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
“皇後娘娘,京城裏都說太子殿下造反,要逼皇上退位,太子大軍已經圍住德勝門,就要打進城來了。(.無彈窗廣告)”坤寧宮內周皇後身著紫色大衣正在梳妝,一聽宮女來報太子造反逼宮:“放肆,修得胡言亂語,太子進京勤王,何來造反,定是奸人誣陷。”
“臣妾向皇上請罪,太子忤逆,都是臣妾教導無方。”金鑾殿內周皇後帶著長平公主三皇子定王朱慈炯跪地請罪,崇禎帝正為太子擁兵自重,德勝門更是囂張跋扈,同傳旨欽差拔劍拉弓,後又見朝廷大軍趕來,撤軍南下:“太子忤逆,罪在朕,眾卿以為該如何處置太子。”
兵部侍郎劉宇亮統帥數十萬勤王大軍剛趕到京師,就聽聞太子策劃一幕逼宮的政變:“臣兵部侍郎劉宇亮啟奏皇上,太子擁兵自重,私建西京,自稱天可汗,囂張跋扈,目無朝廷,身邊流賊妖人無數,天下皆知,今又大軍逼宮,圖謀造反,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臣認為當廢太子。”
朝中百官對太子在德勝門擁兵造反一事大感吃驚,經多方證實,太子的確是囂張跋扈,目無朝廷,圖謀不軌:“臣等附議”群臣都是會看風向的,皇上早已是龍顏大怒,太子看來是要被廢掉了。
周皇後一聽百官皆言廢太子,宮中的勾心鬥角,太子被廢,自己這一國之母皇後怕是也難保,田妃早就對自己的皇後大位窺視已久,長平公主,三皇子定王朱慈炯一聽太子哥要被廢除,嚇得大驚失色,周皇後伏地跪拜:“皇上不可,太子年幼不懂事,定是奸人挑撥離間,請皇上明察。”
“啟稟皇上,太子叛軍進駐徐州府,叛軍南下,裹挾數百萬流民,河南山西山東流民都在向徐州趕去。”曹化淳如今可算是春風得意,豬吃狼現在可算是是皇上不要,皇後不親的孤兒啦。
“逆子,朕意已決,下旨廢除太子,廢為庶民,永不相見。”崇禎帝一聽太子在徐州鬧的動作更大了,完全都快成了闖獻二賊之流,最擔心的是太子若是在南京留都稱帝,江南太子有曾為江南總統,不可不防。如今太子大軍在徐州,正可調集大軍圍堵剿滅:“著總理熊文燦,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陝西總賓官陳洪範,京營總兵黃得功圍剿徐州太子叛軍。”
“信王,信王。”周皇後失聲朝著高坐在皇位上的皇帝大呼,群臣一片驚愕,皇後呼皇上為信王,皇上一臉憂愁:“信王,信王。”
崇禎帝起身回宮,王承恩在後沉聲道:“退朝”
南京行省徐州府
朱太子大軍深陷京師,攻打京師必將是逼宮,完全是倉促起事,攻進皇宮又該如何麵對皇父皇母:“還是撤軍南下為上策”宋獻策已考慮到,大軍攻下京師,就算逼崇禎皇帝退位,日後必將後患無窮,江南世子的口誅筆伐,大明帝國還沒有被廢的皇帝,更何況朝廷大軍雲集,這應該是早就計劃好的。
朱太子自小馬上長大,縱橫天下間,無人能敵,可如今卻遭到朝廷這幫文官算計,不得不撤軍:“傳本太子軍令,撤軍南下。”朱太子大軍經天津衛,策馬狂奔南下德州府,沿途萬民紛紛依附,一支浩蕩的百萬軍民穿過山東直抵南京徐州府城下,徐州城門大開:“徐州官員參見太子殿下,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平身,本太子大軍進駐徐州剿賊,接管徐州城防。”宋獻策給朱太子的建議是先駐紮在南京行省徐州府,控製大運河漕運,將勢力沿伸至大海,海軍隨時可以接應數百萬難民渡海安置。
徐州城外朱太子大軍主帳內,朝廷是準備一不做二不休,一定要將自己大軍圍困在徐州,朱太子有些茫然若失,詢問身邊的黑炭軍師宋矮子道:“朝廷兵馬調動,都是衝徐州而來,海軍已經趕到黑水洋[黃海],大軍堅守運河,本太子該何去何從。(.無彈窗廣告)”
宋黑炭一襲官袍,活脫脫一個齊天大聖孫悟空,太子天可汗是不願同朝廷撕破臉皮:“太子天可汗,西京中央治下全軍將士用命,天下萬民歸心,商賈依附,朝廷治下流賊四起,饑民遍地,兵匪縱橫,滿朝文武皆是庸碌之輩,內憂外患,如今又迫害太子,太子天可汗忠孝仁義,依臣愚見,朝廷覆亡不遠。”
“皇帝已經下旨廢除太子”宋獻策說到廢太子,想到自己當初也差點被朝廷整死,對朝廷滿朝文武痛心疾首。
一聽到宋獻策說及自己太子之位被廢,朱太子早已是心若死灰,既然朝廷要自毀長城:“母後怎麽樣”自己太子被廢倒不怕,最擔心的是母後被父皇一怒之下廢除皇後,打入冷宮:“若是父皇敢牽連母後,定當揮軍中原。”
“若想保皇後無恙,臣倒有一策獻上。”宋獻策見太子都快要跟老爹崇禎拚命了:“太子天可汗馬上上奏朝廷,願永為藩屬,皇帝確保皇後無恙,如若不然,百萬雄兵揮軍中原,孰輕孰重,朝廷是知道該怎麽做。”
“軍師不了解父皇,若是如此,可能母後定會遭打入冷宮。”知父莫如子,父皇崇禎帝是什麽性格,朱太子是一清二楚,就連袁崇煥都差點被殺,自毀長城都能幹得出,更何況如此以大軍相要挾:“本太子知道該怎麽做了”
“來人,筆墨。”禦林軍呈上筆墨紙硯,朱太子毫筆揮舞:“不孝子朱慈烺上乞父皇,兒臣為奸臣所迫,欲進京麵聖,無奈被誣陷圖謀造反,帝心已疑,領兵南下,以示兒臣忠心,此生不能在為皇父皇母盡孝,望父皇替不孝子照顧好母後皇妹皇弟,慈烺拜別。”
京師
乾清宮崇禎帝接到廢太子的奏疏已是三日過後,見太子言詞無半點怨言記恨,還讓朕照顧好皇後,太子自小在軍營長大,沒有得到自己的疼愛,如今父子再無相見:“楊愛卿,朕廢太子是不是錯了,這是太子的奏疏,愛卿幫朕看看。”
“臣不敢”楊嗣昌已經看出皇上對太子有些愧疚,若不是太子擁兵自重,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皇上斷不可能如此狠心:“皇上,太子擁兵百萬,稱雄天下,臣下認為,眼下還是善待太子,不可讓皇太極等賊子趁虛而入。”
崇禎帝已是明白太子若是反叛,手下大將各省府官員還不紛紛開城迎接,京師旦夕可下,這也是崇禎帝所擔心的,朱太子功高震父,當年努爾哈赤也是出於此原因將長子褚英賜死:“太子若是懂得韜光養晦,朕何常不知,一門之內自集兵威,不祥之堪也。”
崇禎帝歎口氣道:“事也至此,傳朕旨意,南北各路大軍撤退,圍殲闖獻流賊,以闖獻諸賊頭顱祭祀祖宗。”明廷騰出手來一心對付流賊,楊嗣昌製定“四正六隅十麵網”的圍剿計劃(陝西、河南、湖廣、江北為四正,四巡撫分剿而專防;以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為六隅,六巡撫分防而協剿;是謂十麵之網)。
兵部尚書兼內閣重臣楊嗣昌提議增兵十四萬,加餉二百八十萬兩,崇禎帝禦筆批複,由熊文燦為總理五省軍務,剿撫兼施。此舉在一年內頗見成效。張獻忠、羅汝才等農民軍兵敗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的埋伏被擊潰,帶著劉宗敏等殘部十七人躲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其餘流賊散居各地。
“報,啟稟太子天可汗,朝廷大軍已經撤回去了,聽說是對付流賊。”朱太子聽著大策零來報徐州附近的軍情:“太子,還是什麽太子,以後就改稱天可汗,看來朝廷也不想與本汗翻臉。”
大帳內天軍眾將心裏很不是滋味:“大軍馬上就要撤軍南下,眾將士都回營準備吧。”河南山西鬧旱災,山東鬧蝗災,饑民已經出現易子而食的慘劇:“傳本汗軍令:將三百萬饑民都安置到扶桑東洋,朝鮮三省,確保糧食供應。其餘分置安排到南洋各省,西京、河上、河下,新月,安息,另外剛設置的印海[今巴基斯坦中南]行省人口經戰亂流離失所,移民兩百萬吧,著民部戶部調集糧食供給。”
中原數省近一千餘萬饑民齊聚徐州等待渡海,崇禎時中原人口至少有兩億,人口眾多,天災連年,朝廷根本就養不活這麽多人,流賊四起,白骨成堆,崇禎帝再勤政,以難力挽狂瀾。
開封府
開封府自從闖王李自成兵敗,開封解圍,開封府又是一片繁華,大街上饑民都逃到徐州出海求生,隻剩下寥寥可數的乞丐,大相國寺信徒求神問佛,一片香火鼎盛,卻見一白衣偏偏少年公子手持白蓮玉佩桃花扇,身後跟著六名高大魁梧的護衛剛從寺內上香出來,在相國寺大門口來回張望,似在等人。
卻見一妙齡綠衣女子徐徐踏步而來,烏黑長發輕飄,一張瓜子臉笑容可掬問道:“這位公子可是朱公子”纖手露出一枚同樣的白蓮玉佩
“正是,敢問姑娘”白衣少年正要問話卻見少女忙製住。
“即是朱公子,此地不方便說話,請隨我來。”綠衣少女在前穿街走巷,白衣少年即隨從緊跟其後:“姑娘這是帶我等去哪裏”
“少說話跟著就是,等會兒就知道。”一行人穿過七八條大街小巷。
來到一處府邸,紅牆高瓦,琴聲悠揚傳來,那名綠衣女子雙腳踏空而起,早已越過高牆而入,卻見一白衣女子白巾遮麵:“他來了嗎?”
綠衣女子跪拜道:“回聖教主,來了。”
被綠衣女子稱做聖教主的白衣女子向綠衣女子吩咐道:“去把鴻兒帶來”
“皇後娘娘,京城裏都說太子殿下造反,要逼皇上退位,太子大軍已經圍住德勝門,就要打進城來了。(.無彈窗廣告)”坤寧宮內周皇後身著紫色大衣正在梳妝,一聽宮女來報太子造反逼宮:“放肆,修得胡言亂語,太子進京勤王,何來造反,定是奸人誣陷。”
“臣妾向皇上請罪,太子忤逆,都是臣妾教導無方。”金鑾殿內周皇後帶著長平公主三皇子定王朱慈炯跪地請罪,崇禎帝正為太子擁兵自重,德勝門更是囂張跋扈,同傳旨欽差拔劍拉弓,後又見朝廷大軍趕來,撤軍南下:“太子忤逆,罪在朕,眾卿以為該如何處置太子。”
兵部侍郎劉宇亮統帥數十萬勤王大軍剛趕到京師,就聽聞太子策劃一幕逼宮的政變:“臣兵部侍郎劉宇亮啟奏皇上,太子擁兵自重,私建西京,自稱天可汗,囂張跋扈,目無朝廷,身邊流賊妖人無數,天下皆知,今又大軍逼宮,圖謀造反,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臣認為當廢太子。”
朝中百官對太子在德勝門擁兵造反一事大感吃驚,經多方證實,太子的確是囂張跋扈,目無朝廷,圖謀不軌:“臣等附議”群臣都是會看風向的,皇上早已是龍顏大怒,太子看來是要被廢掉了。
周皇後一聽百官皆言廢太子,宮中的勾心鬥角,太子被廢,自己這一國之母皇後怕是也難保,田妃早就對自己的皇後大位窺視已久,長平公主,三皇子定王朱慈炯一聽太子哥要被廢除,嚇得大驚失色,周皇後伏地跪拜:“皇上不可,太子年幼不懂事,定是奸人挑撥離間,請皇上明察。”
“啟稟皇上,太子叛軍進駐徐州府,叛軍南下,裹挾數百萬流民,河南山西山東流民都在向徐州趕去。”曹化淳如今可算是春風得意,豬吃狼現在可算是是皇上不要,皇後不親的孤兒啦。
“逆子,朕意已決,下旨廢除太子,廢為庶民,永不相見。”崇禎帝一聽太子在徐州鬧的動作更大了,完全都快成了闖獻二賊之流,最擔心的是太子若是在南京留都稱帝,江南太子有曾為江南總統,不可不防。如今太子大軍在徐州,正可調集大軍圍堵剿滅:“著總理熊文燦,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陝西總賓官陳洪範,京營總兵黃得功圍剿徐州太子叛軍。”
“信王,信王。”周皇後失聲朝著高坐在皇位上的皇帝大呼,群臣一片驚愕,皇後呼皇上為信王,皇上一臉憂愁:“信王,信王。”
崇禎帝起身回宮,王承恩在後沉聲道:“退朝”
南京行省徐州府
朱太子大軍深陷京師,攻打京師必將是逼宮,完全是倉促起事,攻進皇宮又該如何麵對皇父皇母:“還是撤軍南下為上策”宋獻策已考慮到,大軍攻下京師,就算逼崇禎皇帝退位,日後必將後患無窮,江南世子的口誅筆伐,大明帝國還沒有被廢的皇帝,更何況朝廷大軍雲集,這應該是早就計劃好的。
朱太子自小馬上長大,縱橫天下間,無人能敵,可如今卻遭到朝廷這幫文官算計,不得不撤軍:“傳本太子軍令,撤軍南下。”朱太子大軍經天津衛,策馬狂奔南下德州府,沿途萬民紛紛依附,一支浩蕩的百萬軍民穿過山東直抵南京徐州府城下,徐州城門大開:“徐州官員參見太子殿下,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平身,本太子大軍進駐徐州剿賊,接管徐州城防。”宋獻策給朱太子的建議是先駐紮在南京行省徐州府,控製大運河漕運,將勢力沿伸至大海,海軍隨時可以接應數百萬難民渡海安置。
徐州城外朱太子大軍主帳內,朝廷是準備一不做二不休,一定要將自己大軍圍困在徐州,朱太子有些茫然若失,詢問身邊的黑炭軍師宋矮子道:“朝廷兵馬調動,都是衝徐州而來,海軍已經趕到黑水洋[黃海],大軍堅守運河,本太子該何去何從。(.無彈窗廣告)”
宋黑炭一襲官袍,活脫脫一個齊天大聖孫悟空,太子天可汗是不願同朝廷撕破臉皮:“太子天可汗,西京中央治下全軍將士用命,天下萬民歸心,商賈依附,朝廷治下流賊四起,饑民遍地,兵匪縱橫,滿朝文武皆是庸碌之輩,內憂外患,如今又迫害太子,太子天可汗忠孝仁義,依臣愚見,朝廷覆亡不遠。”
“皇帝已經下旨廢除太子”宋獻策說到廢太子,想到自己當初也差點被朝廷整死,對朝廷滿朝文武痛心疾首。
一聽到宋獻策說及自己太子之位被廢,朱太子早已是心若死灰,既然朝廷要自毀長城:“母後怎麽樣”自己太子被廢倒不怕,最擔心的是母後被父皇一怒之下廢除皇後,打入冷宮:“若是父皇敢牽連母後,定當揮軍中原。”
“若想保皇後無恙,臣倒有一策獻上。”宋獻策見太子都快要跟老爹崇禎拚命了:“太子天可汗馬上上奏朝廷,願永為藩屬,皇帝確保皇後無恙,如若不然,百萬雄兵揮軍中原,孰輕孰重,朝廷是知道該怎麽做。”
“軍師不了解父皇,若是如此,可能母後定會遭打入冷宮。”知父莫如子,父皇崇禎帝是什麽性格,朱太子是一清二楚,就連袁崇煥都差點被殺,自毀長城都能幹得出,更何況如此以大軍相要挾:“本太子知道該怎麽做了”
“來人,筆墨。”禦林軍呈上筆墨紙硯,朱太子毫筆揮舞:“不孝子朱慈烺上乞父皇,兒臣為奸臣所迫,欲進京麵聖,無奈被誣陷圖謀造反,帝心已疑,領兵南下,以示兒臣忠心,此生不能在為皇父皇母盡孝,望父皇替不孝子照顧好母後皇妹皇弟,慈烺拜別。”
京師
乾清宮崇禎帝接到廢太子的奏疏已是三日過後,見太子言詞無半點怨言記恨,還讓朕照顧好皇後,太子自小在軍營長大,沒有得到自己的疼愛,如今父子再無相見:“楊愛卿,朕廢太子是不是錯了,這是太子的奏疏,愛卿幫朕看看。”
“臣不敢”楊嗣昌已經看出皇上對太子有些愧疚,若不是太子擁兵自重,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皇上斷不可能如此狠心:“皇上,太子擁兵百萬,稱雄天下,臣下認為,眼下還是善待太子,不可讓皇太極等賊子趁虛而入。”
崇禎帝已是明白太子若是反叛,手下大將各省府官員還不紛紛開城迎接,京師旦夕可下,這也是崇禎帝所擔心的,朱太子功高震父,當年努爾哈赤也是出於此原因將長子褚英賜死:“太子若是懂得韜光養晦,朕何常不知,一門之內自集兵威,不祥之堪也。”
崇禎帝歎口氣道:“事也至此,傳朕旨意,南北各路大軍撤退,圍殲闖獻流賊,以闖獻諸賊頭顱祭祀祖宗。”明廷騰出手來一心對付流賊,楊嗣昌製定“四正六隅十麵網”的圍剿計劃(陝西、河南、湖廣、江北為四正,四巡撫分剿而專防;以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為六隅,六巡撫分防而協剿;是謂十麵之網)。
兵部尚書兼內閣重臣楊嗣昌提議增兵十四萬,加餉二百八十萬兩,崇禎帝禦筆批複,由熊文燦為總理五省軍務,剿撫兼施。此舉在一年內頗見成效。張獻忠、羅汝才等農民軍兵敗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的埋伏被擊潰,帶著劉宗敏等殘部十七人躲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其餘流賊散居各地。
“報,啟稟太子天可汗,朝廷大軍已經撤回去了,聽說是對付流賊。”朱太子聽著大策零來報徐州附近的軍情:“太子,還是什麽太子,以後就改稱天可汗,看來朝廷也不想與本汗翻臉。”
大帳內天軍眾將心裏很不是滋味:“大軍馬上就要撤軍南下,眾將士都回營準備吧。”河南山西鬧旱災,山東鬧蝗災,饑民已經出現易子而食的慘劇:“傳本汗軍令:將三百萬饑民都安置到扶桑東洋,朝鮮三省,確保糧食供應。其餘分置安排到南洋各省,西京、河上、河下,新月,安息,另外剛設置的印海[今巴基斯坦中南]行省人口經戰亂流離失所,移民兩百萬吧,著民部戶部調集糧食供給。”
中原數省近一千餘萬饑民齊聚徐州等待渡海,崇禎時中原人口至少有兩億,人口眾多,天災連年,朝廷根本就養不活這麽多人,流賊四起,白骨成堆,崇禎帝再勤政,以難力挽狂瀾。
開封府
開封府自從闖王李自成兵敗,開封解圍,開封府又是一片繁華,大街上饑民都逃到徐州出海求生,隻剩下寥寥可數的乞丐,大相國寺信徒求神問佛,一片香火鼎盛,卻見一白衣偏偏少年公子手持白蓮玉佩桃花扇,身後跟著六名高大魁梧的護衛剛從寺內上香出來,在相國寺大門口來回張望,似在等人。
卻見一妙齡綠衣女子徐徐踏步而來,烏黑長發輕飄,一張瓜子臉笑容可掬問道:“這位公子可是朱公子”纖手露出一枚同樣的白蓮玉佩
“正是,敢問姑娘”白衣少年正要問話卻見少女忙製住。
“即是朱公子,此地不方便說話,請隨我來。”綠衣少女在前穿街走巷,白衣少年即隨從緊跟其後:“姑娘這是帶我等去哪裏”
“少說話跟著就是,等會兒就知道。”一行人穿過七八條大街小巷。
來到一處府邸,紅牆高瓦,琴聲悠揚傳來,那名綠衣女子雙腳踏空而起,早已越過高牆而入,卻見一白衣女子白巾遮麵:“他來了嗎?”
綠衣女子跪拜道:“回聖教主,來了。”
被綠衣女子稱做聖教主的白衣女子向綠衣女子吩咐道:“去把鴻兒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