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口氣!難不成新朝的大軍已經跟你們一起到了天山以北了不成?“楊吉爾汗對準葛爾部的巴圖爾的這種自大感覺到一種意外,也感覺到不安。不過這種話,他隻是用哈薩克語喊道並且說給身邊的人提醒注意而已。更遠一些的普通官兵那裏都沒有用人或旗號就傳達什麽信息。


    依靠兵力優勢帶來的外圍掌控力,楊吉兒汗已經事先了解到:衛拉特的其他幾部似乎還並沒有趕來。這兩萬上下的人馬也應該不是準葛爾的全部家底,以自己現有的力量,給予這兩萬之敵以重創似乎還是有很大把握的。


    楊吉兒汗通過巴圖爾那自大的底氣似乎也有一種懷疑:新朝大軍很可能就隱藏在這兩萬人馬內,不過如果是那樣,兵力應該沒有多少人才是。


    哈薩克人受奧斯曼與俄羅斯人更多的影響,火器的裝備比例和權重更大,甚至比葉爾羌人的權重還大。


    當曆史上準葛爾部成為整個河中一帶的首強之後,也把哈薩克人的作戰方式大致照搬了過來:臨敵的時候並不是以全騎兵的陣容交戰,其中相當部分是以輜重兵為依托的重火繩槍兵,就像漢人那樣依托車陣盾陣甚至是駱駝的屍體為掩蔽進行火力戰,而數量不小的騎兵做為側後掩護,很大程度上也是火器步隊的督戰者之一。


    以這種步騎協同的方式,盡管哈薩克人因為相對寬餘的生活在戰鬥力上遠不如大漠以東的那些強盛時代少數民族們凶悍,可卻也能發揮出相當的戰鬥力。


    哈薩克人利用兵力優勢早就擺出了個比準葛爾人長的多的標準橫陣,並緩慢的開始逼近。而逼近到大概一百三四十步約一射之地的時候就停止前進和似乎要展開的進攻了,而是以類似西班牙式重火繩槍和馱載輕型炮為主體的火力展開射擊。


    當擁有的部隊兵力火力占優勢,而戰鬥力卻未必比對方占優勢的時候,楊吉兒顯然知道在交戰中要力求穩重。以壓倒的火力優勢來逼迫對手決戰。


    這時候似乎衛拉特人準葛爾部的火槍手也開始擺開陣勢準備交戰了,不過這倒未引起楊吉兒汗的太大警覺:不出所料,衛拉特兩萬大軍中也就幾千支可以遠射的火銃兵而已。那火銃兵的火銃能不能在對射中威脅到自己還是另當別論的事情。


    楊吉兒汗此時已經命令騎隊的幾部準備在麵前之敵忍受不住火力戰而打算衝擊的時候,以騎兵對衝過來的敵軍側翼進行反衝擊。


    楊吉兒也是在這四戰之地打了不少仗,特別是同吐魯番人打了不少仗,他相信:兵力居於劣勢的準葛爾人一定按耐不住首先展開衝擊。


    不過讓楊吉兒有些疑惑的是:準葛爾大軍的主力似乎向後退了,隻露出了大概幾千人的火器隊伍?


    “這是什麽意思?難道是想避免主力在火器下的傷亡?或者打算逃跑並留下殿後部隊?“包括楊吉兒在內的不少哈薩克將領此時雖然有些疑惑,不過也有不少人感到竊喜:這是打算丟下自己的火器隊而不管的意思麽?難道他們不知道火器手之間的對壘,數量的決定性意義?”


    哈薩克大軍的陣線上槍銃聲已經接連不斷的響了起來,七萬中亞汗國軍隊中火器化程度雖然比不了後來的清軍或過去的明軍,也有四成左右約三萬人是重火器手,這些重火器手操作著幾百門輕炮和一萬五千餘支重火槍。每支重火槍由兩名火槍手組成,一名射手和一名負責持盾的勤務者。


    這上萬支重火槍手也大致分為了千後三組,並輪流不段的打出連綿不絕的火力。大概每五百人上下的營為一隊。


    在展開火力之處,這些哈薩克火器手們還是頗有信心的:在對手不選擇衝過來的情況下,隻能被接連不斷的放血。


    隨著一陣陣槍銃聲,彈丸也如雨的打到了對麵似乎不準備持盾僅僅是擁有精良鎧甲的火器手陣列上。


    不過在這個時候,以望遠鏡觀察遠處敵陣的楊吉兒突然發現一絲不妥:對麵的那些火銃手怎麽敢在沒有任何遮攔的情況下同哈薩克的大軍隊射?難道僅僅憑借那看起來還算不錯的鎧甲麽?


    答案很快就以戰場上的事實回答了出來:哈薩克人那種看似威力巨大的火槍在百步到一百二十步左右的距離上似乎已經不能給那些穿鎧甲的人以多少殺傷了。在猛烈的開火之下根本不見對麵有多少人倒下。


    而那些站著開火的火器手們,卻以似乎規格不比尋常鳥槍大多少的火槍在中遠距離傷感打出了對依托盾牌和車輛防護的哈撒克人坡有威脅的攻擊。


    那些盾牌在百步外依然威力巨大的彈丸麵前被輕易的撕碎了,剩餘的槍彈能量就是不再能打穿一些人的鎧甲,也能將人徹底打到在地,打的肋骨或腿骨骨折。


    在第一輪的開火之中,李少華下令投入戰鬥的十五個火槍連三千餘名官兵就在五六裏的範圍內至少打倒了三百餘名敵人。


    接下來的開火因為一些官兵在填裝彈藥的慌亂中效率有些下降,但也不過是五分鍾內先後展開的十輪火力就累計打到了整個戰線上的兩千餘名敵軍火器手了。


    而一萬五千名哈薩克火槍打出的火力在巨大的威懾之下每一輪開火僅僅隻能有七八十發彈藥在這個距離上打中投入戰鬥的青年旅官兵們,一次最多不過造成數人傷亡罷了。


    這種嚴重不等價的火力交換還沒有持續一頓飯的時候,哈薩克各處軍陣就都開始有些騷動了。在哈薩克人的火器手不再敢於露頭瞄準射擊甚至幹脆就是趴在地上的情況下,哈薩克人的騎兵馬隊也成為了在這樣的火力對射之中青年旅的重要目標了。


    這個時候,楊吉爾汗幾乎可以完全斷定:新朝遠征部隊的確來到了天山以北,並且與準葛爾人聯合到一處了。


    當然如同很多人一樣,楊吉爾並沒有因為眼前的被動徹底喪失信心,因為對麵的火器手雖然在開火的時候十分犀利,但陣型單薄,根本沒有用於輪射的後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俠獨孤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俠獨孤雯並收藏明末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