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以往的征戰一樣,張海所率領的新軍主力部隊並沒有興趣像當年貼木兒的大軍遠征奧斯曼時那樣首先攻略兩河流域,在獲得足夠給養和支持的情況下利用當地人的支持展開向奧斯曼帝國核心地帶的最終進攻。因為新軍主力部隊並非當年的貼木兒,力量對比完全不同。


    在完成對薩法維王朝西部殘餘力量的清洗還有奧斯曼帝國偵察力量的驅逐之後,新軍主力部隊於新朝十年三月下旬陽春時節集結在了奧斯曼帝國核心地帶東南部哈卡裏至凡湖一線左右的地區隨時準備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當年在新朝中原及其周遍境內作戰的時候,似乎不論集結起多大規模的隊伍,給養都是隨時可以征掠的。然而進入到中亞至西域一帶的這幾個月的時間裏,從張海到新軍各級軍官將領都感覺到了一個事實:中原以外的天地雖然遼闊,但要論人煙財富之稠密,就是那些西域繁華地區能夠相提並論的也是鳳毛麟角。這時的擁有超越時代後勤準備的新軍主力部隊也必須不停的展開征戰,並對所經過地區展開殘酷無情的掠奪才能維持其十萬以上騾馬化大軍的正常後勤。並且在一個地區的停留超過半個月的時間,那糧草就會開始讓人提心吊膽起來。


    因此到了這個時候下到新軍官兵上到王光劉洪濤等人都清楚:大軍絕不可能在這一帶對峙,休整不會超過十天的時間就必須展開大規模的進攻行動了。


    在這近十天左右的時間裏,張海從新軍主力部隊神箭隊三千餘名官兵中抽出了兩千餘人、從三百餘後膛抬炮手中也抽出了兩百餘人、還有七成的前裝線膛抬炮兵與六成的神射手部隊一共兩千餘人,加上兩千餘名軍隊裏精通投彈與爆破攻擊等方麵的精銳湊成了前所未有的多達六千餘兵力的精銳集團並臨時組建了“先鋒突擊旅”


    雖然這些隊伍都是老兵了,但是因為這次突擊任務事關重大難度也頗高,隊伍所麵臨的考驗遠非當年中原起事的時候可以相提並論了。


    在隊伍完成了基本的協同訓練兵將要踏上征途的時候,張海照例親自來到眾人的中間。因為張海知道:這些最精銳的戰士也隻有親自來訓話才能讓不少人在以後的征途隻中提起必要的注意來。


    因為這些官兵都是張海比較熟悉的了,張海能做到對這些人中的絕大部分有印象,一半左右的老戰士叫的上名字,因此沒有太多的閑話就直奔主題:“你們知道為什麽這次出戰,沒有安排配屬給你們多少騾馬麽?”


    “畜生遠不如人聽話!”


    “對,還走路的時候拉屎,要以最高標準隱蔽行軍的話的確有不少麻煩。”


    “聖主,不是據說那奧斯曼帝國核心版圖一帶也是以山區為主麽?他們怎麽會對鄉村基層控製的如此嚴密?要讓我們以最高級別的隱蔽行軍標準展開行軍?”


    有過不少地理知識學習的新軍最精銳部隊顯然了解一些基本原理:在平原地區交通方麵人口容易集中,而在山區那些耕地零散的地方會不不少難以監管到的小自然村。不論是實行什麽製度的政權,在山區的統治力度都不可能同平原地區相提並論的。


    張海沉默了許久鄭重的回道:“因為奧斯曼帝國同我們遇到的以往那些對手都不相同。他們對基層的控製力要比像中原學習的越國、朝鮮,還有人口數量多達兩三千萬又分布在不同島嶼的東瀛更強。東瀛藩主最多的時候不過千餘;奧斯曼人的領主規模據外情部的了解大概四萬人左右。換句話說:哪怕一個隻有數十戶人家幾百人左右的普通村落,也有可能全民皆兵並擁有時刻能動員起來的一些武裝力量。他們和波斯人一樣都是有效管理到千萬人口級別的大國。這就是為什麽在當年奧斯曼帝國剛剛起家的時候,就能在本土動員起數十萬大軍應敵的根本原因。除此以外:奧斯曼帝國還有十萬人上下的禁軍、數萬規模的常備新軍、數萬規模的外族仆從軍,總計多達二十萬規模左右的騎兵。他們的財政收入多達6億奧斯曼銀幣或折合我們中原的三億多兩白銀,就算這一帶的物價因為自古以來的貴重金屬多於中原,物價似乎要比江南一帶還要高不少,那也是一個遠遠超過前明而堪比兩宋時期中原擁有龐大軍事潛力的國家。在這四戰之地,他們的治安軍也不在是一般意義上的治安軍,是可以隨時動員起來參加作戰的野戰部隊。從這個角度上說:他們的動員組織力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超過我們地域遼闊的新朝。因此:我才要求你們在之後行進作戰抵達目的地的一個月內:要想在國內的潛伏行軍對抗性演習那樣一絲不苟。不要輕易的脫離外情部專屬人員的配合去與當地的人打交道。征水都要謹慎,更別說是征糧或借宿。你們明白沒有?如果你們疏忽了一點兒,就有可能在分路行軍的時候遭遇到嚴重的威脅。我並不希望在這次幾千裏的遠征突襲作戰的時候,有任何營隊發生意外!”


    “聖主放心吧!這次敵境行軍路途雖然遠了一些。然而我們知道隊伍是在什麽樣兒的環境下,絕不會有所懈怠的。”不少近衛部隊的官兵們紛紛答道。


    張海似乎還是不放心什麽,叮囑道:“路途雖遠,但是我相信你們在外情部偵察員與情報員的幫助下是不會迷失方向的,應該可以按時且準確的抵達潛伏地。我不要求你們以最快的速度抵達,隱蔽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明白麽?。。。”


    臨別的時候,張海見到劉洪濤的時候還是有些猶豫。這次行動是劉洪濤主動請纓,但張海還是下了相當大的決心才決定由劉洪濤親自負責這次艱險的任務。因為要最大限度的謀求勝利,似乎沒有比劉洪濤更合適的人選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俠獨孤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俠獨孤雯並收藏明末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