反而比以往還要精神幾分。
斜倚在榻上看了一會兒兵書,發現自己始終靜不下心來,孫翊有些躁動,索性翻身起來,大步出了房門,朝外麵走去。
正對著孫翊的房間,是一個寬闊的院子,中央由青石板鋪成,極其平整,兩邊是兩片修剪得十分整齊的草坪。院牆旁邊的角落裏,聳立著一株參天大樹,綠油油的傘蓋向四周延伸開去,將大半個院子都蔭蔽其中。
大樹腳下,是一方圓形的石案,旁邊圍著幾個小石凳,夏天的時候,孫翊便時常在這裏納涼讀書。
離石案不遠的地方,是一排兵器架,上麵整整齊齊的插著各式各樣的兵器,此時月亮已經升上樹梢,皎潔的月光從樹葉的縫隙間灑下,星星點點的落在兵器架上,閃動起片片耀眼的寒芒。
孫翊心中忽然微微一動,忍不住走上前去,伸手摸索著一柄銀槍,久久的沉吟著。
冰涼的觸感從槍身上傳來,從手掌直透心髒,孫翊的眸子裏豁然閃過一道精光,腳尖輕輕一勾,便將那杆銀槍從兵器架上踢起,穩穩接在手中。
“喝――”
孫翊沉喝一聲,手起處,銀槍破空而起,化作一條上下翻飛的銀蛇,勁風呼嘯中,在月影下綻開道道燦爛的槍影,將他矯健的身影籠罩其中。
孫家槍法,相傳出自霸王項羽,以雄渾強勁、縱橫恣肆著稱,當年孫策將這套槍法使得出神入化,施展開來,如飄瑞雪,若舞梨花,且有招招致命,故而時人以小霸王稱之。
而孫翊在武藝方麵的資質並不算高,雖然得到孫策親傳,但也隻是學了個馬馬虎虎,使起槍來雖然也像模像樣,卻是徒具其表,而未得其神韻,不要說和孫策這樣當世一流的武技高手相比,就是對上徐舟和徐婉,也隻有挨虐的份兒。
不過孫翊自己也有點自知之明,所以從來就沒有幻想像那些絕世猛將一樣衝鋒陷陣、縱橫沙場,身為人主,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駕馭手下的人才,若是隻知道逞一夫之勇,到頭來就隻能落得向呂布一樣的結果。
“主公好俊的槍法!”
一個聲音忽然從背後響起,孫翊忙收了槍式,回頭望去,隻見陸績正站在不遠處撫掌而笑。
“許久沒練槍了,今天手癢試了一下,卻讓公紀笑話了。”
孫翊嗬嗬一笑,招呼陸績在旁邊的石案旁坐下,又喚來婢女,上了兩杯熱茶。
閑敘了兩句後,孫翊笑眯眯的看著陸績,說道:“這麽晚了,公紀跑來找我,可是有什麽事情麽?”
“還不是為了白日裏元直先生的那封書信。”陸績呷了一口茶,笑吟吟的看著孫翊:“主公看了信上的內容,莫非就沒有什麽想法?”
孫翊點了點頭:“呂布死了,淮南那邊的局勢也就算暫時穩下來了,眼下我們的注意力就該轉移到荊襄一帶了,能不能在曹操拿下河北之前奪取荊州,事關孫氏將來的興衰成敗,不可不慎。”
呂布敗亡後,隨著張遼和陳宮投降的有六千多降卒,不過根據呂布的遺命,這幾千人會繼續駐紮在淮河以北的三個縣,名義上是孫氏的部隊,卻聽宣不聽調,隻負責防備北麵的曹軍。
在書信中,徐庶對這個要求表現出了極大的不悅,然而為了盡快穩定局勢,也隻好暫時選擇了妥協。孫翊的想法也和他一樣,在他看來,畢竟張遼和陳宮不是呂布,壽春城中的呂氏家眷對他們來說分量能有多重,恐怕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此時若是逼得太急了,一個不留神,這幾千人可能就會反投到曹操那邊去。
陸績又問道:“主公想要謀取荊州,必先穩定淮南,如今九江一郡初定,主公以為當派何人鎮守為宜?”
“馮則經此一戰,應該頗有曆練,我意讓他率部坐鎮九江,公紀以為如何?”
剛攻下壽春的時候,為了鞏固戰果,孫翊特意派出了黃蓋和黃忠兩支部隊前往馳援,不過現在看來,這一步棋似乎有些多此一舉。目前在九江境內,除去張遼和陳宮的六千人馬,還有馮則所部的四千精銳和曹豹的五千降卒,總共萬餘大軍,麵對背麵曹操的威脅,再怎麽看也是綽綽有餘了。
陸績聞言,皺著眉說道:“馮將軍少年英雄,自是一員難得的將才,不過績以為,讓他鎮守九江,恐有不妥。”
“怎麽說?”
孫翊眉毛一挑,微微笑道。
陸績拱了拱手,淡淡道:“主公若是將兩路援軍調回,九江剩餘的一萬多人馬中,就唯有馮將軍麾下四千精兵是江東舊部,張遼、曹豹等輩新近歸附,其心難測,倘若一旦發難,隻怕局勢瞬間就會急轉直下。淮南之地,乃江東遮要,既已入手,就不容有失,所以,還請主公慎重考慮。”
“嗯,有道理。”
孫翊聞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忽然瞟了陸績一眼,笑道:“以公紀之見,何人可以當此重任?”
陸績正好和孫翊四目相視,微微低下了頭,猶豫了片刻,凝聲道:“績以為,大都督在廬江養精蓄銳已久,所部健兒乃是江東首屈一指的強兵,主公若使其坐鎮壽春,再以馮將軍為輔,便可高枕無憂!”
孫翊聽他說完,搖頭苦笑不已:“陸公紀啊陸公紀,看不出來,你雖然比我還年輕,心思卻和元直先生一樣深沉啊。”
陸績的眼中閃過一絲奇色,訝異道:“元直先生也向主公提過?”
孫翊點了點頭,徐庶和陸績的話中之意,他自然明白,最開始甚至也曾經想過要那樣去做,但仔細想過之後,卻又忍不住在心裏連連搖頭:徐庶和陸績說這些話,是基於一個臣子的立場,而自己是一方之主,顯然不能用和他們一樣的眼光去看事情,否則,將來是絕對無法承載起整個天下的。
“大都督是先兄留給我的股肱之臣,先兄與他情同手足,我也自當以兄事之。荊州戰事在即,要獨力麵對劉備和劉表這兩隻老狐狸,若是沒有他,我可沒多少底氣呢。”
孫翊說著,在陸績的注視下起身緩緩踱著步子,望著天上那輪在雲層中穿行的明月,沉吟了片刻,又道:“不過你說得對,九江隻有馮則的話,可能確實不太妥當,所以我想讓黃公覆留在那裏,有他們一老一少協力鎮守,應該出不了什麽問題。”
陸績聞言,微微頷首,眉毛卻凝成了一團,若有所思。
孫翊看了他一眼,淡淡一笑:“怎麽?莫非覺得我這個安排不夠妥當?”
陸績連連搖頭:“主公的安排並無不妥,壽春有黃、馮二將鎮守,自然固若金湯,不過不知道為何,績卻始終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勁。”
“你們啊,就是喜歡把事情想得太複雜!”孫翊伸手指了指陸績,笑著對他說道:“九江那邊,唯一還對我們有點威脅的,就隻剩下呂布的那些舊部了。如今呂布已經死了,他麾下的那些舊將誰也不服誰,就算他們真有什麽想法,也鬧不出多大動靜來!再說了,曹豹那五千人我很快就會從九江調走,到時候隻剩下淮河北岸那幾千人,又何足道哉?”
陸績的神情微微舒緩開來,淺淺笑道:“主公說得倒也沒錯,或許真的是績多慮了。”
“你能想到這麽多,已經很了不得了。”孫翊笑了笑,目光一閃,忽然轉了話鋒:“對了,最近一直在府裏幫我處理公文,有沒有覺得悶得慌?”
陸績微微一笑:“還好。”
孫翊道:“等過一段時間,我想把一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你。若是做好了,對整個孫氏的未來都有極其重大的作用,你可願意去做?”
“主公既然信得過績,績自然義不容辭。”陸績聞言,眼中微光閃動,隨即又道:“不知是什麽任務,竟然會有如此影響?”
孫翊緩緩道:“我想讓你去河北一趟。”
陸績恍然道:“主公是想聯絡袁紹,讓他盡量更久的牽製曹操?”
“算是吧。”
孫翊淡淡笑道。
曆史上,官渡之戰後不久,袁紹就重病不起,很快一命嗚呼。他的三個兒子,為了爭奪基業手足相殘,鬥得頭破血流,最終白白便宜了在南邊坐收漁翁之利的曹操。
即便如此,曹操也是花了整整六七年的時間,才完全將河北納入囊中,可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袁氏雖然經過官渡慘敗,但整體實力依然十分雄厚,如果沒有後來的內鬥,隻怕曹操花上十年時間,也未必能夠平定河北。
所以,孫翊的意圖,與其說是想要聯合袁紹,倒不如說是想要盡力從中斡旋,避免袁氏兄弟在袁紹死後產生內鬥。若是達成了這個目的,在他平定荊州,甚至平定益州之前,曹操都不會有南顧的機會,說這步棋對孫氏的未來有著極其重大的作用,一點也沒有誇張的成分。
當然,若是袁紹在這個時空並沒有那麽快死掉,那就再好不過了,所以孫翊才沒有否認陸績的說法。若是直接告訴他,袁紹每兩年活頭了,恐怕這小子還以為自己是在信口胡說呢。
“主公,若是要出使河北,有一個人或許比績更加合適。”
陸績似乎並沒有太在意孫翊的回答,眼珠子轉了轉,有些神秘的說道。
白天雖然在外麵玩了整整一天,但他卻絲毫沒有覺得疲憊,反而比以往還要精神幾分。
斜倚在榻上看了一會兒兵書,發現自己始終靜不下心來,孫翊有些躁動,索性翻身起來,大步出了房門,朝外麵走去。
正對著孫翊的房間,是一個寬闊的院子,中央由青石板鋪成,極其平整,兩邊是兩片修剪得十分整齊的草坪。院牆旁邊的角落裏,聳立著一株參天大樹,綠油油的傘蓋向四周延伸開去,將大半個院子都蔭蔽其中。
大樹腳下,是一方圓形的石案,旁邊圍著幾個小石凳,夏天的時候,孫翊便時常在這裏納涼讀書。
離石案不遠的地方,是一排兵器架,上麵整整齊齊的插著各式各樣的兵器,此時月亮已經升上樹梢,皎潔的月光從樹葉的縫隙間灑下,星星點點的落在兵器架上,閃動起片片耀眼的寒芒。
孫翊心中忽然微微一動,忍不住走上前去,伸手摸索著一柄銀槍,久久的沉吟著。
冰涼的觸感從槍身上傳來,從手掌直透心髒,孫翊的眸子裏豁然閃過一道精光,腳尖輕輕一勾,便將那杆銀槍從兵器架上踢起,穩穩接在手中。
“喝――”
孫翊沉喝一聲,手起處,銀槍破空而起,化作一條上下翻飛的銀蛇,勁風呼嘯中,在月影下綻開道道燦爛的槍影,將他矯健的身影籠罩其中。
孫家槍法,相傳出自霸王項羽,以雄渾強勁、縱橫恣肆著稱,當年孫策將這套槍法使得出神入化,施展開來,如飄瑞雪,若舞梨花,且有招招致命,故而時人以小霸王稱之。
而孫翊在武藝方麵的資質並不算高,雖然得到孫策親傳,但也隻是學了個馬馬虎虎,使起槍來雖然也像模像樣,卻是徒具其表,而未得其神韻,不要說和孫策這樣當世一流的武技高手相比,就是對上徐舟和徐婉,也隻有挨虐的份兒。
不過孫翊自己也有點自知之明,所以從來就沒有幻想像那些絕世猛將一樣衝鋒陷陣、縱橫沙場,身為人主,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駕馭手下的人才,若是隻知道逞一夫之勇,到頭來就隻能落得向呂布一樣的結果。
“主公好俊的槍法!”
一個聲音忽然從背後響起,孫翊忙收了槍式,回頭望去,隻見陸績正站在不遠處撫掌而笑。
“許久沒練槍了,今天手癢試了一下,卻讓公紀笑話了。”
孫翊嗬嗬一笑,招呼陸績在旁邊的石案旁坐下,又喚來婢女,上了兩杯熱茶。
閑敘了兩句後,孫翊笑眯眯的看著陸績,說道:“這麽晚了,公紀跑來找我,可是有什麽事情麽?”
“還不是為了白日裏元直先生的那封書信。”陸績呷了一口茶,笑吟吟的看著孫翊:“主公看了信上的內容,莫非就沒有什麽想法?”
孫翊點了點頭:“呂布死了,淮南那邊的局勢也就算暫時穩下來了,眼下我們的注意力就該轉移到荊襄一帶了,能不能在曹操拿下河北之前奪取荊州,事關孫氏將來的興衰成敗,不可不慎。”
呂布敗亡後,隨著張遼和陳宮投降的有六千多降卒,不過根據呂布的遺命,這幾千人會繼續駐紮在淮河以北的三個縣,名義上是孫氏的部隊,卻聽宣不聽調,隻負責防備北麵的曹軍。
在書信中,徐庶對這個要求表現出了極大的不悅,然而為了盡快穩定局勢,也隻好暫時選擇了妥協。孫翊的想法也和他一樣,在他看來,畢竟張遼和陳宮不是呂布,壽春城中的呂氏家眷對他們來說分量能有多重,恐怕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此時若是逼得太急了,一個不留神,這幾千人可能就會反投到曹操那邊去。
陸績又問道:“主公想要謀取荊州,必先穩定淮南,如今九江一郡初定,主公以為當派何人鎮守為宜?”
“馮則經此一戰,應該頗有曆練,我意讓他率部坐鎮九江,公紀以為如何?”
剛攻下壽春的時候,為了鞏固戰果,孫翊特意派出了黃蓋和黃忠兩支部隊前往馳援,不過現在看來,這一步棋似乎有些多此一舉。目前在九江境內,除去張遼和陳宮的六千人馬,還有馮則所部的四千精銳和曹豹的五千降卒,總共萬餘大軍,麵對背麵曹操的威脅,再怎麽看也是綽綽有餘了。
陸績聞言,皺著眉說道:“馮將軍少年英雄,自是一員難得的將才,不過績以為,讓他鎮守九江,恐有不妥。”
“怎麽說?”
孫翊眉毛一挑,微微笑道。
陸績拱了拱手,淡淡道:“主公若是將兩路援軍調回,九江剩餘的一萬多人馬中,就唯有馮將軍麾下四千精兵是江東舊部,張遼、曹豹等輩新近歸附,其心難測,倘若一旦發難,隻怕局勢瞬間就會急轉直下。淮南之地,乃江東遮要,既已入手,就不容有失,所以,還請主公慎重考慮。”
“嗯,有道理。”
孫翊聞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忽然瞟了陸績一眼,笑道:“以公紀之見,何人可以當此重任?”
陸績正好和孫翊四目相視,微微低下了頭,猶豫了片刻,凝聲道:“績以為,大都督在廬江養精蓄銳已久,所部健兒乃是江東首屈一指的強兵,主公若使其坐鎮壽春,再以馮將軍為輔,便可高枕無憂!”
孫翊聽他說完,搖頭苦笑不已:“陸公紀啊陸公紀,看不出來,你雖然比我還年輕,心思卻和元直先生一樣深沉啊。”
陸績的眼中閃過一絲奇色,訝異道:“元直先生也向主公提過?”
孫翊點了點頭,徐庶和陸績的話中之意,他自然明白,最開始甚至也曾經想過要那樣去做,但仔細想過之後,卻又忍不住在心裏連連搖頭:徐庶和陸績說這些話,是基於一個臣子的立場,而自己是一方之主,顯然不能用和他們一樣的眼光去看事情,否則,將來是絕對無法承載起整個天下的。
“大都督是先兄留給我的股肱之臣,先兄與他情同手足,我也自當以兄事之。荊州戰事在即,要獨力麵對劉備和劉表這兩隻老狐狸,若是沒有他,我可沒多少底氣呢。”
孫翊說著,在陸績的注視下起身緩緩踱著步子,望著天上那輪在雲層中穿行的明月,沉吟了片刻,又道:“不過你說得對,九江隻有馮則的話,可能確實不太妥當,所以我想讓黃公覆留在那裏,有他們一老一少協力鎮守,應該出不了什麽問題。”
陸績聞言,微微頷首,眉毛卻凝成了一團,若有所思。
孫翊看了他一眼,淡淡一笑:“怎麽?莫非覺得我這個安排不夠妥當?”
陸績連連搖頭:“主公的安排並無不妥,壽春有黃、馮二將鎮守,自然固若金湯,不過不知道為何,績卻始終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勁。”
“你們啊,就是喜歡把事情想得太複雜!”孫翊伸手指了指陸績,笑著對他說道:“九江那邊,唯一還對我們有點威脅的,就隻剩下呂布的那些舊部了。如今呂布已經死了,他麾下的那些舊將誰也不服誰,就算他們真有什麽想法,也鬧不出多大動靜來!再說了,曹豹那五千人我很快就會從九江調走,到時候隻剩下淮河北岸那幾千人,又何足道哉?”
陸績的神情微微舒緩開來,淺淺笑道:“主公說得倒也沒錯,或許真的是績多慮了。”
“你能想到這麽多,已經很了不得了。”孫翊笑了笑,目光一閃,忽然轉了話鋒:“對了,最近一直在府裏幫我處理公文,有沒有覺得悶得慌?”
陸績微微一笑:“還好。”
孫翊道:“等過一段時間,我想把一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你。若是做好了,對整個孫氏的未來都有極其重大的作用,你可願意去做?”
“主公既然信得過績,績自然義不容辭。”陸績聞言,眼中微光閃動,隨即又道:“不知是什麽任務,竟然會有如此影響?”
孫翊緩緩道:“我想讓你去河北一趟。”
陸績恍然道:“主公是想聯絡袁紹,讓他盡量更久的牽製曹操?”
“算是吧。”
孫翊淡淡笑道。
曆史上,官渡之戰後不久,袁紹就重病不起,很快一命嗚呼。他的三個兒子,為了爭奪基業手足相殘,鬥得頭破血流,最終白白便宜了在南邊坐收漁翁之利的曹操。
即便如此,曹操也是花了整整六七年的時間,才完全將河北納入囊中,可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袁氏雖然經過官渡慘敗,但整體實力依然十分雄厚,如果沒有後來的內鬥,隻怕曹操花上十年時間,也未必能夠平定河北。
所以,孫翊的意圖,與其說是想要聯合袁紹,倒不如說是想要盡力從中斡旋,避免袁氏兄弟在袁紹死後產生內鬥。若是達成了這個目的,在他平定荊州,甚至平定益州之前,曹操都不會有南顧的機會,說這步棋對孫氏的未來有著極其重大的作用,一點也沒有誇張的成分。
當然,若是袁紹在這個時空並沒有那麽快死掉,那就再好不過了,所以孫翊才沒有否認陸績的說法。若是直接告訴他,袁紹每兩年活頭了,恐怕這小子還以為自己是在信口胡說呢。
“主公,若是要出使河北,有一個人或許比績更加合適。”
陸績似乎並沒有太在意孫翊的回答,眼珠子轉了轉,有些神秘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