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端起茶壺斟了兩杯茶,絲毫不理會太老爺越來越難看的臉色,徑自端起其中的一杯愜意地喝起來。[]
太老爺的臉色陰沉地快要滴出水來了:“你……你這是無話可說了。”
太夫人放下茶杯,語氣和緩地說道:“大丫頭和三丫頭都是在我身邊長大的,她們一個端莊賢淑,一個知書達禮,就是五丫頭也是聰穎懂事,四丫頭盡管有些小家子氣,至少也進退有度,怎麽偏偏就是漠園的那兩個丫頭,老是惹出事情來呢?”
聽了這話,太老爺像是抓住了太夫人的什麽把柄,大聲斥責道:“那是因為你厚此薄彼,根本沒有好好管教這兩個丫頭!”
太夫人冷笑著哼了一聲,語氣中有著說不出的諷刺:“我沒有管教?”
太夫人射來的眼神不帶任何情緒,卻令在朝堂上叱吒風雲的太老爺頓生寒意,竟徒然有了幾分愧疚之感。
像是未覺太老爺的神色變化,太夫人冷冷地說道:“且不說其他的,就是讓林嬤嬤親自前去漠園教導六丫頭規矩也有數次了,大丫頭她們可從來沒有這樣的優待。就如同你心裏想的那樣,六丫頭畢竟不是我嫡親的孫女,我若對她過於嚴厲了,說不定別人還會怪我借故為難呢!”
太老爺急於解釋,殊不知已經落入了太夫人下的套中:“你是蕭府的太夫人,內宅由你說了算,誰有這個膽子胡說八道?”
太夫人莞爾一笑:“是嗎?好像有一個地方不是我說了算吧?”
太夫人這般笑容是太老爺許久未見的,隻是說到這個敏感的話題,太老爺非但沒覺得高興,反而有種奪門而出的衝動。
“既然你認為是因為我對六丫頭管教不力,才造成了她如今的無法無天,那你大可把她交給會管教的人。”太夫人坐回桌旁。複而端起茶杯,嘴裏吐出了不容改變的決定:“總之,我今天就把話說明了,六丫頭的事,今後我絕不會再插手。”
太老爺怎麽也想不到今日的興師問罪會演變成如此被動的局麵。與自己的妻子相處了幾十年,他十分清楚老妻言出必行的個性,而能令她如此輕易地撒手不管六姑娘,全因自己方才的把一切罪責都算在她頭上。太老爺十分清楚六姑娘的任意妄為多半是由劉姨奶奶和四夫人慣出來的,若是連太夫人都不去管教她,將來也不知道會變成怎樣惡劣的性子。他張了張嘴巴。既想讓太夫人改變主意,又實在放不下自己的麵子。望著太夫人冷硬而不容侵犯的神色,太老爺頓時火氣直冒頭頂。賭氣似的甩了衣袖,大步離開了。
望著太老爺帶著情緒化的背影,太夫人揚起了嘴角。六姑娘桀驁難馴,可說是個燙手山芋,把她轉手於人。既省去了自己的一樁麻煩事,又能讓閑得發慌的劉姨奶奶為此費費神,何樂而不為呢。
三四月間的京城,和風煦日,楊柳依依,群芳吐豔。到處是一派姹紫嫣紅的景象。遙首等待了三年的秀才們終於迎來了可以令自己平步青雲的春闈。蕭府的三少爺和四少爺也不例外,懷抱著自己的理想以及家人的期許,雙雙踏入了春闈的試場。與眾多秀才們爭奪那為數不多的殿試名額。
在這百花爭奇鬥豔,蟲鳥爭鳴的日子裏,流園卻發生了一件令人詫異而惋惜的事情。向來默默無聞卻又中規中矩的四姑娘竟然被夫家退親了,而王家退親的理由竟然與當初的沈家如出一轍,說是四姑娘與王少爺的八字不合。若強行結親,恐會遭遇什麽不測。便主動來蕭府退了親。因著四姑娘隻是個庶出的姑娘,平日裏又沒什麽聲響,府裏的人稍稍唏噓的幾句,便失去了興趣,倒是四姑娘自己打擊頗重,此後幾乎不踏出房門半步。
撇開四姑娘因被退親的暗自神傷,三夫人那兒倒是迎來了一位娘家的嬌客白紫蘇。白姑娘乃是三夫人娘家二哥的幼女,深得三夫人的疼愛。白二爺因故早亡,隻留下了一雙年幼的兒女,由白二夫人拉扯大。哪知道三年前,孀居多年的白二夫人忽染疾病而暴斃。白姑娘年僅十一歲就失去了親生父母,三夫人看著甚是憐愛,一出了三年的守孝期便將她接來京城小住。
三爺子嗣單薄,三夫人膝下隻有一個三姑娘,自她出嫁後,三夫人就再無兒女侍奉。太夫人聽說她接了白姑娘前來蕭府做客,倒是十分歡喜,加之三少爺和四少爺剛剛春闈歸來,家中的小輩尚算齊整,便讓大夫人特意為白姑娘準備了一個洗塵宴,讓這些小輩們熱鬧熱鬧。
眾人對這個遠道而來的白姑娘倒是抱著幾分好奇,況且府裏除了固定的節日之外,很久都沒有來過這樣的熱鬧過了,故而除了因退親而閉門不出的四姑娘,其他姑娘少爺們都欣然出席了。
相較於眾人的興致盎然,白姑娘則顯得淡然無比。眾人都已在席上坐定,她才跟著三夫人姍姍來遲。淺藍色的紗裙隨著輕盈的腳步搖擺,腰間用月白色的絲軟煙羅係成一個淡雅的蝴蝶結,顯得清新素雅。絲綢般墨色的秀發隨意的飄散在腰間,輕輕挽起一個簡單的發髻,斜插著一支薇靈簪,精致而不華貴,與這身素裝顯得相得益彰。肌膚晶瑩如玉,未施粉黛,秀眉如柳彎,眼眸如湖水,櫻唇不點即紅,卻有一股清冷之感。
待三夫人簡單地介紹完席上的眾人,白姑娘隻是福禮,嘴裏滑出一個淡淡的語句:“紫蘇見過眾位。”聲音極其平淡,似乎不帶有任何溫度,既沒有給人以無禮的印象,又無刻意的討好。
太夫人並沒有任何不悅,反而笑著對三夫人道:“這丫頭性子隨你,也是這般少言,更別說這一身通體的氣質,與咱們三丫頭簡直如出一撤。”
三夫人隻是笑著點點頭,而那白姑娘更像是沒有聽見太夫人的話一般,徑自品著茗,臉上的神色沒有一點變化。
畢竟是男女有別,蕭府的少爺們隻是遠遠地坐在席上看了白姑娘一眼便自個兒喝酒聽戲了。而府裏的姑娘已經出嫁了兩個,加之四姑娘又沒有來,隻剩下雲曦和六姑娘。
雲曦第一眼見到白姑娘就覺得似曾相識,直到太夫人方才出言點破了才猛然想到她與三姑娘甚是相像,素衣裸妝,少言清冷,隻不過眉宇間少了幾分若有似無的傲氣。除了去送添妝禮的那次,雲曦幾乎沒有跟曾經的三姑娘說過幾句話,像她這樣清冷的人,並不是那麽好相與的。而如今的白姑娘也是如此,她從坐到席上開始,就一直默默地品茶,視線也從未飄離過她前麵的一方,在她眼裏,似乎周圍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故而,即使今早太夫人交代過自己要好好與白姑娘相處,即使此時她就坐在自己的身旁,雲曦也沒有意願想要主動與她搭話。
不過六姑娘就不是如此識趣的人,她以前就看清高的三姑娘不順眼,隻因三姑娘對她任何的譏諷和挑釁都不理不睬,令六姑娘次次都如一拳打在棉花上,帶回滿身的挫敗感。今日遇到這個同樣是“目中無人”的白姑娘,六姑娘眼睛了閃過異樣的神采。這所謂的表姑娘不過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身份也高貴不到哪裏去,今日一定要把這張麵無表情的臉給撕毀了。
六姑娘的目光移到戲台上,故意歎了一口氣,道:“唉,這唱曲兒的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唱來唱去也就是這個調子,真是無趣!”
今日的宴會都是大夫人安排,六姑娘對戲台上唱曲的人諸多挑剔,擺明就是對大夫人有所不滿。眾人紛紛把目光轉向六姑娘,有的責怪她口不擇言,有的則是準備看好戲。六姑娘最厲害的地方就在這裏,隻要她一開口,就定然是眾人的焦點。
當然,無知的六姑娘還沒有發現自己說了一句話便得罪了大夫人,繼續不懷好意地說道:“祖母說白姐姐像咱們三姐姐,三姐姐可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不知到白姐姐會不會彈琴,可否願意為咱們談上一曲助助興?也省得咱們被這些烏煙瘴氣的東西汙染了耳朵。”
好個無禮的六姑娘,不僅埋怨大夫人請來的戲子不堪入耳,還把白姑娘當成了給人解悶助興的玩物。眾人聞言皆是心懷不滿,但見太夫人麵色如常,也沒有開口斥責,便把一腔責備的話吞進了肚子裏。
白姑娘黛眉微動,輕輕放下手中的茶杯,嘴裏吐出的依舊是沒有情緒的字眼:“守孝三年,我未曾碰過琴。”這話說得真是滴水不漏,既告訴了眾人自己會彈琴,隻是守孝期間不能有樂聲,故而荒廢了三年,又委婉地說出了拒絕的話:三年未彈琴,難道再次撥動琴弦就是為了給你們助興嗎?
太老爺的臉色陰沉地快要滴出水來了:“你……你這是無話可說了。”
太夫人放下茶杯,語氣和緩地說道:“大丫頭和三丫頭都是在我身邊長大的,她們一個端莊賢淑,一個知書達禮,就是五丫頭也是聰穎懂事,四丫頭盡管有些小家子氣,至少也進退有度,怎麽偏偏就是漠園的那兩個丫頭,老是惹出事情來呢?”
聽了這話,太老爺像是抓住了太夫人的什麽把柄,大聲斥責道:“那是因為你厚此薄彼,根本沒有好好管教這兩個丫頭!”
太夫人冷笑著哼了一聲,語氣中有著說不出的諷刺:“我沒有管教?”
太夫人射來的眼神不帶任何情緒,卻令在朝堂上叱吒風雲的太老爺頓生寒意,竟徒然有了幾分愧疚之感。
像是未覺太老爺的神色變化,太夫人冷冷地說道:“且不說其他的,就是讓林嬤嬤親自前去漠園教導六丫頭規矩也有數次了,大丫頭她們可從來沒有這樣的優待。就如同你心裏想的那樣,六丫頭畢竟不是我嫡親的孫女,我若對她過於嚴厲了,說不定別人還會怪我借故為難呢!”
太老爺急於解釋,殊不知已經落入了太夫人下的套中:“你是蕭府的太夫人,內宅由你說了算,誰有這個膽子胡說八道?”
太夫人莞爾一笑:“是嗎?好像有一個地方不是我說了算吧?”
太夫人這般笑容是太老爺許久未見的,隻是說到這個敏感的話題,太老爺非但沒覺得高興,反而有種奪門而出的衝動。
“既然你認為是因為我對六丫頭管教不力,才造成了她如今的無法無天,那你大可把她交給會管教的人。”太夫人坐回桌旁。複而端起茶杯,嘴裏吐出了不容改變的決定:“總之,我今天就把話說明了,六丫頭的事,今後我絕不會再插手。”
太老爺怎麽也想不到今日的興師問罪會演變成如此被動的局麵。與自己的妻子相處了幾十年,他十分清楚老妻言出必行的個性,而能令她如此輕易地撒手不管六姑娘,全因自己方才的把一切罪責都算在她頭上。太老爺十分清楚六姑娘的任意妄為多半是由劉姨奶奶和四夫人慣出來的,若是連太夫人都不去管教她,將來也不知道會變成怎樣惡劣的性子。他張了張嘴巴。既想讓太夫人改變主意,又實在放不下自己的麵子。望著太夫人冷硬而不容侵犯的神色,太老爺頓時火氣直冒頭頂。賭氣似的甩了衣袖,大步離開了。
望著太老爺帶著情緒化的背影,太夫人揚起了嘴角。六姑娘桀驁難馴,可說是個燙手山芋,把她轉手於人。既省去了自己的一樁麻煩事,又能讓閑得發慌的劉姨奶奶為此費費神,何樂而不為呢。
三四月間的京城,和風煦日,楊柳依依,群芳吐豔。到處是一派姹紫嫣紅的景象。遙首等待了三年的秀才們終於迎來了可以令自己平步青雲的春闈。蕭府的三少爺和四少爺也不例外,懷抱著自己的理想以及家人的期許,雙雙踏入了春闈的試場。與眾多秀才們爭奪那為數不多的殿試名額。
在這百花爭奇鬥豔,蟲鳥爭鳴的日子裏,流園卻發生了一件令人詫異而惋惜的事情。向來默默無聞卻又中規中矩的四姑娘竟然被夫家退親了,而王家退親的理由竟然與當初的沈家如出一轍,說是四姑娘與王少爺的八字不合。若強行結親,恐會遭遇什麽不測。便主動來蕭府退了親。因著四姑娘隻是個庶出的姑娘,平日裏又沒什麽聲響,府裏的人稍稍唏噓的幾句,便失去了興趣,倒是四姑娘自己打擊頗重,此後幾乎不踏出房門半步。
撇開四姑娘因被退親的暗自神傷,三夫人那兒倒是迎來了一位娘家的嬌客白紫蘇。白姑娘乃是三夫人娘家二哥的幼女,深得三夫人的疼愛。白二爺因故早亡,隻留下了一雙年幼的兒女,由白二夫人拉扯大。哪知道三年前,孀居多年的白二夫人忽染疾病而暴斃。白姑娘年僅十一歲就失去了親生父母,三夫人看著甚是憐愛,一出了三年的守孝期便將她接來京城小住。
三爺子嗣單薄,三夫人膝下隻有一個三姑娘,自她出嫁後,三夫人就再無兒女侍奉。太夫人聽說她接了白姑娘前來蕭府做客,倒是十分歡喜,加之三少爺和四少爺剛剛春闈歸來,家中的小輩尚算齊整,便讓大夫人特意為白姑娘準備了一個洗塵宴,讓這些小輩們熱鬧熱鬧。
眾人對這個遠道而來的白姑娘倒是抱著幾分好奇,況且府裏除了固定的節日之外,很久都沒有來過這樣的熱鬧過了,故而除了因退親而閉門不出的四姑娘,其他姑娘少爺們都欣然出席了。
相較於眾人的興致盎然,白姑娘則顯得淡然無比。眾人都已在席上坐定,她才跟著三夫人姍姍來遲。淺藍色的紗裙隨著輕盈的腳步搖擺,腰間用月白色的絲軟煙羅係成一個淡雅的蝴蝶結,顯得清新素雅。絲綢般墨色的秀發隨意的飄散在腰間,輕輕挽起一個簡單的發髻,斜插著一支薇靈簪,精致而不華貴,與這身素裝顯得相得益彰。肌膚晶瑩如玉,未施粉黛,秀眉如柳彎,眼眸如湖水,櫻唇不點即紅,卻有一股清冷之感。
待三夫人簡單地介紹完席上的眾人,白姑娘隻是福禮,嘴裏滑出一個淡淡的語句:“紫蘇見過眾位。”聲音極其平淡,似乎不帶有任何溫度,既沒有給人以無禮的印象,又無刻意的討好。
太夫人並沒有任何不悅,反而笑著對三夫人道:“這丫頭性子隨你,也是這般少言,更別說這一身通體的氣質,與咱們三丫頭簡直如出一撤。”
三夫人隻是笑著點點頭,而那白姑娘更像是沒有聽見太夫人的話一般,徑自品著茗,臉上的神色沒有一點變化。
畢竟是男女有別,蕭府的少爺們隻是遠遠地坐在席上看了白姑娘一眼便自個兒喝酒聽戲了。而府裏的姑娘已經出嫁了兩個,加之四姑娘又沒有來,隻剩下雲曦和六姑娘。
雲曦第一眼見到白姑娘就覺得似曾相識,直到太夫人方才出言點破了才猛然想到她與三姑娘甚是相像,素衣裸妝,少言清冷,隻不過眉宇間少了幾分若有似無的傲氣。除了去送添妝禮的那次,雲曦幾乎沒有跟曾經的三姑娘說過幾句話,像她這樣清冷的人,並不是那麽好相與的。而如今的白姑娘也是如此,她從坐到席上開始,就一直默默地品茶,視線也從未飄離過她前麵的一方,在她眼裏,似乎周圍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故而,即使今早太夫人交代過自己要好好與白姑娘相處,即使此時她就坐在自己的身旁,雲曦也沒有意願想要主動與她搭話。
不過六姑娘就不是如此識趣的人,她以前就看清高的三姑娘不順眼,隻因三姑娘對她任何的譏諷和挑釁都不理不睬,令六姑娘次次都如一拳打在棉花上,帶回滿身的挫敗感。今日遇到這個同樣是“目中無人”的白姑娘,六姑娘眼睛了閃過異樣的神采。這所謂的表姑娘不過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身份也高貴不到哪裏去,今日一定要把這張麵無表情的臉給撕毀了。
六姑娘的目光移到戲台上,故意歎了一口氣,道:“唉,這唱曲兒的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唱來唱去也就是這個調子,真是無趣!”
今日的宴會都是大夫人安排,六姑娘對戲台上唱曲的人諸多挑剔,擺明就是對大夫人有所不滿。眾人紛紛把目光轉向六姑娘,有的責怪她口不擇言,有的則是準備看好戲。六姑娘最厲害的地方就在這裏,隻要她一開口,就定然是眾人的焦點。
當然,無知的六姑娘還沒有發現自己說了一句話便得罪了大夫人,繼續不懷好意地說道:“祖母說白姐姐像咱們三姐姐,三姐姐可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不知到白姐姐會不會彈琴,可否願意為咱們談上一曲助助興?也省得咱們被這些烏煙瘴氣的東西汙染了耳朵。”
好個無禮的六姑娘,不僅埋怨大夫人請來的戲子不堪入耳,還把白姑娘當成了給人解悶助興的玩物。眾人聞言皆是心懷不滿,但見太夫人麵色如常,也沒有開口斥責,便把一腔責備的話吞進了肚子裏。
白姑娘黛眉微動,輕輕放下手中的茶杯,嘴裏吐出的依舊是沒有情緒的字眼:“守孝三年,我未曾碰過琴。”這話說得真是滴水不漏,既告訴了眾人自己會彈琴,隻是守孝期間不能有樂聲,故而荒廢了三年,又委婉地說出了拒絕的話:三年未彈琴,難道再次撥動琴弦就是為了給你們助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