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姑娘不用擔心。”男子麵上的笑容不變,“宮中所有內侍、宮女都由內庭總管調度,我請他給你調令,派你去淺碧山就是。”
“啊?”香儀一雙杏眼這會瞪得圓溜溜的,“總管大人也聽大人的話?大人您是誰?”
男子卻沒有答,隻問:“姑娘可是真的願意去?”
香儀趕忙點頭,“我當然願意去!淺碧山那裏肯定不像王宮這樣呆板煩悶。”
“哈哈哈……”男子聞言大笑。
香儀醒悟,忙低了頭,“其實我不是說這裏煩悶,我是說淺碧山那裏好玩些……不對,我是去侍候清徽君的不是去玩……我是要說王宮裏……嗯,王宮裏太…太那啥啦,你看風王住在這裏,又有這麽多的挎著刀劍的侍衛,還有那些見著就要拜的大人們……啊!我也不是說你,我是說……我是說……”吱吱唔唔的,卻是越說越亂,頭也越垂越低,都快要碰著胸口了,卻還是沒說出個道理來。
“我明白。”男子顯然是不想為難香儀,一臉理解卻暗自忍笑的神情,“那就這樣定了,回頭我去跟內庭總管說這事,隻是姑娘能否也應我一宗事?”
“什麽事?”香儀忙抬頭看向男子,生怕他反悔了。
“姑娘到了淺碧山後,請每月寫一封信給風王,就寫些清徽君的日常閑事即可。”
男子收斂了笑,麵上的神情便帶出幾分嚴肅。
香儀又愣了,“為何要寫信給風王?而且……我……奴婢是一個侍女,又怎能寫信給風王?”
男子看著香儀,目光冷靜而端重:“清徽君既是去淺碧山養病,別院的總管自然是每月要向風王稟報清徽君近況的,我跟總管招呼一聲,讓他每月順便也將姑娘的信一起送至風王跟前。”
“既然總管大人會稟報清徽君的近況,那為啥還要我寫信告訴風王呢?”香儀一聽不由疑惑。
男子沒有作答,隻是重又微笑道:“姑娘寫信時,就寫姑娘所看所想就是,勿須顧慮其他。”
“喔。”香儀點頭,看著男子,心裏很奇怪,“大人,您是誰?為什麽要這樣安排?”
男子微微一怔,然後移開了目光,越過淩霄花樹,越過波光粼粼的池麵,遙遙的落在某處。
好一會兒後,香儀才聽得他低沉的聲音:“風王已讓這天下許許多多的人得到了平常的幸福,作為這許許多多中的一人,我亦希望風王能得到平常的幸福。”
呃?香儀聽得似懂非懂的。
“更何況……”男子的話到這卻是止了。他目光遠遠的望著,思緒卻回到了帝都的那日,名重天下的帝師深夜到訪,將愛徒相托。
君子重諾,無論在公在私,他都希望風王的日子能過得舒心。
香儀等了片刻,那男子沒有再答,隻是回眸望著香儀一笑,微微揮手,示意她可退下了。
兩日後,香儀被派往淺碧山,照顧養病的清徽君。
十三、盈盈一水間2
時光總是靜悄悄的流逝。
當青蓮謝盡,黃葉飄飛,才發現夏天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微冷的秋天已然到來。
自從久遙離開去往淺碧山後,青州王都的王宮裏便顯得更加的沉悶安靜。
偌大的王宮裏,有很多守護的侍衛以及侍候的宮人,但住在王宮裏的人卻隻風王與她的近身侍衛杜康。曾經有朝臣向風王進諫,杜康身為侍衛,怎能宿於王宮,便是宿於王宮亦當往侍衛宿值之所,豈能與王同宿鳳影宮。
對於這道諫言,風獨影隻是冷哼一聲:“誰說杜康隻是本王的侍衛了。”便不再理會。
對於這麽一句模棱兩可的話,群臣頗多猜測:杜康樣貌不俗,身強力壯,日夜伴於風王左右,而清徽君卻是遠在兩百裏之外,隻怕還真不隻是侍衛這麽簡單。
當然,這也隻是猜測,因為你若去質問杜康,他看也不看你一眼便無視而過,更沒人敢當麵去問風王,而且自風王封國以來,除卻這一點外,實在算是一位英明賢達的王者。
論治國之才,風獨影自然是不及豐極、寧靜遠的,雖然當年玉言天對他們八人一視同仁,既教文武之道,亦教治國平天下之策,她卻是以武將成名,一統天下後亦一直任武職,不曾掌過政事,所以如何治理國家她甚是生疏,但她有一個優點,便是能聆聽群臣的聲音。每有需要決策之事,她都會召集群臣商議,聽取他們的意見,而她生於民間,長於草莽,深知底層百姓之疾苦,是以做下決斷之時多從百姓的角度考慮,其策自然是行之有效。
而說到駕馭群臣,她清楚自己的性格,也知朝臣不比將士非嚴令重賞即可,所以國相徐史的存在便是不可缺少的。選拔官吏、決斷朝政、調節群臣、封蔭臣族等等她皆倚重於徐史。
在暴怒的東始修麵前徐史也敢諫言,所以其剛正的稟性滿朝皆知,而這一年多來,於朝政上敏銳的目光、果敢的決斷令群臣信服,其為人開明通達氣度泱泱亦令群臣敬服。因此,有他輔佐,風獨影無論是治理青州還是統禦群臣,都是得心應手事半功倍。至於王者的威信,“白鳳凰”的威名普天皆知,無論臣民,皆是崇仰有加。
是以,自風獨影到青州以來,主明臣賢,又多利民之舉,深受百姓愛戴。
在日複一日的朝政裏,風獨影每月的十五日都會收到淺碧山送來的稟報。
十月中旬的時候,淺碧山的稟報裏夾帶了一封信,風獨影打開一看,便見紙上筆跡稚嫩,似乎是才習字不久的人寫的,一筆一劃甚為笨拙,正奇怪時,看到信上的抬頭,卻是寫給自己的。
風王敬啟:
奴婢名喚香儀,原是聞音閣的侍女,後來一位大人讓我來淺碧山照顧清徽君,所以奴婢現在是淺碧山別院照顧清徽君起居的侍女。
奴婢雖然小時有跟著爺爺讀過幾天書,但也就是看著書能認得幾個字,都沒怎麽動過筆,這寫信更是頭一遭,因此奴婢的字不好看。啊,對了,風王看過清徽君寫的字嗎?奴婢前些天有看到,他的字可好看了,以後奴婢會向清徽君學的,下回寫信的時候一定會寫好看一點的。
其實來之前,那位大人要求奴婢每月寫一封信上呈風王,可奴婢來這都好幾個月了,卻一直沒有寫。這絕不是奴婢偷懶,說話不算數,而是因為奴婢到了淺碧山後,看到清徽君每日依舊是醉酒沉睡,和在王宮一樣很是不開心,而且還常做惡夢,每次夢中醒來都悲傷落淚,奴婢看著都很揪心,風王看到了肯定更加憂心。 奴婢小時在書上看到一句話叫“君憂臣死”,奴婢猜那意思就是說“君王憂傷了,臣子就得死”,奴婢可不願意讓那些大臣們都尋死呀,而且讓香儀來淺碧山照顧清徽君的大人是個好人,奴婢更不能讓他死,所以奴婢就沒有寫信。
這月的初五,一大早的,清徽君連早胳都沒用便又喝酒了,空著肚子喝酒傷身,更何況清徽君有病在身,更不宜喝酒,可是別院裏上至總管下至奴婢,都勸說無效。這天早上,眼見著清徽君一口氣便喝下了半壇酒,奴婢與總管正著急時,忽然別院外傳來一陣歌聲,清徽君抱在懷裏的酒壇便“砰!”的掉碎了在地上,然後他就愣愣的站著,凝神聽那歌聲,緊接著他猛地便往外跑去,奴婢和總管趕忙領人追了出去。
清徽君一路循著歌聲往山中走去,似乎是想找到那唱歌的人,奴婢與總管雖然奇怪,但也隻能跟著。後來走了半刻鍾的樣子,終於是找著了唱歌的人,是一群撿柴的孩子,都是八、九歲的樣子,一邊撿柴一邊唱歌,聲音清脆,歌聲童稚動聽。
清徽君站在樹下,聽著那些孩子們童稚的歌聲,聽著聽著,竟然就哭了。奴婢常見喝醉了後的清徽君很悲傷的哭,可這一回的哭卻有些不同,哪裏不同奴婢也說不上來,隻覺得清徽君看著那些孩子的目光似乎很開心又似乎很悲傷。
那些孩子後來看到我們,便停止了唱歌。清徽君走過去,問他們這歌是誰教的。 孩子們回答說,是山中穿著白衣服會飛的神仙教的。
清徽君聽了後,先是疑惑,而後又似乎是明白了。他後來對孩子們說,我幫你們撿柴,你們就唱這歌給我聽,以作回報如何?孩子們都應承了。於是那一上午,清徽君一直跟著那些孩子們,幫他們撿完了柴,又陪他們撿野菌,直到午時孩子們下山回家了,他也一直目送著。
後來回到別院,清徽君一整天都顯得神思恍惚,不吃不喝的,總管和奴婢都很焦急。
隻是,到了第二日,清徽君竟是沒有要酒喝,雖則還有些恍神,但飯時吃飯,茶時喝茶。而且從那天起,一直到今日,都九天過去了,可是清徽君都沒有喝一滴酒!風王,我已經把別院裏的酒全部藏起來了,保證清徽君以後想起來要喝也找不著!
現在清徽君每日裏睡覺多了,而且不怎麽做惡夢了,也不再隻是呆在別院裏,每天都去山中走走,有時候在書房裏看書畫畫,還教別院裏的侍從煮茶、品茶,前天還吹了一回笛子,可是好聽了,隻是他偶爾還會坐在一處發呆,也不知是想些什麽,但比之從前已是大大不同。昨日大夫來看時說他的氣色好多了,所以奴婢今日趕緊了寫信向風王您稟告。
還有啊,這幾天清徽君愛去山中走走,奴婢猜他是想找那個穿白衣服會飛的神仙,但一直沒有遇到。不過孩子們唱的那首歌清徽君也會唱,那天回了別院後,奴婢就聽清徽君在哼著,這幾天他一坐著發呆就會無意識的哼唱,聽得多了,奴婢便記下了。
那首歌是這樣的:
籜兮籜兮,風吹其女。叔兮伯兮!倡於和女。
籜兮籜兮,風漂其女。叔兮伯兮!倡於要女。
奴婢聽著那曲調,甚為簡單,像是童謠,可奴婢小時候卻沒有聽過啊。風王聽過嗎?
嗯,奴婢要向風王稟報的就是這些。
清徽君一日日好起來,奴婢祝願風王安康無憂。
奴婢香儀跪呈
風獨影看著信,呆坐許久後,她長長舒一口氣,將信擱下,起身走至窗前。
推開窗門,展目望去,越過宮牆,遠處是碧空如洗,白雲飄浮,令人看著便心曠神怡。不自覺的,她唇角浮一抹淡笑。
送久遙前往淺碧山休養,倒不完全是托詞,久羅山上受的傷雖是愈合了,可他自到青州後便一直酒不離口,又飲食不定,憂心傷神,身體已不大好。
淺碧山裏,日對青山碧空,看曠野無垠,夜對朗月繁星,聽蟲鳥清歌,於生長高山深林裏的他來說,自然是比困於宮牆之內要好。如今從信上看來,想已是在慢慢好轉,許不久後,帝都裏那個瀟灑的狂生,東溟海中那個破水而出披著一身金光有若天神的人,俱將複來,隻是心境……
想至此,心頭輕歎一聲。
她能做的,是保他命無危身安健。餘者,她無能為力。
若有朝一日,他能放開仇恨,放下悲傷,從此海闊天空,雲淡風清,她自當成會。
站立片刻,她轉頭問立在一旁的杜康,“國相今日可在宮中?”
“這個時辰,應該是在擷英閣那邊處理政事。”杜康答道。
“喔。”風獨影微微頷首,然後道,“你讓人將前些日帝都送來的茶“碧青蘿”給國相送一壺過去。”
“是。”杜康應道,正要轉身吩咐下去,風獨影卻又喚住他,“不,還是你親自送過去吧。”
杜康微愣,目光瞬過案上的信,隨即點頭,“好。”
十三、盈盈一水間3
此後,每月收到淺碧山的稟報的同時都能收到香儀的信,說的都是些日常小事。
比如今日下雪,清徽君堆了個雪人,用紅蘿卜做鼻子可好玩了:今日天寒,清徽君去河邊敲開冰麵抓了幾條魚,煮出的魚湯鮮美無比;今日梅花開了,清徽君領著大家在梅花樹下烤鹿肉,又飲酒彈唱頗為開心:開春了,清徽君親手稼接了一株桃花……等等皆是稟報上不會寫的,在香儀的筆下卻是鄭重其事的稟告著,而且言語稚氣直白,往往令人看著會心一笑。
日子就在繁忙的朝政與淺碧山的稟報裏慢慢渡過,當冰雪消融,寒梅謝去,便春風拂原,柳綠花紅。
元鼎六年的四月中,香儀的信又如期而至。這半年來,風獨影已養成了先看信再看稟報的習慣,這次也不例外的先拆開了信。
通過大半年的練習,香儀的字已日趨工整纖秀,與當初的稚拙已不可同日而語。
風王敬啟:
上月給您寫的信裏,奴婢告訴您清徽君吹的
“啊?”香儀一雙杏眼這會瞪得圓溜溜的,“總管大人也聽大人的話?大人您是誰?”
男子卻沒有答,隻問:“姑娘可是真的願意去?”
香儀趕忙點頭,“我當然願意去!淺碧山那裏肯定不像王宮這樣呆板煩悶。”
“哈哈哈……”男子聞言大笑。
香儀醒悟,忙低了頭,“其實我不是說這裏煩悶,我是說淺碧山那裏好玩些……不對,我是去侍候清徽君的不是去玩……我是要說王宮裏……嗯,王宮裏太…太那啥啦,你看風王住在這裏,又有這麽多的挎著刀劍的侍衛,還有那些見著就要拜的大人們……啊!我也不是說你,我是說……我是說……”吱吱唔唔的,卻是越說越亂,頭也越垂越低,都快要碰著胸口了,卻還是沒說出個道理來。
“我明白。”男子顯然是不想為難香儀,一臉理解卻暗自忍笑的神情,“那就這樣定了,回頭我去跟內庭總管說這事,隻是姑娘能否也應我一宗事?”
“什麽事?”香儀忙抬頭看向男子,生怕他反悔了。
“姑娘到了淺碧山後,請每月寫一封信給風王,就寫些清徽君的日常閑事即可。”
男子收斂了笑,麵上的神情便帶出幾分嚴肅。
香儀又愣了,“為何要寫信給風王?而且……我……奴婢是一個侍女,又怎能寫信給風王?”
男子看著香儀,目光冷靜而端重:“清徽君既是去淺碧山養病,別院的總管自然是每月要向風王稟報清徽君近況的,我跟總管招呼一聲,讓他每月順便也將姑娘的信一起送至風王跟前。”
“既然總管大人會稟報清徽君的近況,那為啥還要我寫信告訴風王呢?”香儀一聽不由疑惑。
男子沒有作答,隻是重又微笑道:“姑娘寫信時,就寫姑娘所看所想就是,勿須顧慮其他。”
“喔。”香儀點頭,看著男子,心裏很奇怪,“大人,您是誰?為什麽要這樣安排?”
男子微微一怔,然後移開了目光,越過淩霄花樹,越過波光粼粼的池麵,遙遙的落在某處。
好一會兒後,香儀才聽得他低沉的聲音:“風王已讓這天下許許多多的人得到了平常的幸福,作為這許許多多中的一人,我亦希望風王能得到平常的幸福。”
呃?香儀聽得似懂非懂的。
“更何況……”男子的話到這卻是止了。他目光遠遠的望著,思緒卻回到了帝都的那日,名重天下的帝師深夜到訪,將愛徒相托。
君子重諾,無論在公在私,他都希望風王的日子能過得舒心。
香儀等了片刻,那男子沒有再答,隻是回眸望著香儀一笑,微微揮手,示意她可退下了。
兩日後,香儀被派往淺碧山,照顧養病的清徽君。
十三、盈盈一水間2
時光總是靜悄悄的流逝。
當青蓮謝盡,黃葉飄飛,才發現夏天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微冷的秋天已然到來。
自從久遙離開去往淺碧山後,青州王都的王宮裏便顯得更加的沉悶安靜。
偌大的王宮裏,有很多守護的侍衛以及侍候的宮人,但住在王宮裏的人卻隻風王與她的近身侍衛杜康。曾經有朝臣向風王進諫,杜康身為侍衛,怎能宿於王宮,便是宿於王宮亦當往侍衛宿值之所,豈能與王同宿鳳影宮。
對於這道諫言,風獨影隻是冷哼一聲:“誰說杜康隻是本王的侍衛了。”便不再理會。
對於這麽一句模棱兩可的話,群臣頗多猜測:杜康樣貌不俗,身強力壯,日夜伴於風王左右,而清徽君卻是遠在兩百裏之外,隻怕還真不隻是侍衛這麽簡單。
當然,這也隻是猜測,因為你若去質問杜康,他看也不看你一眼便無視而過,更沒人敢當麵去問風王,而且自風王封國以來,除卻這一點外,實在算是一位英明賢達的王者。
論治國之才,風獨影自然是不及豐極、寧靜遠的,雖然當年玉言天對他們八人一視同仁,既教文武之道,亦教治國平天下之策,她卻是以武將成名,一統天下後亦一直任武職,不曾掌過政事,所以如何治理國家她甚是生疏,但她有一個優點,便是能聆聽群臣的聲音。每有需要決策之事,她都會召集群臣商議,聽取他們的意見,而她生於民間,長於草莽,深知底層百姓之疾苦,是以做下決斷之時多從百姓的角度考慮,其策自然是行之有效。
而說到駕馭群臣,她清楚自己的性格,也知朝臣不比將士非嚴令重賞即可,所以國相徐史的存在便是不可缺少的。選拔官吏、決斷朝政、調節群臣、封蔭臣族等等她皆倚重於徐史。
在暴怒的東始修麵前徐史也敢諫言,所以其剛正的稟性滿朝皆知,而這一年多來,於朝政上敏銳的目光、果敢的決斷令群臣信服,其為人開明通達氣度泱泱亦令群臣敬服。因此,有他輔佐,風獨影無論是治理青州還是統禦群臣,都是得心應手事半功倍。至於王者的威信,“白鳳凰”的威名普天皆知,無論臣民,皆是崇仰有加。
是以,自風獨影到青州以來,主明臣賢,又多利民之舉,深受百姓愛戴。
在日複一日的朝政裏,風獨影每月的十五日都會收到淺碧山送來的稟報。
十月中旬的時候,淺碧山的稟報裏夾帶了一封信,風獨影打開一看,便見紙上筆跡稚嫩,似乎是才習字不久的人寫的,一筆一劃甚為笨拙,正奇怪時,看到信上的抬頭,卻是寫給自己的。
風王敬啟:
奴婢名喚香儀,原是聞音閣的侍女,後來一位大人讓我來淺碧山照顧清徽君,所以奴婢現在是淺碧山別院照顧清徽君起居的侍女。
奴婢雖然小時有跟著爺爺讀過幾天書,但也就是看著書能認得幾個字,都沒怎麽動過筆,這寫信更是頭一遭,因此奴婢的字不好看。啊,對了,風王看過清徽君寫的字嗎?奴婢前些天有看到,他的字可好看了,以後奴婢會向清徽君學的,下回寫信的時候一定會寫好看一點的。
其實來之前,那位大人要求奴婢每月寫一封信上呈風王,可奴婢來這都好幾個月了,卻一直沒有寫。這絕不是奴婢偷懶,說話不算數,而是因為奴婢到了淺碧山後,看到清徽君每日依舊是醉酒沉睡,和在王宮一樣很是不開心,而且還常做惡夢,每次夢中醒來都悲傷落淚,奴婢看著都很揪心,風王看到了肯定更加憂心。 奴婢小時在書上看到一句話叫“君憂臣死”,奴婢猜那意思就是說“君王憂傷了,臣子就得死”,奴婢可不願意讓那些大臣們都尋死呀,而且讓香儀來淺碧山照顧清徽君的大人是個好人,奴婢更不能讓他死,所以奴婢就沒有寫信。
這月的初五,一大早的,清徽君連早胳都沒用便又喝酒了,空著肚子喝酒傷身,更何況清徽君有病在身,更不宜喝酒,可是別院裏上至總管下至奴婢,都勸說無效。這天早上,眼見著清徽君一口氣便喝下了半壇酒,奴婢與總管正著急時,忽然別院外傳來一陣歌聲,清徽君抱在懷裏的酒壇便“砰!”的掉碎了在地上,然後他就愣愣的站著,凝神聽那歌聲,緊接著他猛地便往外跑去,奴婢和總管趕忙領人追了出去。
清徽君一路循著歌聲往山中走去,似乎是想找到那唱歌的人,奴婢與總管雖然奇怪,但也隻能跟著。後來走了半刻鍾的樣子,終於是找著了唱歌的人,是一群撿柴的孩子,都是八、九歲的樣子,一邊撿柴一邊唱歌,聲音清脆,歌聲童稚動聽。
清徽君站在樹下,聽著那些孩子們童稚的歌聲,聽著聽著,竟然就哭了。奴婢常見喝醉了後的清徽君很悲傷的哭,可這一回的哭卻有些不同,哪裏不同奴婢也說不上來,隻覺得清徽君看著那些孩子的目光似乎很開心又似乎很悲傷。
那些孩子後來看到我們,便停止了唱歌。清徽君走過去,問他們這歌是誰教的。 孩子們回答說,是山中穿著白衣服會飛的神仙教的。
清徽君聽了後,先是疑惑,而後又似乎是明白了。他後來對孩子們說,我幫你們撿柴,你們就唱這歌給我聽,以作回報如何?孩子們都應承了。於是那一上午,清徽君一直跟著那些孩子們,幫他們撿完了柴,又陪他們撿野菌,直到午時孩子們下山回家了,他也一直目送著。
後來回到別院,清徽君一整天都顯得神思恍惚,不吃不喝的,總管和奴婢都很焦急。
隻是,到了第二日,清徽君竟是沒有要酒喝,雖則還有些恍神,但飯時吃飯,茶時喝茶。而且從那天起,一直到今日,都九天過去了,可是清徽君都沒有喝一滴酒!風王,我已經把別院裏的酒全部藏起來了,保證清徽君以後想起來要喝也找不著!
現在清徽君每日裏睡覺多了,而且不怎麽做惡夢了,也不再隻是呆在別院裏,每天都去山中走走,有時候在書房裏看書畫畫,還教別院裏的侍從煮茶、品茶,前天還吹了一回笛子,可是好聽了,隻是他偶爾還會坐在一處發呆,也不知是想些什麽,但比之從前已是大大不同。昨日大夫來看時說他的氣色好多了,所以奴婢今日趕緊了寫信向風王您稟告。
還有啊,這幾天清徽君愛去山中走走,奴婢猜他是想找那個穿白衣服會飛的神仙,但一直沒有遇到。不過孩子們唱的那首歌清徽君也會唱,那天回了別院後,奴婢就聽清徽君在哼著,這幾天他一坐著發呆就會無意識的哼唱,聽得多了,奴婢便記下了。
那首歌是這樣的:
籜兮籜兮,風吹其女。叔兮伯兮!倡於和女。
籜兮籜兮,風漂其女。叔兮伯兮!倡於要女。
奴婢聽著那曲調,甚為簡單,像是童謠,可奴婢小時候卻沒有聽過啊。風王聽過嗎?
嗯,奴婢要向風王稟報的就是這些。
清徽君一日日好起來,奴婢祝願風王安康無憂。
奴婢香儀跪呈
風獨影看著信,呆坐許久後,她長長舒一口氣,將信擱下,起身走至窗前。
推開窗門,展目望去,越過宮牆,遠處是碧空如洗,白雲飄浮,令人看著便心曠神怡。不自覺的,她唇角浮一抹淡笑。
送久遙前往淺碧山休養,倒不完全是托詞,久羅山上受的傷雖是愈合了,可他自到青州後便一直酒不離口,又飲食不定,憂心傷神,身體已不大好。
淺碧山裏,日對青山碧空,看曠野無垠,夜對朗月繁星,聽蟲鳥清歌,於生長高山深林裏的他來說,自然是比困於宮牆之內要好。如今從信上看來,想已是在慢慢好轉,許不久後,帝都裏那個瀟灑的狂生,東溟海中那個破水而出披著一身金光有若天神的人,俱將複來,隻是心境……
想至此,心頭輕歎一聲。
她能做的,是保他命無危身安健。餘者,她無能為力。
若有朝一日,他能放開仇恨,放下悲傷,從此海闊天空,雲淡風清,她自當成會。
站立片刻,她轉頭問立在一旁的杜康,“國相今日可在宮中?”
“這個時辰,應該是在擷英閣那邊處理政事。”杜康答道。
“喔。”風獨影微微頷首,然後道,“你讓人將前些日帝都送來的茶“碧青蘿”給國相送一壺過去。”
“是。”杜康應道,正要轉身吩咐下去,風獨影卻又喚住他,“不,還是你親自送過去吧。”
杜康微愣,目光瞬過案上的信,隨即點頭,“好。”
十三、盈盈一水間3
此後,每月收到淺碧山的稟報的同時都能收到香儀的信,說的都是些日常小事。
比如今日下雪,清徽君堆了個雪人,用紅蘿卜做鼻子可好玩了:今日天寒,清徽君去河邊敲開冰麵抓了幾條魚,煮出的魚湯鮮美無比;今日梅花開了,清徽君領著大家在梅花樹下烤鹿肉,又飲酒彈唱頗為開心:開春了,清徽君親手稼接了一株桃花……等等皆是稟報上不會寫的,在香儀的筆下卻是鄭重其事的稟告著,而且言語稚氣直白,往往令人看著會心一笑。
日子就在繁忙的朝政與淺碧山的稟報裏慢慢渡過,當冰雪消融,寒梅謝去,便春風拂原,柳綠花紅。
元鼎六年的四月中,香儀的信又如期而至。這半年來,風獨影已養成了先看信再看稟報的習慣,這次也不例外的先拆開了信。
通過大半年的練習,香儀的字已日趨工整纖秀,與當初的稚拙已不可同日而語。
風王敬啟:
上月給您寫的信裏,奴婢告訴您清徽君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