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逃離洛陽的這一天晚上董卓聽從李儒的計策,放棄了追殺袁紹,以免自己剛控製洛陽便要招惹天下動蕩。[]李儒見董卓肯定了自己的建議,便進一步提出讓董卓多多招攬洛陽的名士為己用,這樣既可充實己方實力,又可利用這些名士來安天下人之心。


    “文優,明日廢帝一事諸事安排妥當了?”董卓有些嚴肅地說道。“主公請放心,事情已經安排妥當。據我探查,盧植,王允,楊彪,皇甫嵩等人皆會參加,其餘人也都回來,除了一個叫曹操的典軍校尉不能來。”李儒恭敬含笑地答道。


    “曹操?典軍校尉而已,不用管它。隻要朝中那幾個重臣能來就行,明日之事隻能成功,不可失敗!”董卓滿臉狠色地說道,“至於何太後,以後找機會讓她不再現於皇宮中,她的存活始終是個障礙。何家人合計害死董太後,自己還以為自己是多麽的忠於漢室,哼!”


    “諾!”李儒看了看董卓,看他臉色緩和後繼續說道:“主公,之前主公曾多次提起過蔡邑蔡先生,吾知主公對其才華佩服之至,真心想招其為己麾下。吾想主公何不忘卻之前蔡先生的辭官而退,重新請他一次出仕,且蔡先生乃真正的大漢名士,他若能幫助主公,則天下士人亦多歸心亦。”


    “奧?不錯,吾是真心欣賞蔡先生這樣身具大才之人,且為人謙遜。[]隻是,上次確實惹了蔡先生,我們再請一次,他還會出仕嗎?”董卓鄭重地問道。


    “主公,蔡先生乃儒士,勸其不易用硬。吾等此去可先對上次之事道歉,然後取大義,為大漢百姓請命,則事必成亦。”


    夜色中,有兩人來到了洛陽西邊邊街上的一家府邸。從外麵看,這家府邸不大,但門麵寬齊,牆上鋪滿綠色的爬山虎,整個地方顯得低調而又充滿雅情。兩人站定後,一人前去敲開了門,對著出來的仆人說道:“勞煩跟蔡先生說一聲,大將軍董卓前來拜訪。”


    董卓主動來訪,雖是聽從了跟隨其而來的李儒的勸說,但也多少有點自己願意的成分。因為他來拜訪的此人正是其董卓也有些敬重的東漢家蔡邑!


    蔡邑,字伯喈,東漢辭賦家,散文家,書法家。他博學多識,擅長辭章,並精通音律。桓帝時,蔡邑行至偃師。靈帝時,其曾自寫經文,刻碑石立於太學門外,世稱“熹平石經”(熹平為靈帝年號)。後來因為彈劾宦官,蔡邑被流放朔方,遇赦後未能歸故裏。後來蔡邑終回到洛陽,但一直稱疾在家,未願再出仕。


    董卓掌權後聞其名曾親自來拉攏蔡邑。蔡邑因已絕了出仕之心,故推辭掉董卓的邀請。後來董卓帶兵來到蔡府將蔡邑強行拉到朝堂為官,蔡邑為免家人因他受牽連,故而勉強答應了董卓的‘拉攏’。(.好看的小說)可當他來到朝堂後,見到了董卓的所作所為,其一時氣憤,再度稱病在家,自此再也不去上朝了。


    董卓雖然上次強行逼迫蔡邑出仕,但內心是真的有些尊敬蔡邑的,要不是因為自己著急拉攏大漢名儒到朝廷去幫其鎮住場麵,收攏天下人之心,他對蔡邑是不會如此無禮的。


    “大將軍親自到吾處,還讓您在門外等候,這是蔡某招待不周,大將軍快請進。”一名麵有些許灰白胡須,長相儒雅的中年男子平淡但又不失禮地開口道。


    “蔡先生,董卓董仲穎前來打擾了。”董卓鮮有恭敬有禮地說道。“學生李儒李文優見過蔡先生。”李儒在旁緊跟拜道。


    蔡邑並不接話,自顧自地轉身將董卓帶進蔡府客堂。董卓也不拘禮,直接坐了下來,開口說道:“蔡先生,某這次來一是為上次帶兵進先生府邸賠罪,二是仰慕先生大名,知曉先生擅長辭賦,精通音律。吾董卓是一粗人,對有如此才華之人深為佩服,故來拜訪之。”


    “大將軍如此說,蔡某不敢當。大將軍為洛陽數萬朝廷大軍之統帥,某也隻有佩服大將軍的想法,斷然不會在大將軍麵前有任何恃才自傲之處。”蔡邑不急不慢地說道,然後便一臉淡然地看著董卓,雖然有著些許的不願意,但渾身透露著一股儒雅之氣,讓旁邊打了一輩子仗的董卓也不由地心生敬重。


    “蔡先生太自謙了,吾為一介武夫,有話便直說了。董某來自西北,常年在邊疆打仗,此次來京勤皇得蒙皇上看重,封為大將軍。然,大漢朝廷雖不缺勇武,卻仍缺像蔡先生這樣的文雅有才之士,故吾來再次請蔡先生出仕,為我大漢效力。”董卓進來一套客氣之後,還是直截了當地說明了來意。


    蔡邑早年在朝廷因彈劾宦官而受到排擠甚至遭到流放,所以他回到洛陽後便一直低調地住在了自己洛陽西街的小府邸裏,而且一直未有再出仕的想法。盡管如此,蔡邑還是不自覺地會關注大漢朝廷的一些事情,不是為別的,自己身為大漢子民,有些東西不是說自己不想管想躲避就一定能躲避的了的。


    對於董卓,蔡邑實在不清楚此人進京所欲何為。雖然其帶兵來勤皇,忠漢之心溢於其行,然他上次進朝廷為官,在朝堂內看到此人過多幹預大漢朝廷之事,尤其是幹涉皇權之事讓蔡邑感到其無禮至極,所以蔡邑對董卓的態度也絕對說不上好。


    李儒來之前專門打聽過蔡邑之前的遭遇,此刻主動站起來拜道:“先生,不知您認為目前這天下如何?文優不才,就說這天下之亂因何而生?”


    蔡邑聞此言,沒有過多的停留,直接說道:“既然李先生提起,吾便說一下。吾大漢自漢高祖至今傳承已近四百年,雖中有戰亂,但終究是朝廷清明以治天下。之前宦官專權,其禍害天下,吾大漢動亂至今,皆因宦官擅權而亂天下之皇威以至於此。”


    “先生說得不錯。如今吾大漢朝廷已然除掉宦官,正是需要像先生您這樣的人來效力,以期借助您的力量來讓吾大漢能早日從之前的混亂中回複過來。先生也是大漢子民,也希望看到我大漢早日重現光武帝時之中興吧。”李儒一通為國為民的訴說讓端坐於座的蔡邑也有些動心。


    董卓趁此也站了起來,鄭重拜道:“蔡先生為我大漢有大明望之人,若像蔡先生這樣的人吾大漢都不能請來以效萬民,那吾這個大將軍也是全無才能之人,是無絲毫理由還站在朝堂之上的。董某不才,不能請先生來朝堂以盡吾忠漢之心,某明日便辭去大將軍之職,還是回我的西北去吧。”


    蔡邑聽完董卓的話突然莫名地有些感動,不知道為什麽,哪怕自己知道站在自己麵前的這個人是最近民間相傳對朝廷無禮,對百姓行惡事之奸賊,但自己那屈服於現實的抱負與對現實的不滿此刻卻有了一種解脫,自己對董卓這時刻的知遇之禮有了一種感動。


    “大將軍如此看重蔡某,更是不惜以大將軍之職來邀請蔡某出仕,蔡某也不是什麽大才之人,然對於出仕為大漢效力卻絕不會推辭!”蔡邑狠吸了口氣,下了決心似地拱手拜道。


    董卓急忙起身抱拳對著蔡邑拜了下道:“蔡先生能夠決心出仕,實乃我大漢之福啊。董某雖不才,然亦可代表天下黎民百姓感謝上天的福澤。”董卓說完後還看了下身後的李儒,李儒笑著對董卓點了點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三國之我為華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竹流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竹流水並收藏重生三國之我為華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