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太子一令解散川軍,剛整編的十萬新軍進駐四川,都說強龍不壓地頭蛇,朱太子剛平定陝西就大刀闊斧朝四川砍來,這讓四川的地方勢力很是不滿,四川官員集體上書,四川巡撫王維章更是上疏要求崇禎皇帝以大局為重,川軍被撤銷,有的盡占山為王,打家劫舍,鬧得整個川中不得安寧。(.無彈窗廣告)


    乾清宮內,崇禎帝正在賣命批語奏疏,剛拿起一份四川巡撫王維章的奏疏龍顏大怒:“王維章這個四川巡撫是怎麽當的,川軍打家劫舍,四川官員難道都是一幫蠢才嗎?來人,傳朕旨意,川撫王維章即刻巡撫貴州,孫傳庭巡撫四川,延綏都禦史洪承疇巡撫陝西。”


    奉天殿內,群臣三呼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愛卿平身”陝西流賊剛平定,朝廷處在一片興奮之中,崇禎帝將手中的奏疏遞給禦座旁的大內總管王承恩道:“承恩,宣讀太子所上奏疏。”


    朱太子上書請辭七省兵馬總督一職奏,崇禎帝已經下旨批複,王大總管看著太子的奏疏念道:“兒臣奏請父皇明斷:陝西天災人禍不斷,自天啟以來,近十年不降甘雨,百姓缺糧少水,長此下去,難保不會有流民造反,兒臣認為當以川中之富濟三秦災民方見成效,朝庭須派一員能臣前來總督四川陝西。”


    崇禎帝看著群臣一片議論紛紛:“太子真是吾大明朝當世李世民”“太子殿下英明神武,天下太平指日可待。”


    “是啊,是啊,太子殿下自參政以來,朝廷可謂是一帆風順,服遼東,降倭國稱臣納貢,蕩平天下賊寇,放眼當今天下,在吾皇治下呈現出一片太平盛世。”


    聽著群臣一片盛讚之詞不絕於耳,崇禎帝端坐龍椅聽著群臣歌功頌德之詞心情特別舒服:“眾愛卿說說該派誰去治理陝西,太子向朕舉薦孫傳庭,不知眾愛卿可有意見。”


    戶部尚書侯恂對太子大軍平定陝西,國庫開支幾乎為零,太子軍都是自力更生,皇上根本養不起那麽多兵,江南的賦稅是增加了,可國庫裏還是空蕩蕩,現在陝西不再花錢這對侯尚書來說是天大好事。下撥賑災錢糧款到陝西那是石沉大海,陝西完全就是無底洞,朝廷的救濟根本不起作用,隻有太子殿下坐鎮陝西方能解困:“啟稟皇上:臣認為陝西有太子殿下坐鎮方可太平,僅派遣官員恐與楊鶴一般。”


    周延儒早已明白皇上的聖意:“溫首輔,依本輔看來,當今天下隻有太子殿下方能治理好陝西。”


    崇禎帝一看朝堂上群臣紛紛都認為隻有太子才能治好陝西:“眾愛卿言之有理,太子治國奇才,隻有太子方能治理好陝西,傳朕旨意:免去太子七省兵馬總督一職,加封秦川總督,著太子解決陝西饑民溫飽,治理好秦川。”陝西在鬧旱災呢,朝中大臣誰願來這個地方,一不小心那些流民又造反那不就去同楊鶴做好友了,還是太子震得住這些反政府武裝,能替皇上分憂。群臣將朱太子父子吹上了天,就為一個目地----還是太子在陝西才行。


    秦川總督太子朱慈烺在西安頒布行政新法:


    一、自力更生陝西巡撫衙門向東海南洋兩大集團借糧賑濟災民恢複生產,以礦稅作抵押。


    二、招商引資允許全國各地商人到陝西開礦


    三、移民海外配合上海移民衙門加大移民海外


    四、推廣旱物大力提昌種植土豆、玉米、紅薯等耐旱食物,在青黃不接時,官府向農民提供農具種子


    五、考核官史對各級官史不定期考核,裁減庸官酷史


    三邊近三十萬官軍經朱太子整編後又大肆擴軍,維持四十萬正規軍。秦川總督衙門內,黑炭軍師宋獻策向朱太子提出緊縮財政開支收入大方針:“啟稟太子殿下,臣認為餉銀緊缺,應大勢縮減官員,可以廢府,各縣衙差全部廢除,派軍隊管理治安,如此一來,秦川兩省每年俸銀開支大概在三百萬兩左右。”


    宋矮子還是第一次為自己出謀劃策,完全說到自己心裏去了:“好,就依軍師妙計,派到各縣的的軍隊改稱武警,鄭崇檢監督整修鄭國渠咋樣了。”朱太子對鄭國渠很是關心,三秦有關中平原豐收不愁饑荒。


    陝西巡撫洪承疇見太子問起鄭國渠進度咋樣:“回太子殿下,前日臣下前去視察一番,從鳳翔府到鹹陽府一帶的渠道基本上整修完成,各地修築的水庫正在儲水,已經引渭水入渠,春耕播種正在進行。”陝西巡撫洪承疇按照太子殿下的指示,剛下鄉視察回來,重點當然是放在民生問題上。


    朱太子看著大伯朱由崧上的上疏,煤是挖出來了,在西安都大量出售,還運到其他各省販賣,流民大多被征集起來做工。最讓人頭疼的是運輸成本問題,這是兩大集團最關心的事,為此兩大集團總裁周林林萬亨親自前來西安見太子:“全部改走水路,沿黃河東下進入黑水洋[今黃海],也可以經運河運送。”


    “太子殿下深思熟慮,令屬下等佩服不已。”兩人對太子在地圖上彈指一揮間就將複雜運輸變得輕而易舉,河運成本大大下降,長江河運公司已經答應承接運輸。


    剛組建軍情司基本上是宋獻策手下的特種軍組成,宋獻策兼指揮使,麵向全國各地,西方各國發展軍情。朱太子在西安設廉政衙門,監督地方官員,盧象升任督查使。偵察秦川官員廉潔。


    朱太子看著麵前的兩大商業精英,兩人紅光滿麵,兩大集團二人都管理得井井有條:“林萬亨,周林聽令,命東海南海兩集團購買一百萬斤玉米、番薯二百萬斤,從福建一帶收購三百萬斤土豆入陝西,不得有誤。”明朝時玉米、番薯從美州傳入


    四川巡撫孫傳庭剛一上任就在川中征集糧食,第一批糧食已運到西安,朱太子派軍隊紛發到各縣,又讓盧象升派人暗中監查,朱太子對陝西地方官不放心,大米一落到他們手裏還得了。經過一年的艱苦卓絕奮戰,陝西糧食基本自足。


    朱太子在邊鎮開設陸上互市,同西域、蒙古各部做生意,寧夏就成了朱太子眼中的理想通商口岸,其地靠漠南蒙古帝國,漠北三汗到寧夏又近,寧夏平原近一年也修建了大批水利,整個寧夏平原出現一片勃勃生機,黃河水被大量用來灌溉農田,整個陝西就關中平原、寧下平原是大豐收,別的地方就算是耐旱作物推廣的再快,也隻能算免強夠糊口,朱太子更是下令三十萬陝川新軍開荒種地,老朱家這可是從朱重八就傳下來,軍隊自己種地自給自足,可後來就不管用了,軍隊還得朝庭出錢養著。


    朝庭今年向天下加派了一千萬響銀,洋務府上交國庫三百萬兩響銀,光是朱太子一個大動作下來[中原會剿]就花費近兩百萬,如今又是天災人禍陝西就難了,秦川兩大省上交國庫賦稅近百萬兩響銀,陝西是不能加了,在加就又點著火了,那還不是引火燒身,四川可以適當加點。


    朱太子要在陝西寧夏開設通商口岸,並隻同蒙古人些絲綢、茶葉、藥材、糧食生意,軍火生意是一概不做,就連鐵鍋都是限量出口[害怕蒙古人拿去做兵器],京師朝堂上就為寧夏開設陸上通商口岸那是炸開了鍋,以前是有個互市,現在不是被取消了,以前那是有規定的時間,你那可是全年營業:“皇上,萬萬不可再互市,英宗皇帝時與瓦剌互市,引發土木之變,皇上,前車可鑒啊。”


    戶部尚書侯恂一看這幫齊楚浙黨事事都跟太子較勁,當下出列奏道:“啟奏皇上,國庫空虛,不互市,難解朝廷之難。”


    崇禎帝看著朝堂上唇槍舌戰,硝煙彌漫:“好了,朕意已決,太子上疏開設寧夏口岸一事,準奏,著太子加強寧夏邊防,邊塞蠻夷不得帶兵器進入大明。”


    朱太子在寧夏開設通商口岸,又派五萬新軍進駐接防寧夏。又派人前往蒙古通知大家可以正常來往了,帶些馬匹來咱們做生意,整個北方就我這寧夏一處不來你去那買。蒙古人一聽當然高興了,戰馬和黃金白銀都帶來多買點也日用品,鐵鍋茶葉是有多少照收。


    朱太子同蒙古一番生意做下來,第一次就賺了一百來萬。蒙古人以前就是有錢都找不到地方買,別人不跟你做生意,沒辦法了就隻能去中原打劫搶女人,順便去看看中原的花花江山,要是運氣好將北京拿下來,還可以光複大元,重新問鼎天下江山。各地商人一聽說寧夏可以同蒙古人做生意,商人的鼻子是最靈敏的,江南、湖廣、山西、河南的各地商販都裝著大批絲綢、茶葉糧食前往陝西。潼關守將祖寬太子親自任可是命的,從早到晚看著這群商人大車小車往關內運貨,祖寬帶著幾個警衛正在視查關防。


    剛一到關稅司衙門就看到衙門裏十幾名帳房先生手忙腳亂地開單收錢[這是朱太子設的收費站和檢查站,開了單收費站就不能亂收費了],潼關的收費站官員一看是祖總兵,雖然自己不受他管,自然得向太子的這些親近將軍拉好關係“卑職見過總兵大人”


    祖寬一看人家關稅司衙門這麽忙,一個個賬房先生大筆橫掃:“本總兵隻是轉轉,你們忙”


    “見過總兵大人,這點心意望總兵大人收下。”眾商人一聲問好加上白花花的銀子嚇得祖寬趕快逃走。祖寬在上任前就得到太子訓話的,要嚴防這群商人的糖衣炮彈,錦衣衛東廠番子說不定就在你附近,自己好自為之吧。


    寧夏大街上同以往大不相同,一群群韃子遷著幾十上百馬匹、駱駝大搖大擺穿街過市。這些靼子也不打擾他們的生活,世道變了,這是寧夏人最大的感慨,自從京師來了皇太子,陝西流賊平下去了,俺們寧夏農田成片被開肯出來,黃河水成了平原上的運河、甘泉,如今的寧夏可是號稱塞上江南。


    “這位蒙古大爺看看我這茶葉,正宗的杭州龍井,剛從樹上摘下來炒的的,還熱著呢,、、、、、、、、、、”


    一大群奸商朝著牽馬的蒙古人大聲吆喝著:“大爺,看看俺這鐵鍋,包你用一輩子都不會壞,、、、、、”


    一群蒙古人對小販的鐵鍋很是感興趣:“爺是打那來呢,俺這鐵鍋十兩白銀一口,瞧瞧多厚,俺家可是祖傳鐵匠鋪,、、、、、、、”


    一大群軍警正在來回維持治安,大街上一白衣少年公子正同一名身著白衣的妙齡女子看著這塞上的人物風光,初次到塞外,這裏同大江南北大相徑庭,有的地方到處都是一片黃沙,就連有的人衣著都跟中原人不同,還有那高大的不知是不是馬還是驢、、、。妙齡女子一副吃驚的模樣:“娘子,這是沙漠中的駱駝,喜歡嗎?”


    “恩”


    “前麵的安答,你這駱駝賣嗎?”


    牽著駱駝的蒙古大漢一聽身後有人叫:“你有茶葉、絲綢嗎”前麵的一大群中走出一蒙古大漢一口不像漢話的漢話,回頭一看是一對少男少女。


    白衣公子一聽這蒙古人是要自己拿東西來交換了:“有”[蒙古人不會做生意,隻能同漢人做交換馬匹等]馬匹隻有軍隊才要,總督衙門已經買下十萬戰馬,價格卻被壓得很低,蒙古人也沒法隻有賣。


    “安答怎麽稱呼”


    “賽音諾顏部脫花鐵木耳”


    一聽是沙漠裏來的,難怪穿得這麽髒爛:“安答這駱駝跟馬我都要了,來人拿貨來”身後幾名家丁殺氣騰騰,也不知從那買的絲綢和茶葉給脫花鐵木耳送去,朱太子親自前來寧夏視察,看看手下官員工作進度。


    “啟稟縣令大人,有客來訪。”朱太子同孝明翁主騎著駱駝前往寧夏縣衙[陝西甘肅分治,府級被廢出]寧夏縣令丁啟睿得報有貴客來訪,剛一出縣衙,一看是一名風度翩翩的少年公子身邊還有一名白衣妙齡女子,身邊跟著幾十名家丁不像家丁的壯漢,好像都有火銃。丁啟睿一看這架勢第一反應肯定是來頭不小:“這位公子前來縣衙,所為何事。”


    朱太子身旁的孝明翁主紅袖掩嘴,自己的太子相公可是當朝太子:“丁縣令治下一片安定繁華,令本總督大開眼見,若是天下官員都像丁縣令這般勤政愛民,大明江山定當是一片太平盛世。”


    “總督,現在陝西三邊正在裁員,總督不是太子殿下嗎?”這下丁啟睿吃驚了,這太子殿下還下鄉來視查民情了,還好自己沒有像別的縣官那樣,要不然可就要去吃牢飯了:“臣下寧夏縣令丁啟睿參見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朱太子喝了口衙差遞上的茶水道:“平身,丁縣令不必拘禮,說說寧夏口岸進展如何,百姓衣食可還溫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之縱橫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烺並收藏帝國之縱橫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