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如璿嘴角也是牽了牽,卻最終沒有笑出來,像是抽搐似的落了下去。“妹妹所言極是,昨日誤會,還請三妹妹擔待。”
“不打緊的,自家姐妹,一切都好說。”如瑾得體大方地給了她一個寬容的笑,隨後有些躊躇之態,說道,“隻是兩個奴才雖然不堪,但已經沒了一個,剩下的就寬容些如何?想必她也不敢再欺主,不如給其機會重新做人。”
藍如璿聞言一驚,醒悟自己方才失言了,餘光覷著羅漢床上藍老太太的神色,忙強自壓下了滿腔憤懣,鎮定心神,點了點頭:
“三妹所言極是,我方才隻顧著給妹妹出氣,未免嚴苛了些,既然三妹不計較,我也十分願意給她機會。”說著就討老太太的示下,“祖母您看?”
藍老太太目光如池底浮光,輕輕掠過兩個孫女皎若初露的麵龐,淡淡道:“那麽就攆了她們兩家出府罷。多行善事,勿起邪心,神佛都看得到。”
藍如璿立刻道:“祖母恩慈。”
老太太不置可否,屋中一時無人再言,變得異常靜謐。如瑾暗暗感歎,藍如璿真是好快的應變,瞬息之間,就能反應過來最最細微的關竅,順著祖母之意表現善心。
回想起來,昨日若不是她們急於求成,若不是自己早先查過紅橘的事,恐怕一時疏忽還真能被算計進去。
而和藍如璿比起來,張氏就有些不夠機變了。似乎兩人之間,出主意做決定的是藍如璿?如瑾微覺納罕。她是經過了一番生死之後刻意在這上頭留心,才能與旁人周旋一二,可藍如璿隻比她大了兩歲,這樣的心思和手段,真是可怕。常聞宿慧之人多行異常事,難道這份歹毒心機,也算得上是一種宿慧?
隻是,現下卻不是思量這些的時候。藍老太太的驟然號令不但讓張氏措手不及,如瑾卻也是沒想到會這麽快。
雖然是她一心相求的結果,可這結果來的太早,卻並不一定是好事。略略理了一下言語用詞,如瑾方要開口,身邊秦氏已經站了起來。
“婆婆,我最近身體是好了許多,能得您看重將家事交托,心中十分感激,也願意幫弟妹分擔。隻是……”秦氏露出愧疚的神色,“我大概還需要調養一陣才能徹底好起來,求您一個恩典,也請弟妹再擔待些日子,待我完全好了再接手府裏事務,如今隻幫著弟妹將針線和植造管起來如何?”
如瑾心中一寬,未料自己沒開口,母親已先覺察說了出來。便跟著秦氏的意思言道:“正是如此,母親素來體弱,還請嬸娘多幫襯一些。”說著衝祖母笑了一笑,“您心疼大姐姐讓嬸娘多陪陪她,孫女也心疼母親,就請您允了母親的請求吧。”
這番推拒出乎眾人意料,不但張氏和藍如璿詫異,連一直神色不明的藍老太太也露出了疑惑之色。她看住大兒媳:“你真的隻接針線和植造?”不同於賬冊、人事等事務,管著針線和植造是沒什麽弄權之處的,而且若隻管這些不管賬冊,銀錢上也頗多束縛,無甚油水。
秦氏笑得賢惠端方:“不敢在您跟前弄玄虛,媳婦確實是想先接了這兩處,隻求您疼惜媳婦身子。”
老太太若有所思,掃視眾人片刻,末了還是允了:“也罷,就如你所言,你緊著養好身子吧。”
“多謝您疼惜。”秦氏謝過婆婆,又轉向張氏,“這些年我身子不爭氣,勞累弟妹幫我管著家裏大事小情,實在是感激不盡。如今接過來針線植造,還得多多請教你。”
這樣溫和閑適的態度,像是昨日之事從未發生過,兩人是再要好不過的妯娌一般。張氏麵上冰霜尚未散盡,聽見這話隻勉強笑了笑:“嫂子客氣。”
言到此處,這件事就算是告一段落,隻是因為屋中氣氛古怪,大家誰都不願意挑頭說話,一時有些冷場。平日裏這種時候,多是五姑娘藍如琳湊趣撒嬌,但近日她也不敢在祖母跟前說笑,此時更是一言不發坐在那裏。開始進屋時還有些隔岸觀火的幸災樂禍,待後來見事態如此,隻是沉著臉了。
藍老太太露出些有些疲憊之態,揮手遣散了眾人,未待人都散去已然歪在了引枕上歇著。如瑾走到門口,忽聽得老太太叫住了藍如琳:“五丫頭,你留下。”
本已走在前頭的藍如琳身子一抖,遲疑著轉過身來,紅衫映襯得一張俏臉白如雪紙,更顯沒有血色。挨挨蹭蹭回返,與如瑾擦肩而過的時候,眼底閃過一抹憤懣的不甘。
如瑾款步出了房門,回頭去望,隔著窗紗看見火紅俏麗的身影立在屋中央,不一會就跪了下去。離得遠,不知裏頭在說些什麽。
日頭依然在薄雲後隱著,灰蒙蒙的天地間花草也不顯鮮亮,讓人心裏懨懨的。如瑾快走幾步趕上秦氏,扶了母親步行回幽玉院。一路上遇到的仆婢離得老遠就退在路邊行禮,恭謹中大多帶著不自然的忐忑。
秦氏嘴角含了一絲嘲諷的笑:“消息傳得真快,看來這些人已經知道我要管家的事了。”
如瑾明白母親的心境,亦覺感慨。多年來這侯夫人幾乎隻剩了個名分罷了,奴婢們也是不大當回事的,或有意或無心的,疏漏衝撞之處不少,乍然聽得要換掌權人,自然個個都思忖掂量著以往是否做錯過什麽,以後要怎麽討好行事。
這些人的忐忑看在秦氏眼裏,就別有一番自憐之淒涼了。
如瑾隻得說些事情來寬慰,不覺就提到了方才的婉拒。“是我多慮了,還怕母親想不到,誰想您比我更警醒敏捷,知道不能馬上接管全局。”
秦氏神思似乎並不在此處,隻隨口問道:“你也是這麽想?”
如瑾點頭道:“那邊管著府裏這麽些年,各處都是她們的人,種種首尾也是她們熟知,咱們卻是生疏的,暫時亦沒有太得用的人。這種局麵,就算是她肯悉心相教,母親也未必能很快上手,更何況她肯定是要不聞不問看笑話,甚至還會使絆子的。所以這個家母親要接管是一樣,怎麽接管卻是另一樣,不能操之過急,一點一點理順了方能得心應手。”
孫媽媽離兩人走得近,聽罷深以為然:“姑娘說的是,太太針線和植造兩項也接得妙,這兩件看起來是無關緊要的閑差,比不得賬目、田莊讓人眼紅,卻也要和上上下下各房各屋打交道,最容易熟悉府裏情況。待得熟悉得七七八八,那時再接管賬目人事就便宜了。”
秦氏輕輕歎息一聲,臉色也像頭頂天空一樣,被霧蒙蒙的灰雲遮了,看不分明,隻覺壓抑。“你們思慮甚是周全,隻是我卻並非因為這些。”
孫媽媽微怔:“太太想的又是哪一遭?”
如瑾端詳母親頹然神色,似有所悟。果然秦氏說道:“我想的是,若我全都接了,侯爺回來恐怕並不高興。”
如瑾心中微微一疼,母親這些年確實委屈得緊。當年她年小不知事,並不知道本應握在母親這長媳手中的管家權為何落給了張氏,後來漸漸長大後,偶爾聽得孫媽媽隻言片語的談起,似乎是父親對母親深感不滿,主動讓老太太將權力收了回去,才有了後來張氏的兩府當家。
這等事情秦氏從來不談,如瑾也不便深問,此時見母親寥落之態,不由握住了母親的手,溫言勸慰道:“一步一步朝前走就是了,女兒一直陪著您。父親待您還是不錯的,隻是脾氣急些罷了,您別往心裏去。”
秦氏扶了扶發上素釵,笑容虛浮如薄霧。“我怎會往心裏去,都是些閑事而已。”
如瑾不好接話,隻得默默相陪。
送了母親回房,如瑾返回梨雪居,孫媽媽出來相送。如瑾站在院中回頭看看母親臥房,紗窗半掩,朦朧露出裏頭一枝半開的插花,本是活潑盛開的明媚,這裏看去卻隻剩模模糊糊的影子。屋中靜謐聽不到半點聲音,似是久無人住的空房一樣,日頭那樣昏暗,廊前雕欄投下的影子也是寂寞的虛淡。
孫媽媽順著如瑾的目光看過去,半晌也是一歎。“太太心裏苦,這些日子一直吃得少,睡得不安穩。”
如瑾垂眸:“我知道,都是為了我。”
從她記事起,母親和父親之間一直冷冷淡淡的,一個常去田莊裏獨自住著養身,一個身邊自有嬌妾美婢伺候,見麵的時候,與其說是相敬如賓,不如說井水河水不相犯。她的孤傲性子是隨了母親的,這些年來,旁人都道夫人不善討侯爺喜歡,她卻明白母親隻是不屑為之罷了。
而如今,母親願意沾染家裏的瑣事,更親自挑了適齡丫鬟準備送去京城,若是不為她,這些事母親是斷斷不會做的,其中到底經過了多少思量琢磨,委曲求全,她又怎會不知。
孫媽媽見如瑾神色黯然,勸解道:“姑娘也別自責,其實護著您是一方麵,太太也是自己想通了不少。這些年任由東府踩著,太太隻道不與之計較也就各自相安了,誰知道那邊還有這樣的壞心,若不早早防備著,不知日後又會遭到什麽壞事。”
如瑾微微點頭,將心裏酸楚壓下去,不想再談這個讓人傷感卻又無奈的話題。“媽媽出來送我,可是有什麽要交待?”平日這些事都是底下丫鬟做的。
孫媽媽道:“不是要交待姑娘什麽,是問問姑娘有什麽交待。現如今接了針線和植造,雖不是大宗,也得咱們上心管著。那邊估計下午或明日就該來交接了,姑娘看需要注意些什麽?”
如瑾沉吟片刻,便道:“祖母決定不容置疑,藍如璿也轉圜得快,我看她們下午就會來,必不會拖到明日。媽媽讓母親先養好精神要緊,其他的不用多想,這兩處並非要緊大宗,她們交接時大概不會鬧什麽幺蛾子,要當心的是接手之後的事。”
孫媽媽點頭:“那我這就勸太太歇著,她們若來了就派人去知會姑娘。”
“嗯,我會來幫著看顧一下。”如瑾看了看屋裏,聲音又帶了一些酸楚,“母親那邊還要您多勸勸,您跟著母親的時候長,比我勸著管用。”
孫媽媽微歎,“姑娘寬心,我都明白。”
……
張氏歪靠在彈花軟枕上,臉色陰沉著不說話。雕花矮桌上一盞隱翠碧螺早就涼了,孤零零擺在那裏,與下首藍如璿的那一盞隔空相對。
跟前除了林媽媽照例沒有其他伺候的人了,連品露也因為近日被主子厭煩而盡量躲著,但林媽媽也不敢開口,屋裏空氣沉悶得仿佛凝成了蜂膠。
忽然簾外就有丫鬟細聲細氣小心翼翼地稟報:“太太,管事媽媽們等在外頭,請太太示下。”
“讓她們等著!”張氏頓時立起了眉毛,“才一會的工夫就耐不住了嗎?不是說了我頭疼歇會,一遍遍的催個什麽!眼見著我管不著她們了怎地,急匆匆的是不是想要趕緊去那邊討好?”
丫鬟春梅再不敢說什麽,應了聲“是”就匆匆跑出去。廊下針線房和植造處的管事婆子們站成一排,屋裏的嗬斥也模糊聽了隻言片語在耳裏,臉色都有些難看。
春梅硬著頭皮上前,笑道:“媽媽們且等等,太太這幾日身子不大好,眼下正有些頭疼,請媽媽們少待。”
幾個正副管事互相對視一眼,就有針線房的曹管事笑著應道:“姑娘辛苦,我們無妨的,多等會就是了,倒是帶累姑娘挨罵。”
春梅略有尷尬,笑笑走開。
屋內藍如璿臉色陰晴不定,見母親開口罵人,皺眉道:“您最近跟奴才脾氣發太多了,傳到祖母耳裏不免她會怎麽想。她們也站了半日了,再一會到了午飯時候,傳出去不好聽。”
張氏胸中憋悶,一掌拍在矮桌上:“你現在沉得住氣了,當初要不是你出主意讓鄭順家的去自白,又攛掇我下手動紅橘,何至於鬧成現在這樣,連家都不讓我管了。眼看著你父親要回家,問起來我怎麽跟他說?”
藍如璿一愣,沒想到母親這樣劈頭蓋臉的埋怨,頓時紅透了臉,眼裏漸漸有了水光。(.)本從在南山居開始就強壓著心中起伏情緒的,這時一下子就沒壓住。
“我不沉住氣,難道跟您似的才行麽……您頂不過祖母隻管拿我撒氣,我又哪裏做錯了。要不是我反應快順了祖母的氣,今晨您怕是要討個大大沒臉,我處處給您補錯,為您著想,到最後隻落個這樣的埋怨。”
她越說越急,連日來積壓的委屈又全都翻了出來,往日端穩全都失了,“不說當初還好,要說當初,當初不是您一門心思要踩著那邊將我抬起來麽,春宴的事我就覺得不妥當,您一意孤行我也隨著您做了,口口聲聲說萬無一失,可後來鬧出這些事,您何嚐為我考慮半點兒?”
說著說著,藍如璿眼淚終於是沒忍住,捂臉哭了起來,隻是還知道顧忌外頭有人,沒敢太大聲,嗚嗚咽咽的,看在林媽媽眼裏隻覺可憐。
自從三月三出了事,藍如璿的情緒就時好時壞,常常好好的說著話時突然就拉下了臉,眼神飄忽著不知又想起了什麽。而且最是受不得重話,張氏那邊稍微不注意,就會讓她激憤起來。這樣的藍如璿,是林媽媽從來不曾見過的。
林媽媽趕緊按住了要出聲的張氏,那邊又安慰藍如璿:“姑娘別傷心了,太太何嚐不是為您著想才布下那樣的局,本是沒有半點差錯的,都是三姑娘那邊詭計多端,陰險狡詐出乎了咱們意料。您也別著急,總之這事老太太壓下了,府裏沒人能掀起風浪來,奴婢看西府那邊也不敢再拿這事作筏子,不然老太太肯定頭一個不甘休的。”
張氏就說:“我知道你麵皮薄,覺得這事丟了臉,可那天看見你在場的可沒幾個。如意跟那莽撞婆子打死也不會說出去,五丫頭有你祖母鎮著更不會了,剩下其他人又能怎樣,本就沒見著你,就連捕風捉影也不敢吧?再到昨兒的事,除了當場幾個人,其他人誰又知道底細,誰又敢打聽,前後算來根本與你無礙的,你好好當你的主子小姐,總跟我鬧什麽脾氣。還說我近來不穩重,你不也是火氣越發大了?”
藍如璿聞言,更是哭得珠淚橫流,隻覺心中一肚子委屈無處傾訴。這些日子以來,她最怕回想那日亭子隔間裏的窘迫,隻怕一想就再也沒有抬頭做人的勇氣。忍著,忍著,每日在人前維持著得體氣度,可除了她自己,誰又知道她忍得有多辛苦,連母親都不能理解她,隻知道一味訓斥。
聽到張氏毫無顧忌地提起她想都不敢想的那件事,委屈與羞憤就像春日破冰的水,一股腦傾瀉而出。“母親說得好輕鬆,豈不知當日還有外人在場麽?人言可畏您又不是不知道,否則怎會用此來算計三丫頭。如今別人沒算計到,陷落的卻是我,若是佟家那群仆婦有一個長舌的,我……”
“那又如何!”張氏十分煩惱,“說過多少次了,慢說佟家那邊還沒有閑言閑語傳出來,就算有,我也能給你輕而易舉平了,你亂擔心什麽。”
林媽媽也勸:“姑娘,太太當家這麽多年,府裏跟賓客親友走動都靠著太太呢,各家各戶的下人裏,自然有咱們能用上的。想傳出什麽話,想平息什麽話,都是有把握的,您就放寬了心別在意這個了。”
張氏道:“退一萬步講,你日後又不是長長久久住在青州這小地方的,自有飛黃騰達的時候,根本無需在意這些。金氏那樣的人都能飛上枝頭,你怕什麽。”
金氏是張氏總私下裏掛在嘴邊上的,不是旁人,正是當今聖上寵愛過的一位宮嬪。張氏早年在家未嫁時,父親和金氏之父是同窗,曾經有些來往。後來張氏嫁入侯府,金氏卻隻嫁了一個窮秀才,還很快因夫君的病亡而守了寡,多年來張氏提起這人總是十分感慨,說些“長得好才情好都是不管用的,要命好才行”之類的話。
然而就在五年前,南巡的皇帝微服在鄉野體察民情,不知怎地就撞上了金氏,竟也不顧她的守寡身份,返程回宮時就將人帶回去封了位份,頗多眷寵,連帶著金氏家人都沾了光,本是一個小小縣吏的金父幾番升遷,竟有了五品的官位,若非後來金氏病歿,想來還有再升的苗頭。
那之後,張氏再提起金氏就換了一種口吻。“年紀也不小了,狐媚的本事倒是大,廉恥也不顧,想來平日就是不清不楚的,否則一個寡婦怎會拋頭露麵的跑到外麵去,還被皇上撞上。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她爹當年在學裏是最笨的一個,真不知道怎麽當得起五品官,我父親兢兢業業許多年也才熬到從六品,眼看就要年老致仕,再也沒晉升的指望。”
藍如璿知道這是母親心結之一,隻要提起這個,任人再說什麽也都沒用了。再哭訴也是白聽母親排揎,她隻得坐在那裏默默流淚。
屋子裏一時靜下來,藍如璿不時抽泣的聲音讓張氏感到煩悶,本就困擾不已了,哪裏聽得人哭,就有些不耐的說:“別哭了,眼看著下一輪選秀時候也快到了,到時把你送進京裏,離了這個地方,什麽烏七八糟的事全都沒了。”
林媽媽湊趣調解:“是呢,咱們當今不同先皇,不在意這些虛名虛腦的,憑姑娘的人才必定中選當娘娘,到時可別忘了提攜老奴。”
藍如璿心情並未因這些寬解而平複,拭淚低泣道:“母親一心送我進宮,指望我光耀門楣,其他什麽也都不顧了。”
張氏皺眉:“你今天是怎麽了,一味跟我抬杠。往日說起這個,你不也心氣甚高,說唯有進宮才不辜負了自己麽。難道隻被三丫頭狡詐踩一回,就把自己全都看低?我可沒你這麽不爭氣的女兒。”
藍如璿默默吞淚,捏緊了帕子。
繡帕之上大朵大朵的白芍嬌嫩欲滴,淚水沾染其上,暈開一片又一片濡濕的水紋,將花瓣也潤瘦了。
張氏被女兒鬧得心煩,也不在枕上歪著了,徑直站起身來:“我去打發了外頭那幾個再說!”說著就朝外間走。
母親突然的行動驚了藍如璿,她一愣神,驀然想起什麽,一時顧不得自己的委屈,連忙叫住張氏:“您且慢。”
“什麽?”張氏停住腳步回首。
藍如璿忍了情緒,怕母親一時氣憤做錯事更加讓事情不好收拾,也不敢再鬧脾氣了,隻勸道:“您難道是要給她們顏色,或者囑咐她們給那邊添煩惱?”
張氏皺眉:“難道還要好言好語地將人恭敬帶過去?”
藍如璿蹙眉起身拽回了母親:“萬萬不可。眼下是什麽時候,祖母正睜著眼睛看著呢,咱們萬不能再做什麽出格的,否則祖母怪罪下來恐怕還更有罪受。”
張氏也不是笨的,這麽一說立時反應過來,抬手撫額。“看讓你氣的,我都糊塗了,眼下是絕對不能再做什麽的。”說著又實在不甘心,“隻是便宜了她!”
藍如璿見母親又將責任推到自己身上,說被自己氣著了,心裏不由又是一陣不平。袖口繁複光鮮的刺繡摩擦著皮膚,讓她陣陣不適。
然而卻是明白,此時不能任性與母親糾纏了,隻得耐著性子道:“不但不能做什麽,還得好好的跟那邊交接,該交待清楚的都交待清楚,不藏私,不刁難,讓她們把事情順利接過去。”
張氏不由心中憤怒翻騰,但也明白女兒所言非虛,皺眉立了一會,悻悻道:“也罷,就讓她們胡亂高興幾日!”
林媽媽軟言寬慰:“太太高明。這當口咱們不鬧,但交割清楚了以後,一切都是她們的,到時再出什麽事就與咱們無關了。”
張氏冷笑:“正是這個理。”
林媽媽道:“兩處正副管事一共六人,總有能用得到的。”想了一想又道,“梨雪居和幽玉院裏也還有些,雖不堪大用,盤算好了也能有點助力。”
主仆二人四目相接,彼此會意,眼中幽暗光芒閃過,俱都牽起嘴角。
藍如璿抿緊了唇,眼底淚痕猶在,一雙烏眸卻像凝了冰霜的冬湖,長睫微顫攪動滿池冰碎,俱是點點攝魄寒光。
……
中午時分天色仍然未見轉晴,隔著窗子朝外看,隻能看見院牆上方灰暗的天空。早已綠葉成蔭的幾株梨樹伸了枝條進來,墨翠色的葉子間點綴著幼小青果,想看梨花,要等明年了。
西梢間落落壘著幾大架子的藏書,在淺灰色光線中投下幽黯的影。如瑾穿著素碧色的短襦站在書架前,月白羅裙的裙角上蜿蜒青藤纏繞鋪開,似是架頂的折鶴桂蘭一路垂了過去。她伸出手,將指腹在書脊上輕輕滑過,詩詞經史,落落滿架,靜靜散著淡墨馨香。
這是陪伴了她前世大半生的東西。入宮後諸多不便,再也沒擁有過這麽多的書,鎮日寂寥時她隻想念它們,一直盼望著能在滿室書香中入眠。然而這一世,明明就在是身邊,她卻也沒有太多的心思和精神埋首書卷了。
而且,她也不願意再做一個癡人。
世間將讀傻了書的男子稱作呆子,卻不知女子被書移了心性,也是深受其害的。
方才午歇夢中,突然回到當年寂寞空曠的深宮,她捧卷在燈下細品前人詩賦,正看到興處,書頁卻突然變成了暗紅的血色,刺得她眼睛發疼,抬起頭時,滿屋子燭光的暖暈也成了紫血殷紅,鵝黃色寢帳驟然成了明黃,飛龍繡鳳,變成那個深秋清晨太監手中的聖旨……
從夢中驟然驚起,一身冷汗,忍不住就走到西梢間來對著滿屋子書卷發呆。
冥冥之中是有什麽在暗示她麽?時時提醒她不要重蹈前世覆轍。
如瑾搖搖頭,嘴角泛起苦笑。她必不會的,再也不會離開人間煙火去書裏找清淨了。
“姑娘,有佟太守家的媽媽來訪。”
門外侍婢輕聲通報,將如瑾從混亂的思緒中喚醒。
佟家人?這個時候?
佟太守家和藍府走動得還算親厚,青州城就這麽大點的地方,這麽幾家官宦,彼此間素有來往。除了太太們之間的走動,佟家二小姐秋水願意親近如瑾,時常會送些東西,寫個信,或者直接邀人過去做客。因此她家來人找如瑾倒也是平常事,隻是……
三月三之事過去未久,這時候來不是顯得冒失麽?
如瑾叫丫鬟請人進來,舉步出了梢間,在廳堂椅上坐了。
來的是兩個滿臉帶笑的婆子,如瑾依稀記得,似乎是佟太太身邊比較得臉的人,往常在宴席上見過。如瑾微笑著請她們坐,又叫婢女奉茶。
兩個婆子笑著謝過,卻守禮不坐,站著回話:“當不得姑娘賜坐賜茶,奴婢們傳個信就走。我家二小姐近日畫了一幅荷花圖,想請您過去品評閑談,差奴婢們來討姑娘的示下,問您有沒有空閑?”
如瑾微訝:“隻這件事麽?”這兩人不是佟秋水跟前的,往日她有事派的都是自己身邊的仆婦,用佟太太的人既沒道理,也沒這禮數。
婆子恭敬笑道:“原是我家太太記掛著府上老太君的身體,春宴那日老太太身體不適,這麽些日子過去,雖然聽說好了,但我家太太總歸不放心,派奴婢們來給老太太請安問好,並帶些滋補藥材來。正好二小姐也想找姑娘,就囑奴婢們順路傳話。”
如瑾略一思索,明白過來。佟太太想是已經知道了那日園中四方亭之事,卻又不好明裏表示什麽,隻等隔了些日子風聲過去,再派人來做些交待。而佟秋水,想必是擔心她境況,邀她一聚。
“所以你們先去過南山居了?”
婆子笑回:“正是,給老太太問過安了,我家太太的話也都帶到,老太太看起來精神氣色不錯,奴婢們正要回去說給太太安心。二小姐邀請姑娘的事奴婢們也跟老太太提了,老太太願意讓姑娘們多走動親近。”
如瑾了然。看來佟太太是跟老太太保證過什麽了,此等尷尬事不必言明,老太太允許她過去做客也是向佟太太表明了態度,兩家一如往常走動即可。
於是如瑾笑著說道:“勞煩兩位媽媽跑這一趟,我這裏有新得的漢陽雲霧茶,請帶回去給太太小姐們嚐嚐,待我問過祖母母親哪天便宜,就派人給二小姐回話。”
婆子笑道:“多謝姑娘饋贈,那麽奴婢們這就回去了,我家二小姐說,姑娘哪日去都可以,隻提前派人知會一聲即可,她好提早備下茶點待客。”
“我知道了,替我多謝你家二小姐。”
青蘋包了茶葉出來,親送兩個婆子出門,回來時帶了幽玉院的小丫頭。“姑娘,二太太帶著針線和植造的管事媽媽們來了,正在太太那邊。”
如瑾站起來:“我們去看看。”
……
幽玉院裏玉竹生涼,一進去就是滿眼的綠,仰頭青葉,低頭芭蕉,整個院落翠色欲滴,薄陰天氣裏也是色澤明潤。朱漆雕廊下幾個婆子垂手而立,見如瑾來了,為首兩個迎上來笑著行禮:“三姑娘來啦。”其中一個還說,“多日不見姑娘,您氣色好越發好了,這身衣服配色也好,恰好襯出您的容光。”
如瑾淡淡笑看她一眼,“若是我沒記錯,這位是針線房的管事安媽媽?”
安婆子聞言立刻眉開眼笑:“當不得姑娘這麽叫,奴婢正是伺候主子們針線的,日常不常在主子們跟前,難得姑娘記得奴婢。”
一旁植造房的管事瞅了安婆子一眼,似是覺得她太過諂媚,截住話頭向如瑾道:“奴婢是植造房郭氏,帶著兩位副管事來聽大太太調遣,二太太正跟大太太交接呢。”
如瑾“嗯”了一聲朝屋裏走,隨口問道:“你是新上來的管事?”
郭婆子麵色一僵,忐忑道:“奴婢原是副管事,專司花木的,近日才提上來。”
她提上來的直接原因,是原來的植造房正管事因如瑾落水受責,貶去田莊做苦力了。植造房司管府內各處房舍修葺與花木管護,當時一同遭貶的還有司修葺的副管事,因她是花木方麵的,是以未曾被責,當其他兩人的事也讓她心中非常不安,現下如瑾見麵第一句話就是問這個,她生怕如瑾遷怒,那以後日子就不好過了。
不料如瑾笑道:“你差事做得不錯,園子裏今春的花花草草都十分喜人,我們見春光明媚心中愜意,都是你的功勞。”
郭婆子大大鬆了一口氣,被誇獎了又覺臉上有光,原本討好式的笑意就成了真正的開心。
說話間走到屋門口,秦氏正與張氏對坐喝茶,見如瑾到了,叫她近前來。“你嬸娘剛剛帶了管事們來見我,正將兩處大小事務說給我聽,你也來聽聽,我身子不好時還指望你幫襯。”
如瑾笑著與張氏見禮,在下首月牙圈椅上坐了。那邊張氏臉上倒是如常神色,沒有了晨起的驚愕和急切,仿佛又是以往那位穩重溫和的掌家二太太了。朝如瑾略微點點頭,繼續說交接之事。
“……針線房裏一年四季,每季各處新衣都有定例,遇見節慶生日另有規製,這些都是常年留下來的規矩,嫂子想必也都知道,不用我一一細說,隻是做些什麽樣式,用些什麽顏色,到時嫂子打發人去各處問清楚了即可,隻要不出格,但可盡著大家喜好行事……”
如瑾靜靜聽著,輕撫腕上碧玉珠連接而成的瑩潤手釧,目光在張氏身上打個旋。“嬸娘真是體貼細致。”
張氏嘴角泛起溫和的笑:“嫂子往常不管家,我未免要多說一些交待妥當了方可,隻別嫌我囉嗦。”
“如何會嫌您囉嗦,巴不得嬸娘事無巨細都教給母親和我聽。”如瑾笑容得體,“隻是……”
才說到這裏,小丫鬟站在門口稟報:“南山居吉祥姑娘來了,給太太送安神香。”
如瑾眼波一動,這個時候來,恐怕送安神香隻是個由頭罷了,看兩邊怎麽交接才是真的。秦氏已道:“快讓她進來。”
吉祥笑盈盈進門,朝秦氏張氏如瑾三人各行了禮,起身笑道:“老太太讓奴婢們整理櫃子,翻出一些舊日的安神香來,也忘記是什麽時候得的了,但都是極好的品色。老太太怕久置放潮了不好,吩咐奴婢各處送一些。原來二太太也在這裏,那麽奴婢可以偷懶不過去跑腿了,請您自己帶回去罷。”
張氏笑道:“讓底下小丫頭跑腿就好了,何必你還親自跑一趟。”
吉祥隻當聽不出她話裏的試探和不滿,笑言:“奴婢也是閑著沒事出來散散腿腳,誰想大約是平日不怎麽走動的緣故,這才走了半個園子就有些腳酸,怪不爭氣的,自己想來也好笑。”
張氏眼波溫柔隱了眸底幽冷,笑得更加和藹:“你也算是半個主子了,日裏養尊處優,哪裏走得慣路。”
吉祥忙擺手搖頭:“二太太可別開奴婢玩笑,您說著玩,奴婢可當不起。”
如瑾笑著指了指一邊的墩圓小錦杌:“既然腳酸就坐下來歇一會,總之不用跑東府了,省下工夫歇好了再回去複命不遲。”
吉祥欠身謝過,看秦氏也點頭,就側身坐在了杌上,笑問:“兩位太太和三姑娘正在說什麽家常呢?”
在座三人都明白她的來意,見問到此處,張氏垂了眼睛不語,如瑾叫了小丫頭上茶,狀似無意隨口答道:“在聽嬸娘說針線房的瑣事,長了許多見識,我正感慨嬸娘細致體貼。隻是……”話鋒一轉,幾人都是看過來。
如瑾拿起茶盅抿了一口,笑看了張氏,“隻是侄女正要請教,針線房平日裏進出布匹,還有人工物料的花費等等,該是頗為繁雜瑣碎,恐怕光靠腦子是記不過來的,是不是還應有賬冊記錄?”
張氏笑容微滯,吉祥接口笑道:“三姑娘平日琴棋書畫神仙似的一個人兒,原來也知道這些。針線房是有自己的賬冊不假,不但針線房,其他各處隻要有流水出入,都是有賬可循的。”
如瑾便緊接問道:“如今嬸娘帶了管事媽媽們過來,我看那幾人手裏卻是沒拿賬本冊子之類,那麽,賬冊今日暫時不交接是麽?”
“不打緊的,自家姐妹,一切都好說。”如瑾得體大方地給了她一個寬容的笑,隨後有些躊躇之態,說道,“隻是兩個奴才雖然不堪,但已經沒了一個,剩下的就寬容些如何?想必她也不敢再欺主,不如給其機會重新做人。”
藍如璿聞言一驚,醒悟自己方才失言了,餘光覷著羅漢床上藍老太太的神色,忙強自壓下了滿腔憤懣,鎮定心神,點了點頭:
“三妹所言極是,我方才隻顧著給妹妹出氣,未免嚴苛了些,既然三妹不計較,我也十分願意給她機會。”說著就討老太太的示下,“祖母您看?”
藍老太太目光如池底浮光,輕輕掠過兩個孫女皎若初露的麵龐,淡淡道:“那麽就攆了她們兩家出府罷。多行善事,勿起邪心,神佛都看得到。”
藍如璿立刻道:“祖母恩慈。”
老太太不置可否,屋中一時無人再言,變得異常靜謐。如瑾暗暗感歎,藍如璿真是好快的應變,瞬息之間,就能反應過來最最細微的關竅,順著祖母之意表現善心。
回想起來,昨日若不是她們急於求成,若不是自己早先查過紅橘的事,恐怕一時疏忽還真能被算計進去。
而和藍如璿比起來,張氏就有些不夠機變了。似乎兩人之間,出主意做決定的是藍如璿?如瑾微覺納罕。她是經過了一番生死之後刻意在這上頭留心,才能與旁人周旋一二,可藍如璿隻比她大了兩歲,這樣的心思和手段,真是可怕。常聞宿慧之人多行異常事,難道這份歹毒心機,也算得上是一種宿慧?
隻是,現下卻不是思量這些的時候。藍老太太的驟然號令不但讓張氏措手不及,如瑾卻也是沒想到會這麽快。
雖然是她一心相求的結果,可這結果來的太早,卻並不一定是好事。略略理了一下言語用詞,如瑾方要開口,身邊秦氏已經站了起來。
“婆婆,我最近身體是好了許多,能得您看重將家事交托,心中十分感激,也願意幫弟妹分擔。隻是……”秦氏露出愧疚的神色,“我大概還需要調養一陣才能徹底好起來,求您一個恩典,也請弟妹再擔待些日子,待我完全好了再接手府裏事務,如今隻幫著弟妹將針線和植造管起來如何?”
如瑾心中一寬,未料自己沒開口,母親已先覺察說了出來。便跟著秦氏的意思言道:“正是如此,母親素來體弱,還請嬸娘多幫襯一些。”說著衝祖母笑了一笑,“您心疼大姐姐讓嬸娘多陪陪她,孫女也心疼母親,就請您允了母親的請求吧。”
這番推拒出乎眾人意料,不但張氏和藍如璿詫異,連一直神色不明的藍老太太也露出了疑惑之色。她看住大兒媳:“你真的隻接針線和植造?”不同於賬冊、人事等事務,管著針線和植造是沒什麽弄權之處的,而且若隻管這些不管賬冊,銀錢上也頗多束縛,無甚油水。
秦氏笑得賢惠端方:“不敢在您跟前弄玄虛,媳婦確實是想先接了這兩處,隻求您疼惜媳婦身子。”
老太太若有所思,掃視眾人片刻,末了還是允了:“也罷,就如你所言,你緊著養好身子吧。”
“多謝您疼惜。”秦氏謝過婆婆,又轉向張氏,“這些年我身子不爭氣,勞累弟妹幫我管著家裏大事小情,實在是感激不盡。如今接過來針線植造,還得多多請教你。”
這樣溫和閑適的態度,像是昨日之事從未發生過,兩人是再要好不過的妯娌一般。張氏麵上冰霜尚未散盡,聽見這話隻勉強笑了笑:“嫂子客氣。”
言到此處,這件事就算是告一段落,隻是因為屋中氣氛古怪,大家誰都不願意挑頭說話,一時有些冷場。平日裏這種時候,多是五姑娘藍如琳湊趣撒嬌,但近日她也不敢在祖母跟前說笑,此時更是一言不發坐在那裏。開始進屋時還有些隔岸觀火的幸災樂禍,待後來見事態如此,隻是沉著臉了。
藍老太太露出些有些疲憊之態,揮手遣散了眾人,未待人都散去已然歪在了引枕上歇著。如瑾走到門口,忽聽得老太太叫住了藍如琳:“五丫頭,你留下。”
本已走在前頭的藍如琳身子一抖,遲疑著轉過身來,紅衫映襯得一張俏臉白如雪紙,更顯沒有血色。挨挨蹭蹭回返,與如瑾擦肩而過的時候,眼底閃過一抹憤懣的不甘。
如瑾款步出了房門,回頭去望,隔著窗紗看見火紅俏麗的身影立在屋中央,不一會就跪了下去。離得遠,不知裏頭在說些什麽。
日頭依然在薄雲後隱著,灰蒙蒙的天地間花草也不顯鮮亮,讓人心裏懨懨的。如瑾快走幾步趕上秦氏,扶了母親步行回幽玉院。一路上遇到的仆婢離得老遠就退在路邊行禮,恭謹中大多帶著不自然的忐忑。
秦氏嘴角含了一絲嘲諷的笑:“消息傳得真快,看來這些人已經知道我要管家的事了。”
如瑾明白母親的心境,亦覺感慨。多年來這侯夫人幾乎隻剩了個名分罷了,奴婢們也是不大當回事的,或有意或無心的,疏漏衝撞之處不少,乍然聽得要換掌權人,自然個個都思忖掂量著以往是否做錯過什麽,以後要怎麽討好行事。
這些人的忐忑看在秦氏眼裏,就別有一番自憐之淒涼了。
如瑾隻得說些事情來寬慰,不覺就提到了方才的婉拒。“是我多慮了,還怕母親想不到,誰想您比我更警醒敏捷,知道不能馬上接管全局。”
秦氏神思似乎並不在此處,隻隨口問道:“你也是這麽想?”
如瑾點頭道:“那邊管著府裏這麽些年,各處都是她們的人,種種首尾也是她們熟知,咱們卻是生疏的,暫時亦沒有太得用的人。這種局麵,就算是她肯悉心相教,母親也未必能很快上手,更何況她肯定是要不聞不問看笑話,甚至還會使絆子的。所以這個家母親要接管是一樣,怎麽接管卻是另一樣,不能操之過急,一點一點理順了方能得心應手。”
孫媽媽離兩人走得近,聽罷深以為然:“姑娘說的是,太太針線和植造兩項也接得妙,這兩件看起來是無關緊要的閑差,比不得賬目、田莊讓人眼紅,卻也要和上上下下各房各屋打交道,最容易熟悉府裏情況。待得熟悉得七七八八,那時再接管賬目人事就便宜了。”
秦氏輕輕歎息一聲,臉色也像頭頂天空一樣,被霧蒙蒙的灰雲遮了,看不分明,隻覺壓抑。“你們思慮甚是周全,隻是我卻並非因為這些。”
孫媽媽微怔:“太太想的又是哪一遭?”
如瑾端詳母親頹然神色,似有所悟。果然秦氏說道:“我想的是,若我全都接了,侯爺回來恐怕並不高興。”
如瑾心中微微一疼,母親這些年確實委屈得緊。當年她年小不知事,並不知道本應握在母親這長媳手中的管家權為何落給了張氏,後來漸漸長大後,偶爾聽得孫媽媽隻言片語的談起,似乎是父親對母親深感不滿,主動讓老太太將權力收了回去,才有了後來張氏的兩府當家。
這等事情秦氏從來不談,如瑾也不便深問,此時見母親寥落之態,不由握住了母親的手,溫言勸慰道:“一步一步朝前走就是了,女兒一直陪著您。父親待您還是不錯的,隻是脾氣急些罷了,您別往心裏去。”
秦氏扶了扶發上素釵,笑容虛浮如薄霧。“我怎會往心裏去,都是些閑事而已。”
如瑾不好接話,隻得默默相陪。
送了母親回房,如瑾返回梨雪居,孫媽媽出來相送。如瑾站在院中回頭看看母親臥房,紗窗半掩,朦朧露出裏頭一枝半開的插花,本是活潑盛開的明媚,這裏看去卻隻剩模模糊糊的影子。屋中靜謐聽不到半點聲音,似是久無人住的空房一樣,日頭那樣昏暗,廊前雕欄投下的影子也是寂寞的虛淡。
孫媽媽順著如瑾的目光看過去,半晌也是一歎。“太太心裏苦,這些日子一直吃得少,睡得不安穩。”
如瑾垂眸:“我知道,都是為了我。”
從她記事起,母親和父親之間一直冷冷淡淡的,一個常去田莊裏獨自住著養身,一個身邊自有嬌妾美婢伺候,見麵的時候,與其說是相敬如賓,不如說井水河水不相犯。她的孤傲性子是隨了母親的,這些年來,旁人都道夫人不善討侯爺喜歡,她卻明白母親隻是不屑為之罷了。
而如今,母親願意沾染家裏的瑣事,更親自挑了適齡丫鬟準備送去京城,若是不為她,這些事母親是斷斷不會做的,其中到底經過了多少思量琢磨,委曲求全,她又怎會不知。
孫媽媽見如瑾神色黯然,勸解道:“姑娘也別自責,其實護著您是一方麵,太太也是自己想通了不少。這些年任由東府踩著,太太隻道不與之計較也就各自相安了,誰知道那邊還有這樣的壞心,若不早早防備著,不知日後又會遭到什麽壞事。”
如瑾微微點頭,將心裏酸楚壓下去,不想再談這個讓人傷感卻又無奈的話題。“媽媽出來送我,可是有什麽要交待?”平日這些事都是底下丫鬟做的。
孫媽媽道:“不是要交待姑娘什麽,是問問姑娘有什麽交待。現如今接了針線和植造,雖不是大宗,也得咱們上心管著。那邊估計下午或明日就該來交接了,姑娘看需要注意些什麽?”
如瑾沉吟片刻,便道:“祖母決定不容置疑,藍如璿也轉圜得快,我看她們下午就會來,必不會拖到明日。媽媽讓母親先養好精神要緊,其他的不用多想,這兩處並非要緊大宗,她們交接時大概不會鬧什麽幺蛾子,要當心的是接手之後的事。”
孫媽媽點頭:“那我這就勸太太歇著,她們若來了就派人去知會姑娘。”
“嗯,我會來幫著看顧一下。”如瑾看了看屋裏,聲音又帶了一些酸楚,“母親那邊還要您多勸勸,您跟著母親的時候長,比我勸著管用。”
孫媽媽微歎,“姑娘寬心,我都明白。”
……
張氏歪靠在彈花軟枕上,臉色陰沉著不說話。雕花矮桌上一盞隱翠碧螺早就涼了,孤零零擺在那裏,與下首藍如璿的那一盞隔空相對。
跟前除了林媽媽照例沒有其他伺候的人了,連品露也因為近日被主子厭煩而盡量躲著,但林媽媽也不敢開口,屋裏空氣沉悶得仿佛凝成了蜂膠。
忽然簾外就有丫鬟細聲細氣小心翼翼地稟報:“太太,管事媽媽們等在外頭,請太太示下。”
“讓她們等著!”張氏頓時立起了眉毛,“才一會的工夫就耐不住了嗎?不是說了我頭疼歇會,一遍遍的催個什麽!眼見著我管不著她們了怎地,急匆匆的是不是想要趕緊去那邊討好?”
丫鬟春梅再不敢說什麽,應了聲“是”就匆匆跑出去。廊下針線房和植造處的管事婆子們站成一排,屋裏的嗬斥也模糊聽了隻言片語在耳裏,臉色都有些難看。
春梅硬著頭皮上前,笑道:“媽媽們且等等,太太這幾日身子不大好,眼下正有些頭疼,請媽媽們少待。”
幾個正副管事互相對視一眼,就有針線房的曹管事笑著應道:“姑娘辛苦,我們無妨的,多等會就是了,倒是帶累姑娘挨罵。”
春梅略有尷尬,笑笑走開。
屋內藍如璿臉色陰晴不定,見母親開口罵人,皺眉道:“您最近跟奴才脾氣發太多了,傳到祖母耳裏不免她會怎麽想。她們也站了半日了,再一會到了午飯時候,傳出去不好聽。”
張氏胸中憋悶,一掌拍在矮桌上:“你現在沉得住氣了,當初要不是你出主意讓鄭順家的去自白,又攛掇我下手動紅橘,何至於鬧成現在這樣,連家都不讓我管了。眼看著你父親要回家,問起來我怎麽跟他說?”
藍如璿一愣,沒想到母親這樣劈頭蓋臉的埋怨,頓時紅透了臉,眼裏漸漸有了水光。(.)本從在南山居開始就強壓著心中起伏情緒的,這時一下子就沒壓住。
“我不沉住氣,難道跟您似的才行麽……您頂不過祖母隻管拿我撒氣,我又哪裏做錯了。要不是我反應快順了祖母的氣,今晨您怕是要討個大大沒臉,我處處給您補錯,為您著想,到最後隻落個這樣的埋怨。”
她越說越急,連日來積壓的委屈又全都翻了出來,往日端穩全都失了,“不說當初還好,要說當初,當初不是您一門心思要踩著那邊將我抬起來麽,春宴的事我就覺得不妥當,您一意孤行我也隨著您做了,口口聲聲說萬無一失,可後來鬧出這些事,您何嚐為我考慮半點兒?”
說著說著,藍如璿眼淚終於是沒忍住,捂臉哭了起來,隻是還知道顧忌外頭有人,沒敢太大聲,嗚嗚咽咽的,看在林媽媽眼裏隻覺可憐。
自從三月三出了事,藍如璿的情緒就時好時壞,常常好好的說著話時突然就拉下了臉,眼神飄忽著不知又想起了什麽。而且最是受不得重話,張氏那邊稍微不注意,就會讓她激憤起來。這樣的藍如璿,是林媽媽從來不曾見過的。
林媽媽趕緊按住了要出聲的張氏,那邊又安慰藍如璿:“姑娘別傷心了,太太何嚐不是為您著想才布下那樣的局,本是沒有半點差錯的,都是三姑娘那邊詭計多端,陰險狡詐出乎了咱們意料。您也別著急,總之這事老太太壓下了,府裏沒人能掀起風浪來,奴婢看西府那邊也不敢再拿這事作筏子,不然老太太肯定頭一個不甘休的。”
張氏就說:“我知道你麵皮薄,覺得這事丟了臉,可那天看見你在場的可沒幾個。如意跟那莽撞婆子打死也不會說出去,五丫頭有你祖母鎮著更不會了,剩下其他人又能怎樣,本就沒見著你,就連捕風捉影也不敢吧?再到昨兒的事,除了當場幾個人,其他人誰又知道底細,誰又敢打聽,前後算來根本與你無礙的,你好好當你的主子小姐,總跟我鬧什麽脾氣。還說我近來不穩重,你不也是火氣越發大了?”
藍如璿聞言,更是哭得珠淚橫流,隻覺心中一肚子委屈無處傾訴。這些日子以來,她最怕回想那日亭子隔間裏的窘迫,隻怕一想就再也沒有抬頭做人的勇氣。忍著,忍著,每日在人前維持著得體氣度,可除了她自己,誰又知道她忍得有多辛苦,連母親都不能理解她,隻知道一味訓斥。
聽到張氏毫無顧忌地提起她想都不敢想的那件事,委屈與羞憤就像春日破冰的水,一股腦傾瀉而出。“母親說得好輕鬆,豈不知當日還有外人在場麽?人言可畏您又不是不知道,否則怎會用此來算計三丫頭。如今別人沒算計到,陷落的卻是我,若是佟家那群仆婦有一個長舌的,我……”
“那又如何!”張氏十分煩惱,“說過多少次了,慢說佟家那邊還沒有閑言閑語傳出來,就算有,我也能給你輕而易舉平了,你亂擔心什麽。”
林媽媽也勸:“姑娘,太太當家這麽多年,府裏跟賓客親友走動都靠著太太呢,各家各戶的下人裏,自然有咱們能用上的。想傳出什麽話,想平息什麽話,都是有把握的,您就放寬了心別在意這個了。”
張氏道:“退一萬步講,你日後又不是長長久久住在青州這小地方的,自有飛黃騰達的時候,根本無需在意這些。金氏那樣的人都能飛上枝頭,你怕什麽。”
金氏是張氏總私下裏掛在嘴邊上的,不是旁人,正是當今聖上寵愛過的一位宮嬪。張氏早年在家未嫁時,父親和金氏之父是同窗,曾經有些來往。後來張氏嫁入侯府,金氏卻隻嫁了一個窮秀才,還很快因夫君的病亡而守了寡,多年來張氏提起這人總是十分感慨,說些“長得好才情好都是不管用的,要命好才行”之類的話。
然而就在五年前,南巡的皇帝微服在鄉野體察民情,不知怎地就撞上了金氏,竟也不顧她的守寡身份,返程回宮時就將人帶回去封了位份,頗多眷寵,連帶著金氏家人都沾了光,本是一個小小縣吏的金父幾番升遷,竟有了五品的官位,若非後來金氏病歿,想來還有再升的苗頭。
那之後,張氏再提起金氏就換了一種口吻。“年紀也不小了,狐媚的本事倒是大,廉恥也不顧,想來平日就是不清不楚的,否則一個寡婦怎會拋頭露麵的跑到外麵去,還被皇上撞上。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她爹當年在學裏是最笨的一個,真不知道怎麽當得起五品官,我父親兢兢業業許多年也才熬到從六品,眼看就要年老致仕,再也沒晉升的指望。”
藍如璿知道這是母親心結之一,隻要提起這個,任人再說什麽也都沒用了。再哭訴也是白聽母親排揎,她隻得坐在那裏默默流淚。
屋子裏一時靜下來,藍如璿不時抽泣的聲音讓張氏感到煩悶,本就困擾不已了,哪裏聽得人哭,就有些不耐的說:“別哭了,眼看著下一輪選秀時候也快到了,到時把你送進京裏,離了這個地方,什麽烏七八糟的事全都沒了。”
林媽媽湊趣調解:“是呢,咱們當今不同先皇,不在意這些虛名虛腦的,憑姑娘的人才必定中選當娘娘,到時可別忘了提攜老奴。”
藍如璿心情並未因這些寬解而平複,拭淚低泣道:“母親一心送我進宮,指望我光耀門楣,其他什麽也都不顧了。”
張氏皺眉:“你今天是怎麽了,一味跟我抬杠。往日說起這個,你不也心氣甚高,說唯有進宮才不辜負了自己麽。難道隻被三丫頭狡詐踩一回,就把自己全都看低?我可沒你這麽不爭氣的女兒。”
藍如璿默默吞淚,捏緊了帕子。
繡帕之上大朵大朵的白芍嬌嫩欲滴,淚水沾染其上,暈開一片又一片濡濕的水紋,將花瓣也潤瘦了。
張氏被女兒鬧得心煩,也不在枕上歪著了,徑直站起身來:“我去打發了外頭那幾個再說!”說著就朝外間走。
母親突然的行動驚了藍如璿,她一愣神,驀然想起什麽,一時顧不得自己的委屈,連忙叫住張氏:“您且慢。”
“什麽?”張氏停住腳步回首。
藍如璿忍了情緒,怕母親一時氣憤做錯事更加讓事情不好收拾,也不敢再鬧脾氣了,隻勸道:“您難道是要給她們顏色,或者囑咐她們給那邊添煩惱?”
張氏皺眉:“難道還要好言好語地將人恭敬帶過去?”
藍如璿蹙眉起身拽回了母親:“萬萬不可。眼下是什麽時候,祖母正睜著眼睛看著呢,咱們萬不能再做什麽出格的,否則祖母怪罪下來恐怕還更有罪受。”
張氏也不是笨的,這麽一說立時反應過來,抬手撫額。“看讓你氣的,我都糊塗了,眼下是絕對不能再做什麽的。”說著又實在不甘心,“隻是便宜了她!”
藍如璿見母親又將責任推到自己身上,說被自己氣著了,心裏不由又是一陣不平。袖口繁複光鮮的刺繡摩擦著皮膚,讓她陣陣不適。
然而卻是明白,此時不能任性與母親糾纏了,隻得耐著性子道:“不但不能做什麽,還得好好的跟那邊交接,該交待清楚的都交待清楚,不藏私,不刁難,讓她們把事情順利接過去。”
張氏不由心中憤怒翻騰,但也明白女兒所言非虛,皺眉立了一會,悻悻道:“也罷,就讓她們胡亂高興幾日!”
林媽媽軟言寬慰:“太太高明。這當口咱們不鬧,但交割清楚了以後,一切都是她們的,到時再出什麽事就與咱們無關了。”
張氏冷笑:“正是這個理。”
林媽媽道:“兩處正副管事一共六人,總有能用得到的。”想了一想又道,“梨雪居和幽玉院裏也還有些,雖不堪大用,盤算好了也能有點助力。”
主仆二人四目相接,彼此會意,眼中幽暗光芒閃過,俱都牽起嘴角。
藍如璿抿緊了唇,眼底淚痕猶在,一雙烏眸卻像凝了冰霜的冬湖,長睫微顫攪動滿池冰碎,俱是點點攝魄寒光。
……
中午時分天色仍然未見轉晴,隔著窗子朝外看,隻能看見院牆上方灰暗的天空。早已綠葉成蔭的幾株梨樹伸了枝條進來,墨翠色的葉子間點綴著幼小青果,想看梨花,要等明年了。
西梢間落落壘著幾大架子的藏書,在淺灰色光線中投下幽黯的影。如瑾穿著素碧色的短襦站在書架前,月白羅裙的裙角上蜿蜒青藤纏繞鋪開,似是架頂的折鶴桂蘭一路垂了過去。她伸出手,將指腹在書脊上輕輕滑過,詩詞經史,落落滿架,靜靜散著淡墨馨香。
這是陪伴了她前世大半生的東西。入宮後諸多不便,再也沒擁有過這麽多的書,鎮日寂寥時她隻想念它們,一直盼望著能在滿室書香中入眠。然而這一世,明明就在是身邊,她卻也沒有太多的心思和精神埋首書卷了。
而且,她也不願意再做一個癡人。
世間將讀傻了書的男子稱作呆子,卻不知女子被書移了心性,也是深受其害的。
方才午歇夢中,突然回到當年寂寞空曠的深宮,她捧卷在燈下細品前人詩賦,正看到興處,書頁卻突然變成了暗紅的血色,刺得她眼睛發疼,抬起頭時,滿屋子燭光的暖暈也成了紫血殷紅,鵝黃色寢帳驟然成了明黃,飛龍繡鳳,變成那個深秋清晨太監手中的聖旨……
從夢中驟然驚起,一身冷汗,忍不住就走到西梢間來對著滿屋子書卷發呆。
冥冥之中是有什麽在暗示她麽?時時提醒她不要重蹈前世覆轍。
如瑾搖搖頭,嘴角泛起苦笑。她必不會的,再也不會離開人間煙火去書裏找清淨了。
“姑娘,有佟太守家的媽媽來訪。”
門外侍婢輕聲通報,將如瑾從混亂的思緒中喚醒。
佟家人?這個時候?
佟太守家和藍府走動得還算親厚,青州城就這麽大點的地方,這麽幾家官宦,彼此間素有來往。除了太太們之間的走動,佟家二小姐秋水願意親近如瑾,時常會送些東西,寫個信,或者直接邀人過去做客。因此她家來人找如瑾倒也是平常事,隻是……
三月三之事過去未久,這時候來不是顯得冒失麽?
如瑾叫丫鬟請人進來,舉步出了梢間,在廳堂椅上坐了。
來的是兩個滿臉帶笑的婆子,如瑾依稀記得,似乎是佟太太身邊比較得臉的人,往常在宴席上見過。如瑾微笑著請她們坐,又叫婢女奉茶。
兩個婆子笑著謝過,卻守禮不坐,站著回話:“當不得姑娘賜坐賜茶,奴婢們傳個信就走。我家二小姐近日畫了一幅荷花圖,想請您過去品評閑談,差奴婢們來討姑娘的示下,問您有沒有空閑?”
如瑾微訝:“隻這件事麽?”這兩人不是佟秋水跟前的,往日她有事派的都是自己身邊的仆婦,用佟太太的人既沒道理,也沒這禮數。
婆子恭敬笑道:“原是我家太太記掛著府上老太君的身體,春宴那日老太太身體不適,這麽些日子過去,雖然聽說好了,但我家太太總歸不放心,派奴婢們來給老太太請安問好,並帶些滋補藥材來。正好二小姐也想找姑娘,就囑奴婢們順路傳話。”
如瑾略一思索,明白過來。佟太太想是已經知道了那日園中四方亭之事,卻又不好明裏表示什麽,隻等隔了些日子風聲過去,再派人來做些交待。而佟秋水,想必是擔心她境況,邀她一聚。
“所以你們先去過南山居了?”
婆子笑回:“正是,給老太太問過安了,我家太太的話也都帶到,老太太看起來精神氣色不錯,奴婢們正要回去說給太太安心。二小姐邀請姑娘的事奴婢們也跟老太太提了,老太太願意讓姑娘們多走動親近。”
如瑾了然。看來佟太太是跟老太太保證過什麽了,此等尷尬事不必言明,老太太允許她過去做客也是向佟太太表明了態度,兩家一如往常走動即可。
於是如瑾笑著說道:“勞煩兩位媽媽跑這一趟,我這裏有新得的漢陽雲霧茶,請帶回去給太太小姐們嚐嚐,待我問過祖母母親哪天便宜,就派人給二小姐回話。”
婆子笑道:“多謝姑娘饋贈,那麽奴婢們這就回去了,我家二小姐說,姑娘哪日去都可以,隻提前派人知會一聲即可,她好提早備下茶點待客。”
“我知道了,替我多謝你家二小姐。”
青蘋包了茶葉出來,親送兩個婆子出門,回來時帶了幽玉院的小丫頭。“姑娘,二太太帶著針線和植造的管事媽媽們來了,正在太太那邊。”
如瑾站起來:“我們去看看。”
……
幽玉院裏玉竹生涼,一進去就是滿眼的綠,仰頭青葉,低頭芭蕉,整個院落翠色欲滴,薄陰天氣裏也是色澤明潤。朱漆雕廊下幾個婆子垂手而立,見如瑾來了,為首兩個迎上來笑著行禮:“三姑娘來啦。”其中一個還說,“多日不見姑娘,您氣色好越發好了,這身衣服配色也好,恰好襯出您的容光。”
如瑾淡淡笑看她一眼,“若是我沒記錯,這位是針線房的管事安媽媽?”
安婆子聞言立刻眉開眼笑:“當不得姑娘這麽叫,奴婢正是伺候主子們針線的,日常不常在主子們跟前,難得姑娘記得奴婢。”
一旁植造房的管事瞅了安婆子一眼,似是覺得她太過諂媚,截住話頭向如瑾道:“奴婢是植造房郭氏,帶著兩位副管事來聽大太太調遣,二太太正跟大太太交接呢。”
如瑾“嗯”了一聲朝屋裏走,隨口問道:“你是新上來的管事?”
郭婆子麵色一僵,忐忑道:“奴婢原是副管事,專司花木的,近日才提上來。”
她提上來的直接原因,是原來的植造房正管事因如瑾落水受責,貶去田莊做苦力了。植造房司管府內各處房舍修葺與花木管護,當時一同遭貶的還有司修葺的副管事,因她是花木方麵的,是以未曾被責,當其他兩人的事也讓她心中非常不安,現下如瑾見麵第一句話就是問這個,她生怕如瑾遷怒,那以後日子就不好過了。
不料如瑾笑道:“你差事做得不錯,園子裏今春的花花草草都十分喜人,我們見春光明媚心中愜意,都是你的功勞。”
郭婆子大大鬆了一口氣,被誇獎了又覺臉上有光,原本討好式的笑意就成了真正的開心。
說話間走到屋門口,秦氏正與張氏對坐喝茶,見如瑾到了,叫她近前來。“你嬸娘剛剛帶了管事們來見我,正將兩處大小事務說給我聽,你也來聽聽,我身子不好時還指望你幫襯。”
如瑾笑著與張氏見禮,在下首月牙圈椅上坐了。那邊張氏臉上倒是如常神色,沒有了晨起的驚愕和急切,仿佛又是以往那位穩重溫和的掌家二太太了。朝如瑾略微點點頭,繼續說交接之事。
“……針線房裏一年四季,每季各處新衣都有定例,遇見節慶生日另有規製,這些都是常年留下來的規矩,嫂子想必也都知道,不用我一一細說,隻是做些什麽樣式,用些什麽顏色,到時嫂子打發人去各處問清楚了即可,隻要不出格,但可盡著大家喜好行事……”
如瑾靜靜聽著,輕撫腕上碧玉珠連接而成的瑩潤手釧,目光在張氏身上打個旋。“嬸娘真是體貼細致。”
張氏嘴角泛起溫和的笑:“嫂子往常不管家,我未免要多說一些交待妥當了方可,隻別嫌我囉嗦。”
“如何會嫌您囉嗦,巴不得嬸娘事無巨細都教給母親和我聽。”如瑾笑容得體,“隻是……”
才說到這裏,小丫鬟站在門口稟報:“南山居吉祥姑娘來了,給太太送安神香。”
如瑾眼波一動,這個時候來,恐怕送安神香隻是個由頭罷了,看兩邊怎麽交接才是真的。秦氏已道:“快讓她進來。”
吉祥笑盈盈進門,朝秦氏張氏如瑾三人各行了禮,起身笑道:“老太太讓奴婢們整理櫃子,翻出一些舊日的安神香來,也忘記是什麽時候得的了,但都是極好的品色。老太太怕久置放潮了不好,吩咐奴婢各處送一些。原來二太太也在這裏,那麽奴婢可以偷懶不過去跑腿了,請您自己帶回去罷。”
張氏笑道:“讓底下小丫頭跑腿就好了,何必你還親自跑一趟。”
吉祥隻當聽不出她話裏的試探和不滿,笑言:“奴婢也是閑著沒事出來散散腿腳,誰想大約是平日不怎麽走動的緣故,這才走了半個園子就有些腳酸,怪不爭氣的,自己想來也好笑。”
張氏眼波溫柔隱了眸底幽冷,笑得更加和藹:“你也算是半個主子了,日裏養尊處優,哪裏走得慣路。”
吉祥忙擺手搖頭:“二太太可別開奴婢玩笑,您說著玩,奴婢可當不起。”
如瑾笑著指了指一邊的墩圓小錦杌:“既然腳酸就坐下來歇一會,總之不用跑東府了,省下工夫歇好了再回去複命不遲。”
吉祥欠身謝過,看秦氏也點頭,就側身坐在了杌上,笑問:“兩位太太和三姑娘正在說什麽家常呢?”
在座三人都明白她的來意,見問到此處,張氏垂了眼睛不語,如瑾叫了小丫頭上茶,狀似無意隨口答道:“在聽嬸娘說針線房的瑣事,長了許多見識,我正感慨嬸娘細致體貼。隻是……”話鋒一轉,幾人都是看過來。
如瑾拿起茶盅抿了一口,笑看了張氏,“隻是侄女正要請教,針線房平日裏進出布匹,還有人工物料的花費等等,該是頗為繁雜瑣碎,恐怕光靠腦子是記不過來的,是不是還應有賬冊記錄?”
張氏笑容微滯,吉祥接口笑道:“三姑娘平日琴棋書畫神仙似的一個人兒,原來也知道這些。針線房是有自己的賬冊不假,不但針線房,其他各處隻要有流水出入,都是有賬可循的。”
如瑾便緊接問道:“如今嬸娘帶了管事媽媽們過來,我看那幾人手裏卻是沒拿賬本冊子之類,那麽,賬冊今日暫時不交接是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