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讓張海沒有完全失望的是沒有花太大功夫終於在麵積不算小的園林校區找到了這裏的年輕人們“自習”的教室。除了火炬學校在精簡之後本來就沒有太多的人之外,距離很遠就聽到了那似乎如同回到前世小學一般的熱鬧的說笑聲也是重要一方麵。


    張海本想嗬斥些什麽,但仔細一想卻多少也覺得有些不合適。很顯然:自己並不是一名後世中國的中學班主任,更不是教務處主任之類。在這裏,根本無需追求升學率平均分之類的指標,所需要的出成功。


    想起這些,張海也開始有些理解了國外所謂的“快樂教育”究竟是出於什麽原理和目的。似乎就像當年自己年幼的時候選拔弟子一般:有誌於某項事業的人才即便學習也受到影響,但他至少受到的影響比別人少。一個差生班的頂尖者若是個中上等生水準的人,這種人必然是個在學習上非常積極主動的人,是可造之才。監獄教育除了對於一成“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的硬骨頭沒啥辦法外可以把八九成的人變成優等生,然而這就有可能把真正對某項事業和升學有興趣的人“淹沒掉”,選拔出來的優等生很大比例隻不過是心理上更為服從和畏懼權威的人。


    為了極少數人的脫穎而出,西方國家能夠承擔基礎教育一塌糊塗的代價,因為科技的發展本來就不取決於大多數而是少數人。科技的發展是先發國家達到一定程度後的主要經濟增長動力。


    而對於如今的火炬學校來說,它本來就不是一個“學校”而更像是一個研究所。如果這種說笑能夠讓這個“研究所”氛圍更融洽交流更廣泛那倒也沒有什麽。


    張海大大方方的推開門走進來的時候,曾經過往的教室裏喧鬧的聲音很自覺的漸漸平息下來。


    見到一個似乎根本不受紀律約束而且年紀明顯比自己大的人走了進來,格物院寬闊教室裏的數十人也明白這有可能是上麵一位很重要的人下來了。現代校園環境下的教師對學生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權力,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然而火炬這些從當年軍管環境中走進來的人年輕人對於這所學校還是了解一二的。要是有人敢讓進來的師長不痛快,那可是後果相當嚴重的一件事情。


    對於這些,張海不知道應該感覺到欣慰還是有些失望。這些頗有紀律性意識的人們,真的是一所高等學府中的人們應該有的品質麽?在思索片刻之後張海還是不決定立刻透露自己的身份,而是裝作一個自然而然的師長一般說道:“你們的功課完成了?上個月月評的考卷能夠達到多少分?”


    張海的這話倒是讓下麵的人放鬆了不少.


    “以前的時候那些月考還真讓人不輕鬆,可是現在?數學類90分以上已經沒有什麽問題了,那些出題的人說不定水平還不如我們呢。倒是文化院的人可麻煩多了,別人尋些冷僻的知識來就能讓他們喝一壺的。”


    “物理更是簡單,就是那些西洋人出的一些東西真不知道是什麽玩意兒。。。”


    “而且這幾年來每個月還要考拉丁文?這實在太有問題了。。。”


    張海沒有理會這些抱怨而是繼續問道:“你們來這裏不會是完全看聊天來的吧?有人保留有上個月的的試卷或者模擬資料一類的東西嗎?”


    對於這些,教室裏的人們倒沒有讓張海失望。而是當張海親自看到這些“學生”們的學習材料的時候,也明白問題大致在什麽地方了。這些學習資料,雖然層次在這個時代來說並不算低,已經有初等函數、並開始初步涉及到了解係幾何,這都是接近這個時代前沿水平的東西了。張海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想起的卻是前世在職高時學的那些文化課。按照張海的看法:這些文化課的初步了解還是必要的。沒有對這些以數學為核心的文化有基本的了解和熟悉,那創新也就談不上。可是這些卷子與學習材料上完全都是一些有答案的東西,這就也讓張海明白了為什麽過去的幾年裏火炬學校中的所謂“學子”們並沒有什麽真正建樹的原因了。


    一時之間,張海也陷入了苦惱之中,更是有些明白了為什麽後世新加坡的李家都有人說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遏製創新的基因了,甚至不僅僅是中國,日韓在本質上也有。這種遏製創新的文化基因實際就是組織結構上的等級主義、平輩之間的相互妥協乃至不願意做出一些出格於常人的判斷並擁有懷疑的精神。也就是所謂的妥協與中庸,它根深蒂固的深殖於長久以來的思維方式和社會環境之中,即便新朝看起來在文化上已經同過去的中國根本不同了,可是這一點卻並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在沉默了許久之後,張海也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就算自己從學校以外請來其他的人,可以尋來大公無私的人、認真負責的人、卻很難尋來真正能建立起崇尚學術並了解科學活動基本關係構架的人,這樣兒的人似乎依舊隻能從那些外來的人中入手了。


    想到這裏,張海就隻能無奈的丟出一個對於眾人的重磅炸彈:“在不荒廢基本功的情況下,好好補習拉丁文吧。很有可能:你們誰能夠留下來,誰不能留下來,至少在格物院這一塊兒,隻有那些幾年前來的洋學者們才能做出決定。”


    聽到這樣的話,教室內終於重新響起了議論的聲音,不少人不平的說:“怎麽能這樣?”“憑什麽?他們不是惰民一般的人麽?”“這是聖主的意思?”


    張海沉默了許久,最終還是決定在做出決定之後公開自己的身份:“我就是新朝聖主,這就是我的意思。我覺得,我們火炬學校如果不想變成一所尋常的師範,隻能大刀闊斧的進行新朝十三年以來的第二輪變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俠獨孤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俠獨孤雯並收藏明末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