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今天就是正月三十,明天便是二月,出攤次數就該刷新了。


    “老顧,老顧,今天要吃鹹魚嗎?”小滿蹦蹦跳跳地跑來報道了。


    嗯,應該是來關心昨晚到手的鹹魚等海產的味道如何的。


    麵對這活潑如揣了兩個大兔子似的家夥,顧恪心情終於好了起來:“早上不吃,太鹹了,午飯你和春夏她們研究下。”


    說完他也不禁搖頭失笑:“山穀也該補充點葷腥了,換點海產也好。”


    小滿連連點頭:“可惜不能帶活的魚蝦回來,不然放到小溪裏養著,以後能一直吃了。對了,那水藻能養麽?”


    顧恪忍不住用手捏她的包子臉:“那是海產,包括那海帶也是,隻能在海裏生長的。”


    小滿一聽,失望得不行:“啊,不能養啊,可惜了。”


    顧恪幹脆兩隻手齊上,把她的包子臉拉成大餅臉:“想什麽呢,山穀種的糧食和蔬菜夠多了,你們還要好好練武。少換幾次種子、植物也好,可以換點別的東西。”


    小滿想到今天中午就可以吃上鹹魚,被扯成大餅的臉上也露出笑容,連連點頭:“對對對,這樣更好。”


    早飯後春夏又告訴了他一個好消息。


    她們終於弄出了效果穩定的酵母,以後不會再出現過度發酵,麵帶酸味的情形。


    雖然除夕那天,眾女都說焦糖麵包好吃,連柏素清和秦大小姐都沒反對。


    但春夏二女卻留意到了顧恪的神情,發現他隻吃了一個,皺了皺眉頭就沒拿第二個。


    而兩女很清楚,讓她們做事,提出各種要求的人是顧恪,不是其他人。


    他沒說滿意,肯定就還有問題。


    事後問過他,得到麵發酸,影響口感這種答案,她們隻能繼續試驗。


    好在有大量的紫麥麵粉作為原材料,每天都可以試驗一兩次。


    產出的試驗品裏,口感好的可以給柏素清和秦大小姐當點心,差的就作為食堂裏的自取食物。


    實在沒法入口就扔回倉庫保鮮,留著做堆肥原料。


    顧恪從沒為這種事責備過她們。


    成功,大多是從失敗中一次次積累上去的。


    要求別人從不犯錯,直接成為專家或大師的人,本身就沒腦子。


    再說春夏兩女試驗的產品大多數都進了眾人的肚子,浪費的數量並不多。


    顧恪想到答應小滿的事,便隨口到:“海鮮燴麵片,今天吃海鮮燴麵片。”


    春夏二女見他臉上的笑容,連忙應下。


    轉身出了工坊,她們對視一眼,忍不住齊齊鬆了口氣。


    春霜還拍拍胸口:“終於成了,每次先生問我怎麽樣時,我都心慌得緊。”


    夏嵐拉著她胳膊,笑著往回走:“行了,先生人還是蠻好的。嗯,就是他那口舌太挑剔,感覺比大小姐還難伺候。”


    春霜:“這才做好了麵,豆腐怎麽點還要試呢。”


    夏嵐:“現在我們鹽鹵很多,每天試幾次,用不了幾天的。有閑工夫,你還不如想想先生提過的醬油和醋怎麽弄。”


    <a href="http:///"></a>


    春霜捂住頭:“你別說了,地裏的草麻收集得好幾批,該紡線、織布了。”


    夏嵐忍不住給她屁股幾巴掌:“高興就高興,幹嘛提這些事?感覺整個人都要裂成幾瓣才夠用似的。”


    兩女打打鬧鬧間遠離,加工坊內的顧恪卻聽得撇嘴:“這是為我自己嗎?還不是為了大家。不做事,天天當豬養啊。”


    比如他現在就在研究如何製造仙田專用肥料,材料自然是那白詭殘軀。


    加工坊設立時就被一分為二,南邊用於製造食品之類的東西,北邊留給各種不能吃的東西,肥料就是其中一種。


    加工坊一角的地麵升起數個高和直徑都是三尺的柱體,裏麵是之前扔進去的各種草鬆藤廢料、廚餘,以及收割來的黑豆、粟、黍的秸稈。


    因為顧恪隻知有堆肥這個說法,具體怎麽做隻能做試驗,這幾個坑就是在做試驗,材料、水、空氣等等不盡相同。


    之前堆肥成功的無一例外,都產出了基礎肥料“金坷垃”,物品說明是為非仙田土地持續提供較大養分。


    用在仙田裏會被瞬間吸收,卻沒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顧恪隻能吐槽,這金坷垃果然是坑貨,難怪修仙遊戲會把這玩意兒當贈品。


    那遊戲裏生長期動輒幾百個小時的高級作物,撒包金坷垃,能減去一小時。


    你說沒用吧,它還真減了時間。


    你說有用吧,減的這點時間約等於無。


    還是他覺得仙田產出的東西扔了依然可惜,弄來堆肥隻是順手的事,便這樣幹了。


    可從白詭被切片開始,原材料突然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他開了個新坑,將幾片白詭殘軀扔進去,再把這兩天的廚餘和材料碎片蓋上,澆上水,保持濕潤,這才離開。


    午飯時,春夏秋冬端到小茅屋的是一大鍋海鮮麵片,外帶雜糧窩窩頭和鹹豆腐腦。


    顧恪動手,白色的麵片口感勁道,沒有酸味。


    湯水由海帶和幾種野菜焯水、擠幹、切絲,再與少量鹹魚混在一起。


    有蔥薑蒜去味提鮮,再加一點點野花椒。


    菜香、海產品的鮮香,些微麻味摻雜其中,既鮮美又開胃。


    顧恪細細品味,其它人在他吃第一口時才開動了。


    燴麵這東西不稀奇,但海鮮燴麵在山穀裏卻還是幾個月的頭一遭。


    之前的山珍豆腐麵?嗬嗬,吃多了,習慣了那味道,隻能說還行。


    今天終於換了個口味,吃進嘴的第一反應就是“太好吃了”,然後就想到之前的試製品“是什麽玩意兒”,再仔細一品味,發現麵皮的味道還真好了太多。


    顧恪隻吃了一晚燴麵,就給自己打了一碗豆腐腦,澆上薑汁、蒜水、花椒油,撒上鹽、蔥花、油酥黑豆,拿著竹勺拌勻,一口下去美滋滋。


    這已經有些像上一世他在老家的小攤上吃的豆腐腦了。


    當然,那豆腐腦裏還有香菜、辣椒油、醋等等。


    但這麽快就能吃到六七分水準的豆腐腦,不能要求太高。


    香菜會有的,辣椒油也會有的,醋還是會有的。


    食物裏的肉太少,暫時可以換取些成品解饞。


    修仙遊戲是有畜牧場,有了它才能養殖牲畜,他隻是暫時不了解開啟條件。


    不過少吃點肉也不會影響眾人的生活、修煉,這事大可慢慢來。


    眾人風卷殘雲,掃蕩掉兩鍋燴麵和豆腐腦,一大筐雜糧窩窩頭,又各自修煉做活去了。


    顧恪積累了幾個標準竹屋,考慮之後用在了小茅屋上。


    小茅屋看著是所有係統建築裏最“平平無奇”的。


    它沒有任何特性,但卻是默認的玩家住所,庇護著所有係統所屬,是他的安全點。


    升級後不光能解鎖更多玩家權限,說不定還能加強庇護的效果。


    與其單獨升級其它某一棟係統建築,還不如先升小茅屋。


    把它升2級需40單位魂源,用標準竹屋打折隻用16單位,顧恪還剩下6單位魂源。


    升級的效果顧恪還算滿意。


    他可以賦予遊客/友人的權限時長進一步提升,遊客最高可到一年,友人可到十年。


    賦予她們使用工坊、加工坊、倉庫的權限可到10天。


    這些權限可隨時調整長短,甚至取消。


    其次,可以對係統建築內外的形狀小幅度改動,限每月一次,不收取任何費用。


    他立刻就在加工坊內升起兩麵牆壁,再開了一扇門,隔出的這一角就作為堆肥專用間。


    之前沒隔開,那是因為扔進去堆肥的基本是仙田植物。


    現在材料裏有了切片的白詭,說不定會弄出什麽臭氣熏天的玩意兒。


    他倒沒那麽在乎,可眾女應該沒幾個受得了這邊加工麵粉,那邊堆詭肥。


    至於仙田的菜是施肥後長出來的?沒事,在沒有化肥前,大多數吃的菜和糧食都會澆農家肥,也沒見誰不吃它們。


    用牆隔開,不提細節,眼不見心不煩。


    很多時候,無知確實是一種幸福。


    最後,小茅屋麵積變大到四分,顧恪將其調整成了二層小樓。


    一層依舊作為食堂,二樓可以用於閑坐和聚會。


    但估計一般沒人在這裏閑談,去涼棚享受餐風鍛體,或者在書房感悟武學,又或在臥房享受安魂的寧靜,都比坐在沒特性加持小茅屋好。


    有事?那就去廚房、工坊、加工坊、倉庫裏轉悠吧。


    自從顧恪開放了使用權限給她們,幾乎每個人都能找到事做。


    閑暇時給自己做點草、竹製品,或許就能擁有一個不錯的基礎屬性,人品爆發讓物品獲得特性更好。


    不過她們製造物品的“運氣”遠低於顧恪這個正主,基礎屬性基本隻出+1,特性更是幾十件都未必出一個。


    也沒人覺得有何不對。


    顧恪變出來的東西,他自己使用效果最好,這有何不對?


    能讓大家隨便試手氣,這實在太慷慨了。


    對製造、編織不感興趣的,還可以去加工坊。


    仙田裏的各種作物在不斷成熟,脫粒、脫殼、磨麵、篩選、過濾等等工作永遠不會少。


    好在他已經弄出了簡單的脫粒機,讓大家擺脫了手搓這種極笨的辦法。


    也有當時糧食寶貴,大家舍不得浪費哪怕一點點的原因。


    現在糧食多了,練武第一,那自然要追求省時省力。


    脫粒機其實極其簡單,一個滾筒上固定幾排彎成∩形的竹片。


    讓滾筒轉動,將帶穗的秸稈放上去,轉動中的∩形竹片就會把穀麥顆粒從秸稈上拉扯下來,落到滾筒前的地麵上。


    目前還是簡易式的,得一個人用手柄搖轉滾筒,一個人放秸稈。


    以後弄出類似皮帶的繩索,可以用腳踏帶動一個大輪,大輪通過皮帶聯動滾筒的滾軸,便能一人完成脫粒。


    不過顧恪將簡易版的滾筒做成了五尺長,這樣一人搖滾筒,兩人放秸稈。


    反正如今眾女的力氣都不小,效率卻翻了一倍,不比單人踩動慢多少。


    脫殼機要麻煩一些,他上輩子哪兒會去關注這種事。


    所幸主糧的紫麥無需脫殼,雜糧的粟黍種植得較少,用碾子解決也行。


    還是那句話,眾女力氣就沒誰小的,推碾子手腳並用,也算一種外煉方式。


    這麽多事,光春夏秋冬是做不完的,兩小和梅蘭竹菊每天也都要幫忙不少。


    春夏還要研究廚藝和織布。


    秋冬不擅廚藝,但一個製香,一個釀酒,也要抽空實驗,空閑很少。


    兩小練武之外,首先是幹仙田裏的活,其它時間則在倉庫廚房兩頭跑,讓顧恪隨時了解庫存物資數量和消耗。


    初五時,顧恪覺得上次的臉黑時限該過了,便進行了本月第一次出攤。


    去的那小村在西荒國,既不臨水,也不靠山,貧瘠更貧窮,更沒詭物妖魔。


    顧恪想換點魚肉都沒有,還是隻能用紫麥換了種子、植物。


    除了常見的冬麥和雜糧,其中赫然有種叫赤柰的果樹。


    聽村民描述,口味倒像是蘋果,不過這赤柰果子一到兩寸的直徑,比蘋果小得多。


    不過這是另一個世界,還是古代,很多作業與現代人工培育的品種區別不小,可以讓仙田提升下看看。


    另外村民還拿出了一種圓滾滾的塊莖,據說是冬季賴以為生的主糧。


    隻要在地窖裏保存妥當,能存放很久。


    顧恪一眼看去就覺得眼熟:這……特麽的是土豆吧?一定是吧?


    僅此兩種作物,他這次出攤就不虧。


    疑似古代蘋果的赤柰樹第二天就移栽進了果樹仙田內,而那土豆放了幾塊在仙田半天時間。


    見到表麵小凹眼長出一個個小芽,顧恪開心得不行,當場小柴刀揮起切塊,將芽眼挨個分開。


    再用燒柴的炭灰裹一轉,既能消毒,也能避免切麵與泥土接觸後腐壞,再把這些帶芽眼的土豆塊埋進一號仙田育種。


    到了第九天,它們在地麵上的大部分莖葉由綠變黃,繼而轉枯。


    挖開黑土,一個個拳頭大小的紫色土豆露出來,就似乎一堆紫皮蛋被誰悄悄埋進地裏般。


    部分入庫,部分留種,拿去剛空出來的二號仙田,種上幾輪再說。


    其它的顧恪大手一揮:“走,弄好吃的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休閑的我竟成了老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原三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原三雅並收藏休閑的我竟成了老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