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章天下全輿二
李力和藍洋還是依據對於《天下全輿總圖》與之相關的古圖,再一次研究古圖背麵的曆史與當時時代的脈搏.
加文?孟席斯之所以對古代航海產生興趣,原因竟然也是古代地圖。
長期以來,西方一直存在著一批奇怪的地圖。它們充滿了令人費解的謎團。而《天下全輿總圖》和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個驚人的相似——地圖所描繪的世界,都遠遠超出了當時人們對世界地理的認知。
比如《毛羅地圖》,是由威尼斯人弗拉?毛羅在1459年繪製而成。他在歐洲航海家繞過好望角的30年前,就繪出了好望角,而且準確地描繪了好望角容易辨認的三角形狀。古代西方地圖讓加文?孟席斯產生了濃厚興趣。他認為,既然在西方地理大發現之前,那些尚未被發現的地理情況已被繪製在地圖上,隻有一種可能,這些地理知識來源於另外的航海家,他們到達了世界的各個角落,並且繪製了地圖。最後,這些地理知識又被西方的地圖繪製者得到,從而出現在西方的地圖上。加文?孟席斯認為,在地理大發現之前,能夠做到環繞世界航海旅行的人,就是鄭和和他的船隊。
加文?孟席斯在這些西方地圖中尋找著證據,他認為,《毛羅地圖》中關於非洲好望角的知識,應該來自於鄭和船隊。在研究中,孟席斯發現了一份15世紀的手稿,手稿裏提到毛羅在繪製地圖時,曾得到過一位名叫康悌的意大利旅行家的幫助。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龔纓晏教授說,孟席斯的推論是,康悌不僅到過中國,而且當鄭和的船隊到印度時,他還坐上鄭和的船,繞世界逛了一圈,最後回到歐洲。他把得到的中國地圖,告訴了毛羅。
龔纓晏教授否定了孟席斯的這個觀點。他注意到,《毛羅地圖》中,在中國的北部地區,標注為契丹;中間標注為賽裏斯;南部標注為蠻子,這3個名稱,都是中世紀歐洲對中國的稱呼。
龔纓晏說,如果康悌真跟鄭和航行過,他至少知道,中國那時的名稱叫明朝。可他連這個也不知道,他對中國的稱呼還是契丹。所以,這是不可能成立的。
在《毛羅地圖》中,孟席斯還找到了一處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在地圖好望角旁邊,毛羅寫下了一段注釋:大約在公元1420年左右,一條船途經男島和女島,橫渡了印度洋,並繞過迪布角(capdediab),穿過綠島和暗海,向西方和西南方航行了40天。在這段話中,出現了iunk這個詞,它通常是指中國式帆船,孟席斯認為,這就是鄭和船隊繞過好望角的最有力的證據。
龔纓晏說,孟席斯依據的是翻譯成英文的譯文。在《毛羅地圖》的原文裏,並沒有出現junk,就是中國式帆船。這個字是翻譯成英文時出現的。它原文裏講的船是阿拉伯式樣,它叫印度式的,coneho。用通俗的語言講,是阿拉伯式樣的船從這裏過去了。裏麵講到暗海,繞過海角到暗海去了。暗海這個詞,就是阿拉伯人的概念。
但是,作為國內研究西方地圖的資深學者龔纓晏並不否認對這些西方地圖進行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必要,因為即使在嚴謹的學者看來,疑問和謎團也確實存在。
在這些古老而神秘的地圖中,引起爭論最大的是《文蘭地圖》。1957年10月,美國耶魯大學從書商的手中得到一份手稿,學者在手稿中發現了一幅據說是繪製於1434年的古代地圖,因為圖中描繪了一個叫文蘭的島嶼,所以這幅地圖被人們稱為《文蘭地圖》。《文蘭地圖》上,文蘭島位於大西洋的西北部,靠近格陵蘭和冰島,在地理概念中已屬於北美洲。在文蘭島旁邊,寫有這樣的文字:“教廷的使節、格陵蘭及周邊地區的主教埃立克”大約在1118年也曾到達過文蘭島。這意味著,早在中世紀,歐洲人就已經發現了北美洲的一部分。甚至有學者據此認為,哥倫布就是依據文蘭地圖到達了北美洲。1965年10月11日,耶魯大學對外公布了《文蘭地圖》這一“驚人的發現”,立刻在歐美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和反響。
在人們的常識中,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1492年第一個發現了美洲。在美國,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被定為全國性假日——哥倫布日。這一天,美國的意大利和西班牙裔居民都要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文蘭地圖》立刻在他們當中引起強烈的不滿。
1967年,大英博物館對這幅地圖進行了研究,發現《文蘭地圖》所用的墨水存在疑點。1972年,受耶魯大學委托,美國的一個獨立研究小組再次對地圖進行了鑒定,結果出人意料:羊皮紙是古代中世紀的,但墨水是20世紀的。證明它是偽造的。
研究結果一公布,又引起軒然大波。意大利移民團體要求耶魯大學作出正式道歉。有的學者把矛頭對準了德國神父約瑟夫?費舍爾,認為是他在上世紀初偽造了這幅地圖。
但是,1987年,美國加州大學的學者再次運用多種儀器對《文蘭地圖》進行研究,又推翻了之前的結論。研究結果說,墨水也是真的。這個地圖又變成真的了。
今天,盡管《文蘭地圖》的真假沒有定論,但是,被懷疑為造假者的德國神父約瑟夫-費舍爾的另一個發現卻讓全世界為之震驚。1901年,他在德國的一處城堡中發現了一張中世紀地圖,這張地圖真正改寫了一段曆史。
人們稱這張地圖為《瓦爾德西繆勒地圖》。瓦爾德西繆勒是一位修道士,1507年,他在法國聖迪耶修道院出版了這張地圖。在地圖裏,瓦爾德西繆勒根據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的航海日誌,第一次將美洲大陸命名為“亞美利加”,這也是美洲名稱的來源。
2007年12月3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親自出席了《瓦爾德西繆勒地圖》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首展儀式,並親手將地圖交到了圖書館工作人員手中。今天,經過學者們的研究,《瓦爾德西繆勒地圖》的真實性得到了一致認可。
德國總理默克爾說,這張地圖常常被稱為美洲的出生證。它是由德國的修道士瓦爾德西繆勒繪製的。
美國國會圖書館為購買這張地圖花費了一千萬美元,而德國政府為批準這項交易,花費了4年時間。
令人驚奇的是,地圖裏畫出了南美洲的西海岸,同時繪製出了太平洋,而實際上,13年之後,歐洲航海家麥哲倫才繞過南美洲的最南端進入太平洋海域,1507年的這張地圖上所描繪的南美洲西海岸和太平洋的信息又是從何而來呢?
龔纓晏認為,有些地形可能跟現在美洲實際地形有一些相符。但這些是後代人牽強附會湊上去的。他還認為,地圖中的太平洋,隻不過是瓦爾德西繆勒畫圖時,為了區分新大陸和想象中的亞洲大陸而畫出的海洋。但**並不這麽認為。
劉鋼認為,這說明我們所知道的一些曆史常識,沒有如實地反映真正的曆史。有些曆史真相,還被掩蓋在資料之中,尚未被人發現。而《天下全輿總圖》正是解開這個謎團的一把鑰匙。
今天,隨著科學技術和曆史進程的發展,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變得更加豐富而生動。在全球ng潮的席卷之下,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也已變得像一個村莊。但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對這個世界有多少了解呢?他們畫出的地圖是什麽樣子呢?
中國繪製地圖的曆史悠久。1986年,在甘肅省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的地圖,是迄今我國發現的最早一幅實物地圖。它包括了今天甘肅天水伯陽鎮西北的渭水流域和一部分放馬灘周圍的水係。令人驚歎的是,今天渭水支流以及該地區的許多峽穀在該地圖中都可以找到。
隨著中國古代經濟和科技水平的發展,許多繪製準確精美的地圖不斷出現。晉代學者裴秀明確地歸納和總結出繪製地圖的規則——製圖六體。它們分別是分率、準望、道裏、高下、方邪和迂直。
明代,中國進入一個航海圖測製的興盛時期。為了適應軍事需要,明代學者繪製出了一批精美的地圖。在這些地圖上,基本可以看到與今天十分相近的地域行政劃分和山川道裏情況。但這些中國曆史上的地圖與《天下全輿總圖》有著很大的區別。首先,它們所繪製的範圍遠遠小於《天下全輿總圖》。
周振鶴說,中國地理位置北方有沙漠、西南有高原、東邊有海,基本上與其它國家隔絕。所以,我們對地理的認識,主要是中原和東夷、西戎、北狄、南蠻這四夷。
類似《天下全輿總圖》的地圖在中國誕生的年代被公認為16世紀的明代末年。中國人第一次看到的世界地圖,名字叫《坤輿萬國全圖》,繪製者是明代末年來到中國的西方傳教士利瑪竇。他運用西方地理大發現的成果和近代數學知識為崇禎皇帝繪製出了這幅地圖。
周振鶴說,明朝一位姓彭的官員,把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周圍國家數了一下,是五十幾個國家。占利瑪竇這張世界地圖的五分之一左右。
為了這幅古圖,專家們展開了空前的研究。
李力和藍洋順著他們的足跡,在了解研究的進展。
而真正的古圖天書即鴕鳥化石上圖案內部隱藏的記錄中國北方人與紅毛高個子外星人,聯合大戰另一派外星人的記錄,卻暗然存放在中科院!
李力和藍洋還是依據對於《天下全輿總圖》與之相關的古圖,再一次研究古圖背麵的曆史與當時時代的脈搏.
加文?孟席斯之所以對古代航海產生興趣,原因竟然也是古代地圖。
長期以來,西方一直存在著一批奇怪的地圖。它們充滿了令人費解的謎團。而《天下全輿總圖》和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個驚人的相似——地圖所描繪的世界,都遠遠超出了當時人們對世界地理的認知。
比如《毛羅地圖》,是由威尼斯人弗拉?毛羅在1459年繪製而成。他在歐洲航海家繞過好望角的30年前,就繪出了好望角,而且準確地描繪了好望角容易辨認的三角形狀。古代西方地圖讓加文?孟席斯產生了濃厚興趣。他認為,既然在西方地理大發現之前,那些尚未被發現的地理情況已被繪製在地圖上,隻有一種可能,這些地理知識來源於另外的航海家,他們到達了世界的各個角落,並且繪製了地圖。最後,這些地理知識又被西方的地圖繪製者得到,從而出現在西方的地圖上。加文?孟席斯認為,在地理大發現之前,能夠做到環繞世界航海旅行的人,就是鄭和和他的船隊。
加文?孟席斯在這些西方地圖中尋找著證據,他認為,《毛羅地圖》中關於非洲好望角的知識,應該來自於鄭和船隊。在研究中,孟席斯發現了一份15世紀的手稿,手稿裏提到毛羅在繪製地圖時,曾得到過一位名叫康悌的意大利旅行家的幫助。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龔纓晏教授說,孟席斯的推論是,康悌不僅到過中國,而且當鄭和的船隊到印度時,他還坐上鄭和的船,繞世界逛了一圈,最後回到歐洲。他把得到的中國地圖,告訴了毛羅。
龔纓晏教授否定了孟席斯的這個觀點。他注意到,《毛羅地圖》中,在中國的北部地區,標注為契丹;中間標注為賽裏斯;南部標注為蠻子,這3個名稱,都是中世紀歐洲對中國的稱呼。
龔纓晏說,如果康悌真跟鄭和航行過,他至少知道,中國那時的名稱叫明朝。可他連這個也不知道,他對中國的稱呼還是契丹。所以,這是不可能成立的。
在《毛羅地圖》中,孟席斯還找到了一處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在地圖好望角旁邊,毛羅寫下了一段注釋:大約在公元1420年左右,一條船途經男島和女島,橫渡了印度洋,並繞過迪布角(capdediab),穿過綠島和暗海,向西方和西南方航行了40天。在這段話中,出現了iunk這個詞,它通常是指中國式帆船,孟席斯認為,這就是鄭和船隊繞過好望角的最有力的證據。
龔纓晏說,孟席斯依據的是翻譯成英文的譯文。在《毛羅地圖》的原文裏,並沒有出現junk,就是中國式帆船。這個字是翻譯成英文時出現的。它原文裏講的船是阿拉伯式樣,它叫印度式的,coneho。用通俗的語言講,是阿拉伯式樣的船從這裏過去了。裏麵講到暗海,繞過海角到暗海去了。暗海這個詞,就是阿拉伯人的概念。
但是,作為國內研究西方地圖的資深學者龔纓晏並不否認對這些西方地圖進行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必要,因為即使在嚴謹的學者看來,疑問和謎團也確實存在。
在這些古老而神秘的地圖中,引起爭論最大的是《文蘭地圖》。1957年10月,美國耶魯大學從書商的手中得到一份手稿,學者在手稿中發現了一幅據說是繪製於1434年的古代地圖,因為圖中描繪了一個叫文蘭的島嶼,所以這幅地圖被人們稱為《文蘭地圖》。《文蘭地圖》上,文蘭島位於大西洋的西北部,靠近格陵蘭和冰島,在地理概念中已屬於北美洲。在文蘭島旁邊,寫有這樣的文字:“教廷的使節、格陵蘭及周邊地區的主教埃立克”大約在1118年也曾到達過文蘭島。這意味著,早在中世紀,歐洲人就已經發現了北美洲的一部分。甚至有學者據此認為,哥倫布就是依據文蘭地圖到達了北美洲。1965年10月11日,耶魯大學對外公布了《文蘭地圖》這一“驚人的發現”,立刻在歐美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和反響。
在人們的常識中,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1492年第一個發現了美洲。在美國,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被定為全國性假日——哥倫布日。這一天,美國的意大利和西班牙裔居民都要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文蘭地圖》立刻在他們當中引起強烈的不滿。
1967年,大英博物館對這幅地圖進行了研究,發現《文蘭地圖》所用的墨水存在疑點。1972年,受耶魯大學委托,美國的一個獨立研究小組再次對地圖進行了鑒定,結果出人意料:羊皮紙是古代中世紀的,但墨水是20世紀的。證明它是偽造的。
研究結果一公布,又引起軒然大波。意大利移民團體要求耶魯大學作出正式道歉。有的學者把矛頭對準了德國神父約瑟夫?費舍爾,認為是他在上世紀初偽造了這幅地圖。
但是,1987年,美國加州大學的學者再次運用多種儀器對《文蘭地圖》進行研究,又推翻了之前的結論。研究結果說,墨水也是真的。這個地圖又變成真的了。
今天,盡管《文蘭地圖》的真假沒有定論,但是,被懷疑為造假者的德國神父約瑟夫-費舍爾的另一個發現卻讓全世界為之震驚。1901年,他在德國的一處城堡中發現了一張中世紀地圖,這張地圖真正改寫了一段曆史。
人們稱這張地圖為《瓦爾德西繆勒地圖》。瓦爾德西繆勒是一位修道士,1507年,他在法國聖迪耶修道院出版了這張地圖。在地圖裏,瓦爾德西繆勒根據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的航海日誌,第一次將美洲大陸命名為“亞美利加”,這也是美洲名稱的來源。
2007年12月3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親自出席了《瓦爾德西繆勒地圖》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首展儀式,並親手將地圖交到了圖書館工作人員手中。今天,經過學者們的研究,《瓦爾德西繆勒地圖》的真實性得到了一致認可。
德國總理默克爾說,這張地圖常常被稱為美洲的出生證。它是由德國的修道士瓦爾德西繆勒繪製的。
美國國會圖書館為購買這張地圖花費了一千萬美元,而德國政府為批準這項交易,花費了4年時間。
令人驚奇的是,地圖裏畫出了南美洲的西海岸,同時繪製出了太平洋,而實際上,13年之後,歐洲航海家麥哲倫才繞過南美洲的最南端進入太平洋海域,1507年的這張地圖上所描繪的南美洲西海岸和太平洋的信息又是從何而來呢?
龔纓晏認為,有些地形可能跟現在美洲實際地形有一些相符。但這些是後代人牽強附會湊上去的。他還認為,地圖中的太平洋,隻不過是瓦爾德西繆勒畫圖時,為了區分新大陸和想象中的亞洲大陸而畫出的海洋。但**並不這麽認為。
劉鋼認為,這說明我們所知道的一些曆史常識,沒有如實地反映真正的曆史。有些曆史真相,還被掩蓋在資料之中,尚未被人發現。而《天下全輿總圖》正是解開這個謎團的一把鑰匙。
今天,隨著科學技術和曆史進程的發展,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變得更加豐富而生動。在全球ng潮的席卷之下,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也已變得像一個村莊。但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對這個世界有多少了解呢?他們畫出的地圖是什麽樣子呢?
中國繪製地圖的曆史悠久。1986年,在甘肅省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的地圖,是迄今我國發現的最早一幅實物地圖。它包括了今天甘肅天水伯陽鎮西北的渭水流域和一部分放馬灘周圍的水係。令人驚歎的是,今天渭水支流以及該地區的許多峽穀在該地圖中都可以找到。
隨著中國古代經濟和科技水平的發展,許多繪製準確精美的地圖不斷出現。晉代學者裴秀明確地歸納和總結出繪製地圖的規則——製圖六體。它們分別是分率、準望、道裏、高下、方邪和迂直。
明代,中國進入一個航海圖測製的興盛時期。為了適應軍事需要,明代學者繪製出了一批精美的地圖。在這些地圖上,基本可以看到與今天十分相近的地域行政劃分和山川道裏情況。但這些中國曆史上的地圖與《天下全輿總圖》有著很大的區別。首先,它們所繪製的範圍遠遠小於《天下全輿總圖》。
周振鶴說,中國地理位置北方有沙漠、西南有高原、東邊有海,基本上與其它國家隔絕。所以,我們對地理的認識,主要是中原和東夷、西戎、北狄、南蠻這四夷。
類似《天下全輿總圖》的地圖在中國誕生的年代被公認為16世紀的明代末年。中國人第一次看到的世界地圖,名字叫《坤輿萬國全圖》,繪製者是明代末年來到中國的西方傳教士利瑪竇。他運用西方地理大發現的成果和近代數學知識為崇禎皇帝繪製出了這幅地圖。
周振鶴說,明朝一位姓彭的官員,把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周圍國家數了一下,是五十幾個國家。占利瑪竇這張世界地圖的五分之一左右。
為了這幅古圖,專家們展開了空前的研究。
李力和藍洋順著他們的足跡,在了解研究的進展。
而真正的古圖天書即鴕鳥化石上圖案內部隱藏的記錄中國北方人與紅毛高個子外星人,聯合大戰另一派外星人的記錄,卻暗然存放在中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