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也是看到孟德來了這裏,才跟隨其過來的,還望沒有打擾到孫先生。”鮑信對孫逸尊敬地說道。


    “明義不必如此,吾之住所沒有那麽高雅。吾與孟德之間皆是表字想稱,你我亦如此,不必客氣。”孫逸笑著說道。


    “明義,嘯行確是如此之人,哈哈。”曹操答道。不過他接著臉色一變,說道:“諸位皆是相知之人,吾就直說了,今早上朝,董卓居然公然提出想要廢掉漢少帝!如此行為,恐要引天下大亂!”


    “董卓自入京以來,先是掌握洛陽重兵,然後對大漢賢良忠臣加以迫害,沒想到這一次更是要廢掉大漢皇帝?!”鮑信一臉擔憂地說道。


    孫逸知道董卓廢帝另立漢獻帝肯定是不能阻擋的了,此時的孫逸也終於對於曆史按照它固有的車輪印跡進行發展有種無法抗拒的感覺。


    第二天朝堂之上,董卓背對著劉辯對著朝下眾人說道:“關於吾昨天要廢漢少帝而立陳留王為帝,諸位考慮的怎麽樣了?陳留王相較於少帝,其人小卻更有帝王風範,遇事冷靜而又睿智,若其能為吾大漢之帝王,此乃吾大漢之福啊。”董卓皮笑肉不笑地說道。


    朝堂之下眾人皆都一臉憤恨,對董卓這種藐視朝堂的行為所不齒。


    “大將軍此為萬萬不可!”隻見是尚書盧植出列答道。“大將軍乃吾大漢之重臣,理應為大漢忠心效力,不能來決定皇位的歸屬,大將軍此為將汝背後的漢少帝至於何地?!”


    “哼!尚書大人,吾想汝還沒有聽清楚,吾也是為了大漢,陳留王為吾大漢皇帝隻會給天下帶來萬福,吾也是為天下蒼生考慮!”董卓一臉冷笑地說道。


    “屁話!董卓,汝再大也是漢室一臣子,汝居然想另立皇帝,汝以為自己是漢室天子嗎?!”並州刺史丁原突然站出來衝著董卓罵道。(.無彈窗廣告)


    董卓臉上一陣青一陣紫的,知道丁原掌有並州數萬騎兵,一時還不能拿他怎麽樣,兼之眾人皆在朝堂之上,想想還是忍住了。一旁的司徒王允也是怒瞪著董卓,但卻忍住了始終未發一言。


    就在董卓與朝堂上數位大漢重臣針鋒相對時,一人站了出來,直視著董卓,說道:“董卓,汝想廢帝,難道這不是造反嗎?!汝乃一小小西北破擄將軍,居然跑到大漢朝堂來為非作歹,現在還想謀求另立皇帝,日後是不是還想自己當皇帝呢?!”這話一出,眾人皆驚,此話算是極重,讓董卓直接背了造反的名聲!


    董卓聽完亦是氣得渾身發抖,實在忍不住了,隨手直接將自身佩劍拔出,說道:“汝不知吾劍利乎?”並轉身看是誰說得此話,卻發現是司隸校尉袁紹在其身後。


    袁紹看到董卓拔劍,自己也將隨身劍器拔出劍鞘,對董卓喊道:“吾劍何嚐不利?!”說完怒視董卓,遂轉身出了朝堂。


    董卓氣得臉發紫,然後環顧周圍的大臣,手舉起佩劍,怒聲道:“誰還有異議,吾就不信吾之劍乃草織耳!”


    眾人遂皆不做聲,李儒急忙給董卓使了個眼色,董卓見到後說道:“既然諸位皆無異議,那就盡快扶陳留王為帝。明日便是吉日,那就明天吧。吾等身為大漢臣子,明日皆來拜見吾大漢新的帝王,無故缺席者,可是蔑視我大漢皇室,乃滿門抄斬之罪!”說完便離開了朝堂。


    散朝後,眾位大臣皆哭喪著臉離去,隻有一個人冷眼旁觀,這人就是曹操。


    “董仲穎,汝越是張狂,越是離汝之死期不遠亦。”曹操望著董卓與李儒離去的背影喃喃自語道。


    曹操與鮑信又來到了孫逸住處,像是習慣似地到此來抒發在朝堂所遭受的不快。


    “這董卓立陳留王為帝其實就是讓其成為自己的一個傀儡而已,董卓要得是控製整個大漢朝堂。”鮑信憤憤地說道。


    “不錯,沒想到這董卓居然如此膽大妄為。不過其控製了大漢都城兵權,現在還要想廢帝,這樣張狂自大,招惹眾怒,早晚必自取其辱。”曹操淡淡地說道。


    孫逸心中此時正在勾勒此時的背景,董卓廢帝,立劉協為帝,即曆史上的漢獻帝。董卓自此獨攬大權,殘害忠良,暴行恣意,洛陽百姓怕是免不了這場災難了。


    “諸位都在此呢?吾袁本初又來打擾了,哈哈。”袁紹一進來便笑道。


    “本初,好一個金蟬脫殼之計。汝不但可以借此離開洛陽,還可讓天下人皆認為汝是為了大漢而與董卓對抗而被逼走的。本初此計妙哉。”鮑信在一旁答道。


    “這可都是嘯行的功勞,吾這是專程來道謝的。另外,吾此時也要急著離開洛陽城了,所以來告個別。”袁紹少有嚴肅地說道。


    洛陽城外,曹操,袁紹皆站在傍晚吹起的風沙中,孫逸與鮑信也參加了此次送別。


    “本初,一路小心。”曹操簡短地說了一句話,兩個人就這麽沉默著,久久都沒有說話。


    過了好一會而,袁紹走過來拱手拜了下孫逸,對其道:“嘯行,在某眼中,汝是先生。某眼拙,一開始對先生不敬,某在此認錯於先生。待來日本初在河北立足,便親自請先生來某處,吾必以上賓待之。先生乃身倶大才之人,吾必敬之。”


    袁紹又跟鮑信說了幾句話,最後鄭重地看了看曹操,然後轉身快步離去。


    曹操看著袁紹遠去的身影,大喊道:“本初,某之誌向還曾記得否?”


    “漢之大將軍,必為袁紹也,哈哈。孟德,汝呢?”袁紹大喊道,但一直未曾回身。


    “漢之征西將軍,吾孟德誓取也!哈哈哈。”曹操也大聲喊道。


    兩人在這洛陽京城外,在這黃昏朦朧時,卻喊出了讓人無比銘刻的豪言雄心。


    而就在此時,董卓在自己的大將軍府內正生著氣。


    “好你個袁紹,前段時間老夫討好你,還一直忍著你。如今吾已為大將軍,汝居然還不知好歹,汝真當吾不敢動你袁家不成?!”董卓想完直接喊道:“來人,讓華將軍來吾府上。”


    華雄正在整備大軍,而與他一起練兵的還有一人,那就是李儒李文優!


    一名傳令兵急忙跑過來,單膝跪地拜道:“華將軍,大將軍請您去大將軍府,有要事吩咐。”


    “奧?那我馬上過去。”華雄答道。


    “現在還是穩定洛陽民心,收洛陽數萬朝廷駐軍為己用為主,大將軍又有何要事呢?”李儒思來想去未能想起什麽,便快步跟上華雄與其一同去了大將軍府。


    董卓看到到來的華雄與李儒後,急忙開口道:“華將軍,汝急帶百來精兵前去抓捕袁紹。吾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其必是吾未來控製大漢朝廷的絆腳石,還是早點除掉他為好!“


    “諾!手下這就去!”華雄答道。


    “慢!”李儒急忙阻止道,“大人,此事不可如此。”


    “為何?那袁紹在朝廷上公然拔劍與我等對抗,長此以往別說控製大漢朝廷了,恐怕隻是他袁家便可與我等對著幹了!”董卓想起今早上的憋屈就按耐不住想要即刻捉拿袁紹。


    李儒聞言笑道:“大人,此事沒必要如此。袁紹雖然罔顧大人之威,然其一無兵權,二無皇室支持,在洛陽之地不必擔憂此人。況且袁家多在朝廷為官,目前大人新統洛陽之兵,還未完全控製洛陽,故應行緩兵之策,收攏民心為主。對於袁家,大人可暫時置之不理,等日後吾等站穩腳跟後可一舉而定。”


    “恩,文優所言極是,是吾被那袁紹氣糊塗了。那就先讓袁紹多活兩天。”董卓一付嘲諷地嘴臉。“文優,說到控製洛陽,那洛陽之兵可服從汝等之管教?”董卓突然想起來自己統領的數萬洛陽守衛軍,畢竟這是自己在洛陽真正的立足之本。


    “大人請放心,吾命大人的西北大軍中所有伍長皆官升一級並分散於洛陽守衛軍各處,然後統領混編好的大隊兵馬。這樣時間一長,吾等便可牢牢控製此軍,到時候整個大漢朝廷可真的屬於大人您了。”李儒肯定地說道。


    “哈哈哈,此事皆靠汝與華將軍之功。有汝等二人,吾掌洛陽朝廷之時已不遠亦。”董卓大笑說道。


    “報~大人,探子在城外探到袁紹已經離開洛陽!”一名士兵跑進來說道。


    “什麽?!此人居然跑得如此之快,哼!我此刻便派人就不信追殺不到汝!”董卓聞言驚道。


    “大人莫急,此人雖逃出洛陽,然此時吾等確不應與袁家徹底鬧翻。袁紹逃離洛陽,然其叔父大漢司空袁隗還在,吾等隻要控製了袁隗,袁紹在外必不敢亂動。大人不如請聖旨,賜封袁紹一官職,以收其心,亦可穩天下袁家門第之心。大人,吾等此時首要關注地是完全控製洛陽!”李儒對董卓拜道。董卓聞言亦覺有理,便打消了派兵追殺袁紹的念頭。


    已經逃離洛陽在去往河北路上的袁紹並不知道自己因為李儒的一句話才可以順利地逃出司隸之地,自己此刻正向著冀州方向逃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三國之我為華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竹流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竹流水並收藏重生三國之我為華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