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規模戰事結束足有三個年頭之後,不遜色於舊時盛世水平的工商業潛力在新朝不同於舊王朝的執政能力下,所提供的財力真正的顯現出來。聽到更確定的報告,張海也更加確信:如果新朝七年的政策有所轉變,那麽包括日朝等地的殖民收入在內,可比價格的財政收入將再上一個台階達到一億六七千萬兩上下的樣子。


    即便那個時候要維持人均四年水平的人均教育開支,也幾乎能夠在無需向民間貸款的情況沒有超過千萬兩規模的赤字,基本保持收支平衡了。這就為完善內陸交通的設想提供了足夠的保證。水利當然也需要大規模的投入,但是在張海與眾弟子們商討時仔細權衡思索後,覺得這方麵的專項開支壓力並不大,這涉及到農村基層的組織力問題。


    這些事情更有效率的解決辦法是完成有效的基層動員,組織人力物力去做這些事情。


    不過新朝這幾年來的經曆讓張海對於全國多數地方的公安軍縣營在這方麵的能力並不報太大的期望與信心。在教育普及還沒有達到相當程度的時候,鄉村權益意識也有所不足的情況,這方麵的弊端與問題可能會有多少是兩世為人的張海能夠想象的到的。


    相比之下交通建設雖然也存在這方麵的監管問題,但如果在沒有現代那樣的維護需求的壓力下,資金的使用效率就要高的多。而且不管在哪裏發展工商業,或糧食救濟、疏散人口,幾乎都離不開交通條件的改善。


    “我不讚同大規模的新修道路。全國陸路驛站將近一千三百餘處,估算驛路官道總裏程一萬八千裏左右,這些道路理論上是車輛等大型物資可以通行的地方,但是很多地方的道路都有失修嚴重的問題。從工商流通發展的角度看,首先完善這些驛路的全麵整修與整改,完善驛站與驛路其實應算是當年新朝在下一年的首要了。常言說‘百裏不販樵,千裏不販粟’。如果各省驛路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浪費率,那麽道路兩側四五百裏範圍內展開,就能覆蓋全國大部分人煙地方。這樣的道路運輸網在短期內應該是足夠的。今後工商業有近一步的發展,我們沿驛路的主要方向再展開軌道運輸的常識。並不急於在短時間內進行新朝四年那樣的京城至遼東的交通幹線建設。”李千蘭大多數時候在張海身邊,除了行軍打仗以外算不得行萬裏路的人。但是這些年來處理無數奏報的經驗使得剛剛到了少女之年的她,在有關全國基本信息的了解程度上,恐怕要比文教部的劉棟了解的更多。


    張海聽到這些話自然而然的繼續思考下去的時候就發現了問題的所在。


    以前的時候,張海對於“隻建設不維護”的慣性有些不理解,而現在卻有些理解。為何道路養路的弊端自古以來那麽大?為什麽“隻建設不維護難維修“的問題在整個古代曆史上從市政到交通都很難改變,就算是王朝興盛時期也是如此?建設一個工程需要多少費用是可以大致估算的,而維修和維護一個工程需要多少費用?這當中的變量就有可能更大。在建設方麵,如今的張海也算是半個行家了。什麽規格的車船、什麽規格的建築大概成本多少,主要成本在哪裏心中多少有個譜。但是:城鎮排水係統的維修需要花費多少錢?維護一年大概又要花費多少呢?整頓全國驛站驛路按照什麽樣兒的標準來,經費又是多少?這些沒有定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改變的東西或許有著相當經驗的內行在經過一定調查之後才能得出結論,可它卻很難為不相關的行政負責人甚至張海自己所熟知,那麽這些有關維護維修的領域就會產生很大的弊端了。


    好在新朝不像那些在道德上束手束腳的現代社會,前蘇聯東德情報機構受輿論和啟蒙時代後的文青意識影響不能在明麵上做的事,新朝卻可以在明麵上做。再加上張海所獨有的威望,還能有算是靠譜的監察能力。


    但即便如此,張海也希望道路的標準能夠足夠高,這樣可以把日常的維護所需集中起來,更有利於經費的監督。


    想到這裏的時候,張海也陷入了沉思。在西院客廳內的臨時會場上的其他人見狀也就暫時沒有發言,這些張海身邊的人大多了解這是張海在心算一些事情。


    張海的想法當然是實現全國近兩萬公裏主要道路網絡的石子化鋪裝化。中國的情況同近代的歐洲有很大不同。在歐洲那種平原麵積很大地勢平坦的地方,四輪馬車也可以隨時在野地裏行走,北非也是如此。因此即便十七八世紀的歐洲土路占大多數也能滿足需求。可是對於社會規模龐大城鎮規模也不小的中國來說,陸路運輸的標準就必然更高,這在很大程度上相當於新修道路,費用還是可以大致計算出來的。


    按照新軍主力部隊過去製造石彈的經驗:需要整取開采的大型石彈的加工難度之高不遜色於製造碎石。一立方米石料的開采加工即便有一定黑火藥及必要的水力機械為助力,大概需要十五個人工日一立方米,全國1800萬米道路體係按一尺乘六米左右的平均截麵積,整體工程量在3600萬立方米石料五六億工作日左右的水平。需要四五十萬人工大概四五年的時間,考慮運輸成本。維持全附和六年左右壽命的這樣一條道路,按照每個常備勞動力全部相關費用四五十兩每年計,平均每年大概要花費兩千萬銀錢的開支,這個花費以新朝日益充裕的開支還是可以承受的。可是道路的花費真的能這樣計算麽?人力壓路的花費還有克服地理起伏障礙的費用又如何計算?思索著這些事情的張海覺得自己還是有些力有不足,應該交給專門的人去提交一個報告。


    當張海正想著這些事情的時候,忽然在回憶前世一些道路景象的時候無意中想到了可以改進道路的一個簡單認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俠獨孤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俠獨孤雯並收藏明末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