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圖上看,社港和周邊相鄰各縣處於一個盆地之中,三麵環山,一麵臨水。雖然比鄰沿海諸省,但因為張溪嶺這道天然屏障的存在,沿海諸省變革的思潮,並沒有越過張溪嶺吹到社港來,改革開放這麽多年,社港人‘錮蔽自封,隨遇而安’的思想,一直不見有多大的改變。


    在張溪嶺建隧道是楊誌遠讓社港這個農業大縣凸現地域優勢,承接沿海諸省產業轉移戰略的重要一環。以社港目前的經濟實力,花二億元在張溪嶺建隧道,肯定會引起不小的爭議。楊誌遠帶領社港政府主要職能部門正科級以上幹部到工業園,上張溪嶺,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先給他們剖析現狀,增強了解,讓他們心理上有個準備。盡管那天在張溪嶺上,對於在張溪嶺修建隧道一事,在場的大小官員,誰都沒有提出異議,無一例外表示認同,但楊誌遠知道,肯定會有幹部對此不以為然,隻是因為你楊誌遠是書記,一把手,彼此不在一個對話平台,既然不願當麵反對,那就附和。


    從社港當前的形勢來看,社港要發展要與沿海對接,在張溪嶺建隧道縮短勢在必行,但對於這種重大決策,他還是希望集思廣益,不能他楊誌遠認為勢在必行,社港就必須照此執行。這也是他為什麽建議將《張溪嶺隧道可行性分析報告》交予即將於11月召開的二會上加以討論的原因。


    但他楊誌遠不可能冷眼旁觀,靜觀其變,有些工作該做的還是要做,比如把幹部上帶上張溪嶺,直陳利弊;比如說在國慶到來之前,召開一次全縣幹部大會。這應該是楊誌遠到社港後召開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幹部大會,楊誌遠和孟路軍商量,這次大會除了要求全縣的副科級幹部必須到會以外,還邀請本縣的老領導,老幹部參加,而且全縣不屬領導幹部的公務員,有興趣的都可以先登記,可以到場聆聽。楊誌遠把此次大會定位在‘直陳利弊,解放思想,展望未來’的思想匯報會。


    因為預計到會人數比較多,縣委縣政府臨時征用了縣電影院作為開會場址。大會召開這天,電影院裏坐的滿滿當當的,既然是解放思想,楊誌遠一改以往的會議形式,首先從會議形式上作了變通,此次會議沒設主席台,隻於台上的右側,設一麥克風,楊誌遠站在台上,有如新聞發言人,孟路軍等其餘縣委縣政府的一幹領導,以及張文武老縣長等一幹老同誌隻能屈尊於台下的第一排就坐。


    當天,楊誌遠站在台上,挺胸昂首,麵對本縣上千名的黨員幹部,談問題找差距說缺點,一一道來,投影機不時在楊誌遠身後的大銀幕打出字幕、數字和社港的地形地貌,以往領導發言,都是手持一紙,侃侃而念,楊誌遠不要,從頭到尾,字正腔圓,一氣嗬成,根本就無需用稿。


    楊誌遠說:“社港經濟發展落後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主要有四:第一,是發展觀念問題。這與本縣的地理位置有關,閉關自鎖,計劃經濟的觀念自然就比較濃,等靠要思想嚴重;第二,人才問題。社港的的教育水平實際很高,每年被重點大學錄取的人都很多,但社港人才在外學成回來的人卻是寥寥無幾,為何?這是因為我們社港是個典型的農業型社會,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化水平極低,技術性人才即便是回到社港,人家也無用武之地。這就形成了人才瓶頸,越是高端人才越不會回社港;第三,交通物流問題。社港要想發展,向西是發展不起來的,臨江各縣,都是一窮二白,與社港相差無幾,唯一的方向就是向東,與通普高速連接,可因為有張溪嶺的存在,社港的物流成本非常之高,這就大大製約了社港的經濟發展;第四,社會資源問題。社港是農業型社會,一無資源,二無資金,沒有農業不行,但僅有農業也是不行。必須多條腳走路。”


    諸多問題擺在這,作為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導的農業大縣,社港下一步應朝哪個方向發展?需要怎麽突破?出路何在?楊誌遠同樣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楊誌遠說:“社港要想縮小與古城縣此類經濟強縣的的差距,就必須要加快發展,要趕超,要跨越。但社港是農業型經濟,其經濟發展不可能也不能建立在消耗大量資源的基礎上,怎麽辦?唯一的出路就在‘綠色’兩個字,向‘綠色農業’要發展,向‘綠色工業’要效益。走跨越式綠色環保發展之路,在產業的選擇上,必須注重社港的生態和環保,構建綠色產業體係,維護社港的生態安全,打造綠色社港,服務社港,生態社港,旅遊社港。”


    楊誌遠說,綠色、生態、環保,這就是社港崛起和發展的思路,這是社港發展的大方向。剛才提到了社港的四大問題,怎麽解決:一是解放思想。既然事實證明保守不能改變社港的現況,不能提升經濟增長質量,不能讓社港的百姓過上好日子,那麽我們的步子不妨激進一點,膽子更大一點,因此黨員領導幹部就必須改變錮蔽自封的思維模式,多接受外部世界的新生事物,開闊自己的眼界。我們社港最終走得有多遠,說白了就是看我們社港幹部的眼界和心智有多高;二是構築大開放的格局。全麵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積極引進外來資本,引進高端人才,建立開放型的經濟體係;三是構築綠色產業格局。要將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構築社港的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綠色工業,打造農業深加工產業鏈。加大旅遊、信息方麵的投入;四是破除張溪嶺交通瓶頸。變劣勢為優勢,在張溪嶺修建一條隧道,與通普高速貫通,使社港與沿海實行對接,社港將因此融入沿海經濟圈,和本省江海通普經濟圈。張溪嶺珍稀動植物眾多,山色秀美,風光旖旎,是個天然的氧吧,張溪嶺隧道一通,張溪嶺的劣勢自然不複存在,留給我們社港的就是極為豐富的旅遊資源;五是政府部門要改變作風,要創造良好的環境,包括投資環境和創業環境。以此種種,加快社港縣域經濟的發展,打造一批宜居宜業的生態特色小鎮,讓社港因此成為本省的綠色生態之城。


    這是楊誌遠上任以來,開得最長的一次會議,這種場合開不得玩笑,容不得閃失,不然就會讓全縣幹部笑話,楊誌遠一二三四五一條條一套套,有理論有事實有觀點有數據,結合社港的實際談觀點談構想談未來,洋洋灑灑談了一個半小時,沒有幾十頁的稿紙下不來。


    孟路軍坐在台下,一聽就知道,楊誌遠這段時間一直在公開場合言語不多,不是他不說,而是因為他心中還沒有成型的想法,現在看來經過這段時間的調研,楊誌遠對社港的情況也是心中有數,這從他一上來不用手稿,在台上一五一十地道來,就可以知道,如果他對社港的情況沒有摸清,他根本就做不到這一點。今天這場大會,與其說是解放思想,還不如說是楊誌遠上任後的一次工作匯報,既有思想性和政策性,又有可操控性。就楊誌遠這番講話,他孟路軍就說不來。這是什麽,這就是水平,一個外來的縣委書記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對本縣的情況了如指掌,清晰透徹,對未來的方向心中有數,有如明鏡,實屬不易。


    同樣,作為縣委辦主任,霍亞軍也是唏噓不已,以往這種大材料,在成文之前,縣委辦都得數易其稿,逐字逐句反複推敲,方能定稿,楊誌遠書記倒好,根本就用不著人家為他操刀,自信篤定,胸有成竹,到底是大秘出身,非一般領導所能及。


    今天在坐的幹部,像曹德峰他們這些正科級幹部,聽過楊誌遠一二次講話,對楊誌遠的能力早就心知肚明,從心臣服,但有些普通幹部,卻是第一次聽楊誌遠講話,幹部們從楊誌遠的講話中聽出來了,這位楊書記看問題準,講話實在,想法大膽,社港看來是要不同以往了。


    張文武回去後,就對張穆雨說:“穆雨,你跟著楊誌遠,跟對了,這個楊誌遠將來肯定作為不小。你看看他的那些個想法,夠你學的。”(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山誌遠:楊誌遠飆升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為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為輝並收藏江山誌遠:楊誌遠飆升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