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西天靈河岸邊、靈山腳下,生長著一株桂樹。普通的桂樹有金桂銀桂兩種:金桂開黃花,銀桂開白花。但這株桂樹說來奇特,一到金秋,花開滿樹,但卻是東邊開黃花,西邊開白花,黃白燦然,奪目耀眼。這桂樹久在我佛如來腳下,朝聽晨鍾,晚聽暮鼓,日聽經文,夜聽梵音,曆經幾世幾劫,竟然慢慢有了靈氣,修成人形。想到自己本桂樹所化,因而以“桂”為姓,並取名為“靈”。便以“桂靈”這個名字,或化身公子少爺,混跡於市井裏巷;或化身紅妝少女,山泉林間,飄然往來。每到晚間,便隱去形體,暗上靈山,悄悄聆聽佛音,欲求終結善果。正是:黃白花開玉露滋,佛光普照世間稀;菩提樹下連根長,蔭庇東方又一枝。


    這一晚,如來正向眾羅漢講述《楞嚴經》。桂靈又潛到大殿窗下偷聽。當聽如來說道自阿難示墮、佛入定放光說咒,文殊將咒往救的情節,他暗中以阿難自比。想到自從修行種種經曆,不知何時方能破除魔障,修得正果,不覺暗自神傷。然後又聽到阿難請示修定的方法,我佛如來方便示導,現身說法。當聽到破魔障所經曆的七處徽心、十番顯見之時,桂靈頓覺胸中大快;而後再聽到如來開示五陰、六入、七大、十二處、十八界等如來藏妙真如性之時,頓如醍醐灌頂,眼前一片光明,竟不知身處何處,今夕何夕。正出神處,忽聽得如來佛音如同來自天外,飄飄渺渺,又好像就在身旁,喁喁耳語,說道:“耳在牆外,終不能登堂入室;兀那樹精,快快請進!”


    桂靈遽然驚醒,知道來曆被如來喝破,行藏已然敗露,羞赧不已;聽得如來傳喚,內心十分興奮。於是回複人形,飄身進入大殿。舉目望去,但見眾羅漢雙手合什,低眉垂眼,眼觀鼻,鼻觀心,聚精會神,傾聽佛音。我佛如來端坐蓮花寶座之上,寶像莊嚴,佛光耀眼。桂靈匍匐前行,跪倒於蒲團之上,不敢抬頭。


    如來法眼微睜,語帶慈祥:“你日夜修行,其誌可嘉。但僅靠偷記幾句語錄,或者了解一點義理,終是皮毛。欲成善果,首需善行。今有一樁普濟眾生之功德,不知你可願行?”


    桂靈連忙答道:“弟子願行,還請如來開示。”


    於是如來把那故事娓娓道來。


    “東土大唐時期,唐三藏曆經八十難,來到西天,取走佛經。由八金剛駕祥雲護送回國。觀音菩薩得知,說到‘佛門中九九歸真,聖僧受過八十難,還少一難,不得完成此數。’即令揭諦,‘趕上金剛,還生一難者’。這揭諦得令,飛雲一駕向東來。一晝夜趕上八大金剛,暗中吩咐金剛在雲端把風按下,將他師徒四眾,連馬與經,墜落下地。師徒四人落地一看,不是別處,正是取經來時經過的通天河西岸。但要東返,還得渡河。而那通天河波濤洶湧,號稱八百裏寬。三藏師徒舉目四望,四野茫茫,杳無人跡;更何談槳聲帆影。這八百裏通天河如何得過?三藏師徒十分著急。


    “正在此時,忽聽得有人叫道:‘唐聖僧,唐聖僧!這裏來,這裏來!’四眾皆驚。舉頭觀看,四無人跡,又沒舟船,卻是一個大白賴頭黿在岸邊探著頭叫道:‘老師父,我等了你這幾年,卻才回也?’三藏一看,不是別人,卻是當年馱他師徒過河的那隻白黿。孫行者笑道:‘老黿,向年累你,今歲又得相逢。’三藏與八戒、沙僧都歡喜不盡。行者道:‘老黿,你果有接待之心,可上岸來。’那黿即縱身爬上河來。四眾以及白龍馬攜著行禮經卷隨即跨上黿背。那老黿蹬開四足,踏水麵如行平地,將他師徒四眾,連馬五口,馱在身上,徑回東岸而來。


    “老黿馱著他們,翽波踏浪,行經多半日,將次天晚,好近東岸,忽然問曰:‘老師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見我佛如來,與我問聲歸著之事,還有多少年壽,果曾問否?’原來那長老自到西天玉真觀沐浴,淩雲渡脫胎,步上靈山,專心拜佛及參諸佛菩薩聖僧等眾,意念隻在取經,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問得老黿年壽,無言可答,卻又不敢欺,打誑語,沉吟半晌,不曾答應。老黿即知不曾替問,他就將身一幌,呼喇的淬下水去,把他四眾連馬並經,通皆落水。咦!還喜得唐僧脫了胎,成了道,若似前番,已經沉底。又幸白馬是龍,八戒、沙僧會水,行者笑巍巍顯大神通,把唐僧扶駕出水,登彼東岸。隻是經包、衣服、鞍轡俱濕了。


    “師徒方登岸整理,忽又一陣狂風,天色昏暗,雷閃俱作,走石飛沙。唬得那三藏按住了經包,沙僧壓住了經擔,八戒牽住了白馬,行者卻雙手輪起鐵棒,左右護持。原來那風霧雷閃乃是些陰魔作號,欲奪所取之經,勞攘了一夜,直到天明,卻才止息。於是移經於高崖上,他四眾檢看經本,欲將之一一曬晾。誰知檢驗完畢,四人均大吃一驚:所有經卷完好無損,唯獨《楞嚴經》不知所蹤;想來定是被那波濤衝走,或竟被那狂風卷去,無從尋覓。”


    那如來繪聲繪色說至此處,桂靈忽然插話道:“我佛妙參天地玄機,想必知道那《楞嚴經》的下落。”


    如來道:“這本是天機,不可泄露。但因與你有一段因緣,不妨說給你聽聽。前麵說到,唐三藏師徒四人連同白龍馬、經擔等落入通天河中,佛經法力撼動東海龍宮。那龍王敖廣即命巡河的鯉魚精從經擔中取出《楞嚴經》,藏之龍宮。”


    桂靈流露出不解之色,問道:“想那經擔之中佛經浩瀚,龍王為何隻取走《楞嚴經》?”


    如來頷首道:“問得好。一則因為龍王早已得到觀音菩薩法旨,知道三藏有此一難。二則《楞嚴經》雖然是一部極重要的佛教修行大全,在內容上,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麵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則橫跨‘禪、淨、密、律’,均衡發揮,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則更是充實、圓滿;更廣開示五陰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於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難,修得圓滿成果。但內容上繁雜深奧,非一般僧眾所能參悟;更兼《楞嚴咒》法力廣大,既可除魔,亦能傷人。若為不軌之人所乘,則墜入魔道,萬劫不複,殊非佛家普渡眾生之意。三則東海龍王敖廣世居東海,毗鄰東土,熟知東土人性。東土立國源遠流長,人口眾多。但興亡交替,民生多艱。加之儒、道、法三教混雜流傳,致使風化不淳。除少數真儒恪守悲天憫人情懷,不少人或崇俠尚武,狹隘偏激,或欲壑難填,乖戾刻薄。倘這些人拋棄《楞嚴經》經文大旨,違背渡人渡己之意,反而為禍蒼生,則惡莫大焉!”


    桂靈當下明白,原來我佛如來悲憫眾生,為不讓《楞嚴經》為壞人所乘,故讓龍王取走深藏,也完成唐三藏九九之數,使之修成正果。


    桂靈心地空明,知道如來此說定有玄機,於是問道:“佛祖前麵說到這與我有一段因緣,還望開示。”


    如來問道:“你可知你的前世否?”


    桂靈答道:“不知。”


    如來道:“待我細說。那唐三藏萬裏迢迢,赴我西天,欲取真經。曆經艱難險阻,終於來到靈山腳下玉真觀。金頂大仙讓他師徒沐浴更衣,次日由接引佛祖帶他們渡過淩雲仙渡,終於脫卻凡胎,修成正果。玉真觀沐浴後,凡間衣履,由仙童攜至靈河邊掩埋。誰知三藏從東土出發之時所穿僧鞋的夾層中,竟有一粒桂樹籽。這粒桂樹籽被埋於靈河岸邊的息壤之中,又受到靈河之水的滋潤,竟發芽生長。但因其來自東土,長於西方,故其東西邊花開不同:東方向陽,故花開淡黃;西方屬金,故花開白色。不僅以之昭示其雖長於茲卻眷戀本土之心,而且也體現東西融合又各具特色之意。”


    聽到這裏,桂靈恍然大悟,方明白自己的前世今生。


    如來接著說道:“你既已明白,是真明白麽?”


    桂靈道:“不是。前路漫漫,還望佛祖垂憐,指點迷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雙桂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雨回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雨回龍並收藏雙桂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