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娘身子看著嬌小羸弱,可發起狂來力道著實不小,翠縷和紅衣兩人都沒法徹底製住她,林嬤嬤見密室裏沒有可以綁縛的東西,無奈之下隻好解了自己身上的腰帶,將四姑娘的手綁了起來。三人使盡全力,好不容易才把四姑娘壓製在床榻之上,而後者依然無規律地搖著頭,眼睛瞪得碩大,直直地盯著雲曦,嘴裏反複念著:“你是個禍害,快去死,去死……”
雲曦神色複雜地望著四姑娘,心裏有種化不開的悲涼。
“可憐老三原本就兒女不旺。”太夫人搖著頭歎息道,隨後收起惋惜的神情,正色道:“四姑娘因不堪退親而患上了魘症,明日一早就送去郊外的莊子養病。”簡單的一句話,便決定了四姑娘後半生的命運。
走出密室,回到清園的正堂,便見三夫人端坐在一旁,似乎已經等候一會兒了。太夫人和雲曦見狀皆是一愣。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更何況寡淡的三夫人輕易不出流園的院門,今日特地來清園必定是有要事與太夫人相商。雲曦心裏自然明白這些彎彎,便不再摻和在這裏,出言告退了。
出門喚了在外間等候的桃舒,便帶著略微沉重的心情離開了清園。如今正是暮春三月,草長鶯飛,人工湖邊的柳樹拂動著它那綠絲絛般的柳條,柔婉至極。雲曦從悵惘的情緒中稍稍抽離,抬眼便望見迎麵走來兩人,前頭的那位正是在蕭府做客的白紫蘇。隻見她依舊是那身水藍色的素衣,頭上插了一支玉簪,臉上脂粉未施,嘴角揚起的笑容卻為她素淨的臉增色不少。見到不遠處的雲曦主仆,白紫蘇自然地收起笑容。恢複了上次所見到的冷然。
隨著移動的步伐,兩人的身影越來越接近,雲曦綻開笑容,喚道:“白姐姐,出來散步呢?”
白紫蘇幅度甚小地點了點頭,淡淡地回了一句:“五妹妹。(.無彈窗廣告)”話音未落,便又起腳向前走去。
雲曦不由自主地轉過身,望著那款步離去的背影,心裏滋生了一種怪異之感。這白紫蘇舉手投足都讓人覺得冷然淡漠,但仔細咀嚼又不像是那麽回事兒。方才那不經意的笑容明明就是如花般的少女應該出現的,卻硬是被她收起來藏在人後。還有那句輕描淡寫的“五妹妹”,盡管語氣聽起來甚是冷淡。但這“妹妹”的稱呼本身就帶著幾分親近的意味。也許,這酷似三姑娘的白紫蘇並不想表麵看起來這麽淡漠。
而清園這邊,婆媳兩討論的人也是白紫蘇。太夫人對三夫人今日的來意心裏倒是有點底,立馬遣退了屋裏的人。
三夫人沒有一絲猶豫,啟唇直奔主題:“母親。紫蘇來府裏也有段時日了,您覺得如何?”
回想起那個清麗的女孩兒,太夫人揚起了嘴角,緩緩說道:“容貌秀麗,氣質出塵,舉手投足間有幾分你的風範。倒是個妙人兒。”
三夫人清冷無波的眸子望向太夫人,淡淡道:“如今紫蘇的三年孝期已滿,也是時候談婚論嫁了。”
太夫人聽明白三夫人的弦外之音。不著痕跡地皺了一下眉頭。她向來是坐在高處睥睨眾人,方才三夫人的行為帶著些許逼迫的意味,令她有種被人掐住了脖子的感覺,十分不舒坦。
這事還得從六年前說起。這一年,三夫人娘家的大嫂白夫人前來京城探親。順道便來看看出嫁前與她感情甚好的小姑。與白夫人一同前來的還有她的兩個女兒,以及她的侄女白紫蘇。
年方八歲的白紫蘇可謂粉雕玉琢。長得煞是好看,但因為自幼喪父,顯得比同齡的孩子早熟許多。她對任何人都是一抹淺笑,卻甚少出聲言語。而少時的蕭玨已經初現“書呆子”、“悶葫蘆”的個性,同樣也是不言不語,見到長輩隻是出於禮儀上的喚一聲。太夫人見這兩個娃娃站在一起頗為賞心悅目,便隨口說了一句玩笑話:“你們瞧,這兩個孩子多像菩薩旁邊的金童玉女,瞧著倒是挺般配的。”
誰知道這說者無心,這聽者卻有意了。白夫人生性就有做媒婆的潛質,平生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幫小輩們結親。如今太夫人這麽一說,正好激起了她的興致。這白紫蘇自幼喪父,將來的婚事免不了要自己這個做大伯母操心,若是早早地為她定下蕭家這戶京城的大戶人家,既免去了自己的一樁心事,又能讓無父可以仰仗的白紫蘇從此有了依托,豈不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再者,五少爺蕭玨也是幼年喪父,母親久病不愈,似乎並不住在府裏,白紫蘇嫁過來等於沒有正經的婆婆,而三夫人又算是蕭玨的養母,她自然不會讓蕭玨和府裏的替他人欺負白紫蘇。如此想來,這門親事若是真的能成,對白紫蘇來說可是百利而無一害啊。有了這層認識,白夫人便立馬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了三夫人,希望她能去太夫人那兒探探口風。三夫人甚是疼惜白紫蘇這個從小失怙的外甥女,聽著白夫人的話也有幾分道理,便向太夫人直言了。
在回澶州之前,白夫人又專程來了蕭府一趟,親自和太夫人說起了這門親事。太夫人對於白紫蘇的確是有幾分好感,但婚姻大事畢竟不可兒戲,故而也沒有把話說滿,隻說兩個孩子還小,再過幾年來商量婚事也不遲。白夫人在夫人圈裏打滾了這麽多年,自然明白太夫人如是說顯然是鬆口默認了,便也不再多做糾纏,帶著幾個孩子回澶州去了。
本來這門婚事早幾年就該定下了,隻是恰逢白二夫人逝世,白紫蘇熱孝在身,兩家的長輩都沒有在那時候說起。如今三年孝期已過,太夫人對於如今的白紫蘇也十分滿意,按說對這門親事也沒什麽好反對的,隻不過三夫人方才的話令她實在氣悶,與生俱來的倔強讓她不想如此輕易地答應:“紫蘇和玨兒看著倒是般配,隻是這事兒還得問問玨兒和五媳婦兒的意思,我這個做祖母的可不好太專製了。”
三夫人顯然已經意識到自己方才的話語已經引起了太夫人的不滿,垂下眼瞼低語道:“母親說得是,我確實太過急切了些。”
太夫人深知這個三媳婦與旁人不同,既做不到大媳婦的婉轉圓滑,也不像五媳婦那般低眉順眼,她說話行事向來幹脆利落,不會浪費口舌繞圈子。想到這些,太夫人心中的氣便順了,反過來安慰道:“這也怪不得你,兩個孩子年歲都大了,再耽擱下去也不是個事兒,明日我便去問問五媳婦的意思,趁早把她們的事給定了。”
四姑娘的是無疑給雲曦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不論是擺在眼前的事實,還是隱藏在人後的內心,皆是如此。白日裏因著有桃舒杏雨眾人說說笑笑,多少轉移了一些注意力,雲曦除了有些莫名的鬱結之外,倒也沒覺得什麽。可是到了夜間,屋裏隻剩下桃舒守夜,加之雲曦向來不喜歡有人守在床邊,故而守夜的丫鬟都是在外間的榻上休息,裏屋隻剩下了雲曦一人。
獨自一人躺在床上,白日裏四姑娘偏激的話語還句句在耳,雲曦怎麽也睡不著。是不安?是愧疚?還是同情?雲曦無法理清自己的心緒,隻是忽而覺得四姑娘的話並不是全無道理。三姑娘傷心遠嫁,二姑娘和六姑娘多次被罰,還有府裏的下人被杖責,喜兒、可秀的死,似乎每件事情都與自己有著或多或少的聯係。誠然,她的確沒有要傷害這些人的意思,然而在事實上,她根本沒有辦法把自己撇得一幹二淨。蕭府如同是一張漁網,她這條無知又無奈的小魚不慎遊了進去,便免不了漁網內的廝殺,真是有幾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意味。
雲曦如是胡思亂想,竟然睜著眼睛輾轉反側了整整一夜,到了黎明十分方才漸漸睡去。
日上三竿,鳥兒早已在枝頭哼唱了幾輪的歌謠,如今唱得累了,正躲在綠葉從裏歇息。雲曦緩緩睜開眼睛,恍惚間有種騰雲駕霧的感覺,躺在床上緩過睡醒時的朦朧感,她才坐起身,拿了床邊的一件外衫披在身上。走至窗前,發現外麵的陽光煞是刺眼,才意識到時辰必定不早了。昨夜桃舒必定是察覺到自己夜不成寐,今早才沒有把自己喚醒。
許是聽到了裏間的動靜,桃舒端著水盆探身進來。雲曦簡單地梳洗打理了一下,隨意喝了幾口清粥便覺沒胃口了。走去雲氏的屋裏想找她聊聊天,哪知橘綠說雲氏一早就被太夫人請去了清園,到如今都沒有回來。
雲曦正奇怪太夫人一大早找雲氏過去會有什麽大事,而這頭雲氏已經走進了院子,臉上的神色有些苦惱。
自太夫人變相解除了雲氏的禁足令,加之雲曦又順利定了親,放下心頭大石的雲氏每日都是喜笑顏開,怎麽去了清園一趟就多了幾分愁容呢?
雲曦神色複雜地望著四姑娘,心裏有種化不開的悲涼。
“可憐老三原本就兒女不旺。”太夫人搖著頭歎息道,隨後收起惋惜的神情,正色道:“四姑娘因不堪退親而患上了魘症,明日一早就送去郊外的莊子養病。”簡單的一句話,便決定了四姑娘後半生的命運。
走出密室,回到清園的正堂,便見三夫人端坐在一旁,似乎已經等候一會兒了。太夫人和雲曦見狀皆是一愣。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更何況寡淡的三夫人輕易不出流園的院門,今日特地來清園必定是有要事與太夫人相商。雲曦心裏自然明白這些彎彎,便不再摻和在這裏,出言告退了。
出門喚了在外間等候的桃舒,便帶著略微沉重的心情離開了清園。如今正是暮春三月,草長鶯飛,人工湖邊的柳樹拂動著它那綠絲絛般的柳條,柔婉至極。雲曦從悵惘的情緒中稍稍抽離,抬眼便望見迎麵走來兩人,前頭的那位正是在蕭府做客的白紫蘇。隻見她依舊是那身水藍色的素衣,頭上插了一支玉簪,臉上脂粉未施,嘴角揚起的笑容卻為她素淨的臉增色不少。見到不遠處的雲曦主仆,白紫蘇自然地收起笑容。恢複了上次所見到的冷然。
隨著移動的步伐,兩人的身影越來越接近,雲曦綻開笑容,喚道:“白姐姐,出來散步呢?”
白紫蘇幅度甚小地點了點頭,淡淡地回了一句:“五妹妹。(.無彈窗廣告)”話音未落,便又起腳向前走去。
雲曦不由自主地轉過身,望著那款步離去的背影,心裏滋生了一種怪異之感。這白紫蘇舉手投足都讓人覺得冷然淡漠,但仔細咀嚼又不像是那麽回事兒。方才那不經意的笑容明明就是如花般的少女應該出現的,卻硬是被她收起來藏在人後。還有那句輕描淡寫的“五妹妹”,盡管語氣聽起來甚是冷淡。但這“妹妹”的稱呼本身就帶著幾分親近的意味。也許,這酷似三姑娘的白紫蘇並不想表麵看起來這麽淡漠。
而清園這邊,婆媳兩討論的人也是白紫蘇。太夫人對三夫人今日的來意心裏倒是有點底,立馬遣退了屋裏的人。
三夫人沒有一絲猶豫,啟唇直奔主題:“母親。紫蘇來府裏也有段時日了,您覺得如何?”
回想起那個清麗的女孩兒,太夫人揚起了嘴角,緩緩說道:“容貌秀麗,氣質出塵,舉手投足間有幾分你的風範。倒是個妙人兒。”
三夫人清冷無波的眸子望向太夫人,淡淡道:“如今紫蘇的三年孝期已滿,也是時候談婚論嫁了。”
太夫人聽明白三夫人的弦外之音。不著痕跡地皺了一下眉頭。她向來是坐在高處睥睨眾人,方才三夫人的行為帶著些許逼迫的意味,令她有種被人掐住了脖子的感覺,十分不舒坦。
這事還得從六年前說起。這一年,三夫人娘家的大嫂白夫人前來京城探親。順道便來看看出嫁前與她感情甚好的小姑。與白夫人一同前來的還有她的兩個女兒,以及她的侄女白紫蘇。
年方八歲的白紫蘇可謂粉雕玉琢。長得煞是好看,但因為自幼喪父,顯得比同齡的孩子早熟許多。她對任何人都是一抹淺笑,卻甚少出聲言語。而少時的蕭玨已經初現“書呆子”、“悶葫蘆”的個性,同樣也是不言不語,見到長輩隻是出於禮儀上的喚一聲。太夫人見這兩個娃娃站在一起頗為賞心悅目,便隨口說了一句玩笑話:“你們瞧,這兩個孩子多像菩薩旁邊的金童玉女,瞧著倒是挺般配的。”
誰知道這說者無心,這聽者卻有意了。白夫人生性就有做媒婆的潛質,平生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幫小輩們結親。如今太夫人這麽一說,正好激起了她的興致。這白紫蘇自幼喪父,將來的婚事免不了要自己這個做大伯母操心,若是早早地為她定下蕭家這戶京城的大戶人家,既免去了自己的一樁心事,又能讓無父可以仰仗的白紫蘇從此有了依托,豈不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再者,五少爺蕭玨也是幼年喪父,母親久病不愈,似乎並不住在府裏,白紫蘇嫁過來等於沒有正經的婆婆,而三夫人又算是蕭玨的養母,她自然不會讓蕭玨和府裏的替他人欺負白紫蘇。如此想來,這門親事若是真的能成,對白紫蘇來說可是百利而無一害啊。有了這層認識,白夫人便立馬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了三夫人,希望她能去太夫人那兒探探口風。三夫人甚是疼惜白紫蘇這個從小失怙的外甥女,聽著白夫人的話也有幾分道理,便向太夫人直言了。
在回澶州之前,白夫人又專程來了蕭府一趟,親自和太夫人說起了這門親事。太夫人對於白紫蘇的確是有幾分好感,但婚姻大事畢竟不可兒戲,故而也沒有把話說滿,隻說兩個孩子還小,再過幾年來商量婚事也不遲。白夫人在夫人圈裏打滾了這麽多年,自然明白太夫人如是說顯然是鬆口默認了,便也不再多做糾纏,帶著幾個孩子回澶州去了。
本來這門婚事早幾年就該定下了,隻是恰逢白二夫人逝世,白紫蘇熱孝在身,兩家的長輩都沒有在那時候說起。如今三年孝期已過,太夫人對於如今的白紫蘇也十分滿意,按說對這門親事也沒什麽好反對的,隻不過三夫人方才的話令她實在氣悶,與生俱來的倔強讓她不想如此輕易地答應:“紫蘇和玨兒看著倒是般配,隻是這事兒還得問問玨兒和五媳婦兒的意思,我這個做祖母的可不好太專製了。”
三夫人顯然已經意識到自己方才的話語已經引起了太夫人的不滿,垂下眼瞼低語道:“母親說得是,我確實太過急切了些。”
太夫人深知這個三媳婦與旁人不同,既做不到大媳婦的婉轉圓滑,也不像五媳婦那般低眉順眼,她說話行事向來幹脆利落,不會浪費口舌繞圈子。想到這些,太夫人心中的氣便順了,反過來安慰道:“這也怪不得你,兩個孩子年歲都大了,再耽擱下去也不是個事兒,明日我便去問問五媳婦的意思,趁早把她們的事給定了。”
四姑娘的是無疑給雲曦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不論是擺在眼前的事實,還是隱藏在人後的內心,皆是如此。白日裏因著有桃舒杏雨眾人說說笑笑,多少轉移了一些注意力,雲曦除了有些莫名的鬱結之外,倒也沒覺得什麽。可是到了夜間,屋裏隻剩下桃舒守夜,加之雲曦向來不喜歡有人守在床邊,故而守夜的丫鬟都是在外間的榻上休息,裏屋隻剩下了雲曦一人。
獨自一人躺在床上,白日裏四姑娘偏激的話語還句句在耳,雲曦怎麽也睡不著。是不安?是愧疚?還是同情?雲曦無法理清自己的心緒,隻是忽而覺得四姑娘的話並不是全無道理。三姑娘傷心遠嫁,二姑娘和六姑娘多次被罰,還有府裏的下人被杖責,喜兒、可秀的死,似乎每件事情都與自己有著或多或少的聯係。誠然,她的確沒有要傷害這些人的意思,然而在事實上,她根本沒有辦法把自己撇得一幹二淨。蕭府如同是一張漁網,她這條無知又無奈的小魚不慎遊了進去,便免不了漁網內的廝殺,真是有幾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意味。
雲曦如是胡思亂想,竟然睜著眼睛輾轉反側了整整一夜,到了黎明十分方才漸漸睡去。
日上三竿,鳥兒早已在枝頭哼唱了幾輪的歌謠,如今唱得累了,正躲在綠葉從裏歇息。雲曦緩緩睜開眼睛,恍惚間有種騰雲駕霧的感覺,躺在床上緩過睡醒時的朦朧感,她才坐起身,拿了床邊的一件外衫披在身上。走至窗前,發現外麵的陽光煞是刺眼,才意識到時辰必定不早了。昨夜桃舒必定是察覺到自己夜不成寐,今早才沒有把自己喚醒。
許是聽到了裏間的動靜,桃舒端著水盆探身進來。雲曦簡單地梳洗打理了一下,隨意喝了幾口清粥便覺沒胃口了。走去雲氏的屋裏想找她聊聊天,哪知橘綠說雲氏一早就被太夫人請去了清園,到如今都沒有回來。
雲曦正奇怪太夫人一大早找雲氏過去會有什麽大事,而這頭雲氏已經走進了院子,臉上的神色有些苦惱。
自太夫人變相解除了雲氏的禁足令,加之雲曦又順利定了親,放下心頭大石的雲氏每日都是喜笑顏開,怎麽去了清園一趟就多了幾分愁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