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第347章 昭聖之死(1)
皇上在下:大清魔法師 作者:陌筱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輝和氏回去之後,就把婚期定在了十一月上旬,若不是時間太趕,她都想定在十月份了。
睿安大婚那天,成茹特意請旨,帶著兩個出宮參加了婚禮,給戴佳府長了不少的臉麵,就是富察家也覺得麵上有光,對親事的倉促也消去了不滿。
輝和氏既然已經得知太皇太後大限將至,自然不會讓自己家出現國孝期間生子的醜聞,特意叮囑兒子小心避孕。
就在輝和氏的忐忑之中,時間很快就到了十一月的下旬,二十七日這天,輝和氏聽說太皇太後生病了。
昭聖這病來得很猛,病因倒是很簡單,就是冬天裏屋裏的炭火燒得猛了些,屋外又太冷了,昭聖這天屋裏屋外走了幾趟,這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不小心就發起病來。
若是年輕人,這點小毛病吃幾服藥也就好了。可昭聖上了年紀,這幾年又因為“董鄂氏”的緣故,體內元氣大量逸散,這一生病,就病大發了。
梁九功得到消息,向康熙匯報說:“剛慈寧宮的奴才傳來消息,說太皇太後突然發起熱來,召了孫禦醫去診治。”
康熙沉吟半晌,說:“皇祖母上了年紀,生了病更需要小心謹慎,孫禦醫一個人朕擔心他拿不準,讓太醫院再派幾個德高望重的老太醫去慈寧宮和孫禦醫一起會診。”
梁九功的速度很快,孫禦醫剛到不久,他就領著三個太醫也趕到了慈寧宮,說:“萬歲爺得知太皇太後生了病,心中擔憂不已,特意派了三位太醫過來和孫禦醫一起會診。萬歲爺說太皇太後上了年紀,各位大人在醫治時務必小心謹慎。”
昭聖現在已經燒迷糊昏睡了過去,一旁伺候的蘇麻喇姑聞言臉色大變,皇上這是見不得老祖宗好啊!
蘇麻喇姑也是曆經三朝,在後宮之中度過了幾十年歲月的人,自然是知道,生病之時,寧願要一個醫術不那麽好的太醫,也不要幾個醫術好的太醫一起會診。除非是真正的不治之症,才需要多名太醫一起參詳。
能當上太醫的人最懂得明哲保身,如果是一人診治,他就必須拿出渾身解數,努力將病人的病醫治好。可如果是幾人同時為一人看病,首先就會出現意見不合的情況,你說要用這個方案,我說要用那個方案;其次,很容易出現互相推諉的情況,在有爭執的時候,誰都不想拿主意,誰都不想承擔責任,於是就耽誤了病情。
所以說,當皇帝在你生病時,選派一位醫術高明的太醫前來診治,就表示對你的重視,若是選派了幾位醫術高明的太醫一同來診治,那你就要想想,自己能不能逃過這一劫了。
蘇麻喇姑急忙說:“老祖宗也就是著了風寒而已,讓孫禦醫診治一下就好了,實在不用這麽多的太醫。現在天氣冷,宮裏生病的主子也多,慈寧宮就叫了這麽多太醫過來,要是其他主子要叫太醫可如何是好?還是請幾位太醫回去吧。”
梁九功欠著腰,笑道:“這後宮裏憑著哪位主子也不及太皇太後重要,蘇麻姑姑就不要推辭了,讓太醫們早日把太皇太後的病情治愈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蘇麻喇姑也知道無論自己怎麽說,隻要皇上沒有收回成命,這些太醫是不可能離開慈寧宮的,於是,隻能強壓下心中的悲憤,對幾位太醫道:“既然是皇上的一片孝心,那就請幾位太醫好好輔助孫禦醫,早日治愈老祖宗的病情。”
聽著梁九功和蘇麻喇姑話裏的機鋒,旁邊侯著的太醫們心裏也轉個不停,他們嗅到了不安寧的味道,在皇帝和太皇太後的這場博弈之中,他們到底是順應皇上的意思,“小心謹慎”的診治呢?還是聽從蘇麻姑姑的期盼,早日讓太皇太後恢複健康呢?
心念這麽一轉,他們就知道自己該怎麽做了。和蘇麻喇姑相比起來,他們自然是應該順應皇上的意思了。
什麽?你說蘇麻喇姑的期盼就是太皇太後的意思?
可是太皇太後在那裏躺著呢,蘇麻喇姑到底是不能完全代表太皇太後的。更何況,一邊是年富力強、身體康健的皇帝,一邊是年事已高,病痛纏身的太皇太後,傻瓜都知道該選誰!
於是,孫禦醫和三個太醫就開始常駐慈寧宮,“一心一意”的為太皇太後診治起來。
接連兩天,昭聖的熱也沒有消退下去,人也不曾清醒過。為給太皇太後祈福,康熙下令刑部大赦,又率諸王大臣步行至天壇祈禱,衣不解帶的在昭聖床前侍奉。
一時之間,朝廷內外都誇讚皇帝孝順。
隻有少數幾人知道,康熙所作所為,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罷了。
在得知昭聖的病情一直沒有好轉的時候,鈕祜祿氏就約了成茹去啟祥宮。成茹剛到不久,還未曾和鈕祜祿氏說起正事,宜妃就趕到了。她見到成茹也並不詫異,隻說:“成妃妹妹也在為太皇太後的病情擔憂嗎?我來此也是想找貴妃姐姐商量一下,咱們能夠為太皇太後做點什麽。”
鈕祜祿氏和成茹都知道這不過是她的一句借口,鈕祜祿氏將伺候的奴才打發了下去,宜妃就小聲的道:“皇上是不是要對太皇太後下手了?”
鈕祜祿氏手指著她搖頭:“這話也是能說的?”
宜妃滿麵愁容:“我現在心裏慌得不行,哪裏還管得著什麽話是能說的什麽話是不能說的……”
宜妃原本還盼望著太皇太後早日的找到證據,把佟家的陰謀拆穿,沒想到太皇太後這邊和皇上的誤會還不曾解決,她就一病不起了,而皇上更是趁機出了手。若是太皇太後和皇上之間的誤會不曾解除,太皇太後就撒手人寰了,那她的日子可就要不好過了!
鈕祜祿氏搖頭道:“越是在這樣的時候,你越是該穩住。太皇太後和皇上之間的事情,咱們最好還是不要插手,這件事情實在是太敏感了。你沒見皇上現在對皇貴妃也疏遠了?皇貴妃這回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有些得不償失啊。”
睿安大婚那天,成茹特意請旨,帶著兩個出宮參加了婚禮,給戴佳府長了不少的臉麵,就是富察家也覺得麵上有光,對親事的倉促也消去了不滿。
輝和氏既然已經得知太皇太後大限將至,自然不會讓自己家出現國孝期間生子的醜聞,特意叮囑兒子小心避孕。
就在輝和氏的忐忑之中,時間很快就到了十一月的下旬,二十七日這天,輝和氏聽說太皇太後生病了。
昭聖這病來得很猛,病因倒是很簡單,就是冬天裏屋裏的炭火燒得猛了些,屋外又太冷了,昭聖這天屋裏屋外走了幾趟,這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不小心就發起病來。
若是年輕人,這點小毛病吃幾服藥也就好了。可昭聖上了年紀,這幾年又因為“董鄂氏”的緣故,體內元氣大量逸散,這一生病,就病大發了。
梁九功得到消息,向康熙匯報說:“剛慈寧宮的奴才傳來消息,說太皇太後突然發起熱來,召了孫禦醫去診治。”
康熙沉吟半晌,說:“皇祖母上了年紀,生了病更需要小心謹慎,孫禦醫一個人朕擔心他拿不準,讓太醫院再派幾個德高望重的老太醫去慈寧宮和孫禦醫一起會診。”
梁九功的速度很快,孫禦醫剛到不久,他就領著三個太醫也趕到了慈寧宮,說:“萬歲爺得知太皇太後生了病,心中擔憂不已,特意派了三位太醫過來和孫禦醫一起會診。萬歲爺說太皇太後上了年紀,各位大人在醫治時務必小心謹慎。”
昭聖現在已經燒迷糊昏睡了過去,一旁伺候的蘇麻喇姑聞言臉色大變,皇上這是見不得老祖宗好啊!
蘇麻喇姑也是曆經三朝,在後宮之中度過了幾十年歲月的人,自然是知道,生病之時,寧願要一個醫術不那麽好的太醫,也不要幾個醫術好的太醫一起會診。除非是真正的不治之症,才需要多名太醫一起參詳。
能當上太醫的人最懂得明哲保身,如果是一人診治,他就必須拿出渾身解數,努力將病人的病醫治好。可如果是幾人同時為一人看病,首先就會出現意見不合的情況,你說要用這個方案,我說要用那個方案;其次,很容易出現互相推諉的情況,在有爭執的時候,誰都不想拿主意,誰都不想承擔責任,於是就耽誤了病情。
所以說,當皇帝在你生病時,選派一位醫術高明的太醫前來診治,就表示對你的重視,若是選派了幾位醫術高明的太醫一同來診治,那你就要想想,自己能不能逃過這一劫了。
蘇麻喇姑急忙說:“老祖宗也就是著了風寒而已,讓孫禦醫診治一下就好了,實在不用這麽多的太醫。現在天氣冷,宮裏生病的主子也多,慈寧宮就叫了這麽多太醫過來,要是其他主子要叫太醫可如何是好?還是請幾位太醫回去吧。”
梁九功欠著腰,笑道:“這後宮裏憑著哪位主子也不及太皇太後重要,蘇麻姑姑就不要推辭了,讓太醫們早日把太皇太後的病情治愈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蘇麻喇姑也知道無論自己怎麽說,隻要皇上沒有收回成命,這些太醫是不可能離開慈寧宮的,於是,隻能強壓下心中的悲憤,對幾位太醫道:“既然是皇上的一片孝心,那就請幾位太醫好好輔助孫禦醫,早日治愈老祖宗的病情。”
聽著梁九功和蘇麻喇姑話裏的機鋒,旁邊侯著的太醫們心裏也轉個不停,他們嗅到了不安寧的味道,在皇帝和太皇太後的這場博弈之中,他們到底是順應皇上的意思,“小心謹慎”的診治呢?還是聽從蘇麻姑姑的期盼,早日讓太皇太後恢複健康呢?
心念這麽一轉,他們就知道自己該怎麽做了。和蘇麻喇姑相比起來,他們自然是應該順應皇上的意思了。
什麽?你說蘇麻喇姑的期盼就是太皇太後的意思?
可是太皇太後在那裏躺著呢,蘇麻喇姑到底是不能完全代表太皇太後的。更何況,一邊是年富力強、身體康健的皇帝,一邊是年事已高,病痛纏身的太皇太後,傻瓜都知道該選誰!
於是,孫禦醫和三個太醫就開始常駐慈寧宮,“一心一意”的為太皇太後診治起來。
接連兩天,昭聖的熱也沒有消退下去,人也不曾清醒過。為給太皇太後祈福,康熙下令刑部大赦,又率諸王大臣步行至天壇祈禱,衣不解帶的在昭聖床前侍奉。
一時之間,朝廷內外都誇讚皇帝孝順。
隻有少數幾人知道,康熙所作所為,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罷了。
在得知昭聖的病情一直沒有好轉的時候,鈕祜祿氏就約了成茹去啟祥宮。成茹剛到不久,還未曾和鈕祜祿氏說起正事,宜妃就趕到了。她見到成茹也並不詫異,隻說:“成妃妹妹也在為太皇太後的病情擔憂嗎?我來此也是想找貴妃姐姐商量一下,咱們能夠為太皇太後做點什麽。”
鈕祜祿氏和成茹都知道這不過是她的一句借口,鈕祜祿氏將伺候的奴才打發了下去,宜妃就小聲的道:“皇上是不是要對太皇太後下手了?”
鈕祜祿氏手指著她搖頭:“這話也是能說的?”
宜妃滿麵愁容:“我現在心裏慌得不行,哪裏還管得著什麽話是能說的什麽話是不能說的……”
宜妃原本還盼望著太皇太後早日的找到證據,把佟家的陰謀拆穿,沒想到太皇太後這邊和皇上的誤會還不曾解決,她就一病不起了,而皇上更是趁機出了手。若是太皇太後和皇上之間的誤會不曾解除,太皇太後就撒手人寰了,那她的日子可就要不好過了!
鈕祜祿氏搖頭道:“越是在這樣的時候,你越是該穩住。太皇太後和皇上之間的事情,咱們最好還是不要插手,這件事情實在是太敏感了。你沒見皇上現在對皇貴妃也疏遠了?皇貴妃這回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有些得不償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