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家記得汝,之前還來皇宮替董愛卿給哀家送話呢。既然是董愛卿手下之人,有話隻管說。”何太後此時已把董卓看為忠心漢室之人,對其手下當然也是和顏悅色。


    “諾!太後可先找一人,此人須太後信得過,且又是善於帶兵之人,又新立大功。太後可以據此讓此人暫代大將軍之職,以穩定朝綱。這樣,既絕了袁紹謀求大將軍之望,又可以在找到可靠的皇室之人擔當大將軍之職之前,讓洛陽城數萬大軍能夠平穩過渡。”


    何太後聽後慢慢地點了點頭,開口道:“此法可行,這樣也可暫時堵住那些袁氏門第朝臣的嘴。”


    “太後,這事可在下一次朝堂會議時就下旨,及時確定。這樣一來不給支持袁紹朝廷大人上書朝廷逼聖旨的機會,二來是對其的一次突然襲擊,讓他們猝不及防,毫無反擊之力,隻能承認。”


    “可是現在去哪找這麽一位忠心皇室且又善於帶兵還新近立大功之人?”何太後出口問道,然後看了看旁邊的董卓,接著說道:“董愛卿,如此汝可願代勞一番,先暫領洛陽守衛軍?”


    “稟太後,這微臣萬萬不敢。微臣官居西北,非皇室之人,太後榮賜微臣大將軍之職,這於大漢律法不合。微臣萬不敢承此皇命,望太後收回。”董卓急忙叩拜道。


    何太後聽到後點了點頭,微笑道:“此事就這麽定了。董愛卿常年帶兵守衛吾大漢邊疆,此次又親自帶兵救駕,是剛立了大功之人。吾便讓皇兒下聖旨,由汝暫代大將軍一職,統領洛陽朝廷之軍。待日後時機合適,吾再指定皇室之人替汝。此為聖旨,明日朝堂便宣旨天下,我看誰敢違抗!”


    “太後,可允許董大人帶城外兩千飛熊軍進城,在明日朝堂之上勤皇!”李儒適時開口道。


    袁紹走出皇宮後,直奔曹操處。到了曹操的府邸,隨便問了個下人,說是曹大人剛出去了,不知去了哪裏。


    袁紹不知道為什麽,很確定地走到了孫逸所住的客棧。在客棧一個偏角地方,袁紹發現了正在與孫逸交談的曹操。


    “孟德,朝堂之上你可曾見到?吾這大將軍當的可是八九不離十了。雖然有些許人反對,但朝廷大部分大臣還是支持吾的。”袁紹一坐下便有些興奮地說道。


    “本初,吾一直想不通汝為何突然有此想法。汝之前對這洛陽守衛一事可並未如此關注。”曹操疑惑地問道。


    “孟德,吾便直說了。此事吾本確未曾想到要如此,但因聽到仲穎對吾之勸說,大漢現在如此,需要吾袁家站出來。吾想想也是,現在的確是大漢賊黨亂行之時,更是吾等應行大事之時。保我大漢穩固是吾等大漢臣民之大事,吾誓當得大將軍,護衛洛陽!”


    “什麽,仲穎?!可是董卓董仲穎?!此人並非是什麽忠君愛國之人,其野心極大,真正想當大將軍的是他,汝中其計也。”孫逸一聽到是董卓從中攪事,知曉曆史的他內心一沉,知道曆史上那個暴斂陰狠的董卓終於開始他的曆史軌跡了。


    “哼!汝憑什麽敢對朝廷命官如此汙蔑?!”袁紹聞言怒道。


    “本初,這事情確實不可盡信。董卓此人吾看也是麵色不善,其並不是什麽忠君愛國之人,本初對其還是小心為好。”曹操在旁也勸道。


    “罷了,吾每次來這都要吵一次,此次吾可不想現在就走。”袁紹就此放下此話題,自己喝起了酒。


    孫逸見狀還想勸說一番,畢竟他還是相信曆史的。“袁大人,吾聽孟德說起了今早朝廷一事,此事大人可去太後那邊請罪一番,並借汝叔父袁司空之力將此事大事化小便可。董卓此人誠不可信,不然汝必中其計,身陷危局亦。”


    當啷一聲,袁紹聞言摔掉手中酒杯,怒看孫逸。孫逸此時也不再沉默,站起身,瞪望著袁紹。


    曹操剛想站起身勸一下兩人,隻見袁紹轉身便離開了。


    袁紹走在路上,碰到了自己府上的下人,其說司空袁隗袁大人尋袁紹過去。袁紹此時心裏正煩悶,想也沒想便以身體不適回絕掉了。


    第二日一大早,皇宮內朝堂之上,眾人依舊站好等候皇上與太後的到來。


    “袁大人,今兒個可是汝當上大將軍之時啊。”“是啊,我等今天朝堂之上必要聯名稟奏太後,袁大人是大將軍必在今日。”


    上朝後,關於董卓暫代大將軍一事的聖旨剛被宣讀完,朝堂之上便亂了起來。有幾位大臣直接出來提出異議,還再次說袁紹是不二人選。


    前麵的幾位老臣中,首先提出反對的是尚書盧植,“皇上,董卓乃是西北駐軍將領,中原之地無甚立足之勢,且非是皇室之人。皇上擬旨其為大將軍,恐怕其難以勝任啊。”


    “大膽!此乃聖旨,尚書大人還想抗旨嗎?!”何太後聞言怒道。“董卓雖官小,卻是救駕有功,兼之其為忠君愛國之人,常年在西北荒蕪之地為我大漢守衛邊疆,阻異族侵犯。此等忠臣賢良理應為我大漢之大將軍,況且其隻是為暫代,以後會讓皇室之人代之。此時是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事。”


    司空袁隗聞言出列道“太後請三思。中軍校尉袁紹雖不足以擔當大將軍一職,然相比起董卓來,其更有資格。老臣認為,大將軍一職可暫且由楊太尉兼任之。”


    曹操也出列道:“啟稟皇上,太後,關於大將軍一職,此時商談誰人可擔當還為時尚早。現在最緊要地是駐守洛陽城的幾萬大軍應由皇上親自帶領。皇上雖年幼,然可在太尉輔佐下親率此軍。若太後定要從眾位大臣中命人親率此軍,除去太尉,那中軍校尉袁紹確可擔當此職。”


    太後聽完眾人說話,臉色難看地緊,一時之間隻能望向站在武將一列末位的董卓。董卓點了點頭,朝門外打了個手勢。


    何太後起身看著底下議論紛紛的大漢臣子,一時間有些怒火中燒,什麽時候聖旨變得這麽容易讓人議論了?“都給我住嘴!這是聖旨!此事已定,諸位莫要再議論,敢有違令者,當以違抗聖旨論處!”


    何太後一說完,突然數千戴甲兵士闖到了朝堂外麵,並將朝堂大門堵了起來。


    一名將領跑進來跪地拜道:“啟稟皇上,太後,華雄帶精兵兩千前來勤皇,助吾皇號令大漢朝堂!”


    看著朝堂外的數千軍馬,一時間眾人都有些愣住。袁紹看到外麵明顯是董卓的兵馬,又看了下董卓,頓時想起了孫逸說過的話,明白了這些都是董卓的奸計!


    一旁的袁隗則站立不動,知道這種情況下萬事皆定,不由地歎了口氣。


    “哀家相信諸位大臣皆是漢朝棟梁,此事既然已定,還望各位好好為大漢效力,以全忠義之名。”何太後說完後便與漢少帝離開了朝堂。


    袁隗走到袁紹身邊,對其不溫不火道:“紹兒,一會兒去我府邸,吾有話要跟汝講。”


    袁浩此刻大腦裏一片混沌,聽到叔父的話也不為是什麽事,隻是渾渾噩噩地點了點頭。


    司空府邸,袁隗與袁紹端坐於府中後花園的小亭子裏。


    “叔父,不知找侄兒有何要事?侄兒最近忙一些私事,未曾來看望叔父,還望叔父不要埋怨侄兒。”袁家雖然是大家,但袁紹是庶出,在家一直過得挺憋屈的,但其從小受叔父看中,故對麵前這位叔父還是很敬重的。


    “哼!汝好大的私事!居然想威脅朝廷給你個大將軍之職,汝到底是怎麽想的?!”袁隗聽到袁紹之語便怒道。


    “唉。都怪侄兒糊塗,一時中了董卓之奸計。”到了這時候,袁紹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是被董卓狠狠地算計了一把。


    “汝想當大將軍,有此誌向固然不錯,然汝行事太過急躁!”袁隗緩和了下口氣說道,“汝現在交惡何太後,卻讓董卓得勢,其必也不會善交於汝,甚至會因袁家勢力大,不利於其在洛陽的發展而加害於你。”


    “哼!吾就不信那董卓能把我怎麽樣?!”袁紹聞言,想到董卓的算計,憤恨地說道。


    “切不可逞匹夫之勇。汝還是快點離開洛陽吧,去往河北,利用吾袁家的名望建立自己的勢力,以爭日後!”袁隗肯定地說道。


    袁紹聽後想了想說道:“不可!吾要逃離洛陽,一則會招致朝廷的追殺,落得個叛逆朝廷的罪名,天下雖大然亦無立足之地,二則吾逃走後,朝廷會遷怒於叔父,害了叔父。”


    袁隗聞言點了點頭,“汝言之有理,唉。”


    “叔父莫擔心,吾想去找一人,此人必有完全辦法。”袁紹說道。


    “奧?此人有如此本事?”袁隗說道,“叔父與汝同去,此可是關係到袁家之安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三國之我為華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竹流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竹流水並收藏重生三國之我為華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