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望著那已經模糊不清的洛陽城,輕輕歎了口氣。"大漢都城,古都洛陽,希望汝能等到我回來。曆史能否改變,就看這次王允和呂布的聯手出除董能否提前出現了。"
孫逸轉身繼續前行,一邊走一邊自語道:"蔡昭姬,真非普通女子也。"
孫逸來到三國後,要說他什麽經驗最豐富,當然是遠行外加露宿野外了。就當孫逸認為自己這次還是要一直露宿野外時,這老天卻總是眷顧自己的。
孫不知不覺中走到了一個貌似非常繁華的地方。自己剛來到此處時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感覺是不是走錯了方向,來到了哪個州郡的治所。
"額,這位兄台,請問此處是哪裏?"孫逸走了一會兒,終於承認自己的確不是在幾個月前往洛陽的那條路上,隻要向當地人求救。
"喔,這位先生,這裏是潁川。""奧,是潁川啊。這個地方咋這麽耳熟呢?奧,對了,這裏是三國時期的人才聚集之地潁川啊。"
潁川,即今日的河南禹州,乃治水的那個大禹的故鄉,還是我國第一個朝代夏朝的都城所在地。
潁川曆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設立以來一直是除京師外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地方。在東漢時,潁川是豫州八郡之一,地處中原腹地,交通中樞,人口眾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三國時期的潁川可以說是人才的搖籃。這裏出現了三國史上眾多的人才,司馬徽,郭嘉,荀彧,荀攸等人則是裏麵的佼佼者。
雖然這裏很是出名,但孫逸可沒有在這裏旅遊觀光的興致,問好了路便繼續趕往青州。就在孫逸準備離開潁川之地時,其卻撞在了一個人的身上,而兩人身體情況都差不多,皆都差點跌倒在地。
"這位先生,是某孟浪了。先生沒事吧?"沒事,也是吾的不對。"孫逸也急忙還禮道。"先生可是逃離潁川之人?"
孫逸先是打量此人:清秀通雅,為人偉美。一身的儒雅之氣,眉目間正氣微露。
"逃離?這位先生何出此言?""先生若想離開潁川還是趁早吧,日後潁川必然會遭遇戰事。"
孫逸聽到此言便覺得眼前之人不是那麽的簡單。"這位先生何出此言呢?"
那人聽孫逸此言,本來要邁出去的步子居然又回來了,開口道:"先生,這潁川是天下大郡,關鍵是地處中原腹地,京師相鄰之地。吾料日後將有戰事,而潁川的地理位置,則是戰略要地,此處必將有遭受戰火,故應早做防範。"
"那這位先生為何不立刻離去?""哎,皆因吾之族人不信此言,無人肯走啊。吾此刻正趕往家中,哪怕是能勸動一人,吾也必須帶走。"
孫逸聽此言,覺得此人分析當下局勢頭頭是道,對此人有了些許興趣,便開口道:"這位先生,吾之所言並非怪談,汝之族人不能信之,實在是讓人遺憾。"
這人看著孫逸好一會兒,笑了下說道:"先生也相信此言,吾不孤也。吾乃此地人,荀彧荀文若,不知先生是?"
古時的禮節對於現在的孫逸來說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兒,當下便拱手回道:"吾乃,額,等一下,敢問先生是,是荀彧荀文若?許昌人士?"
荀彧雖然感到奇怪,但還是點了點頭。對麵的孫逸看到後變得十分激動,然後慢慢地平靜下來,隻聽孫逸說道:"吾也相信不久將會有戰事,日後天下大亂也未可知?""奧?日後天下打亂?"荀彧聽後下意識地問了這麽一句話,但並未感到驚訝。
孫逸笑道:"你我年齡相差不多,以表字相稱即可。吾乃荊州孫逸孫嘯行,因事趕往青州途經此地。至於這天下之亂,如今雖然宦官之害已除沒,然董卓之患猶在且甚於宦官之害。如今朝廷為對抗黃巾放任天下州牧自己招攬兵馬,然主弱仆強必有大禍。"
孫逸一番話說得既簡單又明白,荀彧聽了不住地點頭,聽完後笑道:"嘯行之言甚為有理,吾可否請嘯行去吾府邸一趟,以盡此相識之禮。"
孫逸初次見到荀彧也不想就此與之告別,便爽快地答應了下來。兩人一路攀談,說俄很多關於時政的觀點,很多時候兩人意見相合,不過就在意見不一致的時候,荀彧總感覺孫逸能夠看得更遠,分析得更有道理。不過,孫逸經過此番談話,感到荀彧的確在天下大勢的把握上的確厲害,如果自己不能知曉曆史,則根本不能跟上荀彧談話的節奏。"這或許是其與郭嘉不最大不同之處吧,同時也是荀彧擅長的地方吧。"孫逸自己心裏想著。
到了荀家府邸,眼前的景象也印證了史書所言荀家乃大家族之說。府邸占地極大,且下人極多,荀彧領著孫逸走了好一會兒才進了荀家客堂。
荀彧交代了下人幾句後便向孫逸告辭離開。孫逸一直等至午時才等到荀彧再次出現。荀彧剛一進來便向孫逸賠罪到:"嘯行,吾之宗族那邊確有急事,怠慢了嘯行了。"
孫逸聽後連連說無妨,並對荀彧言道:"宗族不肯跟汝搬遷在於認識不到危險,以及對於故土的依戀,此事急不可行。文若若是願意,吾也想幫汝一同卻說汝之族人離開此地。"
荀彧聽後當然說好,並帶著孫逸前去宗族議事大堂。孫逸剛步入此處,便看到屋子裏全是人,而且全是一些老者,每個人都在議論紛紛。孫逸心想這應該是荀家的所有重要的宗族長輩了吧。
大家看到孫逸與荀彧的到來,眾人皆停止了討論,紛紛看向荀彧,其中坐在中間的一位長者站了起來,開口道:"文若,大家已然商量完此事。吾祖輩世代居住於此,不同意汝之搬遷冀州打算。"
老者話語不多,且聲音不高,但聽在荀彧耳朵裏是那麽地刺耳和無奈。
孫逸看到此情況,知道卻說荀家宗族已經不叫難以成功,不如轉向勸說荀彧宗族較近的人。正當孫逸準備開口時,門外突然跑進來一下人,跑進了議事堂在荀彧耳邊說了幾句話,然後荀彧便急匆匆地跟著出去了,出去時也順便拉著孫逸,讓孫逸到嘴邊的話隻好有咽了下去。
孫逸轉身繼續前行,一邊走一邊自語道:"蔡昭姬,真非普通女子也。"
孫逸來到三國後,要說他什麽經驗最豐富,當然是遠行外加露宿野外了。就當孫逸認為自己這次還是要一直露宿野外時,這老天卻總是眷顧自己的。
孫不知不覺中走到了一個貌似非常繁華的地方。自己剛來到此處時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感覺是不是走錯了方向,來到了哪個州郡的治所。
"額,這位兄台,請問此處是哪裏?"孫逸走了一會兒,終於承認自己的確不是在幾個月前往洛陽的那條路上,隻要向當地人求救。
"喔,這位先生,這裏是潁川。""奧,是潁川啊。這個地方咋這麽耳熟呢?奧,對了,這裏是三國時期的人才聚集之地潁川啊。"
潁川,即今日的河南禹州,乃治水的那個大禹的故鄉,還是我國第一個朝代夏朝的都城所在地。
潁川曆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設立以來一直是除京師外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地方。在東漢時,潁川是豫州八郡之一,地處中原腹地,交通中樞,人口眾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三國時期的潁川可以說是人才的搖籃。這裏出現了三國史上眾多的人才,司馬徽,郭嘉,荀彧,荀攸等人則是裏麵的佼佼者。
雖然這裏很是出名,但孫逸可沒有在這裏旅遊觀光的興致,問好了路便繼續趕往青州。就在孫逸準備離開潁川之地時,其卻撞在了一個人的身上,而兩人身體情況都差不多,皆都差點跌倒在地。
"這位先生,是某孟浪了。先生沒事吧?"沒事,也是吾的不對。"孫逸也急忙還禮道。"先生可是逃離潁川之人?"
孫逸先是打量此人:清秀通雅,為人偉美。一身的儒雅之氣,眉目間正氣微露。
"逃離?這位先生何出此言?""先生若想離開潁川還是趁早吧,日後潁川必然會遭遇戰事。"
孫逸聽到此言便覺得眼前之人不是那麽的簡單。"這位先生何出此言呢?"
那人聽孫逸此言,本來要邁出去的步子居然又回來了,開口道:"先生,這潁川是天下大郡,關鍵是地處中原腹地,京師相鄰之地。吾料日後將有戰事,而潁川的地理位置,則是戰略要地,此處必將有遭受戰火,故應早做防範。"
"那這位先生為何不立刻離去?""哎,皆因吾之族人不信此言,無人肯走啊。吾此刻正趕往家中,哪怕是能勸動一人,吾也必須帶走。"
孫逸聽此言,覺得此人分析當下局勢頭頭是道,對此人有了些許興趣,便開口道:"這位先生,吾之所言並非怪談,汝之族人不能信之,實在是讓人遺憾。"
這人看著孫逸好一會兒,笑了下說道:"先生也相信此言,吾不孤也。吾乃此地人,荀彧荀文若,不知先生是?"
古時的禮節對於現在的孫逸來說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兒,當下便拱手回道:"吾乃,額,等一下,敢問先生是,是荀彧荀文若?許昌人士?"
荀彧雖然感到奇怪,但還是點了點頭。對麵的孫逸看到後變得十分激動,然後慢慢地平靜下來,隻聽孫逸說道:"吾也相信不久將會有戰事,日後天下大亂也未可知?""奧?日後天下打亂?"荀彧聽後下意識地問了這麽一句話,但並未感到驚訝。
孫逸笑道:"你我年齡相差不多,以表字相稱即可。吾乃荊州孫逸孫嘯行,因事趕往青州途經此地。至於這天下之亂,如今雖然宦官之害已除沒,然董卓之患猶在且甚於宦官之害。如今朝廷為對抗黃巾放任天下州牧自己招攬兵馬,然主弱仆強必有大禍。"
孫逸一番話說得既簡單又明白,荀彧聽了不住地點頭,聽完後笑道:"嘯行之言甚為有理,吾可否請嘯行去吾府邸一趟,以盡此相識之禮。"
孫逸初次見到荀彧也不想就此與之告別,便爽快地答應了下來。兩人一路攀談,說俄很多關於時政的觀點,很多時候兩人意見相合,不過就在意見不一致的時候,荀彧總感覺孫逸能夠看得更遠,分析得更有道理。不過,孫逸經過此番談話,感到荀彧的確在天下大勢的把握上的確厲害,如果自己不能知曉曆史,則根本不能跟上荀彧談話的節奏。"這或許是其與郭嘉不最大不同之處吧,同時也是荀彧擅長的地方吧。"孫逸自己心裏想著。
到了荀家府邸,眼前的景象也印證了史書所言荀家乃大家族之說。府邸占地極大,且下人極多,荀彧領著孫逸走了好一會兒才進了荀家客堂。
荀彧交代了下人幾句後便向孫逸告辭離開。孫逸一直等至午時才等到荀彧再次出現。荀彧剛一進來便向孫逸賠罪到:"嘯行,吾之宗族那邊確有急事,怠慢了嘯行了。"
孫逸聽後連連說無妨,並對荀彧言道:"宗族不肯跟汝搬遷在於認識不到危險,以及對於故土的依戀,此事急不可行。文若若是願意,吾也想幫汝一同卻說汝之族人離開此地。"
荀彧聽後當然說好,並帶著孫逸前去宗族議事大堂。孫逸剛步入此處,便看到屋子裏全是人,而且全是一些老者,每個人都在議論紛紛。孫逸心想這應該是荀家的所有重要的宗族長輩了吧。
大家看到孫逸與荀彧的到來,眾人皆停止了討論,紛紛看向荀彧,其中坐在中間的一位長者站了起來,開口道:"文若,大家已然商量完此事。吾祖輩世代居住於此,不同意汝之搬遷冀州打算。"
老者話語不多,且聲音不高,但聽在荀彧耳朵裏是那麽地刺耳和無奈。
孫逸看到此情況,知道卻說荀家宗族已經不叫難以成功,不如轉向勸說荀彧宗族較近的人。正當孫逸準備開口時,門外突然跑進來一下人,跑進了議事堂在荀彧耳邊說了幾句話,然後荀彧便急匆匆地跟著出去了,出去時也順便拉著孫逸,讓孫逸到嘴邊的話隻好有咽了下去。