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千人同心,共患難
逃荒?團寵小奶包一路都在撿寶 作者:春閨夢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大石拍了拍陳山的肩頭,把糧食的去處,說了出來。
頓時,大夥議論起來。
其中也不乏,滿是敵意的語言。
李大石和他們一樣是貧苦百姓,打小對有錢人,對官宦人家,就有不滿。
大家都是一個肩頭上,一顆人頭。一雙手,吃飯,一雙腳走路。
為什麽那些人,總能高他們不止一頭。
為什麽生死麵前,就隻有他們的命,不值錢。
“為什麽?為什麽要借?官府用糧,該皇朝出,憑什麽把我們活的希望,就這麽滅了?”
是的,這些糧食,是他們活下去的希望。
隻要有一口吃的,撐到雨停,撐到過了冬,就能活下去。
旁邊小吏看了李大石一眼,低頭,沒說話。
陳山眼角不時何時,溢滿了水花。
抹了一把後,替李大石解圍。
“行了!大石兄弟是什麽人,你們心裏比我清楚!李三老爺幾個月的幫助,我們有一個算一個,誰敢不承認?或許,有苦衷,咱們別問了。”
“山子哥,沒了糧食,我們吃啥?”
“對啊!難不成,在這餓死嗎?
“大石兄弟,你再回去說說,給我留一些好不好?”
“督撫大人借糧,那我們的也算借,等來年能種地了,我們一定還上!”
“大石兄弟,我們不想死。”
“……”
說到最後,一個個都紅了眼眶。
李大石比他們好不到哪裏。
他也不明白,阿爹為什麽要答應借糧。
“咱們餓不死!”
軟軟糯糯的聲音,像天上的小雨一樣,軟綿綿的。
“我們有手不是嗎?出城就是山,雖然路不好走,應該也不難!還有,寶寶還有好多肉嘎嘎,餓不死的。”
小柳上前,不經的擋去四寶半個身子。
“我們隻要活著就行,他們需要糧食,保衛城池。”
眾人的目光,停在小吏腰間的配劍上。
沒人注意到,小柳嘴角微揚的幅度。
是的,他隻是想提醒大家,永來鎮要是真亂了,沒有武器的他們,哪裏會是兵士的對手。
想活下去,不僅需要糧食,更需要清醒的腦袋。
“對!聽說漠北那邊,也不安寧了。永來鎮需要他們的何護。”
看到眾人清醒,小柳又提醒他們,動作快些。小心糧食受了雨水。
眾人這才忙活起來。
從後院出去,要經過中院和前院。
那裏,住著收容的老人和小孩。
眾人淋著雨,圍在門口。
有小孩問:“爺爺,他們搬的是糧食嗎?糧食搬走了,我們吃什麽?”
一個拉韁繩的官兵,鬆手走過來。
老人一臉恐懼的,把孩子拉到自己身後。
官兵衝老人笑笑,蹲下身子。
“放心,叔叔們有口吃的,就不會少了你們的。”
“真的?”
官兵點頭。
很快,糧食就都拉走了。
好在,他們還是留下了今天晚上大夥需要的量。
其他各處宅子裏的難民,聽說李家的糧食都被官府拉走了,一時喧鬧不已。
有人說李家,受了欺負。
免不了又把官府罵了一頓。
反正這些年來,南圖嶺的官府衙門,甚至皇朝,背地裏都沒少挨罵。
罵歸罵,罵完了,大夥還得想出路才行。
有人提到:“聽說,今天李家四姑娘說了,不會讓咱們餓死的。你們說,這是不是李家留了餘糧的意思?”
“一個小女娃的話,也能當真?就算留了,保不齊,以後官府還去李家搶。到時候咋辦?”
“我覺著,李四姑娘既然這麽說了,指定是李三老爺,想好了出路的。反正我不走!”
“不走?等到了冬天,你想走也走不了!我覺著,還是早點走的好。”
“要走你走!我相信李四姑娘說的。反正南圖嶺就沒有不澇的地方!咱們這樣的人,去了別處,能不能進城,都另當別論!在這,至少還有李家,還有這頭上的一片瓦!”
“對對對!我也相信李家!”
“我也是!”
不出意料的,連之前想走的那位,此刻也站到了相信李家的這邊。
……
這一晚,趙李兩家看著碗裏的糊,都知道,這是最後一頓了。
王氏舍不得吃,打算明天給楚楚、四寶和七丫。
趙家老太太更是直接拒絕喝。心照不宣的把碗推到王氏麵前。
“趙奶奶?”
“身子都埋土裏了,還吃啥吃啥。”
四寶是第一個,把碗裏的糊,喝光的。
不僅喝光,還很高興喝光。
因為,她終於能光明正大的吃池塘裏的魚了。
要知道,她求了阿爹阿娘許久,他們都不準她抓魚。
“阿爹!明天,抓魚吧!”
“魚?”
“嗯!池塘裏的魚,又大又肥。”
趙李兩家人,瞬間從低迷中醒來。
他們怎麽把這茬忘了!
於是,天不亮,李二木就把陳山一幫子人,給領了來。
因為沒有漁網,七八十幾號人,提著桶舀水。
也就是人多,加上今天雨小,天亮時,池塘也見底了。
一個個拿著簸箕,在淤泥裏撈。
池塘裏不僅有魚,還有不少泥鰍、田螺。
裝了一挑又一挑的,往外送,泥鰍和田螺,一樣能吃。
趙大嬸領著女人們,在宅子裏等著,東西送來,大夥也開忙活。
洗的洗,殺的殺。
先把今天一頓的弄出來燉上。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中午的時候,督撫大人差人來告訴他們,粥棚保管夠一人一碗的,讓他們去排隊領粥。
大夥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許多昨天還痛罵官府的人,這會兒紅都紅到了耳根子。
“老天爺還是善待咱們的,有李三老爺這樣的善人,又有督撫大人這樣的父母官,咱們一定能熬過這個難關的!”
於是趙大嬸連忙把沒燉的魚,改成了煙熏。打算備著,萬不得以的時候,再拿出來用。
陳山也把帶著人把糧庫收整一番,熏魚幹不能堆著放,在這樣的陰雨天氣,容易發黴,得晾著才行。
領著人出城砍柴的李大石,也在下午回來了。
路上全是淤泥,淺的地方沒過腳踝,深的地方甚至沒過膝蓋。
這種情況沒法拉車,隻能全靠人背。
也就好在他們人多!
和李大石一起回來的,還有趙二嬸子領著出去的年輕女人們。
她們背簍裏裝滿了野菜。
頓時,大夥議論起來。
其中也不乏,滿是敵意的語言。
李大石和他們一樣是貧苦百姓,打小對有錢人,對官宦人家,就有不滿。
大家都是一個肩頭上,一顆人頭。一雙手,吃飯,一雙腳走路。
為什麽那些人,總能高他們不止一頭。
為什麽生死麵前,就隻有他們的命,不值錢。
“為什麽?為什麽要借?官府用糧,該皇朝出,憑什麽把我們活的希望,就這麽滅了?”
是的,這些糧食,是他們活下去的希望。
隻要有一口吃的,撐到雨停,撐到過了冬,就能活下去。
旁邊小吏看了李大石一眼,低頭,沒說話。
陳山眼角不時何時,溢滿了水花。
抹了一把後,替李大石解圍。
“行了!大石兄弟是什麽人,你們心裏比我清楚!李三老爺幾個月的幫助,我們有一個算一個,誰敢不承認?或許,有苦衷,咱們別問了。”
“山子哥,沒了糧食,我們吃啥?”
“對啊!難不成,在這餓死嗎?
“大石兄弟,你再回去說說,給我留一些好不好?”
“督撫大人借糧,那我們的也算借,等來年能種地了,我們一定還上!”
“大石兄弟,我們不想死。”
“……”
說到最後,一個個都紅了眼眶。
李大石比他們好不到哪裏。
他也不明白,阿爹為什麽要答應借糧。
“咱們餓不死!”
軟軟糯糯的聲音,像天上的小雨一樣,軟綿綿的。
“我們有手不是嗎?出城就是山,雖然路不好走,應該也不難!還有,寶寶還有好多肉嘎嘎,餓不死的。”
小柳上前,不經的擋去四寶半個身子。
“我們隻要活著就行,他們需要糧食,保衛城池。”
眾人的目光,停在小吏腰間的配劍上。
沒人注意到,小柳嘴角微揚的幅度。
是的,他隻是想提醒大家,永來鎮要是真亂了,沒有武器的他們,哪裏會是兵士的對手。
想活下去,不僅需要糧食,更需要清醒的腦袋。
“對!聽說漠北那邊,也不安寧了。永來鎮需要他們的何護。”
看到眾人清醒,小柳又提醒他們,動作快些。小心糧食受了雨水。
眾人這才忙活起來。
從後院出去,要經過中院和前院。
那裏,住著收容的老人和小孩。
眾人淋著雨,圍在門口。
有小孩問:“爺爺,他們搬的是糧食嗎?糧食搬走了,我們吃什麽?”
一個拉韁繩的官兵,鬆手走過來。
老人一臉恐懼的,把孩子拉到自己身後。
官兵衝老人笑笑,蹲下身子。
“放心,叔叔們有口吃的,就不會少了你們的。”
“真的?”
官兵點頭。
很快,糧食就都拉走了。
好在,他們還是留下了今天晚上大夥需要的量。
其他各處宅子裏的難民,聽說李家的糧食都被官府拉走了,一時喧鬧不已。
有人說李家,受了欺負。
免不了又把官府罵了一頓。
反正這些年來,南圖嶺的官府衙門,甚至皇朝,背地裏都沒少挨罵。
罵歸罵,罵完了,大夥還得想出路才行。
有人提到:“聽說,今天李家四姑娘說了,不會讓咱們餓死的。你們說,這是不是李家留了餘糧的意思?”
“一個小女娃的話,也能當真?就算留了,保不齊,以後官府還去李家搶。到時候咋辦?”
“我覺著,李四姑娘既然這麽說了,指定是李三老爺,想好了出路的。反正我不走!”
“不走?等到了冬天,你想走也走不了!我覺著,還是早點走的好。”
“要走你走!我相信李四姑娘說的。反正南圖嶺就沒有不澇的地方!咱們這樣的人,去了別處,能不能進城,都另當別論!在這,至少還有李家,還有這頭上的一片瓦!”
“對對對!我也相信李家!”
“我也是!”
不出意料的,連之前想走的那位,此刻也站到了相信李家的這邊。
……
這一晚,趙李兩家看著碗裏的糊,都知道,這是最後一頓了。
王氏舍不得吃,打算明天給楚楚、四寶和七丫。
趙家老太太更是直接拒絕喝。心照不宣的把碗推到王氏麵前。
“趙奶奶?”
“身子都埋土裏了,還吃啥吃啥。”
四寶是第一個,把碗裏的糊,喝光的。
不僅喝光,還很高興喝光。
因為,她終於能光明正大的吃池塘裏的魚了。
要知道,她求了阿爹阿娘許久,他們都不準她抓魚。
“阿爹!明天,抓魚吧!”
“魚?”
“嗯!池塘裏的魚,又大又肥。”
趙李兩家人,瞬間從低迷中醒來。
他們怎麽把這茬忘了!
於是,天不亮,李二木就把陳山一幫子人,給領了來。
因為沒有漁網,七八十幾號人,提著桶舀水。
也就是人多,加上今天雨小,天亮時,池塘也見底了。
一個個拿著簸箕,在淤泥裏撈。
池塘裏不僅有魚,還有不少泥鰍、田螺。
裝了一挑又一挑的,往外送,泥鰍和田螺,一樣能吃。
趙大嬸領著女人們,在宅子裏等著,東西送來,大夥也開忙活。
洗的洗,殺的殺。
先把今天一頓的弄出來燉上。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中午的時候,督撫大人差人來告訴他們,粥棚保管夠一人一碗的,讓他們去排隊領粥。
大夥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許多昨天還痛罵官府的人,這會兒紅都紅到了耳根子。
“老天爺還是善待咱們的,有李三老爺這樣的善人,又有督撫大人這樣的父母官,咱們一定能熬過這個難關的!”
於是趙大嬸連忙把沒燉的魚,改成了煙熏。打算備著,萬不得以的時候,再拿出來用。
陳山也把帶著人把糧庫收整一番,熏魚幹不能堆著放,在這樣的陰雨天氣,容易發黴,得晾著才行。
領著人出城砍柴的李大石,也在下午回來了。
路上全是淤泥,淺的地方沒過腳踝,深的地方甚至沒過膝蓋。
這種情況沒法拉車,隻能全靠人背。
也就好在他們人多!
和李大石一起回來的,還有趙二嬸子領著出去的年輕女人們。
她們背簍裏裝滿了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