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聽孫逸這略顯囂張的話語,這要是普通人聽到必然會將此人立刻趕出去,但這不是呂布的作風,相反對於一直在戰場上勇武無敵的他來說,孫逸這種說話的方式讓其感到興趣,甚至是一種挑戰,而呂布最缺的就是挑戰。
"汝此話怎講?吾呂布雖然不是什麽智慧超群雄,但也不是什麽笨蛋。汝如何主動去背負千罵名的?"
"呂將軍當然不會是什麽愚鈍之人,但這也不代呂將軍是頗多心機之人。""此話怎講?"
"呂將軍雖然是勇武之人,但也是忠厚之人。"呂第一次聽人說自己忠厚,立刻有了些興趣,朗聲開口道:"汝既有此言,也不算此行太過荒唐。吾就聽汝說說,汝有何見地。"
孫逸聽呂布此言,微微一笑,開口道:"既然將軍願意聽,某便說說。敢問將軍,董卓待將軍如何?"
"相國乃吾之義父,極重用吾。吾現在為征東將軍,且親率萬餘精銳,縱觀當今天下,當今誰還能厚待於吾?"
"將軍既如此說,那吾便言此相國厚待之情。將軍本是並州將領,如今為朝廷征東將軍,這官階的確是高了不少。可將軍試想之,這將軍所得實權又多了幾何?將軍本就是並州萬餘精銳軍隊之將,如今所率部下無所增長,反而經常去為董卓消除黃巾軍。現在的結果是,將軍所率之兵卒越來越少,而這天下之人皆是認為是將軍殺了丁原。更甚者,在天下人看來,將軍殺掉丁原而叛逃至董卓一方是難以啟齒的一件事。將軍負擔了這麽多,但真正得到了好處的人就是董卓。他不但沒有費一兵一卒,而且還讓你背了黑鍋,他自己卻控製了並州軍和將軍您,使得他自己最終能完全地控製了洛陽。"
呂布聽完覺得是那麽回事,感覺非常有理,但自己卻也知道自己地處境。丁原已經死掉了,自己不可能還讓其複活。自己本來還能靠著這皇帝旨意占了大義,可現在天下人已經不知曉什麽聖旨了,隻知道是呂布殺了丁原叛逃至董卓處,且自己多次提及公開聖旨之事以讓天下人知曉自己的冤枉,而董卓卻決口不願再提此事。
現在聽孫逸提起此事,自己也覺得此事極有可能是場陰謀,且是自己背了這個黑鍋。雖然自己是因為名利投靠了董卓,但這背負天下罵名之事也不是他呂布能做得出來的。
孫逸最後看到陷入沉思的呂布,自己便留下了一個錦囊,言此物等日後將軍想脫離董卓時再打開看,說完便離去了。[]
幾日後,孫逸叫來了王允與曹操等人,在王允的一個秘密房間裏和他們進行了一次暢談。幾人觥籌交錯,也算是不亦樂乎,這在大漢危急時刻,幾人又都是憂國憂民之大漢臣子,這種光景顯得有些少見。
“酒已經喝的差不多了,吾想嘯行也不是單純想讓我們幾個在這裏喝喝酒的吧?”“孟德向來機警,果真如此。”
孫逸喝了最後一杯酒,清了下嗓子說道:“吾準備要離開洛陽了,因為有要事不得不離開。但吾會盡快回來,繼續反董。”
王允聽完將未喝完的酒放在桌子上,急忙說道:“嘯行有何要事?吾可派親信之人去往。此時反董計劃正處於緊要關頭,嘯行是不可或缺之人啊。吾在想過短時日讓士孫瑞等人整備小股兵士,待時機成熟,讓董卓行至一處,吾等便可伏殺之。”
“不可!吾等剛獲取董卓信任,且初掌朝廷部分實權,需要時日蓄力。吾恰是此刻可離開,等事情辦完吾比回來,這段時間正是進一步獲取董卓信任暗中發展吾等勢力的好機會,不可妄動啊。”
曹操則對孫逸說道:“吾願陪嘯行一同前去!”“孟德不可,此事吾已請示於李儒,說是回鄉接回家室,因為日久故而急切回去。若是孟德與吾同往,則必會引其懷疑。”
聽到孫逸如此說,王允卻有些搖頭,而曹操則是點了點頭,孫逸看到此看著王允,隱隱有些擔憂。
孫逸拿出了自己隨身攜帶的兩個錦囊,分別給了曹操與王允,開口道:“兩位皆是吾之好友,在此一別,恐數月後才能相見。在此吾想兩位知道董卓之勢力大,且有李儒呂布相助,切不可心急。這數月吾雖不在,然亦是諸位或許董卓徹底信任,且需要耐心與之周旋的時刻,萬望兩位三思。”
不一會兒後,孫逸告辭而出,曹操與王允一直送到門外。孫逸走之前,曹操走到其之身前,輕聲說道:“君此一去,形勢多變,雖己願歸,奈何事隨外勢。然不論君日後在何地方吾曹孟德必尋之,吾等日後可共商大事,以安天下。”
孫逸告別了王允與曹操,自己則不知不覺的往洛陽外走去,卻在一個府邸門前停了下來,自己抬頭一看,上麵寫得是‘蔡府’。
孫逸突然有些哭笑搖頭,看著這裏,自己猶豫著要不要進去。
“咦?這不是孫先生嗎?先生快快有請,老爺正在院子裏呢。”一名站在門口的仆人發現了孫逸,急忙請其進去。
孫逸隻好跟著走了進去,蔡邑已經得知下人稟報,自己迎了過來。
孫逸此次過來辭行自然是要盡早離開,直接向蔡邑說明了來意,蔡邑主動提出要送行至洛陽門口,孫逸也不好拒絕。
兩人行至洛陽門外,路上的行人皆對蔡邑這位名士行禮,而蔡邑也微笑回應。走至外麵,孫逸對蔡邑說道:“大人至此便可,吾能得大人如此相送,榮幸之至啊。”
蔡邑看著孫逸,笑了笑說道:“嘯行言重了。日後能得眾人路遇行禮的必是嘯行,且不止行人,甚至士人官員,皆會服於嘯行。嘯行之才華,日後必可為天下人知。”
孫逸也不再說話,拱手對蔡邑行了一大拜,直接轉身離去洛陽。孫逸走至遠處,停了一下,回望了一眼洛陽,遠處的蔡邑看著孫逸,感覺其好像在望向自己的身後。
蔡邑等孫逸走遠後回到洛陽門前,對著門後說道:“出來吧,都走遠了。”說完,一模倩影出現在洛陽門前,竟是蔡琰。
蔡琰望著孫逸遠去的身影,輕輕地說了句:“君走,何時歸?”
"汝此話怎講?吾呂布雖然不是什麽智慧超群雄,但也不是什麽笨蛋。汝如何主動去背負千罵名的?"
"呂將軍當然不會是什麽愚鈍之人,但這也不代呂將軍是頗多心機之人。""此話怎講?"
"呂將軍雖然是勇武之人,但也是忠厚之人。"呂第一次聽人說自己忠厚,立刻有了些興趣,朗聲開口道:"汝既有此言,也不算此行太過荒唐。吾就聽汝說說,汝有何見地。"
孫逸聽呂布此言,微微一笑,開口道:"既然將軍願意聽,某便說說。敢問將軍,董卓待將軍如何?"
"相國乃吾之義父,極重用吾。吾現在為征東將軍,且親率萬餘精銳,縱觀當今天下,當今誰還能厚待於吾?"
"將軍既如此說,那吾便言此相國厚待之情。將軍本是並州將領,如今為朝廷征東將軍,這官階的確是高了不少。可將軍試想之,這將軍所得實權又多了幾何?將軍本就是並州萬餘精銳軍隊之將,如今所率部下無所增長,反而經常去為董卓消除黃巾軍。現在的結果是,將軍所率之兵卒越來越少,而這天下之人皆是認為是將軍殺了丁原。更甚者,在天下人看來,將軍殺掉丁原而叛逃至董卓一方是難以啟齒的一件事。將軍負擔了這麽多,但真正得到了好處的人就是董卓。他不但沒有費一兵一卒,而且還讓你背了黑鍋,他自己卻控製了並州軍和將軍您,使得他自己最終能完全地控製了洛陽。"
呂布聽完覺得是那麽回事,感覺非常有理,但自己卻也知道自己地處境。丁原已經死掉了,自己不可能還讓其複活。自己本來還能靠著這皇帝旨意占了大義,可現在天下人已經不知曉什麽聖旨了,隻知道是呂布殺了丁原叛逃至董卓處,且自己多次提及公開聖旨之事以讓天下人知曉自己的冤枉,而董卓卻決口不願再提此事。
現在聽孫逸提起此事,自己也覺得此事極有可能是場陰謀,且是自己背了這個黑鍋。雖然自己是因為名利投靠了董卓,但這背負天下罵名之事也不是他呂布能做得出來的。
孫逸最後看到陷入沉思的呂布,自己便留下了一個錦囊,言此物等日後將軍想脫離董卓時再打開看,說完便離去了。[]
幾日後,孫逸叫來了王允與曹操等人,在王允的一個秘密房間裏和他們進行了一次暢談。幾人觥籌交錯,也算是不亦樂乎,這在大漢危急時刻,幾人又都是憂國憂民之大漢臣子,這種光景顯得有些少見。
“酒已經喝的差不多了,吾想嘯行也不是單純想讓我們幾個在這裏喝喝酒的吧?”“孟德向來機警,果真如此。”
孫逸喝了最後一杯酒,清了下嗓子說道:“吾準備要離開洛陽了,因為有要事不得不離開。但吾會盡快回來,繼續反董。”
王允聽完將未喝完的酒放在桌子上,急忙說道:“嘯行有何要事?吾可派親信之人去往。此時反董計劃正處於緊要關頭,嘯行是不可或缺之人啊。吾在想過短時日讓士孫瑞等人整備小股兵士,待時機成熟,讓董卓行至一處,吾等便可伏殺之。”
“不可!吾等剛獲取董卓信任,且初掌朝廷部分實權,需要時日蓄力。吾恰是此刻可離開,等事情辦完吾比回來,這段時間正是進一步獲取董卓信任暗中發展吾等勢力的好機會,不可妄動啊。”
曹操則對孫逸說道:“吾願陪嘯行一同前去!”“孟德不可,此事吾已請示於李儒,說是回鄉接回家室,因為日久故而急切回去。若是孟德與吾同往,則必會引其懷疑。”
聽到孫逸如此說,王允卻有些搖頭,而曹操則是點了點頭,孫逸看到此看著王允,隱隱有些擔憂。
孫逸拿出了自己隨身攜帶的兩個錦囊,分別給了曹操與王允,開口道:“兩位皆是吾之好友,在此一別,恐數月後才能相見。在此吾想兩位知道董卓之勢力大,且有李儒呂布相助,切不可心急。這數月吾雖不在,然亦是諸位或許董卓徹底信任,且需要耐心與之周旋的時刻,萬望兩位三思。”
不一會兒後,孫逸告辭而出,曹操與王允一直送到門外。孫逸走之前,曹操走到其之身前,輕聲說道:“君此一去,形勢多變,雖己願歸,奈何事隨外勢。然不論君日後在何地方吾曹孟德必尋之,吾等日後可共商大事,以安天下。”
孫逸告別了王允與曹操,自己則不知不覺的往洛陽外走去,卻在一個府邸門前停了下來,自己抬頭一看,上麵寫得是‘蔡府’。
孫逸突然有些哭笑搖頭,看著這裏,自己猶豫著要不要進去。
“咦?這不是孫先生嗎?先生快快有請,老爺正在院子裏呢。”一名站在門口的仆人發現了孫逸,急忙請其進去。
孫逸隻好跟著走了進去,蔡邑已經得知下人稟報,自己迎了過來。
孫逸此次過來辭行自然是要盡早離開,直接向蔡邑說明了來意,蔡邑主動提出要送行至洛陽門口,孫逸也不好拒絕。
兩人行至洛陽門外,路上的行人皆對蔡邑這位名士行禮,而蔡邑也微笑回應。走至外麵,孫逸對蔡邑說道:“大人至此便可,吾能得大人如此相送,榮幸之至啊。”
蔡邑看著孫逸,笑了笑說道:“嘯行言重了。日後能得眾人路遇行禮的必是嘯行,且不止行人,甚至士人官員,皆會服於嘯行。嘯行之才華,日後必可為天下人知。”
孫逸也不再說話,拱手對蔡邑行了一大拜,直接轉身離去洛陽。孫逸走至遠處,停了一下,回望了一眼洛陽,遠處的蔡邑看著孫逸,感覺其好像在望向自己的身後。
蔡邑等孫逸走遠後回到洛陽門前,對著門後說道:“出來吧,都走遠了。”說完,一模倩影出現在洛陽門前,竟是蔡琰。
蔡琰望著孫逸遠去的身影,輕輕地說了句:“君走,何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