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
漠南大草原上數十萬黑色鐵騎在草原上飛奔,洶湧澎湃而來,歸化城外,蒙古順義王額爾克孔果兒額哲帶著一大群察哈爾鄂爾多斯部眾出城相迎:“蒙古部眾恭迎天可汗親臨歸化,天妃殯天,蒙古各部萬分悲痛,本王早已讓喇嘛給天妃誦經。[]”
“本汗此次帶兵親征遼東,天妃的衣冠已隨軍帶來,本汗要在草原上為天妃蘇雅修建衣冠塚。”天可汗虎視著額哲身後的一眾汗、台擊、濟農,阿布奈站在額哲身後對自己一副不甚恭維:“阿布奈何在”
阿布奈正在打量著姐夫,一聽姐夫念出自己的名字盯著陌生的姐夫?:“阿布奈參見天可汗,不知天可汗何事召喚阿布奈。”阿布奈跟外甥巴圖爾殺進長城,外甥安排自己攻打大同,大同城那是那麽容易攻打,在和南楚商議後阿布奈對大同城圍而不攻,直到天軍撤軍南下,自己也帶著數萬蒙古騎兵回歸化。
“巴圖爾在西安城跟本汗提起你,本汗到想見見大元帝後,草原上的勇士到底長啥摸樣。”巴圖爾從京師南下回西安後向父汗匯報了一切情況,軍情司已在注意阿布奈,此人就是一直桀驁不馴草原狼,連順義王大哥額哲都管不住,還經常帶著手下勇士攻打長城,就連清軍都聞其名而懼。
天可汗一看小舅子人雖小,卻一副自以為事,心高氣傲:“順義王,阿布奈年紀尚小,要多多管教,看在天妃的份上,以前的事不予計較,以後犯邊的事,本汗不希望出現。”
順義王額哲一聽天可汗妹夫這話,原來是阿布奈帶著手下數千勇士經常攻打朝廷,就連清國也敢惹,自己打也打了,兄弟就是一副屢教不改:“阿布奈,還不趕快向天可汗認錯,今後要是在犯邊,本王把你逐出去。”
“南朝人不經打,遼東那幫女真人倒有幾個能打的。”阿布奈一聽大哥說起打南朝人就來勁了,朝廷的官軍完全是飯桶,一萬大軍竟然被自己兩千勇士打得落荒而逃:“天可汗手下可有勇將,阿布奈正想切磋武藝。”
葛爾丹一聽天可汗的小舅子也太狂妄自大了吧,再看天可汗的臉色有些不愉:“天可汗,葛爾丹願與阿布奈一較高下。”葛爾丹跨出陣來,擺出一副挑戰的姿勢,阿布奈見天軍中還真有一員猛將。
“好,比武歸比武,不可傷人。”天可汗倒要看看狂妄的小舅子有多大本事,兩人都虎視著對方幹起了蒙古人最拿手的摔跤表演:“看是你們漠南人厲害,還是我們漠西人厲害,來啊。”
阿布奈朝著葛爾丹猛撲過來卻被葛爾丹雙手一扯翻倒在地滾出老遠,葛爾丹不忘狠狠訊拆阿布奈一頓:“服不服,不服再來,就這兩下子,敢跟天可汗的手下大將比,告訴你我葛爾丹在軍中的力氣不算大,最大的還多著呢?下次我讓祖大弼來找你摔跤。”
阿布奈徹底被震驚了,自己在漠南蒙古也算得上是大力士,可在姐夫天可汗手下連一招都未過,丟人丟到姥姥家去了,太沒麵子了,阿布奈就像鬥敗的公雞低頭回到大哥身後,天可汗見小舅子被葛爾丹一招打敗,臉麵全無:“阿布奈小小年紀,有如次神力也算不錯,待長大了一定可也將他們比下去。”
額哲見阿布奈終於被妹夫手下打掉威風,阿布奈這是自討苦吃,在漠南是大家讓著他,真是沒自知之明,天可汗征伐清國皇太極,自己當然得當先鋒或者做後勤工作:“天可汗出征遼東,臣漠南各部可有效勞之處,請天可汗吩咐。”
“就讓南楚率三萬騎兵做先鋒”天可汗見大舅子太識時務了,最讓天可汗不放心的是大舅子額哲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東西:曆代王朝,包括大元皇帝的傳國玉璽:“傳本汗軍令,兵發大寧衛。”
天軍三十萬大軍直奔大寧城而來,天軍黑壓壓的黑色海潮湧向大寧城外,清國大寧守將巴哈納見城外數十萬天軍雲集殺來:“大明皇帝禍水北引,大清國大難將至,快,通知皇上派兵增援。”
“進攻,開炮。”天可汗在陣前親自指揮作戰,數百門大炮一字排開,炮口對準大寧城“轟轟轟”一陣驚天震地的炮聲響起,天軍喊殺著衝向坍塌的大寧城牆:“殺進去,殺光清軍,衝啊。”小小的大寧城被數十萬天軍淹沒,巴哈納帶著數千八旗兵早已開東門逃走。
清國都城盛京[今中國沈陽]
盛京城內自皇太極從大漠兵敗逃回來,皇太極都在加強備戰,南方朝鮮的天軍,北方已派五萬八旗兵駐守索倫府一江之隔的脫木河[今俄羅斯結雅河]防索倫的天軍東進,在哈剌溫山[黑山[今中國大興安嶺]有阿濟格統帥科爾沁蒙古各部騎兵十萬防禦,在大寧由巴哈納統帥兩萬騎兵主要防範漠南察哈爾部。
清寧宮內傳出皇太極突然暴斃,整個清國頓時人心惶惶不安:“皇上駕崩”皇太極死前並未指定繼承人,已沒有對後事作任何安排,清國的親王貝勒們一片悲痛欲絕,然而背後卻正在進行一場驚心動魄帝位爭奪戰。
清國各方勢力在皇太極在位時,遭到皇太極的打壓,大權集於皇太極手中,代善年過花甲,早已不問朝政,手上的兩紅旗遭到皇太極打壓削弱。諸子中最有才幹的嶽托和薩哈廉年輕時已過世,碩讬也不為代善所喜,滿達海初露頭角,還沒有什麽發言權。第三代的阿達禮和旗主羅洛渾頗不甘為人後,但崇德年間卻屢遭皇太極壓抑。由此看來,兩紅旗老的老,小的小,已喪失競爭優勢。但以代善的資曆、兩個紅旗的實力,其態度所向卻能左右事態的發展。
皇太極加強集權,長子豪格最有機會繼承皇位,皇太極手上兩黃旗大臣從自身利益考慮都希望由皇長子繼位,兩旗在八旗中的地位就不會被動搖,豪格軍功多,才能較高,封肅親王,掌戶部事,與幾位叔輩平起平坐。皇太極將正藍旗奪到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實力遠遠強於其他旗,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擁戴豪格繼位。
多爾袞以覬覦帝位,多爾袞的文韜武略在皇太極在位時就大顯身手,自己同大哥阿濟格還掌著兩白旗,還有一母同胞勇猛善戰的兩個兄弟阿濟格、多鐸,就連正紅旗、正藍旗和正黃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可謂是如虎添翼,羽翼豐滿。
鑲藍旗主濟爾哈朗是舒爾哈齊的兒子,父親被努爾哈赤殺死。濟爾哈朗是中間的天平,真正有機會繼位稱帝的是代善、豪格、多爾袞。代善無心問政顯然是自動退出,豪格是皇帝長子,手上三旗最強,代善和濟爾哈朗麵對多爾袞的咄咄逼人之勢,準備支持豪格。
皇太極突然暴斃,雙方明爭暗鬥,拔劍拉弓,都在做生死一搏:“肅親王是皇帝長子,理應為帝,他多爾袞算什麽。”兩黃旗大臣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等議立豪格,密謀良久,雙方終於商討出對策:“我們三旗人馬雖然最強,但千萬不可掉一輕心,必須拉攏鑲藍旗主濟爾哈朗,隻要他支持,何愁皇長子帝業不成。”
眼看豪格的支持者已經到濟爾哈朗府上商議,兩白旗的阿濟格和多鐸兩兄弟再也坐不住了,直接跑到老二多爾袞府上,阿濟格一看老二一副漫不經心:“老二,你倒還什麽事都沒有,豪格的人都已經到濟爾哈朗府上商議去了,濟爾哈朗肯定會支持豪格即位,我們都支持你,兩黃旗大臣到不足為懼。”
多鐸也勸道:“二哥,兩黃旗大臣願立皇子即位者,不過數人!我等親王皆願睿親王即大位。”
盛京城外雙方走門串戶儼然過節,崇政殿內清國諸王集會,圖爾格在殿外高呼道:“先帝駕崩,國之不幸,然國家不可一日無主,肅親王豪格先皇帝長子,文韜武略,戰功作著,順應天意繼承帝位。”圖爾格在上朝時就下令親兵弓上弦、刀出鞘,護住家門,以防萬一。
兩黃旗大臣早就做好一切準備派人劍拔弩張,包圍崇政殿,一個個手握劍柄,闖入大殿:“我等也願擁立皇長子為帝。”
多爾袞見兩黃旗的大臣持刀闖殿大怒喝道:“爾等奴才帶兵器入殿,難道想造反不成,還不退到殿外。”
“睿親王顧全大局,機智過人,戰功頗多,我等願睿親王為帝。”阿濟格和多鐸立即出來勸老二多爾袞即位,多爾袞察言觀色,不做聲,見老二不啃聲,多鐸看向大哥代善:“大哥,眾兄弟子侄數你輩分大,資曆最老,地位最高,大哥若為帝,誰都沒有異議。”
代善見小十五盡拉自己出來墊背,你們三兄弟真是陰險毒辣:“你們看看我年老體衰,能當幾天皇帝。”
“眾親王貝勒睿,親王多爾袞為帝如何”多鐸見大哥明確表態不想當皇帝,再次提出老二做皇帝候選人,先看看諸王反應再說,見諸王貝勒不作回答又道:“肅親王豪格為帝如何。”
所有的親王那個貝勒都沒有做明確表態選舉誰做皇帝,豪格見這幫親王貝勒都在打心裏的算盤:“看樣子,今日帝位已是空懸,那本王明日在與諸位親王貝勒商議。”殿外的兩黃旗大臣也紛紛離座,按劍向前高呼道:“吾等屬食於帝,衣於帝,養育之恩與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則寧死從先帝於地下。”
代善見勢不妙,有火並之勢,生怕殃及自己,連忙退出,阿濟格見勢也尾隨而去:“本王提議立先帝幼子福臨為帝,由本王和濟爾哈朗為左右輔政,待其年長後歸政。”多爾袞的提議大出眾人所料,福臨是先帝皇太極幼子,兩黃旗大臣自然沒話說都閉嘴了,豪格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濟爾哈朗沒想到自己也沾了光,當然不會反對:“我讚成睿親王的提議,擁立福臨為帝。”
代善見雙方都妥協了自然沒話說:“好,如此大清國運將永固。”福臨被一眾長輩親王,子侄擁上皇位,諸王群臣三跪九磕行大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漠南大草原上數十萬黑色鐵騎在草原上飛奔,洶湧澎湃而來,歸化城外,蒙古順義王額爾克孔果兒額哲帶著一大群察哈爾鄂爾多斯部眾出城相迎:“蒙古部眾恭迎天可汗親臨歸化,天妃殯天,蒙古各部萬分悲痛,本王早已讓喇嘛給天妃誦經。[]”
“本汗此次帶兵親征遼東,天妃的衣冠已隨軍帶來,本汗要在草原上為天妃蘇雅修建衣冠塚。”天可汗虎視著額哲身後的一眾汗、台擊、濟農,阿布奈站在額哲身後對自己一副不甚恭維:“阿布奈何在”
阿布奈正在打量著姐夫,一聽姐夫念出自己的名字盯著陌生的姐夫?:“阿布奈參見天可汗,不知天可汗何事召喚阿布奈。”阿布奈跟外甥巴圖爾殺進長城,外甥安排自己攻打大同,大同城那是那麽容易攻打,在和南楚商議後阿布奈對大同城圍而不攻,直到天軍撤軍南下,自己也帶著數萬蒙古騎兵回歸化。
“巴圖爾在西安城跟本汗提起你,本汗到想見見大元帝後,草原上的勇士到底長啥摸樣。”巴圖爾從京師南下回西安後向父汗匯報了一切情況,軍情司已在注意阿布奈,此人就是一直桀驁不馴草原狼,連順義王大哥額哲都管不住,還經常帶著手下勇士攻打長城,就連清軍都聞其名而懼。
天可汗一看小舅子人雖小,卻一副自以為事,心高氣傲:“順義王,阿布奈年紀尚小,要多多管教,看在天妃的份上,以前的事不予計較,以後犯邊的事,本汗不希望出現。”
順義王額哲一聽天可汗妹夫這話,原來是阿布奈帶著手下數千勇士經常攻打朝廷,就連清國也敢惹,自己打也打了,兄弟就是一副屢教不改:“阿布奈,還不趕快向天可汗認錯,今後要是在犯邊,本王把你逐出去。”
“南朝人不經打,遼東那幫女真人倒有幾個能打的。”阿布奈一聽大哥說起打南朝人就來勁了,朝廷的官軍完全是飯桶,一萬大軍竟然被自己兩千勇士打得落荒而逃:“天可汗手下可有勇將,阿布奈正想切磋武藝。”
葛爾丹一聽天可汗的小舅子也太狂妄自大了吧,再看天可汗的臉色有些不愉:“天可汗,葛爾丹願與阿布奈一較高下。”葛爾丹跨出陣來,擺出一副挑戰的姿勢,阿布奈見天軍中還真有一員猛將。
“好,比武歸比武,不可傷人。”天可汗倒要看看狂妄的小舅子有多大本事,兩人都虎視著對方幹起了蒙古人最拿手的摔跤表演:“看是你們漠南人厲害,還是我們漠西人厲害,來啊。”
阿布奈朝著葛爾丹猛撲過來卻被葛爾丹雙手一扯翻倒在地滾出老遠,葛爾丹不忘狠狠訊拆阿布奈一頓:“服不服,不服再來,就這兩下子,敢跟天可汗的手下大將比,告訴你我葛爾丹在軍中的力氣不算大,最大的還多著呢?下次我讓祖大弼來找你摔跤。”
阿布奈徹底被震驚了,自己在漠南蒙古也算得上是大力士,可在姐夫天可汗手下連一招都未過,丟人丟到姥姥家去了,太沒麵子了,阿布奈就像鬥敗的公雞低頭回到大哥身後,天可汗見小舅子被葛爾丹一招打敗,臉麵全無:“阿布奈小小年紀,有如次神力也算不錯,待長大了一定可也將他們比下去。”
額哲見阿布奈終於被妹夫手下打掉威風,阿布奈這是自討苦吃,在漠南是大家讓著他,真是沒自知之明,天可汗征伐清國皇太極,自己當然得當先鋒或者做後勤工作:“天可汗出征遼東,臣漠南各部可有效勞之處,請天可汗吩咐。”
“就讓南楚率三萬騎兵做先鋒”天可汗見大舅子太識時務了,最讓天可汗不放心的是大舅子額哲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東西:曆代王朝,包括大元皇帝的傳國玉璽:“傳本汗軍令,兵發大寧衛。”
天軍三十萬大軍直奔大寧城而來,天軍黑壓壓的黑色海潮湧向大寧城外,清國大寧守將巴哈納見城外數十萬天軍雲集殺來:“大明皇帝禍水北引,大清國大難將至,快,通知皇上派兵增援。”
“進攻,開炮。”天可汗在陣前親自指揮作戰,數百門大炮一字排開,炮口對準大寧城“轟轟轟”一陣驚天震地的炮聲響起,天軍喊殺著衝向坍塌的大寧城牆:“殺進去,殺光清軍,衝啊。”小小的大寧城被數十萬天軍淹沒,巴哈納帶著數千八旗兵早已開東門逃走。
清國都城盛京[今中國沈陽]
盛京城內自皇太極從大漠兵敗逃回來,皇太極都在加強備戰,南方朝鮮的天軍,北方已派五萬八旗兵駐守索倫府一江之隔的脫木河[今俄羅斯結雅河]防索倫的天軍東進,在哈剌溫山[黑山[今中國大興安嶺]有阿濟格統帥科爾沁蒙古各部騎兵十萬防禦,在大寧由巴哈納統帥兩萬騎兵主要防範漠南察哈爾部。
清寧宮內傳出皇太極突然暴斃,整個清國頓時人心惶惶不安:“皇上駕崩”皇太極死前並未指定繼承人,已沒有對後事作任何安排,清國的親王貝勒們一片悲痛欲絕,然而背後卻正在進行一場驚心動魄帝位爭奪戰。
清國各方勢力在皇太極在位時,遭到皇太極的打壓,大權集於皇太極手中,代善年過花甲,早已不問朝政,手上的兩紅旗遭到皇太極打壓削弱。諸子中最有才幹的嶽托和薩哈廉年輕時已過世,碩讬也不為代善所喜,滿達海初露頭角,還沒有什麽發言權。第三代的阿達禮和旗主羅洛渾頗不甘為人後,但崇德年間卻屢遭皇太極壓抑。由此看來,兩紅旗老的老,小的小,已喪失競爭優勢。但以代善的資曆、兩個紅旗的實力,其態度所向卻能左右事態的發展。
皇太極加強集權,長子豪格最有機會繼承皇位,皇太極手上兩黃旗大臣從自身利益考慮都希望由皇長子繼位,兩旗在八旗中的地位就不會被動搖,豪格軍功多,才能較高,封肅親王,掌戶部事,與幾位叔輩平起平坐。皇太極將正藍旗奪到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實力遠遠強於其他旗,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擁戴豪格繼位。
多爾袞以覬覦帝位,多爾袞的文韜武略在皇太極在位時就大顯身手,自己同大哥阿濟格還掌著兩白旗,還有一母同胞勇猛善戰的兩個兄弟阿濟格、多鐸,就連正紅旗、正藍旗和正黃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可謂是如虎添翼,羽翼豐滿。
鑲藍旗主濟爾哈朗是舒爾哈齊的兒子,父親被努爾哈赤殺死。濟爾哈朗是中間的天平,真正有機會繼位稱帝的是代善、豪格、多爾袞。代善無心問政顯然是自動退出,豪格是皇帝長子,手上三旗最強,代善和濟爾哈朗麵對多爾袞的咄咄逼人之勢,準備支持豪格。
皇太極突然暴斃,雙方明爭暗鬥,拔劍拉弓,都在做生死一搏:“肅親王是皇帝長子,理應為帝,他多爾袞算什麽。”兩黃旗大臣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等議立豪格,密謀良久,雙方終於商討出對策:“我們三旗人馬雖然最強,但千萬不可掉一輕心,必須拉攏鑲藍旗主濟爾哈朗,隻要他支持,何愁皇長子帝業不成。”
眼看豪格的支持者已經到濟爾哈朗府上商議,兩白旗的阿濟格和多鐸兩兄弟再也坐不住了,直接跑到老二多爾袞府上,阿濟格一看老二一副漫不經心:“老二,你倒還什麽事都沒有,豪格的人都已經到濟爾哈朗府上商議去了,濟爾哈朗肯定會支持豪格即位,我們都支持你,兩黃旗大臣到不足為懼。”
多鐸也勸道:“二哥,兩黃旗大臣願立皇子即位者,不過數人!我等親王皆願睿親王即大位。”
盛京城外雙方走門串戶儼然過節,崇政殿內清國諸王集會,圖爾格在殿外高呼道:“先帝駕崩,國之不幸,然國家不可一日無主,肅親王豪格先皇帝長子,文韜武略,戰功作著,順應天意繼承帝位。”圖爾格在上朝時就下令親兵弓上弦、刀出鞘,護住家門,以防萬一。
兩黃旗大臣早就做好一切準備派人劍拔弩張,包圍崇政殿,一個個手握劍柄,闖入大殿:“我等也願擁立皇長子為帝。”
多爾袞見兩黃旗的大臣持刀闖殿大怒喝道:“爾等奴才帶兵器入殿,難道想造反不成,還不退到殿外。”
“睿親王顧全大局,機智過人,戰功頗多,我等願睿親王為帝。”阿濟格和多鐸立即出來勸老二多爾袞即位,多爾袞察言觀色,不做聲,見老二不啃聲,多鐸看向大哥代善:“大哥,眾兄弟子侄數你輩分大,資曆最老,地位最高,大哥若為帝,誰都沒有異議。”
代善見小十五盡拉自己出來墊背,你們三兄弟真是陰險毒辣:“你們看看我年老體衰,能當幾天皇帝。”
“眾親王貝勒睿,親王多爾袞為帝如何”多鐸見大哥明確表態不想當皇帝,再次提出老二做皇帝候選人,先看看諸王反應再說,見諸王貝勒不作回答又道:“肅親王豪格為帝如何。”
所有的親王那個貝勒都沒有做明確表態選舉誰做皇帝,豪格見這幫親王貝勒都在打心裏的算盤:“看樣子,今日帝位已是空懸,那本王明日在與諸位親王貝勒商議。”殿外的兩黃旗大臣也紛紛離座,按劍向前高呼道:“吾等屬食於帝,衣於帝,養育之恩與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則寧死從先帝於地下。”
代善見勢不妙,有火並之勢,生怕殃及自己,連忙退出,阿濟格見勢也尾隨而去:“本王提議立先帝幼子福臨為帝,由本王和濟爾哈朗為左右輔政,待其年長後歸政。”多爾袞的提議大出眾人所料,福臨是先帝皇太極幼子,兩黃旗大臣自然沒話說都閉嘴了,豪格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濟爾哈朗沒想到自己也沾了光,當然不會反對:“我讚成睿親王的提議,擁立福臨為帝。”
代善見雙方都妥協了自然沒話說:“好,如此大清國運將永固。”福臨被一眾長輩親王,子侄擁上皇位,諸王群臣三跪九磕行大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