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本想及時稟報京城可能存在宦官餘黨之事,卻沒想到吃了個閉門羹。但太後的旨意豈能是自己所能左右的,想到這袁紹隻好悻悻地回去了。
董卓驛館內,李儒正在跟董卓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大人,想必太後已對袁紹有所懷疑,但僅憑這點懷疑還不至於讓太後下定決心立刻奪取袁紹手中的兵權。吾將再用計策,務必讓太後想急切奪回洛陽兵權。”李儒向董卓說道。
“好,等這件事成了,文優就是第一功臣,不愧是我董家女婿,哈哈哈。”董卓大笑道。
袁紹再次接到董卓宴請其去酒樓的事情,雖然心裏不解董卓為何多次來請他吃飯,但既然是人家主動熱情邀請,自己也不能撇了人家的麵子。
袁紹來到酒樓後,卻看到董卓身旁還有一人。董卓看到袁紹後急忙起身說道:“袁大人能再來跟吾喝酒,說明吾之麵子還夠得上。奧對了,來為袁大人介紹,這位是吾帳下首席謀士李儒李文優,他也是吾之賢婿,大人稱呼其文優即可。”
袁紹對著李儒拱了拱手便算是打了個招呼,開口問道:“仲穎想必有事情找我,不然不會隻因前次吾之提攜便多次宴請我,這恐怕沒有必要吧。”
董卓哈哈笑道:“大人果然睿智,非常人可比。吾這次請大人來確有要事。既然大人自己主動問起,那董某便也不拐彎抹角了。是這樣,吾見大將軍死後,城內數萬兵馬無人率領,恐別有用心之人在太後麵前使詐,奪取此軍。吾聞大人四世三公,又是臨時率領此軍,但卻無皇上之君授,故想建議大人可先向朝廷自薦大將軍之職,吾想以大人在朝廷中家世門第眾多,必然會‘眾人共應之’。大人,此時可是好機會,不能錯過啊。”
袁紹聽完內心一陣激動,大將軍一職本就是自己從小的誌向,此時皇帝年幼,有剛死了大將軍,皇室有些壓不住洛陽及其周邊亂象,此確實是自己當上大將軍的好機會。“哈哈,此事我會好好地考慮,‘大臣共應一事’就勞煩仲穎了。”袁紹沒怎麽想便答應道。
“那是自然,董某既然為大人提出此建議,便是心甘情願支持大人的。大人來,幹!”
袁紹走後,董卓問起身旁一直默默無語的李儒,“袁紹可乖乖中計否?”
李儒回道:“大人放心吧,袁紹此人空有遠大誌向,兼有雄厚家底,故有些自傲。其誌大才疏,在大利益麵前看不清當下局勢,必會中計。”
袁紹喝得有些迷迷糊糊的,東倒西歪地走在路上,卻剛好看到了正在趕往孫逸處的曹操。袁紹此刻心裏正高興著規劃者未來,看到曹操後便想跟幼年好友分享一下,向曹操打了聲招呼。曹操看到後,開口說道:“吾正要去嘯行處,本初可願一同前往?”
袁紹一聽本想下意識地拒絕,但想到自己馬上就要當大將軍了,心裏突然大度得很,於是跟著曹操同去。
孫逸自從那晚喝完酒回到酒樓後,又恢複了像自己當初在田老家中努力學習一樣的簡單生活。白天出外熟悉下洛陽城,看看古代中國的民風習俗,晚上便努力地看那本自己一直看得那本兵法書。有時候,曹操會來客棧找他聊上一段時間,每次兩人聊得甚歡,曹操都是一臉高興地離去。[]
每次談話孫逸都能感到曹操的睿智與誠懇,渾然不像曆史上所說的奸詐與虛偽,也知道此時的曹操是真心想結交自己。
“曹操?你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物呢?”孫逸望著田老送的書籍,喃喃自語道。“還有董卓,不是說他進了京城便開始叛亂廢帝嗎,怎麽到現在還沒有動靜呢,搞得我都開始懷疑曆史的真實性了。”
“嘯行,吾又來了。”曹操在樓下喊道。孫逸聽完習慣性地出去迎接,當他到門口時卻愣住了,“這袁紹怎麽也跟著來了?”
三人在客棧下麵的小飯店一塊坐了下來。剛坐下,袁紹便開口道:“孟德,我想單獨跟你說件事情。”說完看了眼孫逸。孫逸看到後剛要起身離開,卻聽曹操說道:“嘯行乃誠誠君子,也是吾之好友,不會有事的,本初直說無妨。”孫逸聽到曹操之語,有些許的感動,依言又坐了下來。
袁紹看曹操既然這麽說,便開口小聲道:“現在駐紮在洛陽的朝廷大軍無人看管,吾想向當今皇上自薦為臨時大將軍,暫時統管城內兵馬。畢竟這兵馬若長期無人統領,怕生事變。”
孫逸聽到後感到一陣奇怪,曆史上好像沒有這一段啊,難道三國誌給漏掉了?不過孫逸下意識地多想了下董卓,沒辦法,按照曆史來說,京城的異變八成都跟董卓有關。想到此孫逸便開口問道:“敢問,此是誰人之主意?”
袁紹看了看孫逸,並沒有搭話,問向曹操道:“孟德,汝支持吾否?”言語間已經透露著嚴肅。
曹操聞言便搖了搖頭,說道:“本初,此時天下之人皆知宦官剛除,皆擔心洛陽被其他人再次控製。固然,本初可以得到汝家眾多朝廷門吏之支持,但那些天下名士也必然會阻止大軍旁落非皇室之人。”
“孟德,當今皇上尚且年幼,正是需要你我等挺身而出幫助其控製洛陽,以度過此刻的亂象。孟德既然無心此事,別怪本初當上了大將軍後沒有提醒汝!”說完袁紹便轉身出了客棧。
大漢皇宮議事殿,眾臣上朝叩拜漢少帝。何太後因為少帝年幼,故而親自坐在漢少帝下方,臨朝聽政。其下麵文官一列尚書盧植,太尉楊彪,司空袁隗等都在,另一邊眾武將如袁紹,曹操等皆在,但卻沒有董卓。
眾人剛平身,隻見袁紹走出來,對著漢少帝拜道:“皇上,吾等剛除盡宦官,然亂黨仍在,賊子皆望洛陽伺機而動。洛陽乃我大漢之都城,此時萬萬不可再生亂,然城內駐紮軍馬自大將軍後便處於無人管控之常態,日久恐生變。故,中軍校尉袁紹自薦,願領此軍,保我大漢京都不生事亂,保吾皇鞭策天下。”
袁紹一說完,大殿之下頓時議論紛紛。何太後一聽袁紹此言便想起了李儒之言,頓時感覺不好,內心一片慌亂。
袁隗,也就是袁紹的叔父,此刻正雙眼突生異色地看著袁紹,一臉不滿狀。“皇上,此事萬萬不可為!吾大漢京都守衛軍理應由我大漢皇室之人親率之,萬萬不可由非皇室之人統領。”袁紹一看,居然是太尉楊彪。袁隗看到有人出來說話,也準備出來拒絕此事,想將此事大事化了。
“啟稟皇上,此事可為!袁大人乃是四世三公袁家之後,其忠心毋庸置疑。況且袁大人位居中軍校尉,為統領京都守衛軍除大將軍之外的第一人。袁大人當得大將軍一職,可率領此軍!”
此話一出,尤其是大將軍一職給予袁紹,何太後內心再也忍不住了,手一揮,大聲道:“此事再議,退朝!”說完便領著漢少帝出了殿堂。
袁隗本想立刻過去喝斥袁紹,卻見到很多人走到袁紹身邊表示支持,都在說什麽‘袁大人必是大將軍最佳人選’,‘袁家之後人理應有此資格’之類的話語。一旁的袁隗看到後覺得此時不是惹眾怒之時,便快步走出了大殿。
皇宮書房內,何太後急忙召見了董卓,李儒也陪董卓一塊站在了漢少帝書房內。
“董愛卿,如此情形怎麽辦?!那袁紹有什麽資格得到大將軍之職!”何太後怒道。
“太後請息怒。袁紹此人仗著自己家室顯赫,朝內袁家門吏眾多,便如此罔顧大漢皇權。董卓雖然身居微職,且居於國之偏遠之地,然吾向來看不慣亂臣賊子。太後,請允許吾帶城外西北大軍進得京都,擒拿袁紹!”董卓一副吃人表忠心的模樣,還作勢要出去。
“大人不可!”李儒見狀急忙拉住董卓。
“愛卿之忠心哀家心裏明白。可如今情形下,隻靠城外數千兵馬是鬥不過袁紹城內數萬朝廷精兵的。”
“太後,小官有一計策,不知可行不可行。”李儒等太後說完後,跪拜開口道。
董卓驛館內,李儒正在跟董卓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大人,想必太後已對袁紹有所懷疑,但僅憑這點懷疑還不至於讓太後下定決心立刻奪取袁紹手中的兵權。吾將再用計策,務必讓太後想急切奪回洛陽兵權。”李儒向董卓說道。
“好,等這件事成了,文優就是第一功臣,不愧是我董家女婿,哈哈哈。”董卓大笑道。
袁紹再次接到董卓宴請其去酒樓的事情,雖然心裏不解董卓為何多次來請他吃飯,但既然是人家主動熱情邀請,自己也不能撇了人家的麵子。
袁紹來到酒樓後,卻看到董卓身旁還有一人。董卓看到袁紹後急忙起身說道:“袁大人能再來跟吾喝酒,說明吾之麵子還夠得上。奧對了,來為袁大人介紹,這位是吾帳下首席謀士李儒李文優,他也是吾之賢婿,大人稱呼其文優即可。”
袁紹對著李儒拱了拱手便算是打了個招呼,開口問道:“仲穎想必有事情找我,不然不會隻因前次吾之提攜便多次宴請我,這恐怕沒有必要吧。”
董卓哈哈笑道:“大人果然睿智,非常人可比。吾這次請大人來確有要事。既然大人自己主動問起,那董某便也不拐彎抹角了。是這樣,吾見大將軍死後,城內數萬兵馬無人率領,恐別有用心之人在太後麵前使詐,奪取此軍。吾聞大人四世三公,又是臨時率領此軍,但卻無皇上之君授,故想建議大人可先向朝廷自薦大將軍之職,吾想以大人在朝廷中家世門第眾多,必然會‘眾人共應之’。大人,此時可是好機會,不能錯過啊。”
袁紹聽完內心一陣激動,大將軍一職本就是自己從小的誌向,此時皇帝年幼,有剛死了大將軍,皇室有些壓不住洛陽及其周邊亂象,此確實是自己當上大將軍的好機會。“哈哈,此事我會好好地考慮,‘大臣共應一事’就勞煩仲穎了。”袁紹沒怎麽想便答應道。
“那是自然,董某既然為大人提出此建議,便是心甘情願支持大人的。大人來,幹!”
袁紹走後,董卓問起身旁一直默默無語的李儒,“袁紹可乖乖中計否?”
李儒回道:“大人放心吧,袁紹此人空有遠大誌向,兼有雄厚家底,故有些自傲。其誌大才疏,在大利益麵前看不清當下局勢,必會中計。”
袁紹喝得有些迷迷糊糊的,東倒西歪地走在路上,卻剛好看到了正在趕往孫逸處的曹操。袁紹此刻心裏正高興著規劃者未來,看到曹操後便想跟幼年好友分享一下,向曹操打了聲招呼。曹操看到後,開口說道:“吾正要去嘯行處,本初可願一同前往?”
袁紹一聽本想下意識地拒絕,但想到自己馬上就要當大將軍了,心裏突然大度得很,於是跟著曹操同去。
孫逸自從那晚喝完酒回到酒樓後,又恢複了像自己當初在田老家中努力學習一樣的簡單生活。白天出外熟悉下洛陽城,看看古代中國的民風習俗,晚上便努力地看那本自己一直看得那本兵法書。有時候,曹操會來客棧找他聊上一段時間,每次兩人聊得甚歡,曹操都是一臉高興地離去。[]
每次談話孫逸都能感到曹操的睿智與誠懇,渾然不像曆史上所說的奸詐與虛偽,也知道此時的曹操是真心想結交自己。
“曹操?你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物呢?”孫逸望著田老送的書籍,喃喃自語道。“還有董卓,不是說他進了京城便開始叛亂廢帝嗎,怎麽到現在還沒有動靜呢,搞得我都開始懷疑曆史的真實性了。”
“嘯行,吾又來了。”曹操在樓下喊道。孫逸聽完習慣性地出去迎接,當他到門口時卻愣住了,“這袁紹怎麽也跟著來了?”
三人在客棧下麵的小飯店一塊坐了下來。剛坐下,袁紹便開口道:“孟德,我想單獨跟你說件事情。”說完看了眼孫逸。孫逸看到後剛要起身離開,卻聽曹操說道:“嘯行乃誠誠君子,也是吾之好友,不會有事的,本初直說無妨。”孫逸聽到曹操之語,有些許的感動,依言又坐了下來。
袁紹看曹操既然這麽說,便開口小聲道:“現在駐紮在洛陽的朝廷大軍無人看管,吾想向當今皇上自薦為臨時大將軍,暫時統管城內兵馬。畢竟這兵馬若長期無人統領,怕生事變。”
孫逸聽到後感到一陣奇怪,曆史上好像沒有這一段啊,難道三國誌給漏掉了?不過孫逸下意識地多想了下董卓,沒辦法,按照曆史來說,京城的異變八成都跟董卓有關。想到此孫逸便開口問道:“敢問,此是誰人之主意?”
袁紹看了看孫逸,並沒有搭話,問向曹操道:“孟德,汝支持吾否?”言語間已經透露著嚴肅。
曹操聞言便搖了搖頭,說道:“本初,此時天下之人皆知宦官剛除,皆擔心洛陽被其他人再次控製。固然,本初可以得到汝家眾多朝廷門吏之支持,但那些天下名士也必然會阻止大軍旁落非皇室之人。”
“孟德,當今皇上尚且年幼,正是需要你我等挺身而出幫助其控製洛陽,以度過此刻的亂象。孟德既然無心此事,別怪本初當上了大將軍後沒有提醒汝!”說完袁紹便轉身出了客棧。
大漢皇宮議事殿,眾臣上朝叩拜漢少帝。何太後因為少帝年幼,故而親自坐在漢少帝下方,臨朝聽政。其下麵文官一列尚書盧植,太尉楊彪,司空袁隗等都在,另一邊眾武將如袁紹,曹操等皆在,但卻沒有董卓。
眾人剛平身,隻見袁紹走出來,對著漢少帝拜道:“皇上,吾等剛除盡宦官,然亂黨仍在,賊子皆望洛陽伺機而動。洛陽乃我大漢之都城,此時萬萬不可再生亂,然城內駐紮軍馬自大將軍後便處於無人管控之常態,日久恐生變。故,中軍校尉袁紹自薦,願領此軍,保我大漢京都不生事亂,保吾皇鞭策天下。”
袁紹一說完,大殿之下頓時議論紛紛。何太後一聽袁紹此言便想起了李儒之言,頓時感覺不好,內心一片慌亂。
袁隗,也就是袁紹的叔父,此刻正雙眼突生異色地看著袁紹,一臉不滿狀。“皇上,此事萬萬不可為!吾大漢京都守衛軍理應由我大漢皇室之人親率之,萬萬不可由非皇室之人統領。”袁紹一看,居然是太尉楊彪。袁隗看到有人出來說話,也準備出來拒絕此事,想將此事大事化了。
“啟稟皇上,此事可為!袁大人乃是四世三公袁家之後,其忠心毋庸置疑。況且袁大人位居中軍校尉,為統領京都守衛軍除大將軍之外的第一人。袁大人當得大將軍一職,可率領此軍!”
此話一出,尤其是大將軍一職給予袁紹,何太後內心再也忍不住了,手一揮,大聲道:“此事再議,退朝!”說完便領著漢少帝出了殿堂。
袁隗本想立刻過去喝斥袁紹,卻見到很多人走到袁紹身邊表示支持,都在說什麽‘袁大人必是大將軍最佳人選’,‘袁家之後人理應有此資格’之類的話語。一旁的袁隗看到後覺得此時不是惹眾怒之時,便快步走出了大殿。
皇宮書房內,何太後急忙召見了董卓,李儒也陪董卓一塊站在了漢少帝書房內。
“董愛卿,如此情形怎麽辦?!那袁紹有什麽資格得到大將軍之職!”何太後怒道。
“太後請息怒。袁紹此人仗著自己家室顯赫,朝內袁家門吏眾多,便如此罔顧大漢皇權。董卓雖然身居微職,且居於國之偏遠之地,然吾向來看不慣亂臣賊子。太後,請允許吾帶城外西北大軍進得京都,擒拿袁紹!”董卓一副吃人表忠心的模樣,還作勢要出去。
“大人不可!”李儒見狀急忙拉住董卓。
“愛卿之忠心哀家心裏明白。可如今情形下,隻靠城外數千兵馬是鬥不過袁紹城內數萬朝廷精兵的。”
“太後,小官有一計策,不知可行不可行。”李儒等太後說完後,跪拜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