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西院之後這一夜以來的思索,也讓張海的思緒理清了不少。


    前世的時候張海印象中有一部穿越海南的小說。主角有“五百廢”之稱。之所以有這種稱呼,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們擁有時空門級別的現代武力卻執著於“種田海南”,不敢輕易的像張海起事以來的曆史那樣大氣的爭奪天下重地和爭奪天下。沒有“先結婚,後談戀愛“”先結婚後改造“的氣魄。


    其實回想起自己起事以來的曆史,過去被認為保守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還算是激進了。


    張家奪取天下雖然起事之後僅僅花了四年左右的時間,算是曆史上奪取政權時間最短的徹底革新了。印象中隻有楚漢爭霸控製在四年左右的時間。可要是從劉邦斬白蛇開始算,那就不止四年。


    不過:在這起事以前,張海至少是從童年的時候就開始利用自己的獨特天賦謀劃和布局了。僅僅是培養“忠心小弟“這一件事情就至少花了七八年左右的時間。


    如果將從零開始的起步,那幾乎要追溯到自己父親那一代的闖蕩與打拚了。為了厚積而薄發,張家實際上是用了整整兩代人的時間從零起步,建立一個穩固的勢力。這樣算起來,那本海南穿越也不算多麽激進。


    如果說一定要挑毛病,就是在那本海南穿越的建設路線中,把過多的資源和比例用在了民用經濟及其種田方麵,而脫離了:“暴力是這時代最有效的行當與盈利工具“這一原則。


    而自己這些年來,其實也不知不覺得背離了這一原則。自從奪取天下之後似乎一切都很悠閑,能夠在搞經濟恢複的同時發展工商文教,在發展工商文教的同時隨心所欲的遠征就能帶來巨額的收益。而忘記了:從明初就開始在不少方麵領先的西方,是前所未有的對手。如果要發起孤注一擲的行動,絕不能這樣三心二意的去做事。在經過四年的治政,完成了對新朝經濟的恢複與基本改善之後,重點就應該放在三年後展開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上了。


    “這樣吧:從明年開始,各義務教育階段進入五年級的學生抽選十分之一左右的學生展開兵事方麵的手工勞動課程。主要是黑火藥的備製還有炮彈加工與模具等方麵的製造。原有的新軍教員相關技能與人才有明顯不足的。可以從海軍相關炮手那裏抽出幾千人,京城的兵工單位也可以抽出千人左右用於對這一屆這批孩子的指導。其他領域方麵的工匠,也可以廣泛的展開兵工製作方麵的考核。包括爆炸類彈藥的製作還有工程兵技術等等。。。“張海思索片刻後大致說道。同時,也有了擬訂更詳細戰備計劃的決定。


    在張海看來:經過新朝建朝以來七八年,未來將多達十年的底蘊積累。在野戰中大規模殺傷對手的能力已經並不欠缺。僅以四千左右的神射手殺傷潛力四萬左右、三千神箭隊官兵六萬左右殺傷潛力、六千左右未來將建設的線膛抬炮隊殺傷潛力十五萬左右、二三百大中型航空熱氣球連同累計備用火箭十萬左右的殺傷潛力、一千幾百門中重火炮及近千門輕炮三十萬左右的殺傷潛力、七萬左右的步兵燧發排槍手三十萬左右的殺傷潛力計;十幾萬主力部隊毫無疑問有在短時間的戰役周期內就殺傷九十萬到一百萬左右規模敵兵的能力。這還不計算擊潰對手之後的追殺搜剿等等。


    最大的難題也不再是麵對規模龐大的強敵情況下的野戰取勝。而是針對西方數以萬計的城堡棱堡的攻堅戰。雖然對很多堡壘來說,破壞水源就可以達到足夠的作用了。可是在對未來的“殖民戰爭“有了不少深入思考之後的張海並不打算這樣做。


    不論是從野戰還是攻堅的角度上講:對西方的戰略行動必然需要大量的攻堅彈藥,這些彈藥在萬裏之遙的距離上進行運輸,其實還不如以十萬到二十萬左右的熟練軍匠就地展開戰地備製各種石彈鉛彈了。需要進行遠距離運輸的僅僅是一些精良的火藥就足夠了。


    在未來兩三年戰備的事情上張海與劉洪濤等人也商討了很久,時間似乎過去了不少。這個時候的張海才似乎回想起了什麽:這次會議本來的目的其實並不是財政年報的討論或是未來兩三年的戰備。而是有關衛拉特蒙古來使那件事還有西域原則的確定。


    即:在衛拉特蒙古四部與瀕臨嘉峪關的葉爾羌汗國方麵,如果進行威懾而拉攏,以誰做為最重要的代理人,以誰做為打壓的對象?


    這個問題外情部的田賓還有負責奏報處理的李千蘭等幾名女孩兒算是掌握情況比較多也比較有發言權的了,張海在這方麵也有所了解。


    衛拉特蒙古內部的看法,張海與眾人沒有異議:如今,準葛爾部的實力最強。和碩特的力量次之。


    當然此時的準葛爾部還沒有發展到清朝前期興盛時期那樣一統整個河中地帶勢力範圍抵達青海,控製區人口五百多萬對中國及其周邊頗有威脅的汗國。有黃金家族血統並掌握著法理盟主地位的和碩特顧實汗部當然是新朝在衛拉特蒙古諸部中最理想的代理人選擇。


    而如何處理與葉爾羌汗國的關係呢?在這方麵外情部的田賓在了解了張海並不再報著一路平推盡量多樹敵的強硬路線之後,主張進一步加強與葉爾羌汗國的關係。


    在明朝的時候,葉爾羌汗國就算是除了朝鮮之外大明最可靠的盟邦之一了,這個曾經在興盛的時候對周邊展開過宗教戰爭的天方教勢力似乎從未在大明的西北邊陲做亂過。整個明時,天方教與明政府的關係也相對融洽。曆史上清兵南下的時候,廣州的天方教眾還曾經幫助過殘明激烈的抵抗過清兵的入侵。


    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南疆葉爾羌汗國重要的財力收益,就是中原通往西域的舊絲綢之路。因此在對中原王朝的關係上,一直持積極的態度,在新朝立國之後也是如此。在新朝與西域的馬匹貿易方麵似乎從來沒有給予過太大的阻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俠獨孤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俠獨孤雯並收藏明末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