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河堤上。


    府衙吏員,縣衙吏員都是站在河邊勘探。


    丘明山與同知署的署吏,手持魚鱗冊,持筆書寫。


    林延潮與孫承宗,及一幹門生來至堤下的淤地裏,沒有幾日這裏將會變成老百姓的淤田。


    與吏員不同,遙堤上站著數百名百姓,他們都是新買這一段淤田的百姓。


    他們被嚴令不許下堤,但仍是耐不住興奮,走至堤根的地方,手裏捏起一把淤土,用手搓著與自家的親戚聊著,大體上的對話都是。


    這田真肥,就如家裏的白麵似的,若是種下糧去,就算靠天吃飯,一年也能收一石糧。


    那可不是,若賣把氣力,勤糞勤澆,兩石糧都成。不要兩三年就能回本了,再過五六年就能討上老婆。


    眾百姓們說著,轟然大笑,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林延潮聽得百姓對話心底有數。


    俗話說北方糧田論鬥,南方糧田論石。


    在南方畝產二三石,甚至四五石都不算稀奇。


    但在北方糧田畝產隻能按鬥來算。一石十鬥,北方的田畝,一畝隻能收個二三鬥,若收六七鬥,可稱豐年,那就是一年下來風調雨順了。


    這唯獨淤田不同,三四石也是平常。


    “以往如此的好地,都給大戶人家占去了,哪裏論得到咱們。”


    “這還是要多謝了林青天啊!”


    讚揚之語陸續傳來。


    眾門生們都是顏麵有光,對林延潮則更是敬仰。


    林延潮來至丘明山與眾吏員前,他們正在將測繪的田畝畫圖,然後登在魚鱗冊上。


    田地登造的冊子稱為魚鱗冊。


    魚鱗冊起始於宋,完備於明。明朝就是以魚鱗冊為經,定田畝稅賦,以黃冊為緯,定百姓勞役。


    魚鱗冊裏有一縣的山川全圖,其中於老百姓的田畝,一塊一塊的於圖上參照比例畫出,一片一片猶如魚鱗,所以名為魚鱗冊。


    魚鱗冊外,還有一套冊子叫推收冊,用於記載該地田畝買賣。


    魚鱗冊與推收冊要比對在一起看,那麽本地田畝分布,產權歸屬一目了然。


    當時魚鱗冊並非是一年一造,以往林延潮就算立即開辟河邊灘田,也隻能在府縣裏登記在冊,而在戶部卻無法立即變更。


    但是眼下是什麽時候,張居正之變法,還未結束。


    萬曆九年行一條鞭法,天下各州縣皆清丈田畝,重造魚鱗冊。


    到了萬曆十一年,雖說清丈田畝,已是被朝廷叫停,但餘法尚在,地方州縣重造魚鱗冊後,必須一年一呈至戶部,戶部必須立即備案。


    如此的目的是防備地方州縣,朝令夕改,這邊應付清丈田畝之策,說清丈了多少多少畝田地,到了第二年,官員交替或者是什麽緣故,官員受壓力在魚鱗冊上替豪強隱匿田畝,那麽戶部在備檔上,發覺田畝無緣無故比去年少了,那麽可以立即追究州縣官員的責任。


    魚鱗冊一在戶部登記,有人想要大麵積變更,那就很難了。


    萬一查出少了六七萬畝的淤田,朝廷也是震動,必然不會視若無睹。林延潮登錄好魚鱗冊後,立即上報戶部。


    冊我也造了,錢我也收了,這生米早已是煮成大熟飯了,別人就不能惦記了。


    現在吏員們沿著河堤,一段一段的測田。


    測田之事,最容易偷雞。


    這時一名學生向林延潮道:“先生,學生有聞這魚鱗冊所製,需先出四至,為何隻測東西而不測南北?”


    眾人看去確實是如此,東至多少多少步是誰的田,西至多少多少步是誰的田。


    東南西北都要標出,這稱為四至,而河堤上隻沿著東西測算,這其中是否有什麽貓膩?


    數名學生頻繁以目示意,這學生卻梗在那,一副要刨根到底的樣子。


    林延潮看去此人正是袁可立。林延潮點點頭當下對丘明山道:“此事,你解釋一二。”


    丘明山稱是後笑著道:“諸位有所不知,這重造魚鱗冊,是依造河邊灘地所造。”


    “河灘地?”眾學生們不解。


    丘明山耐心道:“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是瞎講的。河灘地,因為常受河流擺動,漲溢,而使得魚鱗冊上田畝有所變化。”


    “而縷堤也是如此,經常受河水侵蝕,雖是夾河而建,但若被大水衝塌,可能不得不重新在新址修堤。”


    眾學生們都是恍然,袁可立不由憂心地問道:“那如此有何對策?”


    丘明山笑著道:“流經歸德府的黃河大體上乃自西向東,那麽河水隻能沿著南北擺動。所以魚鱗冊上隻記東西尺寸,不計南北。”


    “所以灘地的魚鱗冊造冊法,就是依著大堤從西向東一段一段的丈量,然後從每段劃出五畝地來。”


    “若是河水侵蝕怎麽辦?”


    丘明山道:“不錯,因思及河水侵蝕,司馬早吩咐每段多預留給老百姓一些麵積。”


    “所以在魚鱗冊上雖是五畝淤田,但老百姓可耕之田遠超過五畝。甚至若是老百姓田地真的短了一塊,還能去問官府按照堤壓,河占的部分賠錢。”


    眾學生們聞言皆是歎服,這使用麵積超過產權麵積,放在後世絕對是良心開發商。


    丘明山笑著道:“不僅如此,司馬還吩咐,在造冊之上,兩塊毗鄰的地上,先劃出道路來,道路算作官地,不侵占百姓田畝,並以此劃分田畛。”


    “每塊民田皆作長條形,即可平均土地,又能劃分地界,此一舉兩得之法。”


    袁可立聞言頓時佩服得五體投地,向丘明山抱拳道:“袁某見識淺薄,以致冒犯,還請邱先生海涵。”


    “學生讀書一輩子,也想不出此等之法。這法真造福百姓,利民千秋,官民兩便。”


    丘明山笑著道:“這有什麽,此都是司馬之英明!”


    林延潮聞言卻沒有說話。


    其實這堤壓河占田之補償,以及道路歸公,都是付知遠提出的。


    雖說如此之下六百三十頃淤田,又要縮水不少,但是民得其惠。


    正說話間,堤上傳來陣陣笑聲,原來官吏們將一百姓所購的淤田圖冊標出,然後一式兩份,明日即可讓他來至縣裏,依照淤田圖冊領取田契。


    老百姓拿到圖冊的一刻,笑得是嘴都合不攏,直呼實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文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福來敲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福來敲門並收藏大明文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