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各鎮總兵官一看高傑的書信說皇子定王到了徐州,要大家共同擁戴稱帝,各鎮總兵官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大多都是被李自成打得南逃流串軍閥,如此好事豈有不應之理,各自帶著兵馬趕到徐州,先是參拜定王,四人一拍即合,甩開頂頭上司鳳陽總督馬士英,一個個當起了從龍功臣:“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定王朱慈炯看著手下四總兵跪拜於地,自己手下上終於有兵馬了,一進入南京就得知南京留都官員準備擁立潞王,那自己還報什麽殺父之仇:“幾位總兵快快請起,南京諸臣正要擁立潞王,本王,朕即刻帶大軍南下。”
高傑最先附和馬上帶兵南下,自己等人的頂頭上司鳳陽總督馬士英此時正與兵部尚書史可法在南京城密謀商議擁立潞王:“皇上說的是,南京諸臣圖謀不軌,皇上先帝之子,潞王旁支血統偏遠,名不正言不順,隻要大軍一到,誰人敢不聽皇上號令。”
反正都已經反了頂頭上那幫文官上司,說不定現在消息已經傳到了南京,大家都已經撕破臉,文官是想弄權,自己等人玩不過他們,其餘總兵官異口同聲回道:“對對對,高總兵說的是,馬上出兵。”
定王朱慈炯在徐州監國的消息傳到南京,南京袞袞諸公自以為得計,現在皇子定王監國,沒有自己等人的戲了:“總督大人定王在徐州監國了”馬士英一聽定王已經南逃還在徐州監國,馬士英老於官場,見自己手下部將窩裏反,定王登基稱帝大事已定,潞王根本就算不得什麽:“備馬,本官親自麵見定王。”
“鳳陽總督馬士英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數十萬大軍護著大明監國皇帝帝王朱慈炯南下至揚州,卻見前方數十騎飛奔而來,一見皇帝禦駕在眾將士簇擁南來,定王一看這個一臉陰險的家夥就是鳳陽總督馬士英,差點壞了自己的複仇大業:“馬總督不去擁立潞王,跑到朕這裏來是想送死嗎?”
馬士英一身大紅官袍,高瘦的身軀,一張國字臉透出一副老於世故,連忙向定王朱慈炯表明心跡:“最臣該死,誤信了史可法的謊言,先擁立潞王監國,在尋皇上登基,臣對皇上忠心耿耿,請皇上明鑒。”
朱由渠也有氣,擁立潞王監國,都不擁立自己萬曆皇帝正統皇孫:“馬總督真會說話,潞王血統偏遠,要擁立也該擁本王替皇上監國,你們這是想弄權,都相當權臣,要不是幾位總兵忠心耿耿,皇上還流落在民間,那滋味你們嚐過嗎?”
朱慈炯對於逃難的生活可謂是何等的淒涼,福王叔真說到自己心裏去了,然而自己現在還勢單力薄,剛剛有了數十萬兵馬在手中,必須牢牢掌握住,皇兄就是手握大軍,連父皇也奈何不得:“有朕在,何人敢弄權,馬士英就暫且留在朕身邊。”
“臣馬士英謝皇上”定王一番怒威嚇得馬士英可不輕,各鎮總兵官也嚇得不輕,新皇帝不是好糊弄的,看看自己的頂頭上司差點嚇得尿褲子了,不愧是先帝的兒子,天可汗朱慈烺一母同胞的兄弟。
馬士英過江去第一時間向新皇帝表明忠心,南京城內的袞袞諸公還在一片荒淫不羈,尋歡作樂,史可法剛開始還蒙在鼓裏,當得知江北各鎮居然做了從龍元勳,擁戴定王朱慈炯監國,史可法跟天可汗朱慈烺有過密切合作,自己的兵部尚書也是天可汗總統江南時將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自己擁立潞王也有替天可汗打算的長遠計劃,那知江北這幫悍將居然將定王擁立監國,史可法當著眾大臣指手畫腳不同意:“諸位大人,皇位應該由天可汗繼承,大明朝立長不立幼,國家大事豈是江北這幾個悍將說了算。”
史可法親筆書信給馬士英,在信中更是將自己的長遠目光一一道明,定王是天可汗的弟弟,那有廢嫡立次的道理,馬士英看著史可法的書信哈哈大笑:“史可法,啊史可法,南京兵部尚書看樣子你是別想做了。”
江北諸鎮總兵數十萬大軍在鳳陽總督馬士英帶領著殺氣騰騰地護送定王朱慈炯趕到南京浦口,大勢已定,江北諸鎮大軍已經將南京城控製住,滿心悔恨的史可法和東林黨人也隻好接受這個現實朝著定王朱慈炯跪拜三呼萬歲:“臣等恭迎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定王朱慈炯在馬上看著南京城的文武百官一個個肥頭大耳爭權奪利倒是一把好手,新皇帝拔出長劍揮天高呼:“父皇自盡殉國,朕南逃大難不死,父皇臨終遺言,幸而不死,為父皇母後報仇,朕當親率大軍北伐,收複京師,斬殺闖賊。”
“吾皇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南京群臣對二皇子還沒登基就稱起朕來,新皇帝大軍在握,群臣不得不伏地跪拜,史可法擔心的是天可汗會帶著大舉南下,到時候必有一戰,南京朝廷能擋得住天可汗的百萬雄兵嗎?這種話是不能再說了,前些天寫的書信就成了馬士英手裏的把柄。
朱慈炯打馬從太平門進入南京城,南京皇宮緩緩打開,文武官員紛紛前往皇宮奉天殿參拜新皇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卿平身”朱慈炯看著滿殿文武官員,一個個都不敢正視自己:“禮部朕的年號可有選好。”
禮部為新皇帝製定年號,不能同前朝的年號重複,老馬被新皇帝封為禮部尚書,皇帝時大權在握,兵部尚書史可法早就被架空了,禮部尚書馬士英出奏道:“回皇上,臣為皇上選定的年號有:光興、弘光、中興,請皇上擇一年號。”
“就選弘光”新皇帝朱慈炯對自己的年號很上心,弘光很是適合自己,自己要北伐為父皇母後報仇:“傳朕旨意,調集天下兵馬北伐,戶部征集糧草餉銀不得有誤,兵部尚書親自前往徐州鎮守隨時出兵北伐。”
“臣等遵旨,皇上聖明,收複河山,中興大明,、、、、”新皇帝一登基就宣布北伐大計,就連兵部尚書都派到前線坐鎮親自指揮,真有先帝的勤政國事遺傳:“啟稟皇上,獻賊在湖廣作亂,四川已經淪陷,隻剩遵義一府未下。”
“啟奏皇上,天可汗第五子帖木兒已經殺敗闖賊,光複京師,闖賊正退守河南山西陝西,總兵官左良玉已經病逝。”群臣的奏則接二連三奏來,北方,西南方向現在一片混亂,湖廣巡撫何騰蛟麵對張獻忠的數十萬大軍敗下陣來堅守長沙,湖廣總兵官左良玉退到九江已經病死了,數十萬大軍由其子左夢庚暫時統帥。
弘光帝剛一登基就遇到各省紛紛傳來流賊攻城略地,大哥的第五子又帶兵打敗了李自成還將京師收複,為父皇母後報仇都讓大哥的兒子搶了先,自己現在倒是沒有啥事幹了,自有朝西邊的張獻忠攻打了:“傳朕旨意,封左良玉子左夢庚為襄陽巡撫,封湖廣巡撫何騰蛟為湖廣總督,著湖廣總督何騰蛟接管湖廣大軍攻打獻賊,著四川巡撫陳士奇總督雲南貴州兵馬收複重慶,進攻獻賊。”
群臣對於新皇帝的果敢宣布對四川湖廣的獻賊發動四麵合圍,對湖廣四川的封疆大吏更是極盡拉攏:“皇上聖明,自要將獻賊滅掉,朝廷大軍再揮軍北上與帖木爾王子大軍南北夾擊,必敗闖賊於河南。”
老太監高聲宣讀道:“有本早奏,無本退朝。”留都南京的閹人大多是在京師皇宮失利,被貶到南京皇宮來養老的,南京和鳳陽就是這幫老太監安度晚年的養老院,如今這幫養老的老太監也算是發揮餘熱,南京再次有皇帝駕臨登基。
群臣散去後,新皇帝弘光帝看著偌大的南京皇宮連幾個宮女都是寥寥可數,盡是些老太監,老宮女,大哥在外擁兵自重,父皇對自己看得很嚴,自己整天就隻能:把酒對飲,人生幾何,何生帝王家:“來人啊,到江浙各府為朕選美,宮中的宮人也要充實。”
“奴才遵旨”一眾老太監接到新皇帝一回後宮幹的第一件事就是選妃,這幫老太監紛紛出京到處收羅美女以充宮掖,害得江南各府大街小巷哭聲震天,選妃一直鬧到蘇杭,嚇得有女兒的人家雞飛狗跳,蘇杭兩府更是出現搶女婿的怪現象,大街上隻要是男人,一打聽是未娶,趕緊拉回府中與女兒拜堂成親,一嫁了事,未婚男人在江南成了搶手貨。
皇宮中的妃子,宮女已經選得差不多了,弘光帝朱慈炯在京師把酒對歌上了癮,每次上完朝回來都要喝上,群臣都知道皇上喜喝酒,對於新皇帝的各種愛好群臣是打探得一清二楚,剛三呼跪拜完,劉宗周一張大圓臉身著大紅官袍,儒雅之氣溢於言表,都這山羊須出奏道:“臣劉宗周啟奏吾皇,臣聞得皇上經常飲酒,酒肉傷身,請皇上以社稷為重,闖獻二賊未滅,望皇上保重龍體。”
弘光帝朱慈炯一聽這幫朝臣居然管到自己的後宮來了,沒做皇帝前被老爹派人嚴管,做了皇帝還是身不由己,新皇帝臉上晦氣得像誰欠了幾百萬兩賦稅沒交,馬臉拉得老長:“劉愛卿忠心為國,朕從今日起不在飲酒。”
自己也是為皇上的龍體著想,皇上夜夜鶯歌燕舞,皇宮裏好不熱鬧,夜夜春宵,真是為皇帝的龍體擔心,光宗皇帝就是縱情聲色不到一年就駕崩了,劉宗周一看皇上的馬臉太不好看了,活像自己欠幾百萬一樣,:“皇上每次喝一杯也不傷龍體,國事兩不耽誤。”
朱慈炯見劉宗周還算識趣,自己正好借坡下驢,這幫朝臣滿口都是以國事為重,一副老僧常談,真要出了大事一個個就閉口不言,跟父皇的朝廷一個樣:“劉愛卿說得不錯,以後隻此一杯。”
後宮中江南女子娥娜多姿的身段,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清脆悅耳的歌聲更是令弘光帝醉生忘死,剛喝半杯酒就停下朝身邊的太監使眼色:“恩”旁邊的老太監自然知趣,趕緊給滿上:“皇上,沒喝完可就不算一杯。”再往後居然換成了一隻特大金杯,上下通同作弊,配合默契,酒卻是喝的比以前還多,弘光帝醉生夢死,早就將北伐為父皇母後報仇的大事忘得一幹二淨,山外青山樓外樓,秦淮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隻把京都做京師。
定王朱慈炯看著手下四總兵跪拜於地,自己手下上終於有兵馬了,一進入南京就得知南京留都官員準備擁立潞王,那自己還報什麽殺父之仇:“幾位總兵快快請起,南京諸臣正要擁立潞王,本王,朕即刻帶大軍南下。”
高傑最先附和馬上帶兵南下,自己等人的頂頭上司鳳陽總督馬士英此時正與兵部尚書史可法在南京城密謀商議擁立潞王:“皇上說的是,南京諸臣圖謀不軌,皇上先帝之子,潞王旁支血統偏遠,名不正言不順,隻要大軍一到,誰人敢不聽皇上號令。”
反正都已經反了頂頭上那幫文官上司,說不定現在消息已經傳到了南京,大家都已經撕破臉,文官是想弄權,自己等人玩不過他們,其餘總兵官異口同聲回道:“對對對,高總兵說的是,馬上出兵。”
定王朱慈炯在徐州監國的消息傳到南京,南京袞袞諸公自以為得計,現在皇子定王監國,沒有自己等人的戲了:“總督大人定王在徐州監國了”馬士英一聽定王已經南逃還在徐州監國,馬士英老於官場,見自己手下部將窩裏反,定王登基稱帝大事已定,潞王根本就算不得什麽:“備馬,本官親自麵見定王。”
“鳳陽總督馬士英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數十萬大軍護著大明監國皇帝帝王朱慈炯南下至揚州,卻見前方數十騎飛奔而來,一見皇帝禦駕在眾將士簇擁南來,定王一看這個一臉陰險的家夥就是鳳陽總督馬士英,差點壞了自己的複仇大業:“馬總督不去擁立潞王,跑到朕這裏來是想送死嗎?”
馬士英一身大紅官袍,高瘦的身軀,一張國字臉透出一副老於世故,連忙向定王朱慈炯表明心跡:“最臣該死,誤信了史可法的謊言,先擁立潞王監國,在尋皇上登基,臣對皇上忠心耿耿,請皇上明鑒。”
朱由渠也有氣,擁立潞王監國,都不擁立自己萬曆皇帝正統皇孫:“馬總督真會說話,潞王血統偏遠,要擁立也該擁本王替皇上監國,你們這是想弄權,都相當權臣,要不是幾位總兵忠心耿耿,皇上還流落在民間,那滋味你們嚐過嗎?”
朱慈炯對於逃難的生活可謂是何等的淒涼,福王叔真說到自己心裏去了,然而自己現在還勢單力薄,剛剛有了數十萬兵馬在手中,必須牢牢掌握住,皇兄就是手握大軍,連父皇也奈何不得:“有朕在,何人敢弄權,馬士英就暫且留在朕身邊。”
“臣馬士英謝皇上”定王一番怒威嚇得馬士英可不輕,各鎮總兵官也嚇得不輕,新皇帝不是好糊弄的,看看自己的頂頭上司差點嚇得尿褲子了,不愧是先帝的兒子,天可汗朱慈烺一母同胞的兄弟。
馬士英過江去第一時間向新皇帝表明忠心,南京城內的袞袞諸公還在一片荒淫不羈,尋歡作樂,史可法剛開始還蒙在鼓裏,當得知江北各鎮居然做了從龍元勳,擁戴定王朱慈炯監國,史可法跟天可汗朱慈烺有過密切合作,自己的兵部尚書也是天可汗總統江南時將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自己擁立潞王也有替天可汗打算的長遠計劃,那知江北這幫悍將居然將定王擁立監國,史可法當著眾大臣指手畫腳不同意:“諸位大人,皇位應該由天可汗繼承,大明朝立長不立幼,國家大事豈是江北這幾個悍將說了算。”
史可法親筆書信給馬士英,在信中更是將自己的長遠目光一一道明,定王是天可汗的弟弟,那有廢嫡立次的道理,馬士英看著史可法的書信哈哈大笑:“史可法,啊史可法,南京兵部尚書看樣子你是別想做了。”
江北諸鎮總兵數十萬大軍在鳳陽總督馬士英帶領著殺氣騰騰地護送定王朱慈炯趕到南京浦口,大勢已定,江北諸鎮大軍已經將南京城控製住,滿心悔恨的史可法和東林黨人也隻好接受這個現實朝著定王朱慈炯跪拜三呼萬歲:“臣等恭迎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定王朱慈炯在馬上看著南京城的文武百官一個個肥頭大耳爭權奪利倒是一把好手,新皇帝拔出長劍揮天高呼:“父皇自盡殉國,朕南逃大難不死,父皇臨終遺言,幸而不死,為父皇母後報仇,朕當親率大軍北伐,收複京師,斬殺闖賊。”
“吾皇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南京群臣對二皇子還沒登基就稱起朕來,新皇帝大軍在握,群臣不得不伏地跪拜,史可法擔心的是天可汗會帶著大舉南下,到時候必有一戰,南京朝廷能擋得住天可汗的百萬雄兵嗎?這種話是不能再說了,前些天寫的書信就成了馬士英手裏的把柄。
朱慈炯打馬從太平門進入南京城,南京皇宮緩緩打開,文武官員紛紛前往皇宮奉天殿參拜新皇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卿平身”朱慈炯看著滿殿文武官員,一個個都不敢正視自己:“禮部朕的年號可有選好。”
禮部為新皇帝製定年號,不能同前朝的年號重複,老馬被新皇帝封為禮部尚書,皇帝時大權在握,兵部尚書史可法早就被架空了,禮部尚書馬士英出奏道:“回皇上,臣為皇上選定的年號有:光興、弘光、中興,請皇上擇一年號。”
“就選弘光”新皇帝朱慈炯對自己的年號很上心,弘光很是適合自己,自己要北伐為父皇母後報仇:“傳朕旨意,調集天下兵馬北伐,戶部征集糧草餉銀不得有誤,兵部尚書親自前往徐州鎮守隨時出兵北伐。”
“臣等遵旨,皇上聖明,收複河山,中興大明,、、、、”新皇帝一登基就宣布北伐大計,就連兵部尚書都派到前線坐鎮親自指揮,真有先帝的勤政國事遺傳:“啟稟皇上,獻賊在湖廣作亂,四川已經淪陷,隻剩遵義一府未下。”
“啟奏皇上,天可汗第五子帖木兒已經殺敗闖賊,光複京師,闖賊正退守河南山西陝西,總兵官左良玉已經病逝。”群臣的奏則接二連三奏來,北方,西南方向現在一片混亂,湖廣巡撫何騰蛟麵對張獻忠的數十萬大軍敗下陣來堅守長沙,湖廣總兵官左良玉退到九江已經病死了,數十萬大軍由其子左夢庚暫時統帥。
弘光帝剛一登基就遇到各省紛紛傳來流賊攻城略地,大哥的第五子又帶兵打敗了李自成還將京師收複,為父皇母後報仇都讓大哥的兒子搶了先,自己現在倒是沒有啥事幹了,自有朝西邊的張獻忠攻打了:“傳朕旨意,封左良玉子左夢庚為襄陽巡撫,封湖廣巡撫何騰蛟為湖廣總督,著湖廣總督何騰蛟接管湖廣大軍攻打獻賊,著四川巡撫陳士奇總督雲南貴州兵馬收複重慶,進攻獻賊。”
群臣對於新皇帝的果敢宣布對四川湖廣的獻賊發動四麵合圍,對湖廣四川的封疆大吏更是極盡拉攏:“皇上聖明,自要將獻賊滅掉,朝廷大軍再揮軍北上與帖木爾王子大軍南北夾擊,必敗闖賊於河南。”
老太監高聲宣讀道:“有本早奏,無本退朝。”留都南京的閹人大多是在京師皇宮失利,被貶到南京皇宮來養老的,南京和鳳陽就是這幫老太監安度晚年的養老院,如今這幫養老的老太監也算是發揮餘熱,南京再次有皇帝駕臨登基。
群臣散去後,新皇帝弘光帝看著偌大的南京皇宮連幾個宮女都是寥寥可數,盡是些老太監,老宮女,大哥在外擁兵自重,父皇對自己看得很嚴,自己整天就隻能:把酒對飲,人生幾何,何生帝王家:“來人啊,到江浙各府為朕選美,宮中的宮人也要充實。”
“奴才遵旨”一眾老太監接到新皇帝一回後宮幹的第一件事就是選妃,這幫老太監紛紛出京到處收羅美女以充宮掖,害得江南各府大街小巷哭聲震天,選妃一直鬧到蘇杭,嚇得有女兒的人家雞飛狗跳,蘇杭兩府更是出現搶女婿的怪現象,大街上隻要是男人,一打聽是未娶,趕緊拉回府中與女兒拜堂成親,一嫁了事,未婚男人在江南成了搶手貨。
皇宮中的妃子,宮女已經選得差不多了,弘光帝朱慈炯在京師把酒對歌上了癮,每次上完朝回來都要喝上,群臣都知道皇上喜喝酒,對於新皇帝的各種愛好群臣是打探得一清二楚,剛三呼跪拜完,劉宗周一張大圓臉身著大紅官袍,儒雅之氣溢於言表,都這山羊須出奏道:“臣劉宗周啟奏吾皇,臣聞得皇上經常飲酒,酒肉傷身,請皇上以社稷為重,闖獻二賊未滅,望皇上保重龍體。”
弘光帝朱慈炯一聽這幫朝臣居然管到自己的後宮來了,沒做皇帝前被老爹派人嚴管,做了皇帝還是身不由己,新皇帝臉上晦氣得像誰欠了幾百萬兩賦稅沒交,馬臉拉得老長:“劉愛卿忠心為國,朕從今日起不在飲酒。”
自己也是為皇上的龍體著想,皇上夜夜鶯歌燕舞,皇宮裏好不熱鬧,夜夜春宵,真是為皇帝的龍體擔心,光宗皇帝就是縱情聲色不到一年就駕崩了,劉宗周一看皇上的馬臉太不好看了,活像自己欠幾百萬一樣,:“皇上每次喝一杯也不傷龍體,國事兩不耽誤。”
朱慈炯見劉宗周還算識趣,自己正好借坡下驢,這幫朝臣滿口都是以國事為重,一副老僧常談,真要出了大事一個個就閉口不言,跟父皇的朝廷一個樣:“劉愛卿說得不錯,以後隻此一杯。”
後宮中江南女子娥娜多姿的身段,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清脆悅耳的歌聲更是令弘光帝醉生忘死,剛喝半杯酒就停下朝身邊的太監使眼色:“恩”旁邊的老太監自然知趣,趕緊給滿上:“皇上,沒喝完可就不算一杯。”再往後居然換成了一隻特大金杯,上下通同作弊,配合默契,酒卻是喝的比以前還多,弘光帝醉生夢死,早就將北伐為父皇母後報仇的大事忘得一幹二淨,山外青山樓外樓,秦淮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隻把京都做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