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簾委地,風動檀香,寒冬的冷氣從大敞殿門處湧湧透進,將本就不溫暖的堂宇變得更加寒涼。舒殢殩獍老尼妙恒慈目低垂,聽著康保厲聲,先低低說了一句“夜半佛前莫喧嘩”,繼而才朝聲響處看去,卻不做解釋。
那厚重的幔帳卻自己由內而開,烏發黃衫,裏頭緩步走出一個明眸豔華的女子來,到了禦前款款福身,說一句“皇上萬安”。
正是自春恩殿侍寢被趕出便多日未曾露麵的蕭寶林。
佛前夜半,美人啟簾而出,原本是肅穆之中難掩旖旎的風韻畫麵,可皇帝上上下下打量著多日未見的舊人,看著她素麵朝天衣衫單薄,連頭發也隻是鬆鬆披散的簡素樣子,不但未被這份脫俗的豔光觸動,眼裏寒霜反而更重了幾分。
並未叫起,隻冷冷問:“你在這裏做什麽?”
蕭寶林屈膝躬身,答曰:“佛前祈福。”
“祈福?最近宮裏祈福的人越發多了。”
“深宮內院,向佛的人多一些,也能為皇上分憂。”
“既是祈福,這副模樣作甚?披發單衣,不怕衝撞了佛祖?”
皇帝的語氣中譏諷愈甚,更兼著隱隱雷霆,眼睛朝著蕭寶林走出的簾後冷冷瞥著。蕭寶林這副樣子,非常像是匆匆起身穿戴起來的,怎讓人不生疑。可巧,那簾後便隱有悉悉索索的聲音透出,將人的疑心又加重幾分。
蕭寶林麵色不改,依舊恭順答說:“妙恒法師修苦禪,日食一羹,麻衣草履,便是寒冬臘月亦隻著單衣,臣妾不敢與法師相比,唯有洗去鉛華脫下綾羅,素麵侍佛,以仰視法師一二。”
皇帝眉頭微低:“幾日不見,你說話倒是變得文縐縐了,讓朕吃驚。”
“近朱者赤,臣妾最近閑來無事,交往的都是讀書誦經人,或許受了影響。”
“你交往的是誰?”
“弘度殿幾位師傅,湮華宮一位太妃。”
皇帝聽得湮華宮三字,想著康保方才的稟報,眼神一冷,“你去過湮華宮?”
“偶然遊蕩過去的,一時好奇過去看看,結識了一位太妃。”
“湮華宮人多,隻結識了一位太妃,沒有旁人麽?”
“旁人?”蕭寶林愕然望向皇帝,想了想,“還認識了那裏灑掃服侍的幾個宮人,跟一些神誌不大清醒的罪婦,沒有能談得來的。”
“就這些?”
蕭寶林滿臉疑惑,煙波媚眼好奇地打量皇帝臉色,一副不解之狀。
燭影搖紅,夜風拂度,卸去釵環的素麵女子一改往日濃妝豔抹,於蓮座佛前斜斜一瞥,媚色盡在不言中,連盛怒之中的皇帝也不由看得心神微恍。
可簾後又是一陣細碎聲響,又使皇帝略微變柔的目光陡然淩厲,咄咄射向蕭寶林:“既是祈福,躲在偏廳作甚,隻你一個人,還是,另有同伴?”
最後幾個字寒意透骨,康保聽得一個激靈,立刻揮了揮手,隻留近身兩個服侍的,將其餘人都遣出了殿外,還順帶關了門。
蕭寶林麵對皇帝的質問,張了張嘴,未立時答言,明媚的容顏閃過一絲異色。皇帝瞅著她冷冷一笑,又盯住一旁靜默不語的幾位女尼。
妙恒等人倒是如常模樣,麵目柔和,宛如泥塑佛陀。
康保覷著皇帝臉色,知道有些話不能主子親自問出口,該由身邊人代勞了。便也冷了臉,朝著幔帳後頭揚聲:“何人在那裏鬼鬼祟祟,禦前弄鬼,不想要命了麽?”一麵示意兩個跟班上前。特意留下了兩個身上帶功夫的,便是為了不時之需。
這次,簾後悉索聲驟停,殿內出現了短暫而滯重的寧靜。皇帝青麵冷眼,蕭寶林略有慌張,女尼們波瀾不驚,大家俱都靜靜站著,唯有兩個會拳腳的內侍朝著簾幕小心翼翼移動。
不過,未及兩個內侍上前,裏頭便傳出一個柔和卻透著虛弱的女聲。
“臣妾自知己過,不敢再腆顏麵君,失禮了,望皇上恕罪。”
非常熟悉的聲音,皇帝眸光微動,轉目康保。康保愣住,亦是非常意外,看了看重簾,再看蕭寶林,忙擋開了兩個內侍親自躬身上前,將那綾錦簾帷拉起半幅。
裏頭便露出跪於蒲團之上的素衣宮妃來,身形單薄,亦和蕭寶林一樣散發披肩,低眉垂首。再往裏看,除了佛龕供桌,廳內再無別物。
皇帝眼中厲色稍緩,略略沉吟,朝康保掃了一眼。
康寶會意,這裏將簾帷掛在銅鉤上,轉身退出了殿外。皇帝便瞅著偏廳內伏跪的宮妃眯眼:“媛貴嬪,你也在此祈福?不是病了麽。”
那宮妃不是別人,正是在永安王出事之後便更加深居簡出、閉門抱病的媛貴嬪。見問,她便低聲回答:“臣妾生病源於近日夢魘重重,來佛前拜一拜,情況好多了。”
“夢魘。”皇帝淡淡重複這兩個字,神色不明,目光在兩個妃妾身上轉了一轉,叫她們起身。蕭寶林和媛貴嬪謝恩,一個直身,一個站起,雙雙上前站到了皇帝眼皮底下,皆是恭順清淡的神色。
皇帝再不言語,抬頭看向殿中大佛。丈餘金身籠在嫋嫋香煙之中,慈眉善目,寶相莊嚴,於靜夜之中看來,更有神秘莫測之感。佛前直視是為不敬,可皇帝目不轉睛,隻管那麽看著,隔著升騰的香霧盯住佛像半垂的眸。
殿裏靜悄悄的,女尼和宮妃們誰都不說話,沉默陪在皇帝身旁。而那兩個留守的內侍也在殿中左右轉了一圈之後,輕手輕腳侍立在側。
於是外頭的聲響就清晰了一些,有人來來回回的走動,有開門關門的聲音,有隱約的嗬斥問話,還有女子驚怕的低泣。過了一會,一切聲響俱都停了,康保躬身進了大殿,在皇帝耳邊細聲稟報。
皇帝麵無表情靜靜聽完,眸中閃過意味不明的厲芒,淡漠地說:“還查什麽,直接杖斃。”
康保遲疑:“……奴才想著,她一個低賤奴婢若無人指使,未必敢……”
“杖斃。”
康保不敢再說,應聲而出。一隻腳剛踏出門外,又聽得皇帝補充說:“別在這裏,拖出去。”
“奴才省得。”
老尼妙恒便雙手合什念一句彌陀佛:“貧尼不知發生何事,不過皇上肯將血光擋在弘度殿之外,貧尼等不勝感激。”
皇帝淡淡擺手,轉向蕭寶林,閑聊起來。“你們來多久了?”
“臣妾是日落時分來的,來時,已經看見媛貴嬪娘娘在這裏了。”
“都做了些什麽?”
“聽法師誦經,佛前祝禱而已。”
“隻有你們兩個?”
“說來也巧,臣妾竟和媛娘娘想到一處去了,既是模仿法師苦修,身邊服侍就未帶一人,這才顯得虔誠。”
皇帝上下打量她不施粉黛素衣素裙的樣子,“這模樣倒是清爽許多。”
“多謝皇上誇讚。”蕭寶林學著妙恒的樣子合掌躬身,纖腰楚楚,自有風流。
皇帝看了她一會,轉而跟妙恒告辭,帶著烏泱泱的人一徑而去。幾人送至院門,回來進了內殿,殿門一關,蕭寶林就朝妙恒和媛貴嬪跪了下去。剛要開口說話,媛貴嬪伸指做了一個噤聲手勢,指指窗外,擺了擺手。
蕭寶林眼中驚疑,媛貴嬪一笑,朝妙恒兩個弟子說:“師傅繼續功課便是,我們也接著拜佛。”
弘度殿這邊修的是苦禪一途,夜半三更不睡參悟念經是常事,於是那兩個女尼便落座蒲團,持著木魚敲擊,閉目念起經來。殿中回蕩著木魚聲和誦經聲,媛貴嬪這才近前扶起蕭寶林,低聲道:“皇上多疑,未必不會派人去而複返,防患未然而已。”
蕭寶林誠懇道謝:“多謝娘娘提點。”又朝妙恒行禮,“二位大恩不敢言謝,蕭綾都記在心裏頭了。”
妙恒含笑,“我佛慈悲,舉手之勞不足掛懷。惟願世間汙垢皆能滌蕩幹淨,處處太平。”
媛貴嬪從袖中拿出簪子,簡單將披散的頭發挽好,柔和笑了笑:“你與本宮無冤無仇,既然恰巧遇見你為難,順便幫一幫,隻當本宮日行一善。”
“娘娘的‘順便’對嬪妾助力不小,今日若無娘娘在此,皇上也未必這樣快解除疑心。”
媛貴嬪舉袖打了一個嗬欠,略微露出疲憊,笑道:“你別高興太早,皇上暫除疑心而已,以後你還要小心。”朝佛像的蓮花座努了努嘴,“譬如那位,最好先藏上個把月別出來,等皇上徹底忘了此事再說。”
“這……”
“你當湮華宮那邊就沒人去查了麽?平白少了一個侍衛,這邊又有人告發你,他若突然歸位,莫說他自己生死難料,就是他消失這段時候,你該怎麽解釋才能撇清自己?暫時的清白不等於永遠清白,若皇上疑心再起,到時你難以自清不說,可別將為你掩護的本宮也拖進去。”
蕭寶林蹙眉:“可他怎能在這裏長留?”
妙恒合掌:“若信得過貧尼,貧尼等人倒是能照顧他衣食無憂。暗格之中寬敞通風,住上多久都不是問題。”
“法師……”蕭寶林動容,“您如此幫忙……”
媛貴嬪笑:“法師幫你也是幫自己。弘度殿若成了捉奸之地,這裏的人一個也不要活了。與其感激涕零,不如省了力氣想想接下來該怎麽做。”
“接下來……自然是有仇報仇,早日複寵。”
“你倒明白。不複寵,什麽都是空談。”
“隻是,湮華宮走失一個侍衛……”蕭寶林仍然懸心。
媛貴嬪就說:“你擔心什麽。布置了這局的人一無所獲,才要急著擺平揭過呢,湮華宮少了人,她比你更著急給皇上一個解釋。”
蕭寶林頓悟,繼而遲疑,“娘娘這樣說,莫非已經知道了幕後之人?”
“你在這宮裏得罪誰最多,最惹誰厭煩,誰又有力量隔了大半內宮將個昏迷的侍衛送到弘度殿來,自己想想,不明白麽。”
蕭寶林微微變色。
媛貴嬪輕笑:“你不用盯著我瞧。她的確向來待我不薄,不過,麵上的,往往是假象罷了。”
兩人在這裏說話,妙恒已經退到一邊,和弟子們一起持珠念佛去了。媛貴嬪看看她坐得筆直的背影,若有所思。
此時的鳳音宮裏,皇後正親自服侍姍姍來遲的皇帝洗足,保養得宜的雙手持著雪白巾帕,一下一下沾著香湯,在皇帝腳上腿上輕輕擦著。
皇帝端坐床邊,看著皇後卸去簪環殷勤服侍的家常模樣,並沒有動容之色,隻是神色淡淡的,似乎在思索什麽。
皇後偶然抬頭看見他這個樣子,便柔聲笑著說:“皇上還在操心國事嗎?晚上就歇一歇吧,不要總是費神,好好睡一覺養好了精神,明日再想不遲。”
“朕想的不是國事,隻是一些小事。”
“是何小事?”皇後柔順地說,“如果不涉及政務,您不妨和臣妾說一說,看臣妾能否為您分憂。”
“嗯,倒是正想與你說。”皇帝從浴足桶中抬了腳,皇後忙招呼宮女將桶端走,親手拿了幹淨的巾帕給皇帝擦幹水跡,伺候著穿了睡襪。
皇帝就盤膝坐在了床上,說道:“來時路上,一個瘋癲宮女冒出來引著朕去弘度殿,說是裏頭藏汙納垢不成體統。”
皇後在那邊盥手,聽了,就笑:“這可是瘋了,立時就該拿了那奴才關起來。是哪裏的宮女呢,臣妾這就叫人去處置。”
皇帝看著她慢悠悠洗手、擦幹、摸香脂,動作一絲不亂,優雅沉穩,就說:“朕已經處置了。”
皇後收拾停當走過來,坐在床沿動手鋪被,“這是臣妾的錯,沒有管好宮人,讓皇上費神了。”並沒有詢問是怎麽處置的。
皇帝道:“宮裏的確是該好好管一管,今晚這宮女就說了許多不著邊際的話,平白惹人不快。”
皇後也沒問宮女說了什麽,隻停了動作歉疚看向皇帝,誠懇道:“都是臣妾做事不力,明日一早臣妾就好好約束妃嬪宮人們,以後再不讓這等閑人閑事擾了皇上。您就別為這些瑣事費神了,時候不早,安歇了吧?”
煙綠色繡被橫臥並蒂蓮,是皇後自己的手藝,她請皇帝躺下同眠。宮女們已經退下,殿裏隻剩了床頭一盞紅紗小燈,這是為數不多的夫妻同寢的日子。
皇帝卻沒躺下,而是從皇後衣襟上拈起一根掉落的頭發,半黑半白,“皇後也生華發了啊。”他捏著落發歎息。
皇後愣了一下,有些不自在,不過,很快溫柔地笑了:“臣妾已經和皇上共度二十餘載春秋了,回頭想想,早年時節風雨波折,真是頗多感慨之處。如今雖生華發,每每攬鏡,常忍不住追憶往昔韶華,不過,想著能和皇上白頭偕老,倒也釋然了。還有什麽能比站在您身邊,和您在一起更重要呢?”
皇帝將手中落發拈到床邊扔了,微微點頭,“皇後所言,甚慰朕心。”
“都是臣妾肺腑之言。”皇後再次邀請皇帝安寢。
皇帝躺了,閉了眼睛。皇後臉色略鬆,回身將床頭小燈又加了一層罩,留了一點微光,輕手輕腳在皇帝身邊躺了,試探著,將頭擱在皇帝的枕上。皇帝沒動,她受到鼓舞,又握了皇帝的手。
躺了一會,呼吸漸緩似乎已經睡著的皇帝卻突然開口,“皇後操勞多年,也該歇一歇了,讓靜妃幫著你料理後宮吧。”
皇後呼吸一滯,頓了好久才接言,“……皇上體恤,臣妾感激不盡。”
皇帝又說:“上回朕讓老七府裏許進不許出,你卻下旨調了六娘進宮,還有七娘中毒的事,讓他們自己料理罷,兒孫自有兒孫福,咱們不要插手太過。”
幽暗光線裏皇後臉色大變,暗暗吞了一次口水滋潤喉嚨,才讓聲音沒有走板,“臣妾知錯。”
皇帝便漸漸睡著了,皇後卻心中亂跳,睜著眼睛直到殿外來了叫起的宮人。皇帝醒來,洗漱穿戴,稍稍吃了點東西就去上朝,皇後謹慎伺候禦駕出宮門,回得殿來,立時叫了心腹來問。
“昨晚那邊到底怎麽回事?”
“……什、什麽事也沒有。皇上去了一趟弘度殿,出來隻杖斃了那個宮女。”
“然後呢?”
“然後就來咱們這裏了。”
“蠢貨!本宮問的是後續。”一夜未眠的皇後臉色極為難看,眼中滿是血絲,唇角也起了泡,“蕭寶林呢?”
“一直在弘度殿裏,剛和媛貴嬪一起出來不久。”
“媛貴嬪……又是她?”
皇後咬牙默坐良久,早飯也未曾吃,直到外頭陸續來了請安的嬪妃,才勉強讓宮女伺候著收拾了一番,施了一層脂粉出去見人。
……
宮廷之內暗流微湧,長平王府裏頭倒是極為清淨。禦醫按例來看,最後這次說長平王病體痊愈了,長平王便去宮裏請了安,回來在家讀書,閑時溜溜馬,打打拳,偶爾帶著如瑾和祝氏那些人上街逛逛。自然,跟他同車的隻有如瑾,祝氏一眾都是後頭跟著障眼的。
後來收了莊子上交來的年貨,還有兩個鋪子裏的盈利,長平王將之全都交給了如瑾打理,如瑾就讓人入庫,登在內宅的賬上。因是王府裏有正經女眷之後的第一個春節,需要好好過一過,如瑾這陣子就指派人辦年貨打掃屋院,準備過年所需的各種東西,頗為忙碌。
舜華院那邊的雲芍就往前湊,到四處走動的時候多了,遇見什麽事都主動上前幫手。
----
那厚重的幔帳卻自己由內而開,烏發黃衫,裏頭緩步走出一個明眸豔華的女子來,到了禦前款款福身,說一句“皇上萬安”。
正是自春恩殿侍寢被趕出便多日未曾露麵的蕭寶林。
佛前夜半,美人啟簾而出,原本是肅穆之中難掩旖旎的風韻畫麵,可皇帝上上下下打量著多日未見的舊人,看著她素麵朝天衣衫單薄,連頭發也隻是鬆鬆披散的簡素樣子,不但未被這份脫俗的豔光觸動,眼裏寒霜反而更重了幾分。
並未叫起,隻冷冷問:“你在這裏做什麽?”
蕭寶林屈膝躬身,答曰:“佛前祈福。”
“祈福?最近宮裏祈福的人越發多了。”
“深宮內院,向佛的人多一些,也能為皇上分憂。”
“既是祈福,這副模樣作甚?披發單衣,不怕衝撞了佛祖?”
皇帝的語氣中譏諷愈甚,更兼著隱隱雷霆,眼睛朝著蕭寶林走出的簾後冷冷瞥著。蕭寶林這副樣子,非常像是匆匆起身穿戴起來的,怎讓人不生疑。可巧,那簾後便隱有悉悉索索的聲音透出,將人的疑心又加重幾分。
蕭寶林麵色不改,依舊恭順答說:“妙恒法師修苦禪,日食一羹,麻衣草履,便是寒冬臘月亦隻著單衣,臣妾不敢與法師相比,唯有洗去鉛華脫下綾羅,素麵侍佛,以仰視法師一二。”
皇帝眉頭微低:“幾日不見,你說話倒是變得文縐縐了,讓朕吃驚。”
“近朱者赤,臣妾最近閑來無事,交往的都是讀書誦經人,或許受了影響。”
“你交往的是誰?”
“弘度殿幾位師傅,湮華宮一位太妃。”
皇帝聽得湮華宮三字,想著康保方才的稟報,眼神一冷,“你去過湮華宮?”
“偶然遊蕩過去的,一時好奇過去看看,結識了一位太妃。”
“湮華宮人多,隻結識了一位太妃,沒有旁人麽?”
“旁人?”蕭寶林愕然望向皇帝,想了想,“還認識了那裏灑掃服侍的幾個宮人,跟一些神誌不大清醒的罪婦,沒有能談得來的。”
“就這些?”
蕭寶林滿臉疑惑,煙波媚眼好奇地打量皇帝臉色,一副不解之狀。
燭影搖紅,夜風拂度,卸去釵環的素麵女子一改往日濃妝豔抹,於蓮座佛前斜斜一瞥,媚色盡在不言中,連盛怒之中的皇帝也不由看得心神微恍。
可簾後又是一陣細碎聲響,又使皇帝略微變柔的目光陡然淩厲,咄咄射向蕭寶林:“既是祈福,躲在偏廳作甚,隻你一個人,還是,另有同伴?”
最後幾個字寒意透骨,康保聽得一個激靈,立刻揮了揮手,隻留近身兩個服侍的,將其餘人都遣出了殿外,還順帶關了門。
蕭寶林麵對皇帝的質問,張了張嘴,未立時答言,明媚的容顏閃過一絲異色。皇帝瞅著她冷冷一笑,又盯住一旁靜默不語的幾位女尼。
妙恒等人倒是如常模樣,麵目柔和,宛如泥塑佛陀。
康保覷著皇帝臉色,知道有些話不能主子親自問出口,該由身邊人代勞了。便也冷了臉,朝著幔帳後頭揚聲:“何人在那裏鬼鬼祟祟,禦前弄鬼,不想要命了麽?”一麵示意兩個跟班上前。特意留下了兩個身上帶功夫的,便是為了不時之需。
這次,簾後悉索聲驟停,殿內出現了短暫而滯重的寧靜。皇帝青麵冷眼,蕭寶林略有慌張,女尼們波瀾不驚,大家俱都靜靜站著,唯有兩個會拳腳的內侍朝著簾幕小心翼翼移動。
不過,未及兩個內侍上前,裏頭便傳出一個柔和卻透著虛弱的女聲。
“臣妾自知己過,不敢再腆顏麵君,失禮了,望皇上恕罪。”
非常熟悉的聲音,皇帝眸光微動,轉目康保。康保愣住,亦是非常意外,看了看重簾,再看蕭寶林,忙擋開了兩個內侍親自躬身上前,將那綾錦簾帷拉起半幅。
裏頭便露出跪於蒲團之上的素衣宮妃來,身形單薄,亦和蕭寶林一樣散發披肩,低眉垂首。再往裏看,除了佛龕供桌,廳內再無別物。
皇帝眼中厲色稍緩,略略沉吟,朝康保掃了一眼。
康寶會意,這裏將簾帷掛在銅鉤上,轉身退出了殿外。皇帝便瞅著偏廳內伏跪的宮妃眯眼:“媛貴嬪,你也在此祈福?不是病了麽。”
那宮妃不是別人,正是在永安王出事之後便更加深居簡出、閉門抱病的媛貴嬪。見問,她便低聲回答:“臣妾生病源於近日夢魘重重,來佛前拜一拜,情況好多了。”
“夢魘。”皇帝淡淡重複這兩個字,神色不明,目光在兩個妃妾身上轉了一轉,叫她們起身。蕭寶林和媛貴嬪謝恩,一個直身,一個站起,雙雙上前站到了皇帝眼皮底下,皆是恭順清淡的神色。
皇帝再不言語,抬頭看向殿中大佛。丈餘金身籠在嫋嫋香煙之中,慈眉善目,寶相莊嚴,於靜夜之中看來,更有神秘莫測之感。佛前直視是為不敬,可皇帝目不轉睛,隻管那麽看著,隔著升騰的香霧盯住佛像半垂的眸。
殿裏靜悄悄的,女尼和宮妃們誰都不說話,沉默陪在皇帝身旁。而那兩個留守的內侍也在殿中左右轉了一圈之後,輕手輕腳侍立在側。
於是外頭的聲響就清晰了一些,有人來來回回的走動,有開門關門的聲音,有隱約的嗬斥問話,還有女子驚怕的低泣。過了一會,一切聲響俱都停了,康保躬身進了大殿,在皇帝耳邊細聲稟報。
皇帝麵無表情靜靜聽完,眸中閃過意味不明的厲芒,淡漠地說:“還查什麽,直接杖斃。”
康保遲疑:“……奴才想著,她一個低賤奴婢若無人指使,未必敢……”
“杖斃。”
康保不敢再說,應聲而出。一隻腳剛踏出門外,又聽得皇帝補充說:“別在這裏,拖出去。”
“奴才省得。”
老尼妙恒便雙手合什念一句彌陀佛:“貧尼不知發生何事,不過皇上肯將血光擋在弘度殿之外,貧尼等不勝感激。”
皇帝淡淡擺手,轉向蕭寶林,閑聊起來。“你們來多久了?”
“臣妾是日落時分來的,來時,已經看見媛貴嬪娘娘在這裏了。”
“都做了些什麽?”
“聽法師誦經,佛前祝禱而已。”
“隻有你們兩個?”
“說來也巧,臣妾竟和媛娘娘想到一處去了,既是模仿法師苦修,身邊服侍就未帶一人,這才顯得虔誠。”
皇帝上下打量她不施粉黛素衣素裙的樣子,“這模樣倒是清爽許多。”
“多謝皇上誇讚。”蕭寶林學著妙恒的樣子合掌躬身,纖腰楚楚,自有風流。
皇帝看了她一會,轉而跟妙恒告辭,帶著烏泱泱的人一徑而去。幾人送至院門,回來進了內殿,殿門一關,蕭寶林就朝妙恒和媛貴嬪跪了下去。剛要開口說話,媛貴嬪伸指做了一個噤聲手勢,指指窗外,擺了擺手。
蕭寶林眼中驚疑,媛貴嬪一笑,朝妙恒兩個弟子說:“師傅繼續功課便是,我們也接著拜佛。”
弘度殿這邊修的是苦禪一途,夜半三更不睡參悟念經是常事,於是那兩個女尼便落座蒲團,持著木魚敲擊,閉目念起經來。殿中回蕩著木魚聲和誦經聲,媛貴嬪這才近前扶起蕭寶林,低聲道:“皇上多疑,未必不會派人去而複返,防患未然而已。”
蕭寶林誠懇道謝:“多謝娘娘提點。”又朝妙恒行禮,“二位大恩不敢言謝,蕭綾都記在心裏頭了。”
妙恒含笑,“我佛慈悲,舉手之勞不足掛懷。惟願世間汙垢皆能滌蕩幹淨,處處太平。”
媛貴嬪從袖中拿出簪子,簡單將披散的頭發挽好,柔和笑了笑:“你與本宮無冤無仇,既然恰巧遇見你為難,順便幫一幫,隻當本宮日行一善。”
“娘娘的‘順便’對嬪妾助力不小,今日若無娘娘在此,皇上也未必這樣快解除疑心。”
媛貴嬪舉袖打了一個嗬欠,略微露出疲憊,笑道:“你別高興太早,皇上暫除疑心而已,以後你還要小心。”朝佛像的蓮花座努了努嘴,“譬如那位,最好先藏上個把月別出來,等皇上徹底忘了此事再說。”
“這……”
“你當湮華宮那邊就沒人去查了麽?平白少了一個侍衛,這邊又有人告發你,他若突然歸位,莫說他自己生死難料,就是他消失這段時候,你該怎麽解釋才能撇清自己?暫時的清白不等於永遠清白,若皇上疑心再起,到時你難以自清不說,可別將為你掩護的本宮也拖進去。”
蕭寶林蹙眉:“可他怎能在這裏長留?”
妙恒合掌:“若信得過貧尼,貧尼等人倒是能照顧他衣食無憂。暗格之中寬敞通風,住上多久都不是問題。”
“法師……”蕭寶林動容,“您如此幫忙……”
媛貴嬪笑:“法師幫你也是幫自己。弘度殿若成了捉奸之地,這裏的人一個也不要活了。與其感激涕零,不如省了力氣想想接下來該怎麽做。”
“接下來……自然是有仇報仇,早日複寵。”
“你倒明白。不複寵,什麽都是空談。”
“隻是,湮華宮走失一個侍衛……”蕭寶林仍然懸心。
媛貴嬪就說:“你擔心什麽。布置了這局的人一無所獲,才要急著擺平揭過呢,湮華宮少了人,她比你更著急給皇上一個解釋。”
蕭寶林頓悟,繼而遲疑,“娘娘這樣說,莫非已經知道了幕後之人?”
“你在這宮裏得罪誰最多,最惹誰厭煩,誰又有力量隔了大半內宮將個昏迷的侍衛送到弘度殿來,自己想想,不明白麽。”
蕭寶林微微變色。
媛貴嬪輕笑:“你不用盯著我瞧。她的確向來待我不薄,不過,麵上的,往往是假象罷了。”
兩人在這裏說話,妙恒已經退到一邊,和弟子們一起持珠念佛去了。媛貴嬪看看她坐得筆直的背影,若有所思。
此時的鳳音宮裏,皇後正親自服侍姍姍來遲的皇帝洗足,保養得宜的雙手持著雪白巾帕,一下一下沾著香湯,在皇帝腳上腿上輕輕擦著。
皇帝端坐床邊,看著皇後卸去簪環殷勤服侍的家常模樣,並沒有動容之色,隻是神色淡淡的,似乎在思索什麽。
皇後偶然抬頭看見他這個樣子,便柔聲笑著說:“皇上還在操心國事嗎?晚上就歇一歇吧,不要總是費神,好好睡一覺養好了精神,明日再想不遲。”
“朕想的不是國事,隻是一些小事。”
“是何小事?”皇後柔順地說,“如果不涉及政務,您不妨和臣妾說一說,看臣妾能否為您分憂。”
“嗯,倒是正想與你說。”皇帝從浴足桶中抬了腳,皇後忙招呼宮女將桶端走,親手拿了幹淨的巾帕給皇帝擦幹水跡,伺候著穿了睡襪。
皇帝就盤膝坐在了床上,說道:“來時路上,一個瘋癲宮女冒出來引著朕去弘度殿,說是裏頭藏汙納垢不成體統。”
皇後在那邊盥手,聽了,就笑:“這可是瘋了,立時就該拿了那奴才關起來。是哪裏的宮女呢,臣妾這就叫人去處置。”
皇帝看著她慢悠悠洗手、擦幹、摸香脂,動作一絲不亂,優雅沉穩,就說:“朕已經處置了。”
皇後收拾停當走過來,坐在床沿動手鋪被,“這是臣妾的錯,沒有管好宮人,讓皇上費神了。”並沒有詢問是怎麽處置的。
皇帝道:“宮裏的確是該好好管一管,今晚這宮女就說了許多不著邊際的話,平白惹人不快。”
皇後也沒問宮女說了什麽,隻停了動作歉疚看向皇帝,誠懇道:“都是臣妾做事不力,明日一早臣妾就好好約束妃嬪宮人們,以後再不讓這等閑人閑事擾了皇上。您就別為這些瑣事費神了,時候不早,安歇了吧?”
煙綠色繡被橫臥並蒂蓮,是皇後自己的手藝,她請皇帝躺下同眠。宮女們已經退下,殿裏隻剩了床頭一盞紅紗小燈,這是為數不多的夫妻同寢的日子。
皇帝卻沒躺下,而是從皇後衣襟上拈起一根掉落的頭發,半黑半白,“皇後也生華發了啊。”他捏著落發歎息。
皇後愣了一下,有些不自在,不過,很快溫柔地笑了:“臣妾已經和皇上共度二十餘載春秋了,回頭想想,早年時節風雨波折,真是頗多感慨之處。如今雖生華發,每每攬鏡,常忍不住追憶往昔韶華,不過,想著能和皇上白頭偕老,倒也釋然了。還有什麽能比站在您身邊,和您在一起更重要呢?”
皇帝將手中落發拈到床邊扔了,微微點頭,“皇後所言,甚慰朕心。”
“都是臣妾肺腑之言。”皇後再次邀請皇帝安寢。
皇帝躺了,閉了眼睛。皇後臉色略鬆,回身將床頭小燈又加了一層罩,留了一點微光,輕手輕腳在皇帝身邊躺了,試探著,將頭擱在皇帝的枕上。皇帝沒動,她受到鼓舞,又握了皇帝的手。
躺了一會,呼吸漸緩似乎已經睡著的皇帝卻突然開口,“皇後操勞多年,也該歇一歇了,讓靜妃幫著你料理後宮吧。”
皇後呼吸一滯,頓了好久才接言,“……皇上體恤,臣妾感激不盡。”
皇帝又說:“上回朕讓老七府裏許進不許出,你卻下旨調了六娘進宮,還有七娘中毒的事,讓他們自己料理罷,兒孫自有兒孫福,咱們不要插手太過。”
幽暗光線裏皇後臉色大變,暗暗吞了一次口水滋潤喉嚨,才讓聲音沒有走板,“臣妾知錯。”
皇帝便漸漸睡著了,皇後卻心中亂跳,睜著眼睛直到殿外來了叫起的宮人。皇帝醒來,洗漱穿戴,稍稍吃了點東西就去上朝,皇後謹慎伺候禦駕出宮門,回得殿來,立時叫了心腹來問。
“昨晚那邊到底怎麽回事?”
“……什、什麽事也沒有。皇上去了一趟弘度殿,出來隻杖斃了那個宮女。”
“然後呢?”
“然後就來咱們這裏了。”
“蠢貨!本宮問的是後續。”一夜未眠的皇後臉色極為難看,眼中滿是血絲,唇角也起了泡,“蕭寶林呢?”
“一直在弘度殿裏,剛和媛貴嬪一起出來不久。”
“媛貴嬪……又是她?”
皇後咬牙默坐良久,早飯也未曾吃,直到外頭陸續來了請安的嬪妃,才勉強讓宮女伺候著收拾了一番,施了一層脂粉出去見人。
……
宮廷之內暗流微湧,長平王府裏頭倒是極為清淨。禦醫按例來看,最後這次說長平王病體痊愈了,長平王便去宮裏請了安,回來在家讀書,閑時溜溜馬,打打拳,偶爾帶著如瑾和祝氏那些人上街逛逛。自然,跟他同車的隻有如瑾,祝氏一眾都是後頭跟著障眼的。
後來收了莊子上交來的年貨,還有兩個鋪子裏的盈利,長平王將之全都交給了如瑾打理,如瑾就讓人入庫,登在內宅的賬上。因是王府裏有正經女眷之後的第一個春節,需要好好過一過,如瑾這陣子就指派人辦年貨打掃屋院,準備過年所需的各種東西,頗為忙碌。
舜華院那邊的雲芍就往前湊,到四處走動的時候多了,遇見什麽事都主動上前幫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